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侦探推理 > 奇异的昆虫王国

奇异的昆虫王国

作者:雅风斋字数:81167状态:连载

第三章 多样的昆虫世界

世界上的昆虫种类有数百万之多,这其中有已经被发现、命名的,也有尚待发现和确认的。我们也许说不出所有昆虫的名称,但我们可以多认识一些常见的昆虫种类。
	
 
彩色的蝴蝶王国
 蝴蝶的基本知识
蝶,通称为“蝴蝶”。全世界现在已知的蝴蝶种类大约有1.4万余种,大部分分布在美洲,尤其在亚马逊河流域品种最多。此外在世界其他地区(除了南北极寒冷地带以外)也都有分布。在中国的台湾省也以蝴蝶品种繁多而著名。
蝴蝶一般色彩鲜艳,翅膀和身体有各种花斑,头部有一对棒状或锤状触角(这是蝶类和蛾类的主要区别,蛾的触角形状多样)。
最大的蝴蝶翅展可达24厘米,最小的只有1.6厘米。大型蝴蝶非常引人注意,专门有人收集各种蝴蝶标本。
在美洲“观蝶”迁徙和“观鸟”一样,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活动,吸引许多人参加。
当然也有许多种类的蝴蝶是为害农业和果木的害虫。
蝴蝶属于完全变态昆虫,即要经过4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才算完成发育。
蝴蝶的卵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其表面有蜡质壳,这些壳可以防止水分蒸发。一端有细孔,是精子进入的通路。
不同品种的蝴蝶,其卵的大小差别很大。蝴蝶一般将卵产于幼虫喜食的植物叶面上,为幼虫准备好食物。
蝴蝶幼虫孵化后,主要就是进食,它们要吃掉大量植物叶子。蝴蝶幼虫的形状非常多样,有肉虫,也有毛虫。
蝴蝶危害农业主要在幼虫阶段。随着幼虫生长,一般要经过几次蜕皮。
蝴蝶幼虫成熟后会变成蛹。蝴蝶的蛹不吐丝作茧。幼虫一般是在叶子背面较为隐蔽的地方用几条丝将自己固定住,然后逐渐变硬,成为一个蛹。
蝴蝶成虫性成熟后,就会从蛹中破壳钻出,但是这时的蝴蝶是不能立即飞翔的,它们需要一定时间使翅膀干燥变硬。因此这一时期的蝴蝶无法躲避天敌。等到翅膀舒展开后,蝴蝶就可以飞翔了。蝴蝶的前后翅不同步扇动,因此蝴蝶飞翔时波动很大,姿势也非常的优美,就像一个体态华丽的舞者。
成虫以花蜜为食物,有的品种也吸食树汁、水中溶解的矿物质等。
一般蝴蝶成虫在交配产卵后会于冬季到来之前死亡,但也有的品种会迁徙到南方过冬,迁徙的蝴蝶群非常壮观。目前比较闻名的蝴蝶越冬地点是美洲的墨西哥和中国的云南。
蝴蝶的外部结构:
触角:主要负责平衡及嗅觉,上面布满了嗅觉器官。
眼:有2个发达的复眼和2个单眼。
复眼:呈半球形,每个复眼由数千个六角形的小眼所构成。复眼中每个小眼只能看到物体的部分影像,有如拼图一般,小眼合在一起,才能组成完整的影像。
口器:蝴蝶的口器是刺吸式口器,是蝴蝶的进食器官,为两根黏在一起的长吸管,不用时可以卷曲缩藏在头部下方。其主要由下颚特化而成的喙组成。下唇须发达,分3节,由于大小、形状的不同,往往是雌、雄和种类识别的依据。
翅膀:蝴蝶分为前翅和后翅各一对。前翅长在中胸部,后翅长在后胸部。蝴蝶的翅膀上布满了翅脉和鳞片。翅脉排列的方式,称为脉相,脉相的结构和鳞片的色彩斑纹是区分蝴蝶种类的重要依据。
头:由触角、复眼及口器构成。
胸:分为3节,每节各长有一对脚,上面又长着2对翅膀。
腹:有10节,内有神经、循环、消化、生殖、呼吸等器官。
脚:通常有6只,但有些蝴蝶,例如:蛱蝶科、蛇目蝶科和斑蝶科等蝴蝶,前脚已退化缩在胸前,只用其他4只脚来活动。
 纷飞的蝴蝶
蝴蝶的种类是非常多的,以科为单位有弄蝶科、凤蝶科、粉蝶科、斑蝶科、环蝶科、眼蝶科、蛱蝶科、珍蝶科、喙蝶科、蚬蝶科、灰蝶科、绢蝶科、闪蝶科、大弄蝶科、袖蝶科、绡蝶科等。下面我们以弄蝶科、凤蝶科、粉蝶科、环蝶科、绢蝶科、蚬蝶科、灰蝶科为例,带大家走入多彩的蝴蝶世界。
弄蝶科(Hesperiidae)
弄蝶科的蝴蝶属中小型蝴蝶,触角呈棍棒状。弄蝶科是蝶类中形态及生活习性最特殊的种类,同时也是蝴蝶种类较多的一科。
在世界上大约有3500多种弄蝶。从形体上看,弄蝶与其他蝶类不同的是触角前端呈钩状、头部宽大、体形矮胖、翅膀较细小、飞行快速、轨迹飘忽不定。弄蝶多为暗黑色或棕褐色,少数种类为黄色或白色,外观朴素。
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弄蝶科蝴蝶:
黑弄蝶
黑弄蝶又名带弄蝶、玉带弄蝶。属鳞翅目弄蝶科。
黑弄蝶的成虫翅展约为25~41毫米,翅面呈黑色,斑纹和缘毛均为白色。前翅顶角处有3个斑纹,其下侧有2个极小的斑点,中域还有5个大小不等的白斑排列。
黑弄蝶习惯在水边湿地或枝条上停歇。
黑弄蝶主要分布于包括台湾在内的中国大部分地区。
双带弄蝶
双带弄蝶又名白纹弄蝶。属鳞翅目弄蝶科。
双带弄蝶的成虫翅展约40~49毫米,翅面呈黑褐色,缘毛灰色。其前翅顶角有3个小白斑,从前缘的中部至后角有5个白斑斜列排成。
双带弄蝶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北京、河北、陕西、甘肃、浙江、云南、福建、台湾等地区。
直纹稻弄蝶
直纹稻弄蝶又名稻弄蝶。属鳞翅目弄蝶科。
直纹稻弄蝶的成虫体长17~19毫米,翅展约28~40毫米,体、翅均呈黑褐色,头胸部比腹部宽,略带绿色。前翅具7~8个半透明白斑排成半环状,后翅中间具4个白色透明斑,呈直线或近直线排列。翅反面色浅,斑纹与正面相同。
晴天时在花丛中易采到,数量较多。主要寄生于水稻、玉米、谷子等植物。
直纹稻弄蝶在中国除西北地区外,遍及各稻区,以淮河流域以南最为常见。另外在亚洲的日本、朝鲜、马来西亚等地也分布很广。
花弄蝶
花弄蝶属鳞翅目弄蝶科。
花型蝶的成虫体长约14~16毫米,翅展约28~32毫米。体呈黑褐色,翅面有白斑;复眼黑褐色光滑;触角棒状,腹面黄至黄褐色,背面黑褐色,具黄色环;端部膨大处腹面黄至浅橘红色,背面棕色;后翅、前翅同色,约有8个白斑,中部2个较大,外缘6个较小;缘线与缘毛同前翅。翅反面色彩较鲜艳,前翅顶角具1个锈红色大斑。胸部腹面、腹部侧面及腹面基部棕褐色,腹面后半部灰黄色。
花弄蝶主要寄生于绣线菊、草莓、醋栗、黑莓等。
花弄蝶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北京、吉林、黑龙江、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西藏、云南、江西、福建、内蒙古、青海等地区。
黑豹弄蝶
黑豹弄蝶属鳞翅目弄蝶科。
黑豹弄蝶在我国的广东一年只发生一个世代,其成虫发生期为6月上旬至7月上旬。幼虫寄主未明,成虫少有访花。黑豹弄蝶飞行迅速,路线不规则,常活动于林下明亮处。
黑豹弄蝶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北京、广州等地区。
沾边裙弄蝶
沾边裙弄蝶属鳞翅目弄蝶科。
沾边裙弄蝶外形细小,翅展约4厘米。后翅翅背深褐色,下端大片白色,并有数个大黑斑。它大多生活在树林内的阴暗地方,一般可见于4~11月。由于其飞行快速,所以很难捕捉和接近。
沾边裙弄蝶在静止时有别于其他蝶种,其翅膀是平放的。并且相较于大部分蝴蝶,沾边裙弄蝶的躯体较肥大,看起来就像一只飞蛾。
沾边裙弄蝶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等地区。
姜弄蝶
姜弄蝶又叫大白纹弄蝶、银斑姜蝶。属鳞翅目弄蝶科。
姜弄蝶成虫体长约18~22毫米,体、翅均呈黑褐色,前翅有5个灰白色斑,后翅中央有1个大白斑。卵半球形。末龄幼虫体长约35~45毫米,呈草绿色。3龄后在腹部第6节背线两侧出现2个近半月形黄斑,气门呈白色。蛹长纺锤形,黄绿色,背白蜡粉。姜弄蝶以蛹在草丛或枯叶内越冬。第二年春天4月上旬羽化、产卵,幼虫5月中旬开始为害,以7~8月为害最重。大多数姜弄蝶的雌蝶将卵散产在叶背上。幼虫孵化后爬至叶缘,吐丝缀叶,3龄后可将叶片卷成筒状叶苞,并在早晚转株危害。老熟幼虫在叶背化蛹。
姜弄蝶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广西、福建、台湾等地区。
香蕉弄蝶
香蕉弄蝶又叫黄斑蕉弄蝶、蕉弄蝶。属鳞翅目弄蝶科。
香蕉弄蝶的成虫体长30毫米左右,翅展约60~65毫米,全体均呈黑褐色。头、胸部密生褐色鳞片,触角黑褐色,近膨大处呈白色,复眼赤褐色,前翅中有黄色长方形大斑纹2个,近外缘有1个较小的黄色斑纹,后翅黑褐色,前后翅缘毛均呈白色。卵的横径约2毫米,馒头形,初散时黄色,后变为红色,卵壳表面有放射状白色线纹。
幼虫体长50~64毫米,体表被白色蜡粉,头部黑色呈三角形,前、中胸小呈颈状,后胸以后渐大,腹部第3节以后大小相等。
蛹呈圆筒形,体长约36~40毫米,被白色蜡粉,口吻伸至腹部末端,其尖端与体躯分离。
香蕉弄蝶在中国的广西地区一年发生2代,福建地区一年可发生4代。姜弄蝶是以老熟幼虫在叶苞中越冬。成虫白天活动,吸食花蜜,雌成虫于交尾后一天开始产卵,边飞翔边产卵,每头雌虫可产卵30粒左右,卵散产于叶片上。幼虫孵化后先取食卵壳,后到叶缘卷叶为害,早、晚和阴天伸出头部食害附近叶片。幼虫老熟后即在其中化蛹。在福州地区,香蕉弄蝶每年的4~5月开始为害,8~9月发生较多。
香蕉弄蝶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南部、广东、广西等地区。
中华谷弄蝶
中华谷弄蝶又叫中华褐弄蝶。属鳞翅目弄蝶科。
中华谷弄蝶成虫翅展约为40~43毫米,其翅面呈黑褐色。中华谷弄蝶的前翅有8个半透明的白斑排列成半环状。
雄体的中华谷弄蝶的翅面中室下方有一条线条性标,雌体中华谷弄蝶的中室下方有2个斑状点。
中华谷弄蝶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台湾、北京等地。
凤蝶科(Papilionidae)
凤蝶是凤蝶科昆虫的总称。凤蝶在蝴蝶中算是体型较大的。它们通常外观华丽耀眼。
全世界已知和命名的凤蝶科蝴蝶约有600种,它们中的大部分都分布于热带。目前在我国已知的凤蝶科蝴蝶约有90种,仅广州地区就有40种。凤蝶卵多喜散产,由雌蝶产于寄主植物叶上,通常近圆球形,表面光滑,有微小而不明显的雕廖纹,具珍珠光辉。
凤蝶的幼虫粗壮,后胸节最大,体多光滑,有些种类有肉刺或长毛;体色因龄期而变化,初龄多暗色,拟似鸟粪,老龄常为绿、黄色,有红、黑斑而成警戒色;幼虫在受到威胁时会伸出位于前胸背方的一对臭角,释放臭味来赶走敌人。
凤蝶的成虫形态优美、色彩艳丽,飞翔迅速。多以花蜜为食,幼虫则食性各异。真正会造成农业损害的凤蝶科蝴蝶并不多,但仍然存在,例如以柑橘叶为食的柑橘凤蝶和无尾凤蝶、以樟树叶为食的青带凤蝶。中国台湾地区曾有人靠捉凤蝶外销欧美,以其作为自己重要的经济来源。
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凤蝶科蝴蝶:
柑橘凤蝶
柑橘凤蝶有很多的别名,如橘黑黄凤蝶、橘凤蝶、黄菠萝凤蝶、黄檗凤蝶等。属鳞翅目凤蝶科。
柑橘凤蝶有春型和夏型两种。春型体长约21~24毫米,翅展约69~75毫米;夏型体长约27~30毫米,翅展约91~105毫米。
柑橘凤蝶的雌体略大于雄体,色彩不如雄体艳丽。雌雄柑橘凤蝶的翅上斑纹相似,体淡黄绿至暗黄,体背中间有黑色纵带,两侧黄白色。前翅黑色呈近三角形,近外缘有8个黄色月牙斑,翅中央从前缘至后缘有8个由小渐大的黄斑,中室基半部有4条放射状黄色纵纹,端半部有2个黄色新月斑。后翅黑色,近外缘有6个新月型黄斑,基部有8个黄斑。臀角一般有一个带黑点的橙色圆斑,有尾突。
柑橘凤蝶的卵近球形,直径约1.2~1.5毫米,最初黄色,后变深黄,孵化前紫灰至黑色。柑橘凤蝶多将卵散产于嫩芽上和叶背,卵期约7天。其幼虫体长约为45毫米,呈黄绿色,后胸背两侧有眼斑。后胸和第一腹节间有蓝黑色带状班,腹部4节和5节两侧各有一条黑色斜纹分别延伸至5节和6节背面相交。各体节气门下线处各有一白斑,臭腺角橙黄色。成虫喜白天活动。善于飞翔,中午至黄昏前活动最盛,喜食花蜜。
柑橘凤蝶在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年生3代,江西4代,福建、台湾6代,均以蛹在枝上、叶背等隐蔽处越冬。
柑橘凤蝶分布于中国广大地区。另外在亚洲的朝鲜、日本等地区也比较常见。
荧光裳凤蝶
荧光裳凤蝶又名珠光黄裳凤蝶、珠光裳凤蝶。属鳞翅目凤蝶科。
荧光裳凤蝶是凤蝶科裳凤蝶属的一种大型蝴蝶,包括了3个亚种。荧光裳凤蝶是世界上非常珍稀的蝶类昆虫之一,已经被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其保护级别为二类。
荧光裳凤蝶雄蝶翅展约110~140毫米,雌蝶翅展约120~150毫米。荧光裳凤蝶的雄蝶前翅呈黑色,后翅呈金黄色,无尾状突起,有波状黑色外缘;雌蝶后翅中室外侧有较宽厚的黑带,嵌有金黄花纹。成蝶后翅在逆光下会闪现珍珠光泽,飞翔的时候姿态优美,显得华贵美丽。
荧光裳凤蝶喜欢将卵产于马兜铃叶背,通常一年多代,平均一次约产卵5~20颗。荧光裳凤蝶的卵为球型,卵径约2.6~2.8毫米,高约2.0~2.1毫米。荧光裳凤蝶的幼虫期具五龄。初龄幼虫呈暗红色,其后体色渐深而呈暗红色或红黑色,体上其肉质突起细长,腹部具横行白斑,终龄幼虫呈橘黄色。以摄食马兜铃科的尖叶马兜铃、蜂巢马兜铃、印度马兜铃、大叶马兜铃、港口马兜铃、蕨兜铃等植物的叶为生。
荧光裳凤蝶的成虫在每年3~8月比较易见,它们通常喜欢滑翔飞行,速度缓慢。其雄蝶多飞翔于海岸原始林的树梢间,雌蝶较喜在海岸原始林间飞翔。荧光裳凤蝶的成蝶喜欢在道路两旁或是小径边上的长穗木、海檬果或马缨丹上吸食花蜜。荧光裳凤蝶的食性包括花粉、花蜜、植物汁液。寄主为马兜铃科植物。
荧光裳凤蝶是澳洲—东洋生态区蝴蝶,多分布于中国台湾或印尼、菲律宾等地。
长尾麝凤蝶
长尾麝凤蝶属鳞翅目凤蝶科。
长尾麝凤蝶是一种取食有毒植物,并且体内含有毒素的蝴蝶。其幼虫长相恐怖,1龄幼虫全体长有四列小疣,小疣上长有坚硬的毛刺。待蜕皮进入2龄后,这些毛刺就会消失,而之前的小疣发展为较长肉棘,全身散布有明显的红色及白色的警戒色斑纹。
在白水江自然保护区,长尾麝凤蝶一年两代,以蛹在灌木或树枝上越冬,翌年4月中旬羽化。雄体成虫比雌体成虫早羽化7~10天,飞行能力较强,其飞行活动主要受到寻找雌体成虫交尾和访花补充营养的影响,一般在沟底活动。雌体成虫飞行能力较差,主要在出生地附近访花交尾产卵,飞行活动受到寻找寄主植物和访花补充营养的影响。成虫主要的访花蜜源植物有合欢、粉叶羊蹄甲、臭牡丹、接骨草等。
长尾麝凤蝶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中部至北部地区。
台湾宽尾凤蝶
台湾宽尾凤蝶又名八百圆蝶、梦幻之蝶、大燕尾蝶。属鳞翅目凤蝶科。
台湾宽尾凤蝶是于1932年被首次发现的,是我国台湾的特产,美丽稀有,有中国“国蝶”的美誉。通常台湾宽尾翅展约90~120毫米,它们的前翅底色黑而略带褐色,后翅在中室附近有白色大纹,在外沿则有一排红色弦月型纹。
台湾宽尾凤蝶的雌蝶较雄蝶略大,具有特别宽大的尾状突起,二支翅脉贯穿其间,这是其他凤蝶所没有的特征。
台湾宽尾凤蝶的成虫栖息时常平放翅膀,飞行缓慢,作滑翔飞态,幼虫寄主于檫树。
在乌来和台东都有台湾宽尾凤蝶的采集记录,因为其稀有性,所以无论在学术上还是经济上都有很高的价值。
中华虎凤蝶
中华虎凤蝶属鳞翅目凤蝶科。
中华虎凤蝶是我国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中国独有的一种野生蝶类,由于其独特性和珍贵性,被昆虫专家誉为中国“国宝”。
中华虎凤蝶的雄蝶体长15~17毫米,翅展约58~64毫米;雌蝶体长约17~20毫米,翅展约59~65毫米。中华虎凤蝶的翅呈黄色,间有黑色横条纹(黑带),酷似虎斑,所以也常被称为横纹蝶。除了翅外,中华虎凤蝶的整体均呈黑色,密被黑色鳞片和细长的鳞毛。在各腹节的后缘侧面,有一道细长的白色纹。中华虎凤蝶的前翅基部及后翅内缘密生淡黄色鳞毛。前翅正面的基部,外缘及斜行于其间的3条横带呈黑色,另有2条短的黑带相间其中,终止于中室的后缘。另外前翅外缘呈曲线状,有一列外缘黄色斑,近翅尖的第一个黄色斑与后方7个黄色斑排列整齐、无错位。后翅外缘呈波浪形,黑色,中间有4个小的青蓝色斑点,具金属光泽,在臀角处也有一个同样颜色的臀眼斑。在青蓝色斑外侧还有4个黄色半月斑。
中华虎凤蝶一般将卵产于杜蘅等马兜铃科细辛属的多年生败花或无花瓣类草本植物叶片的背面。其卵为立式卵,顶部圆滑,底部平,呈馒头形。卵粒直径一般0.969~1.00毫米,高0.721~0.803毫米。初产时呈淡绿色,具有珍珠光泽,孵化前变成黑褐色。
中华虎凤蝶幼虫的头部坚硬,呈黑褐色,1~3龄时有光泽,老熟幼虫无光泽。密被黑色刚毛。单眼6枚,深黑色而光亮,半环状排列。头盖缝淡褐色。胸腹部呈深紫黑色,体表刚毛丛共有6行。其中气门下线丛着生在略呈半球形的大疣突上。各节的刚毛丛深黑发亮,中间常夹有1~2根白色的长刚毛。气门呈长椭圆形,深黑色。
中华虎凤蝶喜欢生活在光线较强、湿度不太大的林缘地带。其飞翔能力不强,只在特定的狭小地域内活动。中华虎凤喋属狭食性昆虫,经常寻访蒲公英、紫花地丁及其他堇科植物。日落前后通常会栖息于低洼沼泽地段的枯草丛中,以其体表的色彩和条纹形成的警戒色来隐藏躲避敌人。
中华虎凤蝶是我国陕西华山特产,著名的珍贵蝴蝶,其中华山亚种十分稀少,已被列为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在中国的河南、山西、陕西、湖北、江苏、浙江等省均可发现其踪迹。
升天剑凤蝶
升天剑凤蝶属鳞翅目凤蝶科。
升天剑凤蝶的两翅呈半透明,其边缘有黑色,前翅有9条长短不一的黑色横纹;后翅也有6条黑色横纹,第三与第四条黑横纹之间有数个淡黄斑,尾突呈长剑状。升天剑凤蝶的幼虫一般以大叶新木姜子等植物为寄主。
升天剑凤蝶是世界上比较珍稀的蝶类昆虫之一,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各省区、尼泊尔、印度、缅甸等国家及地区。
丝带凤蝶
丝带凤蝶又名白凤蝶、软尾蝶、马兜铃凤蝶。属鳞翅目凤蝶科。
目前全世界已经发现或命名的丝带凤蝶仅一种,只分布在东亚。在中国有3个丝带凤蝶的亚种,是我国非常珍贵的蝶种,曾被列为国内14种珍贵蝴蝶种类之一,也是国际收藏家主要收藏的蝶种之一。
丝带凤蝶成虫翅展约42~70毫米。雌、雄虫体在翅面的斑纹上明显不同。雄蝶翅面呈淡黄白色,前翅基角、前缘、顶角及外缘呈黑色或黑褐色;中室中部和端部各有一个黑色条斑;中后区有一列大小、形状都不规则的黑斑;后翅有一条中横带,中间错位后与臀角大黑斑相连接,大黑斑中有红色横斑,此红斑有时断续沿中横带伸到前缘;红横斑下有蓝斑;部分雄蝶中室还有1块大黑斑;尾突的长度通常短于或等于雌蝶尾突的长度。雌蝶前翅中室有5个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不规则黑褐斑;前缘、外缘、亚外缘区、中后区、中区、基区和亚基区都有不规则的黑褐色斑或色带;后翅基区、亚基区有不规则的斜横带;在红色带外侧是黑色带,此带间有的具有蓝斑;外缘波状、黑色;尾突长,黑色,末端呈黄白色。
丝带凤蝶的雌体蝶会在寄主植物的叶子上或附近植物的叶子上产大量的卵,因此有时可见到大量的幼虫。丝带凤蝶的幼虫取食马兜铃。
丝带凤蝶可人工饲养,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在我国,野生的丝带凤蝶多分布于江西、湖南以北地区,西至宁夏、甘肃。另外在亚洲的朝鲜、日本等地区也有分布。
旖凤蝶
旖凤蝶又名欧洲杏凤蝶。属鳞翅目凤蝶科。
旖凤蝶成虫翅展约70毫米,翅面呈黄色。其前翅有7条黑色横带,其中第一、二、四、七条到达后缘,第三和第五条到翅面中部。旖凤蝶后翅后缘和中部各有一条黑带,外缘黑带镶有5个新月斑,其中靠前缘一个为黄色,其余4个为蓝色;臀角有一个黑色蓝心的三角斑及黄色横斑。旖凤蝶前翅反面第四条基半部镶有黄色条纹,第六条分裂为两条黑色条纹;后翅反面中部黑带的中间夹有一条橙色细线。
旖凤蝶的雌蝶通常会将卵单产于寄主植物嫩芽与嫩叶的背面。其卵为扁球形,底面浅凹,呈乳黄白色,表面有较强光泽。旖凤蝶的幼虫有5龄,1龄幼虫头部呈黑褐色有光泽,生黑色毛;2龄幼虫头部呈绿色,上半部稍带褐色,生黑色正常毛;3龄幼虫的头部变为纯绿色,臭角淡黄色;4龄幼虫臭角为黄橙色;5龄幼虫臭角呈橙色,各亚节背线、气门上线的小圆斑及身体前方为橙红色,后方为黄色。旖凤蝶的幼虫在整个幼虫期都栖息在寄生植物的叶面上。
旖凤蝶的成虫飞行速度较快,但动作并不敏捷,有展翅滑翔的习性,其雄蝶夏天还有吸水的习性。
旖凤蝶主要分布于中亚细亚、欧洲、非洲北部。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新疆、陇南等地区。
巴黎翠凤蝶
巴黎翠凤蝶又名琉璃翠凤蝶、大琉璃纹凤蝶。属鳞翅目凤蝶科。
巴黎翠凤蝶的成虫翅展约95~125毫米。体、翅约呈黑色或黑褐色,散布有翠绿色鳞片。前翅亚外区有一条黄绿色或翠绿色横带,被黑色脉纹和脉间纹分割,此带由后缘向前缘逐渐变窄,色调由深渐淡,未及前缘即消失。后翅端半部的上部有一大块翠蓝或翠绿色斑,斑的外缘齿状,斑的下角有一条淡黄、黄绿或翠蓝色窄纹通到臀斑内侧,但有时并不太明显;在亚外缘区有不太明显的淡黄或绿色的斑纹;臀角有一个环形红斑;外缘钝锯齿状。翅反面前翅亚外缘区有一条很宽的灰白色或白色带,由后缘向前逐渐扩大并减弱。后翅基半部散布无色鳞片,亚外缘区有一列“W”形或“U”形的红色斑纹,臀角有1~2个环形斑纹,红斑的内侧镶有白边。
巴黎翠凤蝶一年发生二代以上,以蛹越冬。其成虫好访白色系花;一般在常绿林带的高处活动,飞行速度快,警觉性高且很少停息,所以较难捕捉采集。
巴黎翠凤蝶在中国地区分布较广,河南、四川、云南、贵州、陕西、海南、广东、广西、浙江、福建、台湾、香港等地均有发现。另外,在印度、缅甸、泰国、老挝、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也有分布。
暖曙凤蝶
暖曙凤蝶属鳞翅目凤蝶科。
暖曙凤蝶的成虫翅展约为105毫米,翅正反面均为褐色,翅脉间与翅室内的黑色纵条纹显著。后翅心形。暖曙凤蝶的头部和体腹面均呈红色。
暖曙凤蝶是世界上比较珍稀的蝶类昆虫之一,已经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暖曙凤蝶主要分布在南亚、东南亚,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地区。
斑凤蝶
斑凤蝶属鳞翅目凤蝶科。
斑凤蝶的成虫翅展约为80~101毫米。斑凤蝶属于雌雄异型蝴蝶。
斑凤蝶雄蝶翅面呈黑褐色或棕褐色,基半部色深。前翅外缘及亚外缘区各有1行斑列;顶角和亚顶角处的淡黄白色斑较大,亚外缘区的斑列有的斑错位。后翅外缘波状,在波凹处有淡黄色斑,亚外缘区有1~2列新月形或角棱形斑。翅反面棕褐色斑显得十分清晰。
斑凤蝶雌蝶翅黑色或黑褐色,所有斑纹淡黄色;前翅斑纹外缘及亚外缘区与雄蝶相同,基部及亚基部有放射状条纹,中区和中后区的斑纹散乱而大小长短不一。后翅外缘及亚外缘与雄蝶相同,其他斑纹都是顺脉纹呈放射状排列,大部分斑纹端部呈齿状。翅反面与正面相似,但斑纹清楚而色浓。
斑凤蝶的成虫一般生存于低海拔平地及丘陵地。另外,当它们在热带森林高空或丘陵上空周旋时,如果受惊就会飞逃。
斑凤蝶的成虫飞行速度缓慢,但飞行能力很强,它们可以在季风季节中连续飞翔数小时。
斑凤蝶的成虫有时候会主动攻击其他蝴蝶。
斑凤蝶非常喜欢访花。雄蝶也常在湿地吸水。斑凤蝶寄主植物有数种,例如木兰科的玉兰花、含笑花及番茄枝科的释茄果。斑凤蝶喜欢的蜜源植物包括长穗木、马樱丹、金露花、大花咸丰草等。
雌体斑凤蝶通常把卵产在寄主植物新芽、嫩叶的背腹两面或叶柄与嫩枝上。幼虫从1龄到末龄都栖息在叶的正面。老熟幼虫在比手指粗的枝条、树干或附近的建筑物上化蛹。
斑凤蝶主要分布于印度、不丹、尼泊尔、缅甸、泰国、巴基斯坦、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香港等地区。

天堂凤蝶
天堂凤蝶又名琉璃凤蝶、英雄凤蝶。属鳞翅目凤蝶科。
天堂凤蝶是澳大利亚的国蝶,也是澳大利亚人眼中最美丽的蝴蝶。
天堂凤蝶四翅内侧1/2为纯净的大蓝色,外侧1/2为黑褐色,后翅有黑色的尾突。天堂凤蝶翅形优美而巨大,全身在黑天鹅绒质的底色上闪烁着纯正蓝色的光泽,被新几内亚热带丛林中的土著人认为是来自天堂的使者。
天堂凤蝶是收藏和欣赏的佳品,目前被列为昆士兰州的保护种类。
粉蝶科(Pieridae)
粉蝶是鳞翅目粉蝶科昆虫的总称,属中小型蝴蝶。全世界已知的粉蝶科蝴蝶大约有1200种,分有3个亚科,分布于除了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陆。中国已发现大约130种。
粉蝶科蝴蝶的前翅三角形,后翅呈卵圆形,无尾突;翅膀颜色通常为白色或黄色,饰有黑色或其他颜色斑点,热带种类除外。粉蝶科蝴蝶最大的种类翅展约达90毫米。
粉蝶科蝴蝶的卵呈炮弹形或宝塔形,长而直立。幼虫圆柱形,细长,胸部和腹部每一节都有皱环。成虫须补充营养,喜吸食花蜜,或在潮湿地区、浅水滩边吸水。其主要的寄主植物有十字花科、豆科、白花菜科、蔷薇科植物等。
粉蝶色彩较素淡,一般为白、黄和橙色,并常有黑色或红色斑纹。有些种类有季节型。
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粉蝶科蝴蝶:
水青粉蝶
水青粉蝶又名波纹粉蝶、菲律宾粉蝶、细波迁粉蝶。属鳞翅目粉蝶科。
水青粉蝶成虫翅展约50~65毫米。雄蝶翅面呈白色,上翅翅端及外缘有黑色斑;翅膀腹面呈淡米黄色,具不明显的波浪状深色小斑纹。雌蝶翅面黑色斑较大。水青粉蝶的冬型虫体翅面呈黑色斑比普通成虫个体的小,且上、下翅腹面中央有明显的一枚圆点。
水青粉蝶成虫全年可见,常见于低矮的树丛或花丛间飞行,喜欢访花,飞行速度并不快。雄蝶也会吸水。
水青粉蝶广泛分布于东亚热带地区。
黑脉园粉蝶
黑脉园粉蝶又名棕脉粉蝶。属鳞翅目粉蝶科。
黑脉园粉蝶的雄蝶成虫翅展约为58毫米,翅呈白色,脉纹黑褐色,外缘脉段有三角形黑斑相连成带,各斑沿翅脉向内延伸;亚缘黑带横穿各脉,形成亚缘白斑列;后翅黑色脉纹不及前翅深显,亚缘黑带模糊甚至消失。翅反面前翅同正面,但中室内有黑纹将白斑分割成许多小白斑;翅顶有数个黄白色斑;后翅各室有形状不一的黄斑。雌蝶黑色翅脉及斑纹较雄蝶发达甚多,后翅亚缘带明显完整。湿季型体大于旱季型,且颜色呈黄白色,黑色部分更发达。
黑脉园粉蝶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台湾、云南、海南等地。另外在亚洲的印度北部、缅甸、越南、老挝、泰国、马来西亚等地也可发现。
利比尖粉蝶
利比尖粉蝶又名镶边尖粉蝶、八重山粉蝶。属鳞翅目粉蝶科。
利比尖粉蝶成虫翅展约40~45毫米,雄蝶翅膀表面为白色,翅缘为波浪齿状的黑色镶边,翅腹面具极纤细的黑色条状斑纹,密集排列于中室与翅缘间,形成白色条状的椭圆形图案,雌虫翅腹面的椭圆形斑较不明显,黑色的线纹中杂有黄色。
利比尖粉蝶分布于中国东南各省,近年在中国台湾南部地区也开始大量出现。
报喜斑粉蝶
报喜斑粉蝶又名红肩斑粉蝶、红肩粉蝶、褐基斑粉蝶、艳粉蝶、基红粉蝶。属鳞翅目粉蝶科。
报喜斑粉蝶的成虫翅展约65毫米,体长约22毫米。其体背面呈灰黑色,腹面呈灰白色。报喜斑粉蝶的雌蝶前翅正面呈灰黑色,中区有白色斑纹,中室端小斑不如雄蝶的清晰,亚外缘有一列白色小斑。前翅反面与正面斑纹基本相同,中区有白色斑纹带黄色,中室上缘的细线呈黄色。雌蝶后翅正面呈现灰黑色,中区及亚外缘上的白斑不明显,其臀区偏白色;后翅正反两面斑纹基本相同,基部有红色斑纹,但不鲜艳。雄蝶前翅正面呈黑色,中区有白色斑纹,中室有白色小斑,亚外缘有一列白色小斑,前翅正反两面斑纹基本相同,中室上缘有一条白色细线,中区白色斑纹较清晰,后翅反面基部为红色。
报喜斑粉蝶的成虫非常喜欢阳光,其飞行速度较慢,常访花。
报喜斑粉蝶在我国多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云南、台湾等地。另外在不丹、锡金、印度、泰国、缅甸、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地也多有分布。
艳妇斑粉蝶
艳妇斑粉蝶属鳞翅目粉蝶科。
艳妇斑粉蝶的个体较小,翅展一般小于80毫米,也有一些亚种的翅展大于80毫米,例如分布于我国广西、四川地区的艳妇斑粉蝶四川亚种。艳妇斑粉蝶的雄蝶后翅正面臀角的黄色斑比较完整,一直延伸到臀角的翅缘处,反面中室斑小。
除了艳妇斑粉蝶四川亚种外,我国还有艳妇斑粉蝶的广州亚种、西藏亚种。
橙粉蝶
橙粉蝶属鳞翅目粉蝶科。
橙粉蝶的成虫雌雄异型。其雄蝶有两种形态,一种前翅正面端半部黑色,基半部为黄色,中域为大型橙色斑,中室端有黑斑,后翅呈黄色,外线有黑带窄;另一种中室端为橙黄色斜带。雌蝶前翅黑色部分延伸到中室和基部,后翅外缘黑带部分与雄蝶相比较宽,翅面呈淡黄色,前翅中室外斜带呈淡黄色。
橙粉蝶分布较广,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台湾、江西等地区。另外在不丹、尼泊尔、锡金、印度、缅甸、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也可发现。
欧洲粉蝶
欧洲粉蝶属鳞翅目粉蝶科。
欧洲粉蝶是粉蝶科中的一种蝴蝶。
欧洲粉蝶雄蝶的翅面主要呈奶白色。前翅基部及沿肋脉有黑色鳞片斑点,第二翅脉顶端及末端呈黑色,一些标本在第三间隙有窄身的黑点。后翅基部也是黑色的,顶端前有一大的黑点。后翅底呈浅赭褐色,有密集的黑色鳞片。触角黑色,顶端白色。头部、口器及腹部黑色,有一些白毛。
雌蝶的前翅与雄蝶的接近,但基部的黑色鳞片较长。顶端及末端的黑色范围较阔,内缘较直。在第一间隙的黑点较大及明显,在第三间隙有另一个黑点。后翅顶端下的黑点较大及明显。翅底顶端及后翅底都是呈赭黄色,而非雄蝶的赭褐色。前翅底的远端黑点也较大。触角、头部、口器及腹部都像雄蝶。
欧洲粉蝶的雌蝶会在芸薹属上产卵,每次会产20~100颗黄色的卵。它们似乎特别喜欢不同的甘蓝变种,如椰菜等。毛虫呈黄绿色,有黄线及黑点。它们会成群的在叶面上吃食。它们会分泌出难吃的化学物质,以避过掠食者。有指这些物质其实是其食物内葡萄糖异硫氰酸盐所产生的芥子油,不过毛虫本身却会压抑芥子油的生成,故仍然是一个谜。纹白蝶绒茧蜂会攻击初生的毛虫。蛹呈黄绿色,有黑点。它们会成蛹来过冬。每年会出生两次,头一次于5月及6月,第二次则在8月。
欧洲粉蝶主要分布于欧洲、北非及亚洲至喜马拉雅山的农地、草原及公园。
红襟粉蝶
红襟粉蝶属鳞翅目粉蝶科。
红襟粉蝶的雄蝶前翅端呈橙色,雌蝶则没有这个特征。雄蝶在春天会在灌木篱墙及湿润草地上寻找雌蝶。它们的底部呈斑绿色,在峨参及蒜芥等花朵是完美的伪装。雄蝶甚至可以将前翅上的橙色收藏在后翅之下来隐藏。它们斑线色的底部其实是由黑色和黄色的鳞片所组成。
雌蝶会在草甸碎米荠、蒜芥及其他野生十字花科的花头上产卵,因为它们含有硫配糖体。雌蝶会被吸引到较大的花朵上,纵然它们并不适合毛虫生长。雌蝶的繁殖率会受到寻找适合的植物影响。故此,它们演化到会使用多种不同的十字花科。卵开始是呈白色,几日后就会变成鲜橙色,孵化就会变得深色。由于毛虫差不多只吃花朵,所以一棵植物并不足够多于一只毛虫的生长。若两条毛虫相遇,其中一条毛虫会把另一条吃了,目的是减少竞争者。同一道理,初生的毛虫也会把未孵化的卵吃掉。为了防止其他雌蝶在同一棵植物上产卵,雌蝶会在产卵的地方留下一种信息素。毛虫有5个幼体阶段。毛虫呈绿色及白色,天敌包括寄生蝇及小茧蜂科。毛虫会于初夏成蛹,并于翌年春天破蛹而出。近期研究显示成虫可以延后达两年才破蛹而出,以期确保它们可以在恶劣环境下生存。
红襟粉蝶横跨整个欧洲,东至亚洲的温带,最远到日本。过往30年间因气候转变,它们在英国的数量急速增长,尤其是在苏格兰及爱尔兰。
钩粉蝶
钩粉蝶属鳞翅目粉蝶科。
钩粉蝶是粉蝶科钩粉蝶属的统称。
钩粉蝶是蝴蝶中寿命最长的一种。雄蝶呈淡黄色,接近黄油的颜色。与雄蝶相比,雌蝶略微偏绿。两性中室端部都有一个橙色亮斑,当从下方观察时两性间的差异更小。触角和触须呈粉褐色。
钩粉蝶的幼虫一般以鼠李叶为食。成虫以花蜜为食,摄食对象比较广泛,包括蒲公英、樱草、夏枯草和风信子的花朵。
钩粉蝶是每年最早出现的蝴蝶之一,在有些地区2月便结束冬眠。雄性的冬眠期短于雌性,因为它们可以在更低的温度下飞行,适应环境也较雌性迅速。在早春的寒冷气候中,该种有时会张开翅膀晒太阳以取得热量。
每年的5月为钩粉蝶的繁殖期,为了提高幼虫存活率,雌性会将卵直接产在鼠李的叶片上,每年产卵一次。卵在10天之后会孵化为幼虫,一个月后开始化蛹。大约两周后,也就每年7月是蛹化蝶的季节,之后钩粉蝶便尽量摄食为冬眠储备。
钩粉蝶在冬眠时,其翅膀颜色、形态与常青藤、冬青、树莓叶都很接近。
钩粉蝶主要分布于欧洲、北美、亚洲等地。
环蝶科(Amathusiidae)
环蝶科蝴蝶属中至大型种类。根据记载,全世界目前已发现或命名的环蝶种类共有约200种,分布在亚洲、澳洲、印度和南美地区。我国现已经发现或命名的环蝶科蝴蝶有13种,其中仅广东地区就分布有9种。
环蝶双翅的面积较大,虫体较小,因翅腹面常具有圆形斑纹而得名。
环蝶两翅面积较大,前翅近似三角形,后翅近圆形,内缘臀区非常发达,两翅反面近亚外缘常具多数环状斑纹。一般以灰褐、黄褐色为基调,饰有黑、白色彩的斑纹。
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环蝶科蝴蝶:
紫斑环蝶
紫斑环蝶属鳞翅目环蝶科。
紫斑环蝶成虫的翅展约为80~90毫米,前翅呈三角形,外缘弧状,后翅近圆形,翅面为深褐色,前后翅中室后方有蓝色斑块。背面有3条暗色条纹,后翅有两个眼纹。
紫斑环蝶大多生活在密林竹林中,喜欢栖息在潮湿背阴的地方。紫斑环蝶一般会在早晚时分进行活动,飞翔时忽上忽下,呈现波浪式,飞行速度缓慢。
紫斑环蝶数量稀少,十分名贵,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西、海南、云南等地,另外在东南亚地区也可发现。
串珠环蝶
串珠环蝶属鳞翅目环蝶科。
串珠环蝶的成虫翅展约70毫米,体、翅呈棕褐色,翅缘圆弧状;前翅外端色浅,呈黄色。后翅正面中部有一列圆形斑点。串珠环蝶的翅反面有3条前后翅贯穿的褐纹和一列贯穿的黄色珠状斑纹。串珠环蝶的雌蝶成虫色泽要比雄蝶略微鲜艳。串珠环蝶喜欢吸吮腐坏果实、动物排泄物和树液。串珠环蝶经常在森林附近活动,喜欢贴近地面飞行。
串珠环蝶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包括香港、澳门等地在内的南部地区。另外在越南、泰国、缅甸、马来半岛和印度等地区也有分布。
箭环蝶
箭环蝶又名路易箭环蝶。属鳞翅目环蝶科。
箭环蝶成虫翅展约为100~110毫米。箭环蝶体呈褐黄色,前翅正面翅尖部有大片淡色区,几近白色,前后翅周边有一圈箭簇状黑斑,也像矛头,又似小鱼图案,故名。箭环蝶翅腹面中域有一纵列红褐色圆形眼斑,圆斑围以深褐色边缘,圆斑内侧有二暗褐色线纹,勾勒出近似人形的侧影图。箭环蝶的雌蝶斑纹较雄蝶更大,色更深。
箭环蝶属于森林蝶类,多发生于丘陵地带,在树荫、竹丛中穿梭飞行,常于黎明或傍晚于幽深竹林小道上飘闪它亮黄的身影。大发生时常常几十上百只聚集于人畜粪便、腐叶烂果上。并能将整条沟谷的竹叶吃光。箭环蝶的蛹通常悬挂在竹叶背面,为悬蛹。
在我国箭环蝶主要分布于云南等地。
斜带环蝶
斜带环蝶属鳞翅目环蝶科。
斜带环蝶成虫翅展约为95毫米,其体、翅均呈黑色,前翅前缘中部到后角有一条宽的白色带,后翅外缘有一黄色宽横带。后翅反面有一雏鹰状的斑纹,下部有一珠状斑纹,人称为“雏鹰护珠”。
斜带环蝶的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都很高。
在我国斜带环蝶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
双星箭环蝶
双星箭环蝶属鳞翅目环蝶科。
双星箭环蝶成虫翅展约为75毫米,其体、翅均呈黄色,其翅外缘有一列箭状纹,前翅顶角有黑色斑,斑内有白点。翅反面前后翅贯穿有4条黑色纹,缘部有2条呈波状纹,另有一列珠状环纹,有的环纹明显,有的不明显。臀角黑色斑小。
双星箭环蝶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华中、华南、西南地区。
月纹矩环蝶
月纹矩环蝶属鳞翅目环蝶科。
月纹矩环蝶成虫翅展约为75毫米,体、翅均呈黄褐色,翅面具有多条褐色波状纹,前翅顶角黑色,外缘黑色,翅反面中部有一条暗黄带横穿前后两翅。基半部色深,端半部色浅。
月纹矩环蝶在我国的广东地区一般一年可以发生两个世代。第一代成虫发生于4月下旬至5月中旬,第二代成虫发生于6月中旬至7月中旬。
月纹矩环蝶的幼虫食性不明。其成虫不访花,爱吸树汁。飞行较迅速,路线不规则,常活动于林下阴凉处。
月纹矩环蝶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南岭等地区。
绢蝶科(Parnassiidae)
绢蝶多数为中等大小的中小型蝴蝶。现全世界已经发现或命名的绢蝶种类约为52种,我国目前已知的约35种。
绢蝶科蝴蝶的外形与凤蝶科蝴蝶十分相似,成虫的体色主色为白色或蜡黄色。翅接近圆形,半透明,鳞片稀少,有黑、红、黄色斑点。雌性在交配后会在腹部末端形成各种形状的角质臀贷,避免再次交配。
绢蝶多产于高山地区,耐寒能力极强,一部分甚至能够在雪线上下紧贴地面飞翔。绢蝶的飞行速度较为缓慢。
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绢蝶科蝴蝶:
夏梦绢蝶
夏梦绢蝶属鳞翅目绢蝶科。
夏梦绢蝶的成虫翅展约为70毫米,其体呈黑色,翅为白色半透明,翅面散布有许多黑色的鳞片。前后翅上的斑纹较明显,前翅有5块黑斑,其中外部3块有红心;后翅前缘与中部的黑色圈清晰,内套红圈白心,亚缘部齿状黑斑明显。
夏梦绢蝶在我国多分布于新疆、甘肃、青海、四川、西藏等地。在国外主要分布于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北部等地区。
阿波罗绢蝶
阿波罗绢蝶属鳞翅目绢蝶科。
阿波罗绢蝶成虫的翅展约为50~80毫米,翅质薄似丝织品;前翅较圆,呈白垩色;翅表散有黑点、灰白斑及无鳞透明区,斑点的形状、密度及其强度常随产地的不同而各有不同。后翅通常有显著的鲜红色斑点。
阿波罗绢蝶的幼虫以景天属植物为寄主。通常一年发生一代,以卵越冬。阿波罗绢蝶主要栖息于海拔750~2000米的高山区。
阿波罗绢蝶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地区,是我国蝶类中最为珍贵的蝶类之一,数量稀少,具有观赏价值。另外在土耳其、蒙古及欧洲大部分国家都有发生。
珍珠绢蝶
珍珠绢蝶属鳞翅目绢蝶科。
珍珠绢蝶成虫翅展约54~60毫米。翅呈淡黄白色,前翅中室基部、中部及端部各有一枚黑色斑,中室外有2枚黑斑,后缘中部有一枚黑斑,其中有红心或红黄心,两者之间褐色带相连;亚外缘带黑褐色,齿状半透明,外缘带黑褐色,齿状半透明,外缘带褐色半透明。后翅前缘及中部各有一枚镶黑边的浅色红斑,臀角有12枚黑斑,其中心红色;近臀角有2枚黑边蓝心的斑,亚外缘有4枚扁形黑斑,有的不十分明显;外缘带窄,半透明。翅基及臀缘区黑色;翅反面与正面相似。
珍珠绢蝶是我国特有、稀有种,主要分布于高山地区,较难捕捉采集。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陕西、甘肃、四川、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区。
中国珍稀蝴蝶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冰清绢蝶
冰清绢蝶俗名黄毛白绢蝶、白绢蝶。属鳞翅目绢蝶科。
冰清绢蝶体呈黑色,披有黄色长毛,颈部有1轮黄色毛丛。翅半透明如绢,翅脉褐色明显,前翅亚外缘有1条褐色带纹。中室内和中室端各有1个黑褐色斑纹;后翅内缘的黑带较宽,上披黄色长毛。
冰清绢蝶为濒危动物,是“三有”保护动物。除了在昆虫学研究中有特殊的研究价值,它还具有独特的外观形态,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现已经被列为我国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冰清绢蝶主要分布于朝鲜、日本等国,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浙江、北京、北京、辽宁、河南、新疆、山东、陕西、甘肃等地区。
灰蝶科(Lycaenidae)
灰蝶科蝴蝶属小型蝴蝶,全世界目前已知或命名的约有6000种,占所有蝴蝶种类的40%左右,属全球性分布蝶种。我国目前已知的灰蝶种类有279种。
灰蝶的成虫很小,翼展通常不超过5厘米,触角有白色环纹。雄蝶前脚退化成一蹠节,仍可用于步行。一般为蓝色。很多种类后翅具有尾突及眼点,停下时让尾朝上,看起来像头部。
灰蝶一般生活在森林中,少数种类为害农作物。灰蝶喜欢在日光下飞翔,雄蝶成虫有在溪旁、路面的积水边成群吸水的习性。
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灰蝶科蝴蝶:
橙灰蝶
橙灰蝶属鳞翅目灰蝶科。
橙灰蝶的雌蝶翅展约为43毫米,雄蝶翅展约为38毫米。虫体呈黑色,翅为橙黄色,雄蝶翅正面基部为黑色,翅外缘黑色,翅面无斑纹。雌蝶前翅外缘有宽的黑色带,中部从内向外有一大一小两个黑斑点,还有一列黑点斑。后翅大部呈黑色,仅端部有一带状橙色斑。雌雄虫体的翅反面相同,前翅基半部从内向外有3个黑点斑,外部有2列黑点斑,外缘呈青蓝色。后翅反面为青蓝色,端部有橙色斑,从基部到端部有5列黑斑点。
橙灰蝶的成虫喜访花。
橙灰蝶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北京、河北、陕西、青海等地区。另外,在欧洲各国也多有分布。
蓝灰蝶
蓝灰蝶又名燕蓝灰蝶、雾社燕小灰蝶。属鳞翅目灰蝶科。
蓝灰蝶的成虫翅展约18~20毫米,雌雄异型,雄蝶翅面呈蓝紫色,外缘呈黑色,前翅中室端部有1个明显黑斑;后翅有小尾突;雌蝶翅面黑褐色,中室无黑斑。
蓝灰蝶的成虫常于草地、树林边以及路旁低飞,也常出现在各种草本植物旁。成虫以及各虫期整年可见。成虫喜访花,易捕捉采集。
蓝灰蝶分布相当广,西起巴基斯坦、印度到东边的日本、台湾甚至菲律宾皆可发现其踪迹。
燕灰蝶
燕灰蝶又名垦丁小灰蝶。属鳞翅目灰蝶科。
燕灰蝶的成虫体小纤细,翅展约12~13毫米,翅有闪光,常为褐或灰色,翅下面有发状细纹。雄蝶前足退化,雌蝶前足则较为发达。其幼虫短宽,呈蛞蝓状。
燕灰蝶常见于开阔地,其后翅上有一个或数个燕尾突起。各洲均有分布,但以新大陆热带最多。北美的灰色燕灰蝶的幼虫体呈绿或浅红色,它们会钻入果实和种子取食,造成经济危害。
曲纹紫灰蝶
曲纹紫灰蝶又名苏铁绮灰蝶、东升苏铁小灰蝶。属鳞翅目灰蝶科。
曲纹紫灰蝶的成虫翅展约22~25毫米,属小型蝶种。其翅正面以灰、褐、黑等色为主,且两翅正反面的颜色及斑纹截然不同,反面的颜色丰富多彩,斑纹变化也很多样。雄蝶翅正面呈蓝灰白色,外缘灰黑色,雌蝶呈灰黑色。前翅外缘呈黑色,后翅外缘有细的黑白边。前翅亚外缘有2条黑白色的灰色带,后中横斑列也具白边,中室端纹棒状。后翅有2条带内侧有新月纹白边,翅基部有3个黑斑,都有白圈,尾突细长,端部白色。
曲纹紫灰蝶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四川、江西、福建、广西、广东、贵州、云南、台湾等地区。
蚬蝶科(Riodinidae)
蚬蝶是与灰蝶外型相似的小型蝴蝶,全世界已知或命名的有1300多种,大多分布在新大陆,而澳洲区、古北区、东洋区和非洲区种类却都不多。中国目前已经发现或命名的约有20余种。
蚬蝶成虫体型中小,通常以褐色为主,配有白色、黑色或橙色斑纹。蚬蝶的头较小,触角细长。大多数种类无尾状突起,少数种类有尾突。
蚬蝶喜欢在阳光充足时飞翔,其飞翔速度较快,路程较短。蚬蝶在休息时翅膀常半开。比较常见的种类有波蚬蝶、蛇目褐蚬蝶、白带褐蚬蝶、白点褐蚬蝶等。
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蚬蝶科蝴蝶:
黑燕尾蚬蝶
黑燕尾蚬蝶属鳞翅目蚬蝶科。
黑燕尾蚬蝶是蚬蝶科中体形较大的种类,也是数量比较稀少的美丽蝶种。这种蝴蝶的后翅上有鲜艳的色彩,还有一对细而长的小尾突。
黑燕尾蚬蝶的幼虫体形扁平,尾部较尖,喜欢栖于密花树的叶子背面。
在我国,黑燕尾蚬蝶主要分布于云南地区。
蛇目褐蚬蝶
蛇目褐蚬蝶属鳞翅目蚬蝶科。
蛇目褐蚬蝶成虫翅展约40毫米,翅面底色为黑褐色(棕红色到褐黄色,因季节而变化)。前翅外域有2条较宽的淡色横带;中室内有一个褐色细斑。后翅外域有一宽二窄共3条浅色横纹,在顶角有2个冠以白色黑斑,臀角域也有2个较小的斑。
蛇目褐蚬蝶主要分布于广东、重庆、浙江、福建、广西、海南、香港等地区。
勤劳的蜜蜂家族
 蜜蜂的基本知识
一般蜜蜂的体长约8~20毫米,体呈黄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其头与胸几乎同宽;触角膝状,复眼椭圆形,口器为嚼吸式口器,后足为携粉足;两对膜质翅,前翅大,后翅小,前后翅以翅钩列连锁;腹部为近椭圆形,体毛比胸部少,末端有螫针。
蜜蜂是一种会飞行的群居昆虫,属膜翅目蜜蜂科。它们擅长采食花粉和花蜜并将其酿造蜂蜜。有细胞沉积现象,也是唯一在细胞中有铁矿物沉积现象的真核生物。
蜜蜂源自于亚洲与欧洲,由英国人与西班牙人带到美洲,后广泛引种至世界各地成为全球性昆虫。蜜蜂群体中有蜂王、工蜂和雄蜂三种类型的蜜蜂,一般一个“家族”有一只蜂后(有些例外情形有两只蜂后),1~15万工蜂,500~1500只雄蜂。蜜蜂为取得食物会不停地工作,白天采蜜、晚上酿蜜,同时替果树等植物完成授粉任务,是农作物授粉的重要媒介。
蜜蜂的食性
蜜蜂的食性有多食性、寡食性、单食性3种。
1. 多食性
多食性的蜜蜂都是不挑食的孩子,它们并不会特别地钟情于哪一类植物,而是在不同科的植物上或从一定颜色的花上(不限植物种类)采食花粉和花蜜,例如如意蜂和中蜂。
2. 寡食性
寡食性的蜜蜂是很讲究生活品质的,它们不会乱吃东西,而是有选择地自近缘科、属的植物花上采食,例如苜蓿准蜂。
3. 单食性
单食性蜜蜂是极度挑食的,它们只会自某一种植物或近缘种上采食,例如矢车菊花地蜂。
一个蜜蜂“家族”通常会有几千到几万只蜜蜂,由一只蜂后(有时也会有2只蜂后的情况)、少量的雄蜂和众多的工蜂组成。
蜂后
蜂后,是蜜蜂群体中唯一能正常产卵的雌性蜂。如果一个蜜蜂“家族”中的蜂后不幸死亡,工蜂就会产卵,但因为都是未受精卵,所以只能发育成雄蜂。因此如果不能人工补蜂后,整群蜂就将消亡。
蜂后的寿命可长达几年,而雄蜂只能活几个月,工蜂的平均寿命(在采蜜季节)只有45天左右。蜂后通常是蜂群中其他成员的母亲,因此也有人称蜂后为“母蜂”。
雄蜂
雄蜂在蜂群中的作用就是与蜂后交配,交配后的雄蜂一般立即死亡。雄蜂的精液可以在蜂后的体内保存数年而保持活力,并具有授精能力。
工蜂
工蜂是蜂群中繁殖器官发育不完善的雌性蜜蜂。
工蜂在蜂群中为数众多,形态结构上表现出许多特化现象,如附肢特化形成花粉刷或花粉梳,生殖器官特化成尾端的螫刺,腹侧具蜡腺。在同一蜂巢中的工蜂,因龄期不同可以分为3个生理上不同的工蜂群:保育蜂、筑巢蜂和采蜜蜂。
保育蜂是刚羽化成的最年轻的工蜂,其主要职责是照管和饲养幼虫。当看管幼虫的工作告一段落时,年轻的工蜂就开始离巢作短距离飞翔。大约十天以后,这些保育蜂蜡腺开始分泌蜂蜡,此时的工蜂称为筑巢蜂。筑巢蜂有时亦外出采蜜,或清扫蜂巢中的垃圾和死蜂。3周后,工蜂蜡腺停止分泌,成为专职的采蜜蜂。工蜂蜇人后,其蜇针连同肠脏留在人体皮肤中,故其很快就会死亡。
在蜜蜂群体中,数目最多、最为忙碌的当数工蜂了。工蜂除了出外采蜜,供其他蜂食用外,还有负担保护蜂群不受袭击等工作。工蜂的地位非常低微。工蜂并非天生没有繁殖能力,而是在出生后被夺去。其实它们可否发育成蜂后,完全取决于它们出生后的饮食。从卵中孵化后,如果它们连吃五天的蜂王浆,蜂体发育速度就会非常迅速,大约16天就能发育成能够生育的蜂后;但相反,若它们只吃了两三天的蜂王浆,那么发育速度就会变得相对较慢了,21天后才能变为成虫,这种情况下它们虽然仍是雌性的个体,但却已经失去了生育能力,成了工蜂。
 辛苦酿蜜的蜜蜂
有一个,小蜜蜂
飞到西又飞到东
嗡嗡嗡嗡,嗡嗡嗡嗡
不怕雨也不怕风
自立自强有信心
刻苦耐劳勤做工
万里寻亲不怕难
消灭敌人最英勇
啦啦啦,啦啦啦啦
有一个,小蜜蜂
飞到西又飞到东
嗡嗡嗡嗡,嗡嗡嗡嗡
有恒一定会成功!!
这首儿歌相信很多人都听过,短短的几句话,就将蜜蜂的生命特性表述得非常准确。蜜蜂是我们经常能够看到的昆虫之一,那么你知道蜜蜂到底有哪些种类,它们又有怎样的特征吗?
1758年,林奈首次记载了蜜蜂第一个属和第一个种。
最初的时候,由于采集标本的范围、对蜜蜂生物学的研究限制和有些蜜蜂新种类的证据不足等原因,世界公认的蜜蜂种类只有4种,即大蜜蜂、小蜜蜂、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
到了20世纪下半叶,中国的研究者通过对采集自云南的6种蜜蜂进行了形态学、生物学、昆虫地理学、细胞遗传学等全方位的分析后,得出结论:认定黑大蜜蜂与黑小蜜蜂是各自独立的蜂种,自此确立了它们的分类地位。
之后,外国学者又确立了沙巴蜂为独立的蜂种,使世界上明确的蜜蜂种类增加到了7种。这7种蜜蜂的名称分别是:西方蜜蜂、小蜜蜂、大蜜蜂、东方蜜蜂、黑小蜜蜂、黑大蜜蜂、沙巴蜂。
到了20世纪末期,又出现和确认了两种蜜蜂种类,分别是绿努蜂和分布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和菲律宾的苏拉威西蜂。至此,世界上现存的已经命名分类的蜜蜂种类增加至9种。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常见的蜜蜂种类一般以意大利蜂(西方蜜蜂的一种)为主。另外中华蜜蜂(东方蜜蜂)则集中分布在西南部及长江以南省区,以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福建、广东、湖北、安徽、湖南、江西等省区数量最多。有些地方可发现很少部分的黑蜂。
下面我们就带着大家来具体地了解一些蜜蜂的特征。
黑小蜜蜂
黑小蜜蜂又名小排蜂,其成年工蜂的体长一般在7~8毫米之间,雄蜂体长约10~11毫米,蜂王体长约12~14毫米。
黑小蜜蜂一般生活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次生稀树草坡的小乔木上,通常会营造单一巢脾的蜂巢,蜂巢距离地面2.5~3.5米。黑小蜜蜂会将巢脾固定在树枝上,其巢脾一般为近圆形。在巢脾的上部形成一个厚的巢顶,将枝干包裹在里面,下部尖突,整体面积约177~334平方厘米。
黑小蜜蜂对环境温度的要求非常高,当气温上升到15℃时,它们才会开始活动;气温到达20℃以上时,它们会出勤比较积极。黑小蜜蜂每日出勤的高峰期一般是在11~17时。
黑小蜜蜂的工蜂护脾能力很强,即使在繁忙的采集期,也绝对不会让巢脾裸露。黑小蜜蜂的工蜂在烈日或是暴风的时候,会相互攀缘、层层重叠,以此来保护巢脾不受巨大损伤。黑小蜜蜂的警惕性很高,且非常凶猛,如果有人企图靠近蜂巢,巢脾下方的守卫蜂就会立刻进入警戒状态;如果真的有人若触动其巢,守护蜂会纷飞出击远达30~40米。
黑小蜜蜂体小灵活,是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传粉昆虫。其主要分布于南亚及东南亚地区。在中国目前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州的景洪、勐腊及临沧地区的沧原、耿马等北回归线以南的北热带地区。
黑大蜜蜂
黑大蜜蜂是中体黑且大的蜜蜂,是目前蜜蜂类群中最大的一种。由于主产于喜马拉雅周围的雪山下,岩栖,故又被称为喜马拉雅蜜蜂、雪山蜜蜂及岩蜂等。
黑大蜜蜂的成年工蜂体长约17~18毫米,体黑色;腹部第2~5节背板基部各有一条明显的银白色绒毛带;胸部、小盾片及第一腹节披黄褐色毛。前翅烟褐色。
黑大蜜蜂常栖息在海拔1000~3500米的悬崖下。具有随季节迁徙的习性,冬天迁至低海拔温暖地带,夏天迁至高山凉爽地带。
黑大蜜蜂的蜂巢,通常为单一巢脾,仅由一片与地面垂直的巢脾构成,而且都是露天营巢附于悬岩下,离地十数米以上,敌害难以接近。黑大蜜蜂类群常数群或十数群以上相邻结巢。
黑大蜜蜂的巢脾一般长0.8~1.5米、宽0.5~0.95米。新脾纯白,旧脾黄褐发亮;基部为蜜粉区,厚度可达100毫米左右;中、下部为繁殖区,厚约为35毫米。纯蜜区偏于基部上头,呈倒三角形。
黑大蜜蜂在高山地区显示出很强的适应能力,曾经有人在大约海拔4100米处的花朵上采集到过黑大蜜蜂。黑大蜜蜂能在不适合其他蜜蜂飞行的气温下飞行、采蜜。
黑大蜜蜂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地区和怒江、澜沧江流域,包括我国西藏南部、云南西部和南部。另外,尼泊尔、不丹、印度东北部等国家和地区也有分布。
意大利蜂
意大利蜂是西方蜜蜂的一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比较常见。这类蜜蜂原产自意大利的亚平宁半岛,当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其特点就是冬季短、温暖而湿润;夏季炎热、干旱,花期长。意大利蜂在类似的自然条件下,都能够表现出很好的经济性状。但是其对冬季长而严寒、春季经常有寒潮袭击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很差。
意大利蜂的成年个体略小于欧洲黑蜂。其腹部细长,腹板几丁质为黄色。工蜂腹部第2~4节背板的前缘有黄色环带,在原产地,黄色环带的宽窄及色调的深浅变化很大;体色较浅的意蜂常具有黄色小盾片,特浅色型的意蜂仅在腹部末端有一棕色斑,称为黄金种蜜蜂。绒毛为淡黄色。工蜂的喙较长,平均为6.5毫米;腹部第4节背板上绒毛带宽度中等,平均为0.9毫米;腹部第5背板上覆毛短,其长度平均为0.3毫米;肘脉指数中等,平均为2.3。
意大利蜂的产蜜能力很强,生产蜂王浆的能力也很强,是蜜浆兼产型的理想品种,而且也是花粉生产的理想品种,还可用其进行蜂胶生产。所以意大利蜂的饲养范围早已远远超出了原产地,成为受到普遍欢迎的世界性品种。
中华蜜蜂
中华蜜蜂又名中华蜂、中蜂、土蜂,是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中华蜜蜂是中国独有的蜜蜂品种,其是以杂木树为主的森林群落及传统农业的主要传粉蜜蜂,有利用零星蜜源植物、采集力强、利用率较高、采蜜期长及适应性、抗螨抗病能力强、消耗饲料少等意大利蜂无法比及的优点。此类蜜蜂非常适合在中国山区定地饲养。
在中国除最西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外,从东南沿海到青藏高原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分布有中华蜜蜂。据研究调查,中华蜜蜂在中国的饲养量已经达到了200多万群,约占全国蜂群总数的1/3左右。
中华蜜蜂的成年工蜂腹部颜色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有的较黄,有的偏黑;吻长平均5毫米。蜂王有两种体色:一种是腹节有明显的褐黄环,整个腹部呈暗褐色;另一种的腹节无明显褐黄环,整个腹部呈黑色。雄蜂一般为黑色。南方蜂种一般比北方的小,工蜂体长10~13毫米,雄蜂体长约11~13.5毫米,蜂王体长13~16毫米。
中华蜜蜂飞行敏捷,嗅觉灵敏,出巢早、归巢迟。此类蜜蜂每日外出采集的时间平均比意大利蜂要多2~3小时。
中华蜜蜂的造脾能力很强,喜新脾,爱啃旧脾;抗蜂螨和美洲幼虫腐臭病能力也很强;喜欢迁飞,在缺蜜或受病敌害威胁时易弃巢迁居;中华蜜蜂不采树胶,分泌蜂王浆的能力相对较差;蜂王日产卵量比西方蜜蜂少,所以通常情况下群势较小。
东北黑蜂
东北黑蜂是在闭锁的自然环境里通过自然选择与人工参与所培育的我国唯一的地方优良蜂种。
东北黑蜂强壮有力、采集力强、抗病抗逆性强、耐低温等特点都是决定蜂胶等蜂产品品质的关键因素。
一般认为,闭锁环境与人工参与是黑蜂形成的独特因素,这种情况在世界上也是很少见的。闭锁环境为黑蜂蜂种种源纯净提供了可能,为人工参与提供了条件。人工参与加快了优胜劣汰的过程,极大地提高了蜂种的优越性。
东北黑蜂的蜂王产卵能力强,春季群势发展较快,主要流蜜期压缩产卵圈;善于采集流蜜量大的蜜源,能利用零散蜜源;耐寒性很强;饲料消耗较少;泌蜡造脾力一般;采集蜂胶很多;蜜封盖为中间型;性情温和,巢脾时蜜蜂较安静;盗性较弱。
智慧的蚂蚁群落
 蚂蚁的基本知识
蚂蚁,是一种社会性昆虫。属于膜翅目,和胡蜂是近亲。目前,全世界已知的蚂蚁约有260属,1.6万多种。
蚂蚁最早出现在白垩纪,一般认为是由侏罗纪出现的原始胡蜂演变而来的。二者的主要区别是蚂蚁的触角呈明显的膝状弯曲,腹部一、二节呈结节状;胡蜂的腹部是一个整体。蚂蚁一般都没有翅膀,只有雄蚁和没有生育的雌蚁在交配时会有翅膀,雌蚁交配后翅膀即脱落。
蚂蚁是一种既渺小而又较为常见的社会群体昆虫。在分类上,蚂蚁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科,在昆虫界它种类最多、生存量最大。它的起源可追溯到1亿年前的恐龙时代。随着地球生态环境的变迁,身驱庞大的恐龙早已灭绝了,而身躯细小的蚂蚁在自然界依靠集体的力量和顽强的生命力一直生存繁衍到今天,形成了家庭兴旺的家庭群落。
 蚁群的组成
蚁后
蚁后是一个蚂蚁群体的创造者,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
蚁后是通过婚飞方式来结识它的“新郎”的,它们一般会在飞行中或飞行后交尾。不过蚂蚁“新郎”的寿命都比较短,一般交尾后不久就会死亡。这时蚁后会脱掉翅膀,寻找适宜的土质来筑巢。由于“遗孀”蚁后能力有限,所以此时的蚁巢只是一个能够令蚁后容身和便于待产的空间。等到蚁后体内的卵发育成熟,产出后,蚁后就忙碌起来。蚁后会嘴对嘴给每个幼蚁喂食,直到这些幼蚁发育为成蚁,可以独立生活为止。当第一批工蚁长成时,它们便挖开通往外界的洞口去寻找食物,同时开始扩大巢穴建筑面积,为越来越多的家族成员提供住房。而这时饱受艰苦的蚁后也终于可以享清福,安心地做大家族的坐镇者。
通常情况下,蚁群中老的蚁后即将死亡的时候,就会产下一些蚁卵,这些蚁卵都是能够在将来长为“蚁后”的个体,然后蚁群会根据优胜劣汰的自然生存原则,选择出一只最胜任“传宗接代”任务的蚂蚁来继承“蚁

(<-快捷键)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目录

阅读设置

背景色:

字体大小: 14px

页面宽度: 1200px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