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侦探推理 > 中华名医名方大全

中华名医名方大全

作者:膳书堂文化字数:145874状态:连载

第四章

咳嗽
方一温中丸
【组成】干姜30克,半夏30克,白术60克,细辛15克,胡椒15克。
【用法】上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米汤调服30粒,食前服。
【功效】温中化饮。
【主治】脾咳,口中如含霜雪。中脘隐隐冷,恶寒,脉紧弱。
【来源】《全生指迷方》。
方二地骨皮汤
【组成】地骨皮60克,百部60克,芍药30克,赤茯苓30克。
【用法】上为散,每服15克,竹叶10片,同煎至25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主治】肾咳,恶热,骨间烦痛。
【来源】《全生指迷方》。
呕哕胃反
方一吴茱萸丸
【组成】吴茱萸(炒)30克,橘皮60克,附子15克。
【用法】上为细末,白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饮下20粒,食前服。
【功效】温胃降逆。
【主治】因呕而哕者。
【来源】《全生指迷方》。
方二朴附丸
【组成】厚朴30克,附子30克,生姜汁240克。
【用法】上将2味,以姜汁同煎,尽汁为度,焙干为末,酒煮和丸,如梧桐子大。米饮下3粒,食前服。
【功效】温中和胃降逆。
【主治】胃反。
【来源】《全生指迷方》。
方三竹皮汤
【组成】青竹皮、炙甘草、芎、黄芩、当归各2克,芍药、白术、人参、桂心各30克。
【用法】上为散,水100毫升煎至50毫升,去渣,温服。
【功效】理中降逆,养血清热。
【主治】血随呕出,胸中痞闷,呕毕则目睛而气怒。
【来源】《全生指迷方》。
腰痛
方一补肾散
【组成】杜仲(酒拌炒焦)30克,肉桂、牡丹皮各15克。
【用法】上为末,每服9克,用猪肾一个剖开,上药纳入,入盐少许,以线扎定,水煮熟,空心食之。
【功效】补肝肾,壮筋骨。
【主治】腰痛连小腹,不得俯仰,短气。
【来源】《全生指迷方》。
方二当归丸
【组成】当归90克,水蛭30个,桃仁30个。
【用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酒下10丸。未愈,加至30丸。
【功效】活血祛淤止痛。
【主治】腰如锥、刀所刺,大便黑色,小便赤黑,此留血滞于腰间,渭之血沥腰痛,其脉涩。
【来源】《全生指迷方》。
内伤发热
方一补髓丸
【组成】生干地黄90克,干漆15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饮下30丸,空心临卧服。
【功效】滋阴清热。
【主治】骨蒸潮热。
【来源】《全生指迷方》。
方二五味子汤
【组成】柴胡120克,半夏30克,黄芩、五味子、赤茯苓各15克。
【用法】上药为散,每服15克,水100毫升,姜5片,枣2个,擘破,同煎至50毫升,去滓温服。
【功效】清肝泻热。
【主治】发热不退。
【来源】《全生指迷方》。
眩晕
方一香芎散
【组成】川芎30克,独活30克,旋覆花30克,藁本30克,细辛30克,蔓荆子30克,石膏15克,炙甘草15克,荆芥穗15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水250毫升,姜3片,同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
【功效】祛风化痰。
【主治】眩晕。
【来源】《全生指迷方》。
方二草乌头汤
【组成】草乌、细辛、茶芽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末,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去滓,缓缓服尽。
【功效】温化痰湿。
【主治】但晕而不眩,发则伏地昏昏,食顷乃苏。
【来源】《全生指迷方》。

血症
方一煎金汤
【组成】金花、苇茎叶(阴干,不拘多少)。
【用法】上药煮浓汁。顿服,立定。
【主治】各种出血症。
【来源】《全生指迷方》。
方二地黄煎
【组成】生地黄汁150克,大黄末30克。
【用法】将地黄汁熬至一半,纳入大黄末。同熬,稍候,丸如梧桐子大。开水下5丸,未效,加至10丸。
【功效】凉血泻热。
【主治】血热出血。
【来源】《全生指迷方》。
方三阿胶散
【组成】阿胶45克,杏仁21克,马兜铃30克,牛蒡子30克,炙甘草30克,糯米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熟水调下3~6克。
【主治】吐血、衄血,发作无时,肌肉减少。
【来源】《全生指迷方》。
张锐方
感冒
方一宣风散
【组成】槟榔2个,橘皮甘草各15克,牵牛120克(生、熟各半)。
【用法】上研为细末,蜜汤调下15克,食前服。
【功效】消散风气。
【主治】小儿感冒发热。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二惺惺散
【组成】桔梗、细辛、栝楼根、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各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水60毫升,薄荷2叶,煎至40毫升,不拘时温服。
【功效】祛散风寒。
【主治】感寒。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三椹煎
【组成】椹汁60毫升,白蜜5毫升,生姜汁5毫升。
【用法】煮椹汁,入盐、酥再煎3沸,下姜汁、蜜等再熬合得所,不下津器中贮之。每服20毫升,和酒调服。
【功效】疏风清热,养阴生津。
【主治】风热之疾。
【来源】《鸡峰普济方》。
咳嗽
方一麻黄散
【组成】麻黄、前胡、紫苏子各1克,火麻仁、桑白皮、杏仁各30克,麦门冬45克,甘草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以水50毫升,煎至25毫升,不拘时温服。
【功效】宣肺止咳。
【主治】热病咳嗽不止,心胸烦闷,上气喘足。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二化痰玉壶丸
【组成】天南星、半夏各30克,天麻15克,白面12克。
【用法】上药滴水成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5丸。水50毫升,先煎令沸,入药煮熟滤出。别以生姜汤下。
【功效】化痰驱风止咳。
【主治】丈夫、妇人积年久嗽,一切风痰,头目眩,胸膈不利,喘满呕哕,常吐逆,不能下食,四肢倦闷,肌体烦热,不思饮食。
【来源】《鸡峰普济方》。
头痛
方一硫磺丸
【组成】硫磺60克,硝石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和水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茶嚼下15丸。
【功效】化浊祛淤。
【主治】头痛。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二黑散子
【组成】天南星1个(重30克),皂荚15克。
【用法】上2味同入瓶子,烧令通赤,放冷再入川芎、荆芥穗与芍药等分,用川芎减半同杵为细末。清茶调服,蜜水亦可。
【功效】活血祛风。
【主治】头风痛不可忍。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三神圣散
【组成】干蝎(半生半熟,去刺)、藿香叶、细辛、麻黄(去根节)。
【用法】上药等分为细末。每服3克,薄荷酒或芥茶下,随时饮服。
【功效】疏散风寒,辛温开窍。
【主治】头痛不可忍。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四圣饼子
【组成】川乌头、天南星、干姜各30克,甘草(以上并生)、川芎各60克,防风63克,天麻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汤浸蒸饼和丸,如芡子大,阴一夕,来日曝干每服150克饼子,先嚼荆芥90克,后嚼药,清茶送服,随时饮服。
【功效】祛风散寒止痛。
【主治】偏头痛。
【来源】《鸡峰普济方》。
喘症
方一无心散
【组成】远志(不以多少,无心者)。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用绵裹同水50毫升,煎至30毫升,呷之立效。
【主治】喘,具有神效。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二平肺汤
【组成】天门冬30克,马兜铃、百部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水100毫升,煎至50毫升,去滓,食后,临卧服。
【功效】润肺平喘。
【主治】喘。
【来源】《鸡峰普济方》。
心痛
方一五味子煎
【组成】五味子150克,桂枝、乌头各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水300毫升,煎取150毫升,去滓,入好蜜60克,再熬成膏。温酒化下一弹子大,随时服用。
【功效】养心湿经止痛。
【主治】心痛。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二九痛丸
【组成】附子90克,干姜、巴豆(去油取霜)、人参、吴茱萸、狼牙草各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丸,食前湿酒下。
【功效】温阳散寒止痛。
【主治】心痛。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三拈痛丸
【组成】五灵脂、木香、当归、良姜、蓬莪术各适量。
【用法】上药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10丸,空心木香汤下。
【功效】理气活血,散寒止痛。
【主治】多种心痛。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四小正中丸
【组成】五灵脂、川乌头各15克,没药、胡椒各03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醋煮面糊和丸,如绿豆大。每服5~7丸,醋汤下。
【功效】温经活血止痛。
【主治】心痛。
【来源】《鸡峰普济方》。
痹症
方一健步丸
【组成】防己30克,羌活、柴胡、滑石(炒)、炙甘草、栝楼根各15克,泽泻、防风各9克,苦参、川乌各3克,肉桂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0丸,空腹服。
【功效】祛风湿,壮筋骨。
【主治】膝中无力,伸而不得屈,屈而不能伸,腰背腿膝沉重,行步艰难。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二枳实煎
【组成】海桐300克,牛膝270克,枳实210克,枳壳180克,木香150克,芍药120克,桂心24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40丸,以酒饮服。
【功效】祛风湿,壮筋骨。
【主治】久患脚膝湿痹,行步不得。
【来源】《鸡峰普济方》。
腹胀(臌胀)
方一萝附煎
【组成】好附子(细末)适量,萝卜1个。
【用法】先将萝剜作瓮子。再将附子末填入,后用原切下的萝卜盖上,用竹钎定,湿纸裹灰火中煨熟,取附子末出,后刮下萝卜内有附子末稀软的萝卜和为丸。每服30丸,米汤调服。
【功效】温阳散寒消滞。
【主治】腹胀有冷,里急或秘。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二赤小豆丸
【组成】赤小豆、好硫磺各30克,附子15克(生)。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水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空心醋汤调服。
【功效】温阳散寒消胀。
【主治】腹胀。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三养气丸
【组成】丁香、胡椒、荜拨、木香、干蝎各15克,萝卜子30克。
【用法】上药细末,枣肉和丸,如梧桐子大。食前,米汤调服30丸。
【主治】臌胀。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四木香橘皮丸
【组成】干蝎30克,胡椒、木香、青橘皮各06克,萝卜子16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饭米和丸,如绿豆大。每服5~10丸,用姜橘汤任下,温酒亦得,不以时。
【功效】调气除满。
【主治】一切心腹满,疰闷蛊气。
【来源】《鸡峰普济方》。
呕吐呃逆翻胃
方一温胃丸
【组成】丁香、木香各06克,半夏30克,硫磺03克。
【用法】上为细末,粟米饭和丸,如豌豆大。每服姜汤下50丸。
【功效】温胃顺气止呕。
【主治】吐逆。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二丁香丸
【组成】丁香、藿香各15克,诃黎勒、附子、草豆蔻、陈皮、人参、白术、良姜各30克,荜拨、白茯苓、桂心各09克,甘草03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和丸,捣200~300百杵,丸如梧桐子大。姜枣汤调服20丸。
【功效】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主治】脾胃虚弱,食即呕吐,四肢不利。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三荜澄茄散
【组成】荜澄茄、白豆蔻、丁香、人参、厚朴、诃黎勒各09克,沉香、木香、良姜、干姜、桂心、半夏各15克,白术、陈皮各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每服9克,水60毫升,生姜3片,枣3个,煎至35毫升,顿服。
【功效】健脾行气,和胃降逆。
【主治】脾胃气虚,不思饮食,胸中气满,四肢不和,食即呕吐。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四延年白术丸
【组成】白术15克,白芷09克,干姜、石斛各18克,五味子、细辛、橘皮、厚朴、桂心、防风、茯苓、甘草各12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丸,米汤调服,日2次服。病不愈加至20丸。
【功效】温胃散寒,化饮降逆。
【主治】胃中冷气,逢秋发动令呕吐,食后吐清水,食欲减少。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五槐花散
【组成】皂角、白矾、槐花、甘草各适量。
【用法】上药等份研为细末。每服6克,白汤调服,不拘时。
【主治】热吐。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六生姜汤
【组成】生姜12克,丁香末03克,白矾3克,硫磺03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3克,生姜、米汤调服,哕用柿蒂汤。
【功效】和胃降逆。
【主治】呕逆翻胃,隔气不下食。
【来源】《鸡峰普济方》。
痢疾
方一固阳丹
【组成】肉豆蔻、缩砂、诃黎勒、当归、厚朴、白术各15克,干姜03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水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空腹米汤调服30丸。
【功效】温阳,调中止痢。
【主治】脾胃虚弱,脏腑不调,或冷热相杂,下痢赤白。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二石榴汤
【组成】黄连60克,石榴1个,阿胶、干姜60克。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每服6克,水60毫升,煎至40毫升,温服。
【功效】寒热并调,辛开苦降。
【主治】水痢及赤白痢笃困欲死者。
【来源】《鸡峰普济方》。
泄泻
方一杏仁丸
【组成】杏仁、巴豆(去油)各适量。
【用法】上药和匀,面糊为丸,如麻子大。米饮下1丸,不定时服。
【主治】泄泻兼呕吐。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二健脾散
【组成】乌头9克,厚朴、甘草、干姜各3克。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每服3克,水50毫升,姜3片,煎至30毫升,热服。
【功效】健脾温胃,燥湿除满。
【主治】脾胃虚泻,老人脏泄。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三丁香健脾散
【组成】草果1个(炮),肉豆蔻2个,丁香03克,丁香皮12克,茴香、白干姜、桂心、甘草各15克,郁李仁03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白汤点之。早晨或腹冷痛服之。
【功效】健脾温中,益气化湿。
【主治】脾虚气弱,食少腹胀,泄泻肠鸣。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四龙骨厚朴汤
【组成】厚朴、当归、龙骨、白术各15克,熟艾03克。
【用法】上为细末。加水60毫升,煎至40毫升,去滓,温服,不定时服。
【功效】温肠和胃。
【主治】诸肠胃阴阳二气不和,水谷气冷,肚痛或泄泻。
【来源】《鸡峰普济方》。
便秘
方一大橘皮丸
【组成】厚朴、橘皮各90克,杏仁15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70丸。
【功效】下气通便。
【主治】大便秘。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二小当归丸
【组成】当归09克,桂枝06克,威灵、仙茸各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30丸,空心生姜汤调服,随时可服。
【功效】养血,润肠。
【主治】虚人秘涩。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三紫苏丸
【组成】紫苏子、黄橘皮各60克,知母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生姜自然汁浸过一指许,于重汤煮熬成膏,即丸如梧桐子。蜜汤调服20丸。
【功效】泻热,导滞。
【主治】虚热秘滞。
【来源】《鸡峰普济方》。
血症
方一黄芪散
【组成】黄芪、阿胶各适量。
【用法】上药等分研为细末,米汤每次调服6克,不拘时。
【功效】益气,养阴,止血。
【主治】吐血不止。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二紫菀丸
【组成】紫菀、茜根各适量。
【用法】上药等分研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樱桃子大。含化1丸,不拘时。
【功效】肃肺,凉血、止血。
【主治】吐血、咯血、嗽血。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三凉血散
【组成】蛤粉120克,朱砂30克。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3克,新汲水调服。
【主治】上热吐血。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四棕榈散
【组成】棕榈、刺蒺、桦皮、龙骨各适量。
【用法】上药等分,研为细末。每服6克,米饮调服。
【功效】敛血,止血。
【主治】久鼻衄不止。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五人参丸
【组成】人参、生蒲黄各15克,甘草(生)0.3克,麦门冬0.6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和丸,如酸枣大。每服1丸,温水化下,含化亦佳。
【功效】益气,活血、止血。
【主治】鼻血。
【来源】《鸡峰普济方》。
淋症
方一白芍药煎
【组成】当归、白芍、鹿茸、熟地黄各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6克,温酒调下,不拘时。
【功效】滋肾固涩。
【主治】劳淋,症见尿留茎内,数起不出,引少腹痛,小便不利,劳倦即发。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二石苇饮子
【组成】石苇(汤浸刷皮)、瞿麦、木通各30克,陈橘皮、茯苓、芍药、桑白皮、人参、黄芩各1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水70毫升,生姜片3片,煎至50毫升,温服。
【功效】补中益气,利气疏导。
【主治】气淋,小遗涩痛。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三石苇散
【组成】石苇、白芍药、当归各6克,蒲黄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6克,温酒调下,不拘时。
【功效】清热,凉血、通淋。
【主治】血淋。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四五淋降宫汤
【组成】露蜂房、血余炭各9克,白茅根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入麝香适量。每服3克,食前空腹温酒调服,淋不止不须服,甚者不过3~5服。
【功效】清下焦湿热。
【主治】三焦气滞,腹胁注痛,困服热药引入下焦,膀胱受热,小便淋涩,脐下胀痛。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五琥珀散
【组成】淋石06克,琥珀15克,当归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米汤每次调服6克。
【功效】清热通淋。
【主治】小便涩痛。
【来源】《鸡峰普济方》。
尿浊
方一厚朴散
【组成】厚朴、牡蛎、白术各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空腹米汤每次调服6克,日进2~3服。
【功效】健脾泄浊。
【主治】白便溺,妇人、小儿并用,专治白浊。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二榆白皮散
【组成】榆白皮、韭子、滑石各30克,沉香、黄芪、黄橘皮、黄芩、甘草各06克,瞿麦6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6克,米汤调服。
【功效】清热利湿,泄浊通淋。
【主治】小便肥浊如膏或如稠泔成块者。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三茯苓汤
【组成】赤茯苓、沉香各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6克,白汤点食后临卧服。
【功效】泄浊通淋。
【主治】小便白浊不利,时有作痛。
【来源】《鸡峰普济方》。
男科病
方一无名丹
【组成】茅山苍术300克,川乌头30克,龙骨、破故纸各60克,川楝子、茴香各90克。
【用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以朱砂为衣,多可100丸,少只30丸,空心食前温酒或米汤加盐调服。欲得药力,冷酒服50丸,妇人无子至百日妊娠。
【功效】补气守神,涩精固阳。
【主治】男子遗精,妇人不孕。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二玉关丸
【组成】山茱萸、补骨脂、龙骨、牡蛎、白茯苓、青盐各适量。
【用法】上药等分,研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腹煎车前子叶汤调服。
【功效】补肾填精固摄。
【主治】男子妇人关键不牢,精源失禁。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三煨肾丸
【组成】附子、葫芦巴、破故纸、茴香各30克(炒香熟)。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烂研羊腰子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50丸,空腹温酒调服,食前亦得。
【功效】温肾回阳。
【主治】阳气衰弱,腰痛,精滑阳痿,纳少无力。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四鹿茸续断散
【组成】肉苁蓉、钟乳粉、鹿茸各90克,远志、续断、天雄、石龙芮、蛇床子各30克,菟丝子4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6克,食前以酒调服。
【功效】温肾振阳。
【主治】肾气虚衰,阳道不振。
【来源】《鸡峰普济方》。
痔疮
方一槐子丸
【组成】槐角60克,陈橘皮、干地黄、续断各30克,黄芪、白矾、当归、干姜、黄连、附子各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30丸,食前热米饮下。
【主治】肠风下血,五成疮,发即疼痛不可忍,大便下血,肛脱不入,肠头生肉如鼠乳或樱桃,时下脓血,肿有痒,肛边生核,久成瘘疮。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二七圣散
【组成】茜根、香菜子、黄芩、紫草、鸡冠花各30克,白矾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6克,冷齑汁调服,食前服。禁忌:毒物。
【功效】清肠凉血消痔。
【主治】肠风痔瘘。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三蜜陀僧丸
【组成】白矾灰、蜜陀僧、鸡冠花、槐子仁、百草霜各30克,皂角灰03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以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煎柏木汤调服。
【主治】妇人痔疾,面色痿黄。
【来源】《鸡峰普济方》。
疝气
方一七疝散
【组成】茴香、川楝子(每个钻一窍子)、解盐、桃仁、麸各30克,斑蝥49个。
【用法】上药同炒,桃仁熟取出,放冷去斑蝥并麸为末。每服3克,空腹温酒调服。
【功效】行气散寒。
【主治】疝气。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二沉香散
【组成】沉香、附子各1个,川楝子4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水70毫升,生姜3片,枣1个,盐少许,煎至50毫升,空腹服。
【功效】温经散寒。行气止痛。
【主治】寒疝,小腹坚满、攻作,不定时发疼痛,肾虚受邪肿胀,及脏寒气弱脐常痛。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三夹袋散
【组成】干漆(炒烟出为度)、胡椒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2克,菘酒调,乘热服。
【主治】男子小肠气。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四木通茴香丸
【组成】川楝子5个(只取肉),青橘皮、茴香各30克,木通1把,巴豆50个。
【用法】上药同炒黄。不用巴豆,可入海金砂3克、滑石4.5克同研匀。每服5克,热酒调服。
【功效】疏肝行气,利水。
【主治】小肠气,膀胱气,疼痛不可忍。
【来源】《鸡峰普济方》。
脚气
方一松节散
【组成】松节、槟榔、紫苏、桑白皮、川芎各30克,甘草03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水40毫升,童子小便15毫升,同煎40毫升,去滓服,不拘时。
【功效】祛风清热利湿。
【主治】脚气。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二平补萆薢丸
【组成】萆薢45克,杜仲、干木瓜、续断、牛膝各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服1丸,空腹盐酒、盐汤任意调服,日3次服。
【功效】补肝肾,壮筋骨。
【主治】脚膝冷气冲腰,行履不前。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三石楠煎丸
【组成】石楠叶、附子、防风、桂枝各180克,牛膝、白茯苓各24克,熟地黄、菟丝子、薏苡仁各3克,五加皮18克,木瓜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用大木瓜1个,去皮瓤蒸熟,研成膏,和前药末为剂,如干可入少量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腹薏苡汤调服30丸,日2次服。
【功效】祛风湿,壮筋骨。
【主治】肾气虚弱,风湿脚气,筋脉拘急,挛痹缓弱,腰脊痛,脚膝冷,筋紧。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四立应散
【组成】大腹子、木香、诃子皮、汉防己、紫苏茎、羌活、赤芍药、干木瓜、松木节、沉香各15克。
【用法】上药研细末,分10剂,每剂水50毫升,去滓温服,空腹夜卧服1剂。
【功效】祛风除湿。
【主治】干湿脚气,冲注四肢。
【来源】《鸡峰普济方》。
牙痛
方一地黄散
【组成】干地黄、升麻、青盐、芦荟、防风各适量。
【用法】上药各适量,研为末和匀。每用药30克,以水70毫升,酒50毫升,同煎至70毫升,去滓,热含于齿动处,良久倦即吐之,以含尽药为度,日2剂。
【功效】补肾祛风止痛。
【主治】牙浮动,饮冷热痛。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二三枝膏
【组成】槐枝、柳枝、桑枝各150克(为末),青盐30克(研),川芎(末)、细辛(末)各15克。
【用法】先用槐枝、柳枝、桑枝以水500毫升,煎至100毫升,滤滓,慢火熬膏,入后药末,同搅匀以盒子盛。每日用少许擦牙。
【功效】疏风清热,活血止痛。
【主治】风热上攻,牙齿肿痛。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三沉香散
【组成】沉香、川升麻、细辛、白芷、地骨皮各30克,黑附子03克(生用)。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用3克,白汤烧温,漱口,冷即吐出。
【功效】温经,散寒,止痛。
【主治】老人久患冷牙痛不可忍者。
【来源】《鸡峰普济方》。
咽喉肿痛
方一含化射干丸
【组成】射干、川升麻各30克,硼砂、甘草各15克,杏仁、豉心各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研药令其匀,炼蜜和杵200~300百杵,丸如小弹子大。每服含化1丸,咽津。
【功效】散郁清热,消肿止痛。
【主治】热病脾肺壅热,咽喉肿塞,连舌根痛。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二犀角煎
【组成】犀角屑、川升麻、川大黄、黄药各30克,马牙硝、黄柏各15克。
【用法】上药为末。以水280毫升,煎至70毫升。去滓,入蜜20毫升,相合更煎3次沸,待温徐徐含咽。
【功效】泻火凉血,解毒消肿。
【主治】热病咽喉赤肿,口内生疮不能食。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三消毒散
【组成】牛蒡子180克,甘草60克,荆芥穗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3克,水50毫升,温服,不拘时。
【功效】祛风消毒止痛。
【主治】大人、小儿咽喉肿痛生疮及小儿疮疱欲出水块。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四露蜂房散
【组成】露蜂房、甘草、射干、川升麻、川朴硝、玄参各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每服9克,水70毫升,煎至40毫升,去滓,非时温服。
【主治】热病喉中热毒,闭塞肿痛。
【来源】《鸡峰普济方》。
洪遵方
痢疾
方一肉豆蔻散
【组成】肉豆蔻、罂粟壳(用蜜拌匀炒黑)、甘草(炒)、干生姜(炒)各适量。
【用法】捣罗为末,每服18克。若赤痢多加甘草6克(炙)黄同煎;如白痢多加炒生姜6克同煎,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通口服,不拘时。可将2服药渣再煎服,无不愈者。
【功效】温肠除湿止利。
【主治】赤白痢无药可治者,其效如神。上吐下痢者亦可治。
【来源】《洪氏集验方》。
方二神应乳香丸
【组成】安息香03克,诃子3克,乳香03克,没药03克。
【用法】研为细末,滴水为丸,如绿豆大。每服5~7,乳香汤调服,空腹服,日3次服。
【功效】活血行气,汤肠止利。
【主治】诸般恶痢,腹中搅刺,傍晚频并危恶不瘥。
【来源】《洪氏集验方》。
方三盲肠丸
【组成】当归30克,肉豆蔻15克,诃子皮15克,黄连03克,乌梅肉03克,罂粟壳15克。
【用法】上为细末,蜜炼熟,丸大如绿豆。每服15丸,食前温陈米汤调服。
【功效】实肠胃,进饮食。
【主治】远近一切赤白痢。
【来源】《洪氏集验方》。
中暑
方一龙须散
【组成】炙甘草30克,乌梅30克,白矾15克,五倍子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入白面120克,同和匀。每服15克,新水调下。
【功效】祛暑热,生津液。
【主治】中暑迷闷,不省人事。暑月代一切暑药。
【来源】《洪氏集验方》。
方二乌金散1号方
【组成】不注皂角90克,炙甘草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以新汲水或温熟水调10克服立瘥。此药神妙。
【功效】清暑化痰。
【主治】冒暑闷乱,不省人事欲死,及发燥引饮无度,咽中痰涎不下。
【来源】《洪氏集验方》。
妇产科病
方一乌金散2号方
【组成】棕榈皮、乌梅、干姜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细,每服9~12克,水煎,乌梅汤调,温服,不拘时。
【功效】固摄止崩。
【主治】血崩漏下,最治产后血崩。并小产血崩漏下。
【来源】《洪氏集验方》。
方二乌金散3号方
【组成】血余炭15克,鲤鱼皮30克,没药15克,红花03克,伏龙肝03克,凌霄花15克,好香墨15克,于柏木03克,当归15克。
【用法】研细为末。以酒250毫升,煎取200毫升,调药6克,空心频服之。用无灰酒调服大妙。
【主治】妇人产后百病。
【来源】《洪氏集验方》。
方三滑胎易产神效八味散
【组成】炙甘草60克,黄芩、大豆黄卷、干姜、吴茱萸、麻子仁、大麦芽(炒)各120克,桂心1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酒调服6克,汤饮亦得。动作宜谨,勿上厕,恐不觉堕地。
【功效】温经固冲安胎。
【主治】滑胎易产,神效。
【来源】《洪氏集验方》。
痈疽
方一灵宝膏
【组成】大栝楼10枚(研细如粉),新胡桃10枚(研细如粉),滴乳香10块(如大指头大,研细如粉)。
【用法】上用白砂蜜300克,同煎药于银石器内极慢火3小时,其稠如饧,多合少合准此。每服2匙,无灰酒调服,不拘时。甚者不过2~3服,其效如神。
【主治】一切痈疽,脑疽、发背等疾,甚有神验。
【来源】《洪氏集验方》。
方二痈疽经验方
【组成】横纹甘草(炙干碾为细末)30克。
【用法】上药分为3次服,无灰热酒调服。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肿毒发背,一切痈疽。
【来源】《洪氏集验方》。
喉痹
方一救生散
【组成】白僵蚕15克,生甘草3克。
【用法】上2味,各取研末,和匀。每服18克,以生姜汁,调药令稠,灌下,便急以温茶清冲服。
【功效】驱风解毒。
【主治】急喉闭,产前、产后有此疾,皆可服。
【来源】《洪氏集验方》。
方二急风散
【组成】青胆矾。
【用法】每次少服,研细,新汲水调少许。含咽,吐痰为妙。
【主治】小儿喉闭咽痛,大人亦治。
【来源】《洪氏集验方》。
陈言方
方一控涎丹
【组成】甘遂、大戟、白芥子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面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1~3克,临卧姜汤送下。
【功效】祛痰逐饮。
【主治】痰饮尤在胸膈之上下,症见忽然颈项、胸背、腰胯隐痛不可忍,筋骨牵引作痛,走亦不定,或手足冷痹,或头痛不可忍,或神志昏倦多睡,或饮食无味,痰唾稠黏,夜间喉中痰鸣,多流涎唾。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三方。
方二澄源丹
【组成】牡蛎粉、苦参、密陀僧、知母、水银各30克,生栝楼45克,黄丹(与水银砂共研)30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男子用雌猪肚1具,女人用雄猪肚1具,入药在内。以线缝定,用绳缚在新砖上,另用生栝楼25克,切碎同煮,早晨至午时,取药出,不用栝楼,只烂研猪肚和药,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食前米汤调服,日3次服,10日可去病根。
【功效】滋肾养阴。
【主治】三消渴疾。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沦》。
方三十全丹
【组成】苁蓉(酒浸)、石斛(酒浸)、狗脊(火去毛)、萆薢、茯苓、牛膝(酒浸)、地肤子、远志(去心炒)各30克,熟地黄90克,杜仲(去皮锉炒)90克。
【用法】上为末,蜜丸梧桐子大。每服50丸,温酒盐汤任意调服。
【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壮筋骨。
【主治】脚气上攻,心肾相系,足心隐痛,小腹不仁,烦渴,小便或秘或利,关节挛痹,疼痛。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方四立安圆
【组成】破故纸(生)、续断、木瓜干、牛膝(酒浸)、杜仲(去皮锉姜制炒丝断)各30克,草磷60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盐汤、盐酒任意调服。
【功效】补肝肾壮腰。
【主治】五种腰痛。常服,补肾,强腰脚。治脚气。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方五宽膈圆
【组成】木香、京三棱(炮)、青皮各15克,半夏(汤先7次)90克,大腹子03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食后,米汤调服20~30丸。
【功效】宽胸顺气消痞。
【主治】气不升降,胸膈结痞。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方六猪膏汤
【组成】猪膏、生姜汁各150毫升,青蒿汁、天门冬汁各80毫升。
【用法】上药微火银石器内熬成膏。每服20毫升,酒汤调服,不拘时。
【功效】清热养阴。
【主治】肝劳实热,关格牢涩,闭塞不通,毛悴色夭。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方七卫生汤
【组成】当归、白芍药各120克,黄芪240克,甘草(炙)30克。
【用法】上药锉为散,每服12克,水100毫升,煎至70毫升,去滓。加陈年老酒25毫升煎,不拘时服。
【功效】补虚劳,强五脏,除烦,养真,退邪热,须血脉,缓中,安和神志,润泽容色。常服,通畅血脉,不生痈疡,养胃,养精。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方八生姜生附汤
【组成】大附子1枚(生,去皮脐切作8片)。
【用法】上药以水400毫升,生姜30克切,同煎至100毫升,去渣,温冷服。
【功效】此药能正气、消痰、散风。
【主治】卒中风,涎潮昏塞,不知人。并主淤冷,癖气,胸满,呕沫,头痛,饮食不消。凡中风无问冷热虚实皆可服。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方九杀疥药
【组成】羊蹄根(生切)30克,姜03克,矾15克,硫磺3克,草乌头1个。
【用法】上药以米泔浸1宿,研极细,入酽醋和匀。入浴时,抓破疮敷末,片刻,以温水洗去,绝妙。
【功效】杀虫治疥。
【主治】疥。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方十昨叶荷草散
【组成】昨叶荷草(即瓦松晒干)30克,枯矾3克,雄黄15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以羊蹄菜根先蘸醋揩癣上,令痒破,即以药末乘湿涂敷,不过2~3次即愈。
【功效】杀虫除癣。
【主治】一切癣,无问风湿气血,与夫相染而生者。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方十一黄肉随方
【组成】厚朴(姜制炒)45克,白术、陈皮各30克,干姜(炮)紫苏、甘草(炙)、半夏(汤洗)各90克。
【用法】上药锉为散,每服15克,水150毫升,去渣。食前服。
【功效】健脾益气,温中散寒。
【主治】脾腑脏温病阴阳毒。胃腑虚,则为阴邪所伤。头重,颈直,皮肉强痹,腹胀,色黄黑者。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方十二应梦人参散
【组成】白芷、干葛、青皮、桔梗(炒)、白术、人参各09克,甘草(炙)45克,干姜(炮)39克。
【用法】上药为末,每服6克,水70毫升,姜3片,枣2枚,煎50毫升,通口服。
【功效】健脾益气,祛风理气。
【主治】伤寒,体热,头痛。及风壅,咳嗽咯血。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杨方
方一牵正散
【组成】白附子、白僵蚕、全蝎(去毒)各适量(并生用)。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3克,热酒调下,不拘时。
【功效】祛风化痰。
【主治】中风面瘫,口眼斜。
【来源】《杨氏家藏书》。
方二秦艽扶羸汤
【组成】柴胡10克,人参鳖鱼(醋炙)、秦艽、地骨皮各15克,半夏、紫菀、炙甘草各10克,当归6克。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每服15克,加生姜5片,乌梅、大枣各1枚,水煎,食后服。
【功效】清虚热,退骨蒸。
【主治】肺痿,骨蒸劳嗽,或寒或热,声嘎羸瘦自汗,四肢怠隋,饮食不香。
【来源】《杨氏家藏方》。
吴彦夔方
方一醉乡宝屑
【组成】陈女120克,缩砂120克,红豆45克,甘草40克,生姜500克(以上粗末),盐30克,丁香3克(锉),白豆蔻仁30克(碎),巴豆8粒(不去皮壳,用铁线串定)。
【用法】同用水煎,焙干,去巴豆不用,随意服之。
【功效】宽中化痰,解醒醉后。
【主治】呕吐,恶心。
【来源】《传信适用方》。
方二栝楼散
【组成】黄芪120克,皂角刺240克,甘草180克,牛膝60克,栝楼10个。
【用法】上药用蜜500克,旋入铛内,炒至紫色,见风吹服为末。有滓再炒为末。酒调服6克。
【功效】内消恶肉生好肉。
【来源】《传信适用方》。
方三红玉散
【组成】寒水石60克(碳火烧通赤,候冷即细研),黄丹15克。
【用法】同研细,干掺在疮内,后用万金膏贴,每日1上或2上。
【功效】合疮口,生好肉,生肌止痛。
【主治】疮口久不收敛。
【来源】《传信适用方》。
方四丁香丸
【组成】大丁香15克,木香、胡椒、藿香、干姜、甘草各9克。
【用法】上药为末,蒸饼糊丸绿豆大,焙干。时时干嚼服,不必饮汤水。
【主治】因食冷物凝滞胃间,呕吐不止。
【来源】《传信适用方》。
方五牙痛方
【组成】乳香3克,胡桃03克,荜拨03克,附子皮、尖3克,蝎梢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擦牙痛处,少时用荆芥汤漱过。
【主治】牙疼不可忍。
【来源】《传信适用方》。
陈自明方
不孕
方一白芷暖宫丸
【组成】禹余粮(制)30克,白姜(炮)、芍药、白芷、川椒(制)、阿胶(粉炒)、艾叶(制)、川芎各1克。
【用法】上药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15丸,米汤调服,或湿酒,醋汤亦得。
【功效】暖血海,实冲任。光泽颜色,消散风冷。
【主治】子宫虚弱,风寒各滞之不孕。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方二地黄汤
【组成】熟地(干)、川牛膝、当归各24克,卷柏、川芎、防风各1.8克,牵牛子、桂心各09克。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以水6000毫升,煮取2500毫升,去滓。分3次服。和03克牵牛子末服。如人行四五里,再进1服,以快利止。禁忌:生菜、葱、热面、荞麦、蒜、猪肉、炙、葵菜、芜荑、菘菜、海藻、黏食、臭物等。
【主治】久无子,小腹冷痛,气不调。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妇人伤寒
方一海蛤散
【组成】海蛤、滑石、甘草各60克,芒硝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6克,鸡蛋清调下。
【主治】妇人伤寒,血结胸膈,揉而痛,不可抚近。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方二阿胶汤
【组成】阿胶(炙)、白术、桑寄生、人参、白茯苓各适量。
【用法】上药各等分研为细末。煮糯米饮调服16克,日3次服。
【主治】妊娠伤寒,瘟疫时气,先服此以安胎,却以治病药相间服。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方三枳实散
【组成】枳实(炒)30克,陈皮1克,麦门冬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9克,水250毫升,生姜0125克,葱白21厘米,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
【主治】孕妇伤寒,4~6月以来,加心腹胀,上气,渴不止,饮食不多,腰痛体重。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妇人头痛
方一一奇散
【组成】当归、川芎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6克,水250毫升,煎至175毫升,温服。
【功效】行气活血。
【主治】产后头痛。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方二木瓜煎
【组成】宣木瓜(取盖去瓤)2个,没药(研)60克,乳香(研)03克。
【用法】上2味纳木瓜中,用盖子压住,竹签定上,饭上蒸3~4次,烂研成膏子。每服50毫升。生地黄汁125毫升,无灰酒500毫升和,用200毫升热暖化膏子服。
【功效】活血舒筋。
【主治】妇人项筋强痛。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妇人脚气
方一紫苏散
【组成】紫苏(茎、叶)、木通、桑白皮、茴香根各30克,枳壳60克,羌活、独活、荆芥穗、木瓜、青皮、甘草各15克,大腹子10个。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每服9克,水250毫升,姜3片,葱白1根,煎至175毫升,去滓温服。
【功效】祛风除湿,利水消肿。
【主治】妇人风毒脚气,腹内壅塞,痰恶,不思饮食,脚重虚肿。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方二大腹皮散
【组成】大腹皮、紫苏、木通、桑白皮、羌活、荆芥、赤芍药、青皮、木瓜、独活各30克,枳壳60克。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每服12克,水250毫升,姜5片,葱白21厘米,煎至175毫升,去滓,空心温服。
【功效】祛风除湿,解毒通络。
【主治】妇人风毒脚气,肢节烦疼,心神壅闷。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阴痒
方一阴痒方
【组成】狼牙60克,蛇床子90克。
【用法】狼牙细末,2药同煎,水3000毫升,煮10沸,热洗。
【功效】清热利湿止痒。
【主治】阴痒。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方二三消丸
【组成】远志0.6克,干姜(生)、莲花各09克,蛇床子、五味子各12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先以兔尿涂阴门中,然后绵裹3克纳阴中,热即为效。
【主治】阴冷,阴痒。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白带
方一清白散
【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柏(盐水炒)、樗根皮(酒炒)、贝母各3克,干姜(炒黑)、甘草各15克。
【用法】姜3片,水煎,温服。
【功效】养阴清热利湿。
【主治】白带。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方二带下赤白方
【组成】干姜15克,白芍60克。
【用法】上药均炒为黄色,同为末。空腹,米汤调服6克,日2次服。
【主治】赤白带下,年月深久不瘥。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方三破故纸散
【组成】破故纸、石菖蒲(锉,炒)各适量。
【用法】上药为末。用菖蒲浸酒调,再入班蝥15克(去翘,头,足,糯米同炒黄,去米)。
【功效】温肾利窍。
【主治】赤白带下。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方四带下方
【组成】茅花(炒)1握,棕榈炭9厘米,嫩莲叶3张,甘草节3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空腹酒调服6克。
【主治】带下。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妊娠腰背痛
方一杜仲丸
【组成】杜仲(炒)、续断(酒浸)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末,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9丸,酒调服,米汤亦可。
【功效】补肾壮腰。
【主治】妊娠腰背痛。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方二大地黄丸
【组成】熟地黄60克,乌梅肉、当归各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1丸,白汤嚼下,空腹服。
【功效】滋阴养血柔筋。
【主治】产前、后腰腹痛,一切血疼,血气虚,四肢不举,骨髓热痛。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胎动不安
方一葱豉安胎方
【组成】白芍15克(酒炒),当归15克(酒洗),白术9克(土炒),甘草3克,黑芥穗9克,丹皮9克,姜炭15克,香附1.5克(酒炒),麦门冬9克(去心),郁金3克(醋炒)。
【用法】先以水3000毫升煮葱豉,取1000毫升,去滓入胶,再煎令烊。1日1夜可服3~4剂。
【功效】调气补血安胎。
【主治】妇人怀孕,胎动不安。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方二安胎铁罩散
【组成】白药子30克,白芷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6克,煎紫苏汤调服。或胎热,心烦闷,入砂糖少许煎。
【主治】胎动不安或胎热,心烦闷。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方三桂心散
【组成】桂心、栝楼、牛膝、瞿麦各60克,当归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每服12克,水250毫升,煎至175毫升,空腹,去滓服。
【主治】妊娠因疾病胎不能安。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妊娠霍乱
方一白术散
【组成】白术(炒)、益智仁、枳壳(制)、橘红各09克,草豆蔻(煨,去皮)、良姜(炒)各15克。
【用法】上药研为散。每服9克,水250毫升,姜015克,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服。
【功效】健脾益肾,升清降浊。
【主治】妊娠霍乱腹痛,吐逆不上。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方二木瓜散
【组成】吴茱萸、生姜各0.3克,木瓜45克。
【用法】上药为末,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滓,分3次服,无时热服。
【功效】温阳舒筋。
【主治】妊娠霍乱吐泻,转筋,入腹则闷绝。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方三厚朴丸
【组成】干姜、厚朴(去粗皮,为细末)各适量。
【用法】上药先杵令烂,不拌,同炒令干再为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食前,米饮下。
【功效】温中除湿。
【主治】妊娠洞泄寒中。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产后便秘
方一阿胶枳壳丸
【组成】阿胶、枳壳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令研滑石末为衣。温水调服20丸。半日之后,未通再服。
【功效】养阴宽肠通便。
【主治】产后虚羸,大便秘涩。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方二苏子粥
【组成】紫苏子、大麻子仁各60克。
【用法】洗净,研令极细,用水再研,取汁250毫升,分2次煮粥啜之。
【功效】散风泻火通便。
【主治】产后便秘,老人诸虚风秘。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方三麻仁丸
【组成】麻仁、枳壳、人参各12克,大黄(煨)06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空腹温酒调服20丸。未通渐加丸数,但不可太过。
【功效】下气攻积。
【主治】产后大便秘涩。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妇产科其他病症
方一吐血方
【组成】生藕汁、刺蓟汁、生地黄汁各90克,生姜汁50毫升,白蜜100毫升。
【用法】上药和煎2~3沸,煎取200毫升,调炒面尘3克服。
【功效】养阴止血。
【主治】妇人热毒上攻,吐血不止。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方二人参丁香散
【组成】人参15克,丁香、藿香叶各03克。
【用法】上药为散,每服10克,水250毫升,煎至175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服。
【功效】补虚降逆。
【主治】妊娠恶阻,胃寒呕逆,翻胃吐食及心腹刺痛。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方三白芷散
【组成】白芷30克,猪血250克。
【用法】白芷切片,于瓦上炒令黄,为细末。猪血切片,以沸汤泡7次。将猪血蘸药,吃7片,如剩药末,留后次用。
【主治】妇人翻胃吐食。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方四菖蒲丸
【组成】菖蒲180克,吴茱萸(炮)、香附子(炒)各120克。
【用法】上药锉细,以酽醋5000毫升煮干为度,焙干为细末。以好神黄打糊为丸,日3次服。橘皮汤调服。
【主治】妇人脾血积气及心脾痛。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方五夺魂散
【组成】生姜(取汁)90克,白面90克,半夏7个。
【用法】以生姜汁搜面,裹半夏为7饼子,炙焦熟。水调250毫升,小便利为度。
【主治】产后虚肿,喘促。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方六草果散
【组成】厚朴60克,肉豆蔻1个,草豆蔻1个。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每服9克,水70毫升,姜3片,煎至50毫升,去滓温服。
【功效】温中燥湿。
【主治】妊娠脏气本虚,宿挟风冷,脾胃久弱,脏腑虚滑,脐腹剧痛,日夜无度。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方七香术散
【组成】蓬莪术(煨)30克,丁香15克,粉草03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空腹,盐汤点服4克,觉胸中如物按下之状。
【功效】调气活血。
【主治】妊娠5个月后,常胸腹间气刺满痛,或肠鸣,以致呕逆减食,此喜怒忧虚过度,饮食失节之所致。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方八如圣散
【组成】棕榈、乌梅各30克,干姜32克(烧过存性)。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6克,乌梅酒调服,空腹食前服。
【功效】收涩止血。
【主治】妇人血崩。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快捷键)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目录

阅读设置

背景色:

字体大小: 14px

页面宽度: 1200px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