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侦探推理 > 肝病怎么吃速查手册

肝病怎么吃速查手册

作者:刘建桥字数:138303状态:连载

第二章 肝病食疗大道理

第二章〓肝病食疗大道理
肝癌要补泻兼顾
肝癌,以脏腑气血亏虚为本,气、血、湿、热、瘀、毒互结为标。因此在肝癌的治疗中,一方面应当补虚强体,但另一方面还应消毒祛邪。民间往往执其一端,偏颇不全。或认为肝癌患者重病多虚,得病乃因体弱而抵抗力不足,因此一味大补;或认为癌病乃重毒集聚,非得强兵大力拔毒祛邪才可恢复,因此一味痛下泻药。以上两种,常常铸成大错。总而言之,肝癌的用药和食疗,还应细究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补泻结合恰当,才是正道。
总之,肝癌病位在肝,与脾、胆、胃密切相关。其病机复杂,统而言之为正虚于内,邪毒凝聚。
肝郁气滞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故一身之气畅达与否主则之于肝。若情志久郁,疏泄不及,气机不利,气滞血瘀是形成肝癌的主要因素之一。正如《素问·通评虚实论》言:“膈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 
脾虚痰阻
饮食失调,损伤脾胃,气血化源告竭,后天不充,致使脏腑气血亏虚。脾虚则饮食不能化精微,而变为痰浊,痰阻气滞,肝脉阻塞,痰血互结,形成肝癌。
湿热结毒
情志不遂,气滞肝郁日久,化热化火,火郁成毒;肝郁乘脾,运化失常,痰湿内生,湿热结毒。乃郁阻胆道,形成肝积,多伴胆汁外溢。
肝阴亏虚
热毒之邪阻于肝胆,久则耗伤肝阴,肝血暗耗,导致气阴两虚,邪毒内蕴,此为本虚标实。慢性乙肝的消化损害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疾病,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病人其临床表现可以大不相同,但有些则是多数患者共同的临床表现。消化方面主要有以下一些。
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便溏或便秘等,严重者甚至不能进食。食欲减退是病人最早出现的症状之一。
患者还常见疲乏无力症状。轻者困倦、懒动,重者全身乏力。乏力是慢性乙型肝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其原因通常是:①食欲减退,摄入热量不足;②糖、蛋白、脂肪代谢障碍以及能量供应发生障碍;③肝脏损害时,由肝细胞产生的胆碱酯酶在血中含量下降,胆盐蓄积,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引起神经与肌肉间传导功能障碍;④肌肉活动所产生的乳酸转变成肝糖原发生障碍,使肌肉组织中乳酸蓄积过多;⑤肠道内缺乏胆汁,吸收脂溶性维生素E缺乏,可引起营养性肌萎缩,以及肌无力现象。慢性乙肝重点治湿热
内伤湿热是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因,内伤湿热为患多贯穿于慢性乙型肝炎病程的全过程。湿热交阻,深伏营血,症状时轻时重,病情反复发作,迁延缠绵;内伤湿热邪盛则病情加重,内伤湿热邪轻则病情减轻,内伤湿热邪除则病情向愈,其病情的轻重取决于内伤湿热的盛衰。
邪居中焦,熏蒸肝胆
名医喻嘉言说:“中脘之气旺,则水谷之清气上升于肺而灌输百脉,水谷之浊气下达于大小肠从便溺而消。”若脾气虚弱,斡旋无力,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致脾土不能制湿而湿邪内生,内蕴日久,则郁而化热,湿热交蒸使湿热内生。内伤湿热既成,则蕴于脾胃,熏蒸肝胆。因此,肝病药膳的选材,应当注重调理脾胃、护养肝胆、清除湿热。
湿重、热重,你属哪一型
脾失运化,胃失和降,气机不畅,升降失协,临床表现为腹胀、纳呆、恶心;湿热中阻,清阳不升,可见头晕;内伤湿热内郁,脾气受困,可见困倦乏力;内伤湿热熏蒸肝胆,导致肝郁胆热之候,症见胁痛、口苦、小便黄赤,甚者湿热鸱张,使胆汁不循常道,外溢肌肤,出现黄疸。内伤湿热为患,湿邪偏重者,临床上多以倦怠少食、脘腹痞闷、呕恶便溏、舌苔腻、脉缓滑等湿困中焦的症状为主。热邪偏重者,则多以心烦、口干口苦、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等肝胆热盛的症状为主。
湿热化火,毒侵营血
慢性乙型肝炎湿热内蕴,日久可化火蕴毒,深入营血。化火上炎,临床则表现为口苦口臭、舌干唇燥,或有目赤头痛等症;内扰心神,则烦躁易怒,失眠易惊;壅阻中焦,则腹胀痞满;下迫,则大便溏烂恶臭、小便赤浊、舌赤苔垢、脉滑数。其病势可上炎,可下迫,可充斥三焦。湿热内扰营血,则出现鼻衄、齿衄、肌衄、肝掌、蜘蛛痣等症或体征;热瘀血络,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肌肤,可出现黄疸等症。
出现这样的症状,就要考虑药膳当中加用治血药食了。
生痰致瘀,恶性循环
内伤湿热多责之于脾虚肝郁,脾虚运化失常,则易致水湿内停。肝郁则易于化火,热凝湿邪而生痰。痰饮内停,阻滞气机,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日久可致气滞血瘀。痰生而瘀成,痰瘀相关,相互影响,甚至久瘀成积,聚于胁下,导致肝脾肿大。所以,“化湿祛痰,活血化瘀”是治疗肝病的重要法则。
湿热伤阴,必须补阴
内伤湿热为湿邪和热邪共同为病,热为阳邪,易伤阴津。湿热郁久则易耗正伤阴。湿热未除,阴津已伤,阴血亏虚,肝体失养,在湿热见症的同时,可兼见肝区隐痛、口干唇燥、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软等阴虚之候。见此证候,就要考虑滋补肝阴。
湿热伤阳,应补气壮阳
素体阳虚之人,湿热为患表现为湿邪为主要致病因素。湿邪困脾伤阳,可造成脾阳不足,日久可进一步导致肾阳虚衰而引起脾肾阳虚。阳气既虚,不能温化,肝经失暖,可见精神不振、畏寒肢冷、两胁坠痛、纳呆脘痞、下肢浮肿、便溏、小便清长等脾肾阳虚之象。见此证候,若是一直使用苦寒燥泻药品的患者,应当考虑调整服药。另一方面,则应适当于饮食当中加用实脾气、温肾阳的食物和药材。体质不同,食疗各异
不同的体质,需要用不同性质的食物进行调理。朱丹溪在《医理辑要·锦囊觉后篇》中说:“要知易风为病者,表气素虚;易寒为病者,阳气素弱;易热为病者,阴气素衰;易伤食者,脾胃必亏;易老伤者,中气必损。”“易风为病”、“易寒为病”、“易热为病”、“易伤食”、“易老伤”就是指不同的体质容易患不一样的病。
阴虚多消瘦
这种人的特点为形体消瘦,手足心热,心中时烦,口干口苦,少眠,便干,尿黄,不耐春夏,多喜冷饮。饮食调养原则要保阴潜阳,多吃清淡食物。常用食品有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鱼、猪皮、鸭肉、甘蔗、西瓜、香蕉、苦瓜等。有条件的人可食用一些海参、龟肉、银耳等,燥烈辛辣之品应少吃。也可选用一些补阴药品(生地黄、麦门冬、枸杞子、白芍等)与肉类煲汤饮用。
阳虚多白胖
这种人多形体白胖,或面色淡白,手足欠温,小便清长,大便溏泄,怕寒喜暖。饮食调养原则为多食壮阳食品,如羊肉、鹿肉、蚕蛹、麻雀肉、虾等。也可选用一些补阳药品(冬虫夏草、巴戟天、杜仲、淫羊藿、鹿茸、菟丝子、肉苁蓉、锁阳等)与肉类煲汤饮用。
气虚常委靡
这种人多形体消瘦,精神委靡,疲乏无力,纳少,面色萎黄或白黄,大便溏稀,容易感冒。饮食调养原则为多食补气食品,如粟米、栗子、大枣、莲子、牛肉、榛子仁、荔枝等。也可选用一些补气药品(黄芪、人参、山药、白术、党参、茯苓等)与肉类煲汤饮用。
气滞少欢乐
常见心情抑郁,闷闷不乐,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胸胁疼痛走窜不定,嗳气,喜叹息。饮食调养原则为多吃具有疏肝行气解郁作用的食物,如葱、姜、大蒜、白萝卜、乌梅、橄榄、海带等,也可选用一些疏肝行气解郁之药品(如陈皮、郁金、佛手、柴胡、枳壳、杏仁、白芍等)与肉类煲汤饮用。
血虚面无华
常见形体消瘦,面色少华,少寐健忘,心烦心悸,口苦口干,头晕乏力。饮食调养原则为常吃具有补血作用的食品,如猪肝、猪心、羊肝、牛肝、牛蹄筋、鸡肝、带鱼、黑木耳、胡萝卜、菠菜、龙眼肉、葡萄、大枣等。也可选用一些养血之药品(阿胶、大枣、鹿角胶、当归等)与肉类煲汤饮用。不宜饮酒,忌食辛辣,不要偏食、挑食。
血瘀色晦滞
凡是面色晦滞,口唇色暗,肌肤干燥,眼眶黑暗者多为血瘀体质之人。饮食调养原则为常吃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品,如桃仁、黑豆、油菜、山楂、山慈菇等,经常煮食一些山楂粥和花生粥。也可选用一些活血养血之药品(当归、川芎、丹参、地黄、五加皮等)与肉类煲汤饮用。
痰湿体困重
形体肥胖、肌肉松弛、嗜食肥甘、神疲倦身重,是痰湿体质人的明显特征。饮食调养原则为多吃健脾利湿、化痰祛湿的食物,如扁豆、包菜、蚕豆、洋葱、紫菜、 海蜇、荸荠、白果、枇杷、薏苡仁、红小豆、田螺肉等。也可选用一些祛除痰湿之药品(鸡骨草、田基黄、火炭母、木棉花、茯苓、白术等)与肉类煲汤饮用。少食肥甘厚味以及饮料、酒类之品,每餐不宜食之过饱。什么药材必不可少
这里列出的是中医治疗肝病时最常用的,乃至必不可少的中药,其中大多数药材是同样用于肝病药膳的。
中医理论认为“肝胆互为表里”,治肝不离胆,治胆不离肝。所以编者在统计分析这些药材时,不仅关注肝病,而且将相关的胆病也乃入研究范围,将肝胆病关联研究,得出以下的结论。
表1肝病、胆病通用药物
次序药名使用率次序药名使用率1赤芍与白芍①686%11栀子③431%2柴胡625%12半夏④416%3丹参590%13甘草382%4茵陈②572%14陈皮类⑤364%5大黄530%15延胡索343%6郁金527%16人参类⑥336%7白术512%17虎杖269%8茯苓452%18鸡内金265%9黄芪442%19当归237%10枳实与枳壳435%注:①赤芍与白芍:若单独统计,白芍382%;赤芍378%。在治疗肝胆病的方剂中,“芍药”使用率极高,多数方剂非“白”即“赤”,必有芍药,部分医家则以赤白芍配伍入药。
②茵陈:多数医家治黄疸必用茵陈,使用率接近100%;此外,肝胆病证属湿热重而未见黄疸者也多用,单独统计此类用法,使用率也远高于572%。
③栀子:栀子在肝炎治疗和胆囊炎、胆结石治疗中使用率较平均,但在脂肪肝与肝硬化中使用很少。表中栀子是排除脂肪肝与肝硬化之后的统计数据。
④半夏:半夏是化痰主药,多数肝胆病应用均较多;只是肝硬化使用较少,为65%。表中半夏是排除肝硬化之后的统计数据。
⑤陈皮类:统计中将陈皮、橘络、橘红、青皮均归入此类。但统计发现,临床医家绝大多数使用陈皮;只有少数医家使用青皮,或者青皮、陈皮配伍使用;极个别医家使用橘络或橘红。
⑥人参类:统计中将人参、党参、太子参、西洋参均归入此类。但统计发现,临床医家绝大多数使用党参;少数医家使用太子参或人参;未见使用西洋参者。
另:本章表格中所列“赤芍与白芍”不是指二者配伍使用,而是指在统计中将赤芍、白芍作为同一药物累计;一首方剂当中同时出现赤芍与白芍,计为1次。“枳实与枳壳”也不是指二者配伍使用,而是指在统计中将枳实、枳壳作为同一药物累计;一首方剂当中同时出现枳实与枳壳,计为1次
表2多用于肝脏病变的药物
药名药物特点丹参丹参是治疗肝胆病的主药,尤以肝病应用最多,使用率高达723%;相比之下,胆囊炎与胆结石则相对较少,为186%,但也属重要的常见药物山楂治疗脂肪肝的主药,治疗脂肪肝的方剂中,796%使用了山楂茯苓总的来讲茯苓在肝胆病中是应用极广泛并且使用率较高的。其中尤以脂肪肝应用最多,为648%;肝炎次之,为557%;肝硬化为500%;胆囊炎与胆结石则相对较少,为257%泽泻泽泻在各种肝病中多有应用,其中以脂肪肝应用尤多,为574%;而胆囊炎与胆结石则极少应用,仅为57%黄芪黄芪在肝胆病均属常用,但尤以肝硬化使用最多,使用率达到694%鳖甲主要用于治疗肝硬化,使用率为597%桃仁肝胆病从血论治,均可选用桃仁,但以治疗肝硬化应用较多,使用率242%白花蛇舌草主要用于治疗肝炎,使用率为258%板蓝根主要用于治疗肝炎,使用率为196%表3多用于胆囊炎与胆结石的药物
药名药物特点金钱草治疗胆囊炎与胆结石的主药,使用率786%;用治肝病相对较少,为155%大黄无论肝病胆病,大黄都是重点药物,但其中尤以胆囊炎与胆结石使用为多,使用率高达757%;并且部分医家重用至15克,个别医家将制大黄用到30克枳实与枳壳枳实与枳壳是治疗肝胆病的重点药物,总的来讲,无论肝病、胆病应用都较多。但其中尤以胆囊炎与胆结石使用为多,使用率高达671%;相比之下,肝病则相对较少,其中肝炎351%、脂肪肝204%、肝硬化177%黄芩主要用于治疗胆囊炎与胆结石,使用率为629%延胡索延胡索是治疗肝胆病的重点药物,治疗肝病的方剂中也是很常见的,使用率为254%;但在治疗胆囊炎与胆结石中更加多用,为614%木香木香是治疗肝胆病的常见药,但在胆囊炎与胆结石治疗中应用偏多,使用率为386%;肝脏病变相对较少,为173%香附香附是治疗肝胆病的常见药,但在胆囊炎与胆结石治疗中应用偏多,使用率为286%;肝脏病变相对较少,为187%药者食也,食者药也
中医学认为“药食同源”、“医食同源”,食物也是药物,对人体同样有治疗作用。药膳是食物和药物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的有机结合,对人体的作用可以概括为祛病除疾和养生保健。
以药膳为主治疗疾病
对于某些疾病或疾病发展到某个阶段,药膳可以作为主要治疗方法。
例如,临床常用的桂枝汤就是一张食疗方,其中五味药都是调味品,互相配伍,辛甘化阳,酸甘化阴,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是治疗外感风寒、营卫不和的主方。《金匮要略》中的当归生姜羊肉汤,具有温经散寒、止痛之功,是主治妇人腹中寒痛、产后虚寒疼痛的主方。此外,《温病条辨》中的五汁饮,具有清肺泻火、养阴生津的作用,是治疗热病烦渴的主方;甘麦大枣汤是治疗妇人脏躁的主方等。
药膳辅助治疗疾病
《内经》提出“药以祛之,食以随之”。临床中配合药膳疗法可增加药物的疗效,缩短病程,它是综合疗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举措。古代医家在肯定医药治疗为主的基础上,充分强调了食养、食治的重要性。对于疾病的治疗,中医学一贯主张中病即止,一旦病邪已衰,适可而止。在用药治疗的同时,药膳可以增加药物的作用,提高疗效,恢复正气,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金元四大家之一张从正,主张攻邪居先,食养善后,这是典型的药食结合——以药为主,以食为辅,互相配合,不可偏废。如:临床常用的赤小豆鲤鱼汤具有利水消肿之功,是配合肾病患者处在水肿期治疗的常用药膳处方;鲜马齿苋汤可用于各种急性肝炎的辅助治疗。
促进病后机体康复
疾病发展到后期或进入恢复期,或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机体都会处在脾胃虚弱,或气阴两虚,或津液不足,或余邪未清等不佳状态下。此时配合药膳疗法可改善机体的一般状况,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达到祛除外邪、促进机体康复的作用。如海藻昆布黄豆汤可用于甲状腺肿大的恢复期等。
健五脏,养精神,强体防病
药膳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其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强身健体、养生保健、延衰增寿。大多数的药膳均具有健脾开胃、滋补强身之功,使人们在享受生活之余兼以达到养生的目的。
常用于药膳配方中对人体具有滋补作用的中药有:人参、冬虫夏草、黄芪、山药、白术、天麻、茯苓、甘草、当归、首乌、黄精、核桃、芝麻、大枣、熊掌、燕窝、乌梢蛇、甲鱼、薏苡仁、莲子、蜂蜜、枸杞子、银耳、龙眼肉、蜂皇浆等。
常用的滋补药膳方剂有:《十药神书》中的大枣人参汤,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食鉴本草》中的猪肾酒,具有补肾壮腰之功;《遵生八笺》中的黄精饼,是用黄精、黄豆加白糖制饼,具有补肺清肺之功;《随息居饮食谱》中的香橙饼,用香橙皮、乌梅、甘草、檀香等制成,具有生津、舒郁、辟臭、解腥、化痰、调和脾胃等预防与保健作用。药膳搭配有禁忌
《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中说:“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补体,害则成疾。”这就是食忌与食禁,俗称“忌口”或“禁口”。
十八反,十九畏
中药复方治疗疾病能够获取疗效的关键是正确地选药配伍,亦即在辨证的基础上,针对疾病的性质,根据药物的性味、归经及方剂配伍的君臣佐使原则而合理正确地选药组方,这当中还包含着配伍禁忌。食疗药膳的运用同样如此。
十八反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儒门事亲》)。即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及、白蔹;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藜芦反人参、丹参、玄参、沙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歌: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炙煿莫相依。(《医经小学》)即硫黄畏朴硝,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其他配伍禁忌
由于药物与食物所含成分不同,某些成分在加工过程中可能会相互作用而产生对人体有害或不利于人体吸收的物质,从而有碍健康或降低药膳的疗效。中医文献记载有如下一些。
猪肉:反乌梅、桔梗、黄连;合苍术食,令人动风;合荞麦食,令人落毛发,患风病;合鸽肉、鲫龟、黄豆食。令人滞气。
猪血:忌地黄、何首乌;合黄豆食,令人气滞。
猪心:忌吴茱萸。
猪肝:同荞麦、豆酱食,令人发痼疾;合鱼肉食,令人生痈疽。
羊肉:反半夏、菖蒲,忌铜、丹砂和醋。
狗肉:反商陆,忌杏仁。
鲫鱼:反厚朴,忌麦门冬、芥菜、猪肝。
鲤鱼:忌朱砂、狗肉。
龟肉:忌酒、苋菜。
鳝鱼:忌狗肉、狗血。
雀肉:忌白术、李子、猪肝。
鸭蛋:忌李子、桑椹。
鳖肉:忌兔肉、鸭肉、苋菜、鸡蛋。饮食与服药禁忌
1忌用食品
(1)急性肝炎者:患者忌食辛辣、油腻之品。发现腹部胀气时,应暂停牛乳和蔗糖。一些容易产气的东西,尽量少食,如马铃薯、豆制品、红薯等,因易于产生气体,引起腹胀压迫肝脏,对本病不宜。
(2)慢性肝炎者:患者不宜多吃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葱、姜、大蒜,以及烧烤、酸冷、寒凉、油腻、油炸食品。
(3)肝炎合并肝硬化者:患者以柔软不粗糙的食物为主,避免食用带刺、带骨以及芹菜、韭菜、老白菜、黄豆芽等含粗糙纤维的食物,更不能食用硬、脆的干食品,以防止刺伤食道造成破裂出血。伴有食道静脉曲张者宜给流质饮食,如菜泥、肉沫、烂饭等,上消化道出血时应禁食。
(4)肝阳上亢者:肝阳上亢,头晕烦躁的患者应忌食胡椒、辣椒、大蒜、白酒等辛热助阳之品;气滞腹泻者忌食土豆、芋头;肝气郁结者少食土豆、白薯、汽水等胀气之物;脾胃虚寒者生冷食品、饮料、蔬菜和水果等不宜;肝胆湿热黄疸者,腥膻海鱼、无鳞鱼(平鱼、巴鱼、带鱼、比目鱼等)、虾、蟹、海味(干贝、淡菜、鱼干等)、羊肉、狗肉、鹿肉等不宜,辛辣之品如葱、姜、蒜、辣椒、花椒、韭菜、酒、烟等亦不宜。肝炎患者忌暴饮暴食,膳食安排应少量多餐,以免加重肝脏的负担,以食后无饱胀感为适宜。2服药禁忌
服药禁忌是前人通过长期的实践积累下来的食疗、服药经验,虽然有些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经过科学验证,但大多数内容是有临床指导意义的。肝病患者在服用某些中药时要注意以下服药禁忌:人参忌萝卜;白术忌大蒜、桃、李;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甘草、黄连、桔梗、乌梅忌猪肉;甘草忌鲢鱼;天门冬忌鲤鱼;薄荷忌甲鱼;茯苓忌醋;土茯苓、使君子忌茶;梨含果酸多,不宜与碱性药同用,如氨茶碱、小苏打等。肝癌术后的药膳原则
治疗后预防复发,是提高肝癌5年生存率的主要措施之一。康复治疗应注重饮食、情志等方面的调理。肝癌病因为邪毒郁积、湿热伤脾、肝肾阴虚,中医饮食调理原则为健脾祛湿、滋养肝肾。
肝癌晚期常可出现纳呆口干、腹胀、大便干结或溏泻、体倦乏力、形体消瘦等症,此为脾之气阴两虚,当避香燥、忌滋腻,以防香燥伤阴血、滋腻碍脾气。常以人参、山药、白术、芡实、粳米、麦门冬等甘药滋脾益气,土茯苓、薏苡仁甘淡渗湿,猪瘦肉、猪脊骨、黄雌鸡、乌龟、泥鳅、田螺等血肉有情之品滋阴养血,以固护脏阴。药食并治,事半功倍。胆病的食疗总则
1急性胆囊炎食疗原则
(1)胆囊炎急性发作期:宜暂时禁食,使胆囊得到充分的休息,以缓解疼痛。由静脉补充营养,或给予完全胃肠外营养。
疼痛缓解后  根据病情循序渐进地调配饮食,禁食脂肪和刺激性的食品,短时期内食用高碳水化合物、低脂低胆固醇清淡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豆浆、蜂蜜水、杏仁茶、红枣汤、莲子汤、桂圆汤、果汁、菜汁、冲蛋清水等。不能喝牛奶、鸡汤、肉汤,以免重新引起疼痛发作。
(2)病情恢复期:可给以低脂半流或低脂少渣软饭,如薄面片、龙须面、面条、面片、大米粥、豆粥、软米饭、鸡蛋清、清炖鱼、虾仁、兔肉、豆腐、蔬菜、水果等。
适当增加饮水  在饮料中注意补充钠和钾盐,可食用果汁饮料和蔬菜汁饮料,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3)限制高脂食品:肥肉、油炸等含脂肪多的食物,同时应禁用胆固醇高的动物内脏、鱼子、蛋黄、动物脑等,多食蔬菜、水果,补充无机盐和维生素。
2慢性胆囊炎食疗原则
(1)控制热量:热能供给正常或稍低于正常的热量,约每日8368千焦(2000千卡)左右,肥胖者宜限制热能。
(2)低脂饮食:含脂肪多的食物可以促进缩胆囊素的分泌,使胆囊收缩,加重疼痛。肝胆疾病时,胆囊贮存浓缩胆汁的能力减弱,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受到影响,摄入过多的脂肪可引起胆囊疼痛,故须严格限制脂肪的摄入量,每日应少于20克,症状减轻后可逐渐增加到40克以内,出现症状应再次减少摄入量,一般脂肪摄入总量不超过50克,至病愈。应严格限制动物性脂肪,而植物油有助于胆汁排泄,可适量选用,但应均匀分配于三餐饮食中,避免在一餐中摄入过多的脂肪。同时,应食入低胆固醇饮食,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应小于300毫克。重度高胆固醇血症者,其摄入量应限制在200毫克以内,禁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脑、鱼子、蟹黄、蛋黄等食物。
(3)补充蛋白质:肝脏的修复需补充足量的蛋白质,但过多的蛋白质摄入会增加胆汁的分泌,影响病变组织的恢复;蛋白质摄入不足同样不利于受损胆道组织的修复,因此应适量供给高生物价的蛋白质,如鱼虾类、瘦肉、蛋清、豆制品、去脂乳类等,根据病情调整,每日一般供给蛋白质50~70克。但绝对不是不吃鸡蛋,要改变鸡蛋的烹调方法,不要吃油煎鸡蛋,可食用煮鸡蛋、茶叶蛋、鸡蛋汤等。
(4)补充碳水化合物:充足的碳水化合物不仅补充热能,还能增加肝糖原,达到保护肝细胞的目的。应多供给复合碳水化合物类食物,宜米面豆类制作的食物,如大米粥、小薄面片、疙瘩汤、小馄饨、小豆包、果酱包、小花卷、馒头等。适当限制单糖如砂糖、葡萄糖的摄入;对合并高脂血症、冠心病、肥胖者更应限制。每日供给碳水化合物300~350克为宜。
(5)补充丰富的维生素:供给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A有防治胆结石的作用,有助于胆管上皮的生长和保持完整性,促进病变的胆道修复,大量补充维生素A对肝及胆道疾病的恢复有利。其他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也应充分供给。
(6)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食物纤维能增加胆盐排泄,抑制胆固醇吸收,降低血脂,使胆固醇代谢正常。食物纤维不但有利胆作用,且能刺激肠蠕动,有利通便,促进肠内产生的吲哚、类臭素等有害物质尽快排出,防止胆囊炎再次发作。多选含食物纤维较高的食物,如绿叶蔬菜、萝卜、豆类、水果、粗粮及香菇、木耳等具有降低胆固醇作用的食物。
(7)补充水分:多喝开水和饮料,可以稀释胆汁,促进胆汁排出,预防胆汁淤滞,有利于胆道疾病的恢复,每日饮水量以1000~1500毫升为宜。可饮新鲜的果汁、蔬菜汁、胡萝卜汁、西瓜汁、山楂汁等,每隔2~3小时1次。
(8)少量多餐:每次进食量少,可以减少消化系统的负担,多餐能刺激胆道分泌胆汁,保持胆道通畅,有利于胆道内炎性物质引流,减少肝炎引起的腹胀,促使疾病的好转。
(9)饮食禁忌:注意烹调少用油,多采用蒸、煮、炖、烩、氽等方法,忌用高温油炸食物。忌刺激性和强烈调味品,如辣椒、咖喱、芥末、酒、咖啡等;少食产气类食物,如牛奶、洋葱、蒜苗、萝卜、黄豆等。

(<-快捷键)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目录

阅读设置

背景色:

字体大小: 14px

页面宽度: 1200px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