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侦探推理 > 神秘的植物王国

神秘的植物王国

作者:雅风斋字数:72283状态:连载

第四章 植物家族的奇特成员

在体系庞大的植物家族中,有非常多“个性”十足的成员,它们总是以各种奇妙的特征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令人为其赞叹。
 
最奇特的捕虫植物
绿色的植物王国里,种类纷繁,无奇不有。据统计,全世界共有食虫植物400余种,我国分布有30余种,其中主要有:
 猪笼草
猪笼草又名雷公壶,是一种蔓生草本植物,属于猪笼草科,猪笼草属,生长在我国的海南岛一带。
猪笼草的叶子长得十分奇特,它的中部变成卷须状,可以攀援它物,在它的端部长着一个圆筒状的笼子。笼子上有一个半开着的盖子,笼口有腺毛分泌蜜汁,贪食的昆虫受着蜜汁的诱惑,爬进笼内的,常常会因笼子内壁的光滑的蜡质构成而不小心落入笼底。这时,笼盖会关闭得严严实实,笼底的消化液会把昆虫渐渐消化、吸收掉。
猪笼草的捕虫笼颜色艳丽、花纹多样,大小不一。小的如拇指般大小,大的甚至可以容纳1~2升水。
在我国北京植物园和华南许多植物园里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茅膏菜
茅膏菜属茅膏莱科,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只有10厘米高,叶子有细柄,长约1厘米,叶片变成盘状的捕虫器,在叶缘和叶面上密生着许多腺毛,腺毛能分泌黏液,当小虫失足爬到其叶片上的时候,那无情的腺毛受到刺激就会向内卷缩,牢牢地抓住小虫,腺毛分泌的消化液渐渐将虫体消化吸收。之后,腺毛又慢慢张开,等待其它倒霉的小虫到来。
茅膏菜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各省,常见于林下、草丛等低湿的地方。茅膏菜全草入药,有治疗胃痛、赤白痢、小儿疳积、跌打损伤之功效。
 毛毡苔
毛毡苔也属于茅膏莱科。它和茅膏菜是一对贪食的亲兄弟。它的体形很小,大约有20厘米高。夏日里抽出花茎,开着白色的花朵。它的叶子平铺在地面上,叶柄很长,叶片像一个小圆盘,是紫红色的,上面长着许多腺毛,能分泌出许多有甜味的黏液,当虫子或苍蝇光顾的时候,被黏液沾住,叶片迅速闭合,虫体被消化液消化而吸收。
毛毡苔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和广东等地,常可在山坡湿地和马尾松林旁的草地上见到它的行踪。
 狸藻
狸藻是一种柔软的沉水植物,常见于我国各地的池沼中,其茎细长,上面长着许多小囊,囊上有一小口,口周围有倒生的刚毛。水中的小虫随水流进入小囊,便陷入图圄,再也出不来了。
 瓶子草
瓶子草属瓶子草科,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叶为瓶状,尖端有一个小叶片,像瓶盖一样。在瓶口内壁密生倒刺,昆虫陷入之后,有进无出,最后被消化吸收。
无茎无叶——大花草
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的热带森林里,生长着一种十分奇特的植物,它的名字叫大花草,号称世界第一大花。
大花草是一种寄生性植物,又名大王花、霸王花。它一生中只开一朵花,花朵的直径约为1米,最大的直径可达1.4米,最重可达11千克。
这些大花草的奇特不仅仅是其巨型的花朵,还因为其无根无茎无叶,且散发着刺鼻的腐臭味。
大花草专靠吸取别的植物的营养来生活,整个花就是它身体的全部了。大花草的花朵正中有一个洞,能够承起7~8千克的水。这种花有5片又大又厚的花瓣,整个花冠呈鲜红色,上面有点点白斑,每片长约30厘米,仅花瓣就有6~7千克重,因此看上去绚丽而又壮观。人们现在还能在印尼地区的苏门答腊岛和婆罗洲发现这种寄生植物。
大花草从藤本植物上吸收来的全部营养几乎全部供应花的生长。它的种子很小,用肉眼几乎难以看清。它的种子传播也有点懒气,小种子带粘性,当大象或其它动物踩上它时,就会被带到别的地方生根、发芽,进行繁殖。
大花草的花期一般为4天,花期过后,大花草逐渐凋谢,颜色慢慢变黑,最后会变成一摊黏乎乎的黑东西。不过受过粉的雌花,会在以后的7个月渐渐形成一个腐烂的果实。灿烂的花结出了腐烂的果实,这也算是植物界的一个奇观。
“神机妙算”的“花神仙”
在我国山西省古县石壁乡三合村有棵牡丹,相传植于唐朝武则天时代。每逢春天沐雨绽放,根据其花朵便可知当年收成的好坏:花繁则丰产;花稀则歉收。年年如此,十分灵验。
无独有偶,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潘格兰格火山上,也生长着一种奇妙的“报警花”。每天当地火山爆发的前夕,它就开放出黄色的花朵,十分灵验。
植物演奏家
在非洲中部的扎伊尔蒙博托湖上,生长着一种水笛花,每当微风吹来时,水笛花就会随风奏出悦耳优雅的笛声。原来,这种好似荷花的花,花朵大,其基部有4个气孔,孔的内壁覆盖着一层透明的薄膜,由于风由气孔进入,振动了薄膜,就会发出悦耳的笛声。
在巴西密林中,有一种叫“莫尔纳尔蒂”的灌木,白天会发出一种徐缓的乐曲声,委婉动听。可是一到晚上,它又会发出一种呻吟啜泣声,哀怨低沉。一待东方发白,它又转而发出悦耳的乐曲声。经研究,这与阳光照射有关。
 
喜爱握手的花
在非洲的喀麦隆土地上,生长着一种奇妙的握手花,每当其花瓣受触动或刺激时,它便立刻紧紧收缩。
有趣的是,一旦有人用手触摸花瓣,花瓣就会握住你的手,故称“握手花”。
具有辨识能力的植物
在植物家族中,有很多成员具有辨识方向和记录时间的能力。
南部非洲大那马瓜沙漠中,有一种叫“哈斯盟特”的花,因地处赤道以南,太阳是从北方照来的,它就像向日葵一样,花朵总是向着北方,因而得名“指北花”。
而我国青海湖畔和新疆玛内斯草原上,则长着一种小圆瓣花,早晨七八点钟淡黄色;十二点是橙红色蝶形小花;晚上七八点是白色,且有茉莉花香,人们看到花的颜色就知道早、中、晚时间了。
懂得舞台特效的花
我国广西有一种被誉为“魔术花”的花。
它在每年的春季长出形如桂花的小花苞,4~5月间,每株有六七百朵花相继开放。
最奇特的是,“魔术花”在从开放到凋零的整个阶段中,就像是懂得运用舞台特效来衬托自己的花开一样,会非常有规律地喷射出一缕缕白色气体,形成直径约为3厘米的烟圈,射到高约20厘米的位置,然后散开,花朵也逐渐变为透明状。
这一奇观平均会持续40天以上,直到花完全凋谢为止。
植物界的“催眠大师”
在坦桑尼亚的坦噶尼喀山野中,生长着一种具有很强催眠作用的“木菊花”。不论是人或是动物,只要闻到它的气味儿,就会很快地进入昏迷状态;如果闻的时间长了,甚至会昏睡数天。当地人利用这一点,将它用在捕捉野兽等方面。
无独有偶,在埃塞俄比亚的支利维纳山上也生长着一种类似的植物,它就是神奇的醉草。醉草通常株高三四十厘米,在多刺的茎上长着十多片绿叶,叶面上布满了细孔。这些叶面细孔中会分泌出一种芳香扑鼻的醉人物质——烈香脑油。它虽然对人体无害,但是闻多了人便会喝醉了一般,倒地不起。
   芳香四溢的“花信封”
在西印度洋的维尔京群岛上生长着一种信封树。这种树开白色大花,每朵都由18个花瓣组成。奇怪的是,这些花瓣都是双层的,活像一只只密封的小袋子。岛上居民把它晾干,剪去一边,做成一只只散发着阵阵幽香的信封。
据说,该岛的居民正在筹办一个信封公司,准备世界各地出售这种“花信封”。
朝雄暮雌的印度天南星
印度天南星是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常生长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潮湿的林下或小溪旁。
印度天南星的植株有3种类型,即雄株、雌株和无性别的中性株。
有趣的是,这3种不同性别的植株间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可以互相转变的。并且这种性别的转变可以发生多次,年复一年地进行,非常不可思议。

 
   植物界的“绿色杀手”
在中非,生长着一种名为“绿色杀手”的植物。这种植物的叶片小且柔软;其枝条呈放射状铺在地上,如同一片绿色的地毯。
从外表上看,与普通植物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当人或动物靠近它们时,它们的枝条就会迅速跃起,把人或动物裹得严严密密,然后慢慢吸食其血,直至将血吸干为止。
   停不下来的天然“舞者”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花花草草迎合着风雨,灵动地“起舞”。但是有一种草,就算没有外力的帮助也可以自由跃动。
在印度生长着一种跳舞草,这种跳舞草仿佛就是为了跳舞而生的。即使在无风的情况下,它呈弧形的两个叶片也会像钟表的指针一般,回旋不息地运动。到了夜间,它们中的大多数会停下“舞步”、稍作休息;但也有一些精力充沛的个体,完全不在乎周围的一片漆黑,不停地扭来扭曲,十分可爱。
   择地而居的“奔跑者”
我们常见的植物,在没有外力帮助的情况下,通常都只能在一个地方生长。但有一种树,却是择地而居的“奔跑者”,这种树是生物学家们在美国发现的,当地人称其为“苏醒树”。
“苏醒树”在水分充足的地方能够安心地生长,且非常茂盛;一旦其生存区域出现干旱或缺水的情况时,它就会把根从土中抽出来,卷成一个球体,然后随风而行。直到遇到一个“宜居”的地方,才会再次打开卷曲的根,“舒筋活骨”地将根部插入土中,开始新的生活。
藜科的草本植物猪毛草,也是一种非常典型的“跑路植物”。猪毛草通常都是成群地丛生在田野路旁、沙丘荒地或盐碱化沙质地区,且分布相当广泛。
猪毛草会在每年的八九月份开始逐渐干枯,干枯后的猪毛草非常脆弱,只要一阵风吹过,就会将其从茎基部吹断。这时候,猪毛草就会顺着秋风,带着自己成熟的种子去寻找新的栖居地。
在南美洲的沙漠上,还有一种叫做卷柏的植物有着和苏醒树、猪毛草非常相似的习性。每当干旱季节来临,卷柏就会从土中将根部抽出收起,然后将自己整个身体卷成一团,随风游走。遇到适宜其生长的环境再重新扎根。
除了苏醒树、猪毛草和卷柏,还有很多类似的跟着风儿“跑路”的植物,例如分布在亚欧各地的防风和刺藜、秘鲁的步行仙人掌等。
沉睡千年的古莲子
提起莲子,人们并不陌生,但说到古莲子,恐怕知道的人就不是那么多了。
1923年,日本学者大贺一郎在我国辽宁新金县普兰店一带进行调查时,在距今500~2000年的泥炭层中采到了一些古莲子,并培育使其发了芽。
1952年,北京植物园的科研人员在辽宁新金附近的泡子屯,一个干枯的池塘里挖掘出一些古莲子,并使这些莲子发了芽。甚至到了第3年这些古莲还开了花,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1974年,科研人员又对在库房的布袋内放了22年之久的古莲子进行发芽试验,4天后,发芽率竟达到了96%。
1975年,大连自然博物馆的科技工作者在新金县孢子乡附近的灰褐色泥炭中,再一次采集到了古莲子。1985年5月初由大连市劳动公园植物园进行培育试验,经过3个月的精心培育,于同年8月中下旬开花。
1995年,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研究人员,使一颗在大连普兰店莲花泡发现的,具有1200年历史的莲子发芽,该大学植物生理学家简·舍恩米勒描述说:“这颗沉睡了1000多年的莲子经过4天的培育之后,就像现代莲子一样出芽了。”
古莲子开的花与现代荷花就其植株外貌来说并没有什么大区别,但就古莲子与现代莲子本身来说,却有许多非常不同的地方。例如,古莲子个体小且轻,外表光滑黑亮,无花柱残存,含水量低、吸水率高,吸水、发芽速度快。
莲是一种古老的植物,在植物进化系统上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人们曾把它和水杉相提并论,称之为“中国的两种绝妙植物”。
植物界的木乃伊
在十分久远的远古时代,现在的北京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植物繁茂、森林密布。之后随着地壳运动、火山爆发,大片森林与火山堆积物一起迅即被埋入地下。这些树体在未来得及燃烧的时候就与空气隔绝了,被埋藏在含有丰富的硅质和钙质的火山堆积物中,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被埋藏的树体的有机物质和矿物质发生交代作用,使这些树体变成了石质。虽然外表上还能看到木质的结构,但其内部已完全为矿物质所代替。
在北京的西山和燕山地区曾发现过不少这样的木化石。它们可说是远古时代树木遇到不测之灾后剩留的遗体。
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木化石当推1981年在湖南澧县一带发现的巴尔兰德。这是一种不足1米的陆生植物,生存于距今3.6亿年的中泥盆纪晚期。人们也曾在捷克斯洛伐克、挪威、美国等地发现过它的踪迹。它的发现为我国古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证据。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木化石最早的国家。宋朝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就曾有过记载;《旧唐书》中有“仆谷东界有康干河,松木入水历一千年则化为石,谓之康干石”的说法。
我国也是世界上木化石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根据现有资料,木化石的踪迹几乎遍及全国各省。
我国到目前为止,已发现有雪松、云杉、红杉、台湾杉等属树木的木化石,但它们都是裸子植物,至今,我国还未发现过一块被子植物的化石。
木化石是珍贵的历史资料,通过它可以研究地质演化历史,揭示远古时代古气候和古地理环境以及植被的原始情况。
为了研究方便,科学工作者常要把木化石磨成极薄的薄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就能清晰地看到细胞完好的结构,以此来鉴定它的种类。
植物界的洗衣能手
在阿尔及利亚生长着一种能洗衣的树——普当,这是一种生长在碱性土壤上的常绿乔木。
普当粗枝叶阔,浑身赭红,远看犹如红漆的柱子。在普当的树皮上有许多的细孔,并且有黄色的汁液流出。这些液体里含有大量的碱性物质,具有很强的去污作用。
普当在当地语言中的意思是“能除污秽的树”。用它洗涤衣物非常洁净、清爽,因此人们也称它为“洗衣树”。利用普当洗衣服是非常简单的,人们只要把脏衣服捆在树身上,几小时后,在清水中漂洗一下,就很干净了。
阿尔及利亚的土壤是著名的盐碱性土地,又是暑酷冬暖,树叶的蒸腾作用极大,为了补偿失去的水分,树根从土壤中吸收大量含碱的水分,这给普当树本身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为适应这一环境,普当不得不在自己身上“造”出许多细孔,专供排碱用。这是生物适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植物界的天然“发电机”
印度有一种奇怪的树,无论什么时候,都没有鸟类或昆虫敢在上面停留。如果有人路过,碰触到其树干或枝条,就会立即像触电一样难受。
科学家们通过用各种仪器对这种树进行测量,发现这种树有发电和蓄电的本领,而且蓄电量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通常情况下,这种树在中午时候的电量最强,半夜时候的电量最弱。
 
令人发笑的植物
中东阿拉伯某些地区,有一种会使人发笑的植物。
这种植物上结的果实有豌豆那么大,果皮通常呈黑色。
如果贪嘴的人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吃了这种果实,就会受到让人无奈的“惩罚”——大笑不止,而且这种情况可以延续半小时之久。当然了,如果懂得节制少吃一点,不但不会受到“惩罚”,反而会获得镇静的效果。当地居民常常用它来治疗牙痛。
 
怕痒的植物
在我国各地庭园中,常常可以看到一种树干光滑、好像脱了皮的落叶小乔木。这种树高约3~6米,叶片呈椭圆形;夏天会开淡紫红色的花,名字叫“紫薇”,也叫“百日红”。
这种树有个奇怪的脾气,如果我们用手指在它的树干上轻轻地一抓,其顶端的枝梢就会摇动起来,就像是被搔了痒的人不受控制的摇摆一样。
因此,很多人都把它叫做“怕痒树”。
 
    植物界的“晴雨表”
风雨花原产于墨西哥和古巴等地,在我国西双版纳地区也有这种植物。它常常在天气即将发生变化时开放,迎接风雨的来临。当地人们非常喜爱这种花迎着风雨开花的坚强性格,喜欢栽种它,用它来预报天气。
有人曾经在西双版纳遇到了暴风雨,亲眼看到了风雨花盛开的奇观。
那么,风雨花为什么能够预报风雨呢?
原来,在暴风雨到来之前,外界的大气压降低,天气闷热,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很大。在风雨花贮藏养料的鳞茎中,有一种控制开花的激素。当暴风雨快来时,由于气温高,气压低,这种刺激使开花激素猛增,促使它开放出许多的花朵。
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生长着一种能预报天气的奇花——“报雨花”。这种花非常像我国的菊花,花瓣呈长条形,有各种不同的颜色和花姿,二者不同的是,报雨花的花朵比菊花大2~3倍。而且,它的花瓣对湿度比较敏感,当空气湿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其花瓣就会萎缩,把花蕊紧紧地包起来;而当空气湿度减少时,它的花瓣又会慢慢地展开。当地居民在出门之前,总是要看一下报雨花,如果花开就不会下雨,如果花萎缩,就预示着将会下雨,因此人们亲切地称它为“植物气象员”。
多年生草本植物结缕草和茅草,也能够预测天气。当结缕草在叶茎交叉处出现霉毛团,或茅草的叶茎交界处冒水沫时,就预示要出现阴雨天。因此,有“结缕草长霉,天将下雨”、“茅草叶柄吐沫,明天冒雨干活”的谚语。
“爬墙”高手
在植物家族中,可以攀援的植物很多,如葡萄、扶芳藤、紫藤、凌霄、常春藤以及葫芦、丝瓜、牵牛花等等,它们都是爬墙攀高的能手。在攀援植物中最爱“爬墙”的、能耐最大的当属爬山虎。
爬山虎又名地锦,属于葡萄科爬山虎属,是一种落叶藤本植物。爬山虎枝条粗壮,生长十分迅速,如果栽培得当,2~3年后,就可爬满两三层楼房的墙壁。
为什么爬山虎能沿着光滑的建筑物表面不停地攀援上升呢?
原来,爬山虎的枝端生长着多而分枝的卷须,每个卷须顶端常常扩大成吸盘,当它一旦碰上硬物的时候,吸盘就会分泌出一种胶液,牢牢地粘在攀援物上。
爬山虎的叶像手掌,通常有3个裂片,它们在生长过程中相互嵌合,天衣无缝,春夏之日,远远望去,仿佛挂着一幅翠绿的壁毯。入秋之后,叶色如火,五彩斑斓,又仿佛是一块精美的织锦,令人百看不厌。
爬山虎的作用绝不仅仅是观赏。它作为一层绿色的屏障,可遮挡炎夏烈日的曝晒,具有隔热降温、防尘隔音的作用。
爬山虎在我国分布范围很广,几乎到处都有它们的踪迹。
爬山虎性喜阴湿,也有一定耐寒能力,对土壤及气候有较强的适应性。繁殖多用插条和压条。插条以硬枝或嫩枝扦插为主,容易生根,植株生长也较迅速。也可以用播种繁殖,但种子发芽率不高。爬山虎不仅可以绿化高大的建筑物,也可以在园林中布置假山、凉亭、长廊、用台、围墙、桥壁以及作为大型雕塑的衬景等。
    植物界的“人形珍宝”
我们都知道人参是非常好的药用植物,它具有调气养血、安神益智、生津止咳、滋补强身的神奇功效,所以素被人们称为“神草”,被拥戴为“中药之王”。
人参之所以如此神奇,是由于它含有多种皂苷以及配糖体、人参酸、甾醇类、氨基酸类、维生素类、挥发油类、黄酮类等,对于增强大脑神经中枢、延髓、心脏、脉管的活力以及刺激内分泌机能、兴奋新陈代谢等,都具有很高的医疗作用。
人参是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茎约有四五十厘米高,叶有3~5个裂片,花很小,只有米粒般大,紫白色。被用于药用的部分主要是它的根。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产参、用参的国家。在古老的《神农本草经》中就已经提到了人参的名字。其后的历代名医如陶宏景、唐松敬、陈藏器、张仲景、李时珍等也都对人参作过高度评价。
东北是我国人参最著名的产区,人参的生长主要分布于吉林东部和长白山脉的抚松、集安、通化、临江等地,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
人参分为山参和园参。山参为山野自生,生长年头不限,可生长几十年至百余年不等。园参为人工栽培,由种到收约需6年以上的时间。虽然其产量不少,但药效远不及野山参为佳。
人参素来是传统的出口物资,据说出口1吨人参相当于出口100吨大豆,可换回150吨钢材。人参的珍贵,不仅是因为它有“神功”,还因为它很“娇气”,适应能力很差。
人参既怕冷,又怕晒,但又需要温暖的阳光,只能生长在温带寒冷气候的有阳光斜照的山坡上。所以人参的采取和种植都十分困难。我国自唐朝时,就已人工种植人参。目前除东北三省大量栽培之外,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湖北等省、自治区均有种植。
我们在看《西游记》的时候,应该都看到过“猪八戒吃人参果,食而不知其味”的片段。人参果呈扁圆形,如豆粒大小,生青熟红,十分好看。其医药价值也很高,清代学者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曾记述说:“人参果秋时红如血,其功尤能健脾。”
藻类植物之王
藻类植物大部分生活在水中,它们种类繁多,形态迥异,大小悬殊。最小的只有一个细胞,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而最大的可长达好几十米,甚至百米以上。这就是世所公认的“藻类植物之王”——巨藻。
巨藻形似海带,与海带是同宗兄弟,均属于昆布科。但巨藻要比海带大得多,它可以生活12年之久,如在适宜条件下,每天可以生长2米左右。每隔二三十天,其长度就可增加一倍,一般长达20~80米,大的可达百米甚至数百米以上。
巨藻没有根、茎、叶,但有类似根、茎、叶的构造。它的根,称作假根,是分枝状的,但并不是用来吸收水分和养料的,而只是用它来固着在海底的岩石上,因此,又称作固着器。一棵大的巨藻,固着器直径可达1米左右。在固着器上长着又粗又长的柄,这就是巨藻的“茎”,柄上每隔十几厘米着生一张硕大的扁平叶片,叶片是披针形的,长可达1米左右,宽达十几厘米。巨藻的每个叶片都有一个叶柄,每个叶柄都有一个气囊,里面充满空气。巨藻就是靠它飘浮在海面上。巨藻的叶片里含有叶绿素,它可以直接从海水中吸收水分和养料,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食物。
巨藻繁殖后代是很有趣的。它的叶片上可以散发出许许多多的孢子,这些孢子长着两根鞭毛,能在水中游来游去,在它尽情邀游之后,就萌发长成丝状体,丝状体有雌雄之分,雄的丝状体产生精子,雌的产生卵子。精子也有两根鞭毛,仿佛两条船桨一样,使精子在水中游弋,当它遇到卵子之后,就与之融合形成合子。合子萌发,渐渐长成一棵新的巨藻。
 
会发光的植物
夏天,在树林里或草丛中,萤火虫飘飘逸逸地以它美丽的闪光和星星相映,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生物发光现象。然而,植物也会发光,你见过吗?
若干年前,在江苏丹徒县,有很多人看见几株会发光的柳树。白天,这些在田边的腐朽树桩丝毫不引人注目,可是到了夜间,它却闪烁着神秘的、浅蓝色的荧光,即使风狂雨猛、酷暑严寒也经久不息。
这些普通的柳树怎么会发光呢?
原来,会发光的不是柳树本身,而是一种寄生在它身上的真菌——假蜜环菌的菌丝体发出来的,因为这种菌会发光,人们给它取名叫“亮菌”。这种菌在苏、浙、皖一带分布很普遍,它专找一些树桩安身,长得像棉絮一样的白色菌丝体吮吸着植物的养料,吃饱了就得意地闪着光,只因为大白天看不出来,人们对它往往是相见不相识罢了。
 
能“解毒”的植物
植物世界中不仅有“用毒高手”,也有“解毒者”。
我们常见的芦苇、香蒲、凤眼莲、空心苋、金鱼藻、浮萍等也都有较好的净化污水的能力。这其中有一种叫做水葱的植物,更是能够吸收多种水中的有毒物质。
如果将水葱种在含有十几种有机物的污水池塘中,那些有毒的有机物就会被它吸收掉。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在将水中的酚浓度提高到400毫克/升,然后将水葱种植在其中。过了一个月后,对水质进行测量,发现水中的有毒物质全部被吸收。
虽然植物体吸收有毒物质的能力很强,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有毒物质如氰、砷、铬、汞等,它们在植物体内移动较慢,所以常常会聚集在植物的根部;而镉与硒等元素转移很快,可以从植物的根部转移到茎和叶,而且有一部分还能进入果实和种子。所以在有氰、砷、铬、汞污染的地区,绝对不能种植马铃薯、莲藕、荸荠等食用根茎的作物;在硒和镉污染地区,不要栽种食叶的菜以及食果实、种子的禾谷类作物。
   植物界的“地动仪”
我们都知道许多动物都会在地震前做出异常的行为,例如青蛙会跳出池塘等。那么植物是否也会对地震做出异常反应呢?
答案是肯定的,很多植物对地震的反应甚至要比动物强烈得多。
1970年,我国宁夏西吉发生了5.1级地震,在这之前的一个月,离震中66千米的隆德县,蒲公英于初冬季节就提前开了花。
1972年,我国长江口区发生了4.2级地震,在这之前上海郊区曾出现不少山芋藤突然开花的罕见现象。
这些植物的突然开花令生物学家非常不解,直到20世纪80年代,植物学家对植物是否能预测地震进行了更深入详尽的研究,从植物细胞学的角度,观察和测定了地震前植物机体内的变化。
植物学家发现,生物体的细胞犹如一个活电池,当接触生物体非对称的两个电极时,两电极之间会产生电位差,出现电流。在动物中,感觉神经会把兴奋送到中枢神经系统,然后通过大脑发出指令,作出相应的反应。但在植物中,没有分化出感觉器官和专门的运动器官,然而它们对外界的刺激仍可以在体内发生兴奋反应,例如含羞草被碰触后会立即收缩。
为什么地震前植物体的生物电流会剧烈变化呢?
地震前植物出现异常强大的电流,也许是因为它的根系能敏感地捕捉到地下发生的许多物理化学变化,其中包括地温、地下水、大地电位和磁场的变化,导致植物也产生各方面的相应变化。
不会长胖的竹子
竹子是一种高大的、生长迅速的禾草类植物,茎为木质。
竹子的分布很广泛,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至暖温带地区,东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最集中,种类也最多。全世界竹类植物约有70多属1200多种。
大多数种类的竹子都是常绿浅根性植物,对水热条件要求高,而且非常敏感,地球表面的水热分布支配着竹子的地理分布。
竹子在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停止横向生长,是一种“不会长胖”的植物。
东南亚位于热带和南亚热带,又受太平洋和印度洋季风汇集的影响,雨量充沛,热量稳定,是竹子生长理想的生态环境,也是世界竹子分布的中心。
竹子常和其他树种一起组成混交林,而且处于主林层之下,过去很少受人重视。当上层林木砍伐后,竹子以生长快、繁殖力强的特点很快恢复成次生竹林。竹子用途不断扩大,经济价值高,人们植竹造林,形成人工林。次生竹林和人工竹林,又以它强大的地下茎向四周蔓延扩大。
“竹”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竹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中国人民喜爱,有“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梅松竹”岁寒三友之一等美称。中国古今文人墨客,嗜竹咏竹者众多。
趣味链接
植物吃虫为什么?
通常绿色植物是自食其力的,那为什么还要食虫呢?
原来,在很久以前,它们的祖先生长在氮素养料十分缺乏的酸性土壤或池沼中,经过长期的生境适应,一部分叶子就变成了形形色色的捕虫器,靠消化小虫来作为营养的补充。
趣 味 链 接
硅化木是最常见的木化石,往往在含硅较多的沉积岩、火山灰堆积以及温泉附近的沉积中发现。
在北京延庆盆地的东北部,距延庆县城50千米处,在东西宽600米,南北长2500米的山坡上,在灰黑色炭质页岩及黄绿色砂岩中,集中保存了数十株硅化木。其中最大的直径有2.5米,最小的0.6米,纹理十分清晰,仿佛采伐过的树桩,也有的经过滚动,堆积于山谷之中。据测定,这些硅化木群距当初的森林时代约有1.6亿年。
人们还在江西省乐平县发现了10余株硅化木,其中有一株直径达110厘米,长约23米,为我国目前已知最长的硅化木化石。
趣 味 链 接
1981年8月,吉林省抚松县北岗乡4名农民,用了6个多小时挖出了一棵特大的年逾百岁的老山参,这棵山参重达287.5克,外形美观,紧皮、细纹,参须上长满匀称的金珠疙瘩。从颅头到须根长54厘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棵山参。目前,这棵山参陈列在人民大会堂的吉林厅中。
趣 味 链 接
海底森林
巨藻可以在海底形成一片气势磅礴的“海底森林”,一般为0.5~2平方千米,最大的可达数百平方千米。一大片巨藻就像一道天然的防波堤,护卫着海岸、码头、船只免受惊涛骇浪的袭击。但巨藻也会缠住船桨,给船舶行驶带来麻烦。巨藻所形成的“海底森林”为鱼类及多种水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和繁殖的场所。
趣 味 链 接
植物为什么会发光呢?
一些植物体内有一种特殊的发光物质——荧光素和荧光酶。
植物在进行生命活动过程中要进行生物氧化,这时候荧光素在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同时放出能量,这种能量以光的形式表现出来,就称为了我们看到的生物光。

(<-快捷键)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目录

阅读设置

背景色:

字体大小: 14px

页面宽度: 1200px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