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侦探推理 > 缤纷的水世界

缤纷的水世界

作者:雅风斋字数:93939状态:连载

第一章

地球、水与生命
水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地球上大多数物质都是以水的形式存在,所以,将地球称作“水球”更合适。那么,地球上的水从何而来、水又如何养育生命、水资源很丰富吗?这些都是等待我们去揭开的谜团。
 
  我们的“水球”
 美丽的地球
地球这个名字来源于对大地形状的认识,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从球体哲学的“完美性”和数学的“均衡性”,提出了“地球”这个名称和概念。
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住在地球上的人类常常因为壮丽唯美的地球景观,而称呼地球为世界。
地球是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包括我们人类。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道的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地球诞生于大约45.4亿年前,而生命诞生于地球诞生后的10亿年内。从那以后,地球的生物圈改变了大气层和其他环境,使得需要氧气的生物得以诞生,也使得臭氧层形成。臭氧层与地球的磁场一起阻挡了来自宇宙的有害射线,保护了陆地上的生物。地球的物理特性和它的地质历史和轨道,使得地球上的生命能周期性地延续。根据科学家推算,地球预计将在今后15亿年内持续拥有生命,直到太阳不断增加的亮度灭绝地球上的生物圈。
 地球上的水
地球的表面被分成几个坚硬的部分,或者叫板块。它们以地质年代为周期,在地球表面移动。地球表面大约71%是海洋,剩下的部分被分成大陆和岛屿。
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当初叫它“地球”,其实,叫它“水球”才更加形象。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惟有地球水性特殊:它不仅有水,而且同时有气态水、固态水和液态水,其水量之大、水域之广,更是其他行星远不能相比的。
除了地球,太阳系其他七大行星,有的离太阳太近;有的离太阳太远。离得太近的,像水星,日照表面温度高达400~500℃;离得太远的,像海王星,即使太阳当顶,表面温度也在-200℃以下。至于说到介乎二者之间的其他行星,像称作地球姊妹星的火星,它在承接太阳能辐射方面,较之地球,数量既少,能量又小,即使有水,也和其他六大行星一样,不是气态水,就是固态水,根本不存在或不能长时间保存液态水。
至于地球的卫星月球,科学研究表明,月球上还是有水的痕迹的。但是,这些水过于稀少,且处于固态,对于生命而言,几乎没有任何意义。
地球位置适中,离太阳不近不远(距太阳约1.5亿千米),虽然承接的太阳能只占太阳辐射能总量的22亿分之一,可对地球来说,还是相当可观的。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相当于500万吨煤燃烧所释放出的热量。这些热量刚好把地球表面加热到一个使液态水得以长期保存的温度。再加上地球还有着非同一般的内部条件,如,有足够的引力,能抓住空间的大气;自行昼夜更替,使温度保持均衡等。于是就在地球表面形成了一个无与伦比的水圈,塑造出一个气、液、固三态并存的奇特环境。
可以说,地球之所以有别于宇宙中其他所有的行星,就在于它的水,因此,称呼我们的地球为“水球”也就不为过了。
 
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水
 彗星送水说
水,带来了地球上的生命。水来源于地底深处,还是冰块彗星浇洒在地球上,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未解之谜。不过,科学家们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已经发现了一些端倪。
研究人员推测,彗星可能曾经给地球“送”过水。
宇宙物理学家认为,大约在39亿年前,水只会存在于太阳系中较“寒冷”的地区,例如,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有一个小行星带,这些小行星中部分光临过地球的彗星可能是地球的“送水人”。
地球“年轻”时温度很高,水和其他不稳定物质都将蒸发。地球形成800万年后,这些含有大量冰的彗星撞向地球,给地球捎来了生命赖以生存的水。
彗星主要由冰和尘埃组成,研究人员戏称为“脏雪球”。在太阳系构建之初,这些“脏雪球”围绕太阳系轨道运行,受附近任何微小引力的影响都可能偏离轨道,撞向其他星体。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太阳系研究所科学家、领导研究小组的保罗·哈托说:“按照这个理论,我们计算认为,地球上不到10%的水来自彗星。”
实验证明,在数十亿年前,在离木星不远处形成的一颗被叫作“利内亚尔”的彗星,含有的水和地球上海洋里的水成分是一样的。天文学家们认为,在太阳系刚形成时,可能有不少类似于“利内亚尔”的彗星从“木星区域”落到地球上。美国航空航天局专家约翰·玛玛说:“它们落到地球上时,像是雪球,而不是像小行星撞击地球。因此,这种撞击是软撞击,受到破坏的只是大气层的上层,而且撞击时释放出来的有机分子没有受到损害。”
 地下产生说
与此同时,地质学家在人们最意想不到的地表之下1000多千米的地层深处找到了水。在温度达1000℃以上、并且饱受高压的矿物岩层里,可能蕴藏着相当于世界所有大洋中水量之5倍的水。而且这项发现还很可能有助于弄清地球的形成和发育。
科学家们估计,在地表之下650~2900千米的深处,是被人类称为地幔的地方,在地幔中富含着高热、高压的物质,在这些物质中,可能包含有达到其自身质量20%的水。已有的行星理论,推测了在其形成之初所出现的早期蒸发物质的数量,如水和二氧化碳的数量,而现在的发现则预示着地球初始阶段混合物质的数量,可能已经超出了早先的预料。水能使下部地幔矿物质的熔点降低,并且增加它们的黏性。
千百万年来,地幔像一只盛有热汤的锅子一样,处于剧烈的搅拌与动荡之中,这使得地幔的构造层带不断运动,并且使地幔的化学成分混合。黏性更大的地幔会搅拌与动荡得更快。在下部地幔中由矿物质形成水,可能也会影响地幔的构造层带,使之不容易下沉到地层更深的地方。当构造层带下沉、加热和受挤压时,它们释放的水可能会软化围绕的地幔,以及松缓它们的下沉通道。在稍高一点的地幔中,即在大约地表之下400至650千米之间深度的区域叫作转换带,因为它位于上部和下部地幔之间,在这里就可能存有相当于几个大洋的水。
科学家们还发现,在下部地幔的矿物质中,可能保留有大约其上部岩石重量1/10的水,但因为下部地幔的体积比转换带的体积大得多,所以它具有相当多数量的水。该项发现有助于推进解决有关在地幔之中锁存有多少水的争论。
总之,关于地球上的水的来源问题,一直是科学上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科学家们就可以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了。
 
水是生命之源
我们常说“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这样说是有充分的科学依据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滴水都是生命体。
 人为什么需要水
科学家发现,遗传基因(DNA)和氢氧化合物的水(H2O)有很密切的关系。DNA由两根锁链构成,呈螺旋状,是靠氢的结合才形成的。
矿物元素在自然水中的比例同人体的构成比例基本吻合。人和地球中水的组成都为70%。据统计,人血液中的水比例为83%;肌肉中的水为76%;肺和心脏中的水为80%;大脑中的水为75%,即使是看似坚固的骨头中,水的含量也高达22%。
人的血液中矿物质组成及比例又与海水相似。英国科学家测量了人体血液中60多种化学元素含量,与水中元素、地壳元素的分布,发现三者的丰度曲线有惊人的重合性。
在人体血液组织中,现已发现有100多种化学元素,与地壳中的化学元素有明显的相关性,即二者之间存在着元素含量分布规律相对的一致性。
人的机体通过化学元素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化学元素把人和环境紧密相联,通过人体的调节、利用、解毒、代谢机能,使人体组织成分与环境取得相对平衡。这种联系和平衡的客观规律,主要归功于水的作用。
俗话说“人可三日无餐,不可一日无水”。这个说法虽然不够精确,但却反映了水在生命中是十分重要的。科学家们的研究显示,人在没有食物,但有水的情况下,可以坚持2周,甚至更长的时间;但是在没有水的情况下,只要3天,生命就会终止。
总之,水的质量决定生命的质量;水,决定人的寿命;水,甚至影响到遗传基因。
 人类对水的认识
人类通过自己的长期实践,对水早已有了深刻认识。早在公元前600年,古希腊哲学家米列斯基就提出了水是“万物之始”的科学论断。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也把水看作是构成万物的一大元素。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对生命中水的认识不断深化。到20世纪70年代,著名美国生物物理学家圣乔治进而把水称颂为“生命的中心,生命的母亲,生命的模板”。就其含义来说,米列斯基对水的理解,与2000多年以后圣乔治依据大量科学实验事实所做的结论有着惊人的相似。对生命和水的关系的探索,在科学发展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水决定着生物多样性
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水的多少,直接决定着那个地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水多的地方,生物的种类必然丰富;反之,水源匮乏的地方,只有少量极其耐旱的动植物生存。可以这样说,水就是生物生存的大舞台。
 生物的进化与水
生物的进化经历了非常漫长的历史时期。在哺乳动物之前有鸟类和爬行动物,再往前有两栖动物和鱼类;在这些脊椎动物之前,还有软体动物和腔肠动物;若再往前,就是藻类、菌类。
地质学和古生物学告诉我们,在野外自然界看到的山体,都由不同的岩石所组成。地质学家早就根据不同岩层的叠压关系,判别它们孰新孰老,并给它们起了地质年代的名称。各种地层中有各不相同的古生物化石。现代科学又能根据岩石中放射性元素(比如碳14和铀)的衰变程度测定出岩石的年龄。
于是,什么年代有什么样的生物,这样一张生物进化表,就很清楚地展现到我们面前。美国电影《侏罗纪公园》,使很多人都知道了在地质年代的“侏罗纪”(距今2.03~1.35亿年间)。那时,地球上是恐龙的世界。在由古生物研究奠定的生物进化表里,我们知道人类的祖先“直立人”出现于新生代的第四纪时期,距今约170万年。
现今发现的能用肉眼看见的最古老的古生物化石有叠层石和古线虫。它们最早出现于地质时代的元古宙,距今分别约25~24亿年和10~8亿年。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地层已经有40亿年以上的历史,它们属于地质年代中的太古宙。在距今约38亿年的地层中发现了菌藻类化石。我们从生物进化追溯生命的起源,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是菌藻类。
菌藻类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呢?经过多少亿年来的沧桑变化,太古宙和元古宙时期形成的岩石,到现在都已经受了高压高温等变化,而成为“变质岩”,有些还能分辨出它们的原岩(母岩)属于“沉积岩”。它们是在海洋的水下环境中沉积形成的岩石。因此,它们为地质学提供了足够的证据。科学家现在相信,生命最初起源于水中,很可能就在原始海洋沿岸上某个隐蔽的潮汐水洼里。
 水是生命生存的基础
生命的起源完全依赖地球上广阔的海洋水世界,那里是形成砂岩、砾岩和石灰岩等水下沉积环境的液态水世界。现代生物在冰冻的环境下,绝大多数不是被冻死,就是被“冬眠”式地冷冻保存。但是在靠近海底火山之类的温热环境中,至今生活着蛤、贝和深海蠕虫等生物。可以说,水、温度、营养和空气中的氧气是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而水几乎是所有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因为水是有机物质碳化合物的良好溶剂,而碳化合物是生命的化学组成材料。
作为最高等动物的人类,是绝对离不开水的。人可以“绝食”几天不死,但如果“绝水”,那么生命就会很快结束。因为人体质量的约65%由含盐0.9%的水组成。如果没有(缺少)水,那么血液循环和营养代谢都不可能维持,生命也将不能存在了。
 为什么说“生物多样性”离不开水
当今世界上有个热门课题叫“生物多样性”,还有许多根据这个课题而建立的组织和研究机构。因为,世界上的生物种类有加速灭绝的趋势,尤其是高等的珍稀动物,比如,中国长江里的白鳍豚,还有作为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标志的中国大熊猫。生物为什么会灭绝或濒临灭绝呢?因为它们的原始生存环境遭到了人类活动的侵袭。白鳍豚想回游到长江上游金沙江段产卵,但葛洲坝发电大坝挡住了它们的游路;前些年四川大旱,竹子发黄、开花,给大熊猫的取食带来了威胁。总之,保持生物多样性少不了水的作用。
我们说水是生命的源泉,有两重意义:一是水孕育了原始的生命,二是水维持着现在世界的生灵万物。
 
   水和“水资源”
 地球上的水总量
地球上的水很多很多,据估计水的总体积约为13.8亿立方千米。如果将这些水平均分布于地球表面,相当于地球整个表面覆盖着一层平均深度为2650米的水。但是十分可惜,这些水98%是咸水,主要分布在海洋中。淡水只占地球水总量的2%,约有3000万立方千米,而这2%的淡水也不能全为人类所应用,因为它的88%被冻在两极的冰帽和冰川里,只有剩下的12%,即河流、湖泊和能开采的浅层地下水才可为人类应用,其中绝大多数又为地下水,如果不能开采就不能应用;可直接应用的河流、湖泊中的水,只占淡水总量的0.04%。
 水资源的概念
水,特别是淡水资源,对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环境美化、生态平衡等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对水有正确的认识,把握水的规律,使水持续有效地为人类服务。
水的最大特性是不可替代性。世界上有的物质匮乏可以找到替代品,例如当煤炭、石油、天然气这些不可再生能源越用越少时,人类开发了超常规的高效能源——核能,许多发达国家建起了原子能发电站。另外,还可以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来替补,包括利用水力发电,还开发了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
然而,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简单分子形,如此平易,又到处可见的水,却无可替代。存在于地球的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和部分岩石圈的水,直接参与生物机体内的生理作用,保持生物体的水分平衡,维持着生物的生命。水也直接参与工农业生产的过程,有的作为工业产品的一部分(如食品、化工);有的参与洗涤和冷却等工业流程(如纺织、轻工、钢铁),农作物的生长过程更需要水的保证。
水还是人类文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除了饮水、膳食和洗浴,还需要洗涤食品和衣物、清洁房间和冲洗厕所。虽然冷却水和冲厕所用水可以不需要高质量的饮用水,但仍然需要“水”(如中水或海水)。所以,水的独有特性是不可替代的。
 缺水的人类
人类一直以为,地球上的水如此之丰富,随手可得,那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然而,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这一概念越来越不被世人所认同了。
世界上的淡水资源分布相当不均匀。在热带的亚马孙雨林,年降雨量为1500~2500毫米,位居亚马孙河中下游的巴西,其河川年径流量居世界第一位。但在非洲内陆的撒哈拉沙漠和一些中东国家,一年只有几十毫米的降雨量。在科威特,大面积为荒漠和沙漠,一年几十毫米的降雨还不足以湿润浅表土层,想钻井取地下水没有希望,然而钻出来的却是高产的石油。虽然世界上的油价比水价高得多,但是石油不能当水喝。科威特人只能以油换水,除了尽量收集那一点儿雨水,沿海的城市靠海水淡化(成本高昂),另外靠购买淡水进行消费,所以科威特一直是“水比油贵”的地方。
专家断言,在20世纪人类争夺的资源是石油,一些大国为争夺石油而发动战争,而21世纪争夺的资源则是水。随着人口增长,水资源将严重不足,为水之争必将愈演愈烈。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总量大体上是一个恒量。1960年时,全球人口30亿,至1999年,全球人口达到了60亿,等于全球人均的水资源量削减了一半。据预测,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90亿。到那时,全球人均的水资源量则只有1960年时的三分之一。
问题还可能更加严重,我们可以有人均水资源量这个概念,但是世界上的水不可能做这样的大平均、大调配。由于水资源天然分布不均匀,世界上大约有一半的地区属于缺水区,而生活在缺水区的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70%。在缺水区中,还有近一半的地域属于严重缺水区。在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些国家,现在就属于缺水和严重缺水的地区,例如非洲的北非、中东和南非的一些国家和地区。
 水,未来的战略资源
人口增长不只涉及人们生活用水量的增加,人口增长需要相应的社会发展,无论工业的冶金、电力、化工、煤炭、交通、造纸、纺织、酿酒、食品等行业,冷却、空调、洗涤等过程,以及某些产品本身(饮料、人造冰、添加剂等),都需要大量的水。要解决增加人口的吃饭问题,还要求增加农业的灌溉以求增产。所以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类越来越需要更多的水。
以人口增长较慢的美国为例,1970年全国城市生活用水量为370亿立方米,到1985年增加到了700亿立方米。而相应两个时期的全国总用水量,则由1970年的5230亿立方米增加到了1985年的12200亿立方米。也就是说,全国用水总量的增长比城市生活用水量的增长速度更快。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水,这一看似平常的东西,已经越来越成为生死攸关的战略资源。在21世纪,谁掌握了水资源,谁就占据了战略制高点,在发展的道路上抢得先机;而忽视这一真理的后果,就会受到来自水的惩罚。
趣味链接
大气中稳定存在的少量二氧化碳,通过温室效应对维持地表气温有极其深远的重要性。温室效应使平均表面气温提高了35℃(从冻人的-21℃升到了适人的14℃);没有它,海洋将会结冰,而生命也将不复存在。
趣味链接
人类很早就开始对水产生了认识,东西方古代朴素的物质观中都把水视为一种基本的组成元素,水是中国古代“五行”之一,西方古代的“四元素”说中也有水。
趣 味 链 接
到目前为止,只有弱碱性呈离子态的水最适合健康人长期饮用。
趣味链接
古代亚述国王在其首都四周种满珍稀植物。为了灌溉这些植物,他修了一条长长的运河,用来从附近的水源处引水灌溉这些植物。
趣味链接
以色列位于沙漠之中,沙漠占国土面积的60%,不仅耕地少,而且是一个半干旱地区,降雨量少,季节性强,区域分布不均,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极为突出,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以色列一建国就制定法律,宣布水资源为公共财产,由专门机构进行管理。

(<-快捷键)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目录

阅读设置

背景色:

字体大小: 14px

页面宽度: 1200px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