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侦探推理 > 小偏方、小食物治百病

小偏方、小食物治百病

作者:秋雨字数:177863状态:连载

小食物篇

小食物功效一览
果类
核桃
《本草纲目》:“核桃性热,能入肾、肺,惟虚寒者宜之。上通于肺而虚寒喘嗽者宜之,下通于肾而腰脚虚痛者宜之。”“补气养血,润燥化痰,益命门,利三焦,温肺润肠。”
《开宝本草》:“食之令人肥健,润肌,黑须发。”
《食疗本草》:“通经脉,润血脉,黑须发,常服骨肉细腻光润。”
《医学衷中参西录》:“核桃,为滋补肝肾、强健筋骨之要药,故善治腰疼腿痛,一切筋骨疼痛。为其能补肾,故能固齿牙,乌须发,治虚劳喘嗽,气不归元,下焦虚寒,尿频数,女子崩带诸症。其性又能消坚开淤,治心腹疼痛,砂淋、石淋堵塞作痛。”
《开宝本草》:“多食利小便,去五痔。”
唐朝孟诜:“润血脉,黑须发,常服骨肉细腻光润。”
《本草拾遗》:“核桃,食之令人肥健。”
龙眼
《神农本草经》:“主五脏邪,安志,厌食,久服强魂魄,聪明。”
《滇南本草》:“养血安神,长智敛汗,开胃益脾。”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龙眼肉能“轻身不老”。
《得配本草》:“益脾胃,葆心血,润五脏,治怔忡。”
《泉州本草》:“壮阳益气,补脾胃,治产后浮肿,气虚水肿,脾虚泄泻。”
《药品化义》:“大补阴血,凡上部失血之后,入归脾汤同莲肉、芡实以补脾阴,使脾旺统血归经。”
《本草纲目》:“食品以荔枝为贵,而资益则以龙眼为良,盖荔枝性热,而龙眼性平也。”
《随息居饮食谱》:“果中神品,老弱宜之。”
香蕉
《本草求原》:“止渴润肺解酒,清脾滑肠,脾火盛者食之,反能止泻止痢。”“香蕉止渴润肺解酒,清脾滑肠。”
《日用本草》:“生食破血,合金疮,解酒毒;干者解肌热烦渴。”
《本草纲目》:“除小儿客热,压丹石毒。”
《本草纲目拾遗》:“收麻风毒。两广等地湿热,人多染麻风,所属住处,人不敢处,必种香蕉木本结实于院中,一二年后,其毒尽入树中乃敢居。”
《食疗本草》:“主黄疸。”
苹果
《千金要方·食治》:“益心气,耐饥。”
《滇南本草图说》:“治脾虚火盛,补中益气。同酒食治筋骨疼痛。搽疮红晕可散。”
《饮膳正要》:“止渴生津。”
《滇南本草》:“炖膏名玉容丹,通五脏六腑,走十二经络,调营卫而通神明,解瘟疫而止寒热。”“炖膏食之生津。”
《医林纂要》:“止渴,除烦,解暑,去淤。”
《随息居饮食谱》:“润肠悦心,生津开胃,醒酒。”
《食疗本草》:“主补中焦诸不足气,和脾;诸患食后气不通,生捣汁服之。”
荔枝
《本草纲目》:“常食可补脑健身。治瘰疬、疔肿,发小儿痘疮,开胃益脾。”
《医林纂要》:“补肺,宁心,和脾,开胃。治胃脘寒痛,气血滞痛。”
《玉楸药解》:“甘温滋润,最益脾肝精血。阳败血寒,最宜此味。功与龙眼相同,但血热宜龙眼,血寒宜荔枝。干者味咸,不如鲜者,而气质和平,补益无损,不至助火生热,则大胜鲜者。”“暖补脾精,温滋肝血。”
《泉州本草》:“壮阳益气,补中清肺,生津止渴,利咽喉。治产后水肿,脾虚下血,咽喉肿痛,呕逆等。”
《本草经疏》:“鲜时味极甘美,多津液,故能止渴;甘温益血,助荣气,故能益人颜色。”
《本草从新》:“解烦渴,止呃逆。”
《日用本草》:“生津,散无形质之滞气。”
《海药本草》:“主烦渴,头重,心躁,背膊劳闷。”
西瓜
《本经逢原》:“西瓜,能引心包之热,从小肠、膀胱下泄,能解太阳、阳明中蝎及热病大渴,故有‘天生白虎汤’之称。”
《日用本草》:“消暑热,解烦渴,宽中下气,利小水,治血痢。”
《本草纲目》:“消烦止渴,解暑热,疗喉痹,宽中一气,利小水,治血痢解毒,含汁治口渴。”
《滇南本草》:“治一切热症,痰涌气滞。”
《饮膳正要》:“主消渴.治心烦,解酒毒。”
《丹溪心法》:“治口疮甚者,用西瓜浆水徐徐饮之。”
橘子
《食疗本草》:“止泻痢,食之下食,开胸膈痰食结气。”
《饮膳正要》:“止呕下气,利水道,去胸中瘕热。”
《医林纂要》:“除烦,醒酒。”
《随息居饮食谱》:“润肺,析醒解渴。”
《日华子本草》:“止消渴,开胃,除胸中膈气。”
《本草纲目》:“陈皮,苦能泻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总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但随其所配补泻升降也。”
桃子
《千金翼方》:“蜜桃,肺之果,肺病宜食之。”
《本草纲目》:“桃花,性走泄下降,利大肠甚快,用以治气实人病水饮、肿满、积滞。”
《食经》:“养肝气。”
《本草思辨录》:“桃仁,主攻淤血而为肝药,兼疏肌腠之淤。”
《本草经疏》:“(桃仁)性善破血,凡血结、血秘、血燥、淤血、留血、蓄血、血痛等,用之立通。散而无收,泻而无补,过用之及用之不得其当,能使血下不止,损伤真阴。”
《滇南本草》:“治蛊积。通月经,润大肠,消心下积。”
《随息居饮食谱》:“补心,活血,解渴,充饥,水蜜桃生津涤热。”
《神农本草经》:“治筋骨湿痹,益气,倍力,强志,令人肥健,耐饥,忍风寒。久服轻身,不老,延年。可作酒。”
葡萄
《陆川本草》:“滋养强壮,补血,强心利尿。治腰痛,胃痛,精神疲惫,血虚心跳。”
《滇南本草》:“葡萄,大补气血,舒筋活络,泡酒饮之,治阴阳脱症,又治盗汗虚症,汁治咳嗽。”
《随息居饮食谱》:“补气,滋肾液,益肝阴,御风寒,强筋骨,通淋逐水,止渴,安胎。”
《百草镜》:“治筋骨湿痛,利水甚捷,除遍身浮肿。”
《本草再新》:“暖胃健脾,治肺虚寒嗽,破血积疽瘤。”
《神农本草经》:“益气培力,强志,令人肥健耐饥,久食轻身不老延年。”
猕猴 桃
崔禹锡《食经》:“和中安肝。主黄疸、消渴。”
《开宝本草》:“止暴渴,解烦热……压丹石,下石淋。”
《本草纲目拾遗》:“主骨节风,瘫缓不随,长年变白,野鸡肉痔病,调中下气。”
梨
《日华子本草》:“消风,疗咳嗽,气喘热狂;又除贼风、胸中热结;作浆吐风痰。”
《本草纲目》:“润肺清心,消痰降火,解疮毒、酒毒。”
《新修本草》:“主热嗽,止渴。”
《本草经疏》:“凡人有痛处,脉数无力,或发渴,止痈疽将成之候,惟昼夜食梨,可转重为轻。膏粱之家,厚味酽酒,纵恣无节,必多痰火,卒中痈疽之病,数食梨可转危为安。”
《重庆堂随笔》:“梨,不论形色,总以心小肉细,嚼之无渣,而味纯甘者为佳。凡烟火、煤火、酒毒,一切热药为者,啖之立解。温热燥病,及阴虚火炽,津液燔涸者,捣汁饮之立效。”
《千金方》:“除客热气,止心烦。”
《食疗本草》:“除胸中痞塞热结者,可多食好生梨。”
《本草衍义》:“惟病酒烦渴人,食之甚佳。”
菠萝
《本草纲目》:“补脾胃,固元气,制伏亢阳,壮精神,益气。宽痞,消痰,解酒毒,止酒后发渴,利头目,开心益志。”“止渴,解烦,醒酒,益气功。令人悦泽。”
《陆川本草》:“治疝气,小便不利,消渴。”
《药用水果》:“健脾解渴,消肿,祛湿。”
荸荠
《本草纲目》:“主消渴、痹热,温中益气,下丹石,消风毒。除胸中实热气。”
《本草再新》:“清心降火,补肺凉肝,消食化痰,破积滞,利脓血。”
《日用本草》:“下五淋,泻胃热。”
《本经逢原》:“治酒客肺胃湿热,声音不清。”
《食疗本草》:“荸荠,下丹石,消风毒,除胸中实热气。可作粉食。明耳目,止渴,消疸黄。”
《本草汇编》:“疗五种膈气,消宿食,饭后宜食之。”“消宿食,饭后宜食之。”
《罗氏会约医镜》:“荸荠益气安中,开胃消食,除热生津,止痢消渴,治黄疸,疗下血,解毁铜。”
《本草求真》:“乌芋止一水果,何书皆言力能破积攻坚,止血,治痢,住崩,搽疮解毒发痘,清声醒酒。其效甚是之多,盖以味甘性寒,则于在胸实热可除,而诸实胀满可消,力盖下行,而诸血痢、血毒可祛。”
《本草纲目》:“主血痢,下血,血崩。”
《本草新编》:“入药最消痞积,与鳖甲同用最佳,亦不耗人真气。”
《北砚食规》:“荸荠粉,清心,开翳。”
柿子
《日华子本草》:“润心肺,止渴,涩肠,疗肺痿,心热,嗽,消痰,开胃。亦治吐血。”
《随息居饮食谱》:“鲜柿,甘寒养肺胃之阴,宜于火燥津枯之体。以大而无核,熟透不涩者良。或采青柿,以石灰水浸透,涩味尽去,削皮啖之,甘脆如梨,名曰绿柿。”
《本草经疏》:“鼻者肺之窍也,耳者肾之窍也,二脏有火上炎,则外窍闭而不通,得柿甘寒之气,俾火热下行,窍自清利矣。肺与大肠相表里,湿热伤血分,则为肠澼不足,甘能养血,寒能除热,脏气清而腑病亦除也。”
《食经》:“主下痢,理痈肿,口焦,舌烂。”
《嘉祐本草》:“红柿补气,续经肺气。健脾胃气,消宿血。”
《名医别录》:“主通鼻耳气,肠澼不足。”“软熟柿解酒热毒,止口干,压胃间热。”
山楂
《本草经疏》:“小儿、产妇宜多食之。”“大抵其功长于化饮食,健脾胃,行结气。消淤血,故小儿、产妇宜多食之。”
《本草求真》:“山楂,所谓健脾者,因其脾有食积,用此酸咸之味。以为消磨,俾食行而痰消,气破而泄化,谓之为健,止属消导之健矣。”
《本草纲目》:“化饮食,消肉积,瘾瘕,痰饮,痞满吞酸,滞血胀痛。”“凡脾弱,食物不克化,胸腹酸刺胀闷者,于每食后嚼二三枚绝佳。但不可多食,恐反克伐也。”
《日用本草》:“化食积,行结气,健胃宽膈,消血痞气块。”
《本草再新》:“治脾虚湿热,消食磨积,利大小便。”
《新修本草》:“汁服主利,洗头及身上疮痒。”
《图经本草》:“治痢疾及腰疼。”
《本草衍义补遗》:“妇人产后儿枕痛,恶露不尽,煎汁入砂糖服之,立效。”
《物类相感志》:“煮老鸡硬肉,入山楂数颗即易烂。”
《本草通玄》:“山楂,味中和,消油垢之积,故幼科用之最宜。”
樱桃
《食疗本草》:“补中益气,主水谷痢,止泄精。”
《名医别录》:“主调中,益脾气。”
《备急千金要方》:“樱桃味甘平,涩,调中益气,可多食,令人好颜色,美志性。”
《本草纲目》:“蛇咬,捣汁饮,并敷之。”
《滇南本草》:“治一切虚症。能大补元气,滋润皮肤,浸酒服之,治左瘫右痪,四肢不仁,风湿腰腿酸痛。”
桑葚
《新修本草》:“单食止消渴。”
《本草纲目》:“捣汁饮,解酒中毒,酿酒服,利水气,消肿。”
《本草求真》:“除热,养阴,止泻。”
《滇南本草》:“益肾脏而固精,久服黑发明目。”
《随息居饮食谱》:“滋肝肾,充血液,祛风湿,利关节,止消渴,解酒毒,健步履,息虚风,清虚火,聪耳明目,安魂镇魄。”“桑葚,久久服之,须发不白,以小满前熟透色黑而味纯甘者良。熟桑葚以布滤取汁,瓷器熬成膏收之,老人服之生精神,健步履。”
《本草经疏》:“甘寒益血而除热,其为凉血、补血、益阳之药无疑矣。”
《玉楸药解》:“治癃淋,瘰疬,秃疮。”
《本草纲目拾遗》:“利五脏关节,通血气,捣末,蜜和为丸。”
《随息居饮食谱》:“杏,候熟后食之,润肺生津,以大而甜者胜。”
杏
《滇南本草》:“治心中冷热,止渴定喘,解瘟疫。”“止咳嗽,消痰润肺,润肠胃,消面粉积,下气,治疳虫。”
《神农本草经》:“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奔豚。”
《备急千金要方》:“其中核犹未硬者,采之曝脯食,甚止渴,去冷热毒。心之果,心病宜食之。”
《名医别录》:“主惊痫心下烦热,风气去来,时行头痛,解肌,消心下急,杀狗毒。”
《药性论》:“治腹痹不通,发汗,主温病。治心下急满痛,心腹烦闷,疗肺气咳嗽,上气喘促。入天门冬煎,润心肺。可和酪作汤,益润声气,宿即动冷气。”
《医学启源》:“除肺中燥,治风燥在于胸膈。”
《本草纲目》:“杏仁能散能降,故解肌,散风,降气,润燥,消积,治损药中用之。”“杀虫,治诸疮疥,消肿,去头面诸风气鼓疱。”
《本草求真》:“杏仁,既有发散风寒之能,复有下气除喘之力,缘辛则散邪,苦则下气,润则通便,温则宣滞行痰。”
柚
《福建药物志》:“破积散气,止咳定喘。”
《本草纲目》:“消食快膈,散愤懑之气,化痰。”
《日华子本草》:“治妊孕人食少并口淡,去胃中恶气。消食,去肠胃气。解酒毒,治饮酒人口气。”
《四川中药志》:“解酒毒,治肾脏水肿,宿食停滞,湿痰咳逆及疝气。”
《增补食物秘书》:“解酒毒,去肠胃中恶气。皮化痰,消食快膈,白皮良。烧灰调粥,治气膨胀。”
柑
《食经》:“食之下气,主胸热烦满。”
《开宝本草》:“利肠胃中热毒,止暴渴,利小便。”“山柑皮,疗咽喉痛效。”
《医林纂要》:“除烦,醒酒。”
《随息居饮食谱》:“清热,止渴,析酒。”
《食辑》:“食之下气,主胸热烦闷。”
橙
《岭南采药录》:“治乳痈初起,以之煎水,大热洗患处。”
《滇南本草》:“行厥明滞寒之气,止肝气左胁疼痛,下气消膨胀,行阳明乳汁不通。”
《开宝本草》:“瓤,去恶心。洗去酸汁,细切和盐、蜜煎成,食之,去胃中浮风。”
《本草纲目拾遗》:“橙饼,消顽痰,降气,和中开胃,宽膈健脾,解鱼蟹毒,醒酒。”
《玉楸药解》:“橙子,宽胸利气解酒。”
花生
《药性考》:“生研用下痰;炒熟用开胃醒脾,滑肠,干咳者宜餐,滋燥润火。”
《滇南本草图说》:“补中益气,盐水煮食养肺,治肺痨。”
《本草备要》:“花生辛能润肺,香能舒脾,果中佳品。”“花生辛能润肺,香能舒脾,果中佳品。”
《本草纲目拾遗》:“多食治反胃。”“用生花生去壳膜,取净肉冲汤服,痰嗽自安,世俗以火炒食,反能生痰。”
《滇南本草》:“炒用燥火行血,治一切腹内冷积肚疼。”
《医林纂要》:“和脾,醒酒,托痘毒。”
《本经逢原》:“能健脾胃,饮食难消者宜之。”“长生果,能健脾胃,饮食难消者宜之。”
松子
《海药本草》:“主诸风,温肠胃,久服轻身延年不老。”
《本草经疏》:“海松子,气味香美甘温。甘温助阳气而通经,则骨节中风水气,及因风头眩死肌自除矣。气温属阳,味甘补血,血气充足,则五脏自润,变白不饥所由来矣。”
《本草衍义》:“与柏子仁同治虚秘。”
《随息居饮食谱》:“润燥,补气充肌,养液息风,耐饥温胃,通肠辟浊,下气香身,最益老人。”
《日华子本草》:“逐风痹寒气、虚羸少气,补不足,润皮肤,肥五脏。”
《开宝本草》:“主骨节风、头眩,去死肌,变白,散水气,润五脏,不饥。”
《玉楸药解》:“润肺止咳,滑肠通便,开关逐痹,泽肤荣毛。”
《本草通玄》:“益肺止咳,补气养血,润肠止渴,温中搜风,润皮肤,肥五脏。阴虚多燥者珍为神丹。”
《本经逢原》:“海松子,甘润益肺,清心止嗽润肠,兼柏仁、麻仁之功,温中益阴之效,心肺燥痰、干咳之良药。”
《本草从新》:“润肺健脾,敛咳嗽,止吐血。”
《本草纲目》:“润肺,治燥结咳嗽。”
无花果
《生草药性备要》:“洗痔疮。子,煲肉食,解百毒。蕊,下乳汁。”
《随息居饮食谱》:“清热,润肠。”
《本草纲目》:“甘、平,无毒。治五痔,咽喉痛。”
《滇南本草》:“主清利咽喉,开胸膈,消痰化滞。敷一切无名肿毒,痈疽疥癞癣疮,黄水疮,鱼口便毒,乳结,痘疮破烂,调芝麻油搽之。”
《医林纂要》:“益肺,通乳。”
《荷兰药镜》:“凡咳嗽、声哑、咽喉刺痛、胸胁痛或疝气疼痛,一切适用缓和诸症,水煎用之,有殊效。咽喉口中痛等,加入漱剂,为甘和止痛良药。”
《便民图纂》:“治咽喉疾。”
粮类
粳米
《随息居饮食谱》:“粳米……宜煮粥食,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贫人患虚证,以浓米汤代参汤,每收奇效。病人产妇,粥养最宜。凡煮粥宜用井泉水,则味更佳也。”
《本草纲目》:“粳米粥利小便,止烦渴,养肠胃。”
《药性裁成》:“粳米造饭,用荷叶煮汤者宽中,芥菜叶者豁痰,紫苏叶者行气解肌,薄荷叶者清热,淡竹叶者避暑。造粥则白粥之外,入茯苓酪者清上实下,薯蓣粉者理胃,花椒汁者辟岚瘴,姜、葱、豉汁者发汗。”
《名医别录》:“主益气,止烦,止泄。”
《食鉴本草》:“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泻痢。”
《滇南本草》:“粳米治诸虚百损,强阴壮骨,生津、明目、长智。”
《医药六书药性总义》:“粳米粥,为资生化育神丹。”
糯米
《本草经疏》:“补脾胃,益肺气之谷,脾胃得补,则中自温,大便亦坚实;温能养气,气允则身自多热,大抵脾肺虚寒者宜之。”
《本经逢原》:“糯米,益气补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黏滞,且利小便。”
《千金方》:“脾病宜食,益气止泄。”
《仁斋直指方》:“痘疹用糯米,取其解毒,能酿而发之也。”
《本草纲目》:“主消渴,暖脾胃,止虚寒泄泻痢疾,缩小便,收自汗,发痘疮。”“能行营卫中血积,解芫青、斑蝥毒。”“脾肺虚寒者宜之。”
《医药六书药性总义》:“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
玉米
《医林纂要》:“益肺宁心。”
《本草推陈》:“为健胃剂,煎服亦有利尿之功。”
《广西民族药简编》:“捣碎沸水冲服,治木薯中毒或食物中毒昏迷。”
荞麦
《食疗本草》:“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能炼五脏滓秽。”
《本草纲目》:“降气宽肠,磨积滞,消热肿风痛,除白浊白带,脾积泄泻。”“荞麦最能降气宽肠,故能炼肠胃滓滞,而治浊带泻痢腹痛上气之疾。”“气盛有湿热者宜之。”
《本草求真》:“荞麦,味甘性寒,能降气宽肠,消积去秽,凡白带、白浊、泻痢、痘疮溃烂、汤火灼伤、气盛湿热等证,是其所宜。且炒焦热水冲服,以治绞肠痧腹痛;醋调涂之,以治小儿丹毒赤肿亦妙。盖以味甘入肠,性寒泻热,气动而降,能使五脏滓滞,皆炼而去也。”
《随息居饮食谱》:“荞麦,罗面煮食,开胃宽肠,益气力,御风寒,炼滓秽,磨积滞,与芦菔同食良。以性有微毒而发痼疾,芦菔能制之也。”
燕麦
《本草纲目》:“滑肠。”
《本经逢原》:“益肝和脾。”
《品汇精要》:(其茎叶)“去虫”。
小麦
《本草纲目拾遗》:“小麦面,补虚,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
《名医别录》:“除客热,止烦渴,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使女人易孕。”
《本草再新》:“养心,益肾,和血,健脾。”
《本草纲目》:“陈者煎汤饮,止虚汗;烧存性,油调涂诸疮,烫火灼伤。”“小麦面敷痈肿损伤,散血止痛,生食利大肠,水调服止鼻衄、吐血。”
番薯
《本草纲目》:“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
《本草纲目拾遗》:“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白皮白肉者,益肺气,生津。……煮时加生姜一片,调中与姜枣同功。(与)红花煮食,可理脾血,使不外泄。”
《本草求原》:“凉血活血,宽肠胃,通便秘,祛宿淤脏毒,舒筋强,止血热渴,产妇最宜。和鱼、鳢鱼食,调中补虚。”
《随息居饮食谱》:“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凡渡海注船者,不论生熟,食少许即安。”
《医林纂要》:“止渴,醒酒,益肺,宁心(生用);益气,充饥,佐谷食(熟用)。”
土豆
《食物中药与便方》:“和胃,调中,健脾,益气。”
《湖南药物志》:“补中益气,健脾胃,消炎。”
《本草纲目》:“功能稀痘(水痘),小儿熟食,大解痘毒。”
黄大豆
《本草纲目》:“治肾病,利水下气,制诸风热,活血,解诸毒。”
《备急千金要方》:“生捣淳酢和涂之,治一切毒胀,并止痛;煮汁冷服之杀鬼毒,逐水胀,除胃中热,散五脏结积内寒,下淤血,解百药毒。”
《食疗本草》:“益气润肌肤。”
《本经逢原》:“误食毒物,黄大豆生捣研水灌吐之;诸菌毒不得吐者,浓煎汁饮之。又试内痈及臭毒腹痛,并与生黄大豆嚼,甜而不恶心者,为上部有痈脓,乃臭毒发痧之真候。”
《本草汇言》:“煮汁饮,能润脾燥,故消积痢。”
《名医别录》:“逐水胀,除胃中热痹,伤中淋露,下淤血,散五脏结积内寒。”
《日用本草》:“宽中下气,利大肠,消水胀,治肿毒。”
薏苡仁
《本草纲目》:“薏苡仁属土,阳明药也,故能健脾益胃,虚则补其母,故肺痿、肺痈用之;筋骨之病,以治阳明为本,故拘挛筋急风痹者用之;土能胜水除湿,故泻痢水肿用之。”“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胜湿。炊饭食,治冷气。煎饮,利小便热淋。”
《本草衍义》:“此物力势和缓,须加倍用即见效。”
《神农本草经》:“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
《本草新编》:“薏仁最善利水,不致损耗真阴。凡湿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
《名医别录》:“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
南瓜
《本草再新》:“平肝和胃,通经络,利血脉,滋阴水,治肝风和血养血,调经理气,兼左诸风。”
《滇南本草》:“分利小便。”
蚕豆
《随息居饮食谱》:“健脾开胃,浸以发芽,更不壅滞。”
《湖南药物志》:“健脾,止血,利尿。”
《本草从新》:“补中益气,涩精,实肠。”
扁豆
《滇南本草》:“治脾胃虚弱,反胃冷吐,久泻不止,食积痞块,小儿疳疾。”
《药性辨疑》:“扁豆专清暑,故和中而止霍乱;极补脾,故治痢而止脓血,消水湿,治热泄。”
《药品化义》:“扁豆,味甘平而不甜,气清香而不窜,性温和而色微黄,与脾性最合。”
《本草纲目》:“止泄泻,消暑,暖脾胃,除湿热,止消渴。”
《本草图经》:“主行风气,女子带下,兼杀酒毒,亦解河豚毒。”
绿豆
《开宝本草》:“主丹毒烦热,风疹,热气奔豚,生研绞汁服,亦煮食,消肿下气,压热解毒。”
《日华子本草》:“益气除热毒风,厚肠胃,作枕明目,治头风头痛。”
《本草纲目》:“绿豆,消肿治痘之功虽同赤豆,而清热解毒之力过之。”“且益气,厚肠胃,通经脉,无久服枯人之忌。”“补益元气,调和五脏,安精神,行十二经脉,去浮风,润皮肤,止消渴,利肿胀,解一切草药、牛马、金石诸毒。”“绿豆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诸毒,宜连皮生研、水服。且益气,厚肠胃,通经脉,无久服枯人之忌。”
《本草经疏》:“绿豆甘寒能除热下气解毒,阳明客热则发出风疹,以胃主肌肉,热极生风故也,解阳明之热,则风疹自除。”
《日用本草》:“解诸热,益气,解酒食诸毒。治发背、痈疽、疮肿及烫火伤灼。”
《本草求真》:“绿豆味甘性寒,据书备极称善,有言能厚肠胃、润皮肤、和五脏及资脾胃。按此虽用参、芪、归、术,不是过也。”“凡脏腑经络皮肤脾胃,无一不受毒扰,服此性善解毒,故凡一切痈肿等无不用此奏效。”“服此性善解毒,故凡一切痈肿等症无不用此奏效。”
芝麻
《神农本草经》:“为上品……治伤中虚羸,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脑髓,久服轻身不老。”
《本草纲目》:“仙家食品。”“胡麻取油,以白者为胜,服以黑者为良,胡地者尤妙。”
宋代苏东坡:“以九蒸胡麻,同去皮茯苓,少入白蜜为面食,日久气力不衰,百病自去,此乃长生要诀。”
陶弘景:“八谷之中,惟此为良,仙家作饭饵之,断谷长生。”
《食疗本草》:“润五脏,主火灼,填骨髓,补虚气。”“疗妇人阴疮,初食利大小肠,久服即否。去陈留新。”
《抱朴子》:“耐风湿,补衰老。”
《本草求真》:“胡麻,本属润品,故书载能填精益髓。又属甘味,故书载能补血,暖脾,耐饥。凡因血枯而见二便艰涩,须发不乌,风湿内乘发为疮疥,并小儿痘疹变黑归肾,见燥象者,宜以甘缓滑利之味以投。”
《名医别录》:“坚筋骨,疗金疮、止痛,伤寒温疟,大吐血后虚热羸困,明耳目。”
《新修本草》:“生嚼涂小儿头疮及浸淫恶疮。”
《日华子本草》:“补中益气,养五藏,治劳气,产后羸困。耐寒暑,止心惊,催生落胞,逐风湿气、游风、头风。补肺气,润五脏。填精髓。细研涂发令长。”
《玉楸药解》:“补益精液,润肝脏,养血舒筋。疗语謇、步迟、皮燥、发枯、髓涸肉减、乳少、经阻诸证。医一切疮疡,败毒消肿,生肌长肉。杀虫,生秃发。”
菜类
韭菜
《食鉴本草》:“煮食归肾壮阳,止泄精,暖腰膝。”
《本草拾遗》:“温中,下气,补虚,调和脏腑,令人能食,益阳,止泄白脓,腹冷痛。可煮食之。叶及根生捣绞汁服,解药毒,疗狂狗咬人欲发者;亦杀诸蛇、虺、蝎、恶虫毒。”
《日华子本草》:“止泄精尿血,暖腰膝,除心腹痼冷,胸中痹冷,痃癖气及腹痛等食之。肥白人中风失音,研汁服。心脾胃痛甚,生研服:蛇犬咬并恶疮,捣敷。”
《本草衍义补遗》:“跌打损伤及噎膈病,捣汁澄清,和童便饮之,能消散胃脘淤血,甚效。”
《随息居饮食谱》:“暖胃补肾,下气调营。主胸腹腰膝诸疼,治噎膈、经、产诸证,理打扑伤损,疗蛇狗虫伤。秋初韭花,亦堪供馔。韭以肥嫩为胜,春初早韭尤佳。”
《名医别录》:“韭叶味辛,微酸温无毒,归心,安五脏,除胃中热,病人可久食。”
《神农本草经疏》:“韭禀春初之气而生,兼得金水木之性,故其味辛,微酸,气温而无毒。生则辛而行血,熟则甘而补中,益肝,散滞,导淤,是其性也。”
《本草求真》:“服此气行血散,肝补肾固,而病安有不愈乎?”
《随园食单》:“专取韭白,加虾米炒之更佳,或用鲜虾亦可,蚬亦可,肉亦可,剥蛤蜊肉,加韭菜炒之佳。”
《食疗本草》:“韭,冷气人,可煮,长服之……又,胸痹,心中急痛如锥刺,不得俯仰,自汗出;或痛彻背上,不治或至死;可取生韭或根五斤,洗,捣汁灌少许,即吐胸中恶血,亦可作菹,空心食之,甚验。甚治胸膈咽气,利胸膈,甚验。”
芹菜
《本草推陈》:“治肝阳头昏,面红目赤,头重脚轻,步行飘摇等。”
《滇南本草》:“发散疮痈,攻疮毒,治头热,止头疼,祛风。”“补中益气,兼治黄疸,亦治赤白带下,烦躁最良,同南苏叶同煎。”
《生草药性备要》:“补血,祛风,去湿,敷洗诸风之症。”
《本经逢原》:“清理胃中浊湿。”
《随息居饮食谱》:“清胃涤热,祛风,利口齿咽喉头目。”
茄子
《日华子本草》:“治温疾,传尸痨气。”
《医林纂要》:“宽中,散血,止渴。”
《滇南本草》:“散血,止乳疼,消肿宽肠,烧灰米汤饮。治肠风下血不止及血痔。”
《随息居饮食谱》:“活血,止痛,消痈,杀虫,已疟,瘕疝诸病。”
《食疗本草》:“主寒热,五藏劳。又醋摩之,敷肿毒。”
菠菜
《儒门事亲》:“老人久病,大便涩滞不通者,服菠菜自然通利也。”
《随息居饮食谱》:“菠菜,开胸膈,通肠胃,润燥活血,大便涩滞及患痔人宜食之。根味尤美,秋种者良。”
《陆川本草》:“入血分。生血活血,止血去淤。治衄血,肠出血,坏血病。”
《本草纲目》:“甘冷,滑,无毒。通血脉,开胸膈,下气调中,止渴润燥,根尤良。”
《食疗本草》:“利五脏,通肠胃热,解酒毒,服丹石人食之佳。”
《滇南本草》:“祛风明目,开通关窍,伤利肠胃,解酒,通血。”
《本草求真》:“菠菜,何书皆言能利肠胃?盖因滑则通窍,菠菜质滑而利,凡人久病便秘,及痔漏关塞之人,咸宜用之,菠菜气味既冷,凡闲痈肿毒发,并因酒湿成毒者,须宜用此以服,使其热与毒尽从肠胃而出矣。”
《日用本草》:“解热毒。”
黄花菜
《食鉴本草》:“利心气,好欢乐,令人忘忧,轻身明目,利胸膈。”
《本草正义》:“萱草花,今为恒食之品,又令人恒以治气火上升,夜少安寐,其效颇著。”
《日华子本草》:“煮食治小便赤涩,身体烦热,除酒疸。”
《本草纲目》:“甘、微苦,微寒;无毒。通结气,利肠胃。”
《医林纂要》:“补心,清肺,破郁,行水,养胎,滑胎。”
《随息居饮食谱》:“利膈,清热,养心,解忧释忿,醒酒,除黄。”
丝瓜
《陆川本草》:“生津止渴,解暑除烦。治热病口渴,身热烦躁。”
《本草求真》:“性属寒物,味甘体滑。凡人风痰实热,蛊毒血积,留滞经络,发为痈肿疮疡,崩漏肠风,水肿等者,服之有效,以其通经达络,无处不至。”
《本草纲目》:“熟食除热利肠。”“煮食,除热利肠。老者烧灰存性服,去风化痰,凉血解毒.杀虫,通经络,行血脉,下乳汁;治大小便下血痔漏崩中,黄积,疝气疼痛卵肿,血气作痛,痈疽疮肿,痘疹胎毒。”
《医学入门》:“治男妇一切恶疮,小儿痘疹余毒,并乳疽、疔疮。”
《采药书》:“治妇人白带,血淋臌胀积聚,一切筋骨疼痛。”
《药性切用》:“老丝瓜力能通经活络,热痹宜之。酒炒用。”
《滇南本草》:“治五脏虚冷,补肾补精,或阴虚火动,又能滋阴降火。久服能乌须黑发,延年益寿。”
胡萝卜
《本草纲目》:“下气补中,利胸膈肠胃,安五脏,令人健食,有益无损。”
《本草求真》:“胡萝卜,因味辛则散,味甘则和,质重则降,故能宽中下气,而使肠胃之邪,与之俱去也。
《医林纂要》:“胡萝卜,甘补辛润,故壮阳暖下,功用似蛇床子。”
《岭南采药录》:“治水痘,百日咳,小儿发热。”“凡出麻痘,始终以此煎水饮,能消热解毒,鲜用及晒干均可。”
豆腐
《食物本草》:“凡人初到地方,水土不服,先食豆腐则渐渐调妥。”“宽中益气,和脾胃,下大肠浊气,消胀满。”
《本草纲目》:“清热散血。”
《随息居饮食谱》:“清热润燥,生当解毒,补中宽肠,降浊。”
《增补食物秘书》:“泻胃炎,治内热郁蒸而见消渴、胀满并休息久痢。”
《医林纂要》:“清肺热,止咳消痰。”
《本草求真》:“治胃火冲击,内热郁蒸,症见消渴、胀满。
《本草求原》:“解硫黄毒。”
《随息居饮食谱》:“豆腐,以青、黄大豆,清泉细磨生榨取浆,入锅点成后软而活者胜。点成不压则尤软,为腐花,亦曰腐脑。榨干所造者,有千层,亦名千张、百叶,有腐干,皆为常肴,可荤可素。而腐干坚者,甚难消化,小儿及老弱病后,皆忌食。由腐干再造为腐乳,陈久愈佳,最宜病人。其皂矾者,名青腐乳,亦曰臭腐乳,疳彭、黄病、便泻者宜之。”
黄瓜
《日用本草》:“除胸中热,解烦渴,利水道。”
《陆川本草》:“治热病身热、口渴、烫伤;瓜干陈久者,补脾气,止腹泻。”
《食物与治病》:“黄瓜水分多且有清甜味,生吃能解渴清热。”
《本草求真》:“黄瓜,气味甘寒,服此能利热利水。”
《滇南本草》:“解疮癣热毒,消烦渴。”
冬瓜
《随息居饮食谱》:“若孕妇常食,泽胎化毒,令儿无病。”
《日华子本草》:“除烦,治胸膈热,消热毒痈肿,切摩痱子。”
《本草再新》:“除心火,泻脾火,利湿祛风,消肿止渴,解暑化热。”
《滇南本草》:“性平和,味甘淡。治痰吼,气喘,姜汤下。又解远方瘴气,又治小儿惊风。”
《神农本草经》:“令人悦泽好颜色,益气不饥,久服轻身耐老。”
《食疗本草》:“热者食之佳,冷者食之瘦人。欲得体瘦轻健者,则可长食之。若要肥则勿食也。”
《本草备要》:“寒泻热,甘益脾。利二便、水肿,止消渴,散热毒、痈肿。”
《随息居饮食谱》:“若孕妇常食,泽胎化毒,令儿无病。”
竹笋
《随息居饮食谱》:“甘凉,舒郁,降浊升清,开膈消痰。”
《名医别录》:“主消渴,利水道,益气可久食。”
《食疗本草》:“消痰,除热狂,壮热头痛,头风,并妊妇头旋颠仆,惊悸,温疫迷闷,小儿惊痫,天吊”。“治小儿痘疹不出,煮粥食之,解毒。”
《食物宜忌》:“消痰,滑肠,透毒,解酲,发痘疹。”
《本草求原》:“竹笋,甘而微寒,清热除痰,同肉多煮,益阴血。痘疹血热毒盛,不发起者,笋尖煮汤及入药,俱佳。”
《本草纲目拾遗》:“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
山药
《神农本草经》:“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
《名医别录》:“主头面游风,头风,眼眩,下气,止腰痛,补虚劳羸瘦,充五脏,除烦热,强阴。”
《本草再新》:“健脾润肺,化痰止咳,开胃气,益肾水,治虚劳损伤,止吐血遗精。”
《药性论》:“补五劳七伤,去冷风,止腰疼,镇心神,安魂魄,开达心孔,多记事,补心气不足,患人体虚羸,加而用之。”
《食疗本草》:“治头痛,助阴力。”
《医学衷中参西录》:“色白入肺,味甘归脾,液浓滋肾,宁嗽定喘,强志育神。性平,可常服多服。宜用生者煮汁饮之,不可炒用,因其含蛋白质甚多,炒之则其蛋白质焦枯,服之无效。”
《日华子本草》:“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主泄精健忘。”
魔芋
《草木便方》:“化食,消陈积。”
《医林纂要》:“去肺寒,治痰嗽。”
《开宝本草》:“主痈肿风毒,摩敷肿上。捣碎,以灰汁煮饼,五味调和为茹食,性冷,主消渴。”
鸡蛋
《神农本草经》:“主除热火疮,痫痉。”
《本草纲目拾遗》:“鸡子白,解热烦。”
《本草纲目》:“卵黄,补阴血,解热毒,治下痢。”“精不足者,补之以气,故卵白能清气,治伏热、目赤、咽痛诸疾。形不足者,补之以味,故卵黄能补血,治下痢,胎产诸疾。卵则兼理气血,故治上列诸疾也。”“鸡子黄,气味俱厚,故能补形,昔人谓其与阿胶同功,正此意也。”
《日华子本草》:“镇心,安五脏,止惊,安胎。治怀妊天行热狂走,男子阴囊湿痒及开喉声失音。醋煮,治久痢。和光粉炒干,止小儿疳痢及妇人阴疮。和豆淋酒服,治贼风麻痹。醋浸令坏。”
《本草经疏》:“鸡子,味甘气平,无毒。凡痫痉皆火热为病,鸡子之甘,能缓火之标,平即兼凉,能除热,故主痫痉及火疮,并治伤寒少阴咽痛。”
《名医别录》:“(鸡子白)疗目热赤痛,除心下伏热,治烦满咳逆,小儿下泄,妇人难产,胞衣不出。”
《长沙药解》:“(鸡子黄)温润淳浓,滋脾胃之津液,泽中脘之枯槁,降浊阴而止呕逆,生清阳而断泄利,补中之良药也。”“鸡子白味甘气腥,微寒,入手太阴肺经。疗咽喉之肿痛,发声音之喑哑。”
《药性论》:“(鸡子黄)和常山末为丸,竹叶煎汤下,治久疟不瘥。治漆疮,涂之。醋煮,治产后虚及痢,主小儿发热。煎服,主痢,除烦热。炼之,主呕逆。”
鸡肉
《神农本草经》:“丹雄鸡,主妇人崩中漏下,赤白沃。补虚,温中,止血,杀毒。黑雌鸡,主风寒湿痹,安胎。”
《随息居饮食谱》:“暖胃,强筋骨,续绝伤,活血调经,拓痈疽,止崩带,节尿频数,主娩后虚羸。”
《食疗本草》:“黄雌鸡,主腹中水癖,水肿,补丈夫阳气,治冷气……乌雌鸡,主除风寒湿痹,治反胃、安胎及腹痛,骨折骨疼,乳痈。”
《名医别录》:“丹雄鸡,主久伤乏疮。白雄鸡,主下气,疗狂邪,安五脏,伤中,消渴。黄雌鸡,主伤中,消渴,小便数不禁,肠澼泻痢,补益五脏,续绝伤,疗劳,益气力。乌雄鸡,主补中止痛。”
《日华子本草》:“黄雌鸡,止劳劣,添髓补精,助阳气,暖小肠,止泄精,补水气。黑雌鸡,安心定志,治血邪,破心中宿血及痈疽排脓,补心血,补产后虚羸,益色助气。”
鸭肉
《滇南本草》:“鸭同猪蹄煮食,补气而肥体。同鸡煮食,治血晕头痛。”
《本草纲目》:“鸭肉补虚除客热,利脏腑及水道,疗小儿惊痫,解丹毒,止热痫。”
《随息居饮食谱》:“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止嗽息惊,消螺蛳积。”“雄而肥大极老者良,同火腿、海参煨食,补力尤胜。”
《本草汇言》:“补虚羸,(治)劳热骨蒸。”
《名医别录》:“补虚除热,利脏腑,利水道。主小儿惊痫。”
《食疗本草》:“白鸭肉,补虚,消毒热,利水道,及小儿热惊痫,头生疮肿。又和葱豉作汁饮之,去卒烦热。”
《本经逢原》:“温中补虚,扶阳利水,是其本性。男子阳气不振者。食之最宜,患水肿人用之最妥。”
《医林纂要》:“鸭(肉)能泻肾中之积水妄热,行脉中之邪湿痰沫,故治劳热骨蒸之真阴有亏,以至邪湿之生热者,其长固在于滋阴行水也。去劳热,故治咳嗽,亦治热痢。”
《本草求真》:“温中补虚,扶阳利水,是其本性,此主性温者而言也。有言其性微冷,能入肺肾血分,滋阴补虚,除痨止嗽化痰,利水消肿为要。服之阴虚亦不见冷,非真性平,乌能若是乎。但雌则微温而雄则微冷,不可不辨。”
鹅肉
《日用本草》:“补中气,和脏腑,滑肌肤。”
《随息居饮食谱》:“补虚益气,暖胃生津。性与葛根相似,能解铅毒,故造银粉者,月必一食也。”
《本草纲目拾遗》:“主消渴,煮鹅汁饮之。”
《本草纲目》:“利五脏,解五脏热,煮汁止消渴。”
《本草求真》:“鹅肉,究之味甘不补,味辛不散,体润而滞,性平而凉,人服之而可解五脏之热,及于服丹之人最宜者,因其病属体实气燥,得此甘平以解之也。”
鸽肉
《本草纲目》:“解疮毒、痘毒。”
《四川中药志》:“补肾益气,解疮毒。”
《本经逢原》:“久患虚羸者,食之有益。”
《嘉祜本草》:“主解诸药毒,及人、马久患疥。”
《随息居饮食谱》:“清热,解毒,愈疮,止渴,息风。”
《本草再新》:“治肝风肝火,滋肾益阴。”
雀肉
《随息居饮食谱》:“雀,宜冬月食之。”
《本草纲目拾遗》:“起阳道,食之令人有子。”
《食疗本草》:“其肉十月以后,正月以前食之,续五脏不足气,助阳道,益精髓。”
《日华子本草》:“壮阳益气,暖腰膝,缩小便,治血崩带下。”
猪肉
《千金方》:“凡猪肉,宜肾,补肾气虚竭。”“头肉,补虚乏气力,去惊痫、寒热、五癃。”
《罗氏会约医镜》:“其肉气味最佳,能引人多吃饮食,长力气,倍精神。”
《本经逢原》:“精者,补肝益血。”
《随息居饮食谱》:“补肾液,充胃汁,滋肝阴,润肌肤,利二便,止消渴。”
《雷公炮制药性解》:“主补脾益气。”
《食疗本草》:“头,主五痔。”
《名医别录》:“疗狂病。”
《千金·食治》:“猪肉宜肾,补肾气虚竭。”
《本草备要》:“猪肉,其味隽永,食之润肠胃,生津液,丰肌体,泽皮肤。”
猪肝
《食医心镜》:“治水气胀满,浮肿。”
《本草纲目拾遗》:“主脚气。”
《本草再新》:“治肝风。”
《本草纲目》:“补肝明目,疗肝虚浮肿。”
《本草求原》:“治肝虚目暗,目赤,雀目。休息痢,脱肛,中蛊腹痛,牙疮,阴痒,打伤青肿,劳悴,日晚寒热,惊悸烦渴,久泻带下。”
《千金·食治》:“主明目。”
猪肾
《食疗本草》:“主人肾虚。”
《本草纲目》:“肾虚有热者宜食之。若肾气虚寒者,非所宜矣。”“止消渴,治产劳虚汗,下利崩中。”
《名医别录》:“和理肾气,通利膀胱。”
《日华子本草》:“补水脏,暖腰膝,补膀胱,治耳聋。”
猪肤
《长沙药解》:“猪肤,利咽喉而消肿痛,清心肺而除烦满。”
《伤寒论》:“猪肤汤治少阴病下利咽痈,胸满心烦者。猪肤,白蜜清金而止痛,润燥而除烦,白蜜涩滑溏而收泻痢也。肺金清凉而司皮毛,猪肤善于清肺。肺气清降,浮火归根,则咽痛与烦满自平也。”
兔肉
《本经逢原》:“治胃热呕逆,肠红下血。”
《本草纲目》:“补中益气,主治热气温痹,止渴健脾。腊月作酱食,去小儿豌豆疮,凉血,解热毒,利大肠。又能治消渴。”“凉血,解热毒,利大肠,又能治消渴。”“催生滑胎。”
《别录》:“主补中益气。”
《千金·食治》:“止渴。”
桂鱼
《开宝本草》:“鳜鱼,益气力,令人肥健。”
《随息居饮食谱》:“鳜鱼甘平,益脾胃,养鱼,补虚劳,远饮食,肥健人。”
黑鱼
《本草图经》:“主妊娠有水气。”
《滇南本草》:“大补血气,治妇人干血痨症,煅为末服之。又煮茴香食治下元虚损。”
《医林纂要》:“补心养阴,澄清肾水,行水渗湿,解毒祛热。”
《本草再新》:“壮阳养阴,退风去湿,治妇人血枯,经血不调,崩淋二带。”
《本草经疏》:“蠡鱼(即黑鱼),万益脾除水之要药也。补其不足,补泻兼施。故主下大水及湿痹,面目浮肿。”
鲢鱼
《金峨山房药录》:“健脾补气,开胃利水,外敷可消肿毒。”
《本草求原》:“暖胃,祛头脑,益脑髓,老人痰喘宜之。”
《随息居饮食谱》:“甘温,暖胃,补气,泽肤。”
《本草纲目》:“鲢鱼,温中益气。”
鲤鱼
《日华诸家本草》:“鲤鱼,治怀妊身肿,及胎气不安。”
《本草纲目》:“鲤,其功长于利小便,故能消肿胀,黄疸,脚气,喘嗽,湿热之病,煮食下水气,利小便。”
《本草求真》:“凡因水气内停,而见咳气上逆。黄疸,水肿,脚气等症,服此则能以消,治孕妇水肿亦然。”
鲫鱼
《唐本草》:“合莼作羹,主胃弱不下食。”
《本草经疏》:“鲫鱼调味充肠,与病无碍,诸鱼中惟此可常食。”
《本草图经》:“鲫鱼,性温无毒,诸鱼中最可食。”
《医林纂要》:“鲫鱼性和缓,能行水而不燥,能补脾而不濡,所以可贵耳。”
泥鳅
《随息居饮食谱》:“暖胃,壮阳,杀虫,收痔。”
《本草拾遗》:“主湿痹气,补虚损、妇人产后淋沥、气血不调、羸瘦等病。”
	 《滇南本草》:“治痨伤,添精益髓,壮筋骨。”
《濒湖简易方》:“治阳事不起,泥鳅煮食之。”
《四川中药志》:“利小便,治皮肤疮癣,疥疮发痒。”
黄鳝
《滇南本草》:“鳝鱼添精益髓,壮筋骨。”
《随息居饮食谱》:“鳝鱼甘热,补虚助力,善去风寒湿痹,通血脉,利筋骨。宜与猪脂同煨。”
《本草纲目求真》:“治男性阳痿,不能续嗣。”
《本经逢原》:“鳝鱼血助阳。”
《名医别录》:“干鳝头主消渴,食不消;去冷气,除痞症。”
虾
《本草纲目》:“凡虾之大者蒸、曝,去壳,食以姜醋,馔品所珍。”
《随息居饮食谱》:“海虾,盐渍曝干,乃不发病,开胃化痰,病人可食。”
《纲目拾遗》:“虾生淡水者色青,生成水者色白,溪涧中出者壳厚气腥,湖泽池沼中者壳薄肉满,气不腥,味佳,海中者色白肉粗,味殊劣。入药以湖泽中者为第一。”
其他
葱
《用药心得》:“通阳气,发散风邪。”
《本草纲目》:“葱,所治之症,多属太阴、阳明,皆取其发散通气之功。通气故能解毒及理血病。气者,血之帅也,气通则血活矣。”“除风湿身痛麻痹,蛊积心痛,止大人阳脱,阴毒腹痛,小儿盘肠内钓,妇人妊娠溺血,通乳汁,散乳痈,利耳鸣,除猁犬伤,制蚯蚓毒。”
《神农本草经》:“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面目肿。”
《本草从新》:“发汗解肌,通上、下阳气,仲景白通汤、通脉四逆汤并加之以通脉回阳。若面赤格阳于上者,尤须用之。”
《日华子本草》:“治心腹痛。”
《医林纂要》:“葱,陶氏谓白冷青热,此却不然。但全用则行通身,根与白行肌肤,青与尖专行达肌表,上头目。又生用则外行,泡汤则表散,熟之则守中。”
《本草经疏》:“葱,辛能发散,能解肌,能通上下阳气,故外来怫郁诸证,悉皆主之。”
《名医别录》:“主伤寒头痛。”
生姜
《会约医镜》:“煨姜,治胃寒、泄泻、吞酸。”
《珍珠囊》:“益脾胃,散风寒。”
《本草纲目》:“姜,辛而不荤,去邪辟恶,生啖,熟食,醋、酱、糟、盐、蜜煎调和,无忌之。可蔬可茹,可果可药,其利博矣,凡早行、山行宜含一块,不犯雾露清湿之气,及山岚不正之邪。”
《本草从新》:“行阳分而祛寒热,主伤寒头痛鼻塞,嗝逆上气,止呕吐,去痰下气。”
《医学入门》:“姜,产生必用者,以其能破血逐淤也。”
《本草纲目拾遗》:“汁解毒药……破血调中,去冷除痰,开胃。”
《随息居饮食谱》:“初伏日,以生姜穿线,令女子贴身佩之,年久佩之,年久愈佳,治虚阳欲脱之证甚妙,名‘女佩姜’。”
《食疗本草》:“去痰下气,除壮热,治转筋、心满。”
《日用本草》:“治伤寒、伤风、头痛、九窍不利。入肺开胃,去腹中寒气,解臭秽。解菌蕈诸物毒。”
《医学启源》:“温中去湿,制厚朴毒。”
大蒜
《新修本草》:“下气消谷,除风破冷,化肉。”
《本草纲目》:“夏月食之解暑气,北方食肉面,尤不可无。”“其气熏烈,能通五脏,达诸窍,去寒湿,辟邪恶,消痈肿,化癓积肉食……”
《本草衍义》:“大蒜,性热喜散,喜化肉,故人喜食,多用于暑月。其伤脾伤气之祸,积久自见,化肉之功,不足言也。”
《食疗本草》:“除风杀虫。”
《直指方》:“燥脾胃,化肉食,辟瘟疫,杀毒气,驱邪祟,散痈肿。”
《名医别录》:“散痈肿疮,除风邪,杀毒气。”
《随息居饮食谱》:“生者辛热,熟者甘温,除寒湿,辟阴邪,下气暖中。消谷化肉,破恶血,攻冷积。治暴泻腹痛,通关格便秘,辟秽解毒,消痞杀虫。外灸痈疽,行水止衄。”
辣椒
《食物本草》:“消宿食,散结气,开胃门,辟邪恶,杀腥气诸毒。”
《本草纲目拾遗》:“辣椒性热而散,亦能祛水湿。”
《食物宜忌》:“辛、苦,大热。温中下气,散寒除湿,开郁去痰,消食,杀虫解毒。治呕逆,疗噎膈,止泻痢,祛脚气。”
《食物考》:“温中散寒,除风发汗,冷癖能蠲,行痰去湿。”
《百草镜》:“熏壁虱,洗冻瘃,浴冷疥,泻大肠经寒。”
胡椒
《医学入门》:“消食下气宽胸。”
《新修本草》:“主下气,温中,去痰,除脏腑中风冷。”
《本草经疏》:“胡椒,其味辛。气大温,性虽无毒,然辛温太甚,过服未免有害,气味俱厚。阳中之阳也。其主下气、温中、去痰、除脏腑中风冷者,总因肠胃为寒冷所乘,以致脏腑不调,痰气逆上,辛温暖肠胃而散风冷,则痰气降,脏腑和,诸证悉瘳矣。”“凡胃冷呕逆,宿食不消,或霍乱气逆,心腹冷痛,或大肠虚寒,完谷不化,或寒痰积冷,四肢如冰,兼杀一切鱼、肉、鳖、蕈等毒,诚为要品。”
《本草求真》:“胡椒比之蜀椒,其热更甚。凡因火衰寒人,痰食内滞,肠滑冷痢及阴毒腹痛,胃寒吐水,牙齿浮热作痛者,治皆有效。以其寒气既除而病自可愈也。”
《本草纲目》:“胡椒,大辛热,纯阳之物,肠胃寒湿者宜之。”
《日华子本草》:“调五脏,止霍乱,心腹冷痛,壮肾气,主冷痢,杀一切鱼、鳖、蕈毒。”
芫荽
《嘉祐本草》:“消谷,治五脏,补不足,利大小肠,通小腹气,拔四时热,止头痛,疗痧疹;豌豆疮不出,作酒喷之立出;通心窍。”
《食经》:“调食下气。”
《食疗本草》:“利五脏,补筋脉,主消谷能食,治肠风。”
《本草从新》:“清热除烦。”
《本草纲目》:“辛温香窜,内通心脾,外达四肢,能辟一切不正之气,故痘疮出不爽快者,能发之。”“散风寒、发热头痛,消谷食停滞,利二便,去目翳,益发痘疹。”
《医林纂要》:“补肝,泻肺,升散,无所不达,发表如葱,但专行气分。”“升散阳气,辟邪气,发汗,托疹。”
《日用本草》:“消谷化气,通大小肠结气。治头疼齿痛,解鱼肉毒。”
醋
《随息居饮食谱》:“开胃,养肝,强筋,暖骨,醒酒,消食,下气辟邪,解鱼蟹鳞介诸毒。”
《本草汇言》:“醋,解热毒,消痈肿,化一切鱼腥水菜诸积之药也。”
《本草衍义》:“产妇房中常得醋气则为佳,醋益血也。”
《本草求真》:“醋主敛,故书多载散淤解毒,下气消食。”
《本草纲目拾遗》:“治产后血晕,除瘕块坚积,消食,杀恶毒,破结气、心中酸水、痰饮。”
《本草备要》:“醋,散淤,解毒,下气,消食,开胃气。”
《医海拾零》:“饮酒过多,酌饮醋有解酒作用。”
盐
《本草纲目》:“解毒,凉血润燥,定痛止痒,吐一切时气风热、痰饮、关格诸病。”“盐为百病之主,百病无不用之,故服补肾药用盐汤者,咸归肾,引药气入本脏也。”
《随息居饮食谱》:“补肾,引火下行,润燥祛风,清热渗湿,明目,杀虫,专治脚气,点蒂钟坠,敷蛇虫伤。”
《本草纲目拾遗》:“除风邪,吐下恶物,杀虫,明目,祛皮肤风毒,调和脏腑,消宿物,令人壮健。”
《日华子本草》:“助水脏,及霍乱心痛,金疮,明目,止风泪邪气,一切虫伤疮肿火灼疮,长肉补皮肤,通大小便,疗疝气,滋五脏。”
蜂蜜
《药品化义》:“蜂蜜采百花之精,味甘主补,滋养五脏,体滑主利,润泽三焦,生用通利大肠,老年便结,更宜服之。”
《神农本草经》:“主心腹邪气,诸惊痫痉,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久服强志轻身,不饥不老。”
《医林纂要》:“补脾和胃,缓肝润肺,滋血养气。”
《名医别录》:“养脾气,除心烦,食饮不下,止肠游,肌中疼痛,口疮,明耳目。”
《本草纲目》:“和营卫,润脏腑,通三焦,调脾胃。”“其入药之功有五: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止痛也。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濡泽,故能润燥;缓可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疮疡之痛;和可致中,故能调和百药,而与甘草同功。”
茶叶
《新修木草》:“下气消食,作饮,加茱萸、葱、姜良。”
《本草求真》:“凡一切食积不化,头目不清,痰涎不消,二便不利,消渴不止,及一切便血、吐血、衄血、血痢、火伤目疾等,服之皆有效。”
《随息居饮食谱》:“清心神,醒酒除烦,凉肝胆,涤热消痰,肃肺胃,明目解渴。”
《本草纲目》:“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若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
《本草通玄》:“解炙毒、酒毒。”
白酒
《食疗本草》:“酒味苦,产后诸风,亦可服之。”“通脉,养脾气,扶肝。”
《随息居饮食谱》:“烧酒,消冷积,御风寒,辟阴湿之邪,解鱼腥之气。凡大雨淋身,及多行湿路,或久浸水中,皆宜饮此,寒湿自解。如陡患泄泻,而小溲清者,亦寒湿病也,饮之即愈。”
《本草纲目》:“老酒,和血养气,暖胃辟寒;烧酒,消冷寒气,燥湿痰,开郁结,止水泄,治霍乱,疟疾,噎嗝,心腹冷痛,阴毒欲死,杀虫辟瘴,利小便,坚大便,疗赤目肿痛。”“酒,天之美禄也。面曲之酒,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遣兴。”“米酒,解马肉、桐油毒,热饮之甚良。”“烧酒,纯阳毒物,与火同性,过饮不节,杀人顷刻,善摄生者宜戒之。与姜蒜同食,令人生痔。”
《千金方》:“止呕哕,摩风痉、腰膝疼痛。”
《本草求真》:“温饮和胃,怡神壮色,通经活脉。且雾露岚瘴,风寒暑湿邪秽,得此亦可暂辟。”
《名医别灵》:“行药势,杀百邪恶毒气。”
《医林纂要》:“散水,和血,行气,助肾兴阳,发汗。”
《品汇精要》:“解一切蔬菜毒。”
《养生要集》:“酒者,能益人,亦能损人,节其分量而饮之,宣和目脉,消邪却冷。若升量转久,饮之失度,体气使弱,精神侵昏。宜慎,无失节度。”
小食物疗病经验方
感冒
大蒜按摩
【原料】  紫皮大蒜适量。
【做法】  用时将紫皮大蒜去皮洗净,切成薄片。在百会、太阳、风池、迎香、合谷诸穴位按摩10分钟,然后在脚底的涌泉穴按摩20分钟,按摩后穴位表面皮肤可形成大蒜薄膜,应保持5小时再洗净。
【功效】  祛风散寒。
可乐姜
【原料】  鲜姜30克,可乐1瓶(1升)。
【做法】  将鲜姜去皮、切碎,和可乐放在锅中煮开即可。趁热服食,每次150毫升,每天3次。
【功效】  祛风散寒。
橘皮姜糖水
【原料】  鲜姜50克,橘皮30克(干品10克),糖适量(秋冬用红糖,春夏用白糖)。
【做法】  先将鲜姜洗净切片,橘皮洗净。将鲜姜片和橘皮加水共煎,喝前加适量糖即可。趁热当茶饮,每天数次。
【功效】  祛风散寒,强健筋骨。
绿豆生姜饮
【原料】  绿豆适量,生姜20克,可乐0.5升。
【做法】  将绿豆洗净入锅加水煮汤,然后再把生姜洗净切丝,同可乐入锅共煮。趁热喝汤,每天数次。
【功效】  解毒,发汗,利关节。
水熬香菜根
【原料】  香菜根300克。
【做法】  将香菜根洗净放入沙锅,加水适量熬至三分之一时即可。去香菜根留水当茶饮,每天3次,每次150毫升。
【功效】  退热。
香菜茅根汁
【原料】  新鲜香菜100克,鲜白茅根100克。
【做法】  先将新鲜香菜、鲜白茅根分别洗净,放入洁净盆中,用温开水浸泡片刻,取出,切碎,捣烂,绞取其汁,并将香菜汁、白茅根汁充分拌和均匀,即成。早晚分2次服。
【功效】  适用于各型流行性感冒者。
生姜大蒜枣
【原料】  生姜20克,蒜头50克,红枣50克。
【做法】  先将红枣洗净,放入温开水中浸泡片刻,备用。将生姜、蒜头(去外皮)分别洗净,生姜连皮切碎,与捣碎的蒜头同放入沙锅,加红枣及其浸泡水,视需要再加清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煨煮30分钟,过滤取汁即成。早晚分2次服。
【功效】  适用于风寒型流行性感冒者。
咳嗽
丝瓜茎汁
【原料】  细嫩的丝瓜茎400克。
【做法】  将细嫩的丝瓜茎挤成汁,用细纱布过滤即可。将新鲜的丝瓜汁倒入小酒杯,每日早晚各饮1次。
【功效】  止咳、定喘、润肺。
水煮蒜
【原料】  大蒜瓣100克,清水2杯。
【做法】  将蒜瓣与清水放入锅内共煮,待水开后再煮10分钟即可。将煮好的蒜瓣水趁热饮下,且吃蒜瓣,晚间临睡前服用效果最佳。
【功效】  逐风祛寒。
清蒸蜜梨
【原料】  梨1个,蜂蜜适量。
【做法】  把梨切开一个三角口,把梨核挖空,放入适量蜂蜜,再把三角小块盖好。把梨开口向上放在一个碗内用锅蒸15分钟即可。把蒸好的蜜梨取出趁热食用,每天2次,连服3天即可收到良效。
【功效】  平咳、疗喘。
大蒜敷脚心
【原料】  大蒜适量。
【做法】将大蒜去皮切成薄片备用。将切好的大蒜敷在脚心涌泉穴上,用胶布贴紧贴牢,置8小时左右去除(因大蒜对皮肤有刺激,贴的时间不宜过长)。连续敷1个星期左右,效果更佳。少数脚心敷蒜起水泡,可暂停敷贴,待水泡破后皮肤复原再行敷贴,一般不会再起水泡。
【功效】  祛痰、清热。
单吃姜片
【原料】  生姜适量。
【做法】  将生姜洗净去皮,切成薄片备用。每当咳嗽时,把切好的姜片放在嘴里,稍待片刻把姜片吃下去即可。如嗓子再痒时就再吃1片,每天3次,最好临睡前再吃1片,一般3天左右即可痊愈且不宜再犯。
【功效】  除湿利肺。
鸡蛋白糖茶
【原料】  鸡蛋1个,白糖适量,花生油适量。
【做法】  取半茶缸水煮沸,放适量花生油,再放白糖,然后将鸡蛋打碎加入茶缸中,煮沸即可。每天起床后和入睡前趁热饮服,连服3天左右即可痊愈。
【功效】  清热止咳。
栗子肉
【原料】  栗子300克,瘦猪肉200克,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  栗子去皮洗净,瘦猪肉洗净切块,两者共入沙锅煲汤,待煲好后加入适量盐及味精即可。吃栗子和猪肉,喝汤,小孩子可分2~3次服食。
【功效】  强健筋骨,消炎去燥。
水煮萝卜
【原料】  萝卜500克。
【做法】  把萝卜洗净切成薄片,用清水煮,萝卜熟后用茶杯或小碗将水滤出备用。萝卜水凉后喝下,每天晚上临睡前服食,连续喝4天左右便可收到良效。
【功效】  止咳、定喘。
绿豆煮梨汤
【原料】  鸭梨2个,绿豆30克。
【做法】  将鸭梨洗净切片;绿豆洗净加水放锅内煮,待绿豆煮开花时放入鸭梨片同煮15分钟即可。每日早晚各1次吃梨喝汤,连服10天左右便能收到良效。
【功效】  润喉去燥。
橘皮香菜 
【原料】  橘皮和香菜根各适量。
【做法】  将橘皮和香菜根洗净,共入沙锅熬汤。当茶饮,每天2次,连喝3天即可。
【功效】  清喉去燥。
香油拌鸡蛋
【原料】  香油60克,鸡蛋1个。
【做法】  将香油倒入锅中加热,打入鲜鸡蛋,再冲入沸水拌匀即可。趁热服食,早晚各服1次,2天左右即可收效。
【功效】  润喉止咳。
支气管炎
生姜桔梗茶
【原料】  生姜35克,桔梗25克,红糖30克。
【做法】  将生姜切成丝,桔梗洗净。把生姜丝与桔梗加红糖共入暖瓶,加入开水,加盖1小时后作茶饮。代茶饮,可连续趁热饮用,以饮后出微汗为佳。
【功效】  温化寒饮,宣肺止咳。
酸石榴蜂蜜
【原料】  石榴500克,蜂蜜100克。
【做法】  石榴洗净去蒂,把石榴掰开,连皮带子一同放入药锅,兑入蜂蜜,加水淹过石榴,用文火炖,不可煎糊。待水分蒸发干、石榴熬成膏状起锅,将石榴盛入洁净的大口瓶备用。每次服用2小勺,每天服用数次。
【功效】  润肺滋阴。
五味子泡鸡蛋
【原料】  五味子250克,鸡蛋6个。
【做法】  用五味子兑自来水浸泡6个鸡蛋,以水没过鸡蛋和五味子为宜。不宜使用铁制容器,最好选用陶瓷制器皿。把器皿置阴凉处,泡7天左右即可。浸泡好后每天早晨空腹吃1个鸡蛋,用针将鸡蛋扎1个孔,吸食蛋清和蛋黄。当吃第1个鸡蛋时,浸泡第2个疗程的6个鸡蛋;当吃第二个疗程的第1个鸡蛋时,浸泡第3个疗程的6个鸡蛋。连服3个疗程即可收效。
【功效】  消炎祛痰,清肺理气。
四宝之涎
【原料】  蜂蜜150克,藕粉150克,鸭梨450克,鲜姜450

(<-快捷键)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目录

阅读设置

背景色:

字体大小: 14px

页面宽度: 1200px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