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侦探推理 > 汤头歌诀

汤头歌诀

作者:膳书堂文化字数:131983状态:连载

第十三章 利湿之剂

五 苓 散
《伤寒论》
张仲景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术泽泻猪茯苓
膀胱化气添官桂利便消暑烦渴清
除桂名为四苓散无寒但渴服之灵
猪苓汤除桂与术加入阿胶滑石停
此为和湿兼泻热疸黄便闭渴呕宁【组成】白术、猪苓、茯苓各9克,泽泻15克,桂枝(也可用官桂)6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次用米汤调服6克,每日3次。
【功效】温阳化气,利水渗湿。
【主治】蓄水证。症见小便不利,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或水入即吐,舌苔白,脉浮,水湿内停,又症见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霍乱吐泻,中暑烦渴,身重等,又症见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喘等。
【药理分析】本方在《伤寒论》中,原治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之腑,以致膀胱气化不利,遂成太阳经腑同病的蓄水证。方歌云:“五苓散治太阳腑”即是此意。所以水湿内停、小便不利的蓄水证为本方的主证,表邪未解及中暑均为本方的兼证,咳、喘、头眩等为本方的次要症状。方中泽泻甘淡性寒,直达膀胱,利水渗湿;猪苓、茯苓均淡渗利湿,利水渗湿,以使小便通利;白术健脾燥湿,脾健则可运化水湿;桂枝既外解表邪,又内助膀胱气化。诸药合用,共奏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
附方
瘙嚔
四苓散
【组成】白术、猪苓、茯苓各6克,泽泻10克。
【用法】上药水煎服。
【功效】利水渗湿。
【主治】内伤饮食有湿。症见小便不利,大便溏泻,口渴等。
瘙嚔
猪苓汤
【组成】阿胶、滑石各9克,猪苓、茯苓各6克,泽泻10克。
【用法】水煎(阿胶烊化),分3次温服。
【功效】利水清热养阴。
【主治】水热互结。症见小便不利,发热,口渴欲饮,或心烦不寐,兼有咳嗽,呕恶,下利等。又可治血淋,小便涩痛,点滴难出,小腹胀满等。小半夏加茯苓汤
《金匮要略》
张仲景小半夏加茯苓汤行水消痞有生姜
加桂除夏治惊厥茯苓甘草汤名彰【组成】半夏、茯苓各9克,生姜15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分2次温服。
【功效】行水消痞,降逆止呕。
【主治】膈间停水。症见突然呕吐,心下痞满,头眩心悸,口不渴等。
【药理分析】膈间停水为本方的主证。方中茯苓,健脾渗湿行水,使膈间之水从小便而去;生姜辛温,为呕家圣药,既辛散水饮,又和胃降逆止呕;半夏辛温,行散水湿,和胃降逆止呕。三药合用,使水行胃和,呕吐痞满也就自然消除。
附方
瘙嚔
茯苓甘草汤
【组成】茯苓12克,桂枝6克,生姜9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温服。
【功效】通阳利水,温中化饮。
【主治】水饮停心下。症见心下悸,口不渴,四肢厥逆等。
肾 着 汤
《金匮要略》
张仲景肾着汤内用干姜茯苓甘草白术襄
伤湿身痛与腰冷亦名甘姜苓术汤
黄芪防己除姜茯术甘姜枣共煎尝
此治风水与诸湿身重汗出服之良【组成】甘草6克,干姜12克,茯苓12克,白术6克。
【用法】上药水煎,分3次温服。
【功效】温脾祛湿。
【主治】肾着病。症见身体重痛,腰以下冷痛,口不渴,饮食如故,小便自利,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缓等。
【药理分析】腰重冷痛为本方的主证。方中以辛热的干姜温脾散寒。白术甘苦温以健脾燥湿;茯苓健脾渗湿。使以甘草调和诸药,且又能补气健脾。四药相合,使寒去湿消,则腰重冷痛自除。
附方
瘙嚔
防己黄芪汤
【组成】防己12克,黄芪15克,白术9克,甘草6克。
【用法】上4药研为细末,每次用9克,加生姜4片,大枣1枚,水煎温服。
【功效】健脾利水,益气祛风。
【主治】风水或风湿。症见汗出恶风,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等。
舟 车 丸
《医方集解》
引刘河间舟车牵牛及大黄遂戟芫花又木香
青皮橘皮加轻粉燥实阳水却相当【组成】黑牵牛(炒)120克,大黄(酒浸)60克,甘遂(面裹煨)、大戟(面裹煨)、芫花(醋炒)、青皮(炒)、橘皮各30克,木香15克,轻粉3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次服15克,早晨天明时用温开水送下,以大便下利3次为恰当。若仅1~2次,且不通利,第二天早晨再服,用18~21克,渐渐加到3克,总以大便通畅下利为止。假使服后大便下利4~5次,或服后因下利而致精神萎靡不振,可减到06~09克。或隔一、二、三日服一次,到水肿水胀减轻为止。并忌食盐酱100天。
【功效】逐水消肿
【主治】阳水证。症见水肿水胀,口渴气粗,腹坚,大小便秘,脉沉数有力等。
【药理分析】燥实阳水即为本方主证。方中黑牵牛苦寒以通利二便,下气行水。大黄荡涤肠胃,泻热通便;甘遂、大戟、芫花攻逐积水。两药相配,使水湿从二便分消而去。青皮、橘皮、木香疏畅气机,使气行则水行;轻粉走而不守,通窍利水,协助诸药,使水湿分消下泄。诸药相配,共奏行气逐水消肿之功。
疏凿饮子
《济生方》
严用和疏凿槟榔及商陆苓皮大腹同椒目
赤豆艽羌泻木通煎益姜皮阳水服【组成】槟榔、商陆、茯苓皮、大腹皮、椒目、赤小豆、秦艽、羌活、泽泻、木通各15克。
【用法】上10药共研细末,每次服9~12克,加生姜皮水煎,去滓,温服。
【功效】疏风祛湿,行水退肿。
【主治】阳水证(水湿壅盛)。症见遍身水肿,喘呼口渴,大小便秘,胸腹胀满,脉沉数等。
【药理分析】阳水为本方的主证。方中用苦寒之商陆以通利二便,行水退肿。椒目苦寒,行水消肿;赤小豆、泽泻、木通利水去湿,使水湿从小便而去。茯苓皮、生姜皮、大腹皮能行皮肤中水湿;秦艽、羌活疏风发表,使水湿从肌表而去;槟榔行气利水。
实 脾 饮
《济生方》
严用和实脾苓术与木瓜甘草木香大腹加
草蔻附姜兼厚朴虚寒阴水效堪夸【组成】茯苓、白术、木瓜、木香、大腹皮、草豆蔻、附子、炮干姜、厚朴各30克,炙甘草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粗末,每次用12克,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服。
【功效】行气利水,温阳健脾。
【主治】阳虚水肿(虚寒阴水)。症见身半以下肿甚,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苔厚腻,脉沉迟等。
【药理分析】虚寒阴水即为本方的主证。方中干姜温补脾阳,助脾运化水湿;附子温肾暖脾,助气化以行水。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健脾渗湿,使水湿从小便而去。木瓜芳香醒脾化湿。大腹皮下气宽中,行水消肿;木香、厚朴行气散满,使气行则水行;草豆蔻燥湿健脾,温中散寒;加生姜、大枣意在调补脾胃,助脾运化。诸药相合,共奏温阳健脾,行气利水之效。五 皮 饮
《中藏经》五皮饮用五般皮陈茯姜桑大腹奇
或用五加易桑白脾虚肤胀此方司【组成】陈皮、茯苓皮、生姜皮、桑白皮、大腹皮各9克。
【用法】上药共为粗末,每次用9克,水煎,去渣,温服。
【功效】理气健脾,利水消肿。
【主治】皮水,脾虚湿盛。症见一身悉肿,肢体沉重,心腹胀满,上气喘急,小便不利,舌苔白腻,脉沉缓等。
【药理分析】脾虚湿盛,溢于肌肤而致肤肿为本方主证。方中茯苓皮淡渗利湿,行水消肿。生姜皮、大腹皮行水消肿。三药相合,能去皮肤中的停水。又佐以桑白皮肃降肺气,通调水道,利水消肿,且泻肺平喘;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和胃,使气行水行。诸药皆用其皮,则善行皮间之水气,故专治皮水。
羌活胜湿汤
《内外伤辨惑论》
李东垣羌活胜湿羌独芎甘蔓藁本与防风
湿气在表头腰重发汗升阳有异功
风能胜湿升能降不与行水渗湿同
若除独活芎蔓草除湿升麻苍术充【组成】羌活、独活各6克,川芎、炙甘草、藁本、防风各3克,蔓荆子2克。
【用法】上药,水煎服。
【功效】升阳透表,祛风胜湿。
【主治】湿气在表。症见头痛头重,腰脊重痛,或一身都痛,有轻微寒热,苔白脉浮等。
【药理分析】风湿在表,头、肩、腰背重痛,苔白、脉浮为其主证。方中用羌活祛上半身风湿;独活祛下半身风湿,二药相合,能散周身风湿,利关节而通痹。防风、藁本祛风胜湿止痛,与君药相配,辛温升阳,发汗解表,使湿气随汗而解。佐以川芎行气活血,祛风止痛;蔓荆子祛风胜湿。炙甘草调和诸药。综合全方,以辛温发散、祛风胜湿药为主,因其能鼓舞人体阳气上升,服后当微发其汗,使在表之湿气随汗而出。
附方
瘙嚔
羌活除湿汤
【组成】本方系羌活胜湿汤除去独活、川芎、蔓荆子、甘草,加升麻、苍术而成。
【用法】上药水煎服。
【功效】祛风除湿。
【主治】一身尽痛,风湿相搏。
大橘皮汤
《奇效良方》
方贤大橘皮汤治湿热五苓六一二方缀
陈皮木香槟榔增能消水肿及泻泄【组成】茯苓45克,猪苓、泽泻、白术各3克,官桂15克,滑石12克,甘草1克,橘皮9克,木香、槟榔各3克。
【用法】上药,加生姜5片,水煎服。
【功效】理气行水,清热利湿。
【主治】湿热内盛。症见小便不利,心腹胀满,大便泄泻及水肿等。
【药理分析】湿热内盛为本方的主证。方中滑石清热利湿。赤茯苓、猪苓、泽泻利水渗湿泄热,清热利湿,使湿热从小便而去。白术健脾燥湿,脾健则可运化水湿;肉桂温阳化气,使气化水行;槟榔行气利水;橘皮、木香理气行气,使气行则水行,气行湿亦化。诸药相合,可利小便而实大便,水湿从小便而去,则水肿、泄泻可消除。
茵陈蒿汤
《伤寒论》
张仲景茵陈蒿汤治疸黄阴阳寒热细推详
阳黄大黄栀子入阴黄附子与干姜
亦有不用茵陈者仲景柏皮栀子汤【组成】茵陈18克,栀子9克,大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
【功效】退黄除湿,清热利湿。
【主治】湿热黄疸(阳黄)。症见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如橘皮色,腹微满,口中渴,小便不利,舌苔黄腻,脉沉数等。
【药理分析】湿热黄疸为本方的主证。方中茵陈苦寒,善清热利湿退黄,是治黄疸的要药。栀子清热泻火,通利三焦,导湿热从小便而去。佐以大黄泻热逐淤,通利大便,引湿热从大便出。三药合用,使湿热淤滞下泄,小便通利,黄疸自消退。
附方
瘙嚔
栀子柏皮汤
【组成】栀子9克,黄柏6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
【功效】清热利湿。
【主治】伤寒身热发黄。
八 正 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滑石研
草梢瞿麦兼栀子煎加灯草痛淋蠲【组成】木通、车前子、扁蓄、大黄、滑石、甘草梢、瞿麦、栀子各500克,灯芯草适量。
【用法】上药共研粗末为散同煎,去滓,温服。
【功效】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尿血。症见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漓不畅,小便浑赤,小腹胀急,甚者癃闭不通,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等。
【药理分析】湿热下注膀胱所致热淋为本方的主证。方中扁蓄、瞿麦除膀胱湿热,利水通淋。木通、滑石、车前子清热利湿通淋。栀子清泻三焦湿热,导湿热从小便去;大黄泄热降火;煎时加灯芯草可增强诸药清热利尿之功。甘草调和诸药,缓急和中为使。若用甘草梢可直达茎中止尿道涩痛。诸药相配,使湿热从小便而去,则淋痛、尿血也就祛除了。
萆薛分清饮
《杨氏家藏方》
杨萆分清石菖蒲草梢乌药益智俱
或益茯苓盐煎服通心固肾浊精驱
缩泉益智同乌药山药糊丸便数需【组成】川萆、石菖蒲、乌药、益智仁各30克,甘草梢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粗末,每次用12克,加盐一捻煎服。
【功效】温暖下元,利湿化浊。
【主治】下焦虚寒之膏淋、白浊。症见小便频数,白如米泔,凝如膏糊,舌淡苔白,脉沉等。
【药理分析】下焦虚寒所致膏淋、白浊为本方的主证。方中川萆利湿化浊,为治白浊的要药。石菖蒲通心窍,化浊除湿,分清化浊。乌药调气,温肾逐寒;益智仁温肾阳,缩小便,止遗浊尿频。甘草梢调和诸药,且直入茎中,增强利湿分清之功。加盐煎服,取其咸以入肾,引药直达下焦。诸药相合,利湿化浊,通心固肾,则病自除。
附方
瘙嚔
缩泉丸
【组成】益智仁、乌药各等分。
【用法】二药研为细末,再用酒煮山药成糊,和成丸药,如梧桐子大,每次服6~9克,用盐酒或米汤送下。
【功效】缩尿止遗,温肾祛寒。
【主治】下元虚冷,小便频数,及小儿遗尿。
当归拈痛汤
《兰室秘藏》
李东垣当归拈痛羌防升猪泽茵陈芩葛朋
二术苦参知母草疮疡湿热服皆应【组成】当归身、防风、猪苓、泽泻、知母、黄芩各9克,羌活、茵陈、炙甘草各15克,升麻、葛根、苍术、苦参、人参各6克,白术45克。
【用法】上药共研粗末,每次服30克,水煎服。
【功效】疏风止痛,利湿清热。
【主治】湿热相搏。症见遍身肢节烦痛,肩背沉重,或一身疼痛,或脚气肿痛,脚膝生疮,脓水较多,舌苔白腻微黄,脉滑数等。
【药理分析】湿热相搏而致肢节沉重疼痛,脚气肿痛等为本方主证。方中羌活祛风胜湿,止周身重痛;茵陈清热利湿。猪苓、泽泻利小便而渗湿;知母、黄芩、苦参清热燥湿。佐以苍术、白术健脾燥湿;脾健则湿邪得以运化;防风宣透关节间风湿,与升麻、葛根一起升发脾胃清阳,以发散肌肉间风湿;当归养血活血,防苦燥渗利之品伤阴血;人参益气健脾,扶正祛邪。诸药相配,利湿清热,上下分消,使血气通利,经脉和畅。增补歌诀:
五 淋 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五淋散用草栀仁归芍茯苓亦共珍
气化原由阴以育调行水道妙通神【组成】生甘草、当归各15克,山栀子仁、赤芍药各60克,赤茯苓18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次服6克,水煎,空腹服。
【功效】泻火通淋。
【主治】五淋。症见尿频、尿急,淋沥不畅,脐腹急痛,劳倦即发,或尿如豆汁,或尿如砂石,或冷淋如膏等。
【药理分析】五淋即为本方的主证。方中苦寒栀子仁泻三焦之火而利小便,使湿热从小便而去。赤茯苓渗利膀胱湿热,利水道泻热;赤芍清热凉血,又可利小便。当归养血和血,补益肝肾,防利尿伤阴血。生甘草泻火和中调药。诸药相配,有泻火通淋之功。
三 仁 汤
《温病条辨》
吴鞠通三仁杏蔻薏苡仁朴夏白通滑竹伦
水用甘澜扬百遍湿温初起法堪遵【组成】杏仁15克,白蔻仁6克,生薏苡仁18克,厚朴6克,半夏10克,白通草6克,飞滑石18克,竹叶6克。
【用法】上药,用甘澜水8碗,煮取3碗,每次服1碗,每日3服。
【功效】清利湿热,宣畅气机。
【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邪在气分。症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等。
【药理分析】湿温初起,邪在气分为本方的主证。方中杏仁宣利上焦肺气;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以畅中焦气机;生薏苡仁甘淡寒,利湿清热而健脾,导湿热从小便而去。三仁相合,宣上畅中渗下。滑石、通草、竹叶甘寒淡渗,利湿清热。佐以半夏、厚朴行气化湿,消痞除满。诸药相合,使湿去热清,诸证自除。
甘露消毒丹
《续名医类案》
引叶天士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
芩翘贝母射干薄暑疫湿温为末尝【组成】白蔻仁、藿香、连翘、射干、薄荷各120克,绵茵陈330克,飞滑石450克,石菖蒲180克,木通、川贝母各150克,淡黄芩300克。
【用法】上药生晒,共研细末,每次用开水调服9克,每日服2次。也可用神曲糊丸,如弹子大9克,每次用开水化服1丸。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化浊。
【主治】湿温时疫。症见发热倦怠,胸闷腹胀,四肢酸楚,小便短赤,咽肿口渴,吐泻淋浊,身目发黄,舌苔淡白或厚腻或干黄等。
【药理分析】湿温、时疫之邪留在气分为本方主证。方中滑石清热利湿而解暑,茵陈清热利湿而退黄,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三药合用,清利湿热之功尤强。木通清热利尿,导湿热从小便去;石菖蒲、藿香芳香化浊,祛湿开胃。热毒上壅,咽颐肿痛,故佐以连翘、射干、薄荷解毒利咽散邪;贝母清热化痰,散结消肿;白豆蔻芳香悦脾,行气祛湿,使气畅湿行,胸闷腹胀则除。诸药相合,有利湿化浊,清热解毒的作用。
鸡 鸣 散
《证治准绳》
王肯堂鸡鸣散是绝奇方苏叶茱萸桔梗姜
瓜橘槟榔煎冷服肿浮脚气效彰彰【组成】苏叶9克,吴萸6克,桔梗、生姜各15克,木瓜、橘皮各30克,槟榔15克。
【用法】上药研成粗末,隔宿用水3大碗,慢火煎至1碗半,药汁倒出,药渣再加水2大碗,煎至1碗,2汁相合,安置床头,至次日五更鸡鸣时作2~3次冷服(冬天可略温服)。
【功效】行气降浊,温化寒湿。
【主治】湿脚气。症见足胫肿重无力,麻木冷痛,不能行走,恶寒发热,或挛急上冲,甚至胸闷泛恶。亦可治风湿流注,脚足痛不可忍,筋脉浮肿。
【药理分析】寒湿之邪,下着两足所致湿脚气为本方的主证。方中槟榔质重下达,利水化湿。木瓜酸温,下冷气化湿,舒筋通络。佐以生姜、吴茱萸散寒祛湿,且和胃降逆;苏叶、桔梗宣通气机,外散表邪;陈皮燥湿健脾,更能理气畅中。诸药相配,开上,畅中,导下,共奏温化寒湿,宣通散邪,行气降浊之功效。服后久着之寒湿从大便而去,肌表之邪从微汗而解,因此治疗湿脚气疗效显著。中满分消汤
《兰室秘藏》
李东垣中满分消汤朴乌归萸麻夏荜升胡
香姜草果参芪泽连柏苓青益智需
丸用芩连砂朴实夏陈知泽草姜俱
二苓参术姜黄合丸热汤寒治各殊【组成】川乌、当归、麻黄、荜澄茄、柴胡、生姜、干姜、人参、泽泻、黄连、青皮各06克,吴茱萸、厚朴、草果、黄芪、黄柏各15克,升麻、木香、半夏、茯苓、益智仁各09克。
【用法】上药水煎,食前热服。
【功效】消胀除满,散寒利湿。
【主治】脾肾虚寒,清浊不分。症见中满寒胀,大小便不通,四肢厥逆,腹中寒,心下痞,食入反出,以及寒疝、奔豚等证。
【药理分析】脾(胃)肾虚寒,湿浊内郁为本方的主证。方中辛热之干姜温中散寒,以助脾运化水湿;吴茱萸味辛大热,入肝脾肾经,散寒燥湿,温助脾肾之阳。草豆蔻(原书是草豆蔻,非草果)散寒燥湿,温中之呕;毕澄茄既能暖脾胃而行滞气,又可温肾与膀胱;川乌散寒除湿;益智仁温暖脾肾散寒;茯苓、泽泻渗利湿浊,使湿浊从小便而去。上药相配,除湿散寒,暖脾胃温肾,利小便作用尤强。诸药相配,使寒得散,虚得补,气得顺,湿从上下分消,则中满寒胀自除。附方
瘙嚔
中满分消丸
【组成】炒黄连、枳实、半夏各15克,炒黄芩36克,砂仁、干生姜、白茯苓各6克,厚朴30克,陈皮、泽泻各9克,知母12克,炙甘草、猪苓、人参、白术、姜黄各3克。
【用法】共研细末,汤浸蒸饼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100丸(6~9克)开水送下。
【功效】消胀除满,清热利湿。
【主治】湿热内蕴而致中满热胀、二便不利及气胀、水胀等。
二 妙 丸
《丹溪心法》
朱丹溪二妙丸中苍柏煎若云三妙膝须添
痿痹足疾堪多服湿热全除病自痊【组成】黄柏、苍术各20克。
【用法】上药同炒,共研细末,姜汁泛丸,每次服6~9克。亦可作散剂,或作汤剂水煎服,用量视病情酌定。
【功效】清热燥湿。
【主治】湿热气盛或湿热下注。症见全身骨酸,股膝无力,足踝痿弱(下肢痿软无力)。或足膝红肿热痛,或湿热带下,或下部湿疮,小便短赤,舌苔黄腻等。
【药理分析】湿热内盛及湿热下注为本方主证。方中黄柏寒以清热,苦以燥湿,善祛下焦湿热。苍术苦温,善能燥湿健脾。二药相配,合成清热燥湿之功,使湿去热清,诸证自除。
附方
瘙嚔
三妙丸
【组成】黄柏120克,苍术180克,川牛膝60克。
【用法】上药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5丸(6~9克),空腹服,姜、盐汤送下。
【功效】清热燥湿。
【主治】湿热下注所致痿、痹等证。症见下肢痿软无力,两脚麻木、或如火烙之热。

(<-快捷键)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目录

阅读设置

背景色:

字体大小: 14px

页面宽度: 1200px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