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侦探推理 > 科学育儿全程指导

科学育儿全程指导

作者:张庆字数:181008状态:连载

第十三章 1~3岁幼儿智能训练

1~3岁宝宝的养育
小儿进入第二年时,其生长发育速度较第一年开始减慢,但在1~3岁两年里仍有不少增长。3岁小儿的身高约为新生儿的2倍,体重约为4倍,四肢骨骼的骨化过程仍在继续。脑重从2岁半到3岁增加到900~1000多克,约为出生时的25~3倍,相当于成人脑重的2/3。此时脑结构各功能也逐渐成熟。生理发育是心理发展的基础。人的大脑发育不仅需要丰富的物质营养也需要必要的精神营养,只有保证给予适时的良好的外部刺激,才能促使大脑功能逐渐完善。所以,这一时期的教育非常重要,是早期教育的关键时期,是为以后的教育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如果错过这个时机或阶段,就不会再出现这样好的时机,甚至造成终身难以弥补的损失。为了适应这一阶段的年龄特点,力求做到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等几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在培养时应注重以下四个环节。
1.积极做好卫生保健防病工作,增强体质,保证婴幼儿身体得以正常地发育和健康地成长。
2.根据婴幼儿年龄特点,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养,促进婴幼儿语言、动作、情绪、感觉器官、感受能力、记忆、思维、想象与反应能力的发展,也就是在神经、心理方面得到良好、及时的发展。
3.对婴幼儿进行初步的道德品质教育,教育他们与成人和小朋友保持良好的关系(尊重成人,有礼貌,同情小朋友,关心他人与互相帮助等)。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饮食、睡眠、大小便与爱清洁等。语言能力的训练
语言是进行思维的工具,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手段,也是智力发展的个重要方面和标志。因此应尽早教育孩子学会讲话,尽早开始进行语言教育。
儿童语言的学习,言语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都要经过几个基本相同而又界限分明的阶段,如果顺应这种规律,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条件,进行适当教育,可促进孩子的言语能力成熟,加快发展速度。如果放任自流,那就不能期望孩子的言语能力会顺利成熟和发展,甚至会出现语言障碍和言语能力的低常状态。
在人类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关键期。一般认为,从婴儿5~6个月开始呀呀发音到3岁左右的时候,孩子对语言有着特殊的接受能力,语言发展的速度很快。这个时期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约在1岁到1岁半,这主要是理解语言的阶段。即儿童对成人言语的理解在不断发展,但是儿童本身积极的言语交际能力却发展得很慢。
第二个阶段约从1岁半至3岁,这是儿童积极的言语活动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内,随着儿童理解言语的能力的发展,儿童的积极言语表达能力也很快发展起来,言语结构也更复杂化。这就为儿童心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1~15岁语言能力训练与促进
从接近1岁开始,孩子能说单词句和双词句。比如“妈妈,饭”;“糖,吃”;看图画时能指着认识的东西叫出名称;会央求大人讲故事,能模仿成人所说的词语等等。这是口头言语发展较快的时期。
这个时期,成人可以通过给孩子讲故事,和孩子做游戏,带孩子到户外游玩等活动,教孩子说话。
听故事学话
孩子在1周岁前后,就喜欢听大人讲故事。父母一定要满足孩子的要求,促使他学听话。父母给孩子讲故事时,开始要讲得慢而简单,发音清晰,最好伴随有动作和表情,以激起孩子的兴趣。慢慢地,可以一边指导孩子看图画书,一边给他讲书里的故事。为了培养孩子的语言,一个故事最好重复讲几遍,而且一次要比一次讲得好。孩子大多爱听讲过的故事。大人还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自编故事,用它来加强孩子的行为规范和思想品德教育。
游戏中学话
孩子1周岁以后会走路时,可以教他一些简单的游戏,如踢彩球、爬梯子、堆积木等等。边教他玩边作说明,并在游戏过程中有意识地教他一些概念,如“踢高点”、“低点”、“快点”、“慢点”等。
孩子1岁半的时候,可以常常带到户外、公园去玩,引导他仔细观察遇到的事物,并一一告诉他们的名称和特点。回家后,要他回忆在外面看到的东西,并尽量帮他用较完整的话叙述出来。这样,不但丰富了他的语言词汇,而且巩固了记忆,增长了知识。
15~3岁语言能力训练与促进
1岁半到3岁时,是言语发展最快的阶段。在这期间孩子之间的个别差异也较明显。他们已开始说多词句,学会使用各种基本类型的句子,出现了复合句;喜欢交际,爱发问,爱听故事和儿歌,喜欢成人给他讲小人书,并能记住一些故事情节。这时训练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复述故事先要孩子跟着妈妈说话,妈妈说一句,孩子跟一句,从简单的规范短句教起,如“宝宝最听话”,“宝宝爱看书”。然后教长一点的句子。要尽可能讲普通话,把词吐清楚,力求说得准确,还可以带孩子边看小人书边讲故事。讲完一个故事后,要孩子简单地复述。孩子讲得不完整,可立即帮他纠正。可以答应他,如果复述得好,妈妈明天还给讲故事,这样来提高他复述的兴趣。
2.看图说话让孩子看着有图画的书,先向他提出问题,让他看图讲给大人听,如“小山羊在干什么?”、“大灰狼在干什么”?然后让他看着图连贯起来讲给大人听。讲得好时,要及时鼓励。这对促进他大胆讲话,讲完整连贯的话很有好处。多次训练以后,会越讲越好。
3.背诗歌,唱儿歌孩子很喜欢有韵的儿歌和诗歌。即使不懂,也爱大声读、唱。成人可以教他一些儿歌,要求他背出来。还可以教孩子一些浅易的古诗,如“春眠不觉晓”等等。这样,既发展了语言,又学到了知识。
4.教孩子讲规范、美好的语言教育孩子说话,不单教他们会说,还注意教孩子使用美好的语言。
有一位妈妈,也像许多家长一样,从孩子躺在摇篮里呀呀咿咿出声时,就有意识地对孩子说话,还唱歌给孩子听。孩子做什么时,就教他说什么。到了孩子2岁的时候更注意教孩子说美好语言,她发现孩子特别爱听故事,而且听了一遍还要求再讲一遍。她就满足孩子的要求,买了录有童话故事的磁带,让奶奶在父母上班以后放给孩子听。童话故事中的语言不仅是规范化的,而且生动、美妙、有韵,有利儿童语言的发展。动作能力的训练
1岁左右小儿开始蹒跚学步。这个阶段,首先要教孩子走稳,会起步、停步、转弯、蹲下、站起来、向前走、向后退,以及跑步,上下台阶,走平衡木、原地跳、钻圈、爬攀登架、自己坐在小凳子上、扔球、踢球、随音乐跳舞等,身体平衡力和灵活性进一步发展起来。
这个时期,应积极鼓励和帮助儿童行走,但要注意适当的休息,不使儿童过于疲劳。同时应注意安全,防止幼儿走时摔倒、碰伤。
在日常生活中,儿童不断模仿成人的示范动作,逐步学会运用物体的动作,如用茶杯喝水、用匙吃东西、自己穿衣服、扣纽扣、戴帽子、擦鼻涕、洗手等。
1~3岁同样是小儿掌握手及手指的重要时期。人们学会用“心灵手巧”,及早发展手指的动作也是开发智力的重要措施。家长在生活及游戏中,随时训练孩子手的精细动作。如玩拾积木、穿珠子、穿扣眼儿、拼板、插棍、串塑料管、捏泥塑等等。此时的孩子还喜欢画画,要注意训练孩子拿笔的方法。另外,要尽早训练孩子左右手握、捏等精细动作。认识能力的训练
在正确教育的影响下,随着儿童动作的发展,特别是语言的发展,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起着质的变化。在培养儿童的认识能力时,必须予以注意。
这个时期,提高儿童认识能力的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即:
1在活动、学习、游戏中,家长要经常提醒孩子去注意某件事,提高观察能力。
2教孩子一些儿歌、短诗、绕口令等,培养孩子的记忆力。
3要教会孩子观察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如吃苹果时,要看一看,尝一尝,再与香蕉比一比,就能加深对苹果的认识,而不限于表面的颜色和形状。
为此,在观察事物时不论是一朵花,还是一片树叶,都要设法让儿童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以促进其感知觉的发展。
为发展儿童的认识能力,成人要有意识地运用实物进行直观教育,通过观察或专门培养,发展和巩固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认识。
这个年龄的儿童以无意注意为主,无论做什么,很容易转移注意。为引导儿童集中注意,不断增强注意的稳定性,可先拿物品给他看,再把物品藏起来,然后使物品重新出现,可引起兴趣,从而培养其有意注意。
通过日常生活用品或玩具、教具,教儿童认识物体的颜色、形状,区别大小和方位。在幼儿不能用语言很好表达时,可把不同颜色,或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玩具摆在桌面上,让儿童按成人要求取出某种颜色(形状、大小)的玩具来。也可把一个玩具放在另一玩具的上面或下面、前面、后面、里边、外边,让幼儿按成人要求取出各种方位的物体,这种游戏能帮助成人了解儿童智力发展情况。
在词汇不断增加,语言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不断重复儿歌、故事,可加深印象,产生记忆。
在日常生活、作业、游戏,以及各种活动中,除进行直观教育外,要善于运用启发诱导的方法,发展儿童的思维和想象。比如,家长可以指着墙上的钟和腕上的手表对孩子说“这叫钟表”,告诉孩子黑扣子和白扣子都叫“纽扣”,从而让孩子掌握外形不同而名称相同的东西,使孩子能够根据用途、功能对物品作出概括。再如,认识圆形后,可启发儿童想一想还有哪些东西是圆的。此外,还要让孩子尽可能参加广泛的实践活动,从感性认识中活跃思维能力。社交能力的培养
随着儿童语言的发展、动作的发展和认识能力的发展,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对儿童进行尊敬长辈,有礼貌,听从家长的正确教导。
培养儿童彼此友爱、互相帮助,习惯和小朋友在集体中共同生活、游戏和进行作业;知道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培养他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做事认真,遵守纪律。这些将为儿童以后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
儿童在家庭中是周围成人注意的中心,他习惯于首先满足自己愿望和要求。因此需要有意识地通过有组织的集体游戏与活动,培养他热爱集体,逐步形成集体观念。还要教育儿童关心别人,学会约束自己。如在集体活动中,能遵守秩序,安静等待,并能运用“请求”、“允许”等词汇。
培养儿童尊重成人,有礼貌。成人应先问他“早”,说“再见”,引导他们进行模仿。还要经常提醒他感谢别人的帮助,引导他热情地接待客人,有礼貌地回答问话。如对成人满面笑容热情地说:“客人好!”同时启发儿童进行模仿,经过多次重复以后,儿童就会主动欢迎客人了。
成人可通过儿歌、故事向儿童进行五爱教育,为他树立学习榜样,使儿童懂得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以及为什么。从小培养他学会对事物进行比较,分清是非。
教育儿童为小朋友做好事。如吃饭时做值日生,发勺子,送碗,做作业时发铅笔等。根据年龄情况,让他完成家长及幼师委托的事情,这是培养儿童责任感的重要方法。
教育儿童热爱劳动,首先要教他们学会照顾自己,如独立穿、脱衣服,穿、脱鞋袜,吃饭。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学做力所能及的事,如喝完水,送回空碗;擦嘴、擦鼻涕;饭后轻轻地放好椅子;2岁半以后可以擦自己坐的小椅子等。生活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保证儿童有旺盛的食欲和长时间深沉的睡眠,从而充分满足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儿童高级神经活动的发展,也有重大意义。
首先,要认真执行生活制度所规定的各项内容,使生活习惯与身体的生理需要相适合。如在规定的时间内,安排他吃饭、睡眠、大小便,以后到了规定的时间,他就会产生吃饭、睡眠和大小便的需要。
在安排吃饭、睡眠和大小便时,成人应以和蔼的态度进行亲切的谈话,让其保持良好的情绪和正确的态度。因为儿童对这些活动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他当时的情绪为转移的。在做某些活动前,应当引起他们的注意。如不该把正在游戏的儿童拉过来洗手,而应先向他说:“该吃饭了,把玩具收好,去洗手吧!”经常反复这类话,以后就会成为儿童采取相应行动的信号。这样做,不仅不妨碍而且有利于引起儿童的食欲或迅速入睡。另外,在吃饭和睡觉前,不要再给新的或有趣的玩具,也不要从正在游戏着的儿童手中夺下玩具,或做其他引起强烈兴奋的事,以免妨碍进食或入睡。
总之,对1~3岁小儿的教育应从儿童长远的全面发展的利益去考虑,而不应是为了怕孩子哭,求得一时的安静,或是家长们图轻闲,就去迁就纵容,或任其成长。我们要时刻牢记,教育好是为了给他幸福一生,而不是为了使他快乐一时。1~3岁的孩子虽小,但这人生最初的教育对他今后个性形成的作用却是难以估量的。

(<-快捷键)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目录

阅读设置

背景色:

字体大小: 14px

页面宽度: 1200px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