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侦探推理 > 世界名人之 未解之谜

世界名人之 未解之谜

作者:廉永清字数:74084状态:连载

第三章 外国卷——历史尘迹

怪异性格塑造了米开朗基罗的成功
米开朗基罗是一位雕塑天才,任何的石块在他魔鬼般的手中都会变成震惊世界的作品。他同所有的顶级艺术家一样,对作品的创作十分地严格,稍有不满,就会立刻毁掉,无论这个瑕疵有多么的渺小。有人说正因为米开朗基罗这种近乎“苛刻”的性格,才成就了他伟大的一生。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1475年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加柏里斯镇,是闻名世界的雕塑家、建筑师、画家和诗人。他与列奥纳多·达芬奇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以人物“健美”著称。他的雕刻塑品《大卫像》举世闻名。他最著名的绘画作品是梵蒂冈西斯廷教堂的《创世纪》天顶画和壁画《最后的审判》。他还设计和初步建造了罗马圣伯多禄大殿,设计建造了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的陵墓。但是,生活中的米开朗基罗却让人觉得很孤僻。年轻时代的米开朗基罗因沉迷于学习而不愿与别人交往,无论在哪里,他都是一个人。周围的人都把他看成是一个孤芳自赏、性格怪异、疯疯癫癫的人。米开朗基罗总是表现得举止怪异,与社会格格不入,他厌烦和别人的交往。这与达·芬奇的风度优雅,广受上流社会喜爱形成强烈的对比。和米开朗基罗来往的也都是些严肃的人,数量也少的可怜。并且他终身未娶,生平只爱过德·贝斯凯尔侯爵夫人多利阳·柯罗娜,但这只是一种没有结果的“暗恋”。米开朗基罗这种怪异的性格在他创作时发挥到了极致。只要旁边有一个人,就能把他创作的思绪打乱。他必须在绝对的与世隔绝的孤独中才能进行创作。在他塑造的上万个人物形象中,他没有遗忘一个。他在创作前会回忆以前所塑造的形象,是否与即将勾画的形象重复,然后他才会决定是否让人动手勾画草图。因此,在米开朗基罗所创造的作品中,没有一个是重复的。他在艺术上表现了我们难以想象的苛刻和追求完美的程度。据说只要在雕刻过程中有一点不满意,他都会抛弃整个雕刻,转而重新雕刻另一块石头。这样就让许多即将完成的作品也毁于一旦。有一次,他在一刹那间失去了耐心,竟打碎了一座几乎就要完成的巨大群像,这是一座名叫《哀悼基督》的雕像。人们都说伟大的艺术大师的性格一般都十分地怪异,但是米开朗基罗的性格似乎怪异过了头。有人说正是因为米开朗基罗的怪异性格才成就了他,但是世界上有那么多性格怪异的人,为什么他们没有米开朗基罗的成就呢?也有一些非常有成就的人,却没有怪异性格呀!只能说他的这种性格是一把双刃剑。1564年,米开朗基罗在罗马去世。结束了他矛盾又卓越的一生。“中国通”比丘林
是侵略分子?比丘林是俄国中国学和东方学的奠基人,他在19世纪曾在北京居住十四年,先后学习了汉、蒙、满、藏语,还编写了大量有关中国社会状况的图书和资料。历史的文献记载,是一位对中国研究颇深的外国人。所以比丘林被很多人认为是中国的朋友,但也有不少人说他是“侵略分子”,他来中国的目的并不是来研究,而是图谋对中国商业的“侵略”和帮助“沙皇”探听中国的情况,以让沙皇伺机侵占中国。尼基塔·雅科夫列维奇·比丘林是俄国中国学和东方学的奠基人,修士大司祭,俄国科学院通讯院士,法号是亚金甫。1807年任俄国东正教驻北京第九届传教士团领班。1808年1月抵北京,在北京居住达十四年之久。习汉、满、蒙、藏语,先后编纂多部双语和多语辞典、汉语语法,编译大量经籍与文献,研究中国及毗邻地区的社会、历史状况。虽然他的成就很高,但同时也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尤其是对下述问题,各界都持有不同的观点。1比丘林出生在哪里,又出身在哪族呢?据《苏联历史百科全书》中说,比丘林1777年8月29日生于俄国喀山省策维里斯克县(从1781年起改为切博克萨尔斯克县)阿库列沃村雅科夫·达尼洛夫家,是楚瓦什人。但是有的学者却说,比丘林是在1777年9月8日生于喀山省切博克萨尔斯克县比丘林诺村;他的父亲甚至连姓都没有,1785年他去读书时,他才根据自己出生的村子的名字而获得了姓。也有的著作认为,比丘林生于一个就民族来说是楚瓦什人的家庭,而不是出生在雅科夫·达尼洛夫家。 2比丘林是中国的“朋友”,还是“侵略分子”?比丘林苏联一些著作中说,比丘林1821年回国后,1830年曾被派到外贝加尔出差,从那里运回不少的藏、蒙文书籍及佛像的搜集品。1835年,他去恰克图还在那里组建了俄国第一所华语学校。他十分同情遭受满、汉封建主奴役的清帝国的劳动群众,对鸦片战争时期资本主义列强在中国的殖民扩张活动愤怒地作出了反应。从这方面来看他是“中国人民真诚可靠的朋友”。 但是俄国十月革命后,有苏联学者写道:“俄国中国学家的骨干由北京俄国布道团成员——东正教士组成。他们在传布基督教的幌子下执行着外交职能,他们是俄国沙皇专制制度殖民政策的积极传导人。”我国学术界也有人认为,比丘林在北京活动期间搜集情报,探取中国内政的机密,窃取了大量有关中国的资料。他还绘制了北京城地图。回国时,他带走的图籍、手稿重达147万磅,分装十五头骆驼驮运。这是“侵略行径”。他在恰克图创办华语学校,是要训练一批从事对华商业扩张的“侵略者”。因此,比丘林是一个“侵略分子”。 3比丘林是“俄国中国学之父”,还是“学为沙皇所
用”的“神棍”?过去苏联史学界都认为比丘林是俄国中国学的鼻祖。他的历史著作阐述了中国古代史、中世纪史和近代史的许多问题。他研究的范围比同时代的西欧人要大很多。正如布纳科夫所说,比丘林是“俄国中国学之父”。近年来,我国学术界也有人认为,比丘林是第一个比较系统地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强烈兴趣,盛赞中国高度完善的史学体系和神奇发达的中医、中药,并对中国语言文字的丰富性和科学性表示惊叹不已。他留下一百多部有关中国的专著、译著和论文,此外,还有一万多页未发表的手稿。这些都说明了他不朽的功绩。但是,学术界也有人持与此相反的见解。例如,苏联就有人认为,包括比丘林的“中国学”在内的俄国“旧中国学”是作为俄国专制制度政策的思想武器而发展起来的,沙俄在东方的推进,在旧中国学中反映出来并找到辩护的理由。我国学术界有人指出,比丘林的“中国学”以中国边疆地区作为研究的重点,完全适应沙皇政府对中国有增无减的领土野心。俄国中国学发展的“比丘林时期”是“学为沙皇所用”的新阶段,比丘林作为俄国东正教的“神棍”,在“学为沙皇所用”的道路上比他的前辈走得更远。 比丘林究竟是怎样的人呢?为什么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呢?这些问题还需要更多的历史资料才能讲明白吧。肯尼迪的遗孀
为何要嫁给希腊船王?肯尼迪是美国第三十五任总统,1963年在遇刺身亡。而他的妻子,美国前第一夫人杰奎琳仅在四年后就宣布要嫁给已经六十多岁的希腊船王。为此,杰奎琳遭到很多人的非议,有人说她是为了钱,也有人相信她和希腊船王有真正的爱情。1968年10月15日,有报纸爆出肯尼迪的遗孀杰奎琳·肯尼迪将嫁给希腊船王、亿万富翁亚里斯多德·奥那西斯。这条新闻立刻引起了世界的一阵骚动。这位总统夫人在肯尼迪去世不到五年,就要嫁给一位希腊人了。这让全世界都对这桩婚姻充满异议。在他们结婚的第二天,就得到了各大报纸的批评谴责。有人说她贪得无厌,有人说她已经变成了国家的叛徒,但也有人说她是做出了一个明智的抉择。杰奎琳·肯尼迪在肯尼迪总统遇刺后寡居四年多,虽然社交活动比较广泛,但是她都用来纪念亡夫的活动和抚养孩子上。虽然有时候会传出一些恋爱情况,但是她似乎从没有想过再嫁,而且还是嫁给了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因此很多人都猜测杰奎琳·肯尼迪这段婚姻的真正意图。有人说杰奎琳·肯尼迪嫁给亚里斯多德·奥那西斯完全是出于金钱的需要。因为亚里斯多德·奥那西斯是当时的亿万富翁世界船王。他在1975年突然死后的遗产一共有十亿多美元。坚持杰奎琳为了金钱而再婚的人罗列下列事实:她自从成为第一夫人以来,就挥霍无度,她买东西从不问价钱,家具、时装、化妆品、室内装璜、古玩、艺术品等等是杰奎琳采购的热门货,为此她与肯尼迪总统的母亲长期有矛盾,也曾与总统吵过架。而自从嫁给奥那西斯后, 她更是挥霍无度,“十分钟内可能已进出了世界数家豪华商店, 花了至少十万美元。”因此法裔艺术家兼作家雅克·哈维认为,杰奎琳和奥那西斯互相选择对方,很可能是出自经济上的需要,杰奎琳可以从丈夫那里得到大把钞票。有人认为他们的婚姻是“亵渎感情的一笔交易”, 对杰奎琳而言,奥那西斯的财富迷住了她,所以她才会选择只有5英尺高、“既无魅力又不可爱的乏味透顶的老头子”。肯尼迪总统遗孀杰奎琳 但赞成这桩婚姻的人认为杰奎琳与奥那西斯结婚并非图财,好莱坞影星伊丽莎白·泰勒认为,杰奎琳“找到了一个迷人、和谐、体贴的伴侣”,因为奥那西斯喜欢热闹,善于调情,这与杰奎琳孤僻、不好热闹的情性形成映照。奥那西斯富有魅力, 特别是对于女人,他“是个从不唯唯诺诺的大丈夫, 杰奎琳就是喜欢这种永远不会听命于杰奎琳·肯尼迪的、有主见的男人”。杰奎琳的邻居拉里也说:“人们都传说奥那西斯给了杰奎琳很多钱, 但我看来杰奎琳图的并不是这些, 因为他们的确十分相爱。在我看来, 杰奎琳找了个吸引人并精通恋爱门道的家伙。”      肯尼迪全家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杰奎琳嫁给希腊船王是为了逃避凶杀,为了自身和儿女的安全。肯尼迪一家是权势地位超人的家族, 也是灾难颇多的家庭。肯尼迪遇刺后,她时刻担心自己和子女也被谋杀。1968年肯尼迪总统的弟弟鲍比·肯尼迪参加总统竟选时也遇刺身亡,再次重现肯尼迪家族历史上恐怖的一幕。因此杰奎琳想离开美国。在参加完鲍比葬礼后,悲痛之中的杰姬说:“我诅咒这个国家.如果他们再下毒手,我的儿女无疑将首当其冲。”就在人们不知道她接下来的打算时候,她就和奥那西斯打算结婚了。有人分析说这种自我保护意识早已在杰奎琳心中生根,因为自她进入肯尼迪家族以来,她就为这个家族的权势和荣耀而带来的种种灾祸而忧心忡忡。而且在鲍比遇刺后一年,肯尼迪总统的另一个弟弟特迪·肯尼迪出了车祸,这更让杰奎琳害怕的不得了,所以她需要找到一个可以保护她和儿女的人。而希腊船王就有这样的能力。这场轰动世界的婚礼在1968年1月20日举行,三十九岁的新娘杰奎琳显得年轻出众;六十二岁的新郎比她矮了一大截。杰奎琳为什么要嫁给希腊船王呢?也许只有她自己知道。哥伦布葬在哪里?
当一个伟人逝世以后,后人最头疼的事情就是不知道这位伟人墓地究竟在哪儿。哥伦布就是此类人物之一。人们不仅不知道他的国籍在哪里,更不知道他葬在了哪里。一说是在西班牙,一说是在美洲,还有说法是两地都有哥伦布的尸骨。那么,哥伦布岂不是“尸骨不全”了吗?哥伦布是世界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正是他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但是他的坟墓和他的身世一样是个谜团。考古专家也一直寻找哥伦布的墓地,并且争论多年。哥伦布
1506年5月20日,哥伦布在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逝世,并在当地下葬。但此后,哥伦布的棺材数次辗转于大西洋两岸间,到最后西班牙和多米尼加都宣称拥有他的遗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认为,哥伦布的遗骨可能最终被埋在西班牙塞维利亚大教堂中。但是,2004年西班牙有关专家经过研究,对哥伦布遗骨下落问题提出了新观点,认为圣玛丽亚大教堂中的尸骨其实是哥伦布儿子的,而他本人很可能长眠于他发现的新大陆——美洲地区,具体地点就在多米尼加。1877年,一批建筑工人在多米尼加圣多明各大教堂更换石子路面时,发现了一个盒子。盒盖上清楚地写道:一位伟大而杰出的人——克里斯托瓦尔·科隆阁下。这正是哥伦布在西班牙使用的名字。盒子里装着四十一块骨头碎块,还有一颗子弹。 据史料记载,哥伦布年轻时受过枪伤。一些考古学家因此推测,西班牙人从多米尼加迁往古巴时将哥伦布的尸骨葬在了这里。但也有人说它可能并不是哥伦布的遗骨,而是属于安放在他身旁的迭戈。多米尼加首都圣多明各还为此修建了一座保护这些遗骨的纪念馆,称为“哥伦布灯塔”,并派专人守护。为了弄个究竟,西班牙的遗传学家将墨维利亚大教堂中的遗骸和已经确认是哥伦布胞弟的遗骸进行了DNA比对。经过两年的时间,科学家们称:两份样本中有90%以上的遗传信息都互相吻合。因此,科学家们推断教堂中的遗骸应该是哥伦布本人。但他们不排除多米尼加也埋葬着哥伦布遗骸的可能。据史料记载,哥伦布死后,当时的西班牙王朝遵从他的遗愿将他葬在了多米尼加,也就是他踏足新大陆的第一站。直到后来法国入侵多米尼加,西班牙人才不得不把哥伦布的遗骸运回国。而这期间,可能有部分遗骸被遗留在了多米尼加。因此,多米尼加的遗骨还处于被怀疑状态。除非将多米尼加的尸骨也确认了,才能解开哥伦布埋葬地的谜团。
丹东犯了通敌卖国罪吗?
法国大革命时期,政治极不稳定,各党派之争十分地激烈残酷,为了打压排挤,各党派通常将不满他们政权的人扣上“通敌”的罪名,尤其在雅各宾派专政时期更是走上了极端,连雅各宾派的领袖人物丹东也未能逃过劫难,最后法国以通敌卖国罪处决了丹东。但很多学者认为丹东并没有“通敌卖国”,他是被人陷害的。在法国巴黎地铁奥迪翁车站的附近矗立着一尊青铜像,它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领袖丹东的塑像。在那一段时期,法国国内政治动荡,被推翻的波旁王朝时刻寻找着机会推翻新建立的政权。法国共和政府为了打击奸细,消灭波旁王朝再次死灰复燃的任何机会以及防止国家机密被间谍出卖,他们曾组建了公安委员会和革命法庭,以此来镇压反对共和制的人进行的颠覆共和国的活动。但是,共和国内部的党派纷争也日益尖锐复杂,“通敌”的罪名成为他们相互挤压经常使用的手段。只要政见不同,就有可能被盖上“通敌”的罪名。尤其在1793~1794年的雅各宾派专政时期,更是走到了极端,甚至连雅各宾派的领袖人物也难以幸免。丹东就是其中一位。丹东是一位律师,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被选入议会,是著名的科德利埃俱乐部的组织人之一,曾在吉伦特派掌权的临时政府担任司法部长。与马拉、罗伯斯庇尔一起并称为雅各宾派的“三巨头”。 雅各宾派专政建立后,由于丹东反对恐怖活动,被排挤出救国委员会,但不久复出。后来他主张对内实行法治,对外休战议和,提倡实行宽大与法治,并提出成立宽赦委员会。但是他的这些想法却引起了激进派罗伯斯庇尔等人的不满和反对,致使雅各宾派走向分裂。1794 年3月30日夜 ,丹东与德穆兰等人被救国委员会逮捕,丹东被指控从王室领取贿金、图谋劫持国王路易十六外逃,与可疑的外国人有过接触、个人财产急剧膨胀……面对这些指控,丹东说他对祖国赤胆忠心,他将整个生命都献给了共和国。但是4月5日,丹东仍是以“阴谋恢复君主制颠覆共和国”罪名被送上断头台。丹东雕像丹东被杀一案可以说疑点重重,他是否真的通敌卖国了呢?这一罪名从何而来?早在大革命时期,就有传言说当时的英国首相威廉·皮特出钱支持法国流亡贵族和特务从事间谍活动,旨在颠覆法兰西共和国。丹东就是受攻击的一个对象,人们纷纷说他是“英国间谍”、“走狗”等。后来虽经政府发出告示使这些流言暂时地平息了,但是丹东的大批私人财产却始终让人怀疑。因为在1790年,他还欠了一大笔债,但是第二年他就偿还了所有债务,还购置了大量住宅田产。他的财富积累的速度让人瞠目结舌。据说,丹东被捕后,在他的文件中发现了英国外交部给当时在巴黎从事阴谋活动的银行家别尔列格的指令信,要他向信中指定的一些人支付欠款,以作为效忠英国的报酬。人们怀疑丹东即是领取钱款者之一,不然信件怎么会在他手上。据此,人们推测,法国革命法庭在审判丹东时,曾经拿出了他和英国勾结的证据。1794年“热月政变”后,国民公会为那些在雅各宾派专政时期死去的议员平反时,却没有为丹东平反。这似乎在说丹东的罪名是成立的。曾经有两名保皇党称,丹东曾经参与劫持路易十六外逃的阴谋,并向英国人索取高额酬金。但也有人替丹东辩解。如著名史学家米什莱在著作《法国革命史》中称丹东是“大革命的天才”、“法国人民的象征”。大史学家奥拉尔在《法国革命政治史》中写道,他认为“丹东表现出他是管理国家的巨人,即使他犯有一连串的错误,但在杀人和金钱方面,他是清白无辜的……”因为这部巨著为丹东的辩护,使丹东的形象大大改变了,他又重新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但是有人计算过丹东的收入,认为丹东当时的收入远远超过了他可能得到的合法收入。因此,他们认为这些钱财的来源可能就是保皇党人和英国提供的。此外,1798年法国的一份驻英大使报告称,有一名英国间谍叫丹东。但是,在法国还是有许多史学家认为丹东是被诬陷的,他的钱是来自正常渠道。到今天,他们对丹东的评价已经形成了对立的两派。丹东究竟是不是间谍,除非找到有力的证据,否则这一疑案将永远无法结束。托尔斯泰离家出走
许多名人到了晚年都有会一些“悲哀史”,牛顿在晚年曾经疯过,林肯的夫人被人怀疑有精神病,托尔斯泰在八十二岁高龄时离家出走,最后病故于一家客栈。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俄罗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对世界文学影响极深。但是托尔斯泰在他的晚年却做出了至今人们都无法理解的举动:离家出走。出走后不久,托尔斯泰就病故于雅斯纳亚·波良纳附近的一家客栈。在他临终前几天里,人们屏住呼吸,倾听列夫·托尔斯泰心脏最后的跳动。1910年的冬天,八十二岁的列夫·托尔斯泰离开了这个世界。托尔斯泰
为什么托尔斯泰在人生的最后岁月里要离家出走呢?一种说法是家庭不和,据说晚年的托尔斯泰开始信奉宗教,因此他的宗教观念和社会观念都发生了变化。七十三岁的托尔斯泰回到故乡雅斯纳雅·波良纳庄园后,开始关注在他的农田上辛苦劳作的农民们,这些贫苦的农民让托尔斯泰感到不安与自责。为了减轻自己的内疚感,托尔斯泰开始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甚至开始自我折磨:他变得厌恶人情世故和亲友间的应酬,也拒绝出席贵族的宴会。他经常戴着草帽,穿上旧衣服,脚踏树皮鞋,在农田里干活。到了后来,托尔斯泰想要解放他的那些农民,把田地分给他们。同时,他也打算把他全部著作的版权,无偿地献给社会。托尔斯泰不顾妻子反对,最终公开发表声明:从1881年以后他出版的任何作品,可以由任何人免费出版。在这样一个阶级社会里,托尔斯泰的朋友亲人都不理解他的社会观、宗教观。在家里,家人不时与他发生冲突;在社会上,许多报刊攻击他;科学家、家教界、沙皇政府都表示对他不满。后来一个叫切尔特科夫的人出现,他想占有托尔斯泰最后十年的所有作品。由于他博得了托尔斯泰的高度信任,托尔斯泰就将原本由妻子保存的日记都交给了切尔特科夫。因此再也不能忍受的妻子在10月28日和托尔斯泰大吵一架,托尔斯泰便想逃避不和的家庭带给他的痛苦,于是他就在那天离家出走了。第二种说法是为情所困。托尔斯泰是在小说中对男女情感、婚姻和家庭有深刻理解的大文豪,却活在夫妻双方互相折磨和摧残的冷热战中,被他称为“地狱般” 的婚姻里。因此有人说托尔斯泰是因为想逃离不幸的婚姻,过上几天自由的生活,才离家出走的。第三种说法是陷入神秘主义。有人猜测这与托尔斯泰晚年信奉宗教有关,据维塔里·列米左夫说,托尔斯泰晚年一直在努力与上帝沟通。这位享誉世界的大文豪晚年究竟有什么苦恼导致他最终选择离家出走,还在研究之中。也许出走后的托尔斯泰意识到了这是一个鲁莽的决定,但直到临死他也没有回家。这也许是托尔斯泰晚年最大的悲哀吧!

(<-快捷键)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目录

阅读设置

背景色:

字体大小: 14px

页面宽度: 1200px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