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侦探推理 > 高血压怎么吃速查手册

高血压怎么吃速查手册

作者:刘建桥字数:166059状态:连载

第六章 小元素影响高血压

食物中含有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成分,并有一定生理功能者被称为营养素。营养素物质有6大类,即蛋白质、脂肪、糖类与食物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水等。这些营养素各自都有独特的营养生理功能,在代谢过程中又相互密切联系,共同参与和调节生命活动。影响血压的矿物质,又叫无机盐。其中在体内含量较多,每天需要量在100毫克以上的钙、镁、钾、钠、磷、硫、氯7种元素,在营养学上称为常量元素;常量元素是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参与维持机体酸碱平衡、渗透压、细胞膜通透性及兴奋性。每日需要量低于此限的铁、碘、铜、锌、硒、锰、钴、铬、钼、镍、钒、锡、氟、硅14种元素,在营养学上称为微量元素或痕量元素;微量元素是合成某些激素的重要原料,是许多酶系统的活化剂或辅助因子。
矿物质是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维持机体的生理功能。因此在食品中强化某些矿物质,可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很多微量元素成为食品中的重要营养强化剂。这些矿物质当中,有些和血压具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因此应当受到高血压患者的关注。其中有些要注意通过饮食补充,以免缺乏;另一些,则应注意控制摄入量,避免体内数量超标,引起血压的不良变化。本章节就选择其中最直接、最关键的几种,分析介绍。钙重要的功能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参与血凝过程,帮助血液凝结;维持心脏的正常收缩;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降低毛细血管和细胞膜的通透性及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对多种酶有激活作用;促进铁代谢。
老年人往往面临钙流失加快,而补充不足的情况。一方面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同时也会影响血压和心脏功能。因此应注意补充钙质,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还有运动较少的中青年患者。
每天补多少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日膳食中钙的供给量:婴儿初生至6个月400毫克,7~12个月600毫克;儿童1~2岁600毫克,3~9岁800毫克;10~12岁1000毫克;少年13~15岁1200毫克,16~17岁1000毫克;18岁以后成年人800毫克,孕妇4~6个月1000毫克,7~9个月和乳母为1500毫克;45岁以后老年前期和80岁以上的老年人均为800毫克。
哪些食物提供钙
每100克所含毫克数如下:
含量最丰富的食物:虾皮、婴儿奶粉,991~998毫克;奶酪、卤干、发菜,731~875毫克;苋菜、奶豆腐、乳粉、海米,555~687毫克。
含量比较丰富的食物:豆腐干、素鸡、金针菜、红萝卜缨、干海带、河蚌、白米虾、河虾、塘虾,306~403毫克。
具有有一定含量,能够起到补充作用的食物:麸皮、豆腐丝、黑大豆、雪里红、木耳、紫菜、奶片、泥鳅、鲜海参,206~299毫克;豌豆、黄豆、豆腐、燕麦片,接近200毫克。磷
重要的功能
是组成各种酶的主要成分;帮助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这些代谢活动都需要通过含磷的中间产物;参与构成三磷酸苷(ATP)等能量转换的中心物质;磷酸盐可组成体内的缓冲系统,维持机体酸碱平衡。
磷缺乏将导致机体能量代谢异常,常见的症状有食欲不振等。一旦不能及时补充,可能造成饮食方面的障碍,形成恶性循环。因此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肝郁脾虚,饮食和消化状况不够好的患者,应当注意监控和适当补充。
每天补多少
目前中国没有官方统一的推荐量。美国提出的标准是:膳食中每日摄入量,婴幼儿为300~500毫克,儿童为800毫克,青少年为1200毫克,成人为800毫克,孕妇为1200毫克,哺乳妇女为1200毫克。
磷的吸收需要钙的耦合,依赖维生素D的存在,所以补充磷需要和补钙关联。磷的吸收率为膳食磷的43%~46%。
哪些食物提供磷
磷广泛分布于各种动植物食品中。在人类膳食中,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畜肉、禽肉、鱼肉、蛋、奶、大豆等,是磷的主要来源。早产儿如仅喂养母乳,因人奶含磷量不足以适应这类婴儿骨骼矿化的速度,需外添磷质,以避免发生低磷性维生素D缺乏病。镁
重要的功能
维持心脏、脑、肾、肝、肌肉、神经的正常功能;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参与体内蛋白质的合成,肌肉收缩与体温调节;能激活体内多种酶;能维持核酸结构的稳定性;能抑制神经的兴奋性。
高血压患者的某些血压变化,和一些神经、精神方面的变化,可能与镁元素有关。例如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烦躁不安,容易激动;眩晕倦怠,食欲减退;神经反射亢进或减退,甚至肌肉震颤、手足抽搐等。因此,高血压患者出现类似症状时,应当考虑道是否与镁元素异常有关。如果是镁缺乏,则应及时补充。
每天补多少
在膳食中每日的供给量:成年男性为350毫克,女性为280毫克,孕妇、乳母为350毫克;6个月以内的婴幼儿为40毫克,6~12个月为60毫克;1~15岁每千克体重为6毫克,15~18岁男性为400毫克,女性为300毫克。
哪些食物提供镁
镁在天然食物中广泛存在,人体平时摄入的三分之二来自粮食和蔬菜,其余来自肉、蛋、乳类。未碾磨的粗粮、豆类、坚果类食物含镁较高,每100克中含量:生松子、干榛子,502~567毫克;麸皮、炒南瓜子、干山核桃,306~382毫克;荞麦、黑大豆、生葵花籽、干莲子、虾米、虾皮,236~264毫克;大麦、糯米,燕麦片、黄豆、眉豆、口磨、木耳、生落花生、鲜海参,150毫克左右。钠
重要的功能
钠离子调节渗透压、酸碱平衡、细胞膜电位,维持体内的水平衡;加强肌肉的兴奋性;维持神经、肌肉的应激性;为维持适宜的细胞内环境,钠与钾离子进行生理性交换,因此钠离子和钾离子的补充、限制有连带关系。
在高血压患者当中,通常面临的问题不是钠离子缺乏。其他一些矿物质需要注意补充,而对于钠离子,则多数高血压患者应当注意限制摄入量,避免摄入过多。
另一方面,如果限制过度,导致钠离子缺乏,也应及时补充。钠离子缺乏是一般会出现如下一些症状:大量出汗,严重腹泻,呕吐,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会发生钠缺乏症;出现食欲减退,恶心腹泻;肢体倦怠,头晕目眩;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下降,肌肉痉挛;脱水,体重下降;严重时发生虚脱,昏迷。高血压患者控盐过程中出现上述症状,应当考虑可能是钠盐补充不足导致的。
每天补多少
成年人每日摄入量4~9克,高血压患者3~4克。哺乳期妇女应在正常成人基础上增加钠135毫克。
几乎所有食物都含钠,平时应用的食盐、酱油、咸菜(泡菜)、腌肉、咸鱼、卤肉等,是钠的主要来源。钾
重要的功能
为细胞内液中主要阳离子;参与维持细胞内的渗透压;为胰岛素分泌、肌酸磷酸化作用所必需;参与调节机体酸碱平衡;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维持心跳规律;参与蛋白质、糖类和热量代谢。
人们的通常饮食都能够满足钾离子需求,只有遇到腹泻等时会出现缺乏等离子水平失衡。但是,高血压伴有糖尿病的患者,还是应当注意相关的钠、钾等元素的水平。
每天补多少
正常膳食中所含的钾,足以满足机体需要。正常成年人钾的供给量约为3克。如果钾缺乏,可能出现倦怠、嗜睡、肌肉无力、腹泻、呕吐、大量出汗、心跳不规律等症状,甚至糖尿病酸中毒。
哪些食物提供钾
钾广泛分布于各类食物中,畜肉、禽肉、鱼肉,各种水果,蔬菜类食物,都是钾的良好来源。硫
重要的功能
是三种重要含硫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半胱氨酸)的组成成分;角蛋白、皮肤、指甲和毛发的硬蛋白中均含硫,硫对胶原的合成是必需的物质;作为生物素的成分,参与脂肪代谢;作为维生素B1和胰岛素的成分,参与糖类的代谢;作为辅酶A成分,参与能量代谢;具有解毒功能,可使酚或甲酚类物质转化为无毒形式。
高血压患者维持体内硫元素的正常,是保持机体状况总体稳定的必需条件。而高血压同时伴有糖尿病的患者,更应当注意。
怎样补充硫
由于人体很少能利用无机硫,故硫的食物供给,主要是蛋白质中的含硫氨基酸,即蛋氨酸、胱氨酸、半胱氨酸。
哪些食物提供硫
硫的优质食物来源是干酪,蛋类,鱼肉,谷类,豆类,肉类,坚果类和家禽类食品。每100克粗蛋白中所含蛋氨酸较多的食物:鸡蛋、牛奶,30~34克;小米、猪瘦肉,27~29克;籼米,粳米、高粱米、玉米、甘薯,15~19克。铁
重要的功能
是构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的主要成分;是酶系统的合成因子;主要参与氧的转运、交换和组织呼吸过程。
如果铁缺乏,会出现食欲减退、疲乏倦怠、头晕心悸、面色苍白等症状。血长时间严重缺铁,可致心脏扩大,或收缩期杂音;有时出现口角炎、舌溃疡、萎缩性胃炎、指甲凹陷等。
每天补多少
营养学会推荐每日膳食中铁的供给量:婴儿和1~9岁儿童为10毫克;10~12岁儿童、成年男性、老年前期和老年人均为12毫克;13~16岁少年,男15克,女20克;18岁以后的成年女性为18毫克,孕妇和乳母28毫克。
哪些食物提供铁
铁广泛存在于各种动、植物食品中,肉类、禽蛋、蔬菜、谷粮类,都是膳食中铁的主要来源。每100克中的铁含量:苔菜2837毫克;香菇片、口蘑1375毫克;红蘑2351毫克;发菜、木耳,974~993毫克;松蘑860毫克;紫菜、蚌鱼,50~549毫克;鸭血、豆腐皮,305~308毫克;藕粉418毫克;黑芝麻、地衣、黄蘑、猪肝、鸭肝、鸡血、鲍鱼、蛤蜊,211~250毫克。锌
重要的功能
体内75%~85%的锌分布于红细胞中,主要存在于碳酸酐酶中,参与二氧化碳运输;是含锌金属酶的成分;参与核酸和蛋白质和代谢作用;是胰岛素的组成成分。
如果锌缺乏,会出现胶原蛋白合成不足,因此伤口愈合不良;青年男女均有性腺机能减退;味觉降低;血液内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浓度降低,影响组织对维生素A的利用,使人的暗适应能力下降,视力出现异常;还会使机体免疫系统受到损害。此外,锌缺乏会导致人体葡萄糖耐量下降,高血压患者注意锌元素水平,也有助于预防合并糖尿病。
每天补多少
锌在小肠吸收,吸收率为20%~30%。营养学会推荐每日膳食中锌的供给量:婴儿初生至6个月,3毫克;7~12个月,5毫克;儿童1~9岁10毫克,10~12岁15毫克;少年、成年、老年人均为15毫克;孕妇、乳母20毫克。
哪些食物提供锌
锌的来源非常丰富,几乎存在于各种食物中;动物性食品锌量一般高于植物性食品。人体对锌有较高的吸收率,牛肉、猪肉等红色肉类及内脏;某些海产品,含锌量特别丰富;坚果、豆类含锌量虽较高,但其中常含较多植酸,妨碍人体对锌的吸收;粮谷类含锌较丰富,大部分锌在胚芽和麦麸中,粮食加工常被损失;水果、蔬菜、脂肪的锌源较差。
每100克中锌含量:生蚝712毫克,海蛎肉4705毫克;马肉、螺蛳、口蘑,904~1226毫克;蚌鱼、鲤鱼、南瓜子、干奶酪、黑芝麻、蚕蛹、羊肉、松蘑、葵花籽,603~85毫克;麸皮、西瓜子、猪肝、牛肝、章鱼、棱子蟹、黄蘑、地衣,5~598毫克;干蚕豆476毫克。铜
重要的功能
为各种含铜金属酶如血浆铜蓝蛋白、细胞色素氧化酶、单胺氧化酶等的组成成分;为含铜蛋白质如血铜蛋白、肝铜蛋白、脑铜蛋白的主要成分;催化血红蛋白的合成;维持神经纤维的健康;为神经系统代谢、骨骼和结缔组织构造着重要的作用;促进机体对铁的吸收利用。
如果铜缺乏,会影响脂代谢,出现单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下降,血浆胆固醇、磷脂和三酰甘油的水平升高;影响心肌细胞的氧化代谢、激素分泌和防御功能。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增高,一方面和年龄造成的动脉硬化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则往往和血脂水平异常有关。在控制血脂水平方面,铜元素是非常重要的。
每天补多少
营养学会推荐成年人每日铜的安全适宜摄入量为2~3毫克。
哪些食物提供铜
铜的食物来源广泛,谷粮类、豆类、坚果类、贝类及动物肝、肾的铜含量均较高,牛奶、砂糖、蜜糖含铜量很低。谷物加工铜有大量损失。硒
重要的功能
是构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成分;是维护健康,防治某些疾病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硒与维生素E有协同效果,都能发挥抗氧化的作用,以保护细胞膜;促进免疫球蛋白的生成、保护吞噬细胞的完整,并能在体内使有毒金属失活。
如果体内硒元素缺乏,会加速人体衰老,导致免疫功能降低,影响机体抗氧化能力。还会导致脂质过氧化酶反应增强与生化代谢紊乱,引起心肌纤维坏死、心肌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损伤;动脉内皮细胞易于损伤,从而形成动脉硬化的早期细胞病理学改变。这些反应,和血压异常变化息息相关。
每天补多少
推荐每日膳食中硒的供给量:儿童1~3岁20微克,4~6岁40微克,7岁以上及成人50微克。硒在小肠吸收,食物晒吸收率为60%~80%。
哪些食物提供硒
食物含硒量随地域和加工方式的不同而异,植物性食物更易受产地土壤含硒量的影响。硒的良好食物来源是海产品,肉类、肝、肾,整粒谷类。而水果、蔬菜中含硒量较低。锰
锰,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成人体内含锰量恒定,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和体液中,以肝、胰、肾、骨、脑下垂体中含锰量较高。大脑中的锰以大脑皮质、脑干及神经核中含量为高。
重要的功能
参与骨结构、生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活动;促进正常成骨作用;促进生长;作为多糖聚合酶、半乳糖转移酶、丙酮酸脱羧酶、二羟甲戊酸激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酶类的成分或活化剂,可促进黏多糖合成、胆固醇合成及脂质代谢;为葡萄糖、脂肪的氧化磷酸化所必需。
锰缺乏,直接影响葡萄糖合成,机体胰岛素合成与分泌量降低;影响脑功能,出现神经衰弱,智能下降,癫痫,思维、情感、行为异常,可能与缺锰引起多巴胺的代谢异常有关;影响脂类代谢。
高血压患者预防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进一步恶化,神经精神病变,都和锰有密切关系。
每天补多少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日膳食中锰的供给量:初生~6个月婴儿为05~07毫克,7~12个月婴儿为07~10毫克;儿童1岁以上为10~15毫克,4岁以上为15~20毫克,7岁以上为20~30毫克;11岁以上的青少年和成年人均为25~5毫克。
美国推荐成人每日摄入量为2~9毫克。
哪些食物提供锰
锰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品中,含锰较多的食物有坚果类、粮谷类、叶菜类、豆类、茶叶等。以炒榛子、干榛子含量最丰富,为1494~1847毫克;红尖辣椒、干辣椒、麸皮、生松子,1035~1170毫克;芥菜、木耳、干莲子、干核桃仁,816~933毫克。而肉类、禽蛋、奶类中的锰含量较低。铬
重要的功能
铬缺乏,引起机体脂质代谢异常,表现血清胆固醇升高,主动脉的脂质沉积和斑块形成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此外,铬缺乏还会导致机体产生葡萄糖耐量降低,而补充铬可改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状况,亦能纠正低血糖;这表明铬对维持机体正常的糖代谢是双向性的。
铬在核蛋白中的浓度较高,对核蛋白的代谢有一定作用;铬具有高度生物活性,是葡萄糖耐量因子(GTF)的组成成分,在葡萄糖的利用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维持正常葡萄糖代谢所需要的物质;作为体内某些代谢酶类的活化剂;是核酸(RNA和DNA)的稳定剂;能促进胆固醇和脂肪酸生成,有平衡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可激活与促进胰岛素的功能;能促进蛋白质的代谢和生长发育,在核酸代谢中亦有重要作用。
每天补多少
我国尚未规定供给标准,美国成人的每天供给量标准为005~02毫克。但铬有毒性,长期大量摄入可引起肝、肾病变,生长停滞。长期吸入铬酸盐粉尘,可诱发肺癌。
哪些食物提供铬
每100克中铬含量:海带、黑木耳、绿豆,1073~1653微克;黄花菜、赤小豆、黑枣、红枣,745~998微克;紫菜、银耳、花生米、莲子、海参含铬不多,为453~665微克。但许多食物精制后含铬量降低,精制后的面粉,铬含量只有精制前的35%~44%;红糖、白糖精制后,只分别剩余24%和8%。钒
重要的功能
钒与脂肪代谢有关,可调节血脂水平。钒是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催化剂,可能在骨骼、牙齿形成过程中起作用。
钒缺乏,骨骼细胞会发生病变;血清中三酰甘油和胆固醇,含量增多。而在临床上,医疗则使用含钒药物作降血脂剂。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应当注意钒的元素水平。而普通高血压患者,注意钒元素的摄入,也有助于预防血脂异常,进而预防高血脂造成的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心脑血管的更严重的病变。
每天补多少
在每日膳食中,成年人只提供15微克即可,需要量10微克可以满足。
哪些食物提供钒
含钒丰富的食物有牡蛎、蘑菇、黑胡椒和一些加工食物;饮料、脂肪、油类、水果、蔬菜中含钒量很少,小于1~5毫克/克。影响血压的有机物
营养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前面介绍的矿物质,属于无机物;另一类则是有机物,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与食物纤维、维生素等。
蛋白质、脂肪、糖类,由于这三种营养素能向机体提供能量,故又称为产能营养素。主要功能是供给热量,维持体温,满足生理活动及从事生产劳动的需要。
各种植物性食物的可食部分中,有一些纤维物质,即食物纤维,又称膳食纤维。食物纤维虽不能被机体吸收,但为维护身体健康所必需,具有多种防治疾病的作用。
维生素的种类很多,生理需要量极微,但大多数不能在体内合成,或合成数量不足,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分为两类: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K;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族(维生素B1、B2、B5、B6、PP、B12、叶酸、泛酸、生物素)和维生素C。
但在补充维生素的时候,需要注意:
1脂溶性维生素在食物中常与脂类共同存在,在人体肠道内的吸收往往与食物中脂类吸收的关系密切,即凡能影响脂肪吸收的因素,同样会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由于脂溶性维生素在体内排泄效率较低,如果摄入过多,可在体内蓄积,从而产生毒害作用。
2水溶性维生素在体内排泄率较高,组织达到饱和后,多余的随尿排出,所以不在体内蓄积,即便大量摄入,一般不会产生毒性反应。但膳食供给不足时极易出现缺乏,故在营养上特别重要。蛋白质
高血压患者为了缓解动脉粥样硬化,需要严格控制能量摄入,所以在日常饮食中提倡“高营养,低热量”的食物。产能营养素是每餐食物当中比例最高的部分,所谓“高营养”,通常指蛋白质、维生素等含量要高;所谓“低热量”,通常指同样重量的一份食物,要选择消化之后变成自己的“赘肉”比较少的那种。所以,在三大类产能营养素当中,对于高血压患者,推荐膳食比例为:蛋白质最多,糖类其次,脂肪再次。而在蛋白质当中,则首选完全蛋白质;其余两种作为搭配食用。
蛋白质是人体中含氮元素的唯一来源,是其他营养素所不能代替的。食物蛋白质可分为完全蛋白质、半完全蛋白质和不完全蛋白质三类。
“完全蛋白质”是一种优质蛋白质,含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如奶类中的酪蛋白、乳蛋白,蛋类中的卵白蛋白、卵黄磷蛋白,肉类中的白蛋白、肌蛋白,大豆中的球蛋白,均属完全蛋白质。
“半完全蛋白质”,含各种必需氨基酸,但含量多少不均,比例不合适。若在膳食中作为唯一来源时,只可维持生命,但不能促进生长发育。如小麦和大麦的中麦胶蛋白,均属半完全蛋白质。
“不完全蛋白质”,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不全,如用做饮食蛋白质唯一来源时,不能维持生命和促进生长发育。如玉米中的胶蛋白,豌豆中的球蛋白,动物皮、骨中的胶质蛋白,均属不完全蛋白质,营养价值低。
蛋白质的热加工
热加工的蛋白质可以杀菌,消灭引起食品败坏的酶,有利于蛋白酶的作用,从而提高蛋白质的消化率和营养价值,可破坏食品中某些毒性物质、酶抑制剂,如破坏大豆中的抑肽酶和植物凝血素等,有利于蛋白质的营养作用。故适当的热加工,可有许多有益作用。但过度加热,则有许多不良影响。加热和氧化,均可破坏氨基酸,从而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应当摄入多少蛋白质
中国营养学会1988年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蛋白质的供给量:初生~12个月的婴儿,不分性别,每千克体重2~4克;1~12岁儿童,不分性别,每千克体重35~75克;13~16岁的少年,男80~90克,女80克;18~44岁成年人,男70~110克,女65~90克(孕妇4~6个月加15克,7~9个月加25克,乳母加25克);45~59岁老年前期,男70~90克,女65~75克;60~69岁老年人,男70~80克,女60~70克;70~80岁以上的老年人,男65~90克,女55克。在供应足够蛋白质的同时,必须充分供给热量,才能发挥蛋白质的作用。
哪些食物提供蛋白质
动物性食物的来源有各种瘦肉,包括猪瘦肉、牛瘦肉、羊瘦肉,鸡肉、鸭肉,鱼肉及其制品。其蛋白质含量一般为16%~23%,都是优质蛋白质。全鸡蛋、全鸭蛋为13%~147%;牛奶为33%,蛋白质含量虽较低,但营养价值很高;全牛奶粉为262%。
植物性食物的蛋白质虽不如动物性蛋白质好,但却是人类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大米、小米、高粱米、玉米粉、标准面粉的蛋白质含量,一般为78%~10%;花生仁262%。豆类植物不仅蛋白质含量高,且质量好,绿豆238%,赤小豆217%;大豆最为突出,为363%,是人类植物蛋白质的良好来源。水果、蔬菜含蛋白质很少,一般都在3%以下。脂肪
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患者往往谈脂色变,似乎每顿饭一滴油星不沾才能够保持健康。其实这是误区,重要的脂肪摄入,对于高血压和高血脂人同样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人体不能自身合成脂肪,必须由食物提供。
脂类分子常与其他化合物结合在一起,构成脂蛋白、糖脂等,如血浆中含有以类脂、脂肪、蛋白质组成的血浆脂蛋白及同白蛋白结合的游离脂肪酸。脂肪氧化可供给机体能量,各种类脂是细胞的组成成分,是机体内某些活性物质如性激素、维生素D、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前身,这些都是身体必需的。
人体器官和组织的各种细胞的细胞壁,也是由类脂物质和蛋白质结合而成的;人体需要的维生素A、D、E、K和胡萝卜素等脂溶性维生素,必须经过脂肪的溶解后,才能被人体所吸收和应用,故脂肪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利用的重要物质。
植物油、荤油、类脂
日常食用的动物、植物油,主要成分是脂肪。含饱和脂肪酸(软脂酸、硬脂酸)较多的,则熔点较高,室温下多为固体形态,常称为“脂”,如猪脂、牛脂、羊脂等动物脂肪,俗称荤油。含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亚麻油酸、花生四烯酸)较多的,其熔点较低,室温下多为液体形态,常称为“油”,如豆油、花生油、菜籽油、芝麻油、茶子油和能降低血脂的玉米油等植物脂肪,俗称“植物油”。
严格地说,脂肪还应包括类似脂肪物质的类脂。类脂包括磷脂(卵磷脂、脑磷脂、神经磷脂)和固醇类(胆固醇、植物固醇、酵母固醇)两类比较重要的化合物。脂肪和类脂合称为脂类。
健康价值
不饱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能促进生长发育,维持皮肤和毛细血管的健康,减轻及迅速恢复因放射线造成的皮肤损伤。膳食中若供给多量的必需脂肪酸,可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有利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和治疗,也有利于预防或治疗心脑血管并发症。
类脂中的胆固醇,在体内可转化为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维生素D3,对调节人体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没有胆固醇转化,性激素无法合成;没有胆固醇合成的胆汁酸做原料,脂肪的消化吸收就会发生障碍;就会出现多种机能失调,导致心脑血管及多脏器的病理变化,不利于高血压的调控,甚至引发严重的并发症恶化。
高密度脂蛋白(HDL)因密度大,颗粒小,运动活泼,能移除组织细胞内或血浆中及血管壁上沉积的自由胆固醇及磷脂,充当“清道工”,清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疏通血管,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虽然也属于脂肪,但无疑是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心血管、脑血管疾病患者最欢迎的能治病的“好脂肪”。
血胆固醇含量正常,有一定抗癌功能;白细胞中嗜异变白细胞,能识别并能杀伤异常细胞或癌细胞,使癌细胞失去活力,并可防止癌细胞转移;增加饱腹感和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
应当摄入多少脂肪
食物中的脂肪供给量,易受饮食习惯、季节和气候的影响,变动范围较大,一般每日有50克脂肪即能满足需要;或占总热量的25%~30%。应适当控制食物中脂肪的含量,特别是动物性脂肪要严格控制。
按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最佳配比,应是饱和脂肪酸(多为动物性脂肪,含软脂酸、硬脂酸、月桂酸、花生酸、肉豆蔻酸)、单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含量较多,如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有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各占33%左右,通常植物性油脂比动物性油脂好。
哪些食物提供脂肪
动物性食物主要是猪油、牛脂、羊脂、肥肉,各种畜肉、禽肉、鱼肉,蛋类、乳类及其制品。植物性食物主要是各种油料作物的种子,含油甚多;如菜籽油、芝麻油、花生油、大豆油等是人类膳食的主要来源。还有核桃仁、瓜子仁也含较多油脂。谷类食物含油较少。某些食品如瘦肉中也含有一定量的脂肪,对于食品中不可见的脂肪,常称为“隐藏”的脂肪。糖类
糖类,不是平常人们所吃的糖果。这里所说的糖类,是很广泛的一个概念,包括日常饭食当中的米、面、杂粮、水果、干果等。这些食物进入人体,消化之后,多以葡萄糖的形式被身体吸收,给人体提供能量,因此称之为糖类。所以,有些高血压患者认为,为了控制血脂、血压,糖类是不能吃的,这是错误的观念。
必需的糖类食物,还是要定量摄入的。当然,能够在糖类食品中选择恰当的,达到“高营养,低热量”的要求,最好不过了。


糖类的特性
各种糖类在人体内被消化,主要以葡萄糖形式被吸收,葡萄糖能迅速氧化,为机体提供热量。
另一部分多糖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琼脂等,是人体很难或不能被消化、吸收和利用的。这些食物纤维虽不能被机体吸收进入新陈代谢,但为维持身体健康所必需。可促进肠道蠕动,特别是果胶在吸水浸胀后,增加粪便体积,利于粪便排出;稀释肠内致癌物质的浓度,缩短肠内容物通过肠道的时间;增加胆固醇及其他代谢产物排出,减少体胆固醇含量;降低葡萄糖在肠道中的吸收速率,使餐后血糖缓慢上升。这些食物有利于减肥、降脂、通便、排毒,对于高血压患者是很有价值的。
哪些食物提供糖类
糖类的供给量以占机体膳食中总热量的60%~70%为宜。
主要来源是粮谷类的米、面、杂粮,含淀粉达70%~80%;鲜根茎类含淀粉15%~25%;各种豆类含21%~60%;水果含10%~20%;干果可达50%~70%。这些食物除含大量淀粉、多糖外,还含一定量的单糖、双糖等。
各种粮食、薯类及其加工制品米饭、面包、饼干、糕点,除含丰富的淀粉外,还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尤其是各种粗粮及其制品还含有一定量的食物纤维,它们是糖类的来源。食物纤维
人体消化液对食物纤维(也叫膳食纤维)不起消化作用,这类物质不被分解吸收。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和琼脂等。食物纤维虽不能被机体吸收,但为维护身体健康所必需,具有多种防治疾病的作用。
食物纤维能增加胆固醇及其他代谢产物排出,减少体内胆固醇含量,抑制胆固醇吸收,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进而达到控制血脂上升,减缓动脉病理改变,从而稳定血压,并预防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合并症。
食物纤维促进肠道蠕动,增加粪便的体积和重量,稀释肠内致癌物质多环芳烃、真菌毒素、亚硝胺等的浓度,缩短在肠内停留时间,有助于预防肠癌。同时,由于食物纤维不能被机体吸收,因此只消耗人体能量,而不产生能量累计;提高饮食中膳食纤维的比例,是减肥降脂的极其有效的途径。这样就改善了导致高血压的最重要的病因——肥胖和高血脂。
另外,膳食纤维能降低葡萄糖在肠道中的吸收速率,使餐后血糖缓慢上升,有利于糖尿病的治疗。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或者需要预防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是非常有利的。维生素A
又名视黄醇、甲种维生素、抗干眼病维生素。
维生素A缺乏,主要是眼睛损伤,出现结膜干燥、变厚,角膜软化、混浊,暗适应时间延长,夜盲症,眼眶下色素沉着、毕脱斑。此外还对传染病的抵抗力降低;缺乏时,致癌物在体内毒性作用增强,补充后可使已癌变细胞恢复正常。
健康价值
促进眼球内视紫的合成与再生,维持正常视力,防治夜盲症。对于高血压患者伴有视物模糊、夜盲等症状的,有治疗价值。对于一般的高血压患者和心脑血管患者,恰当的补充维生素A也有利于预防相关的合并症。
维生素A还可以维持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性腺及其他腺体的上皮细胞组织的健康;维生素A醇与维生素A醛在体内可以相互转化,并具有上述全部作用。维生素A醛还可进一步氧化成维生素A酸,能增加对传染病的抵抗力。
高温失活
维生素A只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植物性食品中的胡萝卜素(叶黄素)可在体内转化为有生理活性的维生素A。其能溶于脂肪或脂肪溶剂,不溶于水;烹调或烘干不受热的影响;在高温时容易被氧化,其活性完全丧失。
应当摄入多少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1988年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视黄醇当量微克数,不分性别,婴儿为200微克;儿童1~4岁为300~500微克,5~12岁为750微克;少年、成年、老年前期与老年人均为800微克;孕妇、乳母为1000微克——因怀孕期使用大剂量维生素A,胎儿可发生多种畸形,故临床使用较大剂量维生素A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哪些食物提供维生素A
由于维生素A只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最好的来源是各种动物的肝、肾,蛋黄、鱼子、鱼肝油、奶油、黄油,全奶、禽蛋。胡萝卜素最好的来源是有色蔬菜(深绿色、黄色、红色),如胡萝卜、红心甜薯、菠菜、豌豆苗、辣椒、冬苋菜、苜蓿,柿子、杏子,玉米、高粱米、小米等。维生素D
又称胆钙化醇、抗佝偻病维生素。促进钙、磷在小肠内的吸收;促进牙齿和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为调节钙、磷的正常代谢所必需;促进机体生长。
钙、磷对于高血压患者的价值,前面章节已经讲解过。所以,在与这些调节血压的矿物质相关的生理过程中,维生素D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太阳维生素
具有维生素D活性的主要是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是由低等植物和酵母中的麦角固醇经紫外光照射后转变而成;还有维生素D3(胆钙化醇),是人体和许多动物皮肤内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光照射后转变而成,故又称太阳维生素。维生素D能溶于脂肪及脂溶剂,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能耐高温及氧化,在酸性溶液中容易分解——因此饮食中考虑到食醋对其营养成分的破坏。对光敏感,易受紫外线照射而被破坏。
应摄入多少
1988年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供给婴幼儿、儿童、少年,孕妇、乳母,老年人均为10微克;成年人和老年前期均为5微克,这两类人因在户外活动的时间多,接受日光照射的时间较长,故供给5微克是适宜的。
主要来源
多晒太阳,特别是冬天的太阳,通过紫外线照射获得。海水鱼的肝脏最为丰富,牲畜、禽类的肝脏,蛋黄、鱼肝油、鱼油、黄油、牛奶亦是重要来源。维生素E
能保护细胞结构的完整性;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保护维生素A、C和不饱和脂肪酸免受氧化;维持正常生殖机能,防止肌肉萎缩;可维持心肌、骨骼肌、平滑肌及外周血管的构造与功能;具有延缓老年化进程,防止脑软化症的作用。
对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健康调节,起到间接但非常重要的作用。
抗氧化剂
不溶于水,溶于脂肪和脂溶剂。对热及酸稳定,在酸败的脂肪中容易被破坏。维生素E在化学上是一种抗氧化剂,即通过捕捉超氧化自由基而防止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对碱和紫外线较敏感。
应当摄入多少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日膳食中维生素E的供给量:初生至6个月婴儿为3毫克,7个月~3岁婴幼儿为4毫克,4~6岁儿童6毫克,7~10岁儿童7毫克,11~12岁儿童8毫克;少年、成年人10毫克;孕妇、乳母、老年前期及老年人均为12毫克。
哪些食物提供维生素E
广泛分布在动、植物性食品中,如麦胚油、棉籽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是最好的来源;莴笋叶、柑橘皮及所有绿叶植物;肌肉、奶油、奶类、蛋类等食物中。维生素K
又称凝血维生素。促进肝脏生成凝血酶原,从而具有促进凝血的作用;参与体内氧化原过程,增加肠道蠕动与分泌。维生素K缺乏,凝血时间延长,发生皮下、肌肉及胃肠道出血。人体通常很少出现有缺乏维生素K的现象,仅在胆道梗塞、腹泻等疾病引起消化不良、或长期服用抗生素、抑制肠道细菌生长时可有缺乏。
高血压患者出现鼻衄、齿衄或其他出血症状,应当考虑是否与此有关。
广泛存在
维生素K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常见的有维生素K1和维生素K2。均有耐热性,对空气、水分都很稳定。对光和碱敏感,容易被光和碱破坏。在一般食品加工中很少损失。溶于脂肪和脂溶剂,不溶于水。
应当摄入多少
成人每日供给量,男性为80微克,女性65微克,妊娠、乳母不需另加;6个月以前的婴幼儿每日5微克,6个月~1岁每天10微克;儿童每千克体重每天1微克。
哪些食物提供维生素K
在食物中分布很广泛,以绿叶蔬菜如菠菜、白菜、苜蓿中含量最为丰富,菠菜每100克可含维生素600微克,绿茶含712微克,萝卜绿叶含650微克;番茄、猪肝、牛肝、蛋黄、豆油亦是维生素K的良好来源。维生素B1
维生素B1,又名硫胺素、抗脚气病维生素。
能促进糖的氧化,维护神经、消化和循环系统的正常功能;增进食欲,促进生长;是构成脱羧辅酶的主要成分,为身体充分利用糖类所必需;防止神经炎和脚气病(软脚病);防止因组织中聚集丙酮酸而引起中毒。
长期食用精米、精面和生食的人,容易缺乏;还可在嗜酒者中发现缺乏。缺乏时神经组织损伤,出现多发性神经炎,脚气病(且是一种复合维生素缺乏病);心脏损伤,出现心脏扩大,心跳减慢,心律不齐,头痛失眠,神志紊乱;肌肉组织损伤,出现肌肉萎缩,眼肌麻痹,水肿;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呕吐,腹痛,便秘;体重减轻。
迅速吸收
维生素B1可溶于水、酒精和多种酸中,酸性条件下极其稳定,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遇热极不稳定,容易破坏。对氧稳定,较耐热。
应当摄入多少
全国推荐每日膳食中的供给量为:婴幼儿04毫克;儿童06~13毫克;青少年男性16~18毫克,女性15~16毫克;成年男性根据劳动的不同强度12~20毫克,女性11~16毫克;孕妇18毫克,乳母21毫克;老年人1~15毫克。摄入过量的硫胺素,容易被肾脏清除,从小便排泄。
哪些食物提供维生素B1
普遍存在于各类食物中,含量丰富的有粮谷、米糠、黄豆、花生仁、小麦标准粉、小米、猪瘦肉、猪肝、羊心、酵母、粗米、粗面等,还有燕麦片、黄玉米含量亦多。维生素B2
这是一种必需维生素,是构成脱氢酶的主要成分,为活细胞中氧化作用所必需;参与蛋白质、脂肪和糖类三大营养素代谢中许多复杂的过程,为生长发育、维持健康所必需;而且可防止皮肤、口腔和眼睛发生病变。
怕光的牛奶
溶于水和酒精,不溶于油脂溶剂;遇热较稳定,在中性或酸性环境中短期高压加热,不被破坏;但在碱性溶液中容易被破坏;因食品加工或烹调流失,或日光照射而发生损失。
牛奶中40%~80%的维生素B2为游离型,对光敏感,在日光下直接照射2小时,维生素B2损失50%,即使在阴天也要损失20%。当牛奶装在透明的玻璃瓶中销售时,它不仅可使牛奶的营养价值受损,且产生“日光异味”,影响可口性。在改用纸或塑料等不透明的容器包装时便可以避免。不过,其他食物中维生素B2多为结合型,对光比较稳定。
应当摄入多少
全国推荐每日膳食中的供给量为:婴幼儿04毫克,儿童06~13毫克;青少年男性16~18毫克,女性15~16毫克;成年男性根据劳动的不同强度,男性12~20毫克,女性11~16毫克;孕妇18毫克,乳母21毫克;老年人1~15毫克。
哪些食物提供维生素B2
广泛存在于各类食品中,动物性食品比植物性食品含量丰富。动物性食品中以肝、肾、心、乳类,蛋类,鳝鱼、螃蟹最为丰富;植物性食品以绿叶蔬菜中的含量高于根茎类和瓜果类,豆类及其制品的含量也较丰富。但米粮淘洗过度,蔬菜切碎后又泡洗,饮食种类单调,长期偏食,烹煮时间过久,食量减少等易引起缺乏。维生素B6
又名吡哆醇、抗皮炎维生素。
人体缺乏维生素B6,可患低色素性贫血,铁剂治疗无效,用维生素B6有一定效果;缺乏时引起神经功能紊乱,出现急躁、精神抑郁,或有感觉性周围神经病变,相继发生运动神经功能欠佳,或患者脑电图异常;在眼睛、鼻子和嘴唇周围皮肤出现脂溢性皮炎,随后扩展到身体其他部位。同时伴有舌炎、口腔炎——这些表现与维生素B2、烟酸缺乏难以区别。
肥胖的高血压患者,因为减肥的需要,会出现营养摄入不足,或营养元素摄入比例失调。尤其一些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例如乳、蛋、肉、奶、干果等,会出现摄入不足。如果出现以上病症,那么应当考虑是否与维生素B6缺乏相关。
不耐热的维生素
易溶于水和酒精,微溶于脂肪溶剂,不耐热,高温下迅速破坏。对光敏感,在碱性条件下对紫外线敏感,易被碱和紫外线分解。当牛奶快速消毒时,维生素B6损失很小,在瓶中杀菌时其损失可高达84%。
应当摄入多少
膳食中每日供给量,成年男性为20毫克,女性为19毫克;妊娠期增加06毫克,哺乳期增加05毫克。婴儿为03毫克,较大幼儿为06毫克,儿童为11毫克。但异烟肼、青霉胺、左旋多巴及口服避孕药,是维生素B6的拮抗剂,应用这些药物时,应注意补充维生素B6,放疗患者更应补充。
哪些食物提供维生素B6
含量丰富的食物,每100克所含微克数:牛肝840,猪肝650,牛肾430,比目鱼430,金枪鱼罐头425,核桃仁730,黄豆粉724,香蕉510,花生仁400,脱脂奶粉360,乳粉、蛋黄各300,土豆250,鸡肉325。长期高蛋白质饮食的人群,或长期食欲低下,摄食量降低的患者,都需适当补充维生素B6,以防出现缺乏症。维生素PP
维生素PP又称烟酸、烟酸、抗癞皮病维生素、烟酰胺、尼克酰胺。
维生素PP经小肠吸收,在体内构成脱氢酶辅酶,主要是辅酶Ⅰ和辅酶Ⅱ的组成部分,为细胞内的呼吸作用所必需;维持皮肤和神经的健康;促进消化系统的功能;可扩张末梢血管,降低血胆固醇,临床上常用大剂量治疗内耳眩晕症,外周血管病,严重头痛和偏头痛,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症,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视神经萎缩,精神分裂症等。
最稳定维生素
溶于水和酒精,耐光、耐热、耐酸、耐碱,性质比较稳定,不易被热、酸、碱破坏,是最稳定的维生素。不容易氧化、破坏。在食品加工中相当稳定,但在蔬菜、水果中经整理、烫漂和沥滤时可有损失,肉类加工本身不损失维生素PP。
应当摄入多少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日膳食中的供给量:每100克中的毫克量,不分性别的婴儿为04毫克,1~12岁的儿童为6~13毫克;13~16岁的少年,男性16~18毫克,女性15~16毫克;18岁以后的成年人,男12~20毫克,女11~16毫克;孕妇18毫克,乳母21毫克;45岁以后的老年前期为12~15毫克;60岁的老年12~13毫克,70~80岁以上为10~12毫克。
哪些食物提供维生素PP
来源丰富的有瘦肉、羊肝、猪肝、牛肝、牛心,鸡肉,鲐鱼,口蘑、冬菇,绿叶蔬菜,粗粮、酵母。我国营养学家证实,玉米所含烟酸多为结合型,约占64%~73%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它在碱性溶液中可以分解、游离出来,被机体吸收利用,故需用碱处理玉米,将结合型水解为游离型,才能达到利用目的;且玉米中色氨酸含量也低,因色氨酸在体内可转变为维生素PP,人体所需的维生素PP,部分由色氨酸转变而来,平均60毫克的色氨酸可转变成1毫克维生素PP。在小肠被吸收利用。生物素
自然界存在的两种生物素中,α-生物素存在于蛋黄中,β-生物素存在于肝脏中,其生理作用基本相同;生物素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代谢辅酶的成分;参与体内二氧化碳的固定和转羧基作用;在物质代谢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缺乏的特征是厌食,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精神抑郁,脱发,干屑性皮炎,血清胆固醇和胆色素增高。幼儿的脂溢性皮炎系生物素缺乏所致,大约每日5微克的生物素能改善其症状。
含硫维生素
生物素是B族维生素之一,是包括人在内的多种生物必需的含硫维生素。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醇、乙醚及氯仿。常温下稳定,纯生物素对热、光、空气、中等程度的酸和中性条件下都稳定。食品加工和家庭烹调,对生物素不会产生影响。
应当摄入多少
推荐每日膳食中摄入量:成年人为30~100微克;婴儿10~15微克;1~3岁20微克,4~6岁25微克,7~10岁30微克,11岁以上与成分一样。肠道微生物可以合成生物素。
哪些食物提供生物素
其来源每100克所含微克量为:肝脏、酵母100~200微克,黄豆粉60~70微克,蛋黄50微克,谷物3~30微克,水果和肉类含量较少,每100克仅含生物素06~23微克。维生素C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抗氧化剂。
可促进胆固醇排出,防止胆固醇在动脉内壁沉积,亦可使已沉积的粥样斑块溶解,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有改善和保护心功能的作用。因此起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的效果。
此外能避免重金属离子与体内含巯基的酶相结合而使酶失去活性,从而使机体避免中毒;可使有机药物或毒物发生羟化而起到解毒作用;通过阻断亚硝胺合成而具有抗癌作用;能提高应激能力,预防感冒;增强对疾病和传染病的抵抗力;促进外伤的愈合。
维生素C还参与体内氧化还原过程,促进组织中胶原和某些神经介质的合成;促进铁的吸收和叶酸的利用;防治维生素C缺乏病,保护细胞膜,治疗贫血;治疗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时,在供给叶酸的同时,还应给予足够的维生素C。
易损失的维生素
有D型及C型两种光学异构体,自然界存在的多是具有生理活性的C型。有酸味,易溶于水,不溶于脂肪和脂溶剂,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故极不稳定,易为热或氧化所破坏,在中性或碱性液中尤甚——所以在饮食加工过程中,如果有意特别摄入维生素C,则应注意加工方法,以防破坏营养素。
光、金属离子,或荧光物质,也能促进其氧化分解。在酸性条件下稳定,糖和盐等物质可提高维生素C稳定性的作用。食品加工可使维生素C受到损失,因易溶于水,在水果、蔬菜用沸水烫漂、沥滤时损失很大。
应当摄入多少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日膳食中维生素C的供给量,每100克所含毫克数。不分性别,初生至12个月的婴儿为30毫克;1~12岁的儿童为30~50毫克;13~16岁的少年为50毫克;18岁以后的成年人为60毫克,孕妇80毫克,乳母为100毫克;老年前期、老年期均为60毫克。
哪些食物提供维生素C
广泛分布于水果、蔬菜中,含量丰富的(每100克所含毫克数)有酸枣830~1170毫克,甜椒846毫克,蒜苗590毫克,大枣248~338毫克;刺梨、山楂、沙棘、猕猴桃,柚子、油菜、苜蓿、金针菜为105~176毫克;菠菜、青蒜、芥菜、苦瓜、香菜、莲藕、卷心菜、苋菜、石榴均在71~96毫克。高血压合并症的饮食原则
高血压并发心衰
高血压发展到严重程度就会影响心脏的功能,出现气急、咳嗽、咯血、发绀、水肿、肝大等一系列心力衰竭的症状。此时,饮食就不应同于普通的高血压患者,而要按照心力衰竭的营养要求来调配饮食,以减轻心脏的负荷,改善营养状况,促进患者的康复。
1少食多餐。食物宜细软,易咀嚼,易消化,忌胀气。不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2较低的能量摄入。患者这时一般以卧床休息为主,能量消耗不大。所以,能量以满足需要为宜,因为能量过高会增加心脏的负担,不利于心功能恢复。
3限制钠盐摄入。心力衰竭患者一般并存水钠潴留,盐会加重水肿和心力衰竭。所以每日盐的摄取量为1~2克。
4适量补充蛋白质。蛋白质的量不宜过多或过少,应适量给予鱼、蛋、瘦肉等食物,但应切碎煮烂,方便食用。
5多摄入一些含钾丰富的蔬菜和水果,以补给钾的不足,同时有利于保持大便通畅。
6如果水肿明显,还要避免摄入过量的液体食物和水分。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假如能在饮食方面多加注意,能够有效缓解病情。
1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多吃纤维多的食品,如海带、紫菜等。食物纤维不被小肠消化吸收,但能带来饱食感,有利于减食,并能使糖和脂肪的吸收变缓。可溶性食物纤维(谷物、麦片、豆类中含量较多)能吸附肠道内的胆固醇,有利于降低血糖和胆固醇水平。
2选择低糖水果。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可能造成水溶性维生素及矿物质的过量流失,因此需要补给新鲜的含糖量低的水果蔬菜,如草莓、西红柿、黄瓜等。一般可在两餐之间或睡前1小时食用,也可选在饥饿时或体力活动之后。为了避免餐后血糖增高,一般不提倡正餐前后吃水果。
3选择优质蛋白。应控制蛋白质摄入量,血尿素氮升高者更需注意;蛋白的来源需以牛奶、瘦肉、鸡蛋、海产品等优质的动物蛋白为主。
4少食多餐。每顿少吃,多吃几顿,总量不变。这样的方法可控制餐后血糖不会升得太高。
5注意晚餐时间。如果晚餐吃得太晚,饭后又缺乏适量的运动,食物中的热量来不及消耗就会转化成脂肪储备起来。所以,最好把晚饭时间安排在下午6时~7时,这样就有时间在晚饭后进行适当的锻炼。高血压合并高血脂
科学的饮食对预防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在饮食上要管好嘴,遵循以下饮食原则:
1食物巧配合。多吃降压食物如芹菜、胡萝卜、番茄、荸荠、黄瓜、木耳、海带、香蕉等;多吃降脂食物如山楂、香菇、大蒜、洋葱、海鱼、绿豆等;而草菇、平菇、蘑菇、黑木耳、银耳等蕈类食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这些对防治高血压、高血脂、脑血栓具有一定作用。
2补充合理的蛋白质。蛋白质代谢物可引起血压波动,故应控制食物蛋白质的质量和数量,选用高生物优质蛋白,按每日每千克1克,其中植物蛋白质可占50%,动物蛋白选用鱼、鸡、牛肉、鸡蛋白、牛奶、猪瘦肉等。大豆蛋白可防止脑卒中的发生。
3降低食盐量。每人每天的标准食用盐量为6克,这里所指的食盐量包括烹调用盐及其他食物中所含钠折合成食盐的总量。临床试验显示,对高血压患者每天食盐量由原来的105克降低到47~58克,可使收缩压平均降低4~6毫米汞柱。
4限制胆固醇的摄入。一天的膳食胆固醇供给量一般在300毫克,对高胆固醇患者来讲,宜采用低胆固醇的膳食,每日胆固醇应少于200毫克,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有蛋黄、奶油、动物脑、鱼子、动物内脏。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高血压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冠心病的发病及其并发症所造成的死亡,是随着血压的上升而增加的。血压升高不但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也加速了小动脉硬化。因此,高度重视高血压,尽早把升高的血压控制在标准范围,对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时,除科学地用药治疗外,还有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饮食,饮食不节极容易引起血压的升高。所以应尽量控制食量和盐的摄入,以清润可口的菜品为最佳。另外,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在饮食上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限制总热量,避免肥胖。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而肥胖的主要原因是饮食摄取总热量过多,超出人体的消耗,必然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于体内。所以,中国营养学会曾提出全国平均膳食热量,每人每日2400千卡,冠心患者则应控制在2000千卡左右。通常主食每日350~400克,最多不要超过500克,避免过多。晚饭的量宜少,少食甜食。
2控制饮食中能引起血压升高的物质。高血压是引起冠心病的关键危险因素。所以,控制饮食中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实际上就是预防冠心病。研究证明,钠摄入量与血压升高呈正相关,即盐吃得越多,高血压越明显,而钾与血压升高是负相关;研究还指出缺钙可以加重高脂引起的血压上升。钾的主要来源是新鲜蔬菜、水果;钙的主要来源是蛋类、动物性食物及牛奶。所以,冠心病患者饮食宜清淡,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提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牛奶、蛋类,以增加膳食中钾、钙及纤维素的含量。
3控制饮食中总脂肪量及饱和脂肪酸。美国心脏病学会指出:饮食中总脂肪量应小于总热量的30%,饱和脂肪酸应小于总热量的10%,胆固醇应小于每日300毫克。所以,烹调菜肴时。应尽量不用猪油、黄油、骨髓油等动物油,最好用香油、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等植物油。应尽量减少肥肉、动物内脏及蛋类的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多的海鱼、豆类的摄入。可适量吃一些瘦肉、鸡肉。
4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多吃大量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蔬菜、水果。最近的研究发现,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血液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者,其血压最低。维生素C具有保护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免遭体内有害物质损伤的作用。高血压合并肥胖症
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超重和肥胖的人必须使体重降下来。降体重的方法主要是管好嘴,迈开腿,即要控制能量的摄入和加大能量的消耗。但是这种控制必须在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
1控制每日总的能量。主要是减少主食量、甜食和油脂,使摄取的能量比消耗的少。
2改善进食习惯。餐前可先吃一点瓜果,而后再进食。进食的速度要放慢。这样能够防止进食速度过快而吃进过多的能量;或者在总能量不变的情况下,改为增加餐次以避免饥饿不适。
3多吃蔬菜、豆制品以增加饱腹感。
4低脂奶、鱼、瘦肉、禽类食物要适量。每天蛋白质总量不能太低,以预防免疫功能下降。烹调要清淡。高血压合并肾功能减退
高血压与肾脏的关系十分紧密,肾脏既是一个排泄器官,也是一个具有内分泌功能的脏器。肾脏疾病如果得不到控制,能引起高血压。而高血压如果控制不好,也可以引起肾脏的损伤。当肾功能受损时,常会出现血中的尿素氮、肌酐升高,尿内生肌酐的清除能力下降,并可伴有水肿和蛋白尿。人们每天从食物中摄入的蛋白质经消化吸收代谢后会产生一些含氮的产物,这些都需要经肾脏排出体外。当肾功能受损时,就不能正常代谢,这些代谢产物在体内累积,会产生严重的后果,甚至可引起尿毒症。科学的饮食可以减轻肾脏的负担,提供患者所需的营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
尿酸是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在我们平时食用的含有蛋白质的食物中,尤其是含嘌呤量较高的食物,其代谢所产生的尿酸也较多。人体内的尿酸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内源性的代谢产物,为尿酸的主要来源;另一个是外源性的代谢产物,即来自含嘌呤高的食物。在通常情况下,人体能够自我调节,把过多的尿酸排出体外,但当肾功能受伤或摄取的食物中嘌呤过高时,血液中的尿酸就会升高,从而引起高尿酸血症或引起痛风。高血压患者也是高尿酸血症的高发人群。假如发现尿酸轻度升高,可以通过调配饮食来减少嘌呤的摄入量从而使尿酸降低。尿酸中重度升高的患者就需要控制饮食和采取药物治疗。假如饮食合理,利于缓解症状,防止复发;饮食不当,就会加重病情,甚至引发急性发作。因此,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者应注意自己的饮食,以控制病情。
1体重要控制。超重和肥胖是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危险因素,特别肥胖者要从控制能量和增加活动使体重达到或接近标准体重。
2嘌呤要限量。食物中的嘌呤是产生外源性尿酸的基础。尿酸高的人每日饮食中应多选用奶、蔬菜等食物。拒绝动物内脏、蟹黄、沙丁鱼等含嘌呤多的食物,适量选择瘦肉、豆类等嘌呤含量中等的食物。
3少食油盐。油脂不但能量高,而且过多的脂肪能量还不利于尿酸的排出。因此,饮食中不应食用肥肉、肥禽及一切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并限量使用烹调油。每日盐的摄入应低于5克。
4烟酒要免除。吸烟有害健康。酒精是一种高能量物质,每克酒精能产生7千卡能量,比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高很多。酒精可引起体内乳酸累积而抑制尿酸的排出,增加体内尿酸盐的沉积。酗酒可诱发痛风急性发作。
5蔬菜要多食。大多数蔬菜、水果为碱性。多吃蔬菜、水果可使尿液碱化,有益于尿酸的排出并防止尿酸结石的形成。高尿酸血症患者每日应摄入500克以上的蔬菜及适量的鲜果。
6肉禽要限量。各种肉类、鱼虾、禽类中的蛋白含量较高,而尿酸是嘌呤代谢的产物,所以痛风患者避免进食过多的肉禽,每天的进食量应该参照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
7多补充水分。水分有利于稀释尿酸浓度,也有益于尿酸排出。日常饮食中宜选用含水分较多和有利尿作用的食物并加大饮水量,每日的饮水量应不少于2000毫升。
8海鲜要少吃。有研究表明海鲜可增加痛风危险因素51%,高于禽肉类,所以应尽可能少吃。

(<-快捷键)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目录

阅读设置

背景色:

字体大小: 14px

页面宽度: 1200px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