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
作者:雅风斋字数:78495状态:连载
第一章 海洋的形成与演变
第 一 章 海洋的形成与演变 我们的地球其实应该称作是“水球”更加合适。地球表面大约71%是海洋,剩下的部分被分成大陆和岛屿。许多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和考证,认为我们人类很可能最早起源于海洋,而且,我们人类的未来也在海洋。因此,认识海洋的形成与演变,对我们至关重要。 海洋是怎样形成的 地球表面被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其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因为海洋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故有人将地球称为“水球”。 海和洋不是一回事,海洋是怎样形成的?对这个问题,目前科学还不能作出最后的答案。这是因为,它们与另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同样未彻底解决的太阳系起源问题相联系着。 地球的形成 现在的研究证明,大约在50亿年前,从太阳星云中分离出一些大大小小的星云团块。它们一边绕太阳旋转,一边自转。在运动过程中,互相碰撞,有些团块彼此结合,由小变大,逐渐成为原始的地球。 熔解与蒸发 星云团块的碰撞过程中,在引力作用下急剧收缩,加之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使原始地球不断受到加热增温。当内部温度达到足够高时,地内的物质包括铁、镍等开始熔解。在重力作用下,重的物质下沉并趋向地心集中,形成地核;轻者上浮,形成地壳和地幔。在高温下,内部的水分汽化与气体一起冲出来,飞升入空中。但是,由于地心的引力,它们不会跑掉,只在地球周围,成为气水合一的圈层。 冷却与沉积 位于地表的一层地壳,在冷却凝结过程中,不断地受到地球内部剧烈运动的冲击和挤压,因而变得褶皱不平,有时还会被挤破,形成地震与火山爆发,喷出岩浆与热气。开始,这种情况发生频繁,后来渐渐变少,慢慢稳定下来。这种轻重物质分化,产生大动荡、大改组的过程,大概是在45亿年前完成的。 海洋地貌的最初形成 地壳经过冷却定形之后,地球就像个久放而风干了的苹果,表面皱纹密布,凹凸不平,高山、平原、河床、海盆,各种地形一应俱全了。 海水是从哪里来的 海洋的地形、地貌形成了,但是,新生成的地球是个固体块,没有大气,而且,它最重要的要素——海水,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地球其实是“水球” 地球不同于其他行星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地球上有丰富的水。全球约有3/4的面积覆盖着水,因而地球有“水的行星”之称。 地球上的水呈固态、液态、气态分布于海洋、陆地以及大气之中,其中海洋水占绝大部分。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71%的海洋,占有地球上总水量13亿8400万立方千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水文学小组确定)的97.5%。若把地球上的陆地和海底都铲成平地,海洋的水将把整个地球覆盖起来,水深可达2745米。 这么多的水是从哪儿来的呢?是来自包围着地球的大气层,还是随着地球形成就已存在?人们通过考古发现,地球形成初期并无液态水。“水从何来”一直是个谜。实际上,直到今天为止,科学家们仍然没有完全揭开这个谜团,下面就介绍几种普遍认可的观点,仅供参考。 地球自带水说 传统的观点认为,地球上的水是地球形成时从星云物质带来的。这些参与地球组成的水,通过地球的演化不断从地球深部释放出来。其证据是,在火山活动区和火山喷发时,都会有大量的气体出现,其中占绝大比例的是水汽。 这种观点认为,在构成地球的岩石物质中,会有水分(还有气体)与岩石松散地结合在一起。在地球重力的作用下,这些岩石越来越紧密的重叠在一起,温度也越来越高。于是,水蒸汽和气体就“嘶嘶”地被赶出来。这些气泡不断生成、汇集,使新生的地球发生大量的地震。逃逸的热量造成猛烈的火山喷发。在数不清的年月里,水不是从天而降,反过来,倒是从地壳中呼啸而出,然后冷凝下来,形成了海洋。也就是说,海洋不是从上方,而是从地下生成的。 但是随着人们对火山现象研究的深入,发现与火山活动有关的水,并不是什么从深部释放出来的“新生水”,而是地球现有水体循环的一部分。 彗星送水说 有些研究人员推测,彗星可能曾经给地球“送”过水。 宇宙物理学家认为,大约39亿年前,水只会存在于太阳系中较“寒冷地区”,例如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有一个小行星带,这些小行星中,一部分光临过地球的彗星可能是地球的“送水人”。 而地球“年轻时”温度很高,水和其他不稳定物质都将蒸发。地球形成800万年后,这些含有大量冰的彗星撞向地球,给地球捎来生命赖以生存的水。 彗星主要由冰和尘埃组成,研究人员戏称为“脏雪球”。在太阳系构建之初,这些“脏雪球”围绕太阳系轨道运行,受附近任何微小引力的影响都可能偏离轨道,撞向其他星体。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太阳系研究所科学家、领导研究小组的保罗·哈托说:“按照这个理论,我们计算认为,地球上不到10%的水来自彗星。” 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天空中水气与大气共存于一体,浓云密布,天昏地暗。随着地壳逐渐冷却,大气的温度也慢慢地降低,水气以尘埃与火山灰为凝结核,变成水滴,越积越多。由于冷却不均,空气对流剧烈,形成雷电狂风,暴雨浊流,雨越下越大,一直下了很久很久。滔滔的洪水,通过千川万壑,汇集成巨大的水体,这就是原始的海洋。 关于海水的来源,仍然没有定论,期待科学家们继续探索。 早期的海洋 早期的海洋与我们今天看到的海洋,是大相径庭的。原始的海洋,海水不是咸的,而是带酸性、缺氧的,而且非常热,水温大概有100℃。 海洋的水分不断蒸发,重新变成水汽,然后又形成雨水,反复地形云致雨,重新落回地面,把陆地和海底岩石中的盐分溶解,不断地汇集于海水中。 经过亿万年的积累融合,才变成了大体均匀的淡水。这些水不断蒸发,降落到地面上来,并把陆地上岩石中的大量盐分带到原始海洋中去,年复一年,日积月累,海洋中的淡水就变成了咸水。经过亿万年的积累融合,才变成了大体均匀的咸水。 氧气与生命 同时,由于大气中当时没有氧气,也没有臭氧层,紫外线可以直达地面,靠海水的保护,生物首先在海洋里诞生。大约在38亿年前,即在海洋里产生了有机物,先有低等的单细胞生物。在6亿年前的古生代,有了海藻类,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慢慢积累的结果,形成了臭氧层。此时,生物才开始登上陆地。 总之,经过水量和盐分的逐渐增加,以及地质历史上的沧桑巨变,原始海洋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海洋。 今天海洋的最终形成 海洋从诞生之后,在千百万年的岁月里,面貌是不断更新的,经历了许多变化。 大陆的漂移 根据目前普遍认可的“大陆漂移说”理论,在今天的海洋和大陆形成以前,也就是中生代以前,地球上的大陆是连为一体的,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围绕它的,是一片统一的海洋。后来,由于受到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赤道的离极力,较轻硅铝质的大陆块漂浮在较重的黏性的硅镁层之上,由于潮汐力和离极力的作用,使泛大陆破裂并与硅镁层分离,而向西、向赤道作大规模水平漂移。 洋与海的形成 在这一漂移过程中,海洋也被分裂开来。例如,根据“大陆漂移说”的描述,非洲西部和南美洲的东部正好契合,仿佛拼版游戏一样合适;北美洲东部和欧亚大陆也很吻合。随着大陆的分开,海洋也就自然被隔断了,形成了今天的大西洋。 随着漂移的不断进行,几个分隔的大洋产生,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它们的附属——海,也慢慢形成了今天的模样。 大陆漂移说 在魏格纳之前,人们普遍认为,海洋一经出现,大的横向变动就不再发生了,只是有一些垂直升降运动和局部轮廓的改变。到了20世纪初期,法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异议。 1910年的一天,魏格纳望着墙上的一张世界地图出神,无意中发现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美洲的巴西那块突出的部分,与非洲喀麦隆凹陷进去的部分,就像一张大纸被撕成两块,自然吻合。魏格纳像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一样感到吃惊。他再细看,地球上这两块大陆的海岸线也非常的配合,这边突起,那边就凹进;这边一墩,那边就是一湾。这难道是偶然的巧合吗? 一年以后,魏格纳看到一些材料,说明美洲、欧洲、非洲在地质、生物等方面都有许多相似之处。这时,他联想到早年到格陵兰岛考察途中见到巨大冰山漂移的情景,一个大胆的假说形成了:地球上的大陆原本都是连在一起的,由于潮汐的摩擦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力,把它分裂成几大块,然后向不同的地方漂移开来,美洲离开非洲、欧洲而去,中间就形成了大西洋;印度次大陆与南极洲分离北上,与亚洲撞接,喜马拉雅山便横空出世;亚洲西漂,在东岸留下碎片,成为今天的岛弧线,这个时候,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格局才由此形成。 《大陆漂移说》的论据与论证 魏格纳按照物种起源的观点“相同的生物种一定起源于同一地区”,找到了有力的论据:大西洋东岸有一种园庭蜗牛,行动迟缓,一天仅能爬百十米远,人们竟在大西洋西岸的北美洲发现了。倘若两岸不曾连在一起,凭着蜗牛那点本事,怎么可能乘风破浪,漂洋过海,从大西洋东岸跑到西岸去呢? 还有一种蚯蚓,广泛地分布在欧洲,人们也在大西洋西岸的美国东部发现了。奇怪的是,美国西部却不见它的踪影。如果这种蚯蚓能远涉重洋,由东岸游到西岸,为什么又不能越过连在一起的陆地,从美国东部爬到西部去呢? 魏格纳还在南美和南非的石炭二叠纪地层中发现了中龙化石。中龙是在淡水里生活的一种小爬虫,要不是大西洋两岸曾连在一起,它们怎么可能分处两处?难道中龙长期适应咸水里的生活,游过浩瀚无垠的海洋了。 更奇怪的是,大西洋东西岸都广泛分布着舌羊齿化石。舌羊齿是一种植物,没有翅翼飞翔,没有四脚爬行,如果两岸不曾连在一起,这种现象又怎么解释呢? 大西洋两岸不仅有相同的物种,而且地层也自然衔接,非洲南端的开普山脉,恰好与南美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山脉相连,同属二叠纪的褶皱山系。不仅地质构造相同,而且岩层的成分与年龄也完全一样。另外,巨大的非洲片麻岩高原所含的火成岩和沉积岩,其褶皱伸延方向,与巴西的片麻岩高原的情形几乎一致;欧洲的挪威、苏格兰古代褶皱山系形态,又能与大西洋彼岸阿巴拉契亚褶皱山系北段相衔接。 年仅32岁的魏格纳用无数客观事实有力地论证了他的大陆漂移学说,于1915年发表了《海陆的起源》一书,正式宣告大陆漂移学说的诞生。 海洋的变迁 除了大陆的漂移,还有其他地质变化在影响海洋的走向,如有的海洋地壳上升成为陆地;有的陆地下陷或裂开、漂移形成海洋;有的海底扩张成为新的海洋。还有,由于气候冷暖、冰期消长引起的海平面升降,也使海洋经历了许多的沧桑之变。例如,喜马拉雅山很久以前就是海洋,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挤压隆起,而形成了今天的样子。 不断变化的海洋 经过了漫长时间的一系列的变迁,才形成了今天的海洋。当然,今天的海洋也仍然处在不断变化之中。 以上这些新的假设吸收了近几十年来的科学技术成果,因而比较合乎情理。但是,这并不等于完全揭开了海洋形成之谜。科学技术仍在不断发展,人对自然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新的假设和理论将会补充或更新,代替现在的假设和理论,以至最后解开海洋是怎样形成的这一自然之谜。
目录
字体大小: 14px
页面宽度: 1200px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