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侦探推理 > 中华偏方单方大全

中华偏方单方大全

作者:膳书堂文化字数:136643状态:连载

第三章 外科、骨科

疖
疖是指生于皮肤表浅部位的急性化脓性炎症,随处可发。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突出根浅,肿势局限(范围多在1~2厘米左右)。脓出即愈。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单个毛囊及其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轻者仅外治即可,严重者内外同治效果较好。
消疖方
【组成】黄连6克,黄芩1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银花10克,蚤休10克,连翘10克,三棵针15克,生甘草6克。
【用法】先将上药用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再放火上煎煮30分钟,水煎2次。每日1剂,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早、晚各服1次。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疖病(坐板疮、发际疮)。
【来源】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著名皮肤科专家朱仁康验方。
藿香解毒汤
【组成】藿香、香薷、银花、连翘、土茯苓、蕺菜、马齿苋、佩兰、赤芍、防风、白芷、夏枯草、蒲公英、勾藤各适量。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功效】消热除湿,解毒消肿。
【主治】夏日暑热疖疮。
【来源】成都中医学院文琢之教授验方。
清热凉血解毒方
【组成】黄连6克,黄芩6克,黄柏9克,山栀9克,广夕角3克,鲜生地30克,赤芍6克,粉丹皮9克,白术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
【主治】多发性疖肿。
【来源】上海中医研究所夏少农研究员验方。
疖疮消
【组成】银花18克,连翘15克,苍术18克,黄柏18克,归尾9克,赤芍9克,猪苓9克,茵陈30克,车前子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主治】疖疮。
【来源】北京中医医院房芝萱教授验方。
清解片
【组成】大黄、黄芩、黄柏、苍术各适量。
【用法】上方共研细末和匀轧片,每片含生药03克。每日2~3次,每次5片。
【功效】清热解毒,化湿通便。
【主治】疮疡湿热内盛,便秘里实者。
【来源】上海中医学院曙光医院顾伯华教授验方。
痈
“痈”乃气血为毒邪壅塞不通之义,有内痈与外痈之分。本篇单论外痈。外痈是一种发生于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患,其特点是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少数初起皮色不变),结块范围多在9~12厘米左右,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可有寒热等全身症状。多属于现代医学的皮肤浅表脓肿和发生在各部位的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化腐拔毒生肌膏
【组成】珍珠5~6粒(或用珍珠代),琥珀3克,青黛3克,冰片0.5克,黄丹100克,麻油240克。
【用法】将珍珠粒纳入豆腐内加水煎2小时,取出珍珠晒干研末,以瓦罐煎麻油至浓黑,将黄丹慢慢撒入油中,并不断搅拌,勿令沸出罐外,文火熬至滴水成珠,加入琥珀、青黛、冰片成药粉,搅匀即成。治疗时按疮口大小,用纸摊膏,贴于疮口上,每日换药1次。
【功效】活血化淤,祛腐敛疮,拔毒生肌。
【主治】疮疡溃后,脓血淋漓,久不收口者。
【来源】广西南宁市第二医院名中医敖肇时验方。
消痈汤
【组成】金银花、蒲公英、鲜生地各15~30克,连翘、赤芍、花粉、川贝母、陈皮、蚤休、龙葵各9~15克,白芷6~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功效】消热解毒,散淤消肿,活血止痛。
【主治】蜂窝组织炎,痈症初起,深部脓肿等化脓性感染。
【来源】北京中医院赵炳南教授验方。
加减仙方活命饮
【组成】银花、菊花、防风、白芷、木香、陈皮、赤芍、乳香、没药、浙贝、花粉、薄荷、瓜壳、夏枯草、蒲公英、山药、甘草各适量。
【用法】水煎,每日1剂,3次分服。
【功效】疏风清热,活血解毒。
【主治】痈未溃、已溃及后期皆可应用。
【来源】成都中医学院文琢之教授验方。
治痈1号方
【组成】银花18克,蒲公英24克,连翘15克,茵陈30克,生黄柏15克,防己12克,猪苓9克,云苓9克,白芷9克,桔梗9克,归尾9克,赤芍9克,车前子9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托里解毒,利湿化淤。
【主治】痈成脓期。
【来源】北京中医医院房芝萱教授验方。
治痈2号方
【组成】黄芪18克,党参18克,白芷9克,桔梗9克,甘草3克,云苓15克,白术12克,陈皮6克,当归9克,赤芍9克,连翘15克,银花15克,红花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功效】托里生肌,清除余毒。
【主治】痈溃破期。
【来源】北京中医医院房芝萱教授验方。
疽
“疽”是气血为毒邪阻滞而不行之义。发于筋骨,病变部位较深,病情较重。临床分为有头疽和无头疽两类,有头疽多属阳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骨关节结核等。本节主要讨论有头疽。
阳证大发散
【组成】炙甲片6克,白芨6克,南腥6克,樟脑6克,皂矾45克,青黛45克,火硝45克,冰片1克,麝香1个。
【用法】除麝香、冰片外,先将皂矾研细,再和入余药共研极细,过筛,最后加入冰片、麝香研匀。外敷。
【功效】软坚散结消肿。
【主治】痈疽结块,肿胀散漫。
【来源】上海中医研究所张赞臣研究员验方。
疏气消肿汤
【组成】炒柴胡4克,川芎4克,当归6克,赤芍4克,青皮6克,忍冬藤12克,制香附9克,炒枳壳6克,全蝎1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功效】理气和络,活血散结。
【主治】胁疽、肋疽。
【来源】北京名老中医凌云鹏验方。
阳证铁箍散
【组成】降香240克,生大黄1千克,降香120克,没药120克,赤豆15千克,生黄芩240克,木鳖子500克,生南星120克,山慈姑120克,陈小粉1千克(炒焦),芙蓉叶240克。
【用法】共研细末,用恭汁,蜂蜜调敷。
【功效】清热消肿。
【主治】痈疽,疔毒红肿散漫者。
【来源】上海中医研究所张赞臣研究员验方。
消肿化毒膏
【组成】露蜂房、杏仁各30克,黄芪225克,蛇退(盐水洗净)、元参各15克,乱发如鸡蛋大一团(去油垢),麻油300克,黄丹150克。
【用法】先将菜油、乱发入锅中熬,候发烊尽,加杏仁;待杏仁黑色,布滤去渣,加黄芪、元参,熬1~2小时,再加蜂房、蛇退搅熬至紫黑色;滤去渣,用慢火熬;最后下黄丹,急搅千余转,滴水不散,膏即成。摊于牛皮纸或黄蜡油纸上,贴于患处。
【功效】消肿散结,拔毒生肌。
【主治】痈疽发背及各种疱疖,已溃、未溃均可贴敷。
【来源】南通市中医院朱良春主任医师验方。
疔疮
疔疮是指发病迅速而危险性较大的疾病。多发于颜面手足等处,如处理不当,发于颜面者极易走黄而致生命危险。疔的范围很广,包括西医学之疖、痈、皮肤炭疽、急性淋巴管炎及坏疽的一部分等在内。
疔疮膏
【组成】芝麻200克,制松香500克,黄蜡250克,川白蜡50克,制乳香120克,制没药125克,百草霜125克,铜绿125克。
【用法】将芝麻油入锅中煎沸至140~160℃,入松香。溶化后下白蜡、黄蜡,溶后过滤去渣,再倒入锅内,下乳香,侯涨潮,落潮后再入没药,又经涨潮落潮后,下铜绿,最后放百草霜,再待涨潮落潮后,倒入盛器内稍冷却即成。用时每次一般用2~5克,或视疗疮部位大小增损用量,将其捻成圆形薄饼,中厚边薄,贴敷患处,外用纱布包好,胶布固定。
【功效】消肿止痛软坚,活血散淤,拔毒提脓。
【主治】疔疮。
【来源】湖南省长沙市名老中医文湘舫验方。
消疔丸
【组成】明雄黄30克,生锦纹60克,巴豆霜(拣取白肉纸包压去油净)12克。
【用法】上方各为细末,少加飞面15~18克,米醋同杵为丸,如凤仙子大。每服3~5丸,最多不超过9丸,不可多用。温开水吞,泄1~2次,预备绿豆汤冷饮数口即止。
【主治】疗疮大毒,火炎方张,大便不行者。
【来源】浙江省名老中医张山雷验方。
七味治疗汤
【组成】夏枯草、菊花、紫花地丁、银花、蒲公英各9~15克,蚤休6克,生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颜面疔疮,手部疔疮,多发性疖肿。
【来源】北京名老中医凌云鹏主任医师验方。
解毒追疔汤
【组成】黄连2克,黄芩6克,银花12克,蚤休6克,山萸肉9克,丹皮6克,牛蒡子9克,菊花12克,生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散结。
【主治】疫疔。
【来源】河南名中医李在明。
香蓉散
【组成】木芙蓉花叶、天仙子、莲钱草各适量。
【用法】将采摘的木芙蓉花叶、莲钱草用清水洗净晾干。
【功效】上以3味药分别低温烘干,研末,按8∶3∶1的比例,调匀混合。用时取其适量,用温开水调成糊状,均匀抹在纱布上,贴于患处,敷满整个部位,每日换药1次。
 【主治】颜面疔疮。
【来源】湖南中医学院附一院名中医周聪和验方。
丹毒
丹毒因染毒而发,以突然皮肤鲜红成片,色如涂丹而得名。多发于下肢、头面,初起伴有寒热、头痛、骨楚等症,局部为小片红斑,继则很快蔓延成大片鲜红,高出皮面,境界清楚,压之色减,放之又显鲜红,摸之灼手,触痛。严重者可神昏,有一定危险性。西医学亦称丹毒,认为是丹毒链球菌侵入皮肤或黏膜的网状淋巴管所引起的急性感染。
加减普济消毒饮
【组成】净银花12克,连翘9克,活芦根(去节)1支生甘草3克,黑山栀9克,冬桑叶9克,荆芥9克,防风9克,元参9克,黄连3克,黄菊花9克,生地黄12克,马勃24克,苏薄荷45克(后下),板蓝根3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主治】面部丹毒。
【来源】上海中医学院曙光医院张羹梅教授验方。
火丹灵
【组成】银花25克,蒲公英30克,连翘20克,紫花地丁15克,川军3克,野菊15克,归尾10克,赤芍10克,红花10克,猪苓10克,陈皮6克,车前子10克(包),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火丹。
【来源】北京中医院房芝萱主任医师验方。
水丹灵
【组成】银花20克,蒲公英25克,连翘15克,黄芩10克,猪苓10克,云苓15克,川军3克,生地15克,归尾10克,赤芍10克,红花10克,牛膝10克,生苡米30克,车前子10克(包)。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功效】清热解毒利水。
【主治】水丹。
【来源】北京中医院房芝萱主任医师验方。
湿丹灵
【组成】麻黄3克,桂心10克,杏仁10克,生黄芪15克,当归10克,云苓皮20克,赤芍10克,冬瓜皮仁30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苍、白术各25克,龙胆草10克,甘草30克,车前子10克(包煎)。
【用法】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功效】温化寒湿,活血益气。
【主治】湿丹。
【来源】北京中医院房芝萱主任医师验方。
丹毒熏洗方
【组成】苦参30克,黄柏30克,白芷24克,地肤子30克,大黄30克,白矾30克,雄黄18克,蛇床子30克,花椒30克,甘草30克。
【用法】上药水煎,热罨溻渍。对湿热毒邪所致丹毒,屡用屡验。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祛风。
【主治】丹毒由湿热毒邪所致者。
【来源】河南省名老中医廉振三验方。
褥疮
褥疮又称“席疮”,因久着褥席而生疮,故名之。多见于昏迷、偏瘫、截瘫或卧床不起的病人,好发于被压迫部位,如背脊、骨骶、足跟等处。初起局部皮肤暗红,继则破损,色黑肉腐,形成溃疡,可痛可不痛。严重者黑腐漫延不止,肿势日重,或溃出脓臭稀薄,四周形成空壳,常伴精神萎靡等全身症状,预后较差。
海马拔毒生肌散
【组成】海马、广丹、炮山甲、黄柏、姜黄各60克,蜈蚣40条,飞雄黄、甘黄各45克,生军、淡全蝎各30克,冰片9克,元胡6克。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备用。掺于疮面,以纱布敷盖。
【主治】用于Ⅱ、Ⅲ度褥疮。
【来源】南通市中医院名老中医陈鸿宾付主任医师验方。
和合丹
【组成】煅石膏30克,飞东丹30克,三梅片2克。
【用法】先将石膏、东丹共研极细末,过筛,加入冰片研匀,麻油调成糊状外敷。
【功效】生肌收口。
【主治】诸疮久不收口及褥疮等症。
【来源】著名中医专家,上海中医研究所张赞臣验方。
三味散
【组成】升丹30克,生石膏30克,青黛3克。
【用法】共研细末,撒布溃疡面,待腐肉去则改用他药。
【功效】拔毒祛腐。
【主治】褥疮初期,腐肉未尽,并与四周皮肉相粘连者。
【来源】北京名老中医凌云鹏主任医师验方。
痔疮
直肠下端黏膜或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静脉团称为“痔”。位于齿线以上者为内痔;以下者为外痔;一部分在齿线上,另一部分在齿线下者为混合痔。痔的治疗方法较多,成功经验极为丰富。
化痔片
【组成】槐米50克,三七10克,三棱40克,茜草40克,枳实40克。
【用法】水焦浓缩制成片剂,每片1克,每次6片,每日3次。
【功效】凉血行气,止血散淤。
【主治】各期内痔,血栓外痔。
【来源】沈阳市痔瘘医院李润廷主任医师验方。
痔疮熏洗方
【组成】白芷12克,五倍子30克,木瓜18克,川椒12克,生白矾9克,槐蘑30克,马齿苋60克,甘草12克。
【用法】水煎先熏后洗。
【功效】祛湿解毒,杀虫止痒。
【主治】痔疮初起肿痛或津水流血。
【来源】北京中医院名老中医房芝萱验方。
枯痔液
【组成】雄黄45克,赭石9克,血竭9克,轻粉03克,红粉03克,黄连45克,朱砂3克,冰片3克,枯矾21克。
【用法】上方分别研末,先将黄连、血竭、雄黄、赭石放入干净砂锅内,加水600毫升文火煎至200毫升时,用4层纱布过滤;再将剩下的药渣放回砂锅并放入红粉、轻粉、朱砂,加水400毫升,文火煎至150毫升时过滤;次将砂锅洗净,把2次滤液放入,烧开后加入枯矾不断搅拌,药液由涂红变为淡黄时离火,稍冷后放入冰片搅拌,稍加热后,加盖,冷却后过滤最后抽滤、灭菌、消毒分装瓶内即成。用时先对痔及附近部位常规消毒。痔疮表面黏膜完整者,可直接注射在痔核中央,但应离开齿状线,以最高点进针,针与痔表面成45度进针,注射量03~007毫升,每个痔核注射一针,若痔核表面黏膜糜烂兼有出血者,可用点状注射法,药量视情况掌握在01~03毫升之间,每星期注射1次。
【功效】去腐生新,活淤枯痔。
【主治】各类痔疮。
【来源】河南中医学院名中医郭继禹验方。
榆槐脏连丸
【组成】黄连375克,黄芩225克,槐角150克,炒槐米1125克,地榆炭1125克,生地1125克,当归75克,荆芥75克,阿胶75克,猪大肠80克。
【用法】将猪大肠煮烂,余药共研细末,诸药混合加炼白蜜为丸。
【功效】清化湿热,凉血止血。
【主治】肠热便血,脏毒下血,肛门水肿,灼热坠痛者。
【来源】全国著名肛肠病专家丁泽民验方。
消痔汤
【组成】五齿苋30克,大枣30枚,地榆30克,槐角20克,当归20克,党参30克,元肉20克。
【用法】煎时以猪前肘肉为料(以猪头肉为最好),切成碎片,煎成肉汤,再以肉汤加白糖20克,煎上药,每日1剂,每剂服3次,服药后可再吃猪肉。
【主治】痔疮。
【来源】甘肃名老中医刘东汉验方。
瘿病
瘿是发生在颈部结喉处的疾病,因其如缨络之状而名之。它类似现代医学所称的甲状腺机能亢进,单纯性甲状腺肿(气瘿),甲状瘤或囊肿(肉瘿),甲状腺癌(石瘿)等甲状腺疾患。
治瘿方
【组成】银柴胡12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夏枯草12克,陈皮12克,川贝10克,当归12克,半夏1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功效】化痰解郁,软坚散结。
【主治】瘿病属痰气郁结者。
【来源】中国中医研究院郭士魁教授验方。
养阴化痰消瘤汤
【组成】白芍15克,玄参9克,夏枯草30克,海浮石30克,制香附12克,白芥子12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功效】养阴疏气化痰。
【主治】甲状腺腺瘤及囊肿。
【来源】上海中医研究所夏少农研究员验方。
散结消瘿汤
【组成】牡蛎粉24克,夏枯草60克,蒲公英、紫花地丁各30克,昆布、天葵子、海藻各15克,黄药子、炒橘核、浙贝母、银柴胡、野菊花、甘草各1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3次分服。
【功效】清热化痰,软坚散结。
【主治】瘿瘤。
【来源】湖北中医学院名老中医张梦侬验方。
消瘿汤
【组成】昆布12克,海藻12克,夏枯草15克,牡蛎30克,生地3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炒山甲1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同时以华南胡椒全植株2份、野菊花1份,同捣烂后加少许食盐捣匀,按瘤体大小取适量,隔水蒸热,待温度适中时敷患处。
【功效】行气散淤,软坚散结。
【主治】甲状腺瘤(瘿瘤),乳痈等。共治疗百余例,效果显著。
【来源】广东省封开县名老中医李穆堂验方。
瘰疬
本病多生于颈项,甚至连及胸,常结块成串,累累如贯珠之状,故名瘰疬。俗称“疬子颈”或“老鼠疮”。本病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多为气郁、虚劳所致。相当于西医学所称之颈部淋巴结核。
紫色溃疡膏
【组成】轻粉9克,红粉9克,琥珀9克,血竭9克,乳香45克,青黛9克,黄连30克,蜂蜡90克,麻油500克,煅珍珠面03克。
【用法】上药前8味研细面,将麻油置于火上见数开后,加八蜂蜡搅匀,离火冷却再加药粉搅匀成膏,直接涂抹在疮面部位。
【功效】化腐生肌,煨脓长肉。
【主治】淋巴腺结核,下肢溃疡,女阴溃疡。
【来源】北京中医院赵炳南教授验方。
瘰疬方
【组成】炒橘核(打)、天葵、煨莪术、浙贝母、炒枳实、法半夏各10克,海藻昆布各15克,紫花地丁、牡蛎粉、蒲公英各30克,夏枯草、白花蛇舌草各60克。
【用法】水煎1剂,2日分6次服,10剂为1个疗程。
【功效】行气散结,化痰软坚,清热解毒。
【主治】螺疬。无论已溃、未溃均可服用。
【来源】湖北中医学院名老中医张梦侬验方。
活血化坚汤
【组成】当归、川芎、赤芍、银花、天花粉、桔梗、陈皮、厚朴、防风各9克,皂角刺、贝母、僵蚕、灵脂、乳香、白芷各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功效】活血化坚。
【主治】一切瘰疬及瘿瘤痰核初起未溃者。
【来源】河南名中医李在明验方。
加味消瘰丸
【组成】玄参、牡蛎、浙贝、白芥子、淡海藻、淡昆布、木香、郁金、夏枯草、甘草各适量。
【用法】水煎,每日1剂,3次分服。
【功效】疏肝解郁,化痰软坚。
【主治】颈淋巴结核不红肿者。
【来源】成都中医学院文琢之教授验方。
乳痈
乳痈是乳房部最常见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多发生于产后尚未满月的哺乳期妇女,也可发生于妊娠期。初起乳房肿痛,可有结块,或伴有寒热、头痛、呕恶等症,继则局部皮肤红、酿脓、破溃。若久不收敛,可形成窦道。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乳腺炎。
平疡止痛膏
【组成】生川乌、生草乌各50克,乳香、没药各25克,桃仁90克,大黄100克,白芷、黄药子、黄柏各75克,蜈蚣、全蝎各20克,山柰180克,樟脑500克。
【功效】乳痈。
【主治】山柰、乳香、没药、樟脑研细后用适量95%酒精拌成糊,生川、草乌、白芷、桃仁、大黄、黄柏、黄药子用植物油2000毫升,炸至白芷焦黄,再加入全蝎、蜈蚣,继续炸至白芷焦黑过滤后取黄丹700~750克,放入油中,炼至滴水成珠,冷却到20℃左右,将上述酒精药糊加入,搅匀分摊牛皮纸上,密封备用。用时外贴患处2日换药1次,化脓后禁用。
【来源】湖北中医学院熊魁悟教授验方。
橘叶汤
【组成】细苏梗9克,淡黄芩5克,焦山栀9克,银花12克,橘叶12克,蒲公英30克,青皮6克,生石膏12克,代代花7朵。
【用法】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功效】清热疏气。
【主治】妊娠期乳腺炎。
【来源】北京名老中医凌云鹏验方。
消乳痈汤
【组成】皂角刺60~120克,当归、赤芍、白芍各10克,柴胡、生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软坚散结,理气活血。
【主治】乳痈之炎性肿块。
【来源】名老中医胡慧明教授验方。
乳痈汤
【组成】银花、生芪各18克,连翘15克,赤芍、归尾、红花、皂刺、白芷、桔梗、漏芦、通草各9克,炒山甲9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功效】清热解毒,理气托脓。
【主治】乳痈脓肿期。
【来源】北京中医院房芝萱教授验方。
和乳汤
【组成】当归、蒲公英各30克,天花粉、贝母各9克,穿山甲、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主治】乳痈初起,恶寒作热。
【来源】河南名中医李在明验方。
乳癖
乳癖是发生在乳房部的慢性非化脓性肿块,临床以乳房胀痛和乳房内出现肿块为主要表现。不同年龄的妇女皆可发生。相当于现代医学之乳房囊性增生病和乳房纤维腺瘤等病。
消淤散结汤
【组成】鹿角20克,浙贝母15克,瓜萎20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香橼20克,白芍30克,甘草10克(无鹿角可用鹿角霜代之)。
【用法】诸药收入容器内,加水浸泡1小时,即行煎煮。剩药液约100毫升为宜。煎2次,将药液混合一起,分2次服之。
【功效】理气活血,软坚散结。
【主治】乳核肿痛,或时渗乳汁,或乳汁带血。
【来源】黑龙江著名老中医陈景河主任医师验方。
活血逐淤汤
【组成】丹参15~30克,乌药6~12克,白僵蚕6~12克,三棱9~15克,白芥子9~15克,厚朴6~12克,橘红9~15克,土贝母9~15克,沉香15~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功效】活血逐淤,软坚内消。
【主治】腹部包块,乳房纤维瘤,体表小肿物或寒性脓肿关节肿胀(鹤膝风)等。
【来源】北京中医院赵炳南教授验方。
乳癖汤
【组成】仙灵脾9克,肉苁蓉9克,玄参9克,白芍9克,橘核、叶各9克,广郁金10克,陈香橼20克,当归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功效】疏肝和营,壮阳软坚。
【主治】乳腺小叶增生症。
【来源】上海中医研究所夏少农教授验方。
乳块消
【组成】丹参、橘叶各15克,王不留行、川楝子、土鳖虫、皂刺各1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或浓缩制成糖衣片47片,每日服12片,分2次服。3个月为1个疗程,服1个疗程效不显著者,每日剂量增至24片。
【功效】疏肝理气,活血化淤。
【主治】乳腺增生病。
【来源】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名老中医杜玉堂付主任医师。
乳核消
【组成】旋覆花(布包)、炒橘核、炒枳实、天葵子、赤芍、法半夏、浙贝母、制香附、青皮各10克,夏枯草60克,牡蛎粉、紫花地丁、蒲公英各30克。
【用法】水煎1小时半,分3次温服,每日1剂,20剂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0天。
【功效】疏肝行气,软坚散结。
【主治】乳房痰核。
【来源】湖北中医学院名老中医张梦侬验方。
胆囊炎
胆囊炎是指病原体通过各种途径进入胆囊所引起的急、慢性炎症,临床多以胁腹绞痛为主要特征。故为常见急腹症之一。中医学无此病名,多参照“胁痛”、“腹痛”、“黄疸”等病进行辩证治疗。
加减大柴胡汤
【组成】柴胡15克,赤芍15克,黄芩15克,半夏9克,枳壳9克,大黄9克(后下),茵陈30克,郁金9克,金钱草60克,蒲公英30克,瓜蒌3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功效】疏肝利胆。
【主治】胆囊炎、胆石症、胆道感染等疾患。
【来源】北京中医学院教授印会河验方。
柔肝煎
【组成】生地、首乌、枸杞子、茵陈、虎杖、生大黄、生山楂、鸡内金、玫瑰花、佛手、绿萼梅各适量。
【用法】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功效】养肝柔肝,疏肝利胆。
【主治】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肝阴不足型)。
【来源】上海中医学院龙华医院朱培庭教授验方。
金钱开郁汤
【组成】金钱草30克,柴胡9克,枳实9克,白芍9克,炙甘草3克,郁金9克,乌贼骨9克,浙贝母9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功效】疏肝利胆,解郁镇痛,清热化石。
【主治】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来源】全国著名老中医魏长春主任医师验方。
胆石症
胆石症是指胆固醇或胆红素在胆系所致结石的疾病,以右上腹痛,寒战高热及黄疸典型的三联症为特点,可有呕恶、便秘等症。属中医学胁痛、黄疸等病的讨论范畴。
疏肝利胆汤
【组成】柴胡10克,黄芩8克,海金砂(草)15克,金钱草15克,鸡内金10克,川郁金8克,炒金铃子10克,白芍10克,炒枳实10克,赤茯苓15克,车前子10克。
【用法】以水煎服,日服3次。
【功效】疏肝利胆,清热除湿,理气和营,止痛散结。
【主治】肝胆湿热蕴结之胆石症、胆囊炎、急性黄疸及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等。
【来源】湖北中医学院教授李培生验方。
胆道排石汤
【组成】柴胡、枳实各9克,虎杖、郁金各15克,制大黄9克,大叶金钱草3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功效】利胆排石。
【主治】胁痛(胆石症)。
【来源】上海医科大学姜春华教授验方。
茵陈排石汤
【组成】茵陈30克,生山栀10克,生大黄10克,元明粉10克,金钱草30克,广郁金15克,蒲公英15克,广木香9克,枳实1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功效】清利湿热,利胆排石。
【主治】胆石症。
【来源】解放军总医院陈树森教授验方。
排石定痛汤
【组成】酒炒龙胆草10克,金钱草60克,海藻15克,昆布15克,降香5克,夏枯草30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旋覆花10克(包),天葵子10克,煨三棱10克,红柴胡10克,硝石(即火硝)15克。
【用法】上药除硝石1味分5次另行冲服外,加水2500毫升浓煎至900毫升磅,分2日5次服。15剂为1个疗程,痛止即停药。平时可4日服药1剂(即2日服药1剂,休息2日)5剂可服20天,服完停药20天。
【功效】泄火为主,佐以疏肝清胆,散结软坚,化石止痛。
【主治】胆道结石。
【来源】湖北中医学院名老中医张梦侬验方。
疏肝利胆排石汤
【组成】柴胡、郁金、黄芩、白芍、鸡内金、川楝子、延胡索各10克,枳实、大黄(后下)各6克,青皮、陈皮、甘草各5克,金钱草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疏肝理气,利胆排石。
【主治】胆石症(肝郁气滞型)。
【来源】浙江省名老中医盛循卿验方。
尿石症
尿石症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属中医学“石淋”、“砂淋”及部分“血淋”、“气淋”的范畴。
化淤尿石汤
【组成】赤芍、川牛膝、乳香、没药、三棱、莪术、桃红、山甲、皂角刺、白芷、枳壳、厚朴、青皮、金钱草、车前子、生苡米各适量。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功效】活血化淤,软坚散结排石。
【主治】用于体积较大,长期停留不移动或合并肾积水的上尿路结石,属邪实无虚象者。临床治疗结石横径06~1.1厘米,纵径在1~2厘米,且部分合并肾积水而有手术指征患者。
【来源】中国中医研究院刘猷枋教授验方。
逐石汤
【组成】金钱草30~60克,海金砂3克(冲服,或海金砂藤20克),木通10克,生地12克,白芍10克,琥珀末3克(冲服),广木香45克(后下),鸡内金9克,甘草45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主治】淋症(泌尿系结石)。
【来源】广州中医学院教授邓铁涛验方。
溶石方
【组成】鱼脑石500克,琥珀150克,硝石(火硝)100克。
【用法】先将鱼脑石醋炒,3药共研细末,过筛,每次3~4克,日服3次。或金钱草50克煎汤,代水送服,或每次用白糖、陈醋各5克水溶化后送服。
【功效】溶解尿石。
【主治】尿路结石。服药2~3个月,结石即可溶化。
【来源】河南信阳名老中医吴一渊主任医师验方。
石淋汤
【组成】冬葵子30克,金钱草60克,滑石、干生地、玄参、榆白皮、车前子、石苇各15克,硝石15克(分三次冲服),另加五加皮、生地榆各500克,半炒炭,半生用,2味共研细末,分成30包(布包扎好)。
【用法】上药除硝石分冲外,每剂加入五加皮、地榆粉末1包,加水熬浓汁,分3次1日服完,停药2日,再如上法服药1剂,以30剂为1个疗程。
【功效】散结软坚,清热利湿。
【主治】泌尿系结石。
【来源】湖北中医学院名老中医张梦侬验方。
三金排石汤
【组成】海金砂60克,川金钱草60克,鸡内金12克,石苇12克,冬葵子9克,滑石15克(包),车前子15克(包)。
【用法】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功效】利尿排石。
【主治】泌尿系结石。
【来源】北京中医学院印会河教授验方。
活血排石汤
【组成】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川楝子、石苇、木香、车前子、皂角刺、丹参、三棱、元胡、大黄、红花各适量。
【用法】每日1剂,水煎温服。
【功效】行气活血,通淋排石。
【主治】肾、输尿管、膀胱结石。
【来源】黑龙江省宝泉岭管理局中心医院潘树和老中医验方。
梅毒
梅毒为性病之一,性接触为其主要传染途径,亦有遗传所致者,多生于男女前后阴,亦可见于口唇、乳房、眼睑等处。初为粟半大丘疹或硬块,四周肿,亮如水晶,破后成溃疡色紫红无脓水,四周坚硬凸起,中间凹陷,无疼痒感,常单发。本病在解放后国内已绝迹,近年又有所发现。
加减解毒天浆散
【组成】当归30克,白芍20克,防风20克,乌梢蛇20克,蝉蜕30克,蒺藜12克,银花30克,花粉15克,土茯苓120克,白癣皮15克,大胡麻15克,生甘草3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主治】梅毒。
【来源】河南名老中医刘海涵验方。
仙遗粮汤
【组成】土茯苓60克,荆芥、防风、川芎各9克,当归、栀子、黄芩、天花粉各10克,连翘、银花、葛根、薏苡仁各12克,白芷、黄连、威灵仙、蒺藜各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
【主治】梅毒。
【来源】河南名中医李在明验方。
前列腺炎
前列腺炎是指不同病源菌通过各种途径侵及前列腺所致的急、慢性炎症。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之分。可归属于中医学“湿热下注”、“肾虚”、“淋浊”等范畴。其治疗急性者着重湿热,慢性者着重滋肾。
参苓六黄汤
【组成】党参、黄芪、生地黄、茯苓、车前子各15克,黄连、蒲黄、黄柏、黄精各10克,淮牛膝12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主治】前列腺炎。
【来源】中国中医研究院方药中教授验方。
前列腺汤
【组成】丹参、泽兰、赤芍、桃红、红花、青皮、王不留行、白芷、制乳香、没药、川楝子、小茴香各9克,败酱草15克,蒲公英3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3~4次服。
【功效】化淤导滞,清热利湿。
【主治】慢性前列腺炎(气滞血淤型)。
【来源】中国中医研究院刘猷枋教授验方。
清热散淤汤
【组成】赤芍12克,败酱草20克,炒王不留行15克,木通15克,炒五灵10克,山甲珠10克,桃红10克,红花5克,全瓜蒌20克,丹皮10克,生地12克,丝瓜络5克,甘草稍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清热利湿,祛淤散结。
【主治】慢性前列腺炎(湿遏血淤型)。
【来源】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名老中医史道生验方。
消癃方
【组成】沉香片2克(后下),肉桂15克(后下),黄柏9克,知母9克,石苇9克,车前子12克,当归9克,王不留行12克,赤、白芍各12克,菟丝子12克,巴戟天12克,皂角刺9克,生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除沉香,肉桂外,其他药物先用清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然后加入沉香、肉桂,稍沸即可。每剂药煎2次,将2煎药液混合,分2次服。
【主治】癃闭(前列腺增生)。
【来源】上海红光医院名老中医张寿永验方。
疝气
疝者,有块冲击作痛的病症。中医学之“疝气”主要指腹部剧烈作痛兼有二便不通或睾丸、阴囊部的病症,包括西医学所称的“疝”及某些睾丸病变。
气疝方
【组成】茴香60克,桔梗60克,食盐6克。
【用法】上药研末或不研末,放于铁勺内微火炒之,勿使烧焦,待热适温置布袋内封口,放患处温敷。
【主治】气疝。
【来源】北京中医院名老中医房芝萱教授验方。
水疝方
【组成】木香、肉桂各24克,归尾、赤芍、红花、茴香、橘核、牛膝、橘枝各6克,二丑、乌药、生槟榔、甘草各3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余渣湿热敷患处。
【主治】水疝。
【来源】北京中医院名老中医房芝萱教授验方。
寒疝方
【组成】西小茴、广木香、青皮、川楝子、附子、香橼、元胡各10克,肉橘3克,橘核15克,炒熟地15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主治】寒疝。
【来源】河南省名老中医张海岑验方。
荔枝橘核散
【组成】荔枝核、广橘核各500克。
【用法】微烤研末,每日2次,每次15克,拌糖服。
【主治】腹股沟疝。
【来源】名老中医周选堂验方。
血栓性静脉炎
血栓性静脉炎是以静脉内膜损害为主要因素所致的一种静脉血管疾病。病变部位疼痛,可见条索状红肿或远端水肿,多伴有发热、脉率加速等全身症状。发生于浅静脉者,可见于四肢,胸腹壁,发于深静脉者多在下肢和骨盆内静脉。本病与祖国医学的“恶脉”、与青蛇毒相似。
静脉炎口服方
【组成】牛膝、赤芍、木瓜各15克,桃仁、苍术、泽泻各9克,鸡血藤、薏苡仁、泽兰各30克,乌药6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主治】血栓性静脉炎。
【来源】中国中医研究院裴玉昆、赵水昌教授验方。
深静脉炎方
【组成】附子、肉桂、桃仁、红花、归尾、泽泻、牛膝、干姜各9克,川续断18克,玄参、生黄芪、桑寄生、鸡血藤各24克,木瓜、桂枝各15克,防己、赤芍各12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功效】温寒化湿,益气活血。
【主治】深屈静脉炎慢性期。
【来源】北京中医院房芝萱教授验方。
静脉炎方
【组成】当归230克,川芎150克,赤芍230克,制乳香、没药各30克,红花90克,苏木150克,地龙150克,炙黄芪230克,郁金150克,络石藤450克。
【用法】上方制成片剂,每片03克(含生药1.3克),每次10片,每日2次服。
【主治】血栓性浅静脉炎。
【来源】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陈淑长副主任医师验方。
熨药方
【组成】苏木、红花、乳香、没药、干姜各15克,花椒10克,桂枝10克,透骨草30克,千年健15克,鸡血藤15克,银花15克,樟脑15克。
【用法】取上方2剂,分别装入2个小布袋内,各倒入少量白酒,缝好后上锅蒸热,先取1袋置于患处,5分钟后与锅内一袋交换反复10次,每日1次,3~4天更换新药。
【主治】血栓性浅静脉炎。
【来源】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陈涉长副主任医师验方。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由周围脉管(中、小动脉及静脉)的慢性、持续性、进行性炎症所致血栓形成而使血管腔闭塞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下肢,初起仅足部或小腿酸痛、间歇性跛行,继则出现足趾持续性疼痛,夜间尤其,皮肤苍白感冷,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消失,终则发生自下而上的坏死、脱落。相当于中医学之“脱疽”。
温经通络方
【组成】鸡血藤15~30克,海风藤9~15克,金丝瓜15~30克,鬼见愁6~12克,鬼箭羽15~30克,路路通9~15克,桂枝9~15克,蕲艾9~15克,全当归9~15克,赤、白芍各15~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功效】温通经络,活血止痛。
【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初期,雷诺氏病初期,静脉曲张,橡皮腿,关节痛。
【来源】北京中医院赵炳南主任医师验方。
鸡丹通络汤
【组成】鸡血藤、丹参、黄芪、熟地、当归、党参各30克,炮附子、陈皮、炒白术各20克,淮牛膝、鹿角胶(烊化)各12克,白芥子、炮姜各10克,肉桂、生乳香、没药、生甘草各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温养经脉,益气通络。
【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症属寒邪侵袭,血为寒凝者。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郑长松验方。
化湿通络汤
【组成】丹参、金银花各10克,薏苡仁50克,茯苓、川萆薢、赤芍、赤小豆各30克,泽兰、茜根、泽泻、防己各20克,佩兰15克,地龙12克,木通、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另用透骨草、艾叶各30克,乳香、没药、防风、荆芥穗、紫草、刘寄奴、苦参各15克,白芷、黄柏各12克,水煎带渣烫洗两脚,每日1次。
【功效】醒脾化湿,活血通络。
【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症属湿浊蕴结,阻遏脉络者。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郑长松验方。
祛寒通络药酒
【组成】附子45克,细辛15克,红花、丹参各60克,土元、苏木、川芎各30克,大枣20枚。
【用法】上药浸泡于1500毫升白酒中1周后备用,每日服2次。每次30克。
【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虚寒型无溃疡者或血淤型患者。
【来源】河南名老医李在明验方。
肩周炎
肩周炎也称粘连性关节囊炎。是指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及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其形成多与外伤、劳损、年龄和体质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以肩痛、活动限制和肩周肌肉萎缩为特征。俗称“冻结肩”、“肩凝症”、“露肩风”或“五十肩”。
化淤通痹汤
【组成】当归18克,丹参30克,鸡血藤21克,制没药9克,制乳香9克,香附12克,延胡索12克,透骨草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功效】活血化淤,行气通络。
【主治】淤血痹(肩凝症、损伤后遗症、网球肘等)。
【来源】河南中医学院教授娄多峰验方。
玉竹汤
【组成】玉竹30克,桑寄生30克,鹿含草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淮牛膝15克,白芍15克,炙甘草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主治】一臂或两臂痹痛而致不能高举或转动不灵者,不论病之新或久,均有效。若再用玉竹30克,熨兔肉或老母鸡佐膳,疗效尤为巩固。
【来源】广州市中医医院刘赤选教授验方。
解凝汤
【组成】熟地30克,鹿角霜30克,桂枝9克,炮姜9克,麻黄9克,白芥子10克,片姜黄10克,没药10克,羌活10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散寒除湿,化痰逐淤。
【主治】痹症(肩关节周围炎)。症属寒湿流注,痰浊淤者。
【来源】名老中医李从惠验方。
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指由于颈椎退行性病变,形成骨质增生,压迫或刺激神经根而引起的颈肩、上肢、头部等部位产生疼痛及麻木的病症。
威灵苁蓉汤
【组成】威灵仙15克,肉苁蓉15克,熟地15克,青风藤15克,丹参15克。
【用法】每日1剂,煎2遍和匀,日2次分服。或研末炼蜜为丸,每粒10克,每服1粒,日2次。
【主治】颈椎、腰椎及足跟骨质增生,老年骨关节炎疼痛等。
【来源】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陈树森教授验方。
筋骨止痛酒
【组成】生草乌10克,细辛10克,洋金花6克,冰片10克。
【用法】先将前3味药研末,用50%酒精300毫升浸入,冰片另用50%酒精200毫升浸入每日搅拌1次,约1周后全部溶化,滤去渣,将2药液和匀,用有色玻璃瓶贮藏。每次用棉球蘸药液少许涂痛处或放痛处片刻,痛止取下,每天2~3次。
【主治】颈椎、腰椎及跟骨质增生。
【来源】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陈树森教授验方。
白芍木瓜汤
【组成】白芍30克,木瓜13克,鸡血藤13克,葛根10克,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功效】舒筋活血,滋阴止痛。
【主治】颈椎病。
【来源】北京中医医院名老中医成业田验方。
化脓性骨髓炎
化脓性骨髓炎是指骨膜、骨质、骨髓发生的化脓性感染。相当于中医学之“附骨疽”。
益气托毒汤
【组成】骨碎补17克,生黄芪20克,党参20克,枸杞子2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菟丝子20克,肉桂10克,桂枝12克,五加皮17克,川续断17克,芡实12克,茯苓12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红花1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功效】补肾健脾,益气养血,温经散寒。
【主治】化脓性骨髓炎。
【来源】北京中医医院名老中医房芝萱验方。
蜈蚣散
【组成】蜈蚣10条。
【用法】上方研粉,装入胶囊内,分为7等分,每日服1分,外用凡士林纱布条蘸上蜈蚣粉末,填入瘘管内,每日换药1次。
【主治】慢性骨髓炎。
【来源】南通市中医院朱良春主任医师验方。
消核膏
【组成】大戟、芫花、甘草、甘遂、海藻各30克,麻油500克,黄丹250克。
【用法】上方除黄丹外,浸入麻油5~7天后,入锅内慢火煎熬至药枯浮起为度,离火片刻去渣,然后将黄丹逐渐加入锅内,边加边搅,至乌黑漆亮,滴水成珠为度,摊于牛皮纸上待用。用时将膏药加热后,贴于患处,1日或隔日换药1次。
【功效】软坚散结,消肿止痛。
【主治】骨髓炎急性期及一切痈疽未溃而肿胀疼痛者。
【来源】山西省稷山县骨髓炎医院主任医师杨文水验方。
骨折
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时称为骨折。
接筋续骨合剂
【组成】炙地鳖虫9克,自然铜、骨碎补各15克,当归、川芎各45克,续断12克,红花、赤芍各9克,甘草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活血散淤,消肿止痛,接骨续筋。
【主治】骨折。
【来源】南通市中医院朱良春主任医师验方。
三色敷药方
【组成】紫荆皮(炒黑)、黄金子(去衣炒黑)各240克,全当归、赤芍、丹参、牛膝、片姜黄、五加皮、木瓜、羌活、独活、白芷、威灵仙、防风、防己、天花粉各60克,川芎、秦艽各30克,连翘24克,甘草18克,番木鳖60克。
【用法】上方共研细末,和匀,用饴糖适量拌为厚糊,摊于纸上后,加上桑皮纸1层,敷于患处。
【主治】骨折肿痛。
【来源】上海中医学院伤科名老中医石筱山验方。
麒麟散
【组成】血竭60克,炙乳香、没药各30克,制锦纹30克,地鳖虫30克,杜红花60克,当归尾120克,黄麻炭45克,参三七15克,自然铜(煅)30克,雄黄18克,辰砂6克,冰片3克。
【用法】上药炮制后共研细末,和匀,每服1.5~3克,开水或陈醋送下。
【功效】祛淤生新,理伤续断。
【主治】骨折后出现的肿胀疼痛淤斑。
【来源】上海中医学院伤科名老中医石筱山验方。
和营续骨汤
【组成】当归10克,赤芍5克,川芎5克,红花5克,骨碎补5克,自然铜9克,接骨木9克,鸡血藤9克,陈皮5克,枳壳5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主治】骨折肿退之后。
【来源】上海卢湾区中心医院施维智名老中医验方。
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是指骨质不同程度的增生性改变。俗称“骨刺”。它不是一个独立性疾病,如骨关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及大骨节病等均可出现骨质增生的病理改变。临床多以局部疼痛,发板及压痛,功能受限为特征。中医学认为其形式,多内因肝肾亏虚,外因劳损外伤刺激而致气滞血淤,或风寒湿邪乘虚侵入肌表所致。
“骨金丹”14号
【组成】炙马钱子5克,炙川乌5克,炙草乌5克,威灵仙10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川续断10克,桑寄生10克,赤芍10克,茜草20克,丁公藤20克。
【用法】上方烘干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马钱子砂炒,以黄褐色为度)。用时每次1丸,早、晚空腹内服,3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温经活络,祛湿散寒。
【主治】骨质增生(寒湿型)。
【来源】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骨科名中医藤义和验方。
木瓜灵脾汤
【组成】仙灵脾30克,鹿衔草30克,骨碎补15克,熟地10克,当归10克,木瓜15克,桂枝5克,鸡血藤30克,细辛5克,鳖甲10克,龟版10克,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2次温服。
【功效】滋补肝肾,活血通络软坚。
【主治】骨质增生。
【来源】湖南中医药研究院名中医刘其浩验方。
补肾克刺汤
【组成】淫羊藿、杜仲、木瓜、独活各15克,巴戟、天川、芎鹿胶(对服)各10克,续断、黄芪、狗脊各20克,当归12克,薏苡仁30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酒各半煎服,每日1剂。
【功效】补肾壮骨,祛风散寒,除湿通络,除疾化淤。
【主治】腰椎骨质增生。
【来源】湖南省新田县中医院名老中医谢金荣验方。
烧烫伤
烧烫伤多以沸水、蒸汽、火焰所致。故俗称“水、火烫伤”。临床极为常见。中医药内外疗法不仅取效快,疗效高,且可防变端,毒副作用少。显示出空前优势。
烧烫伤方
【组成】银花24克,川连6克,伏龙肝9克,连翘24克,黄柏15克,灯芯炭9克,陈皮6克,半夏9克,绿豆衣9克,归尾9克,赤芍9克,车前子9克(包),猪苓9克,川军6克(单包),六一散18克,竹茹9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通下。
【主治】烧烫伤。
【来源】北京中医院房芝萱教授验方。
收干生肌药粉
【组成】乳香面30克,没药面30克,琥珀面6克,血竭面12克,儿茶面15克,水飞甘石面21克。
【用法】薄撒于疮面上,或制成药捻用。
【功效】收敛止痛,固皮生肌。
【主治】烫灼伤、女阴溃疡、臁疮、疮面脓毒己尽者均可用。
【来源】北京中医院赵炳南教授验方。
生津解毒汤
【组成】银花、连翘、生地、骨皮、赤芍、知母、水牛角、玄参、石斛、郁金、夏枯草、黄芩、黄连、黄柏、淮山药、鸡内金各适量。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重症者可每日2剂。
【功效】清热解毒,养阴生津,调和营卫。
【主治】烧伤初期。(因烧伤初期失去大量水分,伤阳耗气,热毒传心,故易出现休克,此疗法可减轻患者痛苦,防止毒邪传变,缩短疗程。)
【来源】成都中医学院文琢之教授验方。
烧伤喷雾剂
【组成】虎杖100克,黄芩80克,明矾80克,松香100克,冰片10克。
【用法】上方加入浓度85%酒精1000毫升,浸泡48小时,过滤。分装于100~200毫升喷雾瓶内。治疗时于烧伤创面喷药,每小时1次,24小时后改为每4小时1次,直至脱痂,对污染严重的烧伤创面,先清创,后喷药。
【主治】小面积烧伤。
【来源】湖北省黄石市中医院名中医施后源验方。
生肌油
【组成】全蝎45只,蟾蜍7~10只,麻油1000毫升,鲜蛋黄500克。
【用法】上药煎后去渣装瓶备用。治疗时用生理盐水或1∶1000的新洁尔灭液,清洗处理干净创面上的脓性分泌物,用生肌纱布按创面大小贴敷,行半暴露或包扎疗法。对无脓性分泌物的创面,一般不用换药即可治愈,对脓性分泌物较多的创面,每天换药1次至创面愈为止。
【主治】大面积烧伤后期残余创面。
【来源】解放军第一五九医院名医王长惠验方。

(<-快捷键)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目录

阅读设置

背景色:

字体大小: 14px

页面宽度: 1200px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