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侦探推理 > 五彩的鸟类世界

五彩的鸟类世界

作者:雅风斋字数:70682状态:连载

第 七 章 “心狠手辣”的猛禽

猛禽是鸟类六大生态类群之一,涵盖了鸟类传统分类系统中的隼形目和鸮形目的所有种。
鹰、雕、鵟、鸢、鹫、鹞、鹗、鸮、鸺鹠等都属于猛禽。
 
美国国鸟——白头海雕
美国的国鸟是白头海雕,其形象最初出现在美国的旗帜上是在独立战争时期。1782年6月20日,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把白头海雕定为美国的国鸟,并把它作为国徽图案的主体。它是力量、勇气、自由和不朽的象征。
白头海雕是北美特有的大型猛禽,又名美洲雕。
白头海雕体型庞大,一只完全成熟的海雕,体长可达1米,翼展2米多长。
成年白头海雕的羽毛呈棕色,头部和尾部呈白色。尾部颇长,形状像楔子。白头海雕属于两性异形的鸟类,雌性的体型比雄性约大25%。它们的喙、脚部和虹膜均呈鲜黄色。它们的脚部没有羽毛,脚趾短而强有力,其尖端有长而尖锐的钩爪。前一部分的爪是用来把猎物抓牢,而后面的爪则是用来穿透动物的身躯致之死地。它们黄色的喙大而呈钩状。
未成熟的白头海雕的羽毛呈棕色,且带有白色斑驳,直到4~5岁踏入性成熟时才消失。
白头海雕较喜欢栖息在海岸、河流、大湖泊附近,因为这些地方有很多鱼类,对它们来说是极丰富的食物资源。研究显示它们较喜欢周长超过11千米的水源,而面积大于10平方千米的湖泊就最适合要繁殖的白头海雕。
白头海雕会在较老的松柏或硬木树上栖息和筑巢。它们会选择结构开放和方便捕猎的树木,但选择的树木的高度或种类并不及水源的重要,若环境许可的话,它们宁可选择在水源附近的大树。
白头海雕是飞行的能手。它们在滑翔和鼓翼时的飞行速度可达时速56~70千米,若飞行时抓着鱼,其飞行速度仍可达时速48千米。
白头海雕虽具有迁徙性,但并不经常迁飞。若它们的领地接近水源的话,它们就不会迁徙,整年待在那里;但是如果它们的领地不接近水源的话,它们就会在踏入冬季时往南迁,或是往海岸的那一方迁徙,让自己在冬季期间仍可方便地觅食。
白头海雕选择的迁徙路线与沿途的暖流、上升气流及食物资源是否有利密切相关。在迁徙期间,它们会靠暖流往上攀升,而后往下滑翔,就这样使用暖流前进,而当遇上断崖和一些峭壁时则使用上升气流,掠过这些地带。一般而言,它们会在日间进行迁徙,因为白天太阳照射充足可以形成足够的暖流,帮助它们飞行。
 
冰岛国鸟——矛隼
冰岛上的白色型矛隼是非常稀有的鸟类物种,其数量也是非常稀少的,因此非常珍贵。冰岛人民更是将其定为自己国家的国鸟。
矛隼是一种非常美丽的中型猛禽,在中国其被称为“海东青”。矛隼作为隼类其体型是比较大的,因此又有巨隼之称。
通常情况下,矛隼的体长约为56~61厘米,体重约为1.3~2.1千克。其覆盖体表的羽色差别较大,有暗色型、灰色型。
在冰岛少数冰天雪地的高寒地区,矛隼为了适应环境还存在遍体洁白的个体,因此又被叫白隼。
矛隼具有非常快的飞行速度,其飞行能力也非常强,可以说是鸟类家族中的短距离飞行冠军。
矛隼主要分布于欧洲北部,亚洲北部和北美洲北部。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辽宁瓦房店和新疆喀什等地。矛隼是极为罕见的猛禽,其中在我国的黑龙江、辽宁地区为冬候鸟,在新疆地区为留鸟或繁殖鸟。矛隼是我国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矛隼栖息于寒温带的森林地区,主要以野鸭、海鸥、雷鸟、松鸡、岩鸽等各种鸟类为食,也捕食中小型哺乳动物,还可以对付鹿等大型食草动物。矛隼在捕猎时飞行的速度非常快,矛隼的名字就源于飞行中的它像掷出的矛枪一样迅疾无比。
 
比利时国鸟——红隼
红隼属于小型猛禽,以猎食时有翱翔习性而著名,其踪迹遍布世界各地,是农林益鸟。比利时人因为对其十分喜爱而将其定为国鸟。
红隼一般体长31~36厘米。雄鸟头顶、后颈、颈侧蓝灰色,具黑褐色羽干纹,额基、眼先和眉纹棕白色,耳羽灰色,髭纹灰黑色,背、肩及上覆羽呈砖红色,各羽具三角形黑褐色横纹,腰和尾上覆羽蓝灰色,尾羽蓝灰色,具黑褐色横斑及宽阔的黑褐色次端斑,下体棕白色,颊近白色,上胸和两胁具褐色三角形斑纹及纵纹,下腹黑褐色纵纹逐渐减少,覆腿羽和尾下覆羽为黄白色,尾下呈银灰色。雌鸟上体深棕色,头顶具黑褐色纵纹,上体其余部分具黑褐色横纹,其他部分与雄鸟同。虹膜暗褐色,嘴蓝灰色,先端黑色,嘴和腊膜为黄色,附蹠和趾深黄色,爪黑色。眼睛的下面有一条垂直向下的黑色口角髭纹,是它与黄爪隼的最明显的区别之一。另外,它的尾羽的形状呈凸尾状,与燕隼、猛隼等的圆尾不同。
红隼平常喜欢单独活动,尤以傍晚时最为活跃。红隼经常在空中盘旋,飞翔力强,喜逆风飞翔,可快速振翅停于空中。它们的视力非常敏捷,并且取食迅速。飞翔中的红隼会搜寻地面上的老鼠、雀形目鸟类、蛙、蜥蜴、松鼠、蛇等小型脊椎动物,也吃蝗虫、蚱蜢、蟋蟀等昆虫。
 
菲律宾国鸟——食猿雕
食猿雕,也被称作菲律宾鹰,是菲律宾的国鸟,目前仅存不到500对,主要集中在菲律宾棉兰老岛的雨林中。
食猿雕是世界上体型最大、数量最稀少的雕类之一,属于大型雕类,被人们赞为世界上“最高贵的飞翔者”,更有“雕中之虎”的美誉。
食猿雕体态强健,其相貌凶狠,平均体长1米左右,可达9千克之重,其翅展长达3米左右。食猿雕的上半身羽色一般呈深褐色,下半身通常为浅黄或白色相间,头部后面有许多柳叶状冠毛,色黄有斑点。食猿雕的面部和嘴为黑色,遇对手或猎物时冠羽会立即竖起成半圆形。
食猿雕主要栖息于低山至开阔的草原地带,习性与哈佩雕非常相似,它们非常喜欢“占地为王”,一对食猿雕差不多要占领30平方千米的领域,并捕杀这个领域内的各种动物。
食猿雕十分善于在低空盘旋,当它们发现猎物时,就会如闪电般俯冲而下,先啄瞎猎物眼睛,之后将无法逃离的猎物撕成碎块吞食。
食猿雕的主要猎物是各种树栖动物,如猫猴、蝙蝠、蛇类、蜥蜴、犀鸟、灵猫、猕猴及野兔等。它们还经常在村庄附近捕杀狗、猪等家畜。食猿雕也会埋伏在犀鸟的洞穴附近,捕杀为雌犀鸟喂食的雄犀鸟。由于其在啄食猴子时十分凶残,所以有“食猿雕”之称。
和其他猛禽一样,食猿雕一生只追求一个伴侣,任何变故都不能动摇它们对伴侣的忠贞。
每年10~12月,食猿雕会将巢穴筑于岩壁、乔木或灌木丛中,以枯枝和芦苇等编成,内铺兽毛和草。
食猿雕通常在每年的4~5月份产卵,每窝仅产1枚卵,孵化期大约为2个月。
在食物贫乏的情况下,由于雄鸟带回的食物有限,饥饿的雌鸟常常要自己离巢觅食,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会造成孵化失败,最终发生弃巢的情况。
在自然状态下,食猿雕的繁殖率极低,不仅由于其每次产卵的数目少,还因为每只食猿雕幼鸟的成长时间都非常长。单单是幼鸟长齐羽毛就需要4个多月,而且即使已经长齐了羽毛,幼鸟仍然要在亲鸟的领域中逗留到第二年。幼鸟在自己学习捕食技术期间,可能仍然需要亲鸟的喂养。所以只有当幼鸟离开亲鸟的领域之后,亲鸟才可能再次营巢,进行繁殖。
 
墨西哥国鸟——凤头卡拉鹰
凤头卡拉鹰俗称长脚鹰。传说几千年前,墨西哥土著居民的祖先——阿兹特克人奉太阳神神谕,寻找立国之地,他们穿越炎热的沙漠,看见一只嘴衔毒蛇的长脚鹰,立在仙人掌上,四周湖水如镜,就在湖边建立了特诺奇蒂特兰城,即后来的墨西哥城。现在墨西哥国旗、国徽上的图案就缘自这个传说。凤头卡拉鹰也成为墨西哥国鸟。
凤头卡拉鹰产于拉丁美洲,体型比隼略大,腿长而擅长奔跑,以腐肉为食,常与美洲鹫争食,有时候也自己捕食猎物并袭击其他鸟类的巢穴。
凤头卡拉鹰已经在公元1900年灭绝。
最长寿的猛禽——安地斯神鹰
安地斯神鹰名康多兀鹫、安地斯秃鹰、南美神鹰、安地斯神鹫。
安地斯神鹰是西半球最大的飞行鸟类,其翼长可达2.7~3.1米,雄鹰体重可达11~15千克、雌鹰体重可达7.5~11千克,身长约为117~135厘米。
安地斯神鹰的羽毛是黑色的,有白色羽毛围绕颈部底。它们的翼上有白色斑纹,在雄鹰身上尤为显眼,但要第一次换羽后才会出现。头部及颈部都是红色至暗红色的,只有很少羽毛。它们会很小心地保持头部及颈部的清洁,而秃头也是一种卫生的适应性,可以让紫外线照射及脱水来帮助皮肤消毒。它们的头顶扁平,雄鹰有一个暗红色的肉冠。它们头部及颈部的肤色会随着情绪而有所变化,可以作为沟通的工具。雏鹰一般呈灰褐色,头及颈都是黑色的,有褐色的环状领。
安地斯神鹰的中趾很长,后趾则发育不全,所有趾上的爪都相对较直及钝。所以它们的脚很适合行走,很少会用爪来作为武器或抓住东西。它们的喙弯曲,可以撕开腐肉。雄鹰的瞳孔是褐色的,而雌鹰的则是深红色的。眼皮没有眼睫毛。
安地斯神鹰飞行时会在空中盘旋,姿势优美。它们会水平张开双翼,初级飞羽末端会向上。它们没有支撑大型肌肉的胸骨,由此可以看出它们主要是以滑翔的方式飞行。它们会在地上拍动双翼,上升至一定高度时,拍动的次数变得很少,只依赖气流来保持高度。
 安地斯神鹰的生活习性
安地斯神鹰主要栖息在辽阔的草原及高达海拔5000米的山区,喜欢开阔及没有森林的地区,如岩石区或山区等,方便在空中寻找尸体。它们有时也会在玻利维亚东部及巴西西南部的低地、智利及秘鲁的沙漠地区及巴塔哥尼亚的假山毛榉属森林出没。
安地斯神鹰主要以腐肉为食,喜欢如鹿或欧洲牛等大型动物的尸体。野生的安地斯神鹰栖息在大片土地,一日会飞行超过200千米来觅食。在内陆地区,它们喜欢吃大型的尸体;而在近岸地区,它们则喜欢吃水生哺乳动物的尸体。它们也会袭击细小鸟类的巢穴,偷鸟蛋吃。
安地斯神鹰在5~6岁时达到性成熟。在求爱时,雄鹰的颈部会由暗红色变为鲜黄色,并且会张开。它们会伸出颈来接近雌鹰,显示它们的颈部及胸部,并且发出嘶嘶声,接着会张开双翼,直立及摆动其舌头,一边跳一边叫或用跳舞来示爱。
安地斯神鹰喜欢在海拔3000~5000米的地方营巢。它们的巢通常是由树枝组成,放置在岩壁上。安地斯神鹰每窝产卵1~2枚,由雌雄亲鸟共同完成孵化工作。
 
 “草原上的清洁工”——秃鹫 
秃鹫又称座山雕或秃鹰,是一类以食腐肉为生的大型猛禽。
秃鹫体形大,全长约110厘米,体重约7~11千克,翼展可达2米多长。
成年秃鹫头部为褐色绒羽,后头羽色稍淡,颈裸出,呈铅蓝色,皱领白褐色。上体暗褐色,翼上覆羽亦为暗褐色,初级飞羽黑色,尾羽黑褐色。下体暗褐色,胸前具绒羽,两侧具矛状长羽,胸、腹具淡色纵纹,尾下覆衬白色,覆腿黑褐色。秃鹫虹膜褐色,嘴端黑褐色,腊膜铝蓝色,跗跖和趾灰色,爪黑色。
 秃鹫的生活习性
秃鹫的栖息范围较广,通常栖息在海拔2000~5000多米的高山裸岩,草原均有分布。筑巢于高大乔木上,以树枝为材,内铺小枝和兽毛等。
秃鹫喜欢单独活动,有时也会集成具有3~5个成员的小群进行活动。
秃鹫在飞翔时,两翅会伸成一直线,振翅频率较低,通常都是利用气流长时间翱翔于空中。
当秃鹫发现地面上的尸体时,会飞至附近取食。秃鹫食物主要是大型动物和其他腐烂动物的尸体,也捕食一些中小型兽类。人们称其为“草原上的清洁工”。
秃鹫喜欢营巢于高大的乔木上,以树枝为材,内铺小枝和兽毛等。
秃鹫通常每窝产卵1~2枚,卵呈污白色,具有深红色条纹和斑点。卵由雌雄亲鸟共同孵化。
凶猛的金雕
金雕属鹰科,是北半球上一种广为人知的猛禽。
金雕身长约为76~102厘米,翼展可达2.3米,体重约为2~6.5千克。
金雕的头顶呈黑褐色,后头至后颈羽毛尖长,呈柳叶状,羽基暗赤褐色,羽端金黄色,具黑褐色羽干纹。上体暗褐色,肩部较淡,背肩部微缀紫色光泽;尾上覆羽淡褐色,尖端近黑褐色,尾羽灰褐色,具不规则的暗灰褐色横斑或斑纹,和一宽阔的黑褐色端斑;翅上覆羽暗赤褐色,羽端较淡,为淡赤褐色,初级飞羽黑褐色,内侧初级飞羽内翈基部灰白色,缀杂乱的黑褐色横斑或斑纹;次级飞羽暗褐色,基部具灰白色斑纹,耳羽黑褐色。下体颏、喉和前颈黑褐色,羽基白色;胸、腹亦为黑褐色,羽轴纹较淡,覆腿羽、尾下覆羽和翅下覆羽及腋羽均为暗褐色,覆腿羽具赤色纵纹。
金雕幼鸟和成鸟大致相似,但体色更暗,第一年幼鸟尾羽呈白色,具宽的黑色端斑,飞羽内翈基部白色,在翼下形成白斑;第二年以后,尾部白色和翼下白斑均逐渐减少,尾下覆羽亦由棕褐色到赤褐色到暗赤褐色。虹膜栗褐色,嘴端部黑色,基部蓝褐色或蓝灰色(雏鸟嘴铅灰色,嘴裂黄色),蜡膜和趾黄色,爪黑色。
金雕分布较广,遍及欧亚大陆、日本、北美洲和非洲北部等地。在中国的分布范围也很大,包括东北、华北、西北、西南以及东南的局部地区。
目前金雕共分化为5个亚种,中国分布有2个亚种。其中加拿大亚种分布于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分布于其他地区的都属于中亚亚种。
大部分金雕都属于留鸟,只有个别种类为旅鸟或冬候鸟。
 金雕的生活习性
金雕通常栖息于草原、荒漠、河谷,特别喜欢在高山针叶林中生存、活动。
金雕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冬天有时会集成较小的群体一同活动,但偶尔也能见到20只左右的大群聚集在一起捕捉较大的猎物。
金雕白天常待在高山岩石峭壁之巅或空旷地区的高大树木上,也可见其在荒山坡、墓地、灌丛等处捕食。
金雕善于翱翔和滑翔,常在高空中一边呈直线或圆圈状盘旋,一边俯视地面寻找猎物。金雕在飞行的时候两翅上举呈“V”状,用柔软而灵活的两翼和尾的变化来调节飞行的方向、高度、速度和飞行姿势。
金雕生性凶猛,主要捕食大型鸟类和中小型兽类,所食鸟类有赤麻鸭、斑头雁、鱼鸥、雪鸡,兽类有岩羊幼仔、藏原羚、鼠兔、兔、黄鼬、藏狐等。金雕有时也会捕食家畜和家禽。
金雕通常营巢于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或疏林内高大的红松和落叶松树上,也常营巢于悬崖峭壁之上。
金雕的繁殖期因地而异。在北京地区,2月上旬即见成对在空中盘旋追逐进行求偶,2月中旬开始产卵;分布于俄罗斯的金雕,繁殖期较晚,通常是在每年的4月中旬才开始产卵。
金雕每窝产卵2枚,偶尔有少至1枚和多至3枚的。卵由雌雄亲鸟轮流完成孵化、育雏工作。
 
擅长飞行的雀鹰
雀鹰属于鸟纲隼形目鹰科鹰属。
雀鹰是一种小型猛禽,雄鸟体重约为130~170克,体长约为310~350毫米,嘴峰约为11~13毫米,翅长约为205~255毫米,尾长约为150~197毫米,跗蹠约为51~63毫米;雌鸟体重约为193~300克,体长约为360~410毫米,嘴峰约为12~15毫米,翅长约为240~260毫米,尾长约为145~223毫米,跗蹠约为58~73毫米。
雀鹰雄鸟上体呈鼠灰色或暗灰色,头顶、枕和后颈较暗,前额微缀棕色,后颈羽基白色,常显露于外,其余上体自背至尾上覆羽暗灰色,尾上覆羽羽端有时缀有白色;尾羽灰褐色,具灰白色端斑和较宽的黑褐色次端斑;另外还具4~5道黑褐色横斑;初级飞羽暗褐色,内翈白色而具黑褐色横斑;其中第五枚初级飞羽内翈具缺刻,第六枚初级飞羽外翈具缺刻;次级飞羽外翈青灰色,内翈白色而具暗褐色横斑;翅上覆羽呈暗灰色。
眼先为灰色,具黑色刚毛,有的具白色眉纹;头侧和脸呈棕色,具暗色羽干纹;下体为白色;颏和喉部满布以褐色羽干细纹;胸、腹和两胁具红褐色或暗褐色细横斑;尾下覆羽亦为白色,常缀不甚明显的淡灰褐色斑纹,翅下覆羽和腋羽白色或乳白色,具暗褐色或棕褐色细横斑;尾羽下面亦具4~5道黑褐色横带。
雌鸟体型较雄鸟大。上体灰褐色,前额乳白色或缀有淡棕黄色,头顶至后颈灰褐色或鼠灰色,具有较多羽基显露出来的白斑,上体自背至尾上覆羽灰褐色或褐色,尾上覆羽通常具白色羽尖,尾羽和飞羽暗褐色,头侧和脸乳白色,微沾淡棕黄色,并缀有细的暗褐色纵纹。下体乳白色,颏和喉部具较宽的暗褐色纵纹,胸、腹和两胁以及覆腿羽均具暗褐色横斑,其余似雄鸟。
幼鸟头顶至后颈栗褐色,枕和后颈羽基灰白色,背至尾上覆羽暗褐色,各羽均具赤褐色羽缘,翅和尾似雌鸟。喉黄白色,具黑褐色羽干纹,胸具斑点状纵纹,胸以下具黄褐色或褐色横斑。
其余似成鸟。虹膜呈橙黄色,喙为铅灰色、尖端黑色、基部黄绿色,蜡膜黄色或黄绿色,脚和趾橙黄色,爪黑色。
  雀鹰的生活习性
雀鹰通常栖息于针叶林、混交林、阔叶林等山地森林和林缘地带,冬季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山脚平原、农田地边、以及村庄附近。尤其喜欢在林缘、河谷,采伐迹地的次生林和农田附近的小块丛林地带活动。
雀鹰常单独生活,或飞翔于空中,或栖于树上和电柱上。飞翔时先两翅快速鼓动飞翔一阵后,接着滑翔,二者交互进行。飞行有力而灵巧,能巧妙的在树丛间穿行飞翔。
雀鹰喜欢在“伏击”飞行中捕食。其飞行能力很强,速度极快,每小时可达数百千米。飞行有力而灵巧,能巧妙地在树丛之间穿梭飞翔。
雀鹰主要以鸟、昆虫和鼠类等为食,也捕鸠鸽类和鹑鸡类等体形稍大的鸟类和野兔、蛇等。
雀鹰发现地面上的猎物后,就急飞直下,突然扑向猎物,用锐利的爪捕猎,然后再飞回栖息的树上,用爪按住猎获物,用嘴嘶裂吞食。
雀鹰在攻击鸡类等体形较大的猎物时,常采取反复进攻的手段,有时第一、二次仅能使猎物受到轻伤或散落一些羽毛,但在多次打击下,猎物也难免被击垮,失去抵抗能力,成为雀鹰的“盘中餐”。
雀鹰的繁殖期通常为每年的5~7月。它们喜欢营巢于中等大小的椴树、红松树或落叶松等阔叶或针叶树上,有时也利用其他鸟类的旧巢。
雀鹰每窝产卵3~4枚,通常1天产1枚卵。孵化工作主要由雌鸟完成,雄鸟偶尔也参与孵卵活动。
 
色盲猫头鹰
猫头鹰属鸟纲鸮形目,目前世界上已知约有130余种,在除南极洲以外所有的大洲都有分布。大部分的种类为夜行性肉食性动物。
猫头鹰眼周的羽毛呈辐射状,细羽的排列形成脸盘,使其面形似猫,因此得名“猫头鹰”。
猫头鹰身体的大部分被羽都呈褐色,散缀细斑,稠密而松软,飞行时无声。
猫头鹰的雌鸟体形一般较雄鸟为大。头大而宽,嘴短,侧扁而强壮,先端钩曲,嘴基没有蜡膜,而且多被硬羽所掩盖。它们还有一个转动灵活的脖子,使脸能转向后方,由于特殊的颈椎结构,头的活动范围可达270°。
猫头鹰的左右耳不对称,左耳道明显比右耳道宽阔,且左耳有发达的耳鼓。大部分还生有一簇耳羽,形成像人一样的耳廓。
猫头鹰的食物以鼠类为主,也吃昆虫、小鸟、蜥蜴、鱼等动物。猫头鹰有吐“食丸”的习性,即把吃进去的不能消化的骨骼、羽毛、毛发、几丁质等残物渣滓集成块状,形成小团经过食道和口腔吐出。科学家可以根据对食丸的分析,了解它们的食性。
猫头鹰的听觉神经非常发达,视觉神经也极其敏锐。猫头鹰的视网膜中没有锥状细胞,无法辨认色彩,所以是鸟类中的色盲。
猫头鹰通常都栖息于树上,部分种类栖息于岩石间和草地上。大部分种类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惯,白天隐匿于树丛岩穴或屋檐中不易见到;少部分种类,如斑头鸺鹠、纵纹腹小鸮和雕鸮等白天也常外出活动。
趣 味 链 接
美国国徽与白头海雕
美国国徽的正面图案中就包含有白头海雕,主要形象是象征美国的力量、勇气、自由和不朽。
美国国徽当中白头海雕的双翅展开,左右鹰爪分别抓着象征和平和武力的橄榄枝和箭。鹰头目视右方,象征着期望和平。鹰嘴叼着的绶带上写着拉丁文格言“E.Pluribus Unum”,即“合众为一”的意思。鹰头上方的象征着拥有主权的新生国家“光环”,蓝色背景里镶着象征美国最初13个州的13颗五角星。
趣味链接
安地斯神鹰经常会在觅食时跟踪美洲鹫属的红头美洲鹫、小黄头美洲鹫及大黄头美洲鹫等,因为这些美洲鹫属的鸟类具有可以侦测到尸体腐化初期发出的乙硫醇的敏锐嗅觉。
趣味链接
秃鹫在争食时,身体颜色会发生变化。
平时其面部呈暗褐色、颈部呈铅蓝色。当它正在啄食动物尸体的时候,面部和颈部会出现鲜艳的红色。这是在警告其他秃鹫“不要靠拢”。
当其在争食中败下阵来时,其面部和颈部马上会从红色变成白色;获得胜利的,其面部和颈部会变得红艳如火了。
趣 味 链 接
鸟类家族中“好丈夫”
雄秃鹫是鸟类家族中典型的“好丈夫”。其在育雏阶段,每天都会辛辛苦苦地四处觅食。回到家中,就会立刻把吞下的食物吐出来,先给雌鸟吃较大的肉块,然后再耐心地给幼鸟喂碎肉浆。
秃鹫的胃口很大,每次都要吃到脖子都被装满为止。因而,雄鸟带回来的食物常被妻子、儿女吃得精光。但雄秃鹫对此毫无怨言,第二天仍会如旧出门,为妻儿寻找食物。
趣味链接
金雕素以勇猛威武著称。
古代巴比伦王国和罗马帝国都曾以金雕作为王权的象征。
在我国,忽必烈时代,强悍的蒙古猎人曾经驯养金雕帮助其捕狼。
趣味链接
金雕喜欢利用旧巢,其巢穴大多都可以沿用好几年。
每年金雕都会对旧巢穴进行修补和增加新的巢材,因此使用年限越长的巢常常越庞大。
趣味链接
绝大多数猫头鹰都是夜行性动物,它们在黑夜中的实力是人类的百倍,能够在漆黑的环境中行动自如。但是一旦白天活动,它们就会像是醉汉一样,飞行线路颠簸不定,横冲直撞。

(<-快捷键)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目录

阅读设置

背景色:

字体大小: 14px

页面宽度: 1200px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