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侦探推理 > 汤头歌诀

汤头歌诀

作者:膳书堂文化字数:131983状态:连载

第十章 祛风之剂

小续命汤
《备急千金要方》
孙思邈小续命汤桂附芎麻黄参芍杏防风
黄芩防己兼甘草六经风中此方通【组成】桂枝、川芎、麻黄、人参、芍药、杏仁、黄芩、甘草、防己各3克,附子3克,防风10克,生姜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温服。
【功效】扶正除湿,祛风散寒。
【主治】六经中风。症见不省人事,筋脉拘急,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謇涩(即语言困难,说话不流利),或神气溃乱等,即刚柔二痉、风湿痹痛等证。
【药理分析】六经中风(外风侵袭)为本方的主证。正气不足、夹寒、夹湿均为本方的兼证。方中防风辛温散风,甘缓不峻,为治风通用之药,且能胜湿解痉。麻黄、生姜、桂枝发散肌表,疏散风寒,以通经络。防己祛风除湿止痛;杏仁能散能降,可疏散肺经风寒痰湿;人参、甘草益气补中;川芎、芍药补血和营;附子助阳散寒,既增强补益扶助正气之功,又增强发表散邪之效;黄芩清热,兼防温燥药伤阴血。诸药相合,具有辛温发散,扶正祛邪的作用,所以凡六经被风邪所中的病证,均可以用本方加减治疗。
大秦艽汤
《丹溪心法》
朱丹溪大秦艽汤羌独防芎芷辛芩二地黄
石膏归芍苓甘术风邪散见可通尝【组成】秦艽、石膏各50克,羌活、独活、防风、川芎、白芷、黄芩、生地黄、熟地黄、当归、白芍、茯苓、炙甘草、白术各30克,细辛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粗末,每次用30克,水煎服。
【功效】养血活血,祛风清热。
【主治】风邪初中经络。症见手足不能运动,舌强不能言语,口眼斜,风邪散见,不拘一经者。
【药理分析】风邪初中经络为本方的主证。方中秦艽祛散一身的风邪,通行经络,羌活、独活、防风、白芷、细辛均为辛温之品,能祛风散邪。其中羌活散足太阳膀胱经风邪,细辛、独活散足少阴肾经风邪,白芷散足阳明胃经风邪,防风随诸药搜逐各经风邪。由于诸风药多燥,易伤阴血,且言语和手足运动的障碍与血虚不能养筋有关,故又配伍当归、白芍,熟地养血和血柔筋,防辛燥药伤阴血;川芎行气活血,又善散足厥阴肝经的风邪;白术、茯苓益气健脾,使气血生化有源;黄芩、石膏清热降火;生地清热凉血养阴,乃为风邪化热而设。诸药合用,功效卓著。
三 生 饮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三生饮用乌附星三皆生用木香听
加参对半扶元气卒中痰迷服此灵【组成】生川乌、生附子各15克,生南星30克,木香6克。
【用法】上药研成粗末,每次服15克,加生姜15片水煎,温服,不拘时候。
【功效】散风除痰,助阳祛寒。
【主治】卒中痰厥。症见突然昏厥,不省人事,痰涎壅盛,四肢厥逆,语言謇涩等。
【药理分析】中风、寒痰上壅为本方的主证。方中生南星辛苦温,善祛风化痰。生川乌大辛大热,散风逐寒,通经络,且又补阳;生附子辛热燥烈。补阳温脾,祛风散寒,通行经络。木香理气,使气顺则痰行;煎加生姜15片,取其辛温发散风寒,辛散化痰涎,且又可制约乌、附、南星之毒。诸药相配,成为散风逐痰,助阳祛寒,通经络之峻剂。
附方
瘙嚔
星香散
【组成】胆星24克,木香6克。
【用法】上药共研末服。
【功效】化痰调气。
【主治】中风痰盛,体肥不渴者。
地黄饮子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刘河间地黄饮子山茱斛麦味菖蒲远志茯
苁蓉桂附巴戟天少入薄荷姜枣服
喑厥风痱能治之虚阳归肾阴精足【组成】熟地黄、山茱萸、石斛、麦冬、五味子、石菖蒲、远志、茯苓、肉苁蓉、肉桂、炮附子、巴戟天各6克,生姜5片,大枣1枚,薄荷5~7叶。
【用法】上药研成粗末,每次服9~12克,水煎服。
【功效】补肾阳,滋肾阴,开窍化痰。
【主治】喑痱。症见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等。
【药理分析】下元虚衰,虚阳上浮为本方的主证。痰浊上泛为本方的兼证。方中熟地黄滋补肾阴,使真阴得补,阳有所依。巴戟天、肉苁蓉温补肾阳,益肾精,强筋骨;山茱萸、石斛助君补肾阴而养肝;麦冬、五味子补益肺肾之阴,且金旺生水;附子、肉桂亦温补肾阳,引虚阳归于肾中。菖蒲、远志、茯苓交通心肾,开窍化痰,使水火相交,精气渐旺,水能生木,木不生风;生姜、大枣调补脾胃,以助脾胃运化、升降;少量薄荷以舒郁散风。诸药相配,使下元得补,虚阳归肾。
独 活 汤
《医方集解》引丹溪方
朱丹溪独活汤中羌独防芎归辛桂参夏菖
茯神远志白薇草瘈疭昏愦力能匡【组成】独活、羌活、防风、川芎、当归、细辛、桂心、人参、半夏、菖蒲、茯神、远志、白薇各15克,炙甘草75克,生姜、大枣各适量。
【用法】上药共研粗末,每次用30克,加水煎服。
【功效】补肝宁心,疏风散邪,兼开窍。
【主治】肝虚受风(即肝虚外风乘虚而侵入)。症见瘈疭,神志昏愦,或恶寒发热等。
【药理分析】肝受风邪侵入为本方的主证。方中独活、防风疏散风邪。羌活散风;细辛、桂心散风寒,温经脉。当归、川芎补血活血(补肝血虚),并且又能辛散疏风,血活则风散(即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半夏除痰;菖蒲除痰开心窍;人参益气补脾,使气血生化有源,以补心、肝之虚;茯神、远志宁心安神;白薇咸寒以清热(风郁易化热)。煎加姜枣意在和营卫,补脾胃。诸药相配,使风静火息,血活神宁,则瘈疭昏愦者服用能使其恢复正常。
顺风匀气散
《奇效良方》
方贤顺风匀气术乌沉白芷天麻苏叶参
木瓜甘草青皮合僻偏枯口舌喑【组成】白术6克,乌药45克,沉香、白芷、苏叶、木瓜、炙甘草、青皮各1克,天麻、人参各15克。
【用法】上药,加生姜3片,水煎服。
【功效】疏散风邪,顺风匀气。
【主治】中风。症见半身不遂,口眼斜,舌强不能言等。
【药理分析】风伤经络为本方的主证。方中白芷、苏叶疏散风邪,苏叶又可理气宽中。肝藏血属风木,风气通于肝,配天麻平肝息风;白术、人参益气补脾,扶助正气,使气足则气血运行正常,分布均匀,又有助疏散外风。乌药、青皮、沉香调畅气机,以行滞气,使气行血行,血脉周行全身;木瓜味酸入肝,平肝伸筋舒络。炙甘草既可益气补脾扶正,又可调和诸药,为佐使药。诸药相配,疏之,补之,行之,使风散,气足,气血运行正常,则口眼斜,半身不遂,口不能言的疾苦可除。
上中下通用痛风方
《金匮钩玄》
朱丹溪黄柏苍术天南星桂枝防己及威灵
桃仁红花龙胆草羌芷川芎神曲停
痛风湿热与痰血上中下通用之听【组成】酒炒黄柏、苍术、天南星各60克,桂枝、威灵仙、羌活各9克,防己15克,桃仁、白芷各15克,龙胆草15克,川芎60克,炒神曲30克,红花4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神曲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9克,白开水送下。
【功效】祛湿化痰,疏风清热,活血止痛。
【主治】痛风证。症见上中下周身骨节疼痛。
【药理分析】方中苍术祛风散寒,燥湿健脾;天南星辛苦温,燥湿化痰散风。白芷、羌活、桂枝助君疏散风邪(白芷祛头面之风,羌活去骨节之风湿,桂枝去手臂之风);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经络。黄柏、龙胆草均苦寒,清热燥湿;桃仁、红花活血祛淤;川芎为血中气药,以行气活血;防己利水清热,兼可祛风止痛;神曲消食健脾,理中焦之气滞。诸药相配,能疏散风邪于上,泻热利湿于下,活血燥痰消滞以调中,故上中下各种原因引起的痛风可通治。
独活寄生汤
《备急千金要方》
孙思邈独活寄生艽防辛芎归地芍桂苓均
杜仲牛膝人参草冷风顽痹屈能伸
若去寄生加芪续汤名三痹古方珍【组成】独活9克,桑寄生、秦艽、防风、细辛、川芎、当归、干地黄、芍药、肉桂心、茯苓、杜仲、牛膝、人参、甘草各6克。
【用法】上药,水煎分3次服。
【功效】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肝肾两亏,风寒湿痹,气血不足。症见腰膝疼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象细弱等。
【药理分析】风寒湿痹着日久为本方的主证。方中独活疏散伏风;善祛下焦与筋骨间的风寒湿邪。防风、秦艽祛风胜湿,通络舒筋;细辛能散少阴肾经风寒,温通血脉而止痛。桑寄生祛风湿,强筋骨、养血;杜仲、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当归、地黄、芍药、川芎补血活血;人参、茯苓、甘草补气健脾,扶助正气;肉桂补阳祛寒,通利血脉。诸药相配,既能祛邪,又能扶正,标本兼顾,使风寒湿除,气血足,肝肾得补,诸证则缓解。故对风湿乘虚而入,痹着日久,肢节屈伸不利的顽固痹证,用之能使肢节屈伸自如。
附方
瘙嚔
三痹汤
【组成】黄芪续断加适量,独活6克,秦艽、防风各6克,当归、熟地、白芍、茯苓、杜仲、牛膝各9克,细辛、川芎、肉桂、人参、甘草各3克,姜、枣适量。
【用法】加姜枣水煎服。
【功效】益气养血,祛风胜湿。
【主治】风寒湿痹及气血凝滞,手足拘挛等。
消 风 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消风散内羌防荆芎朴参苓陈草并
僵蚕蝉蜕藿香入为末茶调或酒行【组成】羌活、防风、川芎、人参、茯苓、僵蚕、蝉蜕、藿香各60克,荆芥、厚朴、陈皮、炙甘草各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次服6~9克,用茶水调下,或者用酒调下。
【功效】理气健脾,消风散热。
【主治】风热上攻。症见头痛目昏,项背拘急,鼻嚏声重,以及皮肤顽麻,瘾疹瘙痒等。又治妇人血风。
【药理分析】风热上攻为本方的主证。方中防风、蝉蜕疏散风热,蝉蜕又能止痒。羌活、荆芥、僵蚕助君药疏散风邪,以止痛止痒,因痒自风来,止痒必先疏风;藿香散邪辟秽。川芎行气活血止头痛,又能辛散疏风;人参、甘草、茯苓益气健脾,以助脾运,生化有源,茯苓又可渗湿;厚朴、陈皮行气散满,使风邪无留壅。服时用茶调下,可防止升散太过耗伤肺气,且茶叶苦寒则有助于清风热:用酒调服可加速血行(血行风自灭),可助祛风。诸药相配,消风散热,理气健脾。
川芎茶调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川芎茶调散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
目昏鼻塞风攻上正偏头痛悉能康
方内若加僵蚕菊菊花茶调用亦臧【组成】川芎、荆芥各120克,防风45克,细辛30克,白芷、炙甘草、羌活各60克,薄荷240克,僵蚕、菊各适量。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次服6克,饭后清茶调下。
【功效】疏风止痛。
【主治】外感风邪头痛。症见偏正头痛或巅顶头痛,恶寒发热,目眩头昏,鼻塞,舌苔薄白,脉浮等。
【药理分析】外感风邪头痛为本方的主证。方中川芎辛温,善于祛风活血而止头痛,长于治少阳、厥阴经头痛(头顶痛或两侧头痛);荆芥轻扬升散,温而不燥,善疏散风邪,既散风寒,又散风热,两药相合,疏散上部风邪而止头痛。防风、白芷、羌活、细辛均能疏风止痛。其中白芷善治足阳明胃经头痛(前额部);羌活善治足太阳膀胱经头痛(后头痛牵连项部);细辛善治足少阴肾经头痛。薄荷用量较重,能清利头目,消散上部风热。用时以清茶调下,是取茶叶的苦寒之性,既可上清头目,又能制约诸风药的过于温燥与升散,使升中有降。甘草调合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止痛之效。
附方
瘙嚔
菊花茶调散
【组成】即上方加菊花、僵蚕而成。
【用法】共为细末,每次服6克,饭后清茶调下。
【功效】清利头目,疏风止痛。
【主治】风热上犯。症见偏正头痛,或巅顶痛,头晕目眩等。
清 空 膏
《兰室秘藏》
李东垣清空芎草柴芩连羌防升之入顶巅
为末茶调如膏服正偏头痛一时蠲【组成】川芎15克,炙甘草45克,柴胡21克,黄连、羌活、防风各30克,黄芩9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次服3~6克,用茶少许调成膏状,抹在口中,再用少许白开水送下。
【功效】清热止痛,祛风除湿。
【主治】风湿热上壅。症见正偏头痛,年深不愈(即头风),或脑苦痛不止等。
【药理分析】风湿热上壅所致头痛头风为本方的主证。方中羌活、防风辛散上升,祛风胜湿,二药均善治太阳经头痛。柴胡升散,疏风清热;川芎辛散祛风,且又行气活血止痛,二药善治少阳胆经头痛;黄芩、黄连清热燥湿,与升散药同用,就能上至巅顶去湿热。甘草益气补中,兼能调和辛温与苦寒并用的药性。诸药相配,共奏祛风除湿,清热止痛之效。
人参荆芥散
《妇人良方》
陈自明人参荆芥散熟地防风柴枳芎归比
酸枣鳖羚桂术甘血风劳作风虚治【组成】人参、荆芥、熟地黄、柴胡、枳壳、炒酸枣仁、炙鳖甲、羚羊角、白术各21克,防风、川芎、当归、桂心、甘草各15克。
【用法】上药,加生姜3片,水煎服。
【功效】益气养血,散风清热。
【主治】妇女血风劳。症可见遍身疼痛,头昏目涩,寒热盗汗,颊赤口干,月经不调,面黄肌瘦,腹痛等。
【药理分析】感受风邪为本方的主证。方中荆芥、防风疏散风邪,荆芥能疏散血中之风热。柴胡疏风清热;羚羊角清肝热明目,且又平肝熄风(肝血虚有热易生风)。熟地黄大补阴血;鳖甲滋阴清热;当归、川芎养血和血调经;人参、白术、甘草补气健脾,使气血生化有源;枳壳行气,调畅气机;桂心温通经脉;酸枣仁补肝养心敛汗。甘草又可调和诸药,兼有使药之用。诸药相配,有疏风清热,补肝健脾之功。增补歌诀:
资寿解语汤
《医门法律》
喻嘉言资寿解语汤用羌专需竹沥佐生姜
防风桂附羚羊角酸枣麻甘十味详【组成】羌活15克,防风、附子、酸枣仁、天麻各3克,肉桂、羚羊角各24克,甘草15克。
【用法】加竹沥2匙,生姜汁2滴,水煎服。
【功效】扶正解语,祛风化痰。
【主治】舌强不语,中风脾缓,半身不遂等。
【药理分析】中风为本方的主证。方中防风疏散外风。羌活助君疏散风邪;附子辛热,温暖脾胃,除脾湿散风寒;羚羊角、天麻平熄内风。竹沥滑痰,为痰家圣药,与生姜汁相配,能行经络之痰,两者相须为用;酸枣仁养肝血宁心;肉桂温通血脉,合附子又温肾暖脾。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为佐使药。诸药相合,使外风得散,内风得息,脾得健运,湿痰得除,血脉通畅,舌本得养,则舌强不语可解除。小活络丹
《圣济总录》小活络丹用二乌地龙乳没胆星俱
中风手足皆麻木痰湿流连一服驱
大活络丹多味益恶风大症此方需【组成】川乌、草乌、胆星各180克,地龙、乳香、没药各100克。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5克,冷酒送下。
【功效】化痰通络,祛风除湿,活血止痛。
【主治】中风,手足麻木不仁,日久不愈,经络中有痰湿死血,腿臂间忽有一、二点作痛。亦治风寒湿痹。症见肢体筋脉疼痛,麻木拘挛,关节屈伸不利,疼痛游走不定等。
【药理分析】风邪注于肢节,及风寒湿邪留滞经络为本方的主证。方中川乌、草乌均为辛热之品,善于祛凤散寒除湿,温通经络而止痛。胆星能化顽痰;乳香、没药行气活血,化痰通络,使气血通畅;地龙湿土所生,善于走窜,为入络之佳品,通经活络,并可引诸药直达病所。用酒送服,可加速血行,以助药势。诸药合用,风寒湿邪与痰浊、淤血均能祛除,经络疏通,诸证可愈。
附方
瘙嚔
大活络丹
【组成】白花蛇、乌梢蛇、威灵仙、两头尖(俱酒浸)、草乌、天麻(煨)、全蝎(去毒)、首乌(黑豆水浸)、龟板(炙)、麻黄、贯众、甘草(炙)、羌活、官桂、藿香、乌药、黄连、熟地黄、大黄蒸、木香、沉香各60克,细辛、赤芍药、没药(去油)、丁香、乳香(去油)、僵蚕、天南星(姜汁制)、青皮、骨碎补、白豆蔻仁、安息香(酒熬)、黑附子(制)、黄芩(蒸)、茯苓、香附(酒浸焙)、玄参、白术各30克,防风75克,葛根、虎胫骨(炙)、当归各45克,血竭21克,地龙(炙)、犀角、麝香、松脂各15克,牛黄、冰片各45克,人参90克,50味药组成。
【用法】共研细末,加蜜调和作丸,如桂圆核大,金箔为衣,蜡壳封固,每服1丸,陈酒送下。
【功效】活络止痛,祛风扶正。
【主治】中风瘫痪,痿痹,痰厥,阴疽,流注等症。
羚羊钩藤汤
《通俗伤寒论》
俞根初俞氏羚羊钩藤汤桑叶菊花鲜地黄
芍草茯苓川贝茹凉肝增液定风方【组成】羚羊角45克,双钩藤9克,霜桑叶6克,菊花9克,鲜地黄15克,生白芍9克,生甘草24克,茯神木9克,川贝母12克,淡竹茹15克。
【用法】上药,水煎服(羚羊角与鲜竹茹先煎代水,钩藤后入)。
【功效】增液舒筋,凉肝熄风。
【主治】肝经热盛,热极动风。症见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发为痉厥,甚则神昏,舌质绛而干,或舌焦起刺,脉弦数等。
【药理分析】肝经热盛,热极动风为本方的主证。方中羚羊角、钩藤清热凉肝,熄风解痉。桑叶、菊花助君药清热凉肝熄风。鲜生地、白芍、生甘草三药相配,酸甘化阴,滋阴增液,清热凉血,柔肝舒筋;竹茹、川贝母清热化痰;因热扰心神,茯神木以宁心安神。诸药相配,共奏凉肝熄风,增液舒筋之功。
镇肝熄风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
张锡纯张氏镇肝熄风汤龙牡龟牛制亢阳
代赭天冬元芍草茵陈川楝麦芽襄
痰多加用胆星好尺脉虚浮萸地匡
加入石膏清里热便溏龟赭易脂良【组成】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各15克,怀牛膝30克,生代赭石30克,天冬、元参、生白芍各15克,生甘草45克,茵陈、川楝子、生麦芽各6克。
【用法】上12味药,水煎服(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赭石均打碎先煎)。
【功效】滋阴潜阳,镇肝熄风。
【主治】肝阳上亢,肝肾阴亏,气血逆乱。症见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心中烦热,面色如醉,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口眼渐形斜,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原,脉弦长有力等。
【药理分析】肝肾阴亏,肝阳上亢,阳亢动风为本方的主证。方中怀牛膝以引血下行,并能补益肝肾。生龙骨、生牡蛎、生赭石降逆潜阳,镇肝熄风。因病本是肝肾阴虚,阴不制阳,所以用龟板、玄参、天冬、白芍滋补肝肾之阴,以制阳亢;又因肝喜条达而恶抑郁,纯用重镇之品以镇肝,势必影响其条达之性,故用茵陈、川楝子、生麦芽清泄肝热,条达肝气,以有利于肝阳的平降镇潜。甘草调和诸药,与麦芽相配,能和胃调中,防止重镇太过伤胃气,为佐使之药。诸药合用,成为镇肝熄风的良剂。本方配伍标本兼顾,但以治标为主。

(<-快捷键)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目录

阅读设置

背景色:

字体大小: 14px

页面宽度: 1200px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