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侦探推理 > 诚信与道德

诚信与道德

作者:阮建芳字数:98132状态:连载

第三章 诚信——一切道德的立足点

怎么理解诚信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规范,也是革命传统道德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诚实守信”也不断赋予体现时代精神的新内涵。
在先秦,所谓“诚”主要是指“诚实”、“真诚”和“忠诚”,要心里想的和实际做的一致,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诚于中,形于外”,就是要“勿自欺”、“勿欺人”。所谓“信”,主要是“真实”、“诚实”和“信守诺言”,强调一个人要“言必信”,要“言而有信”等。后来,思想家们往往把“诚”和“信”相互通用。东汉的许慎在他所著的《说文解字》中说,“诚,信也”,又说“信,诚也”。由此可见,“诚”和“信”,不论是单独使用或相连使用,在古代,表示的大体是同一个意思。
孔子作为著名的教育家,他认为,在社会生活中,“信”是一个人立身之本,如果没有诚信,也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条件。他把“信”列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四大科目”(言、行、忠、信)和“五大规范”(恭、宽、信、敏、惠)之一,强调要“言而有信”,认为只有“信”,才能得到他人“信任”。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回軏,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这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失去“信”,就像车子没有轮中的关键一样,是一步也不能行走的。孔子在谈到统治者怎样才能得到老百姓信任时说:“民无信不立”,如果一个国家对老百姓不讲诚信,就必然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只有对老百姓讲诚信,才能够树立起自己的“威信”。
古人认为,在为人处事中,“谨而信”、“敬事而信”是最基本的。《春秋榖梁传·僖公二十二年》中记载:“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孟子把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基本道德规范,概括为五个原则,“信”就是其中之一。这就是他所说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先秦以后的思想家们,都把“诚”和“信”作为立身处世的基本道德要求。宋明道学家们,对“诚”赋予了更重要的地位。周敦颐把“诚”提到“五常之本,百行之源”的高度;朱熹说:“诚者,至实而无妄之谓。”陆象山则强调“忠信”,认为“忠者何?不欺之谓也;信者何?不妄之谓也”,“人而不忠信,何以异于禽兽者乎?”从上述这些思想家的言论可以看到,在中国古代传统道德中,“诚信”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1. 何谓“诚”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的内涵博大精深。“不自欺”是“诚”最基本的含义,说明道德在本质上是人类精神的自律。所以,诚信首先不是一种外在的承诺——不欺骗别人,而是内在的真实——对自己的诚实。所有对别人的欺骗,首先是在内心对自己的欺骗。如果守住了内心的堤坝,无条件地恪守自己内心的准则,不因任何外在的诱惑而改变,失信的洪水就不会外流。
这一意义上的“诚”不需要外在的监督和约束,仅对自己内心的道德原则负责,即使是默许的承诺也会不打折扣地实现。古人认为,美好高尚的道德应该伴随着人,时时处处都不应该背离,因此,越是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越是在细微之处,君子越是严格自律,谨慎有加。之所以在道德上这样严格地自我要求,是因为,先贤们认为,“诚于中,形于外”,别人无法透视我们的内心,而我们自己对自己却是一目了然。所以,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而且,一个人只有内心诚实,对自己诚实,才能够由内而外地传达出一种品格风范。所以,内在的谨慎诚实,是最重要的。
革命家刘少奇对“慎独”作了更通俗的解释,并指出了它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价值。他指出,一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时,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而做不做坏事,能否做到“慎独”,以及坚持“慎独”所能达到的程度,是衡量人们是否坚持自我修身以及在修身中取得成绩大小的重要标尺。“慎独”作为自我修身方法,不仅在古代的道德实践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对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刘少奇同志的这段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对我们当前的道德建设仍然有着历久弥新的价值。我们今天的诚信缺失,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就是我们作为公民个体失去了这样的严格的自我道德要求和道德修养,失去了一种“慎独”的道德能力。因此,当我们重建诚信的时候,需要谦卑地面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去追求内在的“诚”,去形成一种“慎独”的定力,进而获得一种强大的坚守的力量。
在传统文化中,“诚”的另外一层含义是“择善而固执之”。如果我们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符合道德的,我们就要去选择并且坚守。这是一种道德上的意志力和行动力。在很多时候,我们并非不知道何为善,而是缺少选择善、实现善的勇气和坚韧。尤其是在面对权威的压力和利益诱惑之时,这样的诚实坚守更为稀缺,也更为难能可贵。
战国时,齐国宰相崔抒专权,施计杀了国君,然后召太史进宫:“今天的事,你打算怎么写?”太史从怀里掏出早已写好的竹简递给他,只见上面赫然几个大字:“×年×月,齐崔抒弑其君。”崔抒冷笑一声:“你把罪过归于我,这怎么行?必须改掉!”太史回答:“南山可移,事实不能更改!”崔抒大怒,拔出宝剑杀了太史,劈碎竹简。古时,史官是世袭的,太史兄弟四个,于是崔抒又接连召见了他的二弟和三弟,想叫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撰写这段历史,兄弟俩和他们的大哥一样,刚直不阿,坚决不从,结果全被杀害。杀红眼的崔抒用剑指着最后被召进宫的太史小弟弟:“你三个哥哥都不知通权达变,把性命都断送了。你小小年纪,要为自己的前程着想,不要学他们那样执迷不悟。”小太史连话都不说,挥笔就写:“×年×月,崔抒弑其君。”崔抒气得跳起来吼道:“难道你们都不怕死吗?”小太史义正词严地回答:“杀了我,还会有人接着写。即使太史不写,天下也会有人记载的。你杀得完吗?”崔抒无可奈何,只好自找台阶:“也罢,为了国家我才不得已而为之,天下人会原谅我的。”说完,他便把竹简丢给了小太史。
接连的惨剧并不能改变史官的信仰,那个血淋淋的记载最终在壮烈的灵魂之下得到了留存,这就是传说中的“秉笔直书”。“若有可能,吾愿以吾身之血及吾之身躯,鉴证历史”,这样的声音回荡在历史的长空。这些不畏强权、固执坚守的史官成为忠诚于自己的职业操守的典范。
可见,坚守诚信,择善而固守,需要极为强大的内心力量。因为,只有凭借着内心的强大,才能对抗权威的压迫;只有凭借着内心的强大,才能对抗利益的诱惑。如此,才能实现一种无法撼动的坚守。
2. 何以“信”
日常生活中,当人们谈及诚信,更多涉及的是信守承诺、遵守时间等语言以及行为层面的诚信。而古人所谓的“信”,更多的是指向人内心的精神和价值层面。在传统文化中,与“信”关系最密切的是“义”,人们常常将“信义”放在一起使用。因为古人认为“信”与“不信”的取舍标准就是“义”。也就是说,诚信的关键在于“明乎善”,只有从主观上“明乎善”,才能做到“至诚不动”。离开了仁义,离开了内在的正义,诚信就失去了“善”的内核,也就失去了价值。
一直以来,很多人把“言必信,行必果”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砥砺自己诚信为人。这是诚信最基本的层面。其实,当我们回到孔子提出这句话的背景之中,我们会发现,仅有言行层面的“信”是远远不够的。“言必信,行必果”是被孔子斥为不问是非而只管一味贯彻言行的小人行径,充其量不过是“匹夫匹妇之谅”。这句话是在子贡询问“君子”的标准时,孔子给出的。他将其视为君子的最低层次,认为那些信守“言必信,行必果”的人,其信念是薄弱而模糊的,也许他们执著的是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的东西,他们只停留于语言和行动这样的表面,没有触及更深的思想和灵魂。这样的人往往听命于上面的指令而不会明辨是非,只是浅薄固执地寻求“任务”、“命令”的达成,他们不去思考什么是“大义”、什么是“是非”,只是盲目追求对“诚信”的坚守。这种情况下对诚信的固守,也许会恰恰走向相反的方向。
当下的诚信缺失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并非“言不信,行不果”的问题,而是背后“义”的缺失。因此,如果不解决言行背后的价值立场,失去对言行背后的“义”的叩问,那些所谓“言出必行”的人就以自己的所谓“忠诚”背离了正义,成为一种可悲而可怜的存在,欺骗自己,也欺骗社会和他人。如果失去了对善恶的分辨,对正义与非正义的独立思考,“坚守诚信”也许会成为一个巨大的道德陷阱。
因此,坚守诚信需要我们反思诚信背后的“正义”或“道义”。思想和信仰层面的“信”与言行层面的“信”是不同的,只有解决了内在的“信”的正确性,才能在策略层面上解决言行的“信”。正确的符合“义”的信仰会导向正确的言行,而一旦内心的信仰走偏了,言行是否诚信就失去了任何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善于选择和判断,不让自己的诚信沦为“迷信”,不失去对自己的“信”的反思和警醒,不背离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和道义。
正如美国学者芬格莱特所言,“共同享有的传统将人们凝聚在一起,使他们成为真正的人。对传统的每一次抛弃,都意味着人们自我的一次断裂。而对传统的每一次真正的复活,都意味着人们自我的一次重新统一”。因此,回到传统文化的智慧之中要,找回失落的“诚”“信”,才能帮助我们医治当下诚信缺失的顽症。这就需要我们超越实用意义上的诚信,在内心深处求取自我的真实,求取人间的正义,为诚信找到最坚硬的内核,最坚实的支撑,使我们的坚守不至于失去方向,失去灵魂。

诚信的道德本质
诚信,从根本上说是一个道德范畴。在伦理学视野里,诚信是善良人性,是理想人格,是和谐秩序。这三个层面,体现了“三位一体”的诚信本质。
1. 诚信是近德向善的人性追求
所谓“善”,即“好”的人性表征。人们一般用“应当”或“不应当”来界定“善”与“恶”,善是人的“应当”的品性,恶是人的“不应当”的品性。儒家将人性引向“诚信之德”,人是善良的,他就必然是诚信的。
诚信是人性的价值肯定。古代哲人认为,诚信是与天道相融合的人的真实本性。天道是“真实无妄”的,人作为天地之产物,在德性上也保持着与天道相一致的“真实无妄”的特性。诚信是人的自我身心统一的真实本性。它体现了人的心灵、理性、情感、意志的内在合一,自我身心内外的统一。诚信也是人的言行一致的真实本性,它要求人的言论与反映对象的统一,言与行的统一,以及前后言行之间的统一。
诚信是近德向善的人性追求。人类对诚信的追求,体现了人性中近德向上的基本要求。诚信是“底线伦理”的要求,即对全社会所有人的起码要求,这是近德向善的基础。诚信是对道德义务的遵循。在当代义务论著名代表罗斯所列的六种“显见义务”中,诚信被作为“第一要务”,要求人们无条件地遵守。诚信是履行道德义务的稳定的个人秉性。把诚信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人的秉性和气质,这种“坚定不移”的个性具有持久而巨大的力量。
诚信是建立在良心之上的人性要求。良心是人在履行对他人和社会的义务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道德意识,由于诚信首先表现为“自爱”,然后在良心的指导下发展成为“爱人”,所以良心就成为诚信的情感源头,对诚信行为起着特殊的调控作用:在诚信动机的产生中起促进作用;在诚信行为过程中起监督作用;在诚信行为之后起评价作用。诚信以善良为人性基础,所以能够成为普遍的道德原则。
2. 诚信是道德人格的构成要素
伦理学中的“人格”即道德人格,它显示“人应当怎样为人”的规定性,是人们在道德责任、义务及人生价值指引下选择做人的范式,包含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诚信作为道德人格的构成要素,是个体通向完美的道德境界的阶梯,也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理想人格。
诚信是人格修养的前提。诚是对善的坚定信念和真实情感,是做人立德的根基。诚信也是人格修炼的起点,诚是“仁、义、礼、智、信”的根本,是各种善行的伦理道德的源头,所以也是追求道德人格的出发点,锻造理想人格的起点。
诚信是人格尊严的内容。诚不仅是一己之诚,更是与人之诚;信既包含自己信任别人,也包含别人信任自己。诚信既涉及对自己的尊重,也涉及对他人的尊重,它是维护人格尊严的一种良好品格。
诚信是人格完善的尺度。诚信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一,交往主体是享有平等权利的自由主体,既有诚信的权利,又有诚信的义务,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其二,交往行为是主体自由意志的表现,承诺的神圣是因为人的自由意志神圣,信守诺言就是信守自己的自由意志;其三,交往关系体现了自由自主的精神,契约的本质是当事人自己为自己设定权利和义务,因而成为主体自由自主的现实形态。所以,诚信主体的道德自由,就成为个体道德人格发展和完善的标尺。
3. 诚信是社会和谐的道德基础
诚信是维系和谐的道德规范。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其中有一种是对和谐秩序的需要,为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人们做到诚实守信,从而保持健康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把诚信原则规定为道德准则,就形成了调节人际关系的道德规范。诚信规范作为人类和社会的道德选择,是人们之间相互协调、社会保持和谐有序状态的伦理基础。
诚信是和谐秩序的人格基础。首先,诚信体现了人类精神的自律,它使诚信规范变成现实的道德行为和道德风尚。当一个人履行诚信规范时,他的行为便是自律与他律的统一,体现了自觉自由的道德人格。其次,诚信是个体的善和普遍的社会的善的统一,它渗透在社会生活中变成一种社会公德。诚信从个体道德意识扩展为群体道德意识,并转化为普遍的道德行为,使社会和谐而有序。其三,诚信是契约社会存在的关键,与它相关联的契约对现代社会的覆盖,契约观念的泛化,对社会秩序和规则起着重要的构造作用。
信用是和谐秩序的制度基础。信用制度作为诚信的外显形式,是和谐秩序的制度基础。信用制度以“规范性”和“导向性”来把握世界,从而对利益交往活动的社会秩序作出“应然”的安排;信用制度使社会成员履行自己的规定义务,从而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信用制度通过合理地调适利益交往行为,从而形成和谐的社会秩序;信用制度是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秩序的基本保障,造就了健康的经济秩序。可见,和谐的经济秩序、社会秩序都离不开诚信道德和信用伦理。

诚信是一切道德的根本
诚实守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永恒要素,是维系社会正常秩序的基本准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一个社会的诚信程度从来都是衡量国民之人文素质以及社会生活水准的重要标志,更是衡量其政治制度化水平及其政治秩序的重要标准。过去,我们一直将诚实守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来传颂。贵阳无人报摊、彩票巨奖等事件,让我们在为近年来相继发生的一系列恶性食品安全事件揪心的同时,感到诚信这一宝贵的基因并没有彻底丢失。抓住诚信是一切道德的根本,共铸诚实守信的社会,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个人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的基础。整个社会是由成千上万的个体所构成,从一定程度上说社会诚信是个人诚信的总和。因此,个人诚信对诚信社会的建立有着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确立个人诚信,一方面需要加强诚信教育,使个人树立牢固的诚信意识;另一方面则需要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个人信用制度作为一种外在的强制力量,使“有诚信者将畅通无阻,无诚信者将寸步难行”,可以起到规范约束个人社会行为的作用。每个人完整的诚信记录将使个人不敢越雷池半步。
企业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的核心。企业是经济活动最重要的单元,它的运行好坏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的状况。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最终胜利,诚信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手段。所以,企业诚信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企业诚信通过合法获利的方式使资源实现真正的优化配置,保证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企业诚信建设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企业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事。企业要以“诚信企业”评价为载体,以“重合同守信用”为抓手,从诚信文化、诚信教育、诚信制度和诚信品牌等方面着手,有诺必践,诚信为本,全面推进企业诚信建设。
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的关键。诚信政府是诚信社会的定心石,政府只有做诚信的楷模,才能增强公众的信任感、归属感和责任感,并带动整个社会的诚信建设。因此,我们必须确立政府诚信原则,塑造诚信政府。诚信政府的建立,是自律和他律的统一。从自律的角度看,政府诚信应突出强化政府公务员的诚信道德修养,强化政府服务意识。从他律的角度看,政府诚信的建构需要完善政府诚信制度。

诚信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底线
“诚信”指的是一个人的思想认识和观念层面上的真心和诚实,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孔子曾经说过:“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意思是说,诚实是自然与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和规律,人的一生都应遵循并体现这个规律。
近几年,一系列诚信事件凸显了社会诚信的缺失。三鹿“毒奶粉”事件、“周老虎”事件、唐骏“学历门”,多领域造假丑闻频出,人们似乎已经到了一种什么都不能相信的地步了。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喜欢用欺骗的手段,干着损人利己的事?为什么很多人可以失去良知,昧着良心做损人利己的事情?其原因就是我们已经步入了一个恐慌时代,也就是诚信缺失的时代,这将会是我们面临的重大危机之一。
一个缺乏诚信的人,必然会见利忘义,从而做出违背道德的事,这必然会破坏整个社会秩序,必然会危害到社会上的每一个人。
我们不难想象:如果一个会计不讲诚信,那么他所在的企业就会偷税漏税;如果一个商人不讲诚信,那么他就会以假乱真,侵害消费者利益;如果一个企业家不讲诚信,那么他就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如果一个学者不讲诚信,那么他就会剽窃他人作品等等。
诚信一旦崩溃,尔虞我诈、坑人害己的恶行必将泛滥,社会在某种程度上就会陷入互相残害、人人自危的魔圈。在诚信崩溃的社会中,那些不讲诚信的人,往往既是害人者,又是受害者。
例如,给猪喂了瘦肉精的人,也许会在不知不觉中喝了有毒奶粉;毒奶粉生产者,也很可能会吃了抹有金黄染料的豆腐干;豆腐干加工厂的人,吃的牛肉也许是用牛肉膏变来的;牛肉膏的制造者,大口大口地吞咽着染色馒头;染色馒头的制造商可能免不了要吃地沟油;地沟油加工者,吃的猪肉里也许就含有大量瘦肉精……
诚信是立身处世的准则,是人格的体现,是衡量个人品行优劣的道德标准之一。孟子有云:“车无辕而不行,人无信则不立。”诚信对于每个人而言,就像车的轮子一样,没有诚信的人是无法在人生的道路上走下去的。
有一个老翁,靠卖酒度日,全家在一条小街上卖了数十年的酒,由于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所以生意非常红火。后来这个老头的儿子娶了媳妇,儿媳便常到店中帮公公做买卖。一天,老翁出门办事,让儿媳照管店铺。还没到中午,一坛酒就快卖完了,儿媳一想,何不在酒中掺一些水,不是就可以多卖点钱了吗?于是,她乘人不注意,便往坛子里加了一些水,一坛加水的酒仍然不到晚上就卖完了,并且还多卖得一些钱。
老翁回来后得知此事,气得直拍胸脯,口中说着:“完了,彻底完了!”儿媳不解,老翁告诉她:“一个生意人最重要的是讲究诚信,我几十年没要过一分黑心钱,如今全败在你手里了。”
果然,老翁的酒货真价实,但买酒的人却少了许多,因为人们都认为老翁卖的酒都掺了水。老翁知道,“信誉”两字不能丢,于是他给经常买酒的人每人送一壶酒,并对他们一一说明当时的情况。由此,老翁的生意才又逐步好了起来。
人格信用是自身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应放弃和背叛诚信这一做人准则,应把好这一道德底线,用诚信为自己赢得信誉,才能站稳脚跟,不致跌跤。
李嘉诚在创业初期资金极为有限。一次,一个外商想向李嘉诚大量订货,但他却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得有一个财力雄厚的厂商替李嘉诚做担保。李嘉诚为了拿到这笔订单,一连跑了几天也没有着落。他只好对外商据实相告。外商对他说:“从你言谈之中可以看出,你是一个诚信君子。不必有其他厂商做担保了,现在我们就签约吧。”
虽然是个好机会,但是李嘉诚在感动之余还是说:“先生,承蒙你如此信任,我感激不尽,但我还是不能和你签约,因为我的资金真的有限。”外商听了,更加相信李嘉诚是诚信君子,结果他不但和李嘉诚签了约,还预付了货款。这单生意让李嘉诚大赚了一笔,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为李嘉诚一直坚持“诚信”的原则,从而获得了日后的巨大成功。
诚信是人最基本的素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得以维系的重要保证,是人立于天地之间的基石。诚信会为你赢得友谊、尊重和你想要的一切!它的价值是无法用数字估量的。
一天,一个人走进一家汽车维修店,问老板:“我是运输公司的司机,能在我的账单上多写点零件吗?这样我回公司好报销。不过,也不让你白写,我会给你好处的。”没有想到的是,老板拒绝了他。
这个人仍然不死心,继续说:“你这人怎么这么死心眼呢?我可是一个大主顾,如果我常来的话,你会赚到很多钱的!”老板并没有动心,仍然拒绝了他。
这个人有些气急败坏了,大声说:“我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人!我看你太傻了。”店主也生气了,高声说:“请你马上离开,这样的生意还是请你到别的地方去做。”
然而,顾客马上握住店主的手说:“我就是运输公司的老板,我正在寻找一个固定、信得过的维修店,就是你了,你还让我到哪里去谈这笔生意呢?”
可以说,上面这几个故事深刻地阐明了“诚实是最好的策略、最大的智慧,而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就是最诚实的人”这个生存的哲理。
坦诚待人不但是做人的美德,而且是增强人与人之间团结的纽带。我们也只有讲诚信,才能建立正常的生活和经济秩序,人与人才能互相信任,和谐共存。
一名司机到外地跑长途的时候出了交通事故,求助于一位素不相识的好心老板。老板热心帮助,借给了他3000元钱。这名司机万分感激,写下借条,信誓旦旦回家后马上还钱。但此后两个多月杳无消息,其间老板曾多次询问,不见动静。
后来,这名老板因故到那个司机居住的城市出差,就顺便给那个司机打了个电话,问他什么时候还钱。司机特地跑到老板住的宾馆,告诉他钱已经寄到他公司了。老板回到公司却发现又上一当,气愤之余,感慨这人怎么能如此不讲信用。
那名司机虽然因自己的失信行为而得到了3000元,让自己得到了一点小利益。但是他可能没想到,他的行为不仅给好心帮助他的人带来了伤害,同时也伤害了社会的诚信体系,将会造成全社会的普遍不信任。
另外,“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德,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一个民族或国家一旦丧失或弱化了诚信意识,各种不道德和腐败现象的产生就是必然的了。诚信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生活中各种内讧和摩擦,减少社会生活的风险和代价,降低社会运行成本,并有助于构筑良好的人际环境,消除矛盾激化的潜在因素,有利于增加社会的价值认同和凝聚力,进而激发社会的活力。
现实中诚信的重要性体现在方方面面。没有诚信就不能立足于社会,没有诚信就交不了朋友,没有诚信谈不成生意,没有诚信干不了大事,没有诚信社会秩序就会混乱。所以说,诚信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
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我们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秉承诚信的道德底线。一方面我们要忠诚老实、讲信誉,也就是说要忠于事物的本来面貌,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思想,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在与人交往时,要不说谎,不做假,不为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欺瞒别人,要以诚待人。另一方面,我们要在工作学习上不弄虚作假,要抱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则,勤奋学习,努力工作。

诚信是一种美德
诚信是道路,随着开拓者的脚步延伸,随着博学者的求索积累;诚信是成功,随着奋进者的拼搏临近;诚信是财富的种子,只要你诚心种下,就能找到开金库的钥匙。
在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流传着无数感人的美德故事。他们追求“富贵不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境界,他们恪守诚信,与人为善……今天,我们重温优秀的道德文化系统,并在丰富的道德资源中,汲取到中华民族腾飞的持久动力。身袭一灿烂,心系执着,带着诚信上路,将踏出一路风光。俗话说:“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国。”诚信,是中国古代社会人际关系的精神纽带,也是人际关系的最高原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
诚实守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千百年来被我们的祖先所推崇和发扬。它早已融入我们民族的血统,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涤荡,我们发现,诚信在消退,“拜金”在滋长,“利益”取代了美德,诚信让位于欺诈。多数人的人生天平上,沉下去的那端是“美貌”、“才学”、“金钱”、“荣誉”,而“诚信”这端却被人们高高翘起,诚信在人们的心中变轻了。
因为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我们所代表的不仅是自身,还有家庭、集体和国家。因此我们应时时诚信,处处诚信,诚信他人。如果我们表现得不好,别人批评的不仅是自己,也包括自己的父母,自己所在的国家。所以有了“人无信不立,国无德不强”的说法。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荣誉”、“金钱”七个包裹。渡船出发时风平浪静,过了没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差点翻船,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年轻人你必须丢弃你一个包裹才能渡过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不舍得丢弃,艄公又说:“有弃就有取,有失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丢进了水里面。艄公凭着娴熟的技术将年轻人送到了彼岸。艄公淡淡地说:“年轻人,我跟你来个约定,当你不得意的时候,就回来找我。”年轻人随意地答应着,却不以为意,他以为有了身上六个包裹,他是不会有不得意的那一天的。
不久,他就靠金钱和才学拥有了自己的事业,凭着荣誉和机敏,他闻名商界,而健康和美貌让他娶到了貌美如花的妻子,他也逐渐地忘记了摆渡的艄公与被抛弃的“诚信”。
后来,他以自己的荣誉欺骗了所有的人,包括他的对手和亲人;他还多次将商品以次充好,他承包的过的建筑全是豆腐渣工程;他透支着荣誉和才能,劝说身边的所有人投资于他,而他却把资金用于贩毒和酒池肉林;他的健康和美貌悄然飞逝,他一掷千金、豪赌无度,他又背负妻子,频频外遇。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没有诚信!因为没有诚信,他失去了荣誉、金钱、事业以及爱情等。这时,他才想起艄公说的话。从监狱出来,他直奔渡口,艄公已经不在了,只有一条小船依稀当日模样,那时的年轻人也变成垂垂老矣。
从此,渡口多了一个老艄公,无人过渡时,人们总能看见他独自在摇晃的风浪中,似乎在寻找什么。
因此,诚信作为人们的行为道德之一,它无时无刻不围在我们身边,每当想起“诚信”二字,脑海里便浮现出一幅幅画面,画面中有的忠于诚信,有的悖于诚信,其结果各有不相同令人反思。但是,我们应把诚信的职业道德贯彻到社会和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这样才能稳定和谐,经济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下去。
而不是像那个年轻人那样把“诚信”丢弃,虽然他有着“健康”、“金钱”、“荣誉”等六个包裹,觉得没有什么损失。但是他这样想就错了,人在人生的路上就算你有着“金钱”、“荣誉”、“美貌”那你就觉得能在人生的路上走得安稳吗?如果是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你在路上少了一个包裹,那就是“诚信”。
所以你如果有“诚信”,我相信就算你没有“金钱”、“荣誉”等都不觉得有什么。因为你有诚信,你可以用的诚信做生意获得金钱和荣誉。虽然说你没有美貌,但是你至少有一颗真实的心,这样你一样可以娶到一个貌美的妻子。在加上你努力学习的才能与自身锻炼出的机敏同样可以得到幸福美满的生活。只要你能用你的诚信去面对每一个人,只要你不背着良心做事。那你在人生的路上就能安稳地走下去,而不是像没有诚信的人那样不遵守承诺,那种人在世界上是没有立足的根基,答应别人的事没有去做,那只会失信于人,处处碰壁。连自己的人生下一步怎么走都不知道,那只有在路上迷失了自我。
朋友,让我们携手打造一个诚信的世界,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幸福与美好吧!

(<-快捷键)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目录

阅读设置

背景色:

字体大小: 14px

页面宽度: 1200px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