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侦探推理 > 科学育儿全程指导

科学育儿全程指导

作者:张庆字数:181008状态:连载

第十四章 4~6岁儿童智能训练与培养

观察力的训练与培养
婴儿的知觉和观察经常是跟摆弄物体分不开的,而且目的性也很差。4~6岁初期儿童也还具有这个特点,在正确的教育下,4~6岁儿童的观察逐渐转变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有目的、有组织的过程,这就开始形成初步的有方向的、自觉的观察能力。
观察力的特点和发展
1.观察的目的性4~6岁初期儿童还不能进行自觉的、有组织的观察,从而使知觉和观察服从于活动任务或成人的要求。例如,在一张图片上画着几个孩子在溜冰,有一个孩子的手套丢了,丢在一个不明显的地方,让学龄初期儿童在画面上把手套找出来。这时儿童往往很容易将注意力分散到无关的细节上,以至将原来的目的任务忘了,不能完成任务。在游戏、劳动和作业等活动中,儿童的观察力经常受到培养和锻炼。到了5~6岁,儿童的观察就能更富目的性,能按活动的内容或成人的要求来进行了。例如,从许多对象中找出某一事物,分出对象的各个特征、部分和性质等等。
2.观察的持续性4~6岁初期儿童观察常常是不持久的,很容易转移注意的对象。在教育影响下儿童逐步学会持续地注意观察某一事物。当然,这些事物必须是适合儿童的经验和兴趣的。事实证明,4~6岁儿童对图画自由注视的平均持续时间是随着年龄的发展而有所不同,6岁儿童持续的时间有显著的增加。
3.观察的概括性4~6岁初期儿童还不善于从整个事物中发现其内在联系,发现其一般的性质。例如,给3~4岁儿童两幅图:一幅画着小孩打狗,一幅画着狗咬破了小孩的衣服,这时儿童往往不能说出这两幅画的关系。在教育影响下,随着年龄的增长,观察的概括性就不断增长起来。
在整个4~6岁时期观察力的目的性、持续性和概括性都有一定的增长,但是跟学龄儿童和成人比较起来,还相差很远。因此,要根据观察力发展的年龄特征,提出一些有益的培养方法,特别是要明确观察的任务,排除无关刺激的影响,在选材上要注意儿童的知识水平,让儿童学会把注意力集中在预定的观察目标上。与此同时,还要培养儿童观察力的随意性、组织性和顺序性。
大自然为儿童提供了广阔的观察天地,但仅仅进行自然观察是不够的,还应该创造各种条件,让儿童进行专门的观察,并把观察和思考密切结合起来。下面着重介绍一些培养孩子观察力的方法及开展有目的训练活动。
良好的观察力应该具有:目的性强、注意力集中、敏锐、精确、细致、全面、稳定;善于做出系统的口头说明等特征。因此,无论是用何种途径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都应当认真注意这几点。培养观察力的内容
观察自然景象
大自然的千变万化为孩子观察提供了最丰富的材料。家长有意识地带孩子多到户外活动,并引导他观察自然景象及其变化,能大大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例如:
1.水的变化浅浅的小溪流里的水清澈见底;大江大河里的水则浑黄或碧绿。遇到雨季,大雨过后,小溪流里的水会上涨、变浑。水流在平坦宽阔的河道里十分平稳;而在狭窄或有岩石、杂物挡道的河床上就变得汹涌激荡……这些变化是什么原因?
夏天的河水欢快地畅流,而冬天却会结冰。拿一块冰到屋子里,在暖气的影响下又会逐渐融化成水。河水冬天结冰,可在大海里的水就不结冰……这都是为什么?
2.山的变化冬天的山光秃秃、灰溜溜的,而夏天的山却草木繁茂、花红树绿。同样是夏天看山,近处的山自然是绿油油的,而远处的山望去却是灰茫茫的,为什么?
同样是山,石质不同,有的是花岗岩,有的却是石灰岩,还有的是火山岩。它们的质地、形状、颜色有什么不同等等。
3.土地的变化冬天的土地坚硬,春天开始以后,土地变得松软;冬天的大地灰茫茫、干巴巴的,夏天的田野却是绿色的绒毯。干旱季节,田野土地干裂,道路尘土飞扬。但是下过透雨后,田野的裂缝愈合,道路上再不起尘土,反而变成黏黏的泥泞。
不同的地方,土地的颜色不同,有的发黄,有的发黑,有的发红。它们最喜欢的庄稼也不同,有的喜欢和大豆做朋友,有的喜欢和小麦做朋友,有的则喜欢稻子来安家。
4.空气的变化冬天的空气“发凉”,夏天的空气“发热”;雨前的低气压空气潮闷,雨后的空气清爽。
不同地方的空气也不同,草场上的空气充满干草的气息,花市上的空气充满花的芳香,海上的空气湿润,沙漠的空气干燥。
5.气候的变化春季温暖,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冬季严寒。北方冷,南方热,越往北方越寒冷,越往南方越炎热。
6.星辰的变化太阳从东方出,西方落。早晚的太阳看来大而红,早晨的太阳周围常有朝晖或彩霞傍晚的太阳常有晚霞,中午的太阳看来略小而炽热,白光刺眼;夏日的太阳直射,冬季的太阳斜射,前者烤人后者暖人。
月亮有缺、圆、升、降,月初、月末月缺,十五前后月圆。星星有大有小,有明有暗,有近有远。四季星空有不同的星图。一夜之间各种星的位置在不断地移动。
7.风的变化风有微风、大风、暴风等区别,微风时树叶飘动,大风时树枝弯腰,暴风时可吹断树干。
冬天多西北风,夏天多东南风。冬季北风易带雪,夏季南风易带雨。
8.云的变化云可随风飘动,并不断变换图形。尤其是秋季的浮云,千姿百态,是大自然中最美的画卷之一。
云的色彩不同,有的白,有的灰,有的黑,有的则五彩缤纷。阴雨或雪天多见灰黑色云层,雨过天晴时,阳光照射则可能出现彩云、彩虹。
9.花草树木的变化花草树木都有不同的颜色、形状和姿态;都有发芽、生长成熟、衰败的过程;花有花开、花谢,树有叶茂、叶落。
花草树木都与地区有密切联系,不同地区生长的花草树木不同,开花结果的时间也不同。
10.鸟、兽、鱼、虫的变化鸟、兽、鱼、虫千姿百态。它们不仅姿态不同,生活习性也不同。仅以兽为例,有的喜水、有的喜旱;有的住地下,有的住树上,有的住平川,有的住山林,有的住水中;有的造巢,有的垒窝,有的挖洞。它们的生长变化过程也很有意思,兽类胎生,鸟类卵生,鱼虫则靠卵孵化。
以上十个方面,仅仅是自然界极有限的一部分。在这十个方面中,所谈及的变化内容则更少,只是举例性地提1~2点,就如沧海中取其一滴水。但可以从中看到自然界极为丰富的变化。父母应循循善诱、让孩子欣赏这伟大的自然美。这对于锻炼孩子的观察力是很好的教材。
观察物品的用途
孩子接触的日常用品很多,每样用品有一种基本的用途,同时还可以有一些其他的用途。比如,茶杯是盛水的,但偶尔也可以盛豆、插花,甚至反扣过来将一只知了扣在桌子上;锅是煮粥、蒸饭的,但偶尔也可以用它洗菜、盛米;筷子是用来吃饭的,但偶尔也可以用它搅烂糨糊、药液,甚至充当一只灯笼的提手等等。
首先引导孩子观察每种物品的基本用途,但不要让孩子把观察停留在这种水平上,还应在生活中寻找机会,让孩子看到这种物品的多种用途。这样不仅有利于观察力的发展,而且还有助于孩子发展想象的广阔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观察图片,参观画展
限于各种条件,孩子不可能事事都观察到实物,因此观察图片,参观画展将是一种重要的补充手段。另外,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培养孩子观察力的教材,图片有其独特的作用。例如,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物图片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比如虎与豹、狼与狗),观察它们的异同。观察图片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环境的限制,如在图片里就可以看到四季的变化,这种比较性的观察也是在自然界中不容易办到的。另外,图片观察可以有意地为孩子提供观察对象的各部分细节,这在自然界的观察中,有时也是不容易办到的。注意力的训练与培养
大家知道,注意不是一种心理过程,但是与心理过程密不可分,注意总是和心理过程相伴随,对小儿的心理发展有重要意义。
1注意使儿童从环境中接受更多的信息环境中各种各样的事物构成一个源源不尽的信息流,不断地出现在儿童周围,但接受的程度却因人而异,而注意正是使儿童能够捕捉到更多信息的关键。
2注意使儿童能够发觉环境的变化从而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动作,把精力集中到新的变化中,并为应付新的外来刺激做好准备。
注意在智能发展中的意义
1.注意与知觉发展的关系注意与知觉的关系特别密切。首先,凡是注意所指向和集中的对象,人们对该对象的知觉就最完全、最清晰、最突出。感知觉是认识的开端,注意则是感知觉的先决条件。由于注意不同,儿童观察到事物的程度就不同。其次,注意是观察孩子感知觉发展程度的指标。通过注意的程度,可反映出孩子感知觉的发展情况。
2.注意与记忆的发展注意可使感知到的信息进入到长时间记忆系统。由此注意发展水平低的儿童,其记忆发展水平也低。
3.注意与坚持性的发展注意能加强行动的力量,行动的坚持性和注意是不可分的,只有在注意集中的时候才能坚持某一行动;如果注意转到别处,则原来坚持的活动也就中止。
4.注意与儿童的学习儿童集中注意时,学习效果好,能力提高也快。
超常儿童的注意力往往超过一般儿童,他们的学习成绩也远远超过一般儿童。
提高注意水平的方法
婴幼儿的注意基本上都属于无意注意;4~6岁儿童的注意仍然主要是无意注意,但是和3岁以前相比,他们的有意注意已逐渐得到发展。怎样才能不断提高注意的水平呢?主要的方法有:
1.刺激物要鲜明强烈的声音、鲜明的颜色、生动的形象、突然出现的刺激物和事物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都容易引起孩子的无意注意。比如,电视、电影和各种活动教具都较能吸引孩子的注意;水里的鱼、天上的鸟也由于活动多变化而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在安排孩子活动时,应特别注意这一点。此外,要避免容易分散注意力的事,如在课堂里有人走动,有人喧哗,有人交谈,都使孩子的注意力不能集中,不利于提高注意力。
2.提高趣味性符合孩子兴趣的事物,容易引起孩子的无意注意。比如,有的孩子对汽车特别感兴趣,不论在何种场合,他都会去注意汽车及与汽车有关的事情。再如,司机开汽车,解放军练兵,民警维持秩序,医生看病,护士打针,售货员售货等等活动都常常成为孩子注意的对象。因此,以游戏形式出现的教学方式,最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保持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趣味性是非常重要的。
3.注意成人的指引在启蒙和发展记忆的过程中,成人的作用是很重要的。要帮助孩子明确注意的目的、任务,使其学会有目的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并用意志去保持注意。家长要主动提出问题,组织孩子的有意注意,使他有注意的方向。比如,提出“什么东西变了”?可以引导孩子去寻找目标;也可引导孩子做一些小实验,如“雨是从哪儿来的”?可以使孩子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也可组织一些智力游戏,可以使孩子注意集中于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4.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由于有意注意是自觉进行的,保持有意注意需克服一定的困难,因此有意注意要有一定的方法。例如,用自己的语言来组织注意或用各种动作来保证。如为了看书,用手指着;为了避免别人的干扰,把自己的椅子移开等。
5.在一定的活动中来实现有意注意孩子的有意注意,由于发展水平不足,需要依靠活动进行。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让注意对象成为孩子的直接行动对象,使他处于积极活动状态,有利于有意注意的形成和发展。例如,在计算作业上,除了要求孩子看教师的直观演示之外,还应组织孩子自己动手去实物计算,如两个人玩扑克牌的24点等(每人发4张牌,按加、减、乘、除算出结果是24,看谁算得快就可赢)。这比单纯看演示更能维持有意注意。在游戏中,孩子能够较好地维持有意注意。因为在游戏中,孩子能够完成一些既具体又明确的实际活动任务。记忆力的训练与培养
记忆就是储存知识经验的库房。记忆不仅起着储存知识经验的作用,而且有助于观察力的发展。孩子可借助于较丰富的原有经验,更好地进行观察活动。
良好的记忆力应该具备如下特征:敏捷、正确、持久,同时还应具有良好的准备性,即当需要记忆中的某个或某些材料时能迅速回忆起来。
4~6岁儿童,由于活动的复杂化,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记忆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起来。他不但能记住一些直接的经验,而且能记住一些间接的经验,例如关于乡村、城市甚至关于国家、世界的事情。他们不但能记住一些直观的材料,而且还能记住一些词的材料,例如诗歌、童话等等。下面举出几个培养记忆力的例子。
图像记忆
让孩子看一张画有10种(或数种)动物的图片,限定在一定时间内看完(开始时的时间可长些,逐渐减少看的时间,这样可以同时锻炼孩子观察的敏捷性和准确性),然后将图片拿开,让孩子说出图片上都有哪些动物。如果孩子记住的不多,还可以教他使用一些记忆方法,比如,将动物分类记,野兽、鸟类、鱼类各有几种。
实物记忆
观察商店橱窗里的商品,然后让孩子说出陈列的商品名字;观察文具盒里的用品,然后背诵盒中的东西;观察公园里的花坛,然后背诵有几种颜色的花草。
数字记忆
从两位数开始,任意说出一个数字。如从5到8,每个数字之间保持一秒钟的间隔,让孩子重复说出,能通过,则将数字增至三位、四位、五位……还可以记门牌号、电话号、历史年代等各类数字材料。
词汇记忆
讲述一段故事,让孩子重述,看能记住多少词;在一定的时间内说出一些儿童熟悉的词汇,早期还可进行英词汇记忆,看儿童能记住多少,开发儿童的智力。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4~6岁儿童的思维是在婴儿时期思维水平的基础上,在新的生活条件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婴儿期儿童的思维是一种最初级的形式,即直觉行动思维。这种思维的概括性是很低的,只能概括事物的一些外部特点。这种思维是与行动分不开的,思维对行动计划调节机能还很差。
4~6岁儿童的生活范围大大地扩大起来,孩子不但接触家庭和幼儿园的各种事物,而且还接触到更广泛的自然界和社会,因而知识经验逐渐丰富。与此同时,儿童的认识兴趣也日益发展起来,这表现出经常提出“怎么样”、“为什么”一类的问题。这对儿童言语的发展以及儿童思维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前提。这时,成人的说明指示作用在不断增进,这些说明、指示,常常不只涉及当前直接感知的事物,而且涉及一些不直接感知的事物。这样,4~6岁儿童的思维就在婴儿思维的水平上逐渐发展起来。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部分。良好的思维能力应该具有如下特征:广阔、深刻、灵活、敏捷,具有独立性、批判性、逻辑性。下面介绍几种培养思维能力的方法。
培养归类和分类的能力
按照事物的性质或用途将事物分成若干类。可以用实物进行,也可以用图片进行。比如,训练孩子整理自己的玩具或衣物时,把车、船、动物、家具、炊具分别放成几堆。整理衣物时,把上衣放在一起,裤子放在一起,袜子放在一起,内衣放在一起。又如,给孩子许多有各种物体的图片(每张图片只画一种物体),让孩子将图片分类。
可以根据事物的某些性质练习分类。比如,按声音分类:野兽、家禽、鸟、虫的叫声;汽车、船、火车的鸣叫声;器乐钢琴、小提琴、手风琴、锣鼓的响声等。又如,按颜色分类,按形状分类,按大小分类,按时间分类,按地点分类,按材料分类,等等。
根据上述原则,有目的地开展一些游戏活动,从中培养和锻炼孩子的分类能力。如:
配对能力训练
材料:白纸、复写纸、圆珠笔。
玩法:①拿一张复写纸放在两张白纸之间;②让孩子在上面白纸上画像(任意画);③将复写纸拿开,将有两张一样的像。
照上法多做一些,就可以得到许多对相同的像。然后将它们打乱,放在一起,让孩子将相同的画像配对。
分类能力的训练
食物卡片游戏——辨认多种食物,区分同一种食物的不同形式。可从废旧杂志和画报上剪出各种食品、蔬菜、水果的画片,含鱼、肉、鸡、各种蔬菜、面包、馒头、点心、各种饮料、水果等,分别贴在卡片上,可做如下游戏。
1选定一种食物卡片,将它放在桌子上,让孩子再选三张同一类的放在一起。或者同时选出四张或五张卡片,并排放在桌子上,其中要有一张与其他各张不同类,让孩子将不同类的一张挑出来。如果挑对了,可让孩子在大堆图片中,再选几张与挑出的那张同类的卡片。
2你当商店工作人员,孩子当农民。由你向农民订购一种食品或水果,他便从玩具车上将货物取出给你;你也可以要一类物品,例如订水果,孩子应该把苹果、梨、香蕉等所有水果卡片给你。
3.搬运、储存玩具,把混杂在一起的玩具按属性分类。给孩子一些普通的塑料口袋或纸盒、纸箱,让孩子按类将玩具放在口袋或纸盒、纸箱内。例如一只纸箱是“衣柜”,可放娃娃的衣服等;一只纸箱当“车库”,可放小汽车;一只箱子算“笼子”,可放各种鸟类、动物的画片。
培养比较的能力
培养比较能力的重点是引导孩子善于发现近似事物中的相异点和不同事物中的相似点。
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事物,因此,即使是非常相似的事物,也必然有某些不同点。只不过事物相似点越大,就需要越精细的比较能力,才能找到差别。比如狗与猫相似性小,很容易发现它们的差别;狗与狼,尤其是狼狗与狼,很相似,需要较仔细地比较,才能发现差别。将各种近似的事物摆到孩子面前,让他进行分析比较,可以提高他们的比较能力。
反之,在许多不同的事物中,也可以找到某些相似或相同点。比如,上边提到的狗与猫,看上去极不相同,但也有不少相同点,如都有四条腿、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一张嘴、一个鼻子、都有毛、都会叫等等。这种异中求同的做法,也能锻炼孩子的比较能力。
在异中求同和同中求异的过程中,可以不断深化比较的水平。比如,不同的狗和猫,有相同的地方:四条腿、两只眼……这些相同之处,又可以通过比较发现其差别。同是四条腿,但长短、外形、结构不同;都有嘴,但一个尖长,一个横宽;都会叫,但一个叫声“汪汪汪”,一个叫声“喵喵喵”。
在对比能力的训练中,还可采用游戏的方式,培养以下各种比较能力。
1.比较大小同孩子玩皮球、足球、乒乓球,从中比较谁的球大、谁的球小、哪个比哪个大、哪个比哪个小。
2.比较高矮让孩子看小猴和长颈鹿的画片,或者直接到动物园去参观,比较谁高谁矮。
3.比较多少同孩子一起观察晴朗的夜空。注意要选择有月亮升起的时候。可以看到星星比月亮多,月亮比星星少。
当孩子有一些数的概念后,也可用专门的图画,训练孩子认识多少。
4.比较上下同孩子交替玩飞机和汽车。你拿汽车玩具在地面开汽车,让孩子拿飞机玩具在空中开飞机,然后和孩子搭话:“飞机在汽车上面”,“汽车在飞机下面”。也可以用其他方法,如玩滑梯,爬到了上边,滑到了下边;比较五官,眼睛在鼻子上边,鼻子在眼睛下边;指物,被子在床单上边,床单在被子下边;可以比较台灯和桌子、茶壶和茶盘等。
5.比较厚薄让孩子拿一本小画书,你拿一本厚一点的书,同孩子比较,说出“我的书比你的厚”或“你的书比我的书薄”。然后,鼓励孩子寻找一本更厚的书,孩子就可以说上边的话,其后你再找一本再厚些的书,依次类推。直到找到最厚的一本书为止。以后可以倒过来玩,“我的书比你的薄”或“你的书比我的厚”。这种游戏方法也可以用于比较被子、衣服等其他物品。
6.比较粗细带孩子观察庭院或路旁的树木,由树干到树枝,由大枝到小枝,最后到树梢,逐渐变细。也可用大树和小树、大水管和小水管等作比较。
7.比较长短在纸上画线段,可以比较长短。最好用各种颜色的笔画,孩子更有兴趣。生活中也有可比的物品,如长裤和短裤、长袖衫和短袖衫,长铅笔和短铅笔、高凳子和矮凳子等。
比较事物性质与相关连的能力
理解就是认识或揭露事物中本质的东西,它是逻辑思维的基本环节。无论是掌握概念,或者进行判断推理,首先要依靠对事物的一定程度的理解,其次还要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进到对事物内在关系的理解。在这方面,一种很好的培养方法是引导孩子观察、分析、解释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比如,天上的云彩为什么会移动?为什么有时向南移动,有时向北移动?水里的鱼为什么会游?靠什么前进?靠什么转向?靠什么上浮?靠什么下潜等等。
下面介绍几种通过游戏活动,培养理解事物性质和关系的方法:
1.看看它们喜欢吃什么画出小牛、花猫、小狗、白兔、熊猫和啄木鸟等六种动物,同时画出小虫、萝卜、竹叶、青草、小鱼、骨头,让孩子把上述动物和它们爱吃东西的图片,分别成对摆在一起。
2.猜一猜在孩子面前放一盆水,再放一些小东西,如火柴棍、火柴盒、针、曲别针、积木、空铁罐头盒、小木片、小铁片等。然后,一样一样地把上述物品往水中放,同时让孩子猜它会沉下去,还是浮起来。先投一些木制的东西到水中,它们都漂着,以后再拿起另一些木制的东西问孩子:它们掉在水中会怎样?孩子判断它们会漂着。这种判断实际是根据三段论演绎推理的第一格式进行的,即一切木制物品都会漂浮。猜测游戏继续下去,孩子还可以得出另一些结论:如,“这件物品不会漂浮,所以这件物品不是木制的”;“小铁罐会漂浮,小铁罐是铁制的,所以有些铁制的东西也会漂浮”(这是三段演绎推理的第三种格式)。通过这些形象化的“猜测”游戏,孩子可以逐步学会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
3.积木游戏和孩子一起玩积木,从中把握各种有关性质和关系的词。如表示大小的词:大、大一些、最大,小、小一些、最小等;表示形状词: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立方体、圆柱体、锥体等;表示颜色的词:红、黄、蓝、绿、青、靛、紫、咖啡色、橘黄、粉红等;表示位置的词:在顶上、在底下、在上面、在下面、在前边、在后边、在中间、里边、外边、左边、右边等。
4.理解和运用相反词教一个词的同时,再教一个相反意义的词。如“上楼”和“下楼”一起学,又快又便于理解。这样的词很多,如上下、开关、左右、明暗、高矮、白天和晚上、忧愁和快乐、男孩和女孩等。
5.排列顺序的游戏通过游戏理解事物。可按大小、多少、长短、高矮等各种性质排列顺序。例如提下列问题,你能将几个茶缸按顺序从最小排到最大吗?你能将这些积木从最矮的到最高的搭成一个楼梯吗?你能画一张画把家里的人按高矮排成一排吗?你能将这些玻璃杯按盛水的多少从最多排到最少的吗?你能将扑克牌从1排到10吗?
6.“近些”和“远些”请孩子到屋外去,家长将一件玩具或物品藏好。孩子回屋后,告诉他藏的是什么东西,并让他寻找。在寻找的过程中,当他接近藏物地点时,你可说“近些”或“再近些”,远离藏物地点时,你要说“远了,远了”。用这种暗示法,让孩子逐渐接近藏物地点,直到他找到藏的物品为止。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在上述诸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综合的智力技能,不仅需要思维能力,而且需要技能技巧,需要将思维能力表现于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中。孩子生活中处处需要这种能力。
孩子要拿放在窗台上的工具,个子矮够不着,怎么办?是拿小椅子站上去够,还是找根小棍帮忙,或求助于成人?皮球掉到地洞里,怎么办?用棍子去捅行吗?拿勺去舀行吗?拿水去灌怎么样?
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当孩子碰到时,不要立即告诉他怎么办,而是让他“想一想怎么办”?并尽力为他提供解决问题的条件,天长日久,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就逐渐发展起来了。
培养孩子解决问题能力的游戏活动介绍以下几种。
1.错在什么地方有意造成一些明显的错误,让孩子去发现,并鼓励他用完整的句子说出错误所在及解决办法。培养分辨问题的能力。比如:试一下吃香蕉不剥皮;试着把牛奶从封着的瓶子里倒出来;试穿系鞋带的鞋子;试穿没有解开扣子的衬衣;试试用颠倒的汤匙吃饭等等。
2.什么不见了在桌子上摆几样东西(多少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如刀、剪、匙、叉、筷子、小碗等。孩子先看清桌上的东西,然后用纸板挡住孩子视线,拿走一样东西后让孩子猜什么东西不见了。如果猜中,则可由孩子拿走物件。然后成人猜,互相交换着玩耍,这样孩子更有兴趣。如果每次都能猜中,则可多增加几样东西,加大难度再玩,以培养观察力和记忆力。
3.让孩子预想事情的结果在孩子还没看到一个鲜鸡蛋掉在地上会破碎以前,他不理解为什么拿鸡蛋时要小心,因为他们对许多事情的结果与原因之间的关系不清楚。例如,花盆为什么会摔碎?冰糕为什么会化成水流在手上?有些可以做实验表演,也可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设想结果。例如,烙饼时,如果长时间离开炉火不管它,会发生什么情况?炉火上如果总不加煤会怎么样?烧开的水、煮熟的热粥如果洒在脚上会怎么样?教育孩子远离开水、火、电触电等以免烫伤。
帮助孩子学习预想结果是很有意义的活动。例如,和面(或和泥),假如水加多了会怎么样?水加少了又怎么样?不妨先在预想了结果之后再做试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训练与培养
婴儿时期只有最低级形态的想象,简单贫乏,有意性也差。在教育影响下,由于儿童活动的复杂化,儿童言语的发展和经验的扩大,想象也就进一步发展起来了。
4~6岁儿童想象的发展,特别跟儿童游戏活动的发展有关。在儿童的游戏中,特别是创造性的游戏中,要求儿童要有丰富而有目的的想象。下面介绍几种培养想象力的方法。
通过绘画培养想象力
鼓励孩子绘画再现生活现实或表现想象中的未来生活。比如,到公园游玩之后,画一张公园景色的画;乘坐了玩具火箭后,画一张坐宇宙火箭遨游太空的画。又如,让孩子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想象,开展画人活动更是一种培养想象力的重要方法。
引导孩子做补画活动,比如,先画一个圆,然后让孩子在圆的基础上加画其他线条,构成小鸡、小鸭、小兔、小猫、小猪、小鱼等形象。
通过故事培养想象力
1.续故事成人讲一个故事,留下结尾部分不讲,让孩子续编。然后和孩子一起将故事的结尾编得生动、圆满。
2.描绘故事的情节成人讲一个故事,讲到某个情节时,不做细节的描绘,而让孩子来补充。比如,讲到山林中突然发出一声虎的吼叫时停下来,让孩子描绘虎是怎样出声的,虎出现后山林里的情景怎样。然后成人继续讲下去。故事中间凡有生动情节可以描绘的地方,都可以让孩子先试试。
通过声音培养想象力
给孩子听不同的模仿声音,让孩子判断都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开始要从比较容易分辨的模仿声音做起。比如,鸡、狗、羊、猫的叫声;汽车、火车、钟表、锣鼓的声音等。
给孩子听简单的乐曲,让他想象乐曲描绘的情景。开始可以先给孩子听一些简单的音响。比如,流水声、风声、雨声、动物叫声等,逐渐发展到给孩子听一些包含简单情景的乐曲。有时也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穿插进行。注意坚持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原则。
通过生活事件培养想象力
在孩子的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而想象是解决问题的必备因素之一。可以假定生活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让孩子尽量多想一些解决办法。比如,玩具飞机挂在树上了,怎么办?找一根竹竿去够,用小石头或小木棒扔上去冲,用力摇动树干等都是办法,看看孩子能想出几种办法。想出的办法必须切合实际。
创造能力是人类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它是促成发明创造的最基本的主观条件,它也是儿童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为了发展儿童的创造能力,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有学者提出了10个要点:
1创造一种气氛,使每个儿童被当做一个人来看待,受到社会尊重,在家里作为家庭的一员受重视。
2使儿童懂得自尊,并学习提出自己的看法。
3应使儿童具有去创造成就的勇气和信心,并允许他进行创造性尝试。
4儿童需要利用和体验其能力和环境的自由。
5对儿童的新奇、富有创造精神的想象力需要给予称赞和鼓励。
6应鼓励儿童去探索、发现新途径,不停留在已经明白的事物上。
7好问的态度。
8家长和教养员要做到倾听和细察。
9避免引起儿童害怕的心理。害怕会禁锢儿童的智力活动,阻碍他们敢于追求新事物,敢于探险的思想。
10引导儿童不要迷信权威。
4~6岁儿童,由于体力、经验和技能的限制,还不能直接从事成人的生产劳动和科学实验,他们的创造能力主要是在游戏、绘画、泥塑、折纸等活动中表现和发展起来的。
1.游戏利用游戏发展创造力的方法很多,下面举两个例子:
你变我也变。和孩子玩“变”的游戏,要遵循一物制一物的规律变化。
你变火,孩子可以变成水;你变成石头,孩子可以变成锤子等。变化不一定都符合常规。如果孩子凭借想象创造出一种新奇的事物,可以制服你变的事物,也是允许的。但要鼓励孩子说出令人信服的理由。
谁是最好的建筑工。你可以和孩子比赛搭积木,一人搭一次,交替进行。如你搭桥,他搭屋;你搭火车,他搭轮船。如此交叉进行下去,不准搭重样的,哪方先搭不出新的样式来,哪方算输。同样方法还可用于玩沙土建筑等。
2.泥塑给孩子提供橡皮泥或教孩子用水和成黄泥。学会搓、揉、压、卷、捏等动作,并在此基础上塑造各种物品和人的形象。家长可适当给予指导和帮助。
3~4岁儿童可学塑面条、筷子、麻花、锁链、皮球、糖葫芦、不倒翁、饼干等。
4~5岁儿童可学塑胡萝卜、荸荠、飞机、手榴弹、饺子、茶碗、小兔、小鸭等。
5~6岁儿童可学塑萝卜、柿子、坦克、火车、茶壶、军舰等。
3.雪塑冬季寒冷地区,雪天可玩雪塑,让孩子用雪堆塑成各种形象:雪人、雪山、雪屋、雪船等。雪塑的形象既可以是模拟现实事物,也可以是想象的未来事物或童话世界中的人和物。在可能的条件下可为孩子提供塑造时需要的物品,例如,雪人的眼睛用深色瓶底或大口瓶盖,及雪屋中的一些摆设等。
4.折纸折纸是一种很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它可以锻炼手的技能。折纸需要的材料极简单:废旧纸张和剪刀。教会儿童对边折、对角折、四角向中心折、连续几次向中心折、双正方形折、双三角形折等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折成各种玩意儿。
3~4岁的儿童可学折被子、钱包、房子、船、飞机、飞镖等。
4~5岁的儿童可学折青蛙、鸭子、裤子、方盒、鸟等。
5~6岁的儿童可学折金鱼、坦克、手枪、书包、马等。
5.创造性地想象提出各种需要创造性想象的问题,让孩子们想并做回答。例如,你能用几种方法玩皮球?你能用几种方法系鞋带?你能用几种方法说“我喜欢你”!你能模仿几种动物?你能用几种方法保护自己不被雨淋湿?你能用几种方法从家里到达商店?你能用几种方法发笑?夏天你能用几种方法保持凉爽?冬天你能用几种方法保持温暖?你能用几种方法画一棵树等等。
6.拼贴画让孩子把一些零散的东西,如细绳、毛线、小塑料片、彩纸片、烟盒纸、包装纸、羽毛、树叶、树皮、贝壳等粘在纸上,不能用糨糊粘的可用胶带粘。任孩子按自己的想象去创造,怎么摆都行,最后构成一幅图画。语言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3~6岁是儿童熟练把握口头言语的时期。良好的言语训练能加快这一进程。办法如下:
1.词联物游戏洗澡时:当你帮助孩子洗澡时,每洗到孩子身体的一个部位,都可以联系其名称进行对话,如“我在擦哪儿”?“擦我的胳膊”、“现在洗哪儿”?“洗大腿”等等。
做饭时观察“我现在切什么”?“切萝卜”;“妈妈洗的是什么菜”?“菠菜”;“妈妈正在煮的是什么”?“鸡蛋”。
外出时观看“树叶是什么颜色的”?“天空里飞的是什么”?“你看见湖面上有什么”等等。
2.猜谜语你可以利用一些短暂的空闲时间,如等公共汽车、开饭前、睡觉前、饭后外出散步时,给孩子出些谜语猜。但要注意,谜语不要编得太复杂,要让孩子比较容易猜到,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3.联句游戏大人和孩子一人讲一句话,连起来编成一个故事。例如,“星期日我们到动物园去”,“先去看猴子”,“猴子可好玩了”,“又去看棕熊”……数概念和计算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学习文化科学技术知识,从事工农业生产及各项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要及早对孩子进行数学方面的启蒙教育,教他们从小学会数数、计算,掌握最基本的数概念和简单的加减运算,学习一些有关几何形体、时间、空间等方面的粗浅知识,并且培养他们计算的兴趣,为小学系统学习算术打好基础。
数概念的训练
数是抽象的概念,掌握它比掌握具体事物的概念要困难。比如教孩子认识“皮球”、“苹果”是比较容易的,但是要让孩子知道“3”代表什么就比较难了。例如“3”,它不代表某个具体事物,也不是事物的外部特征,代表的是事物的数量,凡是具有三个数量的事物都可以用“3”来表示。要求孩子理解这一点,需要从许多具体事物中把数量抽出来,才能形成数的概念。在家庭中教会孩子计算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如果教得好,对于培养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才能有直接的帮助。
一般认为,从2、3岁开始就可以训练孩子计数和形成数概念。
1.训练的第一步是口头数数随时随地都可以教孩子数数的歌谣:“1、2、3、4、5,上山打老虎”;“你拍1,我拍1,1、2、3、4、5、6、7”等。还可以进行专门训练,比如,睡觉前可以教他数数关灯,“1、2、3、4、5”数到5时关灯等等。
2.训练的第二步是按实物数数例如,桌子上放了几个苹果,教孩子边指着苹果边数。数“1”时,手指第一个苹果,数“2”时,手指第二个苹果,依此类推。为了不使孩子认为某一物品必然有某一个固定的数目,可以把各种物品混合起来指看点数。
3.训练的第三步是利用数数的结果说出实物的总数让孩子数不同的东西,如5个苹果,5块糖,5根香蕉,“1个、2个、3个、4个、5个”,数到五个时,说出实物的总数“5”个。
4.训练的第四步是能按实物数取出同样多的实物例如,你拿出3块糖放在桌子上,让孩子也拿出同样多的糖摆到桌子上,看他能否拿对。
5.训练的第五步是能按言语指示取出同样多的实物例如,“请你给我5张画片”。当孩子拿给你后,放在桌面上,两人共同数数,看看对不对。如果对了,要向孩子道谢。
当儿童能按言语指示准确地取出要取的实物时,可以说儿童已经掌握了数。一些研究材料表明,两岁左右的孩子一般只能掌握到“1”和“2”;大约要过半年左右才能掌握到“3”;3至4岁可以掌握到“5”;4至5岁可以掌握到“20”;5至6岁可以掌握到“50”。但是数字的掌握程度,因施数的方法、因人而异,有的儿童5~6岁可以掌握数学的加减乘除运算了。
计算能力训练
孩子学习计算是比较困难和枯燥的,采用游戏的形式可以激发孩子学习计算的兴趣。我们可以根据计算的内容和要求选择多种游戏,使孩子得到反复练习的机会。
拿一张卡片,说“现在我有3个扣子”,指着一张有2个扣子的卡片说“现在我再拿两个扣子,我一共有多少扣子?数一数”。
拿另一张卡片,说:“我有2个扣子,我需要5个扣子,你能不能给我找一张卡片,使我能有5个扣子?”
再给您的孩子一张1个扣子的卡片,问:“你必须拿哪一张卡片才能和我的数目相同?”写字、绘画和音乐的训练与培养
养成正确写字的习惯
孩子到5~6岁可以开始练习写字。在练习时,首先要有正确的姿势:坐正,前臂平放在桌上,胸部应与桌缘保持一拳的距离,握笔要正确,笔杆和练习本应成60度,拿笔的手,食指应较大拇指略低,这样运笔自如,不易疲劳。
孩子初学写字时往往低着头,斜着肩,肌肉处于紧张状态,这样很容易疲劳。正确的要求首先是头要正,肩要平,眼睛距纸面一尺左右,利用手指和手腕的活动控制笔的运动,肩部、臂部、颈部肌肉应放松。其次,要有足够的照明,光源来自左上方,不应在纸上产生阴影。其三,要注意每次写字时间不要过久,4~6岁儿童一般每次写字不超过3~5分钟,休息一下后可以继续写。其四,最好先用铅笔写字,有一定基础后再用毛笔写字。
培养孩子绘画能力
画画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有趣的美术活动。孩子运用简单的材料,通过看一看,画一画等实践活动,亲手画出一些有趣的形象,他们是非常高兴的。
从两岁左右开始模仿着画些横线或竖线,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孩子作画,不仅可以发展孩子认识事物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发展手部小肌肉活动的能力,也有利于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进而可以逐步发展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培养感受艺术美、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能力。
在家庭中教孩子画画用的材料,一般有纸和笔即可。纸可用16开的白板纸,笔可用六色彩笔、蜡笔或油画棒等。家长开始教孩子画画时,要先让他认识笔和纸,知道笔和纸的性质和用途,并学会执笔。要告诉孩子执笔时坐端正,头稍前倾,左手扶画纸,右手执笔;执彩色铅笔时,大拇指和食指捏在距笔尖2厘米处的笔杆上,食指稍前,大拇指稍后,中指在内侧抵住笔杆。家长应多次向孩子示范这种姿势,如有可能最好画出一些简单的形象。如皮球、汽车、房子、大树等等。在此基础上,要激发孩子的兴趣,从简单的线条开始,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步使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与画画结合起来,使画面更具有生活和想象的色彩。
培养孩子音乐欣赏能力
要培养孩子听音乐和欣赏音乐的能力。音乐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从而使人们对音乐的内容、情感有所领悟和体验。对于婴幼儿来说,特别是婴儿,主要是听音乐。随着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可以教孩子学唱歌,这是简便易行的一种音乐艺术活动。孩子学唱歌,往往是先学说歌谣,开始掌握语言的韵律节奏,然后再逐步过渡到学唱歌。孩子不识谱,全凭听觉印象唱。因此,在学唱之前,家长要反复多次地把歌曲唱给孩子听,在给孩子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听觉印象后,再教他唱,这样做往往学得比较快。在教孩子学唱时,要让孩子看着妈妈的口型和面部表情,跟着妈妈的歌声学,这样可以帮助孩子领会内容,清楚地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情感。在教孩子唱歌时,既要教孩子把歌唱得音调准确,节拍正确,声音动听,又要把歌词唱清楚,把歌曲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唱歌,就要用歌声表达思想感情,这是唱歌的基本目的和要求。因此,在教孩子唱歌时,要教孩子理解歌曲的内容,感受歌曲的思想感情,要孩子在唱歌时用歌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随着孩子手脚活动能力的发展,妈妈可以握着孩子的手臂教,1~2岁的孩子选择旋律动听、节奏单纯而鲜明的两拍或四拍的歌曲,妈妈边唱边教孩子舞动手臂或学习拍手。3~4岁孩子的独立活动能力增强了,可进行视唱练身训练。就可以教他和着音乐的节拍,自己练习拍手、走步、踏步或做一些简单的模仿动作。妈妈边唱歌,边教孩子拍手或带领孩子合着节拍练习走步。随着练习动作的发展,可以在音乐伴奏下做些动作或舞蹈。通过协调优美的动作去表达音乐内容情绪,这些活动可以发展孩子的动作和节奏感,促使孩子身心健康地发育成长。
演奏乐器需要有较好的音乐感和灵活、熟练的弹奏技巧。学习乐器最好是从幼年时期开始,它不仅对培养熟练的技能技巧和良好的文化素养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培养刻苦的、持之以恒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重要作用,据有关资料报导,有的孩子开始学习钢琴的最小年龄为两岁,开始学小提琴是3岁,学大提琴是5岁。可以根据自己的民族习惯和家庭条件,为孩子选择学习的乐器。至于几岁开始学为好,可以根据孩子掌握乐器性能和弹奏方法的能力来决定。比如,钢琴、二胡、板胡、小提琴等乐器可以早些开始学习;而唢呐、笙、号等吹奏乐器比较费力气,就可以等稍大一点再学。
在学习音乐时,教材内容要健康,难易程度要适当,内容要丰富多样,时间安排要适度,并要在实践中细心观察反应,及早发现人才。
为了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手的精细动作,要有目的地培养孩子手工劳动。在家庭中可做的手工很多,所用的材料也是多种多样的,应该就地取材,有什么材料就让孩子用什么材料。可学习泥工、剪贴、折纸和玩具制作等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还应当逐步学习科学小知识,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和观察思维能力,并经常在家庭里开展一些能为孩子所接受的各种智力小竞赛,以促进其智能的全面发展。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
在谈到智力开发时,应当特别指出的是,前几年在宣传成才之路的时候,较多地强调了智力因素和知识因素,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思想品德教育。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为有用的人才。什么是人才?人才并不是智力好的同义语。它应当包括一个人的品德、才能、常识、体魄等诸方面因素,缺一都不能算得上理想的人才。只有那些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热爱劳动、具有远见卓识,具有一定的知识才能,并且身心健康的人,才能为“四化”建设做出贡献。因此,智力只是成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不是全部。只强调智力因素的作用,不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显然难以达到成才的彼岸。
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的成才是非常重要的。一些心理学家所进行的追踪研究表明,在突出人才与平庸者之间,最显著的差别并不仅限于智力水平的高低,而且还取决于自信心、进取心、坚持性及自制力等非智力因素的优劣。对于学生来说,非智力因素的状况,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不少事实也表明,智力好的学生由于非智力因素不良,学业水平明显低于智力中等但非智力因素较好的学生;智力较差的学生由于非智力因素较好,学业水平反而明显高于智力中等而非智力因素较差的学生。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但是不能互相替代。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是一个人成长中的必备条件。
一个人的成才过程,好比一个产品的生产过程。智力因素是加工与处理系统,非智力因素是动力与调节系统。没有加工、处理系统,不能进行生产;没有动力和调节系统,生产不能维持,运转将会失灵。
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发展的可靠保证。因此,在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时,既要重视智力发展,又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真正达到早期开发孩子智力的目的。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兴趣、动机、情绪、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兴趣是探索的动机,是发展创造性的促进剂。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物学家贝弗里奇说过:“只有那些对发现抱有真正兴趣和热情的人,才会成功。”孩子有了学习兴趣,才会努力去学习;有了制作的兴趣,才会埋头苦干;有了探索的兴趣,才会苦苦思索,追根求源。因此,必须培养孩子有广泛的、浓厚的兴趣,到一定年龄,又要引导其培养专门的兴趣。
正常而稳定的情绪,是学习和工作的保证。情绪好坏,常常左右一个人学习和工作的成败。情绪乐观稳定,才能经得起胜利的冲击和失败的挫折,因此要培养孩子的这种情绪。要有创造性的激情。大发明家爱迪生富有创造热情,他为寻找电灯的灯丝,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但是他的情绪始终是饱满、乐观而稳定的。在试验了一千次后,终于找到理想的材料,取得了成功。
意志和性格是促进创造性的强有力的因素。居里夫人说:“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以上爱迪生的试验,就充分说明他具有创造发明所需要的意志性格。事实上,不论是科学发明,还是文艺创作,都不可能一举成功。要经得住失败的考验,还要经得住社会种种不利舆论的考验。
在创造性个性的形成中,非智力因素有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许多事实表明,一个智力正常的人,如果非智力因素高,特别是意志、性格素养水平高,往往能有所作为。反之,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若缺乏自信,没有毅力,还自命不凡,最终将是一事无成。情绪和情感的发展与培养
什么是情绪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指一个人对一定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人们在认识世界过程中,对所接触到的许多事物,并不是无动于衷的,而是常常持有不同的态度。态度是人对一定事物的肯定或否定,能直接体验到,因此说情绪和情感是人对一定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例如,顺利完成某一工作任务后感到轻松愉快;失去亲人感到十分悲痛;面对敌人的挑衅会激起无比的愤恨;面临危险的情境可能引起惊慌;对美好的事物产生喜悦的心情,对丑恶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憎恶的感情。这些愉快、悲痛、愤恨、惊慌、喜悦、憎恶等等,都是人对客观事物不同态度的体验形式,就是不同的情绪和情感。
4~6岁儿童情感的发展
4~6岁儿童情感的发展是在婴儿情感发展的基础上发展的,具有以下特点:
1.引起情感的动因更加丰富这是由于与周围人的交往增多,辨别力增强,情感的选择性加强。但是仍有不稳定、易变化、易冲动、易“传染”的特点。儿童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在4~6岁晚期(大班)比4~6岁早期(小班)有所增长,产生了一些较稳定的情绪,而且具有一定的控制力,并能运用语言来调节情感。
2.形成了最基本的道德情操此期小儿对成人的赞许会出现满意的情感,而对成人的责备会产生羞耻的情感,开始能辨别是非。
3.开始出现理智感和美感理智感集中表现在幼儿旺盛的求知欲,对周围环境的浓厚兴趣等。儿童的美感表现在他们对色彩分明的物体产生愉快感,对音乐、舞蹈、唱歌产生愉快感,幼儿特别喜欢一面唱一边有节奏地辅以相应动作。
对儿童情操的培养
人的丰富情感是随着人年龄的增长、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的增加而发展起来的,是可以进行有目的地培养的。
培养儿童高尚的情操,首先必须培养他们道德行为的需要和信念。培养儿道德感时应注意几点:
1为儿童树立切实可学、生动形象的榜样。
2在进行道德教育时需激发儿童对符合社会道德的行为产生愉快、自豪、羡慕、向往的情绪体验,而对那些反社会道德的行为表示厌恶、羞耻、蔑视。要营造正确舆论,及时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行为习惯。
3随着儿童认识的发展,阐明道德标准。意志的特点与培养
什么是意志
意志是人为了实现某种预定的目标或任务,在行动中自觉克服困难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人不但要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有意识、有目的、改造世界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要有运大理想,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克服困难,为最后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在这一过程中,有意识地调节、支配自己的行动,顽强地达到预定的目的,这就是人的意志的能动性、积极性的集中表现。
4~6岁儿童意志的特点
在整个时期内,意志品质的发展还是很差的。目的性、坚持性、自制力都只有一些初步表现。一般说来,如果这种行动的目的是为了儿童所完全理解并富有兴趣的,才能坚持较长的时间。六岁以后,在教育的影响下,由于语言和思维的不断发展,因而意志上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都有较大发展。
对儿童意志的培养
意志品质是在教育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家长应当通过游戏、作业或劳动有计划地培养儿童优良的意志品质。这个时期,孩子能根据成人的要求来锻炼做某种事情的技能。比如搭积木,去绘画,去识记某件事或完成某项委托的任务,掌握集体规则,并能独立地,不需成人指导也能行动。这样便逐步使他的行为具有了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性质。通过鼓励孩子的创造性和独立性,提供多种多样形式的活动,是培养儿童意志的重要条件。性格的特征与培养
什么是性格
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心理特征。人的性格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如诚实、谦虚、善良、勇敢、自豪、果断、虚伪、自负、自卑、怯懦、优柔寡断等,以及对于事业的轻率态度或负责态度,在决定中匆忙或镇静,善于使自己的行为服从于社会的心理或是想成为一个利己主义者,对待人们抱着体贴的态度或漠不关心等。所有这些特点都具有一定的固定性,这都是他的性格特点,这些性格的特点表现出对待劳动、对待自己的基本态度。
4~6岁儿童的性格特征
1.求知欲强爱学习,有各种各样的兴趣,注意力比较稳定,善于把开始的事一直做到底。
2.富于友爱感爱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玩时能友好相处,善于把自己的愿望与集体相结合。
3.爱劳动自主能力强,穿衣、吃饭都要求自己做,主动帮成人做事。
4.有同情心关心老人,愿意帮助他人,不欺侮比自己小的孩子。
5.道德感和美感具有爱人民、爱祖国思想的萌芽,喜爱唱歌、跳舞、朗诵诗等。
6.克服困难的态度遇到困难努力去克服,并想出办法去完成任务。
7.独立性随着年龄增长逐步得到发展。
对儿童性格的培养
1.培养独立性一是日常生活的独立性(如自己洗脸、穿衣、吃饭等);二是精神生活方面的独立性(如人际交往、自信心等)。
2.培养果断性即在一个复杂而困难的事情面前,能明确而及时地作出决定。这需要有果断、沉着冷静的性格。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培养。
3.培养坚持性平时要培养儿童坚持完成作业,坚持为集体做事的性格。
4.培养自制力要将其与培养自觉性联系起来,明确行动的目的和意义,养成按照一定的要求培养自己的好习惯。
5.培养交往能力培养小孩子和别人相处好,多照顾别人。要从小训练,认真去做。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人的非智力因素还包括自信心、独立性、坚持性、忍耐性,不怕困难的勇敢精神等等。有了这些精神,才可能发展创造力。但是据了解,许多家长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长,不大注意这方面的培养,结果是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很差,胆小娇弱等等。
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能力,是培养幼儿自信心和独立勇敢精神的第一步。在生活中习惯于依赖,游戏中缺乏主动积极性的幼儿,在学习上也往往缺乏旺盛的求知欲和学习新鲜事物的积极性。老师要他做作业,一遇困难,就会喊“老师我不会”!“妈妈帮帮我”!这样的孩子怎么会发挥创造性呢?
做家长的不能溺爱子女,要放手训练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幼儿在实践中,通过自己成功、失败的经验和成人的支持、鼓励,形成了幼儿的自信心。
首先,要使孩子养成收拾自己玩具的好习惯。有的孩子,在使用玩具后,常把玩具一推就干别的去了,靠别人帮他收拾玩具,久而久之,养成了依赖大人的坏习惯。所以要教育孩子自己收拾玩具。这样有几点好处:孩子知道爱护东西,有利于形成爱整洁的观念;训练孩子办事要井井有条,不致杂乱无章;使孩子认识自己有整理东西的能力,初步树立自信心。
其次,要让孩子帮大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先叫他帮妈妈拿东西,指导他擦擦桌子,扫扫地;大一点时,可以自己洗手帕。一般说来,孩子是喜欢帮大人做事情的,做父母的应该放手让孩子去干。如果孩子做不好或不会做,也不要埋怨,而是一边鼓励,一边教他。当孩子有进步时,就要表扬他,以满足他求胜的心理,坚定他的信心。
此外,还可以设计一些克服障碍的游戏,如各种障碍运动、赛跑、拔河、爬山等等。
家长还要常带孩子去公园,培养他们的应急能力。比如,前面出现一汪积水,妈妈可以问孩子“我们怎么过去”?启发孩子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如果采取把孩子抱起来越过积水,会滋长孩子的依赖性,胆子更小,独立性更差了。母亲不可能永远代替孩子越过生活中一个又一个的“积水”。父母的责任,就是要从小锻炼孩子,使其具有克服困难的能力,诱导他们去积极思考解决困难的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出勇敢、自信、坚韧不拔和不怕困难的优秀品质。适应环境,改善体质
周围环境是千变万化的,要主动地提高适应能力,不断增强机体抵御一切有害影响的能力,因此,体育锻炼是一种改善机体适应各生活条件的方法。有计划地进行锻炼,可使机体在外界突然变化时,易于保持平衡。
通过体质训练可以获得以下几点益处:刺激小儿机体正常发育;提高机体对周围环境变化的耐受性;改善机体的生理反应性,使之提高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提高小儿对智力和体力负荷的耐受性。
小儿的体质训练究竟从何处着手?最主要的方法是利用自然因素来进行锻炼,即通常所说的三浴锻炼。所谓三浴锻炼就是利用自然界的日光、空气、水进行体质训练的简称。利用自然因素对小儿进行体质训练是很实际而有意义的。婴幼儿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可以通过体质训练来增强,并形成良好的习惯。一个生来就很健康的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缺乏训练就会由强变弱;反之,即使出生时是个体弱的婴儿,在成长中注意训练,有可能由弱变强。所以,开展三浴锻炼可增强体质,促进智力发育,刺激儿童身体发育良好,提高其对环境气候剧烈变化的耐受性,增强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提高孩子的耐受能力。
怎样开展三浴锻炼呢?
三浴锻炼的核心就是利用自然因素来锻炼和增强体质。所谓自然因素,大家都知道是空气、日光和水,这是我们生命所不可缺少的要素。而且这些为生命健康服务的物质,中国有,外国也有;城里有,农村也有;在自然界到处都有。问题是我们如何去利用。不少家长每当孩子有点伤风咳嗽,首先想到的是不是孩子衣服穿少了;看到孩子不活跃,脸色不好,便认为是孩子吃得不好。他们习惯于给孩子穿得多多的,认为巧克力是最富于营养的,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按照这种思维方法对孩子进行培养,也许有的孩子会长的白白胖胖的,但他们是弱不禁风的,只要一遇天气变化,不是发热,就是咳嗽。这样的孩子往往就是缺乏锻炼,对外界环境的突然袭击缺乏适应能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下面分别介绍一些训练的方法:
空气浴
空气浴的主要锻炼因素是气温与小儿皮肤之间的差距。对健康的小儿来说,最适宜的平均温度是20℃~22℃,14℃~20℃为低温,7℃~14℃为寒冷,7℃以下为极冷;22℃~27℃为较温,27℃~30℃为热,30℃以上为炎热气温。
空气直接接触呼吸道黏膜、颜面和四肢的露出部分,皮肤和衣服之间的空气温度随着衣服的情况而在27℃~28℃、32℃~33℃以上。因此,小儿皮肤温度与皮肤和衣服之间的空气温度差别是不大的,所以皮肤的散热,一般是觉察不出来的。但是小儿一旦脱掉衣服,则身体立刻开始向周围散热,体温调节机能就开始活动。利用空气锻炼,有以下几种方法:
1.大气浴孩子开始应当从平均温度开始,逐步过渡到低温,最后达到冷的大气浴。一般先从室内开始锻炼,时间从2~3分钟开始,逐步延长至1~2小时。1岁以内的婴儿可以结合主动或被动体操进行,较大的儿童可与游泳、运动相结合。除穿三角裤外,可以不穿衣服,开始气温为20%或稍高,每4~5天下降1℃,一直降到10℃。习惯于室内降温后,可到室外进行。应选择太阳不直接照射的地方。夏季每日进行一次,做完后可结合冲洗或淋浴。冬季隔日一次,必须结合擦身。空气浴应在小儿精神饱满时进行,患病时停止。如遇大风、炎热过甚、湿度过高或气候剧变,不宜进行。
2.户外睡眠户外睡眠或室内开窗睡眠,都是空气锻炼的一种形式。
户外睡眠能使幼童受到阳光、空气和微风的作用。这种方法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特别是在冬天,幼童经过冷空气的反复刺激后,就能加强脏腑、经络气血的调节机能,提高对寒冷刺激的适应性。由于冷空气的刺激,还可以使孩子睡得快,睡得熟,而且深长。
户外睡眠就是白天在院子里睡眠,在天气温暖的季节里,出生满月以后,就可以开始。睡眠时间和次数要慢慢增加。如果已有开窗睡眠的习惯,第一次在户外睡眠,可以2小时左右。3~4天以后,可以再增加一次户外睡眠,即上、下午各1次。冬季户外睡眠的时间是上午11~12时,下午是1~3时,把婴幼儿抱到户外去以前,应当将他们包裹暖和,脸上擦点油,鼻子呼吸要通畅。放在户外的床上后,应将被子盖好。被子的厚薄可以根据气温的高低而定。户外睡眠用的被褥要与孩子同时抱出去。如果铺早了,被子太冷,孩子不容易睡暖。在睡眠过程中要有成人照管,随时注意他们睡觉的情况和气温的变化,只要从小养成户外睡眠的习惯,是不会冻病的。训练户外睡眠,可以从夏季开始,渐渐转入冬季;最好先养成开窗睡眠的习惯,再移到户外。决不能在冬季里突然采用这种方法。
3.户外活动户外活动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季节来安排。夏季,新生儿在满月以后即可以到户外接触新鲜空气;1岁以内可以放在小推车里;幼儿可在庭院里活动,耍玩具,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会走的孩子,可以带到公园和比较宽敞的户外散步式游戏。冬天在露天停留的时间可由少到多。在气候变化很大,如外面太冷或太热时,可以停止或减少活动。3岁以上的孩子,清晨起床后,可以组织户外体操。如果是在冬天做体操,应以做到全身发热为准。
日光浴
“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这表明太阳是一切生命之源泉,它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很大。
日光中含有两种光线,一种是红外线,当照射人体后,便可使全身温暖,血管扩张,增强人体抵抗力;另一种是紫外线,照射到人体以后,可以使皮肤里的7-脱氢胆固醇变为维生素D3,帮助小儿机体吸收食物中的钙和磷,调节钙磷代谢,使骨骼长得结实,预防和治疗佝偻病。适量紫外线

(<-快捷键)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目录

阅读设置

背景色:

字体大小: 14px

页面宽度: 1200px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