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侦探推理 > 自然界未解之谜

自然界未解之谜

作者:未来字数:343166状态:连载

不幸的海难

“泰坦尼克”号的冰海悲歌
导言:1912年,人们永远也无法忘记一艘世界顶级的巨轮在这一年沉没的悲惨事件,随同它葬身大海的还有1500多名乘客。这号称永远不会沉没的巨轮为何在第一次航行时就沉没了呢?这是自然对人类的嘲笑,还是当时的人们太过于相信自己了?所有看过《泰坦尼克》影片的人永远都不会忘记巨大的“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的一幕,没有等到救援的人们从断成两截的甲板上掉入深海中,大海上漂浮着无数的尸体,一具挨着一具……这是根据真实的历史改编而成的。
英国皇家邮船“泰坦尼克”号是奥林匹克级邮轮的第二艘邮船,是由英国白星航运公司制造的一艘巨大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豪华客轮,被称为是“永不沉没的船”或是“梦幻之船”。“泰坦尼克”号共耗资7500万英镑,吨位46328吨,长2691米,宽28米,从龙骨到四个大烟囱的顶端有533米,高度相当于11层楼。当时人们计划与“泰坦尼克”号的姐妹船“奥林匹克”号和“不列颠尼克”号一起为乘客们提供一次快速而且舒适的跨大西洋旅行。
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安普敦出发,途经法国瑟堡—奥克特维尔以及爱尔兰昆士敦,计划中的目的地为美国的纽约,开始了这艘“梦幻客轮”的处女航。4月14日晚11点40分,“泰坦尼克”号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两小时四十分钟后,4月15日凌晨2点20分沉没。由于缺少足够的救生艇,“泰坦尼克”号上2208名船员和旅客中,只有705人生还,1500多人葬生海底,造成了当时在和平时期最严重的一次航海事故,也是迄今为止最为人所知的一次海难。1986年,人们捕捉到了卧在海底的“泰坦尼克”号的信息,轮船的船首与船尾在沉没时被折断了,两部分相距600米。
然而对“泰坦尼克”号是撞冰山遇难的说法很多人都提出疑义,以至于人们至今对“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原因仍是存在诸多疑问。
据英国公布的一份文件称,使“泰坦尼克”号沉没的真正原因是它的船弓和船尾被铁制的铆钉闩住了。报告指出,如果采用的是钢制铆钉,那么“泰坦尼克”号就可以坚持到救援人员到来之时。但是“泰坦尼克”号的建造者却挑选了铁制铆钉。冶金学家杰尼佛·库克·迈斯卡蒂说:“这个结果真让人吃惊,如果不是他们在这种虽然小却要求严格的细节(铆钉的选择)上犯了错误,乘客和船员们就不至于丢掉性命了。”但是制造“泰坦尼克”号的哈兰德·沃尔夫船厂却说在“泰坦尼克”号的建造或者用材上绝对没有任何错误和不当。
泰坦尼克号
还有一种新理论认为“泰坦尼克”号之所以在冰山出没的危险水域仍然全速前进,是因为“泰坦尼克”号6号煤仓发生了无法控制的火势,导致这艘邮轮成了一艘漂浮的“定时炸弹”。白星轮船公司总裁JP·摩根担心“泰坦尼克”号还没抵达纽约就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密令船长指挥“泰坦尼克号”全速前进,这才导致邮轮无法及时避过冰山,从而引发船毁人亡的惨剧。据一份调查报告称,当时“泰坦尼克”号的速度超过了在该危险水域航行的安全速度。船长和机组人员明知“泰坦尼克”号可能会遇到冰山,但仍然全速前行,这显然不太符合常理。随后,“泰坦尼克”号研究专家波斯顿就有了“泰坦尼克”号6号煤仓起火的结论。他认为6号煤仓的大火是在“泰坦尼克”号邮轮离开英国南安普敦港前10天、在贝尔法斯特港进行速度测试时发生的,直到离开南安普敦港时,火势仍然无法控制,导致摩根十分的担心“泰坦尼克”号可能在还没有达到纽约前就产生爆炸。据说“泰坦尼克”号幸存司炉工J迪利接受船难调查时也提供证词说,“泰坦尼克”号6号煤仓的确发生了无法控制的火势。
第三种看法来自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学者罗伯特。他认为,“泰坦尼克”号的燃料储备间——也就是煤仓里的一处隐燃火是导致这艘豪华巨轮沉睡海底的罪魁祸首。他认为“泰坦尼克”号即使迎面撞上冰山受损也决不会沉没。罗伯特解释道,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当天,虽然能见度很差,影响了船员们的观察效果,但是当瞭望员发现冰山时还有400米,如果当时“泰坦尼克”号立即减速,那么即使迎面撞上冰山,它也不会沉没。但是谁也没有料到在这时船舱里会发生隐火事故,而煤仓里出现隐火在当时的蒸汽船上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处理的办法是向锅炉里提高添煤的频率,以保证整个煤仓的安全,同样,在“泰坦尼克”号上船员们也都采用了这一办法。但是隐火很难扑灭,这样船员就向锅炉里大量添煤,靠煤量的增加使得蒸汽机锅炉里的蒸汽量大量增加,导致“泰坦尼克”号的航行速度骤然加快,这时船员再想减速或避让为时已晚,“泰坦尼克”号径直以高速向冰山撞过去。冰山在船体凿出六个大洞,冰冷的海水汹涌而入,随后船体突然断裂,便沉入海底。为什么“泰坦尼克”号的船体一撞就碎呢?有关人员解释说是因为建造“泰坦尼克”号所用的钢板材料质量非常低劣,夹杂着大量硫化物,如果“泰坦尼克”号是用现在的钢铁制造的,那么它只会被大冰山撞出一个大瘪坑,而绝不会被撞漏沉没。
第四种说法是阴谋论。
 据英国研究者加迪诺和牛顿称,“泰坦尼克”号沉没不是天灾,而是人祸!他们说1911年9月11日,“泰坦尼克”号的姐妹船“奥林匹克”号在离开南安普敦出海适航是与另一艘英国海舰发生碰撞,“奥林匹克号”损失惨重,但是白星轮船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时,却由于保险公司调查认定碰撞事故的责任在“奥林匹克”号而拒绝赔付。而修理“奥林匹克”号的费用异常昂贵,还要花上数月时间。当时,白星轮船公司已经陷入非常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了摆脱困境,白星轮船将“奥林匹克”号伪装成“泰坦尼克”号进行跨大西洋处女航,并阴谋安排一场事故以骗取巨额保险金。当然,他们不敢拿2000多名乘客去堵,他们安排了一艘“加利福尼亚”号轮船,事先停靠在大西洋上冰山出没的地方等待“泰坦尼克”号的出现,一旦发生沉船事故,“加利福尼亚”号将“及时”出现,将“泰坦尼克”号的所有乘客和船员转移走。据历史记载,当时在大西洋航行的“加利福尼亚”号除了船员和3000件羊毛衫和毯子外,一名乘客竟都没有搭载!
加迪诺和牛顿称,本来一切都会按“计划”进行,然而,“加利福尼亚”号最后却搞错了“泰坦尼克”号的位置和求救信号,没有及时赶到沉船地点进行抢救。于是,近2000名无辜的乘客和船员就付出了葬身海底的惨重代价。为此他们还列举了几个异常时间来证明“泰坦尼克号”是被偷梁换柱的:①“泰坦尼克”号曾经突然改变航线,这可能是“泰坦尼克”号希望与接应的“加利福尼亚”号进行会合的信号;②事故调查报告显示,在船员的船舱里,竟然没有一个双筒的望远镜,这就是说监望员很难及时的发现冰山的踪迹;③白星轮船公司总裁摩根本来也要乘坐“泰坦尼克”号进行处女航行,但是在起航前,却突然取消这趟航行,据说还有55名乘客在最后取消了航行;④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从“泰坦尼克”号上打捞上来的3600多件物品,竟然没有一样东西上刻着“泰坦尼克”的标记。
 但是有人反驳说任何人要设计弄沉这样一艘2691米长,28米宽,吨位达45324吨的超级巨轮,显然都是一项超级疯狂,绝对匪夷所思的“大手笔”行为,因此,许多英国人都对“泰坦尼克”号阴谋论嗤之以鼻。
“泰坦尼克”号沉没与小说的巧合:
据说1898年,英国作家摩根·罗伯森写了一本名叫《徒劳无功》的小说,其内容也是说一艘永远不会沉没的豪华巨轮在北大西洋沉没,这部小说竟然与1912年沉没的“泰坦尼克”号有许多惊人相似的地方:
(1)在《徒劳无功》中遇难的也是一座豪华客轮,名为“泰坦号”。
(2)两船都是初次出航就沉没,其原因都是撞上冰山,失事地点都在北大西洋。
(3)两船航行的时间都是在4月份,航线都是从英国到美国。
(4)“泰坦号”所写的乘客和船员人数为3000人,“泰坦尼克号”乘客和船员人数为近3000人。
(5)泰坦号设想重量为7万吨,泰坦尼克号实际重量为66万吨。
(6)泰坦号长度约为2438米,泰坦尼克号长度为2691米。
(7)两船的螺旋桨数均为3个,碰撞冰山的时速均为23节。
(8)两船出事后乘客伤亡惨重的原因都是因为船上的救生艇不够。
有人说这只是巧合,还有人说《徒劳无功》简直就是在描述“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世界上有许多神秘的事物,我们无法确定它们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留给人们的是永远的谜团和惊讶。
谜案难解的“莫洛·卡斯”号
导言:在历史上,许多豪华客轮在一次海难或人为灾难中毁于一旦,它们的制作费用在当时可谓首屈一指,但是为何都逃不掉毁灭的命运呢?“莫洛·卡斯”号是美国伍德凯轮公司的1930年建造的双烟囱班轮,十分的豪华。船身长155米,排水量11500吨。1934年9月5日,“莫洛·卡斯”号巨轮载着318名乘客从古巴的哈瓦那港起航,计划穿过佛罗里达海峡,最后到达纽约。
但是到了傍晚十分,机舱内的一个锅炉出现了问题,供气能力达不到要求,船速明显放慢了。船长对此十分的恼怒,但是他再也没有走出船长室。晚上九点时,轮机长埃鲍脱经过船长室时发现门大开,他好奇的走进去,发现船长死在了浴缸里。埃鲍脱异常震惊,立即打电话通知其他人。船医让人把船长的尸体抬到船上,准备运到纽约进行尸体解剖以查明死因,由大副霍姆斯担任代理船长。
午夜,狂风大作,预示着一场风暴即将来临。代理船长霍姆斯和船医探讨着船长的死因,霍姆斯认为船长是自杀。但是船医很肯定地说船长不会自杀,言外之意就是他杀。船医认为是有人给船长放了毒。他在船长室发现有人曾经在那里喝过威士忌,桌子上放着两个杯子,一个杯子还残留着一些液体,这个杯子被船医收了起来,他打算将杯子交给警察,请他们验证一下杯子里面是否下了毒,以及杯子上的指纹是谁留下的。
但是到了凌晨3点,忽然有人推开驾驶室,慌张的向霍姆斯报告船上冒烟了。烟是从一个柜子里冒出来的,柜子里的化学物品被烧着了。当人们找到货源时,才发现图书馆里的书柜、木质家具、地板、舱壁都已着火了,火焰正向客厅、酒吧和饭厅蔓延,火势令人惊讶。由于船员们很少进行防火演练,所以在这紧要的关头都显得惊慌失措,而霍姆斯第一次遇到这么严峻的事情,在慌乱中竟然忘记了下令减速。这时海风也助燃了大火,整个“莫洛·卡斯”号的上空,一片火光。
霍姆斯这时才下达让全部船员救火的命令,但是为时已晚,全船都处在极度恐慌中。甲板上更是乱作一团,每一个人都想逃命,哭声、喊声充斥着红色的天空。其实船上一共有12只救生艇,每只可载70人,再算上救生筏在内,一共可以坐1000多人,如果组织得当,全船的人都会得救,但是由于人们慌乱没有秩序,使得一只救生艇仅仅有七八个人就被放了下去,而救生筏在当时根本不会起到作用!
后来在其他船只的救助下,414人获救,135人遇难,价值500万元的“莫洛·卡斯”号不复存在。
“莫洛·卡斯”失事后,为了查明失火原因,美国船舶当局组成了一个专门事故委员会,对船上所有的船员和船长突然死亡的原因进行调查。但是一直没有什么深入的进展。直到1959年1月的一天,一位美籍富翁在临死前自称是他杀死了“莫洛·卡斯”号的船长,火也是他放的。难道盘旋了20多年的疑案就这么简单的解开了吗?人们并不这样认为。但事实究竟如何,也许没有人知道了。
巨型船只为何难逃悲惨命运
导言:世界上有许多的体积庞大的船最后都难逃沉没厄运,这是它们必然的结局还是人类无法抵抗自然的力量所致?在历史上许多的巨型船只都无法逃脱沉没命运,如“泰坦尼克”号,有人说是这些船的体积过于庞大,它们根本无法按照人们的想象进行航海。也有人说沉没的巨型船只是因为在建造或行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所致,并不是其大小的问题。
1超载潜艇迷途不返
1939年6月1日,“寒特斯”号潜艇在利物浦码头进行适航。“寒特斯”号潜艇的排水量为1100吨,船身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但是潜艇内船员编制却只有53人。而那日,英国潜艇指挥官奥莱姆上校等50人又登上潜艇实习,舱内人数由53人增至103人,顿时使“寒特斯”号超载,这为后来的事故留下了隐患。在潜艇起锚时,码头的钢缆刚解开就被冲进了水里,人们试了好几次才将钢缆拉到船艇上固定好。这次意外也在暗示着此行的危险。
在到达预定海域时,按照事前的计划,“寒特斯”号将马上下潜,接到命令,水兵开始向潜艇里注水,但是半小时后,潜艇仍然没有丝毫下沉的迹象,有人检查后,发现鱼雷发射器没有注水。于是,船长命令由伍兹上尉指挥,向鱼雷发射器注水。伍兹下令打开鱼雷后盖注水,但是水兵报告说后盖打不开。伍兹又亲自和水兵打开5号后盖,但是就在盖子要打开时,海水猛然将盖子冲掉了,海水顷刻间涌了上来。没有多长时间,海水就冲破了两道防水门,虽然勉强关上了第二道防水门,但是由于舱内进水太多,潜艇又超载近一倍,“寒特斯”号开始下沉,在短短的时间内,倾斜角度就达40度!
“寒特斯号”已经进入十分危险的境地,因为潜艇在水下无法补充空气,而舱内的空气仅够53人呼吸3小时,如今竟有103人,大家又能够支持多久?最后,“寒特斯号”内的空气愈加的混浊,许多船员已经呼吸困难了,有些人甚至站不起来了。船长认为不能再等下去了,于是他派一个上校和伍兹穿上潜水服去报告险情。费了很大的困难,他们才浮到水面,但此时他们已经奄奄一息,多亏了一艘经过的船只发现了他们,并且得知了“寒特斯”号遇险消息。但是当救援的船只赶到时已经晚了。除了4人以外,留在“寒特斯”号舱内的99人全部遇难。
据说船长在见到伍兹二人久久没有回音,而舱内情况也更加恶化时,他不得不孤注一掷,命令以4人为一组冒险出舱,但是在第一组中只有两个人跳入水中得以活命,其他的人根本没有力气爬出舱外了。更严重的是,机舱的防水门又被打开了,没有人知道那99个人在最后生命到来时是如何死去的,“寒特斯”号留给后人一个深刻的教训:任何小细节如果不加以认真对待和长远考虑,都有可能酿成一场大悲剧。
2“皇后”号豪华巨轮谜损大海
“皇后”号是英国20世纪初最时髦的客轮,船身长167米,宽20米,排水量高达20000吨。船有5层甲板,可容纳2000人。此外船上还有舒适的卧舱、宽敞的客厅,还有板球场等娱乐设施。
1914年6月1日,薄雾笼罩着大海,海上能见度逐渐减弱,轮船行使近距法吉尔角7海里的诺克·波因特角时,海滩形状的灯标也难以区分了。船员觉得情况有些异常,于是就赶忙去找船长肯达尔,肯达尔船长赶到船舱,在那里,他听到了前桅传来阵阵钟声,瞭望远处,他发现在距“皇后”号的6海里处有一条船。肯达尔船长立刻命令将船向左侧偏26度,他认为这样对面的轮船就会在“皇后”号左侧3~4度处安全驶过去。
向“皇后号”行驶而来的是挪威货轮“斯多尔恩塔德”号,它载着一万多吨煤正在向法吉尔驶进,这时两只船仍然在向前行驶。当肯达尔发现两船的距离只有两海里时,他命令皇后号全速后退。但在“斯多尔恩塔德”号上直到船员发现逼近的“皇后号”才将这一情况告诉了船长。但是此时为时已晚。当两船相距只有100米的时候,货轮仍在前行,一声巨响,“斯多尔恩塔德”号的艏柱以35度倾向插入“皇后”号的右舷。肯达尔立即冲上船让“斯多尔恩塔德”号停止后退,继续向前行。这是由于“皇后”号已经受重创,货船一旦将艏柱从中抽出,海水就会涌入,“皇后”号则必沉无疑。但是“斯多尔恩塔德”此时已经在后退。两分钟后,客轮和货轮终于分离。立即有汹涌的海水涌入船舱内,“皇后”号开始倾斜!有资料显示,“皇后”号被撞出一个面积为32平方米的大窟窿,每秒钟就有30立方米的海水涌入。
许多旅客对船的情况一无所知,许多人在黑暗中被活活踩死,一些人还以为离沉船还有些时间,仍在整理衣物,但还没有走出舱门,就被灌入的海水淹没。船下沉得越来越快,当烟囱也没入水中时,锅炉突然爆炸,数十名司炉工当即死亡。碎片还击中了一艘载着50人的小艇,小艇顷刻间就灰飞烟灭。肯达尔船长也不幸坠入海中。“皇后”号上一共有36艇救生艇,可容纳1869人,但由于船体倾斜,只有六艘被放了下去,其余都随着大船一起沉没了。
“斯多尔恩塔德”号派出4艘救生艇去救援,随后法吉尔无线电台接到求救信号,于是立即向海上的船只转发着“皇后”号遇难信息,当接受到信号的“尤列卡”号和“列季——埃维林”号赶到时,客轮已沉在水中15分钟了,很多人在水中死去。“尤列卡”号救起了32人,“斯多尔恩塔德”号救起了338人。
这一切都是据幸存者记录下来的,然而当时的情况是如何惨烈,也许没有人可以描述出来。随着“皇后”号的沉没,它也带走了无数秘密。
3“瓦拉塔赫”号失踪之谜
1908年,英国蓝锚航运公司委托巴克利与柯尔造船公司建造一艘万吨级的轮船,船长140多米,这艘万吨轮船被取名为“瓦拉塔赫”,于1908年11月试航。
在初次适航中,航线是从伦敦到澳大利亚,一共有500多名乘客和150多名船员。但在登上“瓦拉塔赫”号,乘客们就感觉到船体就一直不断的摇晃。有的乘客竟因被摇晃下来的货架上的东西砸伤。有的人本来并不晕船,但是上了“瓦拉塔赫”号却开始晕船。许多乘客发誓不再坐这条船。
1909年7月,“瓦拉塔赫”号的最后一次航行是从伦敦经德班到开普敦去。出航前,有关人员对“瓦拉塔赫”号进行了检查并宣布:“瓦拉塔赫”号没有任何问题,完全可以出海。但是“瓦拉塔赫”号的船长却不这么想,他十分害怕,还向父亲写了一封信,称“瓦拉塔赫”号头重脚轻,很不安全,等这次航行结束后,他就辞职。
“瓦拉塔赫”号起锚出海后,乘客索耶却感觉十分的不安。在三个晚上他一直再做一个可怕的噩梦:他梦见一个鬼在喊着他的名字,当他惊醒时,就觉得船要翻了一样,好像船忽然在海中遇到了风浪。当“瓦拉塔赫”号驶过墨尔本时,索耶在感觉船在向一边倾斜,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恢复,后来在一阵剧烈的晃动后才恢复平稳,许多乘客也因此跌坐在地板上。当“瓦拉塔赫”号开到德班时,索耶就要背着行李下船,他想改乘其他的船,似乎有种强烈的预感让他不要再继续留在“瓦拉塔赫”号上了,索耶在别人的嘲笑中下了船。可是,“瓦拉塔赫”号从德班起航后不久就永远的消失在了这个世界上。
因为“瓦拉塔赫”号没有按时抵达,几天以后,才有人开始重视这个问题,据不定期货轮“哈罗”号反映,7月20日早上,“哈罗”号船员们看到了“瓦拉塔赫”号还在顺着海岸线行驶。但是7月28日,海上刮起了大风暴。被风浪吞没的“克兰麦欣迪”号的船长九死一生,他反映了“瓦拉塔赫”号的情况,在风暴来临之前,他看到“瓦拉塔赫”号的行驶还很顺利。但是那场风暴实在是太大了,它几乎要将大海反过来。“瓦拉塔赫”号很可能已经遇难,而船上的211名乘客与船员也有可能无一生还。但是这引起了不少人的猜测:如果“瓦拉塔赫”号是遇到了风暴而失踪的,最后沉入海底,可是为什么它没有发出求救信号?还是由于风浪太大,人们无法接受到呢?
许多人都怀疑是“瓦拉塔赫”号船有很严重的质量问题,但是至今人们也没有找到它的残骸,所以也就无法确定“瓦拉塔赫”号的沉船真正原因是不是质量问题了。
4“杰尼”号冰漂之谜
1960年9月22日,英国“霍普”号捕鲸船正在南极海上作业,在一阵巨响以后,一座冰山豁然崩塌,在冰山中露出一艘奇怪的船只。船长立即下令向那艘船靠拢,当人们登上船的事后,船上静寂无声。虽然船体已经破碎,但是保持还算完整。而舱内的情景更让人毛骨悚然:八具冻僵的尸体横七竖八的倒在地上,其中有一个是女人,旁边还有一条狗的尸体。在船厂室,他们发现了死去的船长,他依然保持着临死前的状态:手握着钢笔,木然的依靠在椅子上。
这究竟是一艘什么船呢?人们为了一探究竟,开始到处搜索,最后发现一本保存完好的航海日记。打开一看,人们不由得一惊,这艘船正是37年前突然失踪的“杰尼”号!
“杰尼”号的船长在最后的一篇日记里写道:“到今天……活了71天,现在已没有可吃的东西了,我成了最后的死亡者。”
1923年1月17日,“杰尼”号在驶往秘鲁的途中遇到了浮冰。船陷入了浮冰中再也没有逃脱。在这座漂浮海上的冰山中,船上的人们终于无法忍受饥饿而一一死去。冰山裹着载着8具尸体的船在无边无际的海洋中竟然幽灵般地漂流了37年。在这37年中,“杰尼”号是如何随波逐流的,自然是个难解的谜团。
5“明亨”号沉沉之谜
“明亨”号是英国上世纪六十年代最为著名的航海运输轮船,这艘45万吨的现代化集装箱巨轮曾经到过四大洲与五大洋。1978年12月,当“明亨”号从大西洋进入北海时便神秘失踪了,船上28人无一幸免。几天后,人们在失事地点发现了“明亨”号上的几个救生圈。为了寻找“明亨”号沉船,航运公司请求英国海军潜艇帮忙寻找。但潜艇将海底巡扫了一遍,却没有发现沉船的踪迹。
1979年初,不来梅港海事法庭对“明亨”号失事案件展开调查。最后,他们发现,“明亨”号失事当天整个海区风浪并不大,而且轮船装备先进,即使触礁,仍来得及发出呼救信号。但在船沉没前却没有任何呼救信号发出,这真让人难以相信。
1979年,英国爱丁堡地理研究所在对北海海底进行考察时发现,北海海底布满了火山口,并且这些火山口排列紧密。虽然这些火山大部分已死,但有一些仍在喷吐熔岩。海洋地理学家推断,“明亨”号失事,很可能是由于它航行在火山口地带的某座活火山口上时,恰遇其熔岩强烈喷吐,引起水团急剧波动,“明亨”号跌入波谷,很快被海浪打沉而隐入火山口中,悬浮岩溶浆覆盖了沉船,至于那几只救生圈,原是挂在船舷外壁上的,船沉时随海水上浮,逃脱了与船同归于尽的厄运。
但是也有人说不管这一推断是真是假,都还很难解开“明亨”巨轮的神秘失踪事件,更不能证明“明亨号”巨轮沉没了。只有当找到“明亨号”残骸体时,才能验证上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文明科技在进步的同时必然也要付出一些代价,不管这些大型船只的失踪是由于天灾还是人祸,它们都将永远被记录在历史档案中,因为它们在当时代表了人类最高的技术和追求。
英国“皇家橡树号”战舰的沉没
导言:“皇家橡树号”是英国海军最强大的主力舰,曾多次作为英王的座舰出访各国,舰上的贵宾室内永久性地放着英王的宝座,墙壁上悬挂着历代英王的画像。在英国国民的眼里,“皇家橡树”号却成为了战无不胜的皇家海军的象征。但在1939年,“皇家橡树号”却被莫名其妙的击沉了。“皇家橡树号”是由英伯肯海德的莱尔德船厂制造,排水量33800吨,舰长1903米,宽2697米,吃水深827米,最高航速每小时24海里,舰载武器装备有381毫米口径主炮9门,152毫米口径火炮12门及大量中小口径火炮等。但在1939年10月14日凌晨2点,英国皇家海军在本土最大的基地斯卡珀湾倜然响起了巨大的爆炸声,随即,“皇家橡树号”战舰就燃起了熊熊大火,战舰迅速沉入水中,造成833人死亡。“皇家橡树号”就这样莫名其妙的被炸沉了,成为二战中英国损失的第一艘战舰。由于这次爆炸比日本偷袭珍珠港早了两年,所以人们把它比喻成英国的“珍珠港事件”。
事后经过专家分析是“皇家橡树”号是被德国潜艇发射的鱼雷击沉的,然而许多专家在看到“皇家橡树号”是被鱼雷击沉的报告时起初都觉得难以置信。因为斯卡珀湾的航道狭窄曲折,基地入口处设有浮动炮台和封锁船,连一般的水面舰艇通过都需要导航员引导,基地指挥官曾断言:“斯卡珀湾不存在来自海洋的威胁!”专家无法想象,德国潜艇是如何在深夜从水下绕过重重障碍进入港内的。当时担任英国海军大臣的丘吉尔得知此事后,十分心痛,但他百思不得其解,将斯卡珀湾海军基地高级军官统统撤职。不过,对外则谎称,“皇家橡树”号是因锅炉爆炸沉没。
二战结束后,此事才有了其他的说法,“皇家橡树号”是被一个叫阿尔雷德·韦林的德国间谍毁灭的。据说韦林在1928年参加德军情报部门以后,就一直呆在被德军认为是德英战争中的战略要地——斯卡帕湾。阿尔雷德·韦林化名为阿尔伯特·奥特尔,精通英、法、德三国语言。他化装成一名瑞士钟表匠,在紧靠斯卡珀湾海军基地的刻尔克华尔开设了一家专门出售瑞士钟表的商店。潜伏了12年后,韦林获得了大量关于斯卡珀湾海军基地设施、航道和停泊舰艇的情报,并及时通报给了上司卡纳里斯。
这个爆炸性的文章是由美国记者科特·瑞斯提出的,他说卡纳里斯根据韦林发来的情报,派遣由王牌艇长冈瑟·普里恩上尉指挥U-47号潜艇夜袭斯卡珀湾。普里恩上尉根据韦林提供的港湾航道图指挥潜艇,神不知鬼不觉地溜进了斯卡珀湾,并在9号锚地找到了“皇家橡树”号。U-47号潜艇在距“皇家橡树”号180米处发射了6枚鱼雷,击中了舰上的弹药库,将这艘3万吨级的巨舰炸成两截。随后乘乱撤出港湾,在约定地点浮出水面,接上早已等候于此的韦林,一起返回了德国。
但是许多英国记者来到奥科内岛,对此事进行调查,结果却没有找到一个认识韦林的人,而他本人似乎也从没有被人见到过,而卡纳里斯也一直没有提到过这个人。所以有人提出质疑:在奥科内岛是否真的存在过一个长期潜伏的德国间谍?还只是人们的一种揣测呢?并没有真凭实据?也许这一切答案都不会有人知道了。
“悉尼号”是被谁打沉的
导言:战争是人类自己酿成的最大灾难,在战争中,人类失去的不仅仅是和平更是无数无辜的生命。“悉尼号”隶属澳大利亚皇家海军,它是一艘轻型巡洋舰,长169米,宽173米。“悉尼号”曾经多次远赴欧洲执行任务,并屡创辉煌。在二战期间,“悉尼号”被派往地中海,多次在与澳大利亚海军的交战中立下战功。
1940年7月19日,“悉尼号”在一艘英国驱逐舰的协助下击沉了意军快速巡洋舰“科尼奥尼号”。以后,它在执行护航任务时又击沉了一艘小型意大利油轮。此后,“悉尼号”多次执行袭击港口和拦截意大利商船的任务,并屡创辉煌战绩。1941年2月,“悉尼号”回到澳大利亚,在印度洋执行巡逻和护航任务。
1941年11月19日,“悉尼号”巡洋舰完成任务准备返回弗里曼特港,但在当天下午,“悉尼号”船员通过雷达发现在20千米远的海域有一艘可疑的船只,这艘船自称是商业船“马六甲海峡号”,但当“悉尼号”距离它只有1千米时,才发现这艘伪装的商船实际上是德国舰艇“鸬鹚号”。
“鸬鹚号”和“悉尼号”恶战起来,就在德国“鸬鹚号”炮舰被澳大利亚的“悉尼”号巡洋舰击中,丧失了战斗力,打算缴械投降时,“悉尼”号巡洋舰突然被一枚不知来自何方的鱼雷击中。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十分致命,“悉尼”号舰身迅速下沉,舰上645名官兵也随之沉没,无一幸免。难道这又是德国人从中耍了花招?后来的历史学家们进行了一番考察,结果表明,当时的“鸬鹚号”确实已经处于被动挨打、无法还手的境地了,那枚鱼雷不可能是它发射的。事隔32年后,原“悉尼号”巡洋舰领航员之子、英国作家M·蒙哥马利经过长期的私人调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枚神秘的鱼雷是由前来迎接德国“鸬鹚号”炮舰的日本潜水艇发射的。不过令人奇怪的是,英、美两国首脑在公开场合对这一事件一直保持缄默态度。两国政府即没有就此事件向当时尚未与美国交战的日本提出抗议,至今为止也没有公布有关“悉尼号”巡洋舰被击沉的任何文件。难道其中又有什么玄机不成?
2008年3月,失踪的67年的“悉尼号”残骸终于被找到,也许解开这一谜团的日子不远了。
隐藏着惊天秘密的“阿波丸”号
导言:一艘满载着无数财宝的日本油轮“阿波丸”号在1945年4月1日被美国鱼雷击沉,2000多名乘客除1人外全部殒命,所有的财宝也随之沉入大海,数十年来就像一个谜团困扰着所有人。“阿波丸”号是一艘建造于20世纪40年代的日本远洋油轮,船长1549米,宽202米,深126米,总吨位112494吨。它负责为日军运送作战物资,往返于日本至东南亚各国的航线上。1944年下半年,美国及其盟国通过国际红十字会请求日本政府同意他们向日军占领区的同盟国战俘和难民运送人道主义救援物资。日本政府答应了美国的请求,条件是:美国和同盟国必须绝对保证日方运送人道主义救援物资的船只的安全。1945年2月中旬,“阿波丸”号起航。之前,日本政府将该船的航行计划向美国政府做了通报。3月28日上午,“阿波丸”号从新加坡起航回国。4月1日午夜时分,该船行至中国福建省牛山岛以东海域,被正在该海域巡航的美军潜水舰“皇后鱼号”发现,遭到数枚鱼雷袭击,3分钟后迅速沉没。除1人外,2009名乘客以及船上的一切全部全部沉入大海。
既然双方已有约定,为什么美军潜艇还要对“阿波丸”号发起攻击?是有意还是误炸?返回日本时,船上装的到底是什么?为何在轮船被击沉后,日本政府先是剑拔弩张,之后便不了了之,直到今天仍沉默不语,其间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另外许多资料表明,“阿波丸”号是一艘装满财宝的油轮,但是具体所装的物品是什么却史说不一。
据美国《共和党报》1976年11-12月号特刊报道,“阿波丸”上装载有:黄金40吨,白金12吨,工业金刚石15万克拉,大捆纸币价值不明,人工制品、工艺品、宝石40箱,价值不明。
  而据《中国时报》1976年11月21日报道:“阿波丸”被击沉时载有金锭40吨,白金12吨,未加工的宝石15万克拉,美、英、香港货币数捆,工艺品40箱,锡3000吨,钨2000吨,铝2000吨,钛800吨,橡胶2000吨。
  1979年5月2日,日本《读卖新闻》报道,当年的陆军伍长(即下士)森川家光说,“阿波丸”所装的为金条。
  日本海湾代表团向中国提供的数字:锡3000吨,生橡胶3000吨,加上锑、钨、水银,总计9812吨。
  除了这些金银财宝,“阿波丸”沉船上很可能还有一件无价之宝——“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1977年至1980年,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决定,由福州军区统一指挥,交通部和海军一起组织力量,对“阿波丸”沉船进行打捞。5月1日,打捞者发现“阿波丸”号沉船,船已经断成两截,前段长447米,后段长1078米,埋入海底泥中9~11米。随后打捞以“清除牛山渔场水下障碍物,保障海上渔业捕捞作业生产安全”的名义正式开工。此次打捞共捞获锡锭2472吨,售价5000余万美元,还有橡胶等货物数千吨。但是并没有发现黄金,也没有发现“北京人”化石的踪影。有人猜测各种传言也许只是日本为了打捞2008具骸骨而故布迷阵?还有人说是日本人在驾驶室内安装了自爆装置,在“阿波丸”遭到鱼雷袭击时,眼看大势已去,为了不使黄金落入敌手,日本船长按下了自爆按钮,装有黄金的箱子即被炸得粉碎。而在打捞发现,“阿波丸”号船从驾驶台以下断成两截,船首位于东南方向,船尾位于西北方向。
那么为何说失踪的“北京人”头盖骨可能会在“阿波丸”号上呢?“北京人”头盖骨是在我国周口店地区发现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但在1940年12月26日,日军占领了北平,美日战事一触即发,“北京人”头盖骨的安全也岌岌可危,本来“北京人”头盖骨保管人员计划将头盖骨送往美国,但是运往秦皇岛的专列在中途遭到日本袭击,从此“北京人”头盖骨下落不明,成为一桩悬案。后来,我国在对“阿波丸”号打捞时,竟然发现了伪“满洲国”政要郑禹的家藏小官印(玉印)及郑孝胥安葬时分赠后人的圆砚,砚上有“郑公孝胥安葬纪念”字样,而历史记载“阿波丸”乘员全部是日本人。因此有人认为这说明日本人搜罗携带了中国北方的文物宝器上了“阿波丸”,而头盖骨极有可能就在其中。但也有人对此提出疑问:日本人为什么要用几年时间,花费周折将化石从中国北方运到东南亚?打捞结果也说明“北京人”头盖骨不在“阿波丸”号上。
“阿波丸”号至今仍留给人们许多谜团,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人们会解开这一切疑问,还历史一个真相。
命殒大海的“长尾鲨”级攻击核潜艇
导言:虽然“长尾鲨”号是美国海军史上第一艘意外失事的核动力潜艇,但由于它的革命性新设计是以后所有美国潜艇的原型,因此其地位仍不能轻易忽视。在后来数次海底采样中,并未发现躺在海底的“长尾鲨”号造成辐射污染。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是于1958年5月28日开工,1960年7月9日命名下水,1961年8月3日正式服役,艇长849米,艇宽96米,吃水76米;水上排水量3750吨,水下排水量4310吨。当时,美国建造的全部常规艇和核潜艇的下潜深度均在210米左右,该艇却一跃增加到396米,这对于提高其与反防潜兵力的对抗能力无疑将具有重要意义。“长尾鲨”号被看成是美国海军核动力潜艇发展的里程碑,从该级潜艇以后,美国核动力潜艇在整体工艺科技、静音能力、声呐侦测等方面便遥遥领先其他国家,但是该级艇的首艇“长尾鲨”号却在波士顿以东220海里处沉没,不幸成为美国海军史上第一艘失事的核动力潜艇。
1963年4月10日,美国攻击性“核潜艇”正在试航,当下潜到130米时进行了压载舱的注水试验。但当潜水200米以后,水面上接收到舰艇中的声音越来越模糊。不久,潜艇里就从水底报告:“出现故障,艇首上翘,目前正向压载舱充……”话音显得十分惊慌,还没讲完便突然中断了,几分钟后,水下传来一声艇体破裂的声音,接着便再也没有声音了。艇上129人无一生还。
美国海军经过6个月的寻找才找到“长尾鲨”号,但是它已经变成了碎片。
20世纪80年代,海洋学者巴勒德宣称以小型潜艇探测“泰坦尼克”号,但实际上是受了美国海军资助,去详细拍摄长尾鲨号的“陈尸地点”状况。拍摄时发现“长尾鲨”号的残骸分成六大块,各种碎片散布在334平方米的范围。后来调查结论称,可能是“长尾鲨”号的一根海水管道破裂,导致海水大量涌入舱内,一些电线被海水浸泡和冲刷后又影响了电气系统,从而使潜艇丧失动力,坐沉海底。也有学者认为是由于主机舱内海水系统强度不够,造成耐压壳破坏,导致该艇“横尸”海底。
还有人说“长尾鲨”号的失事根源可能是冷战时期美苏武器竞赛中,美在建造潜艇时采用了较快速便捷的方式,而忽略了质量,终究造成了悲剧性的后果。
有资料显示,美国核潜艇的核能动力设施的安全标准一向极为严格,但是“长尾鲨”号的舰艇内的设施却没有按照标准来建造,艇内直径102厘米以上的水管采用焊接,但102厘米以下的次级管路却采用了溶银衔接,虽然溶银衔接较方便节省,但是其管路没有接牢的几率却很高。由于“长尾鲨”号建造工程紧迫,导致质量检验方面也没有认真执行,工作人员只检查了容易接近的接点,而被挡住的接点则放过。在“长尾鲨”号失事以后,美国海军检查了其他该级的潜艇,发现有许多用溶银衔接的管路没有确实接牢,在深海中,这些管路内流动着高压海水,一旦有了裂缝,高压海水将疯狂的向船艇内部猛灌。
此外,还有人说负责将海水引入反应器冷却系统的海水阀也可能是罪魁祸首,因为“长尾鲨”号的排水阀在电力中断时无法关闭,万一遇到这种情况也会造成大量进水。
总之对“长尾鲨”号的失事原因有很多说法,究竟是哪一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而在“长尾鲨”潜艇沉没5年后,一艘“鲣鱼”级“天蝎”号攻击型核潜艇又在大西洋离奇沉没;而记录显示该舰当时的保养状况极差,这件事故又成了美国海军潜艇失事史上的无头公案。
核潜艇“库尔斯克”号为何“沉尸海底”
导言:俄国战略核潜艇“库尔斯克”号是当今世界上排水量最大,威力最强的核潜艇之一,它代表了当今世界上核潜艇制造技术的最高水平,但在2000年8月却神秘失事。“库尔斯克”号是当今世界上排水量最大、威力最强的巡洋导弹核潜艇之一,它代表了俄罗斯,也代表了当今世界上核潜艇制造技术的最高水平。“库尔斯克”号核潜艇艇体长154米,宽182米,吃水9米,排水量139万吨,由两个核反应堆提供动力,深海航行速度可达28节,水面航行速度超过19节,续航能力为120天,最大下潜深度为300米,编制艇员107人,其中包括48名军官,最多可载135人。“库尔斯克”号的外壳用特殊的钢材制造,具有极强的抗撞和抗爆能力。俄罗斯海军称,如果遭到一枚鱼雷的攻击,它能够继续航行,并能浮出水面。因此,“库尔斯克”号被俄罗斯人骄傲地称为“永不沉没的潜艇”。
但“库尔斯克”号潜艇却在2000年8月俄罗斯海军举行的一次演习中突然沉没。这次演习开始的时候还十分的顺利。但到了8月12日晚上11点半时,俄国战略核潜艇“库尔斯克”号与指挥舰突然失去联系,任凭如何呼叫,“库尔斯克”号都没有任何回应。次日上午。俄北方舰队司令波波夫在接受新闻采访时还称演习十分的成功,并没有提“库尔斯克”号失踪一事。
俄罗斯海军在等待一天后终于不得不承认“库尔斯克”号失事了。消息传到莫斯科,几乎没有人相信这是真的。被俄罗斯人骄傲地称为“永不沉没的潜艇”怎么会沉没呢!
俄罗斯派潜水员下潜,事实让人们心中一痛:“库尔斯克”号正躺在北冰洋巴伦支海108米深的海底。
是什么原因导致“库尔斯克”号沉没的呢?在“库尔斯克”号沉没以后,俄罗斯迅速成立了一个“事故原因调查委员会”,该委员会提出了13种沉没原因的假设,最后确定可能:
一是碰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留下的水雷,二是艇上发生了意外,三是被不明国籍的船只撞沉。
关于水雷一说,俄罗斯专家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水雷威力并不大,可以抵抗当今水雷攻击的“库尔斯克”号应该不会丧命于水雷之手。而第二种说法又没有证据,人们无法判断它的真假。俄罗斯军方设计制造“库尔斯克”号潜艇的海军红宝石中央武器设计局模拟了多种可能导致“库尔斯克”号沉没的试验,但最终也未能找到令人信服的原因。俄罗斯海军方面认为,“库尔斯克”号被不明国籍的船只撞沉的可能性最大。
“库尔斯克”号沉没后,俄罗斯海军当时就提出碰撞致沉的问题。据说俄罗斯海军在演习时至少有两艘国籍不明的潜艇在监视着俄罗斯海军的行动。而潜水员在水下拍摄的录像显示,“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上有明显的擦痕,俄罗斯方面就更坚持碰撞致沉的说法,俄罗斯国防部部长与美国交涉,要求查看“库尔斯克”号沉没时在其周围游弋的北约潜艇,美国国防部部长断然拒绝,而美国方面的拒绝又坚定了俄罗斯军方碰撞致沉的看法。
俄国方面在库艇周围60海里的范围内持续搜索了4昼夜,找到了一块金属片。然而事后鉴定,金属片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残留物。
如此看来,不将“库尔斯克”号打捞上来,那么这个谜团就永远无法解开了。就在俄国打算打捞“库尔斯克”号时,从英国传来一个消息:英国一个地震研究机构称记录了“库尔斯克”号沉没时爆炸的声波,还说这次爆炸相当于4级地震。英国方面出示了“库尔斯克”号爆炸时的声波记录,人们发现,在爆炸留下的声波记录前,声波曾经出现了一次异常。这次异常是不是爆炸呢?英国方面将这次异常声波进行了放大,与库艇爆炸时的声波对比,发现与爆炸声波一致。这就是说,在库艇大爆炸前,曾经发生过一次小爆炸。英国方面据此认为,“库尔斯克”号潜艇上发生了两次爆炸,第一次爆炸诱发了第二次爆炸。第一次爆炸相当于100千克TNT的威力,第二次爆炸相当于2000千克TNT的威力。两次爆炸相隔45秒钟,此间,潜艇大约前行了约400米。
但又是什么使得“库尔斯克”号爆炸呢?英国方面分析有可能是鱼雷。“库尔斯克”号装备的新式鱼雷是一种不安全的鱼雷,鱼雷使用的一种液体燃料已明令禁用。英方认为“库尔斯克”号因为技术故障导致鱼雷发射失败,结果鱼雷在发射筒里的爆炸诱发了潜艇弹药仓的爆炸。但俄方不这么认为,虽然有资料表明,“库尔斯克”号验收时就有军代表对“库尔斯克”号使用鱼雷的安全性表示过疑义,但是由于军费的原因,“库尔斯克”号还是使用了传统的鱼雷。俄军方说,俄罗斯长期使用这种传统的鱼雷并且在演习中发射了数千枚,从未发生过问题。
2001年10月,“库尔斯克”号被拖挂在“巨人—4”号驳船的底部,这艘在北冰洋水下沉睡了14个月装载着俄罗斯高度军事机密和118位俄国水兵英魂的潜艇终于回到了俄国。人们以为“库尔斯克”号的沉没之谜就可以自此解开。但是,在俄军方对“库尔斯克”号进行调查后,又将“库尔斯克”号的沉没原因回到了最初看法上,即认为那三种可能性中第三种可能最大。
俄罗斯北方舰队参谋长在对打捞出来的“库尔斯克”号进行研究分析后认为库艇可能是由于与外国潜艇发生碰撞而沉没的。他说,有诸多旁证显示,库艇沉没时,其附近有另一艘潜艇。据称俄罗斯“彼得大帝”号潜艇在库艇失事后到失事地点寻访,其水底传声记录发现了另一艘潜艇的踪迹。但美国军方发言人说在“库尔斯克”号潜艇周围有其他潜艇活动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2002年2月18日俄罗斯调查人员终于得出结论:一枚过时的鱼雷爆炸和麻痹大意的安全检查程序可能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发生再次爆炸并最后沉没的主要原因。但是,诚如《共青团真理报》所说,“库尔斯克”号遇难原因在潜艇打捞上来实际已经完全揭开,但其中隐藏的秘密可能永远不会向世界公开。
谁为“威望号”油轮沉没“买单”
导言:2002年11月13日,已有26年历史的挂有巴哈马国旗的“威望号”油轮航行在西班牙西北海岸时搁浅,船体断裂了一条35米的裂口。而当时“威望号”上满载着7万多吨的燃油,这道裂口致使大量燃油外泄,几日后,威望号沉没海底,给当地的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据官方信息,已经有约30万只海鸟和无数的海洋动物死亡。2002年11月13日,晴空万里,装载了7万多吨的燃料油的巴哈马籍油轮“威望号”正在西班牙加利西亚省的海域航行,它的目的地是直布罗陀。加利西亚是西班牙的旅游胜地,但同时也是“死亡海岸”,因为那里气候多变,经常有沉船事故的发生。“威望号”就是在加利西亚海域触礁断裂成两截而沉入大西洋海底的。“威望号”油轮的沉没造成大量的燃料油泄漏,使大范围的鱼虾贝类遭到灭顶之灾,数十万只野生海鸟被饿死或冻死。更令人恐慌的是,那沉入海底的7万多吨燃料油变成了一颗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活。
但是灾难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呢?是天灾还是人祸?
11月13日晚,原本平静的大海忽然变得波涛汹涌,集结而来的乌云和海风正在告诉人们一场海上风暴即将到来。“威望号”船长立即让船员做好防范工作,不久后,海风掀起了高过船头的海浪,甲板上迅速挤满了海水。由于风暴高达8级,风速也达到每秒钟28秒,海上巨浪滔天,“威望号”就像一叶纸船被风浪随意地摆布着,此时,威望号已经被失去了控制。
随风浪驶入加利西亚9千米海域的“威望号”上的船员忽然感觉到剧烈的颤动,随即便发现整个油轮竟向右开始倾斜。船员们不安的猜测到“威望号”可能触礁了。事实的确如此。在这一片海域中,到处是大小不一的礁石,而且离水面较近。“威望号”由于无法看清水面的状况,致使船体的右边和海里的礁石发生剧烈碰撞,船体被撕开一个长达30多米的口子,油船上的一个油舱被捅破,舱内近5000吨的油料开始外泄,在加利西亚的海岸线上形成一个长长的油膜带,“威望号”上的全体船员的生命受到严重危险,而即将倾泻的7万多吨油料所造成的后果更是不可想象。
西班牙政府接到“威望号”的求援信号后,迅速派来了飞机和海上救援船营救,虽然船上的船员都被救了上来,但由于当时风浪太大,人们不可能对“威望号”进行全面的抢救,只能先将“威望号”拖出出事海域,以减少泄油的危险。但是救援工作最后还是失败了,在当地11月19日8时,“威望号”被大风往葡萄牙海域,在离葡萄牙海域约50海里处折断并沉入3600米的海底。
在“威望号”下沉的时候,已经有5000吨的油料外泄,仅泄漏的油料就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在大海上漂浮着一层厚厚的油膜,污染最严重的海域油料有近40厘米厚,放眼望去一片黑色。由于燃油比原油更具毒性,也更加的难以清理。泄漏的燃油形成油膜,会使海洋生物缺氧窒息死亡。海鸟等动物粘上油污,失去保暖和飞翔能力,因而饥寒交加、悲惨死亡。燃油的有毒物质经过食物链,最终将危及人类健康。据生态专家确定,这次灾难是世界上最严重的漏油事件,500千米长的海岸线与183处海滩遭到污染一定会蔓延,葡萄牙海域的生物也难逃劫难。而目前,用于清除治理受污染的沙滩,已经花费10亿美元,据专家估计当地的生态环境至少要10年才有望恢复正常。另外,在这次事故中,一些地区的珍贵物种可能会从此不复存在。
但是这还是冰山一角,最大的潜在危险是沉入海底的7万吨燃油。西班牙科学委员会2003年1月8日宣布,到2003年1月8日沉入海底的威望号已经漏油25万吨,污染范围已从西班牙北部海域扩散到法国和葡萄牙海岸。“威望号”就像一个定时炸弹,时刻都有可能爆发。
那么,“威望号”泄油事件只是一个单纯的意外吗?谁又该为此负责任呢?有人说“威望号”船长应负责任。据调查,在漏油事件发生后,船长连续数小时拒绝前来救援的所有拖船靠近,在此期间与他们不断地讨价还价,还拒绝救援船的缆绳系住自己的油轮。由于船长的不配合,延误了救船的时机。另外,按照远洋船舶气象预报,“威望号”应在14天以前就知道他们要通过的海域会有8级风浪,但是“威望号”并没有绕航躲避,这也为“威望号”的失事留下伏笔。
也有人说是“威望号”本身的问题。“威望号”是20世纪70年代日本生产的单壳油轮。而多年来,单壳油轮的事故发生率是双壳油轮的10倍。“威望”号是10年来沉没的第4艘单壳油轮。据悉,“威望号”在此前已经有26年的船龄,在沉没前的一次检查中,它曾被发现船身有缺口性需要维修,但是2002年6月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时,当地官员均未再检查便批准放行。这就使得“威望号”沉没是迟早“注定”的了。
其实,早在20世纪90年代,国际航运组织已要求各国航运公司报废单壳油轮。但船主们对此置若罔闻。事故发生后,日本强调“威望”号是1976年投入运营的,应当在1999年到期报废。而希腊这家运输公司明知有漏油现象仍然多拉快跑,终于闯下大祸。希腊政府则说,“威望”号悬挂的巴哈马国旗,它应该算巴哈马船舶。巴哈马是南美洲的小国,很多油轮都在该国登记注册,该国只管发“营业执照”,不管安全检查。事故发生后,西班牙和欧盟指责拉脱维亚和英国违反海上运输安全规定。拉脱维亚将原油装船后轻易放行,罪责难逃。英国明知该船超期服役,却同意它运输燃油。当然,拉脱维亚和英国也相互推脱责任。
海洋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但是在人类的肆意破坏下,它已经变得面目全非。我们在面对已经发生和即将发生的灾难时,是否应该仔细思考自己的行为,在获得最大经济利益时,究竟应该如何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威望号”带给西班牙等地区的灾难还在继续,没有人知道将会有多少人,多少动物,多少植物遭受毁灭之灾。

(<-快捷键)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目录

阅读设置

背景色:

字体大小: 14px

页面宽度: 1200px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