当前位置:首页 > 侦探推理 > 五彩的鸟类世界

五彩的鸟类世界

作者:雅风斋字数:70682状态:连载

第 六 章 “健步如飞”的陆禽

陆禽主要是指鸡形目和鸽形目鸟类。
这些鸟类体格健壮,翅端多呈圆形,不适于远距离飞行;喙短钝、坚硬,腿和脚强壮有力,很适于在陆地上奔走及挖土寻食。
 
七面鸟——火鸡
火鸡又名吐绶鸡、七面鸟,属鸟纲鸡形目雉科火鸡属。
火鸡是一种原产于北美洲的家禽。其体型庞大,翼展可达1.5~1.8米,体重可达10千克以上,是美国人在感恩节和圣诞节上的传统食物。
火鸡的外形和其他鸡形目的鸟类差别不大,雌鸟比雄鸟体型小,体表羽毛颜色也比雄鸟暗淡。
墨西哥的普通火鸡亚种与美国东南和西南部的普通火鸡在羽毛斑点和腰部颜色上稍有差别,但羽衣基本上都呈黑色,并带有青铜色和绿色的虹彩光泽。
成年雄火鸡头部裸露,有皮瘤,一般情况下呈鲜红色,但兴奋时会变成白色,带亮蓝色。
普通火鸡的其他明显特征是从额至喙有一个长形红色肉质饰物;喉部有肉垂,胸部具有一个黑色、质地较粗、似被毛的羽簇,称为髯,有脚距突起。
 火鸡的生活习性
野生火鸡通常都栖息于水边林地中,喜欢吃种子、昆虫,偶尔也吃蛙类和蜥蜴等。
火鸡在受惊时会迅速跑到隐蔽地方,或短距离飞行。火鸡是鸡形目鸟类中飞翔力较强的种类,单次飞行可达500~2000米左右。它们平时栖于地面上,发出咯咯声,夜间结群宿在树上。
火鸡家族通常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制。在繁殖期,雄鸟会展开尾羽,垂下翅膀,抖动羽翈作声,缩头阔步行走,并发出急促的“咯咯”叫声,以博得雌鸟的青睐。
火鸡通常营巢于地面较为隐蔽的凹处。每年产卵两次,每窝产卵8~15枚。由雌鸟单独完成孵化、育幼工作。
火鸡肉和其他肉类产品比较所含蛋白量甚高,但是热量和胆固醇却是最少的;火鸡肉所含的脂肪是不饱和脂肪酸,不会导致血液中胆固醇量的增加;其次,火鸡胸肉的铁含量也相当高,对于生理期、妊娠期和受伤需调养的人而言,火鸡肉是供应铁元素的最佳食物来源之一。
动物人参——鹌鹑
鹌鹑属鸟纲鸡形目雉科。
鹌鹑体形较小,成体体重约为66~118克,体长约148~182毫米,尾长约为46毫米。
鹌鹑的体表被羽有夏羽和冬羽的区别。
鹌鹑雄鸟的夏羽:
额部几乎全部为栗黄色;头顶、枕部和后颈呈黑褐色;羽端呈深栗黄色;额头中央具一条狭窄的白色冠纹。鹌鹑雄鸟的眉纹也呈白色,从前额后达颈部;眼圈、眼先和颊部均呈赤褐色;耳羽呈栗褐色。
鹌鹑雄鸟的上背为浅黄栗色,具黄白色羽干纹;下背至尾上覆羽黑褐色,多具两端尖的浅黄色羽干纹;内外翈具黄褐色波状细横斑;肩羽亦然。
两翅大部呈带黄橄榄色,间有黄白色横斑;第一初级飞羽外翈狭,缘以淡黄色,其他初级飞羽的外翈均具浅赤褐色波状横斑;次级飞羽的内外翈亦具同色横斑,向内转浅。
尾羽黑褐色,具白而略带浅黄色的羽干纹和羽缘,并具赤褐色横斑。
颏、喉和颈的前部赤褐色,颊部和眼先的赤褐色连在一起;从颈部开始,伸出一个黑褐宽条,沿中线至喉部中央,扩大成黑褐色锚状纹,两侧向上延伸,几与耳羽连接。
上胸灰白沾栗,羽干白色;颈侧和胸侧黑褐,杂以栗褐色,并具明显的白色羽干纹;两胁栗褐,杂以黑色,具更宽的白色羽干纹;下胸以至尾下覆羽灰白。
虹膜红褐色,嘴角蓝色,跗蹠部淡黄色。
鹌鹑雄鸟的冬羽:
从头顶至后颈前部,栗黄色羽缘较夏羽为宽,黑褐色大都被遮盖着。背部前为浅黄褐色,向后大都黑褐色,黄白色羽干纹较夏羽发达;翅和尾的羽色几与夏羽相同。
颏及喉部上方的羽片变长,末端变尖;此两部的羽片白色,杂以栗色;颏及喉部中央具一个不明显的褐色锚状纹,两侧翘起部分转为黑褐色,直达耳羽;喉部下方白色;前颈与上胸交界处有一浅栗黄色圈;上胸浅黄色;具白色羽干纹。两胁白,杂以栗黄色的宽阔纵纹,并具黑褐和浅黄色相间的横斑;腹白色。
鹌鹑雌鸟夏羽:
与雄鸟冬羽相近似,但颏和喉的羽不变长,羽端圆形,浅灰黄色;颈侧亦浅灰黄色,羽端黑色;上胸黄褐色,具左右并排的黑斑,或连成黑色纵斑块。
鹌鹑雌鸟冬羽:
与雌鸟夏羽相近似,但颏和喉上方的羽片变长,羽端变尖,呈浅黄色。
背部黄褐色增多并加深;上胸斑点呈黑褐,沾栗褐色;胸侧和胁部黄褐色增多,具宽阔的白色羽干纹,黑褐色几乎消褪。
 鹌鹑的生活习性
野生鹌鹑通常生活在平原、丘陵、沼泽、湖泊、溪流的草丛中,有时也在灌木林活动。
鹌鹑主要以植物种子、幼芽、嫩枝为食,有时也吃昆虫及无脊椎动物。其受惊时仅作短距离飞翔,又潜伏于草丛中,迁徙时多集群。
野生鹌鹑非常喜欢在水边草地上营巢,有时也在灌木丛下作窝。鹌鹑的巢穴构造简单,一般就是在地面挖出的浅坑。鹌鹑通常每窝产卵7~14枚。
 
生于雪线之上的雪鸡
雪鸡是鸟纲鸡形目雉科雪鸡属鸟类的统称。
雪鸡在外形上和鹌鹑非常相似,但个体要比鹌鹑大得多。
雪鸡是世界上海拔分布最高的鸡形目鸟类,通常分布于海拔3000~ 6000米的地区,一部分分布于雪线以上。
雪鸡以植物的茎、根、叶、芽等为食,有时兼吃昆虫和小型无脊椎动物。
雪鸡的繁殖期通常为每年的5~7月。它们喜欢营巢于悬崖绝壁之上,以枯枝、杂草作为筑巢材料,巢内铺草叶、羽毛等。雪鸡每窝产卵4~6枚。
世界上目前已知的雪鸡大约有5种,我国境内主要分布有淡腹雪鸡和暗腹雪鸡两种。
 淡腹雪鸡
淡腹雪鸡体长约为500~610毫米。
淡腹雪鸡的头顶、后颈、颈侧均为青石板色,耳羽污白。上背呈土棕色,近颈部有一淡棕色半环,其余背部羽毛黑褐。前胸和后胸之间有一灰色带状羽毛,胸部和腹部白色。尾羽20枚,最外侧尾羽较短。
淡腹雪鸡通常栖息在海拔3000~6000米之间的高山裸岩、荒漠或半灌丛漠地地带,也常在雪线附近活动。
淡腹雪鸡主要以早熟禾等的花及球茎、草叶等为食,兼食昆虫。
淡腹雪鸡为留鸟,具有垂直迁徙性。
淡腹雪鸡的繁殖期为每年的5~7月,每窝产卵4~6枚。
淡腹雪鸡主要分布于我国内的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和四川等地。
 暗腹雪鸡
暗腹雪鸡体形较大,体长约为52~60厘米,体重约为2~2.5千克。
暗腹雪鸡通体呈土棕或红棕色,密布以具黑褐色虫蠹状斑。头顶至后颈灰褐色,侧有一缘以栗色的白带。初级飞羽白色,具暗色羽端,并杂以黑褐色斑纹;次级飞羽暗褐色,具灰褐色虫蠹状细斑;尾羽棕色,中央尾羽淡棕色,各羽杂以暗褐色虫蠹状斑。颏、喉白色,额、眼线、眉纹、脸、耳羽土黄色,胸部浅棕具黑褐色斑,趾赤橙色,爪黑色,下腹和腹部暗灰而杂以砖红色粗纹。
暗腹雪鸡喜欢栖息于海拔2500~5500米的高山和裸岩地区及高山草甸和稀疏的灌丛附近。夏季通常在高山地带的永久积雪的雪线附近,冬季下迁到山势较低的灌丛附近或草坡。其属于留鸟,但有垂直迁徙性。
暗腹雪鸡为严格的昼出性鸟类,活动时间与日照长短关系密切,日活动光照总时数在10~14小时,觅食时间约8小时左右,日间活动有2个高峰,分别在清晨和黄昏。
暗腹雪鸡一般在较为开阔的地带进行觅食。觅食过程中,雌雄保持一定距离,雄鸟在高处,雌鸟在低处。暗腹雪鸡春季主要以羊茅草、委陵菜和野葱为食;夏、秋季主要以棘豆、羊茅草为食;冬季主食羊茅草。
暗腹雪鸡在非繁殖期是通常集群活动,繁殖期多成对散居。繁殖期后由亲鸟带领幼雏组成族群,秋末冬初,几个这样的族群合在一起,有时可多达20~30只,一般在10只左右,少则3~5只。
在我国,暗腹雪鸡主要分布于新疆阿尔泰、布克赛尔、塔城、托里、温泉、博乐、霍城、昭苏、温宿、喀什、和田;青海柴达木盆地德令哈、都兰、祁连山系西部及以南各山脉;西藏阿里地区日土、改则;甘肃西北部张掖、武威、酒泉、天祝、肃南、肃北、阿克塞、碌曲、玛曲等地。
 
拥有十色美羽的锦鸡
 锦鸡属鸟纲鸡形目雉科锦鸡属。
锦鸡雌雄鸟从外形上来说略有差别,尤其是体色的差别较大。雄鸟的羽毛颜色通常十分艳丽,头顶、背、胸为金属翠绿色;羽冠紫红色;后颈披肩羽白色,具黑色羽缘;下背棕色,腰转朱红色。飞羽暗褐色。尾羽长,有黑白相间的云状斑纹。腹部白色。嘴和脚蓝灰色。而雌鸟的上体及尾大部分都呈棕褐色,缀满黑斑。胸部棕色具黑斑。
野生锦鸡多栖息于海拔2000~4000米的山地中,喜欢在荒芜山地、灌丛及矮竹间活动。锦鸡主要以农作物、草籽、竹笋等为食,兼食昆虫。
锦鸡一般从每年的4月下旬进入繁殖期,营巢于人畜罕至的山坡地面的倒木枯枝下或巨岩缝隙里。每窝产卵5~9枚。
 红腹锦鸡
红腹锦鸡属于中型的鸡形目鸟类,体长约为59~110厘米,尾长约为38~42厘米。
红腹锦鸡雄鸟的额和头顶羽毛延长成丝状,形成金黄色羽冠披覆于后颈上。脸、颏、喉和前颈锈红色,后颈围以具有蓝黑色羽端的橙棕色扇状羽,形成披肩状。上背浓绿色,羽缘绒黑色;下背、腰和短的尾上覆羽深金黄色,羽支离散如发。自腰以后的两侧,羽端转为深红色。较长的尾上覆羽基部桂黄色,具黑褐色波状斜纹,羽端狭长而为深红色;尾羽18枚,中央一对尾羽黑褐色,满缀以桂黄色斑点;外侧尾羽桂黄色而具黑褐色波状斜纹;最外侧3对尾羽暗栗褐色,具黑褐色斜纹。肩羽暗红色,翅上最内侧覆羽和飞羽深蓝色;中、小覆羽以及次级飞羽大都栗色而具黑斑;大覆羽黑色而杂以棕黄色横斑和具棕黄色羽干和羽缘。初级覆羽和飞羽黑褐色,具棕白色羽端。下体自喉以下纯深红色,羽支离散如发。肛周淡栗红色。
红腹锦鸡雌鸟头顶棕黄色而具黑褐色横斑;脸棕黄而缀黑色;耳羽暗银灰色,背棕黄至棕红色,具粗的黑褐色横斑;腰及尾上覆羽棕黄色,密布黑褐色虫蠹状斑。尾棕黄色,具不规则的黑褐色横斑及斑点。两翅与背同,但黑色横斑较宽,棕黄色羽端亦满杂以黑点。颏和喉白色而沾黄色;胸、两胁和尾下覆羽棕黄色,具黑色横斑。腹淡棕黄色,无斑。
红腹锦鸡的生活习性
红腹锦鸡主要栖息于海拔500~2500米的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林缘疏林灌丛地带,也常见于岩石陡坡的矮树丛和竹丛地带,冬季会到林缘草坡、耕地中进行活动和觅食。
红腹锦鸡喜欢集群活动,特别是在秋冬季,有时集群多达30余只;春、夏季也可见单独或成对活动的个体。
红腹锦鸡生性机警,胆怯怕人。听觉和视觉敏锐,稍有声响,立刻逃遁,当危险尚远时,多在地下急速奔跑逃窜;当危险迫近时,则多急飞上树隐没。
红腹锦鸡十分擅长奔走,途中遇低岩或小片空地时,会展翅滑翔而过。红腹锦鸡飞翔既快速又灵巧,可在林中飞行自如。
红腹锦鸡白天大都在地上活动,尤以早晨和下午活动较多。中午多在隐蔽处休息,晚上多栖于靠沟谷和悬岩的松、栎等乔木树上。
红腹锦鸡主要以野豌豆、野樱桃、青蒿、蕨叶、野蒜、悬钩子、酢浆草、蔷薇、胡颓子、羊奶子、箭竹、橡子、华山松种子、稠李、漆树、杜鹃、雀麦、栎树、茅栗和青冈子等植物的叶、芽、花、果实和种子为食,也吃小麦、大豆、玉米、四季豆等农作物。偶尔也会吃甲虫、蠕虫、双翅目和鳞翅目昆虫等动物性食物。
红腹锦鸡的繁殖期一般为每年的4~6月,通常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制。每窝产卵5~9枚。
红腹锦鸡为我国的特有鸟类,主要分布于青海、甘肃、陕西、四川、湖北、云南、湖南等地区。
 白腹锦鸡
白腹锦鸡又名铜鸡、笋鸡、衾鸡、箐鸡、宽宽鸡。
白腹锦鸡的雄鸟体长113~145厘米,体重650~960克;雌鸟体长54~67厘米,体重585~900克。
白腹锦鸡的雄鸟的头、顶、背、胸等均为翠绿色,散出金属光泽;头上有一绺发状羽形成的紫红色羽冠,披散在后颈;颈部由白色镶黑边的羽毛形成翎领;下背和腰部是明黄色,往下转朱红色;腹部银白色;尾羽银灰色,具黑白相杂的云状斑纹和横斑。虹膜褐色;嘴蓝灰色;腿、脚青灰色。
白腹锦鸡的生活习性
白腹锦鸡通常栖息于海拔从1000到4000米的山地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中,也可见于林缘灌丛、草坡和矮竹林间。
白腹锦鸡夜晚栖于树冠隐蔽处,白天下到地面进行活动。喜欢集成小群。
白腹锦鸡非常善于奔走,在林中的行走速度极快,与之相比飞行能力则较差,一般很少飞翔。白腹锦鸡在遇到危险时多通过疾速奔跑和藏匿来避敌,仅在万分危急时才起飞上树,或沿山坡向下滑翔。
白腹锦鸡的食性较杂,主要以植物的茎、叶、花、果实、种子和农作物为食,偶尔也捕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白腹锦鸡的觅食活动多在上午和下午,在清晨和傍晚前后尤为频繁,中午多休息。冬季也可见其在林缘灌丛草坡和农田地觅食。
日本国鸟——绿雉
绿雉属于鸟纲鸡形目雉科雉属。
绿雉属于大型的鸡形目鸟类,全长约为80厘米。
绿雉的雄鸟头顶有一簇青铜色至红铜色的羽冠。上体羽多呈紫铜、蓝绿等色,具金属光泽;下背及腰部羽白色。飞羽黑褐具绿缘,尾羽蓝绿色。下体黑色,嘴角灰色,脚黄灰色。
雌鸟体羽暗褐色,背白色,飞羽及尾羽具褐色横斑。
雌雄之间的大小,色彩差异明显,雄雉脸部为红色,劲部、胸部、腹部为暗绿色,尾长,有不少黑色的带状羽毛。雌雉为淡褐色,身上带黑色的斑纹,尾部短。
野生绿雉通常栖息于海拔3300~4400米的灌丛、草甸及裸岩处。以植物的根、茎、叶、花及昆虫为食,因其嗜食贝母的根茎,故又称“贝母鸡”。
绿雉的繁殖期通常为每年的3~5月。进入繁殖期后,雄鸟会不停发出清脆洪亮的“咯咯”声,并伴有拍打双翅等轻盈的舞蹈动作,以博得雌鸟的青睐。
绿雉喜欢营巢于人迹罕至的野草和山林丛中,以草茎、枝叶为筑巢的材料。每窝产卵6~12枚。
 
家鸡的祖先——原鸡
原鸡属鸟纲鸡形目雉科原鸡属。
原鸡是家鸡的祖先,外形与家鸡相似。雄鸟体长约为70厘米,雌鸟体长约为40厘米。
原鸡雌雄异色。雄鸟体色艳丽,被有具金属光泽的金黄、橙黄或橙红色,并具褐色羽干纹。脸部裸皮、肉冠及肉垂红色,且大而显著。飞羽褐黑色,具栗色外缘。尾羽黑色具金属绿色光泽,中央两枚尾羽最长,下垂如镰刀状。下体褐黑色。脚蓝灰色。雌鸟上体大部黑褐色,上背黄色具黑纹,胸部棕色,往后渐变为棕灰色。
野生原鸡主要分布于印度次大陆北部、东北部及中国南部、东南亚、苏门答腊及爪哇等地。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海南等地。
 原鸡的生活习性
野生原鸡通常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山区的密林中。常至林缘的田野间觅食,植物主要以植物种子、嫩芽、谷物等为主,偶尔也吃虫类及其他小形动物。
野生原鸡能飞善跑,生性机警。
原鸡的繁殖期一般为每年的2~5月。它们喜欢营巢于地面稍凹隐处,巢穴内会铺以落叶和杂草等。原鸡雄鸟在繁殖季节为保卫自己的地盘和争夺雌鸟经常互相打斗。
原鸡每年产卵1~2次,每窝4~8枚。由雌鸟单独完成孵化工作,而雄鸟则专门负责觅食饲喂雌鸟。
生活在北半球的松鸡
松鸡属鸟纲鸡形目松鸡科。
松鸡是一种半树栖半地面生活的鸟类。其身体形状与家公鸡相似,其体表被羽近纯黑色。翼羽、覆羽先端和下体杂有白斑。尾长大而平整,像把鹅毛扇。雌鸟喉部乳白色,具有黑色细斑。上体锈棕色,具有褐色横斑,羽毛先端灰色。
所有松鸡科的野生种类都生活在北半球,其中的大部分为留鸟。
在我国常见的松鸡有黑嘴松鸡、黑琴鸡、花尾榛鸡、镰翅鸡与柳雷鸟。
 黑嘴松鸡
黑嘴松鸡的体长约70~90厘米。
黑嘴松鸡的雄鸟体羽呈黑褐色,头、颈黑而上面闪着金属光彩,颏、喉及胸等具绿色反光;背纯黑褐色;肩羽黑褐色,外端部具白色中央纹;尾羽纯黑褐色。雌鸡上体大部呈棕色而具黑褐闪蓝的横斑。雌雄鸡的肩、翅上覆羽、尾上覆羽和尾下覆羽等均具显著白端。
黑嘴松鸡只有在繁殖期时会集成小群生活。
黑嘴松鸡主要以植物的嫩枝、叶芽孢等为食;夏秋季节也吃蔷薇、草籽和昆虫。
黑嘴松鸡的繁殖期为每年的4~6月。进入繁殖期后,雄鸟会来到求偶场高声鸣叫,鸣叫时头颈向上伸直,羽毛蓬松,两翅半张下垂,尾向上并散开成扇形,边跳边鸣叫。黑嘴松鸡的求偶炫耀非常精彩,所以有泰加林中的“舞蹈家”之称。当雌鸟来到身边时,雄鸟一侧翅膀下垂,并急速小步向雌鸟靠近,然后成对飞走。
黑嘴松鸡一般营巢于松软的土地上,由雌鸟在地面先刨一个凹坑,再垫以松针、树皮、细小松枝和羽毛。一般由雌鸟负责孵化、育雏工作。
 黑琴鸡
黑琴鸡又名黑野鸡,属鸟纲鸡形目松鸡科。
黑琴鸡身材中等,全长约为55厘米。雄鸟全身体羽黑色,头、颈、喉、下背具蓝绿色金属光泽。翅上具白色翼镜。尾呈叉状,外侧尾羽长而向外卷曲成琴状。嘴暗褐色。脚裸皮橘红色。雌鸟全身体羽黄褐色,具黑褐色斑;颏、喉棕白色;翅上翼镜不明显;尾羽叉状,不向外弯曲。
黑琴鸡通常栖息在落叶松白桦林、山杨白桦林、樟子松林之中,也见于幼林及林间空地。
黑琴鸡属于留鸟,秋季和冬季因觅食而游荡,游荡路线不定。秋、冬季常成群活动觅食,多则上百只,少则3~5只。夏季主要食物为乔灌木的嫩枝、叶、芽、花絮、果实和浆果等。冬季主食桦树、柳树、榛树的嫩芽和嫩枝等。
黑琴鸡的活动力较强,善于在地上奔跑,也很善于飞翔,但不能进行持久的远距离飞翔。
黑琴鸡的警觉性不如松鸡高。黑琴鸡善于鸣叫,尤其是雄鸟能颤动整个身体,发出一连串类似于吹水泡和拉风箱的动听声音。
黑琴鸡在每年的3月末至4月初进入繁殖期,喜欢营巢于树下的阴凉处。每窝产卵6~8枚。
长着“马尾”的马鸡
马鸡是雉科马鸡属的禽类的通称,包括褐马鸡、蓝马鸡和藏马鸡3种,它们均分布于中国境内。
马鸡耳部有一簇特别发达的羽毛,长而稍硬,往往突出于颈项,因而又称为角鸡或耳鸡。马鸡的尾略侧扁或平扁,具尾羽20~24枚,而中央尾羽比最外侧尾羽约长1倍。由于中央尾羽的羽支大都披散下垂,犹如马尾,所以得名“马鸡”。
马鸡大都栖息于丘陵和高山,善奔走,常成群活动。飞行速度慢,通常不远飞。受惊时常往山上狂奔,至岭脊处才振翅飞起,滑翔至山谷间。
马鸡用嘴挖土觅食,以植物块茎、细根、种子等为主,也兼吃昆虫。
马鸡通常在春夏间繁殖,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制。雄鸟经常会为争偶发生格斗。
马鸡喜欢营巢于地面,巢穴通常是由枯枝、苔藓、枯草等构成,呈浅碟状。
长着红眼圈的冕鹧鸪
冕鹧鸪属鸟纲鸡形目雉科鹧鸪属。
冕鹧鸪是一种非常漂亮的鸡形目鸟类。大小和鹌鹑差不多,体长约为26厘米,雄性体重约为240~300克,雌鸟体重约为225~275克。
冕鹧鸪的雄鸟整体呈带有光泽的蓝紫色,背部略显浅绿色,头上生有一撮艳丽的鲜红色羽毛,腿为赤红色;雌鸟除翅膀呈红褐色外浑身翠绿,雌雄成鸟都长着红眼圈,喙附近长着细长的须。
冕鹧鸪属于杂食性鸟类,主要以植物的种子和甲虫、蚂蚁、蜗牛等为食,也经常吃玉米、豌豆、西兰花、胡萝卜、西葫芦、红薯等蔬菜。冕鹧鸪还非常偏爱水果,苹果、梨、葡萄、蓝莓、李子、香蕉、木瓜、猕猴桃、柑桔都是它比较喜欢的品种。
冕鹧鸪可以在一年中的任何时间交配繁殖,通常为“一夫一妻”制。每窝产卵4~6枚。
冕鹧鸪主要分布于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以及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等地,生存范围横跨东南亚各岛国。
 
 “百鸟之王”——孔雀 
孔雀属鸟纲鸡形目雉科。因其能开屏而闻名于世。
雄孔雀羽毛翠绿,下背闪耀紫铜色光泽。尾上覆羽特别发达,平时收拢在身后,伸展开来长约1米左右,就是所谓的“孔雀开屏”。这些羽毛绚丽多彩,羽支细长,犹如金绿色丝绒,其末端还具有众多由紫、蓝、黄、红等色构成的大型眼状斑,开屏时反射着光彩,好像无数面小镜子,鲜艳夺目。
孔雀的身体粗壮,雄鸟长约1.4米,雌鸟全长约1.1米。头顶上那簇高高耸立着的羽冠,也别具风度。雌孔雀无尾屏,背面浓褐色,并泛着绿光,不过没有雄孔雀美丽。
孔雀双翼不太发达,飞行速度慢且显得笨拙,只是在下降滑飞时稍快一些。腿却强健有力,善疾走,逃窜时多是大步飞奔。觅食活动和行走姿势与鸡一样,边走边点头。
孔雀喜欢成双或集成小群居住在热带或亚热带的丛林中,主要分布于亚洲南部,我国只有云南才有野生孔雀。
孔雀平时走着觅食,爱吃黄泡、野梨等野果,也吃谷物草籽。
孔雀被视为“百鸟之王”,是最美丽的观赏品,也是吉祥、善良、美丽、华贵的象征,有特殊的观赏价值。
孔雀的羽毛可用来制作各种工艺品。而且人工饲养的蓝孔雀肉质具有高蛋白、低能量、低脂肪、低胆固醇等特点,可作为高档的珍稀佳肴。
 蓝孔雀
印度人民把蓝孔雀看成是吉祥之物。在印度的传说中,天神迦尔迪盖耶骑着孔雀云游四方,耆那教神祖的交通工具也是孔雀,印度教大神因陀罗封它为鸟王。因此,在众多文化的熏染下,印度人民于1963年1月将蓝孔雀定为自己国家的国鸟。
蓝孔雀也被称为印度孔雀,是雉科孔雀属两种孔雀之一,另一种是绿孔雀。蓝孔雀主要产于巴基斯坦、印度和斯里兰卡。
蓝孔雀一般生活于热带落叶林中,在林中的开阔地或耕地上觅食种子、浆果及植物茎叶,也食昆虫及鼠类等小动物。繁殖期间,一只雄鸟可与多只雌鸟生活数天,逐一交配后,每只雌鸟独自营巢产卵,雄鸟继续单独活动。雌雄孔雀都可以十分敏捷地飞到高枝上栖宿。
雌蓝孔雀一年可产卵20~30个。蛋壳厚而结实,呈乳白色、棕色或黄色,无斑点。蛋重120~140克。一般每隔1日产1个蛋,多在早晚产蛋。
蓝孔雀生长速度快,作为肉用特禽很适宜,经济成熟期为8个月。
蓝孔雀每年8~10月间换羽,10月份后大部分羽毛换齐。公蓝孔雀尾屏依年龄和体质不同,需要11~12个月才能长成。
 
家鸽的祖先——原鸽
原鸽在鸟类中属中等体型,通体呈石板灰色,颈部胸部的羽毛具有悦目的金属光泽,常随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显由绿到蓝而紫的颜色变化,翼上及尾端各自具一条黑色横纹,尾部的黑色横纹较宽,尾上覆羽白色。
原鸽喜欢集群活动,经常会在天空盘旋飞行。
原鸽的雌雄鸟从外形上就可区分,除了大小上的区别外,雄鸽的肩膀宽、头形圆大、脚长、脊椎长。
此外,雄鸽的颈子粗短,颈羽富有金色光泽,叫声响亮,步伐大,求偶时会一边旋转,或是一边跳跃;雌鸽的颈子细,叫声也较轻柔。
野生原鸽主要分布于印度次大陆的部分地区,目前已经引种至世界各地,如今许多城镇都有野化的鸽群。
原鸽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包括各种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如玉米、花生、芸豆、豌豆、高梁、甜瓜、蒲公英等。
原鸽喜欢用干草和小树枝搭建成平板状巢穴,通常每窝产卵2枚。
趣味链接
火鸡分为两种,分别是分布于北美的野生火鸡和分布于中美洲的眼斑火鸡。
现代的家火鸡是由墨西哥的原住民驯化当地的野生火鸡而得来。
趣 味 阅 读
火鸡是美洲特产,在营养价值上有“一高二低”的优点。一高是蛋白质含量高,二低是脂肪低,胆固醇低。火鸡肉中还含有丰富的锌、磷、钾及维生素B。
趣 味 阅 读
鹌鹑的营养价值
鹌鹑极具药用价值,被视为“动物人参”。
鹌鹑味甘、性平,入大肠、心、肝、脾、肺、肾经;可补中益气、清利湿热;主治浮肿、肥胖型高血压、糖尿病、贫血、胃病、肝大、肝硬化、腹水等多种疾病。《食疗本草》认为“食用该种食物(鹌鹑),可以使人变得聪明”。
趣 味 阅 读
绿雉成为日本国鸟的原因
绿雉于1974年被选定为日本的国鸟,其背景是日本文部省想要借由选定国鸟来推广爱鸟、护鸟的意识。
绿雉被选定为日本国鸟的理由主要有3点:
1. 绿雉为日本特有,在其九州岛、本州、四国、三浦半岛、伊豆群岛、屋久岛、佐渡岛和环濑户内海沿岸均有分布。
2. 绿雉的雄鸟具有艳丽的色彩,个性英勇善战;雌鸟具有强烈的母爱。
3. 绿雉一直在日本文化和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人们喜爱的鸟类之一。在日本很多民间故事或传说中都有绿雉出现。例如在大家熟悉的日本童话故事“桃太郎”中,绿雉就作为桃太郎的伙伴出现。
趣味链接
霸道的原鸡
生活在我国云南山区中的野生原鸡的雄鸟有着非常霸道、好战的个性。它们经常冲入家鸡群中,将家公鸡赶跑,与家母鸡进行交配。
在这种情况下孵出的杂种雏鸡通常会继承“父亲”的性格,野性十足。稍稍长大就会跑到森中生活。
趣 味 阅 读
解密孔雀开屏
每年春季,尤其是3~5月份,孔雀开屏次数会自然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孔雀开屏是一种求偶表现。每年四五月份正值孔雀的生殖季节,雄孔雀常将尾羽高高竖起,最大限度地展开,利用绚丽夺目的尾羽博得雌孔雀的好感。雌孔雀则会根据雄孔雀羽屏的艳丽程度来选择交配对象。
另外,孔雀开屏也是一种防御行为。在孔雀的大尾屏上,有着五色金翠线纹,其中散布着许多近似圆形的“眼状斑”。一旦遇到敌人而又来不及逃避时,孔雀便会突然开屏,并且“沙沙”地不停抖动,令敌人产生畏惧,不敢贸然进犯。

(<-快捷键)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目录

阅读设置

背景色:

字体大小: 14px

页面宽度: 1200px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