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良方验方大全
作者:膳书堂文化字数:153680状态:连载
第五章 儿科
山栀外敷剂治小儿发热 【组成】生山栀9克。 【用法】上药研碎,浸入少量70%的酒精或白酒中30~60分钟,取浸泡液与适量的面粉和匀,做成4个如5分硬币大小的面饼,临睡前贴压于患儿的涌泉穴(双)、内关穴(双),外包纱布,再用胶布固定,次晨取下,以患儿皮肤呈青蓝色为佳。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发热60例,1~3次患儿体温均恢复正常。 【病例】楼×,女,2岁。鼻塞、流涕、咳嗽已3天。昨起发热,曾服小儿消炎散等药热不退,今天体温39.5℃,纳减,便干、溲赤,咽红,扁桃体肿大,舌红、苔薄黄。诊为急性扁桃体炎。以此方治疗1次热退,继以清热利咽之品调理而愈。 【来源】方红等,《中医杂志》。 注:山栀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泻火之功,故用其外贴涌泉穴,即取“上病下治”之意,以清泻三焦之热;用其外贴内关穴,以清心经之热。故以此法治疗小儿发热,常获奇效。 清热止咳汤治小儿发热 【组成】鸡屎藤(全草)、火炭母(全草)各30克,此为5~8岁小儿量。 【用法】上药加水300毫升,煎成100~150毫升,1次服完(可适量加白糖调味)。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发热咳嗽有效。 【病例】陈×。突然发热,体温达38.5℃,咳嗽、声嘶,咽部充血。服此方1剂,次日热退咳止。 【来源】黄显能,《四川中医》。 小儿退热散治小儿发热 【组成】连翘120克,黄芩、黄柏、山栀子、知母各80克,淡竹叶、薄荷、大黄、大青叶、浙贝母、炙甘草各60克。 【用法】上药研细为末。用时以白糖开水冲调服用。3岁以下幼儿,先用开水冲泡药末,纱布滤去药渣后口服。4~7岁每天服2次,每次3克,4岁以下每次服2克。 【临床】此方治疗7岁以下小儿风热感冒发热,有一定效果。 【病例】殷×,女,5岁。发热4天不退,体温为39.4℃,伴有口干,咳嗽,小便发黄,食欲不佳,彻夜吵闹。因青霉素皮试有过敏反应,仅服1天退热药物,高热未退。以此方8包,每天服2次,每次3克,白糖调开水冲服,2天后痊愈。 【来源】徐宏生,《湖北中医杂志》。 银石饮治小儿发热 【组成】金银花、石膏各30克,玄参20~30克,神曲15克,荆芥8克。 伴大便秘结者加大黄3~5克。 【用法】上药加水煎2次,共取药液150毫升,3岁以下每天服1剂量,3~8岁服1.5剂量,8岁以上服2剂量。要求每天药量在当天晚上11时以前服完。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高热175例。服药后12小时内体温降至正常者11例,服药24小时内体温降至正常者42例,服药48小时内体温降至正常52例,服药3天内体温降至正常10例。 【病例】周××,男,7个月。发热3天,体温波动在38.5~39.5℃之间,伴烦躁口渴喜饮,纳呆,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指纹红紫;咽部充血,咽壁滤泡增生。服此方1剂,6小时后微汗出,热退;再服1剂,诸症悉平。 【来源】李江,《浙江中医杂志》。 退热饮治小儿发热 【组成】石膏20~30克,麻黄3~5克,白僵蚕、蝉蜕、生甘草各3~6克,金银花15~20克,防风、荆芥各10克,杏仁6~9克。 【用法】每日1剂。石膏研末先煎20分钟,余药用冷水浸渍10~20分钟后再与石膏同煎,煮沸5分钟,去渣稍凉服。3岁以下少量多次分服,3岁以上分3~4次服完,可用米汤或糖水送服。 【功效】此方治疗小儿发热54例,显效38例,有效15例,无效1例。 【来源】杜发斌,《湖北中医杂志》。 石板柴汤治小儿发热 【组成】生石膏(先煎)30克,板蓝根、大青叶各15~20克,柴胡、僵蚕各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4次温服,每次口服量不宜少于20毫升。 【功效】此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100例,显效96例,有效2例,无效2例。 【来源】唐业忠,《广西中医药》。 绿豆糊剂治小儿发热 【组成】生绿豆50克,鸡蛋1~2个。 【用法】将绿豆研细,过80目筛,再将鸡蛋打一小孔滤出蛋清,与绿豆粉调成稠糊状,做成直径3~5厘米、厚0.5~0.8厘米的圆形糊饼2个,分摊于布块上敷两足心(涌泉穴),外以绷带缠裹包扎,每天敷2次,每次6~8小时。共敷2天。 【功效】此方治疗小儿高热,疗效较佳。 【病例】王×,男,1岁半。发热3天,体温在39.1~39.5℃波动,精神萎靡,口渴喜饮,舌红、苔薄黄,指纹青紫。以此方外敷2天,体温降至正常。 【来源】邵金阶,《浙江中医杂志》。 银芩石草汤治小儿发热 【组成】生石膏30克,白花蛇舌草15克,金银花10克,黄芩6克。 【用法】上药煎汤,每次用50~150毫升,高位保留灌肠,每天3次。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高热86例,痊愈67例,好转14例,无效5例。 【病例】陈××,男,5岁。患儿发热3天,咳嗽流涕,呕吐痰涎,咽喉充血,饮食减少,大便干燥难解,夜间抽搐1次,舌红、苔薄腻微黄,脉数,体温39.8℃;血液检查:白细胞13.6×109/升,中性80%,淋巴20%;X线胸透肺纹理增粗。以上方加双钩藤10克,生石决明(先煎)20克,1剂急煎250毫升左右,冷后灌肠,每次60毫升,每天3次。次日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消除。 【来源】陈建平,《浙江中医杂志》。 麦门冬橄榄汤治小儿夏季热 【组成】麦门冬15克,盐橄榄1~2枚,田蛙1只。 【用法】将田蛙洗净,剖去肠杂,纳入麦门冬、盐橄榄于田蛙腹中,用针线缝牢田蛙腹部,加水适量,炖汤弃渣服。每天服1~2剂均可。病程长、体质虚弱者,加西洋参炖服;口渴引饮甚者,用鲜丝瓜皮、大枣适量水煎作饮料服。 【临床】此法治疗小儿夏季热40例,全部获愈。 【病例】黄××,男,3岁。患儿发热已3个月,体温在38~38.5℃之间,喜卧冷地,口渴多饮,无汗多尿,纳差,入夜则烦扰不安,精神萎靡,形体羸瘦,手足心热,脉细数。曾经治疗,无效。以此方加西洋参2克,每天l剂,间用鲜丝瓜皮15克,红枣5粒煎作饮料,共服9剂痊愈。随访1年无复发。 【来源】吴光烈,《福建中医药》。 羊耳菊合剂治小儿夏季热 【组成】羊耳菊10~30克,桑葚子10~15克,黄芪、葛根、麦门冬各6~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夏季热112例,痊愈101例,未愈11例。 【来源】唐冬季,《湖北中医杂志》。 荷翠地枣汤治小儿夏季热 【组成】荷叶、西瓜、翠衣各5克(鲜品倍量),地骨皮、生地各3克,大枣、五味子各2克。 【用法】每天1~2剂,水煎去渣置冷,加白糖适量,频频饮用。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夏季热124例,痊愈80例,好转3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90%。 【来源】颜振旗,《湖北中医杂志》。 感冒香袋治小儿感冒 【组成】荆芥,1岁以内5~10克,1岁以上酌增。 【用法】用清洁的棉布制成长方形小袋放入荆芥,封口,挂在患儿前胸6小时。必要时隔6小时再用1次。 【临床】此方治疗及预防小儿感冒有一定效果。 【病例】朱××,女,4个月。鼻塞、咳嗽、睡眠不安3天。用此方治疗1次,诸症消失而愈。 【来源】柯群智,《浙江中医杂志》。 金连香菊汤治小儿感冒 【组成】金银花、连翘、七叶一枝花、菊花各8克,薄荷5克,香薷4克。 【用法】上药加水浓煎至100毫升,每次取50毫升保留灌肠,每天2次。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病毒性感冒20例,疗效较好。一般灌汤2次后症状减轻,5天后可获痊愈。 【病例】肖×,女,9岁。患儿发热每天持续在38℃左右已15天,伴头痛、咽疼、咳嗽1周。予辛凉、辛温解表之剂治疗,热仍未退。白细胞30×109/升,结核菌素试验(-),抗生素治疗无效。以此方煎液保留灌肠,每天2次,共治疗5次,热退诸恙若失。 【来源】周振祥,《江苏中医》。 明菊梅花汤治小儿咽结膜热 【组成】千里明12克,野菊花、一点红、岗梅根、板蓝根各9克,金银花、桔梗、甘草各6克。 【用法】每日1剂,重症可每天2剂,水煎服。 【临床】此方治疗83例咽结膜热病儿,治愈70例,好转13例。 【病例】李×,男,3岁。发热,流涕,两眼红赤,头痛已3天,两次门诊治疗未效而入院。入院体温39.4℃,双眼结膜红赤明显,口渴多饮,纳少,小便黄短,大便干结。诊见双眼结膜充血明显,球结膜下出血,颌下淋巴结如黄豆大、无压痛,咽红,右侧扁桃体Ⅱ度肿大、充血,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诊断为咽结膜热。以此方治疗5剂痊愈。 【来源】王振熹,《广西中医药》。 冰蝎散治小儿急性扁桃体炎 【组成】冰片5克,全蝎10克,菜油2毫升。 【用法】先将冰片、全蝎捣碎,再调入菜油拌均匀,做成5分硬币大小的药饼,用胶布贴于外廉泉穴,24小时调换1次。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46例,全部单纯用本方外贴,均获痊愈。 【病例】高××,男,7岁。患儿头痛高热2天,体温达39.5℃。经治疗热稍退,但咽喉仍疼痛,吞咽不利,气急微咳,泛恶,小溲短赤,扁桃体肿大Ⅲ度,舌红、苔黄厚,脉滑数。血白细胞15×109/升,中性75%,淋巴25%。用此方治疗3天,扁桃体肿大消退至正常,脉平神安。 【来源】程栽芝,《浙江中医杂志》。 麻杏石甘汤加减治小儿痉挛性喉炎 【组成】炙麻黄、荆芥各6克,杏仁12克,射干25克,天门冬、石膏各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共取250毫升,分服(一般要求在晚上8点钟以前服完)。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痉挛性喉炎10例,服药2~4剂均治愈。 【病例】钟×,男,5岁。患儿咳嗽4天,曾诊断为支气管炎,用青霉素及非那西丁糖浆等治疗无效。咳嗽常在午夜前骤然发作,声音紧促如犬吠,稍感呼吸困难,伴声嘶,神倦纳减。检查咽部稍充血,心肺听诊无异常;检查血象、胸透无异常。诊断为痉挛性喉炎。以此方药治疗3天,诸症悉除。 【来源】李江,《浙江中医杂志》。 蠲饮汤治小儿胸膜炎 【组成】全栝楼12克,黄芩7克,冬瓜仁15克,薏苡仁30克,桃仁、杏仁、款冬花、川贝母母各10克,桔梗、甘草各5克。 若属渗出性胸膜炎酌加百部、防风、前胡、荆芥等;包裹性胸膜炎酌加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荆芥等。 【用法】每日1剂,水煎成100~200毫升,分次频服。2周为1个疗程。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胸膜炎49例,痊愈25例,好转23例,无效1例。 【来源】毕道才,《湖北中医杂志》。 吴茱萸外敷剂治先天性喉喘鸣 【组成】吴茱萸适量。 【用法】上药研末备用。用时取1~2克以白开水调成稠糊状,敷于双侧涌泉穴,每晚1次,次日清晨取下。6次为1个疗程。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先天性喉喘鸣69例,均痊愈。 【病例】许×,男,10个月。患儿出生后便喘息,喘息时出现三凹征。经某医院直接喉镜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喉喘鸣,用钙剂、鱼肝油服用多天无效。以此剂外敷6次病愈。随访2年未复发。 【来源】张连城,《河北中医》。祛风化痰方治小儿支气管炎 【组成】制白附子、制南星、制半夏、地龙、白僵蚕各10克,陈皮12克。 【用法】上药加水煎为200毫升,分4次口服。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42例,显效24例,有效14例,无效4例。 【病例】顾×,男,10个月。症见咳嗽,气喘,动则尤甚,喉中痰鸣,发热,舌淡、苔薄白;两肺闻及哮鸣音。诊断为喘息性支气管炎。以此方服2剂后,咳喘减轻;继服3剂咳止喘平,肺部罗音消失。 【来源】俞建庭,《陕西中医》。 止喘灵治小儿支气管炎 【组成】射干、杏仁、茶叶各6克,炙麻黄、白果、甘草各3克,生姜1片,葱白1根。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50例,痊愈32例,好转15例,无效3例。 【病例】王××,男,3个月。因受凉后发病,加重半天。诊见:喘憋气促,张口呼吸,呼气延长,呈呼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哮鸣,三凹征阳性。喉间痰鸣,鼻翼煽动,呼吸困难,口唇略青,发热烦躁,舌淡红、苔白、脉浮紧而数,指纹色青。体温38.1℃。两肺听诊以哮鸣音为主,可闻及小水泡音。X线示两肺呈轻度肺气肿及支气管周围炎征象。以此方加厚朴3克,服1剂后发热退,喘憋有所缓解。续进4剂,诸症消失,告愈出院。 【来源】李富汉,《浙江中医杂志》。 消咳喘治小儿支气管炎 【组成】冰片、细辛、硼砂各1克,白术、僵蚕、防风各10克,黄芪、白芥子各30克。 【用法】将诸药研成细末,加白面粉1把调匀,装入布袋内(布袋长18厘米,宽15厘米)。穿时将布袋缚在背部,上面盖住大椎穴,下面盖至腰椎处,昼夜穿用,直到病愈。凡10岁以内小儿急慢性支气管炎均可穿用。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急慢性气管炎50例,痊愈23例,好转24例,无效3例。 【病例】张×,女,7个半月。咳喘并伴腹泻15天余。听诊双肺湿罗音明显,白细胞17.8×109/升,用青霉素、咳特灵无效。胸X线诊为支气管感染,改用此方作背心穿用。6天后咳喘均减,腹泻止,偶见咳嗽。继穿背心3天告愈,胸透正常。 【来源】史存娥等,《浙江中医杂志》。 僵黄饮治小儿肺炎 【组成】天竺黄5克,沉香2克(研末冲服),僵蚕、车前草、鱼腥草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成180毫升,分4~6次服。重者可每天2剂。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50例,痊愈37例,显效12例,无效1例。 【病例】唐×,男,7个月。因发热、咳嗽、时有憋气伴痰鸣5天,经当地医院用青霉素、氨茶碱、激素等药治疗无效。诊见:面色青灰,唇紫绀,呼吸困难,鼻翼扇动,便秘溲黄,舌红苔黄,指纹紫滞;体温38℃,呼吸60次/分;双肺可闻及湿罗音及痰鸣音;X线片示双肺纹理增粗,心缘区少许斑点状模糊阴影。诊为毛细支气管肺炎。上方加石膏、苏子4剂而愈。 【来源】金欠等,《湖南中医杂志》。 肺炎外敷方治小儿支气管炎 【组成】细辛10克,白芥子、苏子、芜荑、香附、食盐各30克,食醋少许。 【用法】上药用铁锅翻炒至芳香灼手,装入柔软的布袋内,立即在患儿脊柱及其两旁或罗音密集处来回推熨,开始可隔衣熨,药物温度下降后,直接在皮肤上熨,每天2次,6天为1个疗程。 【临床】此方外敷治疗小儿肺炎肺部罗音久不消者30例,罗音消失24例,罗音偶闻4例,罗音减少2例。湿性罗音比干性罗音消失快。 【来源】吴震西,《中医杂志》。 止喘汤治小儿哮喘 【组成】活蟾蜍7只(以夏季捕捉为佳),面粉250克,麻油250克。 【用法】先将活蟾蜍置于空缸中一昼夜,仅取其后腿,去皮、掌,剁为肉泥。将面粉加适量水与肉泥拌匀成薄块,然后切成小片块。取麻油煮沸,将片块炸焦,即成蟾蜍果。将蟾蜍果分为12等份,每天服3次,每次1份(此为3岁左右儿童量。儿童随年龄的大小,用量可增减)。剩余麻油,分次炒饭给患儿吃。1剂为1个疗程,若未好转,可再服1个疗程。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哮喘5例,均获满意效果。 【病例】袁×,男,3岁。其母代诉小儿咳白色痰,喘气2年余,经儿科诊断为小儿哮喘。曾服氨茶硷,肌肉注射链霉素等药,时有好转,但遇风寒即发。望诊:咳喘,吐白色泡沫痰,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听诊:两肺满布哮鸣音。嘱其服用蟾蜍果,1剂药后病愈。随访年余未见发作。 【来源】林志坚等,《四川中医》。 二黄二子汤治小儿哮喘 【组成】炙麻黄2克,生大黄(后下),苏子、浙贝母、杏仁各10克,葶苈子(布包)15克,橘红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共取药汁200~300毫升,分次频服。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热哮98例,显效74例,好转21例,无效3例。 【病例】徐××,男,4岁。咳嗽气喘痰鸣3天,喉中如曳锯,痰液黄稠,难以咯出,烦躁口渴,腹胀,大便3天未行,小便色黄,舌苔黄腻,脉滑数。曾用西药治疗乏效。血液检查白细胞10.6×109/升,中性68%,淋巴28%,酸性4%。胸X线示肺门阴影增浓。以此方加莱菔子10克,服2剂药后解稀热臭便4次,哮喘减去七八;继进1剂,哮喘止。 【来源】秦亮,《湖北中医杂志》。 蛇床子汤治小儿哮喘 【组成】蛇床子8克,陈皮、法半夏各5克,苏叶4克,五味子、炙甘草各3克,细辛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26例,痊愈9例,控制13例,有效2例,无效2例。 【病例】文××,男,8岁。哮喘反复发作已3年,本次发作4天。呼吸喘促,喉中有哮鸣音、夜间为甚,咳嗽,痰白而稀,面白肢冷,喜热饮,小便清,舌淡白、苔白,脉沉细无力。听诊双肺满布哮鸣音。以此方治疗2剂后症状明显减轻,继用3剂症消。随访1年未发。 【来源】陈勇,《湖北中医杂志》。 止咳化痰汤治小儿顽咳 【组成】桑叶、枇杷叶、浙贝母、知母、白僵蚕、蝉蜕、甘草各适量,剂量视患儿年龄大小酌定。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多次服。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麻疹后久咳不愈,有较好的疗效。 【病例】杨×,男,4岁。1周前患麻疹,服银翘散加味2剂,疹点由颜面、胸腹而及手足心透出,尔后疹消热退,但咳嗽仍频,甚则涕泪交流,声音嘶哑,夜不安宁,口渴食少,尿赤便秘,舌红、苔薄黄,脉细数。予此方3剂告愈。 【来源】孙庆君,《浙江中医杂志》。 抗结核汤治小儿肺门淋巴结结核 【组成】鱼腥草20克,夏枯草、白芨、百部、麦芽、金银花各10克,百合、淮山药、牡蛎各15克,甘草6克,大枣2枚。此为3~5岁的儿童用量。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1个月为1个疗程,连用2~4个疗程。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肺门淋巴结结核100例,痊愈78例,好转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1%。 【病例】胡×,男,7岁。咳嗽盗汗1年,伴食欲欠佳,形体消瘦,神疲乏力,经X线片检查,诊断为双肺门淋巴结结核,曾用西药抗痨治疗未见好转。诊见:咳嗽,咯吐白沫痰,盗汗甚,眼眶凹陷,两侧项下查3~5个黄豆大小的结核、边缘光滑,舌淡、苔白,脉浮缓。以此方治疗2个月,症状明显好转,X线检查示病灶大部分趋向钙化。续用药2个月,症状消失,X线检查示两肺清晰,心膈正常。随访2年未见复发。 【来源】张道诚,《浙江中医杂志》。 儿茶汤治小儿流涎 【组成】儿茶5克,冰糖适量。 【用法】每日1剂,水煎汤代茶饮,连服5天为1个疗程。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口角流涎(属脾热者)15例,均治愈。 【来源】张桂宝,《辽宁中医杂志》。 止涎散治小儿流涎 【组成】黄连4克,儿茶12克,此为3岁以下剂量。 【用法】将上2药研细末,分4份,每早、晚各服1份,用梨汁或甘蔗汁8~16克将药粉搅匀吞服。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脾胃湿热型流涎(滞颐),有较好的疗效。 【病例】邓××,男,3岁。患儿8个月前开始流口水。诊见:患儿口角流涎,稠黏腥臭,口角赤烂,颏下皮肤红赤,面赤唇红,口渴喜冷饮,小便微黄,大便微稀秽臭,舌红、苔黄,指纹紫。以此方2剂治疗后痊愈。随访3月未见复发。 【来源】杨金炉,《四川中医》。 白益枣汤治小儿流涎 【组成】白术、益智仁各15克,红枣20克,此为5岁用量,可视年龄大小增减。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流涎症7例,均获良效。 【病例】张×,男,5岁。病后体虚,流涎已数日,甚则浸湿衣被。诊见:面色无华,舌淡苔薄,脉濡细。以此方药浓煎,服5剂后痊愈。 【来源】袁培春,《四川中医》。 治鹅口疮方 【组成】红糖适量。 【用法】以手指蘸糖,轻轻涂擦口腔患处,随蘸随涂,每天数次。 【临床】此方治疗鹅口疮数例,一般2~3天即愈。 【来源】刘书生,《山东中医杂志》。 乌梅桔梗汤治鹅口疮 【组成】乌梅、桔梗各15克。 【用法】上药加水浓煎,用消毒棉签蘸药液轻轻换擦患处,每日1~2次。 【临床】此方治疗鹅口疮58例,收效甚速,轻者用药1次即愈,重者3天见效。 【来源】张庆年,《湖南中医杂志》。 地龙白糖浸液治鹅口疮 【组成】活地龙10~15条,白糖50克。 【用法】将地龙用清水洗净后置于杯中(不要弄断),撒上白糖,用镊子轻轻搅拌,使其与白糖溶化在一起呈黄色黏液,盛于消毒瓶内备用。用棉签蘸此液涂布在疮面上,3~5分钟后用盐水棉签擦掉即可,每天3~4次,夜晚疼痛时可再外涂1次。 【临床】此方治疗鹅口疮20例,一般3~5天可治愈。 【来源】何国兴,《中医杂志》。 鹅口疮方 【组成】鲜天晴地白全草、糯米各适量。 【用法】将天晴地白全草洗净切碎与糯米拌匀,加适量冷开水,捣烂取汁,用干净细布将药汁轻涂于患处,每天涂数次。 【临床】此方治疗鹅口疮,一般2~3天即可痊愈。 【来源】邓克新,《湖南中医杂志》。 通幽汤治小儿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 【组成】芒硝、生赭石各20克,大黄、桃仁、莱菔子各10克,鲜萝卜500克。 【用法】先将萝卜切片入锅,水浸,文火煮,煮水开后入芒硝,煮至萝卜熟烂后捞出,再加入其他药煎30分钟过滤取汁。每次服10毫升,每3~4小时服1次,吐后再服,坚持服用,待吐止、便通、腹胀减轻后停药。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大性幽门梗阻4例,均治愈。 【来源】刘太生,《山东中医杂志》。 扩幽解痉汤治新生儿幽门痉挛 【组成】蝉蜕9克,陈皮6克,木香、砂仁、枳壳各4.5克,半夏、甘草各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中、晚各服1次或频频饮服。 【临床】此方治疗新生儿幽门痉挛21例,服药48小时内呕止者19例,72小时呕止者2例。 【病例】张×,女,18天。患儿呕吐6天,呕吐物为陈旧奶块,每天3~4次,量不多;大便每天1次,有时干燥。检查身体状态尚可,神志清,无脱水貌,腹部柔软,未触及肿块,肠鸣音正常。诊断为新生儿幽门痉挛。服此方1剂后呕吐止,2剂后呕吐未再发而愈。 【来源】丛春艳,《陕西中医》。 止泻汤治婴幼儿腹泻 【组成】豇豆壳(干品)50克。 【用法】取当年干豇豆壳50克,用冷水浸泡30分钟后,加水200毫升,煎至60~80毫升,分2~3次口服。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满意。 【病例】陈×,男,1岁。腹泻稀水便,日10余次。伴发热(体温39℃)、呕吐、口渴、尿短、烦躁不安。入院后经补液、对症治疗2天,体温正常,脱水基本纠正,腹泻每天仍有10余次。用上方治疗,1剂后,大便减至5次,2剂而愈。 【来源】赖丁兴,《浙江中医杂志》。 白胡椒粉治婴幼儿腹泻 【组成】白胡椒1~2粒。 【用法】上药研细末,填脐中,用胶布贴敷,每24小时更换1次,连用2~3次。 脐部有感染或对胶布过敏者禁用。 【临床】此方治疗轻型婴幼儿腹泻209例,治愈139例,大便次数明显减少者31例,无效39例。总有效率为81.3%。 【来源】马雅彬等,《河北中医》。 薯蓣粥治婴幼儿腹泻 【组成】生淮山药500克,白糖30~50克。 【用法】先将山药研成细末,过细筛备用。取山药粉约50克,放锅内加适量凉水调匀,加热,搅拌,煮二三沸后成稀糊状,加入白糖。每天服4~5次,每次4~6匙羹。若婴儿小可适当调稀,频频饮之。 【临床】此方治疗婴幼儿脾虚泄泻22例,全部治愈。 【病例】李×,男,3岁。腹泻20天,日行十余次,大便稀薄,食后即泻,完谷不化;时有腹胀隐痛,喜按,纳食不香,面色萎黄,神疲肢倦,形体消瘦,舌淡、苔白,脉缓弱;指纹色淡,隐现风关。大便常规检查可见脂肪球。治如上法,2天腹泻次数明显减少,纳食大增,5天后痊愈。 【来源】陈富等,《浙江中医杂志》。 小米芹菜汤治婴幼儿腹泻 【组成】生小米、炒小米各50克,鲜旱芹100克,食盐3.5克,白糖10克。 【用法】上药洗净后加清水2000毫升浓煎。过滤取上清液1000毫升,加入食盐、白糖调味口服。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在止呕、止泻及纠正脱水等方面均疗效满意。 【来源】赵双林等,《河南中医》。 止泻粉治婴幼儿腹泻 【组成】炒苍、术焦、山楂、车前子各5克,罂粟壳2.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过筛备用。1岁以内每次服2克,1~3岁每次服3克;4~6岁每次服4克;7岁以上酌量增加。2~4小时服1次,加适量食糖,开水冲服。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腹泻20例,均在服药后2天腹泻停止,大便正常,无不良反应。 【病例】洪×,女,2岁。腹痛泻稀水,每天行10余次,服中西药无效。诊见:大便稀水,日10余次,色黄绿兼挟奶块,哭闹不休,面黄略青,舌红、苔薄,指纹紫滞。以此方30克,每次服3克,每2小时服1次。服药2次后(4小时)腹泻减轻,1天后腹泻止,大便成形。改为每天服1次,5天后痊愈。 【来源】任大昌,《四川中医》。 山药茯苓汤治婴幼儿腹泻 【组成】淮山药、扁豆各20克,茯苓、莱菔子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加水浓煎,少量频频饮服。 【临床】此方治疗婴幼儿腹泻150例,痊愈13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 【来源】易维祥,《浙江中医杂志》。 大黄蝉蜕汤治婴幼儿腹泻 【组成】大黄、蝉蜕各1~3克。 【用法】将大黄捣碎,蝉蜕去头足,用水适量浸泡20分钟,武火煎煮10~15分钟,取澄清药液约50毫升,每次灌服3~5毫升,每天5~8次。脱水现象严重者可配合口服适量糖盐水或输液。 【临床】此方治疗婴儿腹泻300例,显效192例,有效48例,无效60例。总有效率80%。 【病例】尚×,男,2岁。患儿腹泻月余,曾用过中西药,虽然脱水有所纠正,而腹泻依然。诊见:患儿眼窝凹陷,精神萎靡不振,嗜睡,烦躁,腹大如鼓、拒按、青筋隐现,口唇干燥,渴而索饮,水入则吐,每天泻下10余次,泻下物内挟奶瓣、黏液,及口服之药物残渣,肛门红肿,舌淡、苔腻,指纹淡红深沉、透气关射命关。大便常规检查脂肪球(++),白细胞(+)。以此方药灌服4天,病告痊愈。 【来源】王振录等,《浙江中医杂志》。 止泻洗剂治婴幼儿腹泻 【组成】艾叶50克,透骨草、白胡椒各25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500~1000毫升,煎10~15分钟,将药液倒入盆中,以不烫为度,将患儿两脚放入盆中洗浴约10分钟,每天3次。1剂药可煎3次。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24例,经治1~4天全部治愈。 【来源】李友明,《辽宁中医杂志》。 消胀汤治小儿肠炎 【组成】木香、砂仁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末装瓶备用。每天服3次,2岁以下每次2克,5岁以上每次3克,以开水调服。5天为1个疗程。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肠炎后腹胀40例,均获治愈。 【病例】秦×,男,3岁。15天前患肠炎,经西医用抗生素治疗症状改善,大便从稀水状变成稀糊状,但腹胀加重,不欲食,精神萎靡,面色苍白,怕冷,肠鸣音弱;叩诊鼓音,无移动性浊音;X线检查肠管大量积气。西医诊为肠功能紊乱,给抗生素、酵母片等无效。以此方每天9克,分3次服,连服5天,腹胀消失,精神好转。继服参苓白术片7天以巩固疗效。 【来源】秦书勤等,《陕西中医》。 苦木合剂治小儿肠炎 【组成】苦参25克,木通15克。 【用法】上药加水200毫升,文火煎煮至15~20毫升,为1次用量。每晚保留灌肠1次,灌肠前令患儿排便。药液温度宜37~37.5℃,插管深入10~15厘米,慢慢推药,拔管后令家长捏紧双侧臀部5~8分钟。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滴虫性肠炎21例,全部治愈。 【来源】侯传夫,《山东中医杂志》。 止痢粉治小儿细菌性痢疾 【组成】满天星适量。 【用法】上药洗净晒干,研细末备用。每天服3次,每次1.5克,加糖冲开水服。 【临床】此方治疗细菌性痢疾32例,均获痊愈。 【病例】李××,男,3岁。发热、腹泻2天,曾伴呕吐。诊见:体温39.5℃,双肺呼吸音粗。大便常规检查黏液(++),红细胞少许,脓球(+++),吞噬细胞少许。血液检查,白细胞14.8×109/升,中性28%,淋巴72%。诊断为急性细菌性痢疾。以此方治疗,每2小时服1次,每次1.5克,同时给予补液。自晚10点开始用药,至次日晨8时,体温38℃,大便已干。大便、血液检查均已正常。继服2天,每天3次,每次1.5克,病愈。 【来源】张继宗,《浙江中医杂志》。 加减白头翁汤治小儿细菌性痢疾 【组成】白头翁12~25克,大黄、枳实各5~10克,地榆5~9克,黄连3~6克。 腹痛甚者加广木香5~10克,白芍9~15克。 【用法】上药以冷水浸泡15分钟左右,武火煎煮。1剂煎2次,取药液60~150毫升。嘱患儿侧卧,将肛管(或导尿管)插入肛内15厘米左右,待药液温度在35~36℃左右时,用50毫升注射器(或灌肠筒)抽药液缓慢注入,保留30分钟以上,每天1次,直至痊愈为止。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12例,均治愈。 【来源】许忠民,《江西中医药》。 三黄粉治小儿细菌性痢疾 【组成】黄连、黄芩、黄柏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细末和匀备用。1岁每次用1克,生理盐水20毫升;2~3岁用2克,生理盐水30毫升;4岁以上用3克,生理盐水40毫升注射器吸入药液,接上导尿管,插进患儿肛肠内5~8厘米,缓缓注入。每天灌1次,病情较重者每天2次。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菌痢146例,治愈118例,无效28例。 【病例】夏×,男,7个月。夜间哭闹不安,腹泻赤白相间,黏冻,夜间至清晨达8次,诊见体温38.6℃(肛探),腹微胀,苔白厚腻。大便常规脓细胞(+++),红细胞少许。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2.6×109/升,中性48%,即用三黄粉1克,调入生理盐水20毫升灌肠,每天2次,连用2天,体温恢复正常,余症均除。 【来源】杨侃,《浙江中医杂志》。 止呕泥治小儿呕吐 【组成】生姜100克,鲜橘皮、米饭各50克。 【用法】将生姜、橘皮捣碎,加入米饭共捣成泥,外敷神阙穴上,上盖消毒纱布,并压以热水袋加温。 【病例】邹×,女,2岁6个月。患儿1天前感寒而发呕吐,继则恶寒发热,诊断为急性胃炎,经输液及抗感染治疗无效,反增腹泻。诊见:呕吐不止,兼有下泻,腹中雷鸣,发热恶寒,四肝厥冷,脸色苍白,眼眶凹陷,舌苔白干,脉数带紧。以此法外敷神阙穴,顷刻,呕吐止,四肢转温,后与祛湿止泻中药内服,诸症消失。 【来源】曾立崑,《浙江中医杂志》。 消滞方治小儿食滞 【组成】大枣2~5枚,蜂屎适量。 【用法】将大枣去核后装入蜂屎,包好,火烧至枣胀大而枣皮稍发黑为佳。每天服2次,1~3岁每次服2~3枚。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食滞,一般服2天即愈。 【病例】赵×,男,5岁。某晚贪食过多,引起脘腹胀痛,恶心嗳气,食欲不振,大便不调。用此方药服1天腹胀大减,2天后饮食正常。 【来源】李文欣等,《四川中医》。 玄胡粉治小儿食滞 【组成】玄明粉3克,胡椒粉0.5克。 【用法】上药研细拌匀,放置肚脐中,外盖消毒油纸或纱布,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 【临床】此方敷脐治疗小儿积滞,一般1~2天见效,3~5天可愈。 【病例】赵××,男,3岁。近10天来呕吐,厌食,大便腥臭,3天一行而不畅,烦躁哭闹,小腹胀满,无发热,苔黄腻,脉滑数。诊为小儿积滞,以此方敷肚脐治疗,每天换药1次,2天后好转,4天后痊愈。 【来源】孙兴大,《四川中医》。 儿溃散治儿童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组成】炙黄芪500克,桂枝、血竭各20克,炒白芍200克,炙甘草、九香虫各50克,白芨、乌贼骨、徐长卿各300克,黄连45克,枯矾30克。 【用法】上药除枯矾外,一起放入烘箱烤干,如无烘箱可用文火将药物烤干,与枯矾混合,研成细粉末,过筛,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10~20克以热水或蜂蜜调成糊状,饭前30分钟吞服,每天3次。30天为1个疗程。 【临床】此方治疗儿童胃及十二指肠溃疡53例,痊愈30例,好转17例,无效6例。 【病例】王×,男,14岁。脐周及胃脘部隐痛3年,胃镜检查发现胃前壁小弯靠近幽门处有0.5厘米×0.5厘米大小溃疡2处,有陈旧性血痂,幽门轻度梗阻。诊断为胃小弯侧溃疡。经诊:胃脘灼热,嘈杂吞酸,痛处不定,夜间及饥饿时痛甚,伴纳呆腹胀,时而呕吐,舌红,脉弦。以此方加姜竹茹、枳壳粉末,饭前30分钟取20克加蜂蜜8克调成糊状吞服,每天3次。治疗2个疗程后痊愈。复查胃镜正常,随访多年未见复发。 【来源】杨林等,《浙江中医杂志》。 注:服此方后食似有干涩及黏附紧束之感,属正常反应,多饮开水。如患者并发急性胃穿孔,须立即手术治疗。 肾炎方治小儿肾炎 【组成】蒲公英100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 【临床】以此方治疗小儿慢性肾炎而服用激素而见阴虚之症者,有疗效。 【病例】方×,男,8岁。患慢性肾炎已2年余,肿不甚,溲通,长期服用强的松(每天15毫克),尿蛋白(++)持续不降,一派阴虚之症,遂以此方治疗,同时递减激素,半年而愈。 【来源】谢立业,《中医杂志》。 黄芪益母草汤治小儿肾炎 【组成】黄芪18克,益母草、生地、白茅根各12克,黄柏、小蓟、茯苓、白术、泽泻、滑石各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10天为1个疗程。 若疮疡者加金银花、紫花紫花地丁、蒲公英;由于风寒感冒者加荆芥、防风、桔梗;由于扁桃腺发炎者加金银花、黄芩、牛蒡子。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急性肾炎104例,全部治愈。 【病例】李×,男,6岁。眼睑浮肿,尿少,双下肢溃疡(部分化脓结痂),体温37.6℃,舌红、苔薄黄,尿常规检查蛋白(++),红细胞(++),颗粒管型(+)。以此方加金银花、紫花紫花地丁、蒲公英各15克。服7剂浮后肿消退,余症减;继服7剂后,症状除。连续3周尿常规检查正常。 【来源】闪建武,《湖北中医杂志》。 荔蓟煎合剂治小儿肾炎 【组成】荔枝草、车前草各3千克,大蓟小蓟各15千克。 【用法】上药加水煎成6000毫升,加适量苯甲酸、尼泊金防腐,分装备用。每天服3次,每次10~20毫升。 【临床】上方治疗小儿急性肾炎70例,治愈69例,好转1例。 化疸复肝汤治小儿黄疸 【组成】茵陈180克,金钱草90克,川郁金60克,粉甘草15克,红糖适量。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液冲红糖当茶饮,每天3~5次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黄疸型肝炎250例,均治愈。 【来源】李庆铎,《陕西中医》。 丹参清肝饮治小儿黄疸 【组成】丹参9克,龙胆草、甘草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各服100~150毫升。若湿重者加藿香;热重者加白茅根,食滞者加鸡内金。配服维生素C、酵母片。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传染性黄疸型肺炎70例,临床治愈66例,好转4例。 【病例】何××,男,10岁。纳呆、神疲、尿黄5天,现尿黄如浓茶,腹胀恶心,全身皮肤、巩膜黄染鲜明。检查肝肋缘下3厘米,有压痛及叩痛,脾未触及,舌边尖红、苔薄黄而腻,脉细数。黄疸指数40个单位;凡登白氏直接间接反应阳性。按此方加白茅根12克,服16剂症状基本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继服7剂以巩固疗效。 【来源】潘子函,《湖北中医杂志》。 荆防板蓝根汤治水痘 【组成】荆芥、防风各10克,板蓝根20克,芦根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水痘94例,全部治愈。 【来源】翁建新,《江苏中医》。 银翘一丁汤治水痘 【组成】金银花、连翘、车前子、六一散各10克,紫花地丁15克。 【用法】上药纱布包裹,头煎药液50~100毫升,分2~3次服;二煎外洗患部。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水痘11例,均治愈。 【来源】吕月美,《四川中医》。银石汤治水痘 【组成】金银花、石膏各30克,玄参、紫草、泽泻各15克,薄荷9克,荆芥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共取药液250毫升,分服。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水痘116例,均获痊愈。一般服药2~5剂。 【病例】周×,女,7岁。发热并出疹1天,身上瘙痒,头面、躯干皮肤散在丘疹、疱疹,疱疹红润,清净明亮,内含水液;纳食略减,体温38.4℃,咽部充血,舌红、苔薄白,脉浮数。投“银石汤”2剂获愈。 【来源】李江,《浙江中医杂志》。 消毒饮治腮腺炎 【组成】板蓝根30克。 【用法】上药加水200毫升,煎成60毫升,分6次服,每4小时1次,空腹服。此为1天量。 【临床】此方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满意,一般连服3~5剂可愈。 【来源】穆桂馨,《黑龙江中医药》。 腮腺炎糊剂治腮腺炎 【组成】木鳖子适量。 【用法】木鳖子去壳取仁,用瓷碗或碟将木鳖子仁加少许清水磨成浆糊状,以棉签蘸涂于患处,每天10余次,干后即涂,保持湿润。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腮腺炎18例,均痊愈。 【病例】田×,男,8岁。发热、恶寒3天,两侧颐颌部色白濡肿1天,按之酸痛,食欲不振,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滑数。诊断为腮腺炎。以此方治疗3天痊愈。 【来源】罗原福,《广西中医药》。 梧桐花汁治腮腺炎 【组成】鲜梧桐花20朵。 【用法】上药捣烂外敷患处,药干后再换,1天数次。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腮腺炎数10例,取效满意。 【病例】李××,男,7岁。两耳下红肿疼痛,张口咀嚼困难,头痛、恶寒已3天。来诊时体温38℃。以此方外敷28小时,共计12次,热退肿消。 【来源】李庆,《浙江中医杂志》。 蒲公英煎剂治腮腺炎 【组成】鲜蒲公英30~60克,白糖30克。 【用法】将鲜蒲公英洗净和糖同放药罐内,加水300~400毫升,文火煎开后再维持15分钟左右,用净纱布滤过,取药液分早、晚2次服。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84例,均治愈。 【来源】梁昌银,《河北中医》。 百部煎剂治百日咳 【组成】百部适量。1岁患儿每天3克;2~4岁6克;5岁以上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药液约30毫升,加适量白糖,分早、午、晚3次服。 【临床】此方治疗百日咳效果显著,一般服用3~6天可痊愈。 【来源】刘砚方,《河北中医》。 马齿苋煎剂治百日咳 【组成】马齿苋200~300克。 【用法】上药水煎2次,浓缩100~150毫升,分早、晚2次口服。5天为1个疗程。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百日咳50例,治愈48例,无效2例。 【来源】樊英诚等,《黑龙江中医药》。 鸡胆百合散治百日咳 【组成】鸡胆1具,百合10克。 【用法】将鸡胆焙干,与百合共研细末。1岁以内分3天服;1~2岁分2天服;3~6岁为1天服;7~10岁以上药量加倍,1天服完。每天量分3次内服。 【临床】此方治疗百日咳,一般用药4~10天痊愈。 【来源】阎保祥,《浙江中医杂志》。苏杷合剂治百日咳 【组成】苏叶、枇杷叶各10克,龙胆草6克,花椒1克,红糖15克。 【用法】上药用清水煮沸10~15分钟,加入红糖微火熔化,少量频服,2天1剂。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百日咳,收到满意的效果,特别是百日咳的中后期效尤佳。 【病例】蔡×,男,5岁。因患百日咳,经中西多种方法治疗,咳稍减,但夜间仍有剧咳,有时呕吐食物。服此方2剂后,剧咳大减,呕吐已止,继服4剂而愈。 【来源】廖鹤龄,《四川中医》。 马鞭草煎剂治白喉 【组成】马鞭草、全草各200克。 【用法】上药加水1000毫升,煎至300毫升,早、晚各服1次,连服10~15天,同时加用维生素B1、维生素C常用量,每天3次。 【临床】以此方治疗白喉30例,痊愈29例,无效1例。 【病例】王×,男,12岁,发热,咽痛,咽部异物感,吞咽困难,进食阻挡3天,经当地医院给青、链、庆大霉素治疗无效而入院。体温39.3℃,血压12/9千帕,急性热病容,皮肤无异常;左颌下淋巴结如鸭蛋大,活动,压痛;双侧扁桃体均Ⅲ度肿大,均见灰白色伪膜占居全扁桃体,表面光滑,不易剥落,边界清楚;咽部充血,悬壅垂无水肿,咽反射正常,两肺无异常;血白细胞13×109/升,中性85%;咽试子涂片、培养白喉杆菌均阳性。药敏试验对马鞭草和红、氯霉素高度敏感。予马鞭草煎剂早、晚分服,20小时后体温降至正常。住院第5天咽痛消失,扁桃体复原,咽试子培养白喉杆菌转阴。继服马鞭草煎剂1周,住院12天,痊愈出院。 【来源】何明汉,《陕西中医》。 桑叶末治小儿汗症 【组成】霜桑叶60克。 【用法】上药焙干研细末,每晚睡前用米汤送服6克。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盗汗,多有效验。 【病例】××,男,7岁。每于夜间睡后汗出,头面如洗已近半载,曾作检查未发现异常。以此方治疗8天,盗汗除。 【来源】宋传荣,《浙江中医杂志》。 注:现代药理研究,桑叶含有氨基酸、有机酸、胡萝卜素、维生素B1等多种成分,其止汗作用可能是通过对植物神经的调节而起作用。 党参黄芪汤治小儿汗症 【组成】党参30克,生黄芪20克。 【用法】上药加水煎成50毫升,每天分3次口服。1岁以内小儿减半量。10天为1个疗程。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自汗40例,临床控制24例,显效16例。 【来源】朱全发,《江苏中医》。 五龙散治小儿虚汗 【组成】煅龙骨、五倍子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末混匀装瓶备用。每次取10克用温开水或醋调成糊状,敷于患儿肚脐部(但邪盛时不可用),用胶布固定。晚上睡前敷,早上起床后取下。第2天晚上再敷,连敷2个晚上。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单纯性虚汗76例,显效54例,有效22例。 【来源】周定洪,《江西中医药》。 皂荚散治小儿疳积 【组成】皂荚适量。 【用法】取干燥、皮厚、质硬光滑、深褐色、无虫蛀之皂荚,刷净泥灰,切断,放入铁锅内,先武火、后文火煅存性,剥开荚口,以内无生心为度。煅后放在干净地上,去其火毒,防止炭化,研末,过80目筛,装瓶备用。1~2岁每天服1克,3岁以上每天服2克,用糖拌匀吞服。 【病例】吴××,女,5岁。纳呆厌食5个月,日渐消瘦,面色萎黄,毛发稀疏,精神萎靡,困倦喜卧,脘腹胀满,手足心热,烦躁不宁,大便干结,小便黄浊,舌淡红、苔白腻,脉滑细,以此方治疗2剂,症状明显减轻,6剂后食欲正常,继以燕窝肥儿糖浆善后。 【来源】汪贻魁,《中医杂志》。 冰黄酒治小儿痱子 【组成】生大黄6克,黄连5克,冰片4克,白酒或75%酒精150毫升。 【用法】上药装瓶密封,浸泡,徐徐摇动使其充分浸透后可使用。用时取棉签蘸药酒涂搽患处,每天3~5次。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痱子数百例,一般用药1~2天即愈。 【病例】张维义,《四川中医》。 治疳散治小儿疳积 【组成】蟾蜍1只,鸡肝1具,朱砂0.1克,鲜荷叶1张,白糖醋少量。 【用法】先将蟾蜍去内脏、剥皮,再将鸡肝剔开后放入朱砂,一同放入蟾蜍腹内,用荷叶包,将其焙干至焦香,立即将糖醋喷在表面,待其酥脆,分3次服。一般服6~14天。 【临床】以此方治疗小儿疳积100例,治愈91例,好转9例。 【病例】李×,女,3岁。患儿大便溏泄,纳呆、四肢浮肿已久,曾用抗生素治疗无效。诊见面色萎黄,形体羸瘦,毛发枯稀舌淡,脉细无力,体温38.5℃,肝脾肿大。诊为疳积,属气血虚弱型。以治疳散,并配黄芪12克,当归8克煎服治疗,3天后下肢浮肿消失,停服煎剂。续投治疳散13天,痊愈。 【来源】褚毅鹏,《浙江中医杂志》。 鸡肝散治小儿疳积 【组成】鲜母鸡肝1具,草决明20克,鸡内金、山楂各10克。 【用法】先将草决明、鸡内金、山楂研细末,鸡肝捣烂如泥,拌匀搓成团如鸡蛋大小,用清洁纱布包好,外用线扎好,然后用第2次淘米水500毫升煎煮,煎为100毫升,空腹食药饮汤,1次服完。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疳积145例,痊愈127例,好转15例,无效3例。 【来源】聂家绍,《湖北中医杂志》。 大黄甘草散治小儿厌食症 【组成】大黄、甘草以4∶1配制,蜂蜜适量 【用法】先将大黄、甘草研细末备用。每次0.5克调以蜂蜜服,每天3次,连服2天。 【病例】林×,男,2岁。患儿2月来食欲不振,每餐勉强吃几口米饭,家人常以饼干、糖果等哄食,日久更不思饮食,身体渐消瘦,烦躁哭闹,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结而少,舌苔黄腻,指纹红赤。症属胃肠积滞,纳运失常。以此药散连服2天,泻下如羊矢之便甚多;继以此药散每天服1次,量仍为0.5克,4天后痊愈。 【来源】曹是褒等,《浙江中医杂志》。 羊肝散治小儿重度营养不良 【组成】鲜羊肝500克,白术、海螵蛸各150克,茯苓、淮山药、鸡内金各100克,甘草30克。 【用法】将羊肝蒸熟晒干炒黄,海螵蛸去硬皮切成蚕豆大炒黄,余药均文火炒黄,共研细末,过细筛备用。每天服2~3次,1~2岁每次2~3克;3~4岁每次4~5克;5~6岁每次6克。温开水送服。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重度营养不良100例,服后1个月有效78例,2个月有效21例,3个月有效1例。 【病例】某男,2岁。不思饮食,不愿活动,面黄肌瘦,每天只吃少量母乳。检查:身高70厘米,体重8.5千克,精神不振,肌肉松弛,皮肤弹性差。服此方10天后自要饭吃,不再母乳,30天体重增2千克。5年后随访发育良好,营养正常。 【来源】石克宪,《新中医》。 通便茶治婴幼儿便秘 【组成】胖大海3枚。 【用法】上药放在茶杯或碗里,沸水约150毫升冲泡15分钟,少量分次频频饮服。 【临床】此方治疗婴儿大便不通32例,均收显效。 【病例】刘××,男,2岁6个月。大便不通3天,食少腹胀,用开塞露则便通,药停如故。以此茶治疗1次,大便通畅,随访1周,大便每天1行。 【来源】秦亮,《浙江中医杂志》。 银菊饮治婴幼儿便秘 【组成】金银花、菊花各18克,甘草8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取药液为茶频饮。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便秘180例,均获效。 【来源】李江,《湖北中医杂志》。 地鸦矾汤治小儿便血 【组成】地肤子30克,明矾9克,鸦胆子9粒。 【用法】上药水煎至100毫升,每次取50毫升保留灌肠,每天2次。 【病例】黄××,男,3岁。患儿大便带血持续3月余,每天排便1~2次,粪便表面附有鲜红血液,便后续下鲜血数滴,无腹痛;面色萎黄,形体消瘦,某医院诊为多发性直肠息肉(无蒂)。以此方药治疗2次后症状减轻,治疗10天后停药,大便正常。1月后患儿面红体胖,恢复健康。随访3年未见复发。 【来源】倪平佛,《中医杂志》。 木贼散治小儿脱肛 【组成】木贼适量。 【用法】上药烧存性研末,每次肛门脱出时,将药末敷撒于脱出的肠段上,然后将肠段纳回。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脱肛3例,均于10天内痊愈。 【主治】姜×,1岁半。因泄泻2个月不愈,渐至每次便泻后,肛门外脱4厘米左右,不能自行还纳。以此方治疗便泻后,5天即愈。 【来源】马新风,《浙江中医杂志》。 脱肛丸治小儿脱肛 【组成】使君子、饴糖各适量。 【用法】使君子去壳取仁,捣烂后加入饴糖,制成丸药。每丸3克,备用。3天服药汤1次,与瘦猪肉100~250克炖服,3次为1个疗程。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脱肛53例,痊愈30例,好转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达84.9%。 【病例】吴××,男,4岁。3年前患痢疾后发现肛门内时有淡红色的柔软肿物脱出,经服中药无效。至今肿物脱出,不易还纳肛门内,便时肛门口带血。检查肛门脱出一皮球样肿物,长约4.5厘米,柔软,表面有环状黏膜皱壁,并见有散布性局部充血及针尖样溃疡出血点。诊为直肠脱垂。经服此方1剂程后症状消失,随访2年未见复发。 【来源】陈孟,《中医杂志》。 大蒜外敷方治小儿龟头炎 【组成】生大蒜1枚(大者为佳)。 【用法】将生大蒜用慢火烧熟后捣烂如泥状,敷患处。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龟头炎有效。 【病例】李××,男,3岁。患儿龟头红肿,瘙痒疼痛,周身战粟,两下肢不能靠拢,排尿困难。以引药外敷20分钟后,红肿渐消,排尿自如。 【来源】许井春,《河北中医》。 艾叶洗剂治小儿龟头炎 【组成】艾叶10克。 【用法】将艾叶洗净,加水约200毫升,煎1~2分钟,去渣取药液,置于广口瓶中加盖,待其自然冷却后,用以浸洗阴茎,每次10~15分钟,间隔20~30分钟再浸洗。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龟头炎有效,一般1剂即愈。 【病例】刘×,男,3岁。家长发现其阴茎肿大,小便困难,哭闹不安。检查阴茎发现包皮水肿似青枣大。以此方药浸洗1剂即愈。 【来源】胡松昌,《浙江中医杂志》。 山药散治小儿遗尿 【组成】炒淮山药适量。 【用法】上药研末备用。每天服3次,每次6克,用温开水冲服。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遗尿症,效果甚好。 【病例】王××,女,7岁。出生到服此方前,每夜遗尿2~3次,面白乏力,精神不振,白天睡眠亦遗尿,经用此方药560克治疗1个月,遗尿症状消失。随访7年,未见复发。 【来源】王典钦,《四川中医》。 止遗敷剂治小儿遗尿 【组成】黑胡椒粉适量。 【用法】每晚睡前将上药放肚脐窝中,以填满肚脐窝为度,用伤湿止痛膏贴盖,并将其周围用胶布封紧,24小时后去掉或更换,7次为1个疗程。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非器质性的遗尿症,一般用药1~3个疗程可愈。 【来源】陈长义,《中医杂志》。 止遗方治小儿遗尿 【组成】生姜1片。 【用法】采用姜灸列缺穴,以皮肤感到灼热但能忍受为度,每天1次。每次各灸双侧列缺穴30分钟,5次为1个疗程。 【临床】此法治疗小儿遗尿10例,痊愈9例,有效1例。 【病例】漆××,男,12岁。4年前患肾炎经半年而愈,此后夜睡遗尿,经治疗仍2~5天遗尿1次,伴见面色苍白,神气虚怯,舌淡红、苔薄白,脉弱。以此法连灸2个疗程,遗尿消失。随访2年复发。 【来源】王延凡,《中医杂志》。儿麻散治小儿麻痹后遗症 【组成】制马钱子8克,制川乌、制草乌、地龙、萆薢各5克,黄芪20克,木瓜、川续断、当归、狗脊、五加皮各10克。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过120目筛。视年龄及体质每次服0.5~2克,每天2次。可先从小剂量服起,渐加大剂量。10天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3~6个疗程。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麻痹症瘫痪31例,治疗后主要瘫痪肌肉有效2例,肌力提高Ⅲ级及以上20例,肌力提高Ⅱ级及以上7例,肌力提高I级2例,无效2例。 【病例】张×,男,1岁半。患儿因发热在某医院诊为小儿麻痹症,治疗月余后右下肢呈软瘫。诊见:不能站立,爬行时右下肢不动,右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臀肌等主要肌肉均松弛,肌力均弱;左下肢正常。以此方治疗5个疗程。患者可扶物步行,肌力提高Ⅳ级以上。随访1年步行稳健,右下肢无畸形。 【来源】郭建民,《陕西中医》。 葛根全蝎散治小儿癫痫 【组成】葛根、全蝎、僵蚕各30克,茯神20克(朱砂拌红)。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去筋杂,拌匀晒干备用。每天服3次,2~5岁患儿每次2克,6~10岁每次4克,5~11天后症状得到控制。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癫痫5例,均在用药3~5天后症状得到控制。随访2年未见复发。 【来源】严忠等,《广西中医药》。 止啼汤治小儿夜啼 【组成】五倍子1.5克。 【用法】上药加水浓煎80毫升,于睡前顿服,每日1剂。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夜啼36例,均治愈。 【病例】任×,女,5个月。1个月来每夜啼哭,不得安睡,时现惊悸不安,面红,口渴,咽干,烦躁不安,舌红、苔薄白。其他检查未见异常,诊断为小儿夜啼。即以此方药3剂,药后痊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来源】王发书等,《浙江中医杂志》。 大黄甘草散治小儿夜啼 【组成】大黄、甘草(4∶1配制)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末备用。每天服3次,每次0.6克。并以适量蜂蜜调服。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夜啼属胃肠积滞者有效。 【病例】陈×,男,14个月。自断奶后,常以牛奶、糕点等香甜食品代餐,近日患儿夜睡不安,哭闹不止,精神烦躁,曾服镇惊散、宁神丸无效。诊见:患儿两目多眵,腹部胀满,大便不畅,舌红、苔黄。症属胃肠积滞,酿热扰心,治宜清腑热。以此方药连服3天,夜啼止。 【来源】曹是褒,《浙江中医杂志》。 灯芯搽剂治小儿夜啼 【组成】灯芯草、麻油适量。 【用法】将灯芯草蘸麻油烧成灰,每晚睡前将灰搽于小儿两眉毛上。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夜啼96例,痊愈89例,无效7例。一般连搽1~2晚见效,3~5晚即愈。 【病例】王×,男,6个月,患儿因肺炎入院治疗好转,第5天晚上突然烦躁不安,夜啼不已,面红,口渴咽干,舌尖红,脉数,经检查未见异常,即以此方治疗3晚,痊愈。 【来源】张化南,《广西中医药》。 加减驱蛔汤治小儿荨麻疹 【组成】乌梅、使君子、苦楝树根皮、枳壳各9克,大黄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药渣捣烂于睡觉前填压在肚脐上,外盖纱布敷料,用胶布固定,第3天更换1次。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荨麻疹16例,均服3~6剂治愈。 【病例】杨×,男,10岁。患荨麻疹反复发作5年,近年来逐渐加重,多在夜晚睡眠后开始全身发痒发热,继而出现大小不等的疹块,融合成片,瘙痒难忍,患儿日渐消瘦,精神不振,经常腹痛,并有大便排虫史。经服此方5剂而愈。 【来源】胡达坤,《陕西中医》。 蛋黄辣椒油治小儿冻疮 【组成】蛋黄5枚,辣椒粉3克。 【用法】将鸡蛋煮熟,取蛋黄,加入辣椒粉放入铁锅或大勺内焙焦压榨取油,瓶装备用。用时将油涂于患处,用手掌轻搓至皮肤发红,每天2~3次,一般冻疮2~3天可愈,复发者重复使用仍然效佳。并可作护肤、预防冻疮用。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冻疮,疗效颇佳。 【来源】李海波,《河南中医》。 芥艾敷剂治小儿冻疮 【组成】白芥子、艾叶各30克。 【用法】上药同捣烂外敷患处。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阴疽有效。 【病例】廖××,男,10岁。1年前暑天右大腿内侧接近前阴处,起一核如鸡蛋大,按之痛,舌白滑,脉沉细。以此药治疗捣敷1次,2天后全消。 【来源】王全昆,《四川中医》。 鱼腥草敷剂治小儿脓疱疮 【组成】鲜鱼腥草250克。 【用法】上药洗净,加水3000毫升,煮取2000毫升,倒入脸盆内,先熏蒸疮面,待温度适宜时用毛巾蘸药液趁热外敷,并反复清洗疮面,每次熏洗20分钟左右。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脓疱疮有效。 【病例】谢×,女,8岁。头部患脓疱疮已3年余,且每至秋季加重,曾用中西药均乏效。以此法熏洗6次,症状减轻,坚持治疗15天,痊愈。随访1年余未见复发。 【来源】杨全胜,《浙江中医杂志》。 祛湿汤治婴儿湿疹 【组成】大或小飞扬30~50克。 【用法】加水适量煎,取药液洗患处,每天1~2次。 【临床】此方治疗婴儿湿疹8例,均治愈。 【来源】许浩,《新中医》。 复方丹参煎剂治婴儿湿疹 【组成】丹参、茵陈各30克,苦参2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后,取1/5药液内服,余液外洗患处,每天2次。 【临床】此方治疗婴儿湿疹20例,经3~6天治疗全部治愈。 【病例】冯××,女,3个半月。1月前两颊出现对称性湿疹,表面有渗液,且有痒感,经内服抗过敏药物及稳步搽肤轻松软膏等治疗,不见好转,反而面积增大,波及额部,渗液增多,黄色结痂增厚。以此方治疗3剂后症状消失,随访年未复发。 【来源】彭端婵,《浙江中医杂志》。 蛇床子散治婴儿湿疹 【组成】蛇床子10克,轻粉1克。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以麻油调适量药末外搽。先搽1小片皮肤。如未发现皮肤损伤,可扩大搽试面积。每天1次。 【临床】此方治疗婴儿湿疹数百例,疗效满意。 【来源】李延超,《山东中医杂志》。 注:极少数患儿用药后出现轻微恶心,药停自止。 大黄茶治新生儿不乳 【组成】大黄10克。 【用法】取上药置碗内,冲入沸水100毫升左右浸泡10分钟后,少量分次喂服。 【临床】此方治疗新生儿不乳,效果颇著。 【病例】朱×,男。患儿出生后1天半不吮乳,啼哭不已,烦躁不安,腹胀便秘。口腔检查无异常,予大黄泡饮治疗,当天下午解下稀热臭大便1次,量多,诸症消失,吮乳正常。 【来源】秦亮,《浙江中医杂志》。 止血肿方治新生儿头皮血肿 【组成】血竭10克,云南白药2瓶,凡士林30克。 【用法】将血竭研末,与云南白药和匀,再加凡士林及热水少量调成糊状,视部位大小敷于血肿上,3天换药1次。 【临床】此方外敷治疗新生儿头皮血肿(多为产伤所致),一般3~5次即可消散。 【病例】随××,男,10天。患儿出生后第2天,发现其枕部有6厘米×8厘米之血肿块,经多次抽吸加压包扎无效。用此方外敷3次即愈。 【来源】祝松青,《浙江中医杂志》。 疴明眼丸治儿童近视 【组成】生地、丹参、白术、青葙子、枸杞子、酸枣仁各20克,川芎、人参、石斛、熟附子、五味子、决明子、红花、肉苁蓉各15克,山茱萸肉、当归、丹皮、菖蒲、远志、蝉蜕、桃仁、夜明砂、枳壳各10克,桂枝、泽泻、炙甘草各5克。 【用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每天早、晚各服1丸,温开水送服,连服7天,停服8天,再服8天,休息8天,1个月服药30丸为1个疗程,视疗效服1~3个疗程,每疗程中检查视力3~4次。 【临床】此方治疗近视眼300例,计586只眼,其中显效134只眼,有效312只眼,无效140只眼。 【病例】孔×,女,12岁,学生。双眼视远物不清2年,读书后眼胀,视力疲劳,舌淡红,脉缓。检查远视:右0.6,左0.7,近视力1.5(双),两眼底正常。属功能性近视,经治疗3疗程,双眼视力皆上升至1.5,不需视力矫正。8个月后随访,视力仍为1.5。 【来源】王毅夫,《河北中医》。 蝉蜕酒治小儿破伤风 【组成】蝉蜕50克,白酒20毫升。 【用法】上药加1小碗水,煎煮约100毫升,1次顿服。服后患儿覆被卧。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破伤风有效。 【病例】何×,女,8岁。患者15天前被钉划伤左手食指,因伤口小而未介意。后恶寒发热,头项强痛,忽口嘬难开,牙关急紧,项强不利,手指拘挛,四肢阵发性抽搐,大有角弓反张之势而急诊。检查伤口长约0.4厘米,边缘苍白,未见红肿。此系破伤致痉,急用此方治疗。服药约20个小时后,患儿渐醒,头似蒸笼,通体大汗发胶沾及,腥臭熏鼻,抽搐再发作,续用蝉蜕10克,水煎,当茶饮而获效。 【来源】袁搏渊,《浙江中医杂志》。 按:破伤风乃急重症,应及时送医院救治。若条件所限,须用酒煎服(依患者饮酒量为度)。 芦根茶治小儿叩齿 【组成】芦根40克。 【用法】每日1剂。开水泡饮。 【临床】此方治疗小儿叩齿有效。 【病例】江×,女,7岁。患儿入睡后叩齿20多天,曾作驱虫治疗未效,且有加重,伴口干引饮,大便干燥,唇赤红、舌尖有芒刺,苔黄腻,脉洪大,症属胃上蒸所致。以此方治疗5天,余症均消。 【来源】汪德云,《浙江中医杂志》。
字体大小: 14px
页面宽度: 1200px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