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变的两栖动物
作者:雅风斋字数:73898状态:连载
第四章 神秘的螈类家族
蝾螈亚目在两栖动物中是比较进步的一类,它们的受精方式均为体内受精,其中有些成员为胎生或卵胎生,有部分成员终生保持幼体形态。它们形态各异,习性不同,有些种类还受到了人们的青睐。 制毒高手:蝾螈科动物 绝大多数蝾螈科成员的皮肤能分泌毒素,如果把它们不同属的成员放在一起,常常发生中毒致死现象。例如我国的瘰螈和肥螈,它们的皮肤分泌物含有硫磺或硫酸气味,具有很强的毒性。美国西部的渍螈属的卵、胚胎和成体均有剧毒,即使同种聚集在一起,相互之间亦有毒害的情况发生。 东方蝾螈 东方蝾螈在我国被叫作中国火龙,分布在我国的中部以及东部地区,生活在山地池塘或水田等静水域,也有的生活在山涧溪流中流速较缓的水域。 东方蝾螈躯体较小,泄殖腔孔隆起,孔裂缝长,内侧可看见明显的绒毛状突起的是雄蝾螈。躯体较大,腹部肥大,泄殖腔孔平伏,孔裂较短,内侧没有突起的是雌蝾螈。 它们的耳腺发达,眼部后方无红斑。即使变态为成体,体侧仍残留有侧线器官。 在自然界中生活的蝾螈,产卵期在2~3月间,平均气温在10℃以上时,大腹便便的雌蝾螈便开始产卵,4月为盛期,以后逐渐减少。 两栖动物一般是体外受精的,蝾螈则是体内受精。雄蝾螈在排精之前不断地围绕在雌蝾螈后面游动,用吻端触及雌蝾螈的泄殖腔孔,同时把尾向前弯曲,急速抖动。求偶成功之后,雌蝾螈随雄蝾螈而行,雄蝾螈随即排出乳白色精包,很快沉于水底。这时,雌蝾螈用生殖腔孔触及精包的前端,徐徐将精包内的精子纳进,保存于输卵管内。此后,精子将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内受精。 雌蝾螈产卵时,先在水中选择水草的叶片,再用后肢将叶片夹拢,反复数次,最后将扁平的叶子卷成褶,并包住泄殖腔孔,静止3~5分钟,受精卵即产出,包在叶内。雌蝾螈产卵后伏到水底,休息片刻又浮上来继续产卵,一般每次仅产一枚卵。 在水、氧和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受精卵经过多次有规律地分裂,变成小蝌蚪。经过2~3天,蝌蚪先长出一对前肢,以后又长出后肢,经过3~4个月,幼体变成蝾螈。 云石蝾螈 云石蝾螈分布在美国地区,生活在沼泽地或河川流经潮湿砂地中的倒木或岩石下方。 云石蝾螈全长为90~120毫米。在云石蝾螈的背部,白色块与黑色块相间,像一种漂亮的黑白云石。 云石蝾螈的繁殖方式为卵生,秋季一般为比较好的繁殖期。它们会在陆地上的岩石或落叶下产卵,数量在100颗左右。雌螈负责守护,直到孵化出幼体,然后带领它们慢慢地学习生存的技巧。大约在冬季降雨期孵化出新的小生命,幼体被降雨送到附近的水域中,开始它们的生活。 巨型无趾蝾螈 巨型无趾蝾螈分布在危地马拉至洪都拉斯东北部地区,它们栖息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热带低地,在地表的枯木下方也能见到它们的活动踪迹。 巨型无趾蝾螈全长可达180毫米以上,尾巴很粗,能自断其尾根较细的部分。巨型无趾蝾螈的繁殖方式是卵生。它们的食物以小型昆虫为主。 墨西哥无趾蝾螈 墨西哥无趾蝾螈分布在墨西哥至洪都拉斯临大西洋岸间,栖息在热带及亚热带干燥或潮湿的森林低地。 墨西哥无趾蝾螈的四肢均呈蹼状,具备攀附树木及岩石的能力,尾部的断面呈圆桶形,能借此来攀爬树枝。 墨西哥无趾蝾螈全身长为120~150毫米,繁殖方式为卵生,以昆虫为主要食物。 法国火蝾螈 法国火蝾螈主要分布在德国、捷克西部、瑞士西部、意大利西北部以西的欧洲大陆广大地区。它们大多生活在山地及丘陵的森林中,隐藏于其他动物所挖掘的洞穴内或者树根下方。大多数在夜间活动,但在白天雨后也会出来觅食。 法国火蝾螈的繁殖方式是卵生,每年的春天到初夏为繁殖期。身体全长为140~200毫米,皮肤可分泌出毒液,以蚯蚓和昆虫为主要食物。 加州红腹蝾螈 加州红腹蝾螈分布在美国加州沿岸地区。生活在森林和草地中,以湖泊或比较小的河川为繁殖地点。 加州红腹蝾螈全长为120~190毫米,体内含有剧毒。以岩石或堆积物下方潜藏的小型无脊椎动物为主要食物。它们的生殖方式是卵生,每胎可生数个卵。 斑纹蝾螈 斑纹蝾螈分布在法国南部及西部地区,生活在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地,黏土质、凡砂质或石灰质等各式环境均可看到它们的踪迹。在初春时期,它们就开始陆续地到水中生活,生活地点大多在池沼和小的湖泊等水域,一直会持续到夏季结束。 繁殖期间,雄性的斑纹蝾螈背部至尾部间长出背鳍。它们的繁殖方式为卵生,在每年的3~5月,雌性斑纹蝾螈就会在水草上产下200~300颗卵。 它们的大多数成员的身体全长为120~160毫米,是体型比较大的蝾螈。 辣椒蝾螈 辣椒蝾螈分布在加拿大魁北克、美国缅因州至乔治亚州北部间的密西西比州东北部。它们生活在茂密森林中的冷泉、涌水区或洞窟中,有很强的水栖倾向,喜欢在潮湿和阴暗的地方生活。因其像红色的辣椒,故而得名。 辣椒蝾螈的身长一般为12~19厘米,也有超过25厘米的个体;从鼻孔到眼部间,具有明亮的黑边条纹;繁殖方式为卵生。 辣椒蝾螈主要以昆虫、蚯蚓、小甲虫为食,有时也食其他同类的蝾螈。 芝麻蝾螈 芝麻蝾螈分布在我国浙江、广西、广东、福建、江西、江苏等地区。它们以白天活动为主,在繁殖期以外的时间也在水中生活。 芝麻蝾螈全身布满了黑色小斑点,像一粒粒芝麻,故而得名。它们身体全长超过200毫米,属于超大型溪流型蝾螈。 芝麻蝾螈的繁殖方式为卵生,卵的直径高达3~3.5毫米,但产卵数量相对于其他种类较少。 它们以捕捉溪流中的虾或甲虫为食,也会捕食小鱼。 火焰蝾螈 火焰蝾螈分布在美国和加拿大地区,它们喜欢栖息在沼泽地带、水池或者河川旁边。 火焰蝾螈的身长为60~140毫米,体色为绿色,成体以水生为主,变体后身体呈红色,并转移到到陆地上生活。火焰蝾螈的繁殖方式为卵生。 火焰蝾螈主要以软体动物、甲壳类、水生昆虫或其他两栖类动物为食。 艳丽有毒的火蝾螈 火蝾螈栖息在森林和其他潮湿的地区,它们白天很少出来,夜里出来活动,通常在雨后去捕捉猎物。它们以蚯蚓为主要食物。 火蝾螈的繁殖方式是卵生,交配是在陆地上进行的,但是雌性火蝾螈会在池塘和溪流里产下幼小的火蝾螈。 火蝾螈色彩艳丽,它们的成年是在陆地上度过的。它们身上黄色和黑色的图案常吸引一些小动物靠近,成为自己的美食。火蝾螈的皮肤上有剧毒,当它们寻找食物的时候,一般的敌人不敢靠近。 呈贡蝾螈 呈贡蝾螈分布于我国的云南呈贡地区,主要生活于海拔2000米左右的水塘内或稻田内及其附近。成螈冬眠在土质疏松、湿度较大的田边坡地或田埂缝穴内。 呈贡蝾螈的雄螈全长为78~96毫米,雌螈为90~106毫米。头部略扁平,两侧无脊棱,唇褶显著,犁骨齿列呈“∧”形;皮肤光滑,背脊部无脊棱;四肢适中,前后肢贴体相对时,指、趾端不相遇或仅相遇;尾短于头体长,鳍褶明显;体背面为淡黄绿色,并渲染暗色云雾斑或呈豹状斑;背中线为土黄色从枕部达尾端,腹面有橘红或橘黄色与黑色相间的不规则花斑;尾肌部位散有黑斑点,尾腹鳍橘红色。 呈贡蝾螈在4月初开始产卵,产卵期长,卵单粒分次产出。雌螈平均年产卵200多粒,卵粒黏附在水草茎叶上,卵胶囊椭圆形,卵径为1.7~2.0毫米。 黄星点蝾螈 黄星点蝾螈主要分布在加拿大,它们喜欢生活在落叶林中的流水或池边附近的树林之中,平时都能见到它们的踪影,但繁殖期除外。 黄星点蝾螈的身体全长一般为150~200毫米,有少数的长达250毫米。它们的繁殖方式是卵生,每胎在树叶上产下10~250颗卵,经过30~55天即可孵化。它们以甲壳类、水生昆虫、软体动物或其他两栖类为食。 蓝点蝾螈 蓝点蝾螈分布在加拿大和美国地区,它们有的生活在茂密的森林中,有的生活在广阔的草地上,主要潜藏于废木的下方。 蓝点蝾螈全身布满鲜亮的篮色斑点,身长可达100~130毫米,有肋条12根。它们的繁殖方式为卵生。以甲虫等节肢动物为主要食物。 瘤背蝾螈 瘤背蝾螈分布在我国的广西和贵州一带,它们生活在海拔800~1800米山地的静水域,在水流较为湍急的地方也能见到它们的踪迹。它们喜欢吃昆虫幼虫和甲虫。 雄性瘤背蝾螈全长为124~133毫米,雌性全长为117~141毫米。雄性的尾部有斑纹,尾部前端有两条黑线,这两条黑线在繁殖期会变成深粉红色。它们的繁殖方式是卵生。 平趾蝾螈 平趾蝾螈分布在波兰和捷克以西的欧洲大陆地区。 它们全长为80~90毫米。在繁殖期间,雄性后肢变形为扁平的蹼状。其尾部的丝状突起非常发达。 平趾蝾螈的繁殖方式为卵生,春季是很好的繁殖期。在繁殖期间,不论在小水滩、湖池或小型河川等各式水域都能见到它们的踪迹,其他季节则生活在陆地上。 平趾蝾螈的主要食物是昆虫和小蚯蚓。 蓝尾蝾螈 蓝尾蝾螈分布在我国的云南、贵州一带,栖息于海拔1700~2600米的水沟水塘内,常有杂草等植物生长。 雄性蓝尾蝾螈的身长短于雌螈,雄螈的身长为85毫米左右,雌螈的身长为100毫米左右。蓝尾蝾螈的头部呈扁平状;吻端钝圆,突出于下唇;吻棱比较明显,鼻孔近吻端,吻长要大于眼径;口裂恰在眼后角后下方;上、下颌间有细齿分布,犁骨齿两列成“八”状,前端在内鼻孔之间的水平部位会合,后端斜向外;舌很小但是较厚,卵圆形,前后端与口腔底部相连,两侧游离。蓝尾蝾螈的前肢比后肢要细弱得多,当前后肢贴体相向时,指、趾重叠或达对方的掌跖部;四趾几乎等长,内跖突出不是很显著,外跖突出明显成锥状。尾部未端常为蓝色。 蓝尾蝾螈的皮肤有些粗糙,但是胸腹部较光滑,有细横皱纹。蓝尾蝾螈的头、背、体侧及尾满布较大疣粒;枕部“V”形隆起与背脊棱相连,直达体后端;咽喉部有颈褶及细疣粒。 每年的6~7月是蓝尾蝾螈产卵的最佳时期。 虎皮蝾螈 虎皮蝾螈分布在加拿大和美国地区。大多数在地底下生活,在它们的繁殖期间,可在农地水池、森林、湖泊、沼泽地见到它们的踪迹。 虎皮蝾螈身长为180~200毫米,有的长度可达330毫米,是陆生有尾类中体型最大者。虎皮蝾螈的繁殖方式是卵生,每胎可产100颗卵,24~30天后即可孵化。 虎皮蝾螈多占有啮齿类哺乳动物或蟹虾的既有巢穴。虽然它们有自行掘穴的能力,但它们一般很少自己动手去筑巢。 黑斑蝾螈 黑斑蝾螈分布在欧洲广大地区,东到俄罗斯东部。它们大多生活在陆地上,可以在森林、沼泽地或常绿灌木区内的岩石、倒木下看到它们的踪迹。 黑斑蝾螈全长为70~90毫米,也有的超过100毫米。雌性黑斑蝾螈的尾部稍呈鳍状,上唇部略微突出。雄性黑斑蝾螈的背部至尾部间的背鳍十分发达,后肢呈蹼状,较为扁平。 黑斑蝾螈的繁殖期一般在春季,繁殖方式为卵生。它们的繁殖地点以湖泊等静止水域为主,产下的卵约有200~300颗,多黏附在水草之间。 金丝蝾螈 金丝蝾螈分布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东南部至密西西比河以东,南至佛罗里达州西南部。它们生活在潮湿山沟或涌水区等经常水气充沛的区域。 金丝蝾螈身长为100~160毫米,有的最长可达200毫米。它们的繁殖方式为卵生,一般在浅水区进行产卵。幼体身上有斑点,成体后斑点变成线条状。幼体长到50毫米时即可进行变态。 金丝蝾螈以岩石或堆积物下方潜藏的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 红 蝾 螈 红蝾螈分布在美国纽约州至俄亥俄州间,南至阿拉巴马州北部。它们生活在山地或者平地,有时在冷泉中也能见到它们。 红蝾螈陆地生活是从早春至初夏间,它们在夏冬之间则回到水中生活。 红蝾螈身长为10~15厘米,全身呈艳红色,成年后变成红黑并列状。其繁殖方式为卵生。 古老的蚓螈 蚓螈广泛分布于环球热带和亚热带湿热地区,以南美的种类为最多。蚓螈穴居在各种淡水域附近的潮湿穴洞内,白天隐蔽在洞里,晚上则出来觅食蚯蚓、白蚁等。 蚓螈没有四肢和肢带,形体与蚯蚓相似,尾巴特别短或几乎没有。蚓螈的身体细长,有缢纹环绕,形成许多排环褶。每一环褶间有排列成行的腺体和真皮骨质小鳞,下陷在真皮层内,背面褶间小鳞多达千行,仅个别属无鳞。蚓螈的头侧有一个可伸缩的“触突”,可能与嗅觉有关。蚓螈的眼睛特别小,没有眼睑,隐于皮下或为薄的膜骨所覆盖。 蚓螈生殖方式为卵生或卵胎生。卵胎生的蚓螈靠刮取母体输卵管壁分泌的乳汁状物作为营养物质。小蚓螈孵出时,鳃裂并没有封闭。在水中生活一段时间后,蚓螈幼体的鳃裂封闭,鳍褶消失,触突明显伸出,完成变态。 在现生两栖动物中只有蚓螈目有骨质小鳞,头部骨片间没有大窝孔。前者是蚓螈的古老特征,后者则与古两栖类中无大窝孔者相似。 肯尼亚萨嘎拉蚓螈是一种无足目两栖动物,没有腿,是现存唯一完全没有四肢的两栖动物,基本无尾或仅有极短的尾,头部两侧有触须,可以探测捕食者的化学信号。 墨西哥钝口螈 墨西哥钝口螈,又称美西螈,因其奇特的叫声而声名大噪,俗称“六角恐龙”。 墨西哥钝口螈是两栖动物中很有名的“幼体成熟”种,即从出生到性成熟产卵为止,均为幼体的型态,终生都在水中生活,也在水中产卵。 墨西哥钝口螈的天然分布区域位于墨西哥南方的萨奇米丘湖和巧克湖。多变的体色是墨西哥钝口螈的魅力之一,据说全世界有30多种体色的墨西哥钝口螈。人们常见到的有普通体色、白化种(黑眼)、白化种(白眼)、金黄体色(白眼)和全黑个体。其中,普通体色和其他体色个体交配产下的第一子代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虎斑六角恐龙。 墨西哥钝口螈的再生能力非常强,尤其是幼体,可以在一个月内再生任何断离的四肢。随着成长,其再生能力会逐渐减弱,最终无法再生四肢,但是仍然可以再生表皮或手指脚趾等组织。 目前,墨西哥钝口螈的野生个体已经非常少见了。 虎纹钝口螈 虎纹钝口螈的分布很广,北起阿拉斯加东南部,南至墨西哥高原,都有它们的踪迹。它们生活于湿地区域,穴居。 虎纹钝口螈全长13~23厘米,背面黑色,有黄色斑纹和条纹;头部较宽,眼较小,舌头比较大,两侧游离。 虎纹钝口螈的繁殖方式是体内受精,繁殖期间进入水塘或小溪中产卵,卵通常附着在树枝或其他物体上。 虎纹钝口螈的幼体生活在江湖、沼泽中,有外鳃及尾鳍;因幼体虽形态上未完成变态但大多数已性成熟亦可生殖,一般来说幼体大多一年完成变态。 虎纹钝口螈的寿命较长,一般为25年左右。 西部红背无肺螈 西部红背无肺螈主要分布在北美洲,特别是阿巴拉契亚山脉一带。它体长为10~20厘米,没有肺,靠皮肤和口腔内膜呼吸。 西部红背无肺螈没有经历水生幼体阶段,并只限于陆栖,远离池塘和溪流,是唯一分布至热带的种类。它属于体内受精,雄体产生精荚,雌体将精荚置入泄殖腔,将卵产在岸边浅水中或陆上的物体下、朽木中乃至地下,等待幼体孵出。 西部红背无肺螈的幼体属于有鳃、有尾鳍、有牙、食水生生物的无脊椎动物,营水栖生活。当幼体经过变态变成成体的时候,身体会变小,一年或数年后达到性成熟。当它受到威胁时,就会自截尾巴逃避敌害。 香港瘰螈 香港瘰螈,是香港唯一一种蝾螈,除香港之外,广东省小部分地区也有其踪迹。香港瘰螈喜爱居住于清澈、有大石的森林山涧之中,主要以鱼、蚯蚓、虾及昆虫幼虫等小动物为生。 香港瘰螈全长大约14厘米,背部有一条明显的中脊,背中部两侧都有明显的突脊,一直伸展至尾部前面。它们身体由红色到深啡色,腹部颜色差不多,但有橙色的斑纹。前肢共有4指,后肢共有5趾,趾间无蹼。它们的尾巴扁,用以游泳。繁殖期雄性条尾中两侧会有蓝色纹。 香港瘰螈在蝌蚪阶段用外露的鳃呼吸,身长大约1.5厘米,长大后鳃会慢慢消失。 尾斑瘰螈 尾斑瘰螈因尾部有紫红斑而得名。尾斑瘰螈主要分布于我国贵州(雷山、梵净山)、湖南(西南部)一带。它们栖息在海拔500~1800米茂林深处的大、小山溪内,有时在溪边清水中也能看到。成螈常常生活于溪底石上或岸边。 雄性尾斑瘰螈全长为122~145.5毫米,雌螈全长为131~154毫米。它们的头部呈梯形,略扁平,吻端平切,头侧有腺质脊棱;唇褶极发达,犁骨齿列呈“∧”形。它们的皮肤比较粗糙,有不规则的沟纹,沟纹间满布小痣粒。它们的前后肢贴体相对时,指、趾末端天然互达对方掌部,有4个指、5个趾;缘膜宽肩,尾短,鳍褶较薄。足体背面颜色为棕褐色,有三行土黄色纵纹;雄螈尾的中段和后段有紫红斑,身体的腹部有橘红斑。 尾斑瘰螈产卵的最佳季节是4月底,卵单粒黏附在石缝内,胶囊椭圆形,动物呈棕色,植物呈乳白色。 尾斑瘰螈的食物以水生昆虫、鞘翅目幼虫、虾和蝌蚪等为主。 红瘰疣螈 红瘰疣螈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地区,在国外主要分布于尼泊尔、印度、泰国、缅甸等地区。它们一般栖息于海拔1000~2400米的山林及稻田附近。 红瘰疣螈中的雄性疣螈体长为13厘米,雌性体长为14厘米。红瘰疣螈头部扁平,尾部侧扁,尾巴末端薄而钝圆;四肢发达,后肢略长于前肢,前肢四指,后肢五趾。 红瘰疣螈全身布满疣粒,腹面光滑;沿体侧有排列规则的球形瘰疣,每侧有12~16枚,最后3~4枚在腿后的肛部两侧。它们的背部和体侧呈棕黑色;头部、四肢、尾部和肛周以及嵴棱和瘰疣均为棕红色或棕黄色;腹面颜色较浅,也以棕黑色为主。 红瘰疣螈一般在5~6月间繁殖,将卵产于水中,附着在水草上,幼体也生活在水中。 细痣疣螈 细痣疣螈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西、贵州、湖南、安徽,在国外主要分布于越南北部。它们栖居于海拔1100米处的水塘边或近水石缝及腐烂植物堆下的温度高处与昆虫多处。 细痣疣螈的雌螈体形略大,全长为130毫米左右,雄螈全长为118~138毫米。它们的头部扁平,头顶略凹;吻端钝圆,眼大而突;上下颌缘有细齿,舌近圆形。细痣疣螈周身满布疣瘰粒,背中脊棱明显,体侧具排列纵行的16~29个大瘰粒。通体黑褐色,腹面色浅,泄殖孔周及尾腹缘橘红色。 细痣疣螈夜晚外出以蚯蚓、蚊蝇、蜘蛛及昆虫为食。叫声似狼狗,所以俗称狼狼狗。细痣疣螈繁殖期为5~7月。目前,细痣疣螈的种群数量很少。 大凉疣螈 大凉疣螈分布于我国四川的大凉山地区,它们栖息于海拔1390~3000米植被丰富、环境潮湿的山间凹地。 大凉疣螈中的雄性全长18.6~22厘米,雌性全长19.4~23厘米。它头部扁平,头长略大于头宽,吻端平切而较高,接近于方型。大凉疣螈身体尾端褐黑色或黑色,耳后腺部位、指趾、肛裂周缘至尾下缘为橘红色;身体腹面颜色较背面略浅。它们的尾基部较宽,后段甚侧扁,尾背鳍褶薄,腹鳍褶厚,尾末端钝尖。 大凉疣螈成体以陆栖为主,每年5~6月份时进入静水塘、积水、洼地、稻田以及缓流溪沟内繁殖。卵成单粒,分散产于水生植物间或水底。 大凉疣螈在非繁殖季节于夜间出没,以昆虫和环节动物为食。 贵州疣螈 贵州疣螈是我国的特有种,分布在中国贵州西部的威宁、毕节、水城、大方、织金、赫章、纳雍,云南的彝良、永善地区。 贵州疣螈大多栖息在海拔1800~2300米山区的缓流小溪和小河流附近,水域岸边有湿润且阴暗的草坡,最好有石缝和土洞之类的东西,水中长满藻类与水生植物,水深一米以下。它们平时多在水域附近一些地方活动并且捕捉食物,等到繁殖季节才进入水中。 贵州疣螈身体全长约150~210毫米,头部背部两侧有显著的骨质脊棱。它们通身棕黑色,头部颞后橘黄,正背中央及两侧有三条粗大橘黄色纵纹,尾部与指趾端均为橘黄色。犁骨齿列呈尖端向前的倒“∨”字形。它们的皮肤粗糙,密布瘰粒。 贵州疣螈的繁殖方式是卵生,繁殖期在每年的4月下旬至7月。在这期间,雄螈把产出的精包黏附于水底的物质上,雌螈再以泄殖肛腔将精包纳入体内。贵州疣螈一般将卵产在各种浅水水域或者山区,也能产在水域边上大石块或大石板下的潮湿泥土表面。贵州疣螈一般产卵49~94枚,然后卵单枚分散在水底,卵径2.5毫米。孵化期平均为21.6天。在当年的8月底至11月初,小生命陆续完成变态,全长一般在60毫米以上。 细痣棘螈 细痣棘螈在我国分布于安徽、湖南、海南、广西、四川贵州、甘肃,国外分布在越南北部。它们栖息在海拔500~1500米的山区以及树林茂密、阴暗、陷落度较好的林下水源及其附近的腐叶或尖树根洞穴内。 细痣棘螈身体的长度为120~150毫米。犁骨齿列呈灰端向前的倒“V”字形。它们的皮肤粗糙,密布瘰粒。它们的头背嵴棱不很发达;正背中央脊棱明显,有与脊椎相应的凹痕;背侧各有一行瘰疣(助腺),其下多有肋骨尖端支持。它们的头背两侧有骨质嵴棱。它们通身都是棕黑色,腹部的颜色很浅,指趾端、泄殖肛孔周缘及尾下缘为橘红色。 细痣棘螈的繁殖方式是卵生,每年的4~7月是它们的繁殖期,卵一般会产在河流岸边的斜坡上,卵径为3~4毫米,充分吸水鼓胀后的卵胶膜直径可达10毫米左右,晶莹如珠。 细痣棘螈的主要食物为昆虫、蜘蛛、幼虫、蚯蚓、蛞蝓或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 琉球棘螈 琉球棘螈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台湾,国外则分布于日本琉球群岛的奄美大岛、德之岛、冲绳岛及渡嘉敷岛。它们生活于林中,靠近耕作区一带则较为集中。 琉球棘螈全长16厘米左右,头呈扁宽状;背部中央脊棱显著,头及背部两侧有骨质嵴棱;身体颜色为棕黑色,只有泄殖肚孔周围、手足、腹面、趾端及尾巴下缘为橘黄色。 它们白天隐藏在落叶、木头或石块下休息。夜间或阴雨天外出捕食,通常以小型无脊椎动物、昆虫及其幼虫为食。在非繁殖期,成年琉球棘螈喜欢陆地生活。每年的1月下旬到6月下旬为其产卵期,它们通常将卵产于静水岸边斜坡上的落叶或腐质土中。 镇海棘螈 镇海棘螈只分布在我国浙江省宁波市的镇海镇,它们栖息在海拔100~200米的丘陵地区。平常生活在陆地上,白天多隐藏在阴暗潮湿、土壤疏松之处的草丛、土穴、石下或石缝中,到了晚上才出来活动。 雄性镇海棘螈身长约109~139毫米,雌螈身长约124~151毫米。它们头部宽而扁,基本全身呈现棕黑色,只有耳后腺后缘、嘴角、指趾腹面及掌部、尾腹鳍褶是橘黄色。犁骨齿列呈尖端向前的倒“V”字形。 镇海棘螈的皮肤很粗糙,密布疣粒,头背两侧有骨质脊棱;正背中央脊棱显著,有与脊椎相应的凹痕;背部较平,有与肋骨相应的棱起,背侧瘰疣下方有肋骨尖端支持。 镇海棘螈的繁殖方式是卵生。每年的11月下旬到第二年的4月是它们的冬眠期。4月之后,镇海棘螈进入闭塞度较好的静水河流附近求偶、排精、纳精,产卵于距水面20~100厘米的岸边斜坡上。每个镇海雌棘螈可产卵72~94粒,堆成一团,被杂草或落叶所掩盖。卵单生,乳黄色,直径3.2~3.4毫米。胶膜充分吸水膨胀后直径可达到10.5毫米,像珍珠一样晶莹。大约20天就可以孵出全长达20毫米左右的幼体,3个月之后完成变态。 镇海棘螈以小型螺类、蜗牛、蚯蚓、蜈蚣、马陆、布行虫等为食物。 黑斑肥螈 黑斑肥螈分布于我国的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它们多栖于海拔800~1700米的大、小溪内。成螈以水栖生活为主,常隐于溪内石块或石隙间或在水底石上爬行。 黑斑肥螈的雄螈全长为155~193毫米,雌螈全身长为160~185毫米。它们的头部略扁平,吻端钝圆,头侧无脊棱,唇褶发达,犁骨齿列呈“∧”形。皮肤光滑,四肢较短,前后肢贴体相对时,指、趾端间距超过后足之长度;有5枚趾,第五趾显然短小,趾侧缘膜较宽。它们的尾与头体长几乎相等,尾鳍褶显著。它们的体背部及两侧棕褐或青黑色,腹面橘黄或橘红色,周身满布棕褐色或褐黑色圆点,圆点的数量、大小及排列疏密有个体变异。 黑斑肥螈在每年的5~8月繁殖,每一只雌螈产卵50粒左右,卵黏附在石块下,卵呈乳白色,直径为4.4毫米。 黑斑肥螈捕食蜉蝣目、襀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等昆虫及其他小动物。 双带鱼螈 双带鱼螈在我国分布于广西和云南南部。 双带鱼螈的身体细长,周身有缢纹环绕,形成许多排环褶;舌较大呈Y形,有游离缘抵向内鼻孔;肋骨较长。右肺发达,左肺退化;中耳只有不发达的耳盖骨和耳柱骨,并没有咽鼓管、鼓室和鼓膜。 双带鱼螈的生殖方式为体内受精,雄性双带鱼螈的泄殖腔壁能翻出成为交接器。双带鱼螈在洞穴中能产卵20~50枚,用湿润的身体盘绕着这堆卵,一直到卵孵出为止。在孵出小生命时,成体双带鱼螈的三对细长羽状外鳃已萎缩,不过鳃裂没有封闭。双带鱼螈的幼体在其后段还有鳍褶,有侧线器官。幼体在水中生活一段时间以后,它们的鳃裂就会封闭,鳍褶慢慢消失,触突从小窝内可明显伸出,这就表示已经完成变态。 版纳鱼螈 版纳鱼螈分布在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大容山、广西广东交界的云开山一带,以及广东省的肇庆。它们栖息于海拔200~600米的林木茂密的土山地区,尤为喜欢居住在水草丛生的山溪和土地肥沃的田边池塘,营穴居生活。 版纳鱼螈和蚯蚓类似,全长约380毫米,没有四肢和尾巴。由于穴居,眼睛隐藏在皮下,眼睛和鼻子之间有触突,身体有大约360个环褶,背部棕黑,身体侧边有黄色纵带纹。它们夜间活动频繁,白天很少见到它们。它们以蠕虫和昆虫幼虫为主要食物。 墨西哥无肺火蜥蜴 墨西哥无肺火蜥蜴主要生活在墨西哥,它们没有肺,依靠皮肤以下的组织进行呼吸。墨西哥无肺火蜥蜴没有幼体发育阶段,成熟之后仍看上去像幼体。 墨西哥无肺火蜥蜴长到18~24个月时,进入性成熟期。雄雌间的交配行为很特殊:雄性将其精液包在一个如胶囊般的精荚中,当排出体外时,便会在短短的时间内由雌性吸入体中,完成交配行为;出生的卵粒如青蛙卵,在外围有如胶状物质缠裹保护,以使幼体能安然地度过发育前期。 洞螈火蜥蜴 洞螈火蜥蜴是一种弱视动物,没有眼睛,全身透明,终生栖息在地下水形成的暗洞内,时常将鼻孔伸出水面呼吸空气,通过气味特征搜寻猎物。它们在光照下,肤色可变成黑色,回暗洞后,肤色又恢复原状。在不进食的情况下,洞螈火蜥蜴竟可以存活10年。
字体大小: 14px
页面宽度: 1200px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