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侦探推理 > 中华偏方单方大全

中华偏方单方大全

作者:膳书堂文化字数:136643状态:连载

第二章 内科

感冒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的一种疾病,为常见的外感病之一。
现代医学的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病毒性及细菌性感染所引起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与中医学感冒或时行感冒相似。
感冒退热汤
【组成】麻黄5克,玄参9克,葛根9克,生石膏15克,山药18克,钩藤9克,薄荷6克,桔梗6克,射干6克,柴胡6克,生姜3片,大枣(劈)3枚。
【用法】水煎2遍,分2次温服。服第1次药后约15分钟,饮热米汤1碗,取微汗。半小时后再服第2次药。
【功效】解表退热、宣肺气、利咽喉。
【主治】感冒或流感、发热不退、头项强痛、全身酸紧、恶寒、无汗、咽痛、咳嗽等。
【来源】山东省中医研究所所长,现代著名中医学家教授验方。
风寒感冒简易方
【组成】葱白3节,生姜3片,红糖适量。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疏风散寒解表。
【主治】风寒感冒。
【来源】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王伯岳主任医师验方。
疏解风寒方
【组成】苏叶45克,杏仁6克,桔梗3克,炒枳壳3克,前胡3克,制香附3克,陈皮3克,炒莱菔子45克,薄荷(后下)3克,荆芥3克,甘草1.5克,葱白(后下)10克。
【用法】每日1剂,煎2次分服。
【功效】疏风散寒化湿。
【主治】外感风寒兼湿。
【来源】著名中医学家蒲辅周教授验方。
辛凉清热汤
【组成】金银花20克,连翘15克,薄荷10克,荆芥穗7克,菊花10克,黄芩10克,知母10克,甘草5克,霜桑叶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若口大渴者加生石膏25克,大青叶15克。
【功效】辛凉解表,泻火清热。
【主治】用于外感发热重、恶寒轻者。
【来源】长春中医学院陈玉峰教授验方。
外感风痧冲剂
【组成】苍耳草600克,狗仔花600克,藤苦参300克,山芝麻300克,岗梅300克,两面针300克,蔗糖适量。
【用法】将药制成块状冲剂,每块含生药15克。每次1~2块,开水冲服,每日3次。
【功效】祛风解表。
【主治】外感引起的全身酸痛、头痛、恶寒、发热、咽痛、鼻塞、腹痛、吐泻等。
【来源】广西中医学院附一院李才魁副主任医师的验方。
消食解表汤
【组成】防风9克,荆芥6克,枯黄芩9克,知母9克,焦山楂9克,神曲9克,白芍9克,金铃炭9克,银花炭9克,木香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祛风清热、消食行气。
【主治】风热感冒。
【来源】原成都中医学院院长,现代著名中医学家李斯炽教授验方。
咳嗽
咳嗽是指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征候之一。分外感咳嗽加内伤咳嗽两种。西医学的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是常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与中医学咳嗽相合。
外感咳嗽方
【组成】麻黄3克,杏仁6克,生石膏15克,五味子5克,干姜5克,薄荷6克,瓜蒌仁6克,炙甘草3克,山药18克,钩藤9克。
【用法】水煎2次,早、晚分2次温服。
【功效】止咳化痰,宣肺解表。
【主治】外感咳嗽、发热、恶寒。
【来源】现代著名中医学家,山东省中医研究所刘惠民教授验方。
青白止咳方
【组成】青果5枚,白萝卜半个。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化痰止咳利咽。
【主治】咳嗽,咽部红肿。
【来源】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儿科王伯岳主任医师验方。
止咳汤
【组成】白前、前胡、杏仁、甘草、荆芥、防风、连翘、贝母、桔梗、芦根各适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止咳化痰。
【主治】外感咳嗽,月经不准而引起慢性支气管炎者。
【来源】中国中医研究院岳美中教授验方。
清肺止咳方
【组成】北沙参9克,炒黄芩9克,麦门冬9克,甜杏仁(打)9克,川贝母(打)9克,白人参5克,川百合9克,冬瓜子9克,瓜蒌皮9克。
【用法】每日1剂,煎2遍,分3次温服。
【功效】清肺热,化痰益气止咳。
【主治】咳嗽痰多,口干自汗。
【来源】解放军总医院陈树森教授验方。
温阳止咳方
【组成】肉桂粉3克(吞服),制附片3克,炮姜3克,炒潞党6克,炒白术9克,炙黄芪12克,炙远志45克,炒熟地6克,炒山药12克,米炒南沙参9克,夏枯草3克,炒子芩1.5克,熟枣仁18克,煅龙齿15克,法半夏6克,炒秫米30克(煎汤代水煎药)。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温脾肾之阳,稍佐清肺。
【主治】脾肾阳虚之咳嗽,痰多、口干不欲多饮,便溏,舌苔灰黑而润,脉象重取沉细无力。
【来源】南京中医学院邹云翔教授方。
辛凉轻宣方
【组成】冬桑叶、杏仁泥、炒枳壳、前胡、甘草各10克,桔梗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可续服3~5剂。
【功效】辛凉轻清宣散。
【主治】咳嗽、喉痒、气逆作呛。
【来源】湖北中医学院著名老中医张梦侬教授验方。
清肺定咳汤
【组成】金荞麦20克,鱼腥草(后下)15克,白花蛇舌草20克,天浆壳12克,化橘红6克,苍耳子12克,枇杷叶(去毛包)10克,生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清热宣肺,止咳化痰。
【主治】痰热蕴肺,久咳不愈,黏黄质稠,咯唾不爽。
【来源】全国著名老中医朱良春主任医师验方。
辛润理肺汤
【组成】带节麻黄4克,带皮杏仁(去尖)10克,炙甘草6克,桔梗5克,佛耳草(包)10克,橘红5克,当归10克,炮姜4克,生姜1片。
【用法】用适量水将药浸泡30分钟,然后煎煮30分钟,每剂煎两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功效】辛润理肺。
【主治】凉燥束肺,气逆干咳。症见:干咳无痰,喉中燥痒,痒甚咳甚,晨晚最剧,甚时咳则遗尿,胸膺隐痛,咳声嘶急。或见咯血。舌净苔薄有津,脉细或弦。
【来源】南京中医学院教授名中医丁光迪验方。
复方蝉衣枇杷叶汤
【组成】蝉衣、桔梗各6克,炙枇杷叶15克,牛蒡子、象贝、前胡紫苑、车前子、车前草各9克,甘草45克,黛蛤散(包)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疏散风热,宣肺化痰。
【主治】风热咳嗽。
【来源】浙江省名老中医唐福安主任医师验方。
解郁宣肺止咳方
【组成】柴胡12克,黄芩12克,半夏10克,细辛6克,五味子10克,生姜或干姜10克,杏仁10克,枳壳10克,甘草6克。
【功效】解郁散邪,宣肺止咳。
【主治】外感咳嗽。症见夜间咳甚或昼夜阵咳,吐泡沫痰或清稀痰,苔薄白或薄黄而润,舌质正常或偏红,脉弦细、弦数或弦,病程1周以上,者其效颇佳。
【来源】沪州医学院汪新象教授验方。
截咳基本方
【组成】百部9克,天将壳3只,南天竹子6克,马勃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截咳清热。
【主治】咳嗽。
【来源】全国著名中医专家姜春华教授验方。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在支气管高反应状态下由变应原或其他因素引起的广泛气道狭窄的疾病,为常见的慢性病,其临床特点为发作性胸闷,咳嗽,大多呈典型呼气性困难伴哮鸣者,往往可经平喘药物控制或自行缓解。属中医学的“哮”或“喘”范畴。
宣肺化痰定喘方
【组成】炙麻黄10克,杏仁10克,甘草10克,黄荆子15克,地龙15克,黄芪20克,制半夏15克,知贝母10克,仙灵脾15克,补骨脂15克。
【用法】每日1剂,煎2次分服。
【功效】化痰宣肺定喘佐以补肾。
【主治】哮喘,肺肾两虚,宿痰伏肺,肺失宣降,肾不纳气。
【来源】解放军总医院教授陈树森验方。
清肺化痰汤
【组成】板蓝根20克,黄芩10克,浙贝母10克,橘红10克,天竺黄15克,玄参12克,炒杏仁10克,白前10克,鱼腥草15克,芦根20克,炙紫菀12克,甘草10克。
【用法】轻者日服1剂,早晚2次分服,重者日服2剂,分4次服完。
【功效】清肺化痰。
【主治】风温、春温、冬温温邪犯肺所致的咳喘。
【来源】河北省保定地区中医院主任医师郭中元验方。
麻黄都气汤
【组成】麻黄3~6克,杏仁、山萸肉、焦楂肉各10克,熟地、炙磁石各12~20克,山药10~20克,茯苓9~12克,泽泻6~9克,丹皮3~9克,五味子5~10克,蛤蚧尾粉1克(分冲)。
【用法】每日1剂,分2次煎服。若面红足寒,冷汗,吸气困难,烦躁不宁,舌苔变黑而润,脉沉细而欲绝者,加肉桂、黑锡丹(另吞)。
【功效】补肾定喘。
【主治】肾虚喘病。
【来源】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教授焦树德验方。
益气定喘汤
【组成】党参9克,黄芪9克,茯苓9克,白术9克,炙紫菀9克,银杏仁9克,橘红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益气定喘。
【主治】脾虚哮喘,痰多气短,畏风,自汗,苔薄白,脉虚大。
【来源】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王伯岳验方。
肺肾同治汤
【组成】麻黄9克,桂枝9克,细辛3克,茯苓30克,炙甘草6克,五味子9克,当归12克,熟地12克,地龙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补肾纳气,温化痰饮。
【主治】肺实肾虚之哮喘。
【来源】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主任医师徐嵩年验方。
化哮八宝丹
【组成】琥珀2克,珍珠2克,朱砂2克,钟乳石8克,冰片1克,羊胆6克,蜂胶12克,乌贼炭12克。
【用法】上药研极细末,蜂胶糊丸如绿豆大,每服1克,日服3次,每次以土茯苓30克,煎汤送下。
【功效】化湿泄毒。
【主治】过敏性哮喘。
【来源】上海市名老中医顾丕荣主任医师验方。
咳喘合剂
【组成】天竹子12克,黄荆子15克,石苇30克,佛耳草15克。
【用法】上方为1日量,可制成合剂服用。
【功效】清热化痰,平喘止咳。
【主治】支气管炎及痰热哮喘。
【来源】全国著名老中医朱良春主任医师验方。
二麻四仁汤
【组成】炙麻黄45克,麻黄根45克,苦杏仁9克,桃仁9克,郁李仁9克,白果仁9克(打),百部9克,款冬花9克,车前草24克,生甘草45克,辛荑9克,苍耳子9克。
【用法】水煎服,哮喘大发作每日1剂,甚者1剂半;缓解期隔日1剂或服5剂停2日后再服。
【功效】调气除痰,脱敏平喘。
【主治】哮喘病。
【来源】上海市著名老中医陈苏生研究员验方。
杏仁四子汤
【组成】杏仁10克,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葶苈子10克,白芥子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祛痰定喘。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来源】全国著名中医专家祝谌予教授验方。
补肾平喘汤
【组成】太子参30克,麦门冬10克,陈皮10克,姜半夏10克,炒苏子15克,地龙15克,五味子10克,补骨脂10克,灵磁石30克,乌梅肉15克,胎盘6克,桃仁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补肾益肺,平喘止咳化痰。
【主治】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
【来源】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内、儿科哮喘专家,陈超主任医师验方。
肺脓疡
肺脓疡是由于各种病原菌引起的肺部感染,早期为化脓性炎症,继而坏死形成脓肿,临床上以高热、咳嗽、咳大量脓臭痰为特征。症属中医学“肺痈”范畴。
苇茎汤
【组成】苇茎、冬瓜仁、薏苡仁各20克,桃仁9克,贝母、鱼腥草各15克,黄芩10克。
【用法】每日1剂,煎2次分服。
【功效】清热解毒、化淤解结。
【主治】肺脓疡、肺痈、咳嗽、发热、胸痛。
【来源】河南省南阳地区区院李鸣皋主任医师验方。
肺痈汤
【组成】鲜苇茅根24克,生薏苡仁18克,旋覆花6克(布包),代赭石11克,冬瓜子18克,桃、杏仁各12克(炒研),苦桔梗6克,粉甘草45克,仙鹤草18克(炒),西洋参45克,桑白、地骨皮各6克,陈橘红、络各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涤痰排脓、益肺托毒。
【主治】肺脓疡成脓期或溃脓期,症见寒热、咳嗽、痰浊味臭带血、尿黄便干、脉滑数。
【来源】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验方。
麻苇汤
【组成】炙麻黄6克,杏仁9克,生石膏30克,薏苡仁30克,桔梗6克,甘草6克,红藤30克,鱼腥草18克,芦根1支,桃仁12克,冬瓜子12克,开金锁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清热解毒、化痰祛淤。
【主治】肺痈,风温外受,湿热内蕴。咳嗽、咯黄脓腥臭痰,胸痛,身热灼手。苔薄黄,脉细数。
【来源】上海中医学院张伯臾教授验方。
养阴清肺汤
【组成】鲜沙参30克,金石斛12克,太子参12克,鲜芦根30克,银花12克,丹皮9克,炙紫菀45克,款冬花45克,桔梗45克,枇杷叶45克,川、象贝母各45克,百部9克,十灰丸9克(分吞)。
【用法】每日1剂,煎2次分服。
【功效】养肺阴清肺热,佐以解毒。
【主治】肺脓疡,肺感蕴热,外来寒邪郁久热盛而化脓,形瘦神萎,面色白,气喘,咳吐脓血腥痰。脉数。
【来源】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夏少农主任医师验方。
大叶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系肺实质的急性炎症,其病因分类有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支原体等。临床上有突发的高热、寒战、胸痛、咳嗽和血痰等症状,与中医学的“肺热病”、“风温”相似。
养阴消炎汤
【组成】北沙参12克,元参15克,麻黄6克,生石膏30克,枇杷叶10克,杏仁10克,百部12克,紫菀12克,前胡10克,陈皮12克,黄芩12克,地骨皮15克,瓜蒌皮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养阴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大叶性肺炎。高热,咳嗽痰少,胸痛,气喘,口干尿黄、舌淡红、苔薄黄,脉数。
【来源】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北京名老中医郭士魁教授验方。
清肺解毒化痰汤
【组成】金银花20克,连翘20克,鱼腥草20克(后下),炒黄芩15克,黄连10克,炙麻黄9克,杏仁10克,生甘草9克,生石膏30克,贝母10克,桔梗10克。
【用法】每日1剂,煎2遍和匀,每日3次。
【功效】清热化痰,宣降肺气。
【主治】冬温(大叶性肺炎)、寒战、高热、咯铁锈色痰。
【来源】解放军总医院陈树森教授验方。
清肺解毒汤
【组成】板蓝根、大青叶、鱼腥草、白花蛇舌草、银花、山海螺各15克,蒸百部、炙僵蚕、玄参各8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剂。
【功效】清肺解毒。
【主治】腺毒性肺炎,疫毒侵袭,痰热壅肺之重症。
【来源】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朱良春主任医师验方。
银麻汤
【组成】银花9克,连翘9克,鲜芦根30克,杏仁9克,桃仁9克,桔梗45克,生麻黄12克,冬瓜子12克,淡豆豉9克,生薏苡仁12克,生石膏30克,竹叶9克,生甘草45克,牛蒡子9克,鱼腥草30克。
【用法】每日1剂,煎2次分服。
【功效】宣肺解表,透邪泄热。
【主治】大叶性肺炎、恶寒发热、咳嗽、咽红肿痛、胸痛、舌苔黄腻、质红而干,脉浮滑数。
【来源】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张鸣祥主任医师验方。
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发生于肺部的慢性传染病。以身体逐渐消瘦,症见咳嗽、潮热、盗汗为特征。祖国医学称为“肺痨”。
益肺健脾汤
【组成】炙黄芪9克,炒白术9克,炙甘草3克,杏仁9克,陈皮45克,半夏45克,蒸百部45克,知母9克,青蒿子45克,鸡内金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益肺健脾清热。
【主治】肺痨。咯血,午后潮热、咳嗽,面浮神疲,形瘦色萎、纳呆、大便干结、舌质淡胖,尖有红刺,脉细。
【来源】上海中医学院黄文东教授验方。
培土生金膏
【组成】太子参、北沙参、明玉竹、怀山药、白茯苓、天门冬、甜杏仁生、熟地各120克,生甘草、紫苑、百合各60克,五味子、川贝母各30克,白茅根240克。
【用法】上药多加水浓煎2次,滤去渣。另加冰糖15克,先烊化熬到滴水成珠,后加入药汁收成膏,瓷瓶封闭,埋入土中7日后取出。每次服1大匙,滚水化下,日服3次。
【功效】培元固本,补土生金,肺肾双补。
【主治】肺痨。
【来源】湖北中医学院名老中医张梦侬验方。
空洞结核方
【组成】南沙参15克,天麦门冬10克,炙百部10克,炙紫菀3克,桔梗3克,肥玉竹15克,茯苓10克,生甘草3克,地骨皮10克,生牡蛎30克(先煎),十大功劳叶10克,母鸡1只(500多克)。
【用法】取母鸡净身之肉,不放盐、酒等佐料,文火煮浓汁6杯。余药浸泡30分钟,文火煎煮40分钟,滤取药液,加水再煎30分钟过滤,将2次药液混合成2杯(约400毫升)。每次服中药鸡汁1杯,每日2次。
【功效】养阴清火。
【主治】空洞型肺结核,属阴虚火旺。
【来源】苏州名中医黄一峰验方。
托里内消汤
【组成】金银花、当归、玄参、车前子、蒲公英、甘草各适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清热解毒,消痛散结。
【主治】阴虚火旺肺痨和热毒壅盛腹皮痈。
【来源】黑龙江省老中医郑侨验方。
腹泻
腹泻即指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清稀,甚至大便如水样为特征的病症。包括西医学中消化器官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导致的腹泻,如急、慢性肠炎、肠结核、肠功能紊乱,结肠过敏等以泄泻为主症状者。
二香葛根汤
【组成】广藿香10克,广木香6克,煨葛根10克,橘皮10克,大腹皮10克,炒川朴4克,焦山楂10克,炒神曲12克,茯苓10克,六一散10克,通草5克,生姜3片,荷叶一角,扁豆叶14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芳香化脓、利湿止泻。
【主治】暑湿泄泻、胸闷欲呕。
【来源】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耿鉴庭验方。
葛根健脾汤
【组成】粉葛根3克,炒山药、茯苓、御米壳、谷芽、补中益气丸(包煎)各9克,赤石脂12克(先煎),米炒荷蒂3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止泻。
【主治】腹泻。症见肠鸣泄泻、少气懒言、四肢无力、舌淡苔白、脉虚软无力。
【来源】著名中医学家秦伯未验方。
苹果止泻方
【组成】苹果1~2个。
【用法】烤熟、去皮、蘸红糖少许食之,每次可服1~2个,每日2次。
【功效】涩肠止泻。
【主治】用于慢性肠炎、过敏结肠炎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腹泻,大便稀溏等症。
【来源】山东省中医研究所所长,现代著名中医学家刘惠民验方。
沉泻方
【组成】党参10克,山药15克,焦白术10克,煨木香6克,赤白药各10克,补骨脂10克,苦参6克,桔梗6克,仙鹤草24克。
【用法】每日1剂,煎2次,各浓煎成药200毫升,分2次温服。同时取灌肠方(地榆30克,石菖蒲15克,白芨15克)浓煎成50毫升趁热调入锡类散09克,和匀,于晚8时大便后灌肠。肛管插入不少于15厘米。温度保持50℃。灌完后,腿伸直,臂部垫高10厘米,左侧卧5分钟,平卧5分钟,右侧卧5分钟,然后平卧入睡。要求保留在肠中达8小时以上。
【功效】健脾止泻,佐以清热。
【主治】经常泄泻,腹鸣隐痛,粪检有黏渡及脓细胞、红细胞,检查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者。
【来源】江苏省中医院名老中医徐景藩验方。
温肾健脾止泻方
【组成】台党参18克,炒白术15克,茯苓15克,白扁豆(花尤佳)18克,焦山楂18克,炒故纸12克,炒神曲12克,炒泽泻12克,炒吴茱萸9克,五味子9克,炒白芍15克,煨诃子肉9克,煨肉豆蔻6~9克,广木香6克,砂仁9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温肾健脾,固肠止泻。
【主治】肾阳虚衰,命门火微,脾失温煦,健运无权,以致胃之关门不固,大肠传导失司,而泄泻经久不愈者。
【来源】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陆永昌主任医师验方。
三味止泻散
【组成】山药150克,诃子肉60克,石榴皮60克。
【用法】上药共为细面,每次45克,日3次,白开水送服。
【功效】滋脾胃,涩肠固泻。
【主治】脾虚久泻。症见,腹泻日久,腹中隐隐作痛、喜按,水谷不化、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来源】黑龙江省名老中医郑侨验方。
痢疾
痢疾是以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脓血为特征的疾病。西医学中的急、慢性菌痢,急、慢性阿米巴痢属本病范畴。一些结肠病变如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出现类似痢疾的症状时,也按本病论治。
解毒宽肠汤
【组成】当归12克,杭芍12克,黄连9克(酒炒),莱菔子9克,广木香45克,薤白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活血理气,解毒导滞。
【主治】猝发痢疾,日夜数十行,里急后重,腹中绞痛,壮热烦,舌红苔黄,脉沉细而弦。
【来源】原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医院院长,著名中医学家李继昌验方。
养阴止痢方
【组成】西洋参3克(另煎冲),枫石解3克,炒白术45克,白芍45克,茯苓9克,灵甘草24克,淮山药9克,麦门冬9克,扁豆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扶正养阴,健脾止痢。
【主治】湿蒸热壅,气机失调,纳谷不化,痢下五色,形悴,口温,舌红脉沉微数。
【来源】上海市黄浦区牯岭路地段医院主任医师奚伯初验方。
消食利湿方
【组成】煨肉豆蔻10克,广木香9克,槟榔9克,山楂炭12克,建神曲12克,秦皮12克,高良姜12克,黄芩10克,石菖莆15克,水灯芯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积食甚者去肉豆蔻,加苹果仁9克,水湿甚小便不利者加茯苓12克,苍术9克。
【功效】消食行气止痛,清热利湿止痢。
【主治】积食与湿热兼杂之痢疾,症见腹部微痛,大便泻白色稠黏液汁,坠胀欲解,解便次数多量少,一昼夜达八九次或二、三十次不等,小便色微黄不畅,噫气多,无气少,舌苔微白或淡黄。
【来源】重庆市中医研究所研究员龚志贤验方。
清热救阴方
【组成】白头翁9克,青蒿梗45克,薄荷梗1.5克,黄连苦参各45克,厚朴6克,广木香3克,炒地榆9克,白芍18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消热救阴扶正止痢。
【主治】赤痢迁延日久,中气败坏,干呕,舌绛津调,脉沉细而数。
【来源】中国中医研究院著名中医学家冉雪峰验方。
阴虚血痢汤
【组成】金银花30克,生地榆10克,干生地15克,枯黄芩10克,杭白芍15克,生首乌24克,生甘草10克,杭麦门冬10克,南沙参15克,明玉竹15克,旱莲草15克,茜草根10克,阿胶15克(另炸冲)。
【用法】水煎,分3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养阴增液,败毒泻火,清热凉血。
【主治】阴虚血痢,痢下多日不愈,全为血便,有时带花红冻子,脉沉细数,舌红苔少。口干不欲饮,不欲食,小便短赤。
【来源】湖北中医学院著名老中医张梦侬验方。
治痢方
【组成】香藿、青皮、陈皮各6克,苏叶、葛根、黄连、黄芩、焦三仙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清暑利湿、止痢。
【主治】痢疾属暑热外迫,积滞内停者。
【来源】北京中医学院赵绍琴教授验方。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系一种原因未明,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的慢性结肠炎症,病变以溃疡为主,多累及远端结肠,但也可遍及整个结肠,偶可影响回肠末端10厘米左右。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多见于青壮年。属于中医学“泄泻”、“腹痛”、“肠风”、“肠僻”、“久痢”等病症范畴。
久汤断下汤
【组成】炙椿皮9克,土茯苓9克,川黄连6克,炒干姜6克,石榴皮4~6克,防风4克,广木香4克,炙粟壳9克,元胡4克。
【用法】可常法煎服,也可加大剂量改作散剂或丸剂,丸剂每服9克,散剂每服6克,日服2次。勿在铜、铁器中煎捣。
【功效】涩肠止泻。
【主治】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久泻久痢之湿热郁肠,虚实交错症。症见长期溏便中杂有脓液,或形似痢疾,先黏液脓血,后继下粪便,左下腹痛,或兼见里急后重时轻时重。
【来源】陕西中医学院主任医师郭谦享教授验方。
肠炎汤
【组成】党参、白术、焦楂曲、大腹皮、木香、炒扁豆、夏枯草各10克,失笑散(包煎)、茯苓、海藻、秦皮各12克,柴胡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健脾疏肝,理气化淤。
【主治】用于慢性结肠炎。脾虚失运,肝气乘脾,血淤气滞、蕴结于回肠之症。见慢性腹泻,腹痛等,便溏夹有黏液,或便秘腹泻交替出现,腹胀、食少。
【来源】上海中医学院教授黄文东验方。
健脾利湿汤
【组成】黄连12克,党参12克,白术、白芍各9克,木香45克,山药12克,葛根9克,吴茱萸45克,甘草45克,黄柏45克,乌药9克,煨肉果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健脾和中,清理湿热。
【主治】过敏性结肠炎,左侧小腹疼痛,大便不实且有黏液。
【来源】上海中医学院教授章庆云验方。
灌肠方
【组成】百部15克,苦参30克,乌梅15克,五倍子15克,枯矾10克,大黄10克。
【用法】浓煎100毫升,用金黄散加藕汁调成糊状,每日2次,每次50毫升灌肠。
【功效】清热燥湿。
【主治】治疗急性直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肉芽性结肠炎等。
【来源】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柏连松验方。
白藓皮煎
【组成】白藓皮500克,加水1500毫升。
【用法】水煎浓缩,保留灌肠。1次30~50毫升。
【功效】清热祛湿。
【主治】溃疡性结肠炎。
【来源】沈阳市痔瘘医院副主任医师李润庭验方。
乌梅败酱汤
【组成】乌梅12~15克,败酱草12克,黄连45~6克,木香(后下)9克,当归10克,炒白芍12~15克,炒枳实10克,太子参12克,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葛根12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或乌梅用50%醋浸一宿去核打烂,和余药按原方比例配匀,烘干研末装入胶囊。每服生药15克,每日2~3次,空腹温开水送下。
【功效】清热化湿、调气行血,健脾抑肝。
【主治】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长期腹泻,大便黏滞成带脓血,腹痛坠胀或里急后重腔腹痞闷、纳少乏力、面色黄白、舌质淡暗、苔腻、脉弦缓滑。
【来源】中国中医研究院教授路志正验方。
胃痛
凡以胃脘部临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的病症,称为胃痛,是一种常见病。包括西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以及胃神经官能症等疾病。
行气活血止痛汤
【组成】党参12克,厚朴6克,大黄5克,广木香5克,火麻仁15克,当归12克,藿香10克,槟榔10克,枳实10克,桃仁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行气活血,祛淤止痛。
【主治】胃脘疼痛拒按,不能进食,大便燥结,2~3日方解1次,面色黑,伴头晕乏力。
【来源】原湖南常德市中医院院长廖仲颐验方。
和胃方
【组成】连皮茯苓、冬瓜皮、干百合、浮小麦各30克,法半夏12克,青竹茹24克,生姜、青皮、陈皮、炙甘草、炒枳壳各10克,台乌药15克,大枣8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清热和胃,理气止痛。
【主治】胃脘胀痛,发无定时,大便秘结,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沉。
【来源】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步玉如验方。
健中调胃汤
【组成】党参15克,白术10克,姜半夏6克,陈皮6克,降香10克,公丁香6克,海螵蛸15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健中调胃。
【主治】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症见胃痛嘈杂泛酸、苔白滑、脉沉细或弦。
【来源】辽宁中医学院教授李寿山验方。
安胃止痛汤
【组成】大党参15克,吴茱萸5克,黄连炭5克,法半夏10克,陈皮10克,乌梅炭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白茯苓10克,厚朴10克,生姜3片。
【用法】水煎,每剂分数次服,每次服1杯。2日服1剂,可继服10剂为1个疗程。
【功效】安胃和中、止呕定痛。
【主治】胃脘部疼痛,每于食后发作,痛处拒按,有痛剧发呕的,有时止时发多年不愈者。
【来源】著名老中医张梦侬验方。
疏肝和胃散
【组成】制香附、甘松、沉香曲、九香虫、刺猬皮、延胡索、降香、瓦楞子、黄连、吴茱萸、生姜汁、甘蔗叶各适量。
【用法】水煎温服,每日1剂。
【功效】疏肝解郁,行气止痛,活血化淤,健胃止呕。
【主治】肝气犯胃之胃脘痛。
【来源】江苏省名老中医裘吉生验方。
调气散寒汤
【组成】紫苏梗、姜半夏、青皮、陈皮、广木香、制香附、旋复梗、炒白芍、焦神曲、生姜各9克,炙甘草6克,桂枝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调气和胃,散寒消食。
【主治】寒实型胃痛,症见胃脘暴痛,痛势较剧,得温则舒,泛吐清水,缠绵不已,苔白滑、脉弦或迟。
【来源】全国著名老中医黄文东教授验方。
三合汤
【组成】高良姜6~10克,制香附6~10克,百合30克,乌药9~12克,丹参30克,檀香6克(后下),砂仁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长期难愈的胃脘痛,或曾服用其他治胃痛药无效者,舌苔白或薄白,脉象弦,或沉细弦,或细滑略弦,胃脘喜暖,痛处喜按,但又不能重按,大便干或溏,虚实寒热症状夹杂并见者。包括各种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黏膜脱垂、胃神经官能症、胃癌等所致的胃痛。
【来源】中日友好医院名老中医焦树德教授验方。
理脾愈疡汤
【组成】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桂枝6克,白芍12克,砂仁8克,厚朴10克,甘松10克,刘寄奴15克,元胡10克,乌贼骨10克,炙甘草6克,生姜10克,大枣3枚。
【用法】每日1剂,文火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
【功效】健脾温中,理气活血。
【主治】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症见胃脘隐痛,饥饿时痛甚,得食缓解,痛处喜按,喜热恶寒,胃胀嗳气,每在春秋季犯病。
【来源】河南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李振华教授验方。
加味乌贝芨甘散
【组成】三七粉30克,乌贼骨30克,川贝30克,白芨30克,黄连30克,甘草30克,砂仁15克,延胡索30克,川楝肉30克,佛手30克,广木香18克,生白芍45克。
【功效】柔肝和胃,调气活血,制酸止痛,止血生肌。
【主治】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肝胃不和)胃脘痛、泛酸、呕吐、黑便、呕血等症。
【来源】名老中医贵阳中医学院袁家玑教授验方。
呕吐
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症。包括西医学的神经性呕吐、胃炎、幽门痉挛或梗阻等病以呕吐为主者。
藿香化浊汤
【组成】藿香10克,厚朴10克,法半夏10克,白茯苓15克,陈皮10克,炙甘草10克,黄连5克,吴茱萸5克,苍、白术各10克,紫苏10克,神曲10克,生姜3片。
【用法】水煎,分数次温服,可连服3剂。
【功效】芳香化浊、安胃、理脾、和中。
【主治】脘痞闷胀,次则腹中剧痛,继则呕吐酸馊食物,泻利稀黄水,便中带不消化残渣。精神疲乏。
【来源】湖北中医学院著名老中医张梦侬验方。
和降止呕方
【组成】半夏、黄芩、党参、藿香、川朴、炙甘草各10克,干姜6克,生姜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和胃降逆止呕。
【主治】呕吐伴头晕胸闷、咳喘。
【来源】河南南阳地区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李鸣皋验方。
温经回阳方
【组成】附子6克,干姜、炙甘草各3克,西党参、茯苓各9克,淮小麦30克,红枣6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温经回阳止吐。
【主治】恶心呕吐,胃脘痛喜按,受凉后痛甚,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脉细、舌淡苔薄白。
【来源】浙江省中医院主任医师魏长春验方。
噎膈
噎膈是指吞咽困难,饮食难下,或纳即复出的病症。包括西医学的食道癌、贲门癌,它如食道憩室、食道炎、贲门痉挛等。
养阴止噎方
【组成】天门冬9克,麦门冬9克,生地9克,熟地9克,玉竹15克,石斛9克,当归9克,杭芍9克,柿蒂3个,玄参9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养阴生津止噎。
【主治】老年气结津亏之噎膈,噎膈食不能下,大便干、尿短,消瘦、皮肤干涩,舌质淡红,苔少而干,脉沉数无力。
【来源】原云南昆明市盘龙区医院院长,著名中医学家李继昌验方。
开道散
【组成】硼砂60克,沉香10克,火硝30克,礞石15克,冰片1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次含化1克。
【功效】软坚散结。
【主治】用于噎膈。
【来源】上海中医学院教授张伯臾验方。
运中涤痰饮
【组成】炙党参、北条参、焦白术、骥半夏、广陈皮、炙甘草各15克,西砂仁、广木香各6克,杭寸冬、白茯苓各15克。
【用法】用水浓煎,分3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健运中阳,涤痰饮,补正气,增津液,降逆气。
【主治】中阳不运、痰饮中阻,津液衰竭之噎膈。
【来源】湖北中医学院著名老中医张梦侬验方。
呃逆
呃逆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特征的病症。本病包括西医学中胃神经官能症。或某些胃、肠、腹膜、纵膈、食道、脑部等疾病导致膈肌痉挛而致呃逆。
活血散寒止呃方
【组成】赤芍、桃仁、红花各9克,老葱3根,川芎4克,生姜2片,红枣7枚,麝香05克(吞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活血化淤,散寒止呃。
【主治】呃逆属中寒交迫血淤者。
【来源】北京中医学院颜德馨教授验方。
止呃方
【组成】旋覆花9克,代赭石9克,公丁香3克,大黄6克,芒硝9克,柿蒂5只。
【用法】每日1剂,煎2次分服。
【功效】降逆止呃,泻热通便。
【主治】呃逆连连,便秘。
【来源】上海名老中医姜春华验方。
祛化湿痰止呃汤
【组成】合欢皮30克,合欢花12克,越鞠丸9克(包煎),制香附9克,制苍术9克,法半夏5克,广深皮6克,炒竹茹9克,川石斛12克,海藻12克,玫瑰花4朵,另用荸荠汁、藕汁各10克冲入。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祛湿化痰、疏肝和胃。
【主治】进食时暴怒气郁所致呃逆,苔白厚或燥黄,脉弦滑。
【来源】南京中医学院教授邹云翔验方。
腹痛
腹痛泛指胃脘以下耻骨以上范围内发生的疼痛而言,在此主要指内科常见的腹痛,至于急腹症,如妇科疾病所致的腹痛,属外科、妇科范围;痢疾、霍乱、积聚等所致的腹痛可参考有关章节。
升槐升降汤
【组成】升麻30克(醋120克,煮平焙枯),槐子15克,炙黄芪12克,白术12克,柴胡12克,当归12克,腹皮30克,木香6克,炙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疏通气血,升清降浊。
【主治】气虚下陷腹痛,症见腹痛坠胀神疲、舌苔薄白、脉象沉弱。
【来源】湖南省岳阳县人民医院名老中医易聘海验方。
温脾固肠汤
【组成】附子、白术、赤石脂、禹余粮、茯苓、薏苡仁、木香海、参天生磺各适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海参另炖烂,和天生磺研细末分吞。
【功效】温脾固肠。
【主治】过敏性结肠炎,久泻不止,即或少获初愈,而停药数日,或饮凉水、或食一片水果,又腹泻如初。
【来源】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验方。
解毒活血汤
【组成】蒲公英30克,一见喜30克,红藤15克,黄芩9克,赤芍9克,桃仁9克,川连45克,木香45克,制乳香、没药各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另用大蒜芒硝外敷。
【功效】清热解毒,理气活血。
【主治】温热血积,气血淤滞所致腹痛、腹痛拒按、脉数有力而弦、舌红苔黄。
【来源】上海第一医院附属儿科医院主任医师徐迪三验方。
香姜红糖散
【组成】广木香50克,干姜350克,红糖120克。
【用法】先把木香、干姜碾为粉末,然后和红糖调在一起,混合均匀。此为1个疗程之量,每次口服10克,白水送下,三小时1次,日用4次,连服13天。如嫌辣味过浓,可改为每次5克,一个半小时1次,日服8次。
【功效】温中健脾,理气止痛。
【主治】脾阳虚弱,腹中隐隐作痛,每日泻下3~5次,呈半水样便,久而不止,服附子理中丸或痛泻要方巩固不住者。
【来源】山东中医学院教授张志之验方。
养肝健脾驱虫止痛方
【组成】杭白芍12克,广木香3克,川楝根皮9克,雷丸6克,芜荑3克,粉丹皮3克,生甘草、淮山药15克,烧乌梅2个,槟榔6克,生地9克,炒地榆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养肝健脾驱虫。
【主治】过敏性紫癜。症见腹痛、全身有大小紫斑、神疲气短、舌质淡红有斑、脉细数无力。
【来源】著名老中医李继昌验方。
胃下垂
胃下垂系站立位时,胃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到髂嵴连线以下的一种病症。中医学的“腹胀”、“恶心”、“嗳气”、“痞证”等病症中可找到类似的描述。
益气畅中汤
【组成】炒党参9克,黄芪9克,当归9克,白芍9克,升麻9克,香附9克,郁金9克,八月札9克,厚朴花24克,砂仁3克(后下),沉香12克,清灵草9克,钩藤9克,磁石30克,宁志丹9克(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补中益气,理气畅中。
【主治】胃下垂(张力低下型)。胃腔胀满,腹泻,体重下降,苔薄质淡,脉细。
【来源】上海中医学院教授章庆云验方。
马钱枳术丸
【组成】制马钱子60克,枳实80克,白术360克。
【用法】3药各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3克,早晚饭后各服1丸,温开水送下。
【功效】强筋壮骨,健脾理气。
【主治】因身体素亏,气血不足,中气下陷所致的胃、肾、子宫等下垂之征。以治胃下垂疗效最好。
【来源】重庆市中医研究所研究员著名老中医龚志贤验方。
补胃散
【组成】鲜猪肚1个(洗净正面朝外),白术片250克(用水浸透)。
【用法】将白术入猪肚内,两端用索线扎紧,放入大瓦罐内,加满水(罐内须用洗净碎瓦片垫在底上,以免猪肚粘在罐底上),置火上,煮1日,将猪肚内白术取出晒干,焙枯,研成极细末(猪肚可切细脍食。每次服3克,每日3次。空腹时用米汤送下,开水亦可。服完之后,可继续按法配制,以5剂为1个疗程。轻症1个疗程可愈,重症可连用3个疗程。
【功效】养胃健脾。
【主治】胃下垂。午时神倦体乏。
【来源】湖北中医学院著名老中医张梦侬验方。
益气升陷汤
【组成】黄芪、党参(或太子参)、银柴胡、干荷叶各适量。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功效】益气升陷。
【主治】胃下垂。
【来源】湖北省黄石市中医院副主任医师陈泽江验方。
便秘
便秘是指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虽不延长而排便困难者。小儿多因脾虚失健,热结津亏而导致大便秘结不通,常伴有腹胀,纳差等症。可见于西医的习惯性便秘、巨结肠病等。
通便汤
【组成】茯苓、橘红、伏龙肝、钩藤各9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理气和胃。
【主治】小儿便秘(先天性巨结肠、习惯性便秘)。
【来源】北京儿童医院著名老中医王鹏飞验方。
硝黄散
【组成】大黄5克,芒硝20克。
【用法】研末,以黄酒适量调敷于脐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再用热水袋热敷10分钟左右。一般1~3日大便可以畅行,然后改用药末少许填满脐孔,外盖肤疾宁贴膏,隔日换药1次,连用10天以巩固疗效。
【主治】小儿便秘。
【来源】江苏省南通市名中老医副主任医师吴震西验方。
通幽汤
【组成】枳实、郁李仁、玉竹各10克,木香、酒制大黄、麦门冬各75克,皂角、玄参各5克,槟榔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下气润燥、通腑降浊。
【主治】小儿巨结肠症。
【来源】辽宁中医学院名中医李树勋验方。
通便利水汤
【组成】鲜芦根30克,清宁片3克(开水泡兑),杏仁泥9克,旋覆花9克(包煎),生赭石9克,清半夏9克,嫩桑枝24克,广陈皮45克,肥知母9克,大腹绒45克,川朴花45克,莱菔子12克,元明粉21克(冲入),苏合香丸1粒(和入)。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通滞利水。
【主治】三焦蓄水,大肠结闭,形冷甚,腹胀而鼓,大便燥秘,小溲少,脉滑而数。
【来源】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孔伯华验方。
惯秘方
【组成】藿香10克,清半夏10克,厚朴10克,炒枳壳10克,白蔻仁6克,桔梗10克,杏仁泥10克,当归10克,郁李仁10克,桃仁泥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2日服1剂,可续服5剂。
【功效】温通中阳,宣利湿热,通畅气机。
【主治】习惯性便秘,粪便干燥坚硬,数日1行,伴胃脘胀闷,食呆,或呕逆嗳饱及冷酸等症。
【来源】湖北中医学院著名老中医张梦侬验方。
加味小柴胡汤
【组成】柴胡18克,黄芩9克,半夏12克,党参30克,生地30克,玄参24克,麦门冬24克,生白术60克,甘草6克,杏仁9克,桔梗45克,生姜9片,大枣6枚。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功效】宣展枢机,通利三焦。
【主治】便秘,粪质干硬如珠。
【来源】山东中医学院附院院长吕同杰验方。
调脾通结汤
【组成】白术、苍术各30克,枳壳10克,肉苁蓉20克。
【用法】用适量清水先将药物浸泡30分钟,每剂煎2次,每次慢火煎1小时左右,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1剂、1次温服。
【功效】温中润便。
【主治】各种便秘(虚秘)。如习惯性便秘、全身虚弱致排便动力减弱引起的便秘等。
【来源】广东省中医院名老中医岑鹤龄验方。
芦荟通便胶丸
【组成】芦荟6克。
【用法】将芦荟研细末,分装在6枚空心胶囊内。成人每次用温开水吞服2~3枚,日2次,小孩每服1枚,日2次。如无胶囊装药末,亦可用白糖温开水吞服,成人每次2~3克,小孩每次1克。
【功效】清热通便。
【主治】习惯性便秘,热结便秘。
【来源】重庆市中医研究所名老中医熊寥笙验方。
病毒性肝炎
肝炎是感染肝炎病毒,引起肝脏损害的一种传染病。临床分为甲型、乙型、非甲非乙型三种。主要表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和发热,也有隐性感染者但较少见。中医可按胁调、腹胀、纳呆等辨证论治。
舒肝和络饮
【组成】北柴胡9克,生牡蛎30克,制香附9克,乌药9克,川香6克,白芍9克,当归9克,郁金6克,苍术9克,川朴6克,枳壳6克,丝络9克,冬瓜子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功效】舒肝和络。
【主治】慢性肝炎。
【来源】上海市中医文献馆研究员陈苏生验方。
五草汤
【组成】败酱草62克,鱼腥草31克,龙胆草62克,金钱草31克,车前草31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功效】清热利湿。
【主治】急、慢性肝炎。舌质红、苔黄或黄厚腻、脉沉弦或弦数。
【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乔玉川验方。
归芍和胁饮
【组成】当归、白芍、炒枳壳、甘草、香附、姜黄、黄芩、青皮各适量。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功效】疏肝和胁。
【主治】无黄疸性肝炎,右胁胀痛,脘满少食,四肢无力,肝脏肿大,大便干。
【来源】山东省老中医吴少怀验方。
清肝凉胆汤
【组成】当归、川芎、白芍、柴胡、丹皮、山栀、胆草、枳壳、麦芽各适量。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功效】疏肝清热,活血,理气。
【主治】传染性肝炎,右胁胀满;烦躁,口苦,四肢倦怠,大便干,小便黄。
【来源】山东省老中医吴少怀验方。
急肝汤
【组成】茵陈30克,酒胆草10克,草河车、车前草各15克,泽兰、蒲公英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清热、退黄。
【主治】急性传染性肝炎。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关幼波验方。
疏肝和胃饮
【组成】柴胡10~20克,枳壳10克,青皮10克,炒麦芽10克,黄芩10~15克,败酱草15~20克,连翘15~20克,清半夏10克,生姜5克,薄荷8克(后入轻煎)。
【用法】共煎,取汁400~500毫升,每日3次,温服。
【功效】疏肝理气,清热和胃。
【主治】慢性肝炎。
【来源】黑龙江中医学院教授马骥验方。
肝郁得效方
【组成】全当归15克,赤、白芍各9克,醋青皮12克,郁金9克,醋香附12克,广木香9克,炒枳壳9克,陈皮12克,焦白术12克,茯苓12克,醋柴胡6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煎2~3次均可。早、中、晚餐后1~2小时温服。
【功效】疏肝理气,和血散淤,健脾和中。
【主治】胁痛脘胀,噫气频作,消化不良,纳谷减少身倦乏力,精神郁闷等,并治慢性肝炎、肝硬变等病。
【来源】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高省身验方。
虎蛇疗肝汤
【组成】虎杖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贯众15克,太子参15克,白术10克,桑寄生15克,秦艽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甘草6克,藿香10克,茯苓10克,益母草10克,郁金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解毒利湿、调肝理脾。
【主治】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或其他肝脏疾患,凡有湿热蕴遇,肝脾功能失调的征候,均可选用本方。
【来源】武汉市第九医院主任医师万文谟验方。
积聚
积聚是以腹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要临床特征。多因正气亏虚,脏腑失和,气滞血淤,痰浊蕴结腹内所致。包括西医的腹部肿瘤、肝脾肿大以及增生型肠结核、胃肠功能紊乱、不完全性肠梗阻等疾病。
软坚丸
【组成】皂矾(煅红醋浸)90克,苍术(米泔水浸)15克,甜酒曲21克,茵陈60克,生鸡内金15克,郁金15克,金钱草30克,青蒿45克,鳖甲100克,黄芪60克,山甲珠18克,栀子15克,酒大黄9克。
【用法】先将鳖甲、黄芪、金钱草、茵陈、栀子、青蒿浓煎收膏至滴水成珠。再将皂矾、生鸡内金、郁金、苍术、大黄、甜酒曲、山甲珠研极细混合伴上药使其均匀,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日2次,早、晚各1丸。
【功效】软坚散结,疏肝清热。
【主治】肝区疼痛,肝大质硬,食欲不振,腹胀气撑,倦怠乏力,手足心热,胸、面部等有蜘蛛痣、黄疸等。舌质淡红,舌苔薄或无苔,脉弦细。
【来源】云南林业中心医院老中医来春茂验方。
肝硬化丸
【组成】柴胡45克,枳实60克,郁金30克,陈皮15克,当归30克,白芍60克,川芎30克,丹皮30克,云苓60克,甘草30克,砂仁15克,桃仁30克,白人参30克,白术60克,苍术30克,川朴30克,三棱30克,莪术30克,木香15克,槟榔30克,法半夏30克,乌药30克,黑丑30克,地龙30克,肉桂15克,川楝子30克,血竭30克,琥珀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次服9克,每日2~3次,开水吞服。
【功效】疏肝理气,活血散结。
【主治】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
【来源】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验方。
化淤益气方
【组成】生大黄6~9克,桃仁9克,虫9克,炮山甲9克,丹参9克,鳖甲12~15克,黄芪9~30克,白术15~16克,党参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功效】益气活血。
【主治】早期肝硬化。
【来源】上海医科大学姜春华教授验方。
软肝缩脾方
【组成】柴胡6克,黄芩10克,蝉衣6克,白僵蚕10克,片姜黄6克,水红花子10克,炙鳖甲20克,生牡蛎20克,生大黄1克,焦三仙10克。
【用法】上方每周5剂,每剂煎取500毫升左右,分2~4次温服,服3个月后改为每周3剂分服维持。
【功效】行气开郁,活血化淤,软肝缩脾。
【主治】早期肝硬化,肝硬,脾大。
【来源】北京中医学院赵绍琴教授验方。
臌胀
臌胀是因腹部胀大如鼓而命名。以腹部胀大,皮色苍黄,甚则腹水青筋暴露,四肢不肿或微肿为特征。多因酒食不节,情志所伤,感染血吸虫,劳欲过度,以积黄疸。积聚失治,使肝、脾、肾功能失调,气血水积淤于腹内而成。主要见于西医的肝硬化腹水。
消臌利水汤
【组成】对坐草、白毛藤、白毛根、路路通各30克。
【用法】水煎服,连服10~20剂。
【功效】消臌利水。
【主治】肝硬化腹水、腹臌大坚硬,起青筋,四肢瘦,行动气喘急,面容瘦削,脉弦,或弦细,舌色深红,胃纳不佳,心情郁闷不乐,欲名臌胀实证。
【来源】浙江省中医院主任医师魏长春验方。
化淤通气排水方
【组成】柴胡9克,赤芍15克,丹参15克,当归15克,生牡蛎30克(先下),广郁金9克,川楝子12克,桃仁9克,红花9克,桔梗9克,紫菀9克,虫9克,椒目9克,葶苈子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功效】化淤软坚、通利三焦。
【主治】肝硬化腹水,腹大如鼓,胸胁胀满,其病多由气臌积渐而来,腹中水渍,转侧有声,鼓之则移动性浊音明显,下肢可见浮肿、面色萎黄,小便短少,大便时干、脉细数。
【来源】北京中医学院印会河教授验方。
臌胀丸
【组成】苍、白术各60克,川厚朴60克,炒枳实60克,旋覆花炭60克,煨三棱60克,煨莪术60克,醋炒鳖甲90克,绵茵陈120克,炒槐角60克,广陈皮60克,败酱草90克,赤、白芍各60克,红饭豆120克,昆布60克,海藻60克,槟榔60克,干虫(土鳖)30个,干蝼蛄(土狗)30个,蒲公英120克,紫花地丁120克。
【用法】共炒焦,研极细。另用皂矾120克,入500毫升醋中,加热熔化,再加入粟米1千克,拌匀、晒干,入锅内慢火炒成炭,待烟尽,待冷,隔纸将粟米炭摊地上,约2小时,研极细末,再合入上药末中共研匀,后用白面粉750克,加醋与水各半,打成糊,和合为丸,如小豆大,晒干。每次服30粒,饭前糖化开水送下,每日3次。如服后胃中有嘈杂感,可只服20粒或10粒,待反应消失时,每日加服5粒,逐渐加至每次30粒,最多每次不超过40粒。如服后,病势减退,可照方配制继续多服,以愈为度。
【功效】疏肝、理脾、活血、消淤、清热利湿、软坚、散结。
【主治】肝硬化腹水,脘腹坚硬胀满如鼓,肝区时痛,腹壁静脉怒张,肢体出现明显蜘蛛痣及红斑掌,四肢干瘦、食少、溺短、神倦、体困、动则气短作喘,也有发生黄疸的,日久失治,则正气衰竭,发生肝昏迷而致死亡。
【来源】湖北中医学院张梦侬验方。
益脾消水饮
【组成】柴胡(陈醋炙)15~20克,鳖甲(陈醋炙酥、捣细)20~25克,白术(土炒)10~15克,丹参15~20克,红参8~15克,白茯苓15~25克,陈皮10~20克,蓬莪术(醋炙)10~15克,大腹皮15~25克,丹皮15~20克。
【用法】以上诸药,用文火煎取药汁500毫升,1日分3~4次、食后服。
【功效】化淤、健脾利水。
【主治】肝硬变。
【来源】黑龙江中医学院教授马骥老中医验方。
舒肝开肺方
【组成】柴胡10克,赤芍30克,当归15克,丹参30克,生牡蛎30克(先下),广郁金10克,川楝子12克,桃仁10克,土鳖虫10克,桔梗10克,紫菀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开利肺气,通畅三焦气道。
【主治】肝性腹胀(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硬化腹水)。
【来源】著名中医专家印会河验方。
补气利水汤
【组成】党参、当归各12克,黄芪、木瓜、茅根、冬瓜皮、茯苓、笋片各30克,白芍、白术、香附、薏苡仁、陈皮、泽泻各20克,陈瓢皮50克,红花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一般服5剂后小便利,腹胀稍减。继服30剂为1个疗程。若小便不多,腹胀加剧者可加白术120克,甘遂30克,焙干研为细粉,装入胶囊中备用,每日1次,每次3克,以汤剂送服,7日为1个疗程。腹胀消后,可去药粉,单服水药。
【功效】补气行水、祛湿消满。
【主治】肝硬化腹水(气虚湿阻型)症见面黄形瘦、语音低微、息促气短、体倦乏力、腹大胀满、饮食减少、食后胀甚、舌淡胖、苔薄白或滑润。
【来源】安徽名老中医王正雨验方。
臌胀消水丹
【组成】甘遂粉10克,琥珀10克,枳实15克,沉香10克,麝香0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装入胶囊,每次4粒,于空腹时用大枣煎汤送服。间日1剂。
【功效】行气逐水。
【主治】肝硬化腹水。
【来源】贵阳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李昌源验方。
脱肛
脱肛又称肛管直肠脱垂,系直肠黏膜、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外的一种疾病,多见于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及小儿。
收肛散
【组成】五倍子9克,炒浮萍草9克,龙骨9克,木贼草9克。
【用法】共研细末、干擦或麻油调敷。
【功效】收涩固脱。
【主治】肛门直肠黏膜脱垂Ⅰ、Ⅱ度。
【来源】上海中医学院曙光医院教授柏连松验方。
益气升肠汤
【组成】黄芪15克,当归1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柴胡10克,升麻10克,炙甘草10克,椿树皮10克,陈皮10克,罂粟壳1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3次分服。
【功效】益气升阳。
【主治】脱肛。
【来源】湖北中医学院名中医张梦侬验方。
脱肛液
【组成】明矾6克,盐酸普鲁卡因1克,加水至100毫升。
【用法】注射于直肠周围或直肠黏膜层与肌层之间。
【功效】固肠收涩。
【主治】直肠脱垂。
【来源】沈阳市痔瘘医院主任医师李润庭验方。
脱肛口服方
【组成】党参30克,升麻12克,卷柏9克,蒲公英30克,炙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心悸
心悸是指病人自感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或脉见参伍不调的一种征候。包括西医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过早搏动、心房颤动与扑动、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预激综合征、心力衰竭、心肌炎、心包炎以及一部分神经官能症等。
宁心饮
【组成】太子参15~30克,麦门冬15克,五味子6克,淮小麦30克,甘草6克,大枣7枚,丹参15克,百合15克,龙牡各30克,磁石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功效】益气养阴,宁心调神。
【主治】心悸难宁,胸闷烦热,口干津少,少寐多梦,或伴汗出。苔少质红,脉细数或有间歇。多用于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脏神经官能症等。
【来源】上海中医学院附属岳阳医院主任医师朱锡祺验方。
渗湿逐饮汤
【组成】半夏10克,风化硝10克(冲),茯苓31克,花槟榔10克,猪苓31克,郁李仁1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功效】渗湿逐饮。
【主治】胃脘跃动(痰饮心悸)。症见心悸心慌,伴有失眠,头晕等。
【来源】北京中医医院老中医奏厚生验方。
心律失常方
【组成】生地12克,丹皮12克,知母9克,黄柏6克,黄连6克,龙眼肉12克,玉竹12克,莲子肉12克,枣仁9克,夜交藤15克,珍珠母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功效】清热安神。
【来源】河北中医学院薛芳副教授验方。
风心方
【组成】橘络、丝瓜络各6克,青葱根、茜草根、旋覆花、赤芍、归尾、桃仁、红花、青蒿各6克,鳖甲25克,大黄虫丸1丸(分吞)。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补气养阴、活血化淤、疏通经络。
【主治】风心病心衰晚期症见大肉已脱,上气喘满,心悸怔忡,腹胀攻撑,纳差便溏,肚大青筋,下肢水肿等,舌边有淤斑或青筋暴,脉来两天关浮弦或虚数无根。
【来源】全国著名中医专家岳美中教授验方。
温阳补气活血汤
【组成】黄芩30克,桂枝12克,瓜蒌12克,丹参30克,制附子12克,薤白12克,枳壳12克,红花12克,炙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温阳益气、活血通脉。
【主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来源】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朱道范验方。
人参芍药散
【组成】人参、麦门冬、五味子、黄花、当归、芍药、甘草各适量。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功效】益气补血,活血化淤,养心调脉。
【主治】心律失常。
【来源】浙江名老中医柯德明验方。
加味生脉饮
【组成】党参、麦门冬、五味子、龙骨、牡蛎、钩藤、当归、白芍、枸杞、甘草各适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益气生血,镇痉安神,益补肝肾,收敛心气。
【主治】气血两亏之心悸。
【来源】黑龙江省名老中医郑侨验方。
失眠
失眠由于外感或内伤等病因,致使心、肝、胆、脾、胃、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心神不安而成本病。失眠在古代书籍中称为“不得眠”、“目不瞑”,亦有称为“不得卧”者。包括西医的神经官能症、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贫血、肝炎、更年期综合征以及某些精神病等。
理消汤
【组成】川厚朴、槟榔片、焦麦芽、藿香、广木香、陈皮、首乌藤、杭芍、神曲各适量。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功效】理气消食,和中安眠。
【主治】肝胃不和,失眠多梦,中脘胀满疼痛,不思饮食,胸闷不舒,眩晕疲困,舌苔白厚,质红,脉弦,右关有力。
【来源】北京市宣武区中医医院老中医刘春圃验方。
百合夏枯草汤
【组成】百合30克,夏枯草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功效】养阴平肝安神。
【主治】长时间失眠,神情不安,心悸,烦躁、脉弦、舌苔薄而舌质红。
【来源】浙江省中医院主任医师魏长春验方。
复方丹参酒
【组成】丹参50克,石菖蒲50克,玄胡50克,五味子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粗粉,加白酒500毫升,泡2周后,需要时睡前服5~10毫升。
【功效】活淤安神。
【主治】心烦意乱,不能入睡,睡亦不深,多梦易醒者。
【来源】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陈树森教授验方。
去痰君安汤
【组成】法半夏、陈皮、炙甘草、炒枳壳、瓜蒌皮、炒枣仁、竹茹各10克,茯苓10克,薏苡仁15克,高粱米(秫米)60克,生姜3片。
【用法】水煎,分3次服,5剂为1个疗程,如病未痊愈,可续服5剂。
【功效】化痰饮,决壅塞,通经络,和阴阳。
【主治】入夜张目不瞑,因而经常失眠,形体一般较胖,脉多弦滑寸大。虽常服安神镇静之剂,效均不显。
【来源】湖北中医学院张梦侬教授验方。
惊恐不寐方
【组成】炒枣仁、生甘草、朱寸冬、陈皮、郁李仁、远志肉、枳实、法半夏各10克,茯苓、丹参、龙牡粉、猪胆皮(酒炒)各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温服,5剂为1个疗程。
【功效】镇静安神,祛痰涤饮。
【主治】白日猝然受惊,入夜常不能寐,寐则惊悸而寤,故白日常感头目弦晕胀闷。
【来源】湖北中医学院张梦侬教授验方。
地芍二至丸
【组成】法半夏、夏枯草各10克,生地黄、白芍、女贞子、墨旱莲、丹参、合欢皮各15克,生牡蛎、夜交藤各30克。
【用法】上药睡前1小时服头煎,夜间醒后服二煎,夜间不醒者,次日早晨服二煎。
【功效】育阴潜阳,交通心肾,清泄痰火。
【主治】顽固性失眠。
【来源】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陈伯涛验方。
补心安神膏
【组成】黄芪60克,党参30克,沙参60克,生地60克,当归60克,赤芍60克,白芍60克,川芎60克,阿胶30克,黄芩20克,川黄连10克,女贞子30克,旱莲草60克,金樱子60克,五味子60克,远志肉30克,生牡蛎80克,珍珠母80克,焦麦芽60克,鸡内金60克,桑葚子60克,鲜葡萄25千克,鲜苹果4千克(切片),蜂蜜150克,冰糖60克。
【用法】将上药除阿胶外共入锅中,煎煮4小时,去净药渣,置文火上浓缩,加鲜葡萄和鲜苹果,再煎,再去净渣,加蜂蜜、冰糖徐徐收膏,同时将阿胶溶化于膏内,以滴水成珠为度,贮于瓶中。每日早、晚各服10克,开水化服。
【功效】健脾安神

(<-快捷键)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目录

阅读设置

背景色:

字体大小: 14px

页面宽度: 1200px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