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侦探推理 > 中华名医名方大全

中华名医名方大全

作者:膳书堂文化字数:145874状态:连载

第八章

乳癖
方一乳癖方
【组成】白芷3克,雄鼠粪3克。
【用法】晒干为末,用好酒调服,必多饮,取一醺睡而愈。
【主治】乳癖。
【来源】《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方二乳癖乳痛方
【组成】活鲫鱼1条,山药1段(如鱼长)。
【用法】同捣汁,敷乳上,以纸盖之,立愈。
【主治】乳癖乳痛。
【来源】《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李梃方
方一香苏散
【组成】香附6克,紫苏6克,陈皮3克,甘草15克。
【用法】姜葱煎汤服。
【功效】理气疏表。
【主治】四时感冒,头痛、发热恶寒。
【来源】《医学入门》。
方二古橘甘散
【组成】橘皮(去白)120克,炙甘草30克。
【用法】上药为末,每服6克,白汤调服。
【功效】行气化痰宁嗽。
【主治】痰嗽。
【来源】《医学入门》。
方三抑上丸
【组成】白术、黄芩、黄连各30克,石膏60克,青黛15克。
【用法】上药为末,蒸饼为丸服。
【功效】清热化痰。
【主治】痰盛火旺。
【来源】《医学入门》。
方四二宜丸
【组成】当归身、生地黄各适量。
【用法】用酒蒸7次,炼蜜捣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2克,空腹酒调服。
【功效】滋肾养阴。
【主治】肾阴虚损。
【来源】《医学入门》。
方五玉真丸
【组成】生硫磺6克,生石膏、半夏、硝石各3克。
【用法】姜汁糊丸,梧桐子大,每服9克。
【功效】清利头目。
【主治】肾厥头痛不可忍。
【来源】《医学入门》。
方六榆砂丸
【组成】地榆12克,砂仁7枚,生甘草4.5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温服。
【主治】结阴便血不止,渐而极多者。
【来源】《医池入门》。
张浩方
咳嗽
方一贝母丸
【组成】贝母(去心)15克,桑白皮15克,五味子15克,甘草(炙)15克,知母45克,款冬花60克,杏仁(去双仁皮尖,炒)6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丸,龙眼大。每日卧噙化1丸。
【功效】润肺化痰止咳。
【主治】咳嗽多日不愈。
【来源】《仁术便览》。
方二一服散
【组成】阿胶3片(炒),生姜10片,乌梅2个(去核),甘草3克,紫苏叶3克,大半夏3个(炮),米壳2个(炙)。
【用法】水800毫升,煎至500毫升,食远热服。
【功效】润肺散邪,宁嗽平喘。
【主治】暴嗽喘急。
【来源】《仁术便览》。
方三润肺散
【组成】诃子、五味子、五倍子、黄芩、甘草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末,炼蜜为丸,噙化。
【功效】润肺止嗽开音。
【主治】嗽而失音。
【来源】《仁术便览》。
痹症
方一生附汤
【组成】附子(生)75克,苍术(炒)3克,杜仲(姜炒)15克,厚朴(姜制)75克,干姜(生)75克,白术75克,茯苓75克,甘草75克。
【用法】上每服15克,姜3片,1枚枣煎。
【功效】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主治】受湿腰疼腿痛。
【来源】《仁术便览》。
方二苍术复煎散
【组成】苍术120克,羌活15克,升麻15克,泽泻15克,柴胡15克,藁本15克,白术15克,黄柏9克,红花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苍术用水900毫升,煎至450毫升。去渣,再同煎余药200毫升,温服。禁忌:酒、面腥冷。
【功效】祛风散寒除湿。
【主治】寒湿相合,脑痛,恶寒,烦闷,脊骨胛眼痛,脉沉洪。
【来源】《仁术便览》。
方三乳香黑虎丹
【组成】苍术60克,甘草150克,白芷60克,五灵脂60克,羌活60克,川芎60克,自然铜(醋淬7次)60克,当归60克,乳香90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酒糊为丸梧桐子大,百草霜为衣。每服9克,临卧温酒调服。服药1~2小时内忌热物。
【功效】祛风散寒除湿。
【主治】诸风寒湿,客于经络,浑身骨节疼痛。
【来源】《仁术便览》。
癫狂
方一鹊石散
【组成】黄连寒水石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6克,浓煎甘草汤,候冷调服。
【功效】清热定志。
【主治】伤寒发狂,逾墙上屋。
【来源】《仁术便览》。
方二控痰丹
【组成】甘遂(去心)、紫大戟(去皮)、白芥子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末,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晒干。临卧姜汤调服,或热水调服30丸。
【功效】泻水逐痰开窍。
【主治】痰迷记窍,时时癫狂,如有所见。
【来源】《仁术便览》。
耳聋
方一复聪散
【组成】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炙)、蓄、瞿麦、木通、黄柏(酒炒)各3克。
【用法】水1000毫升,空腹,临卧各进1服。
【主治】痰火上攻,耳聋耳鸣。
【来源】《仁术便览》。
方二复原通气散
【组成】甘草105克(半生半炒),穿山甲(炮)60克,栝楼根60克,青皮120克,陈皮12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3克,热酒调服,疮无头,津液调涂。
【功效】活血止痛。
【主治】诸气团塞,耳聋耳病,腹痛便痛,疽疮无头,一切气刺痛。
【来源】《仁术便览》。
龚信方
中风
方一化风丹
【组成】天南星(牛胆制过)6克,天麻(煨)3克,防风(去芦)、荆芥穗、羌活、独活(去芦)、人参(去芦)、细辛、川芎各3克,木香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朱砂为衣。薄荷汤研化服,因气忿用紫苏汤化服。如牙关口噤,用少许擦牙即开。
【功效】清化痰浊,熄风。
【主治】一切中风,痰厥风痫,牙关紧急,不省人事,及小儿惊风搐搦,角弓反张,发热痰嗽喘促。
【来源】《古今医鉴》。
方二清神解语汤
【组成】当归、川芎、白芍药、生地、黄远志(去心)、陈皮、麦门冬(去心)、石菖蒲、乌药、枳实(麸炒)、天南星(制)、白茯苓、黄连(姜汁炒)、防风、羌活、半夏(制)、甘草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末,生姜3片,竹茹6克,水煎。入童便、姜汁、竹沥同服。
【功效】燥湿化痰,养血祛风。
【主治】中风痰迷心窍,不能言。
【来源】《古今医鉴》。
方三三生饮
【组成】天南星30克,川乌(去皮尖)15克,黑附子(去皮尖)15克,木香75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生姜10片,水煎温服。
【功效】理气化痰。
【主治】中风昏不知人,口眼斜,半身不遂,声如拽锯,痰涎上壅,无问外感风寒,内伤喜怒,或六脉沉伏,或指下浮盛。兼治痰厥气厥,及气虚眩晕。
【来源】《古今医鉴》。
方四三化汤
【组成】厚朴(姜汁炒)、羌活、大黄、枳实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末,姜3片,水1000毫煎500毫升,温服。以利为度,不利再投。
【功效】通腑理气。
【主治】中风外有六经之形症。先以加减续命汤调服;内有便溺之阻隔,复以此药导下。
【来源】《古今医鉴》。
便秘
方一通幽汤
【组成】当归45克,熟地6克,升麻24克,红花3克,甘草3克,桃仁泥6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水煎。调槟榔末3克送服。
【功效】滋阴养血。
【主治】燥热内甚,血液俱耗,以致秘结。
【来源】《古今医鉴》。
方二东流饮
【组成】细茶3克,生地黄3克,生桃仁7枚,大黄3克,甘草15克。
【用法】长流水,生擂碎服。
【主治】大便热结团塞。
【来源】《古今医鉴》。
遗精
方一保精汤
【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生地(姜汁炒)、沙参、麦门冬(去心)、黄柏(酒炒)、知母(蜜炒)、黄连(姜汁炒)、栀子(童便炒)、干姜(炒黑)、牡蛎(火段)、山茱萸(去核取肉)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末,水煎,空腹服。
【功效】滋阴降火,填精止遗。
【主治】阴虚火动,夜梦遗精或发热。
【来源】《古今医鉴》。
方二百粉丸
【组成】黄柏(童便炒)、知母(童便炒)、蛤粉(略炒)、牡蛎(火段)、山药(酒炒)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末,捣烂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12克,空心盐汤温酒任意调服。
【功效】补肾滋阴,清热。
【主治】肾虚火动遗精。
【来源】《古今医鉴》。
醉酒
方一解酒化毒丹
【组成】白滑石(水飞)500克,白粉葛90克,大粉草90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不拘时,冷水调服,日进2~3次。
【功效】醒酒化湿,利水。
【主治】饮酒过多,遍身发热,口干烦渴,小便赤少。
【来源】《古今医鉴》。
方二葛黄丸
【组成】葛花(即上好白粉葛)30克,黄连120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用大黄熬膏作丸,如桐子大。每日18克,温水调服。
【功效】清热利湿,醒酒。
【主治】饮酒过度,酒积蕴于胸中,以致吐血衄血,及时令酷暑,上焦积热,忽然吐血垂死者。
【来源】《古今医鉴》。
痢疾
方一仙梅丸
【组成】细茶30克,乌梅(水洗剥去核,晒干)30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生蜜捣作丸,如弹子大。每服1丸,冷水送下。
【主治】痢疾发热发渴。
【来源】《古今医鉴》。
方二立效散
【组成】黄连120克(酒洗吴茱萸60克,同炒去茱萸),枳壳60克(麸炒)。
【用法】上药研为末,每服9克,空腹酒送服;泄泻,米汤调服;噤口痢,陈仓米汤调服。
【功效】清热利湿,行气导滞。
【主治】痢腹中疠痛,赤白相兼。
【来源】《古今医鉴》。
疥疮
方一一上散
【组成】枯白矾30克,硫磺21克,人参09克,五倍子15克(炒),花椒15克。
【用法】上药为末,麻油煎鸡蛋令熟,去鸡蛋,以油调搽。
【功效】杀虫止痒。
【主治】疥疮。
【来源】《古今医鉴》。
方二仙子散
【组成】苦参、威灵仙、蔓荆子、何首乌、荆芥各适量。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服6克,食前酒调服,日二三服,禁发风物。
【功效】养血祛风杀虫。
【主治】遍身疮疥,经年举发者。
【来源】《古今医鉴》。
杨梅疮
方一白杏膏
【组成】轻粉3克,杏仁(去皮)7个。
【用法】上药共捣烂。将疮去痂,先抹猪胆汁,后涂药。
【主治】杨梅疮。
【来源】《古今医鉴》。
疔疮
方一金蟾散
【组成】朱砂、雄黄、轻粉、草乌、海金砂各3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用蟾酥为丸,如绿豆大。每服3丸,以葱白1根,劈破夹药在内,线缚住,灰火煨令香,取去线,连须带药嚼下,以温水送服,盖被出汗。忌生醋、冷水。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疔疮。
【来源】《古今医鉴》。
方二类圣散
【组成】川乌、草乌、苍术、细辛、白芷、薄荷、防风、甘草各15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鸡蛋清调涂。
【主治】一切疔疮,恶毒肿瘤。
【来源】《古今医鉴》。
皇甫中方
方一增补省风汤
【组成】半夏3克(姜制),防风3克,全蝎6克,胆星、炙甘草、生白附、生川乌、木香各15克。
【用法】水煎,温服。
【功效】化痰通络。
【主治】中风口眼僻,痰涎壅盛者。
【来源】《明医指掌》。
方二通顶散
【组成】藜芦、生甘草、川芎、细辛、人参各3克,石膏15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吹鼻中03克,就提起头顶心头发,立苏。
【功效】开窍醒神。
【主治】病人常中风,不省人事,口噤不能开者,可急用。
【来源】《明医指掌》。
眩晕
方一芎术除眩散
【组成】附子(生)15克,白术15克,川芎15克,桂枝5克,炙草7.5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每服9克,姜3片,水120毫升煎至60毫升,温服。
【功效】温中散寒。
【主治】风寒上厥眩晕。
【来源】《明医指掌》。
方二痰火眩晕方
【组成】半夏、白茯苓、川芎、甘草、羌活、白芷、枳实、南星、防风、细辛、酒黄芩各适量。
【用法】各等分,姜3片,水煎服。以此作丸,每日下2~3丸,极效。
【功效】温化寒痰。
【主治】痰火眩晕。
【来源】《明医指掌》。
疟疾
方一柴胡养阴汤
【组成】柴胡12克,当归6克,陈皮6克,知母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养阴。
【主治】阴分虚,邪气盛,无汗而疟者。
【来源】《明医指掌》。
方二黄芪鳖甲汤
【组成】黄芪(蜜炙)6克,陈皮(炒)3克,鳖甲(炙)3克,何首乌(蒸熟)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养阴,扶正祛邪。
【主治】阴阳俱虚,正不胜邪,多汗而疟者。
【来源】《明医指掌》。
方三鳖甲丸
【组成】鳖甲(酒炙)250克,蓬术(醋煮)90克,青皮(醋煮)90克,穿山甲(土炒)60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用醋煮当归为膏,拌前药和丸,如黍米大。每服6克,煎药送下。
【功效】软坚散结,祛淤化痰
【主治】久疟不愈,胁下有块,俗称疟母。
【来源】《明医指掌》。
痢疾
方一痢疾秘方
【组成】苍术30克,防风、白术、芍药、羌活、人中黄各3克。
【用法】用苍术30克,水15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去苍术、防风、白术、芍药、羌活、人中黄各3克,煎至500毫升,温服。
【功效】驱风胜湿,和血止痢。
【主治】疫毒痢,一人有病,他人即是传染者。
【来源】《明医指掌》。
方二香连丸
【组成】黄连420克(用吴茱萸300克同拌以沸汤少许,倾入碗内,泡1时,取出同炒,去茱萸,用黄连),木香135克(不见火)。
【用法】上药,俱研为末,用鸡蛋清少许,入醋糊丸。每用6丸。
【功效】清热利湿。
【主治】妊娠痢疾,久而不已,此方,甚验。
【来源】《明医指掌》。
方三噤口痢秘方
【组成】香连丸、石莲肉各适量。
【用法】2味等分,研为末,米饮调下。
【主治】噤口痢。
【来源】《明医指掌》。
噎膈
方一快气饼子
【组成】炒莱菔子60克,紫苏子30克,橘红30克,白豆蔻30克,白茯苓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和姜汁为饼子,时时噙嚼。
【功效】调气解郁,消食畅膈。
【主治】气郁不快,食上则胸膈噎塞疼痛。
【来源】《明医指掌》。
方二通幽汤
【组成】生地、熟地各1.5克,甘草(炙)、红花各09克,升麻15克,当归身、桃仁泥各30克。
【用法】上药锉,水煎,调槟榔末15克,稍热服。
【功效】辛润通幽。
【主治】幽门不通,上冲吸门,则为噎塞。
【来源】《明医指掌》。
呕吐
方一和中桔梗汤
【组成】茯苓3克,半夏(炮)21克,陈皮24克,炒白术24克,生姜5片,炒枳实24克,厚朴(姜炒)24克,桔梗24克。
【用法】上药锉末,水200毫升。煎至150克毫升。空腹温服。
【功效】和中化湿,降逆止吐。
【主治】气热上冲,食后暴吐,脉烘数。
【来源】《明医指掌》。
方二荆黄散
【组成】荆芥6克,人参3克,甘草15克,大黄18克。
【用法】上药锉末,水煎。调槟榔末3克,磨木香15克,温服。
【主治】上焦气热所冲,暴吐。
【来源】《古今医鉴》。
瘿瘤
方一昆布丸
【组成】昆布(洗)30克(小麦醋煮干),海藻30克(小麦醋煮干)。
【用法】研末,炼蜜为丸,弹子大,每服1丸噙化。
【功效】化痰,软坚散结。
【主治】一切瘤瘿,不拘久近。
【来源】《明医指掌》。
方二神效开结散
【组成】沉香6克,木香9克,陈皮120克,珍珠49颗,海藻6克,猪靥肉子(瓦上焙干)49个。
【用法】研末,每服6克。
【功效】行气化痰,散结。
【主治】五瘿。
【来源】《明医指掌》。
李仲梓方
咳嗽
方一新定清宁膏
【组成】麦门冬(去心)300克,生地黄(酒炒)30克,广橘红90克,桔梗60克,甘草60克,龙眼肉240克(煎成膏),薏苡仁240克(淘净炒热),川贝母(糯米拌炒,半熟去米)60克,真苏州薄荷(净叶)15克。
【用法】俱研为细末,拌匀煎膏,时时挑置口中噙化。
【功效】润肺不伤脾,补脾不碍肺。
【主治】凡劳嗽吐血,必不可缺。
【来源】《医宗必读》。
方二鳖甲丸
【组成】五味子600克,鳖甲、地骨皮各900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空腹,食前盐汤调服12克,女人醋汤调服。
【功效】养阴润肺。
【主治】虚劳咳嗽,耳鸣眼花,此方服者必效。
【来源】《医宗必读》。
痰饮
方一妙应丸
【组成】甘遂(去心)、紫大戟(去皮)、白芥子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末,煮糊丸,如梧桐子大。晒干,临卧淡姜汤调服7~10丸。气实痰猛,如丸数不妨。
【功效】逐痰定惊。
【主治】惊痰极效。
【来源】《医宗必读》。
方二滚痰丸
【组成】大黄(蒸少顷,不可过)、黄芩各240克,青礞、石硝(煅金色)沉香、百药煎各15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制水丸,如梧桐子大。白汤空腹服9克。
【功效】此药但取痰积,自肠次等而下,并不刮肠大泻,为痰家圣药。
【主治】一切痰,百种怪症。
【来源】《医宗必读》。
方三定喘奇方
【组成】橘红60克,半夏(明矾15克同炒香去矾)45克,杏仁(麸炒)30克,栝楼仁(去油)30克,炙甘草21克,黄芩(酒炒)15克,皂角(去皮绿子,烧存性)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末,淡姜汤打蒸饼糊为丸,如绿豆大。每食后白汤调服3克,日进2次,5日后下痰而愈。虚人每服21克。
【功效】顺气化痰,宣肺定喘。
【主治】稠痰壅盛,体肥而喘。
【来源】《医宗必读》。
疟疾
方一截疟饮
【组成】黄芪(酒炙)5克,人参、白术(炒)、茯苓各45克,甘草18克,砂仁、草果、橘红各3克,五味子24克,乌梅3枚。
【用法】水1000毫升,生姜10大片,枣2枚,煎500毫升服。
【功效】健脾益气,截疟。
【主治】虚人久疟不止。
【来源】《医宗必读》。
方二祛疟饮
【组成】知母(去毛,酒炒)15克,贝母(去心)27克,柴胡(去芦)21克,槟榔24克,陈皮(去白)、山楂肉、枳实各45克,甘草(去皮尖)09克,紫苏3克。
【用法】水1000毫升,煎500毫升;渣用水1000毫升,煎800毫升,俱露1夜。临发日五更服头煎,未发前1时服2煎。
【功效】和解表里,祛邪截疟。
【主治】疟疾三发后可用,因其衰而减之,立效。
【来源】《医宗必读》。
方三交加双解饮子
【组成】肉豆蔻2枚,草豆蔻2枚,厚朴15克,甘草12克,生姜12克。
【用法】水1000毫升,煎取500毫升。空腹服,五药俱一半生,一半熟。
【功效】燥湿化浊达邪。
【主治】瘅疟。
【来源】《医宗必读》。
秦景明方
头痛
方一家秘和中汤
【组成】人参、当归、黄芪、白术、广陈皮、甘草、升麻、柴胡、川芎、细辛各适量。
【用法】取上药各等分,水煎服。
【功效】健脾益气。
【主治】头痛,若气虚者。
【来源】《症因脉治》。
方二家秘芎归汤
【组成】当归、川芎、生地、连翘、细辛、蔓荆子各适量。
【用法】取上药各等分,水煎服。
【功效】养血祛风。
【主治】头痛,血亏者。
【来源】《症因脉治》。
咳嗽
方一神术泻肺汤
【组成】苍术、石膏、桑皮、地骨皮、桔梗、甘草各适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泻肺清热。
【主治】湿热壅肺,咳嗽。
【来源】《症因脉治》。
方二家秘泻白散
【组成】桑白皮、地骨、皮甘草、黄芩、石膏、川黄连各适量。
【用法】上药为末,每服9克。
【功效】清泻肺热。
【主治】内伤肩背痛,实火刑金,肺热喘咳,唇焦便赤。
【来源】《症因脉治》。
胁痛
方一家秘补肾丸
【组成】天门冬、生地、当归、白芍药、黄柏、知母名各适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滋补肝肾,清利湿热。
【主治】肝肾真阴不足,龙雷之火上炎,胁痛。
【来源】《症因脉治》。
方二家秘补肝汤
【组成】当归、白芍药、生地、川芎、青皮、香附、木通、苏梗、钩藤各适量。
【用法】煎服,每日1剂。
【功效】补肝养血。
【主治】肝血不足,肝气不调,胁痛。
【来源】《症因脉治》。
方三家秘胆星汤
【组成】陈胆星、柴胡、黄芩、广陈皮、甘草、青黛、海石各适量。
【用法】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清胆化痰。
【主治】胆火成痰,胁肋作痛。
【来源】《症因脉治》。
呃逆呕吐
方一丁香柿蒂汤
【组成】丁香6克,柿蒂9克,人参3克,生姜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益气温中,降逆止呕。
【主治】胃气虚寒,失于和降所致的呃逆、呕吐、胸闷、胸痞,舌淡苔白,脉沉迟者。
【来源】《症因脉治》。
方二连理汤
【组成】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黄连各适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温阳祛寒,佐以清热。
【主治】脾胃虚寒,呕吐酸水者。
【来源】《症因脉治》。
清代名医
喻昌方
方一清燥救肺肠
【组成】桑叶(经霜者得金气而柔润不凋,取之为君,去枝梗净叶)9克,石膏(煅,禀清肃之气,极清肺热)75克,甘草3克,人参2克,胡麻仁(炒研)3克,真阿胶2.4克,麦门冬(去心)36克,杏仁(炮,去皮尖,炒黄)2克,枇杷叶3克(刷去毛,蜜涂炙黄)。
【用法】水1碗,煎取,频频2~3次滚热服。
【功效】清燥润肺。
【主治】温燥伤肺。症见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鼻燥,心烦口渴,舌干无苔。
【来源】《医门法律》。
方二导滞通幽汤
【组成】木香、白术、桑白皮、陈皮各15克,茯苓(去皮)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每服15克,水120毫升,煎至60毫升,去渣,温服,空心食前服。
【功效】健脾化湿利水。
【主治】脾湿有余,及气不宣通,面目手足浮肿。
【来源】《医门法律》。
方三乌梅木瓜汤
【组成】木瓜、干乌梅(捶破,不去仁)、麦芽(炒)、甘草、草果(去皮)各15克。
【用法】每服12克,水100毫升,姜5片煎。不拘时服用。
【功效】酸甘养阴。
【主治】饮酒过多,积为酷热,里蒸五脏,津液枯燥,血泣,小便并多,肌削,嗜冷物寒浆。
【来源】《医门法律》。
方四解风散
【组成】人参75克,麻黄60克,川芎、独活、细辛、甘草各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15克,水30毫升,生姜3片,薄荷少许煎,不拘时服。
【功效】益气活血,祛风散寒。
【主治】风成寒热,头目昏眩,肢体疼痛,手足麻痹,上膈壅滞。
【来源】《医门法律》。
方五圣愈汤
【组成】熟地、生地、酒当归各3克,人参、炒黄芪、川芎各3克。
【用法】水煎,温服。
【功效】益气养血。
【主治】一切失血,或血虚烦渴燥热,睡卧不宁,或疮症脓水出多,五心烦热作渴等症。
【来源】《医门法律》。
傅山方
带下
方一易黄汤
【组成】山药(炒)30克,芡实(炒)30克,黄柏(盐水炒)6克,车前子(酒炒)3克,白果(碎)10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健脾燥湿,清热止带。
【主治】脾虚湿热,清稀量多,连绵不断,腰酸体乏,舌淡苔白,脉细缓而沉者。
【来源】《傅青主女科》。
方二完带汤
【组成】白术30克(土炒),山药30克(炒),人参6克,白芍15克(酒炒),车前子9克(酒炒),苍术9克(制),甘草3克,陈皮15克,黑芥穗15克,柴胡18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补中健脾,化湿止带。
【主治】白带。症见带下色白或淡黄,清稀无臭,面色白,倦怠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或濡弱。
【来源】《傅青主女科》。
方三清肝止淋汤
【组成】白芍30克(醋炒),当归30克(酒炒),生地15克(酒炒),阿胶9克(白面炒),粉丹皮9克,黄柏6克,牛膝6克,香附3克(酒炒),红枣10个,小黑豆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清肝凉血。
【主治】妇人带下色红,似血非血,淋漓不断,所谓赤带也。
【来源】《傅青主女科》。
乳痈
方一回脉散
【组成】大黄9克,白芷24克,乳香15克,木香15克,没药15克,穿山甲15克。
【用法】共为末,人参6克煎汤,调药末服。虚人不宜用。
【功效】破气活血消痈。
【主治】乳痈未溃时。
【来源】《傅青主女科》。
方二栝楼散
【组成】栝楼1个,生甘草15克,当归9克,乳香15克,金银花9克,白芷3克,没药15克,青皮15克。
【用法】水煎,温服。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主治】乳痈,乳房臃肿,结核色红,数日后肿痛溃稠脓。
【来源】《傅青主女科》。
月经前后诸症
方一顺经汤
【组成】当归15克(酒洗),大熟地15克(酒蒸),白芍6克(酒炒),丹皮15克,白茯苓9克,沙参9克,黑芥穗9克。
【用法】水煎服,1剂吐血止,2剂经顺,10剂不再发。经前腹疼此方极妙,不可加减。
【功效】补肾调经,引血归经。
【主治】经前腹痛吐血。
【来源】《傅青主女科》。
方二调肝肠
【组成】山药15克(炒),阿胶9克(白面炒),当归9克(酒洗),白芍9克(酒炒),山萸肉9克(蒸熟),巴戟3克(盐水浸),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此方极妙,不可加减。
【功效】补肝养血,调经止痛。
【主治】行经后少腹疼痛。
【来源】《傅青主女科》。
方三清海丸
【组成】大熟地500克(酒蒸),山萸300克(蒸),山药300克(炒),丹皮300克,北五味60克(炒),麦门冬肉300克,白术500克(土炒),白芍500克(酒炒),龙骨60克,地骨皮300克,干桑叶500克,元参500克,沙参300克,石斛300克。
【用法】各研为细末,合一处,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早、晚每服15克,白开水送服,半载痊愈。
【功效】滋阴清热,凉血止血。
【主治】女人有每行人道,经水即来,一如血崩,人以为胞胎有伤,触之以动其血也。
【来源】《傅青主女科》。
堕胎
方一利气泄火汤
【组成】人参9克,白术30克(土炒),甘草3克,熟地15克(酒蒸),当归9克(酒洗),白芍15克(酒炒),芡实9克(炒),黄芩6克(酒炒)。
【用法】水煎。服60剂胎不堕。
【功效】顺气泻火。
【主治】妊娠多怒堕胎。
【来源】《傅青主女科》。
方二引气归血汤
【组成】白芍15克(酒炒),当归15克(酒洗),白术9克(土炒),甘草3克,黑芥穗9克,丹皮9克,姜炭15克,香附15克(酒炒),麦门冬9克(去心),郁金3克(醋炒)。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调气活血止痛。
【主治】孕妇大怒之后,突然腹疼吐血,因而堕胎,及堕胎之后,腹疼仍未止者。
【来源】《傅青主女科》。
难产
方一送子丹
【组成】生黄芪30克,当归30克(酒洗),麦门冬30克(去心),熟地15克(酒蒸),川芎9克。
【用法】水煎。服2剂而生。
【功效】补益气血。
【主治】血虚难产。妊娠腹疼数日,不能生产。
【来源】《傅青主女科》。
方二降子丹
【组成】当归30克,人参15克,川芎15克,红花3克,川牛膝9克,柞木枝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交骨不开难产。
【来源】《傅青主女科》。
横产
方一催生方1号
【组成】当归9克,紫苏9克。
【用法】长流水煎服,即下。
【主治】横产者,胎儿居母腹,头上足下,产时则头向下,产母若用力逼之,胎转至半横位。
【来源】《傅青主女科》。
方二催生方2号
【组成】益母草240克,童便100毫升。
【用法】益母草浓煎,童便加入调,口服即下。
【主治】横产。
【来源】《傅青主女科》。
产后诸症
方一生化汤
【组成】当归25克,川芎9克,桃仁6克(去皮尖,研),黑姜2克,炙甘草2克。
【用法】用黄酒、童便各半,煎服。
【功效】活血化淤,温经止痛。
【主治】产后恶露不行,小腹冷痛。
【来源】《傅青主女科》
方二趁痛散
【组成】当归3克,甘草24克,黄芪24克,白术24克,独活24克,肉桂24克,桑寄生3克,牛膝24克,薤白5根,姜3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益气活血,温经止痛。
【主治】产后遍身疼痛。
【来源】《傅青主女科》。方三生津益液汤
【组成】人参30克,麦门冬30克,茯苓30克,大枣3枚,竹叶30克,浮小麦30克,炙草12克,栝楼根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益气生津。
【主治】产后虚弱,口渴气少。
【来源】《傅青主女科》。
方四安心汤
【组成】当归6克,川芎30克,生地15克(炒),丹皮15克(炒),生蒲黄6克,干荷叶1片(引)。
【用法】水煎服。1剂狂定,恶露亦下。
【功效】养血祛淤清热。
【主治】妇人产后2~3日,发热,恶露不行,败血攻心,狂言呼叫,甚欲奔走,拿提不定。
【来源】《傅青主女科》。
方五木香生化汤
【组成】川芎6克,当归18克,陈皮09克,黑姜12克。
【用法】服时磨木香06克在内,煎服。
【功效】活血理气。
【主治】产后怒气逆,胸膈不利,血块又痛。
【来源】《傅青主女科》。
胎死不下
方一疗儿散
【组成】人参30克,当归60克(酒洗),川牛膝15克,乳香6克(去油),鬼臼9克(研水飞)。
【用法】水煎,每日1剂。
【功效】补气补血。
【主治】妇人生产6~7日,胞衣已破,而子不见下,子死腹中难产。
【来源】《傅青主女科》。
方二救母丹
【组成】人参30克,当归60克(酒洗),川芎30克,益母草30克,赤石脂3克,芥穗9克(炒黑)。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补益气血。
【主治】妇人生产3~4日,儿已到产门,交骨不开,儿不得下,子死而母未亡者。
【来源】《傅青主女科》。
汪昂方
虚证
方一斑龙丸
【组成】鹿角胶、鹿角霜、菟丝子、柏子仁、熟地黄各适量。
【用法】研为末,酒化胶为丸。
【功效】补阳。
【主治】虚损,理百病,驻颜益寿。
【来源】《医方集解》。
方二百合固金汤
【组成】生地黄6克,熟地黄9克,麦门冬5克,百合、芍药(炒)当归、贝母、生甘草各3克,元参、桔梗各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养阴清热,润肺化痰。
【主治】肺肾阴亏,虚火上炎。症见咽喉燥痛,咳喘气喘,痰中带血,手足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来源】《医方集解·补养之剂》。
方三黑地黄丸
【组成】苍术、熟地黄500克,五味子250克,干姜(春冬)30克(秋)21克(夏)15克。
【用法】枣肉丸,米饮或酒下。
【功效】健脾补肾。
【主治】脾肾不足,房室虚损,形瘦无力,面色青黄。亦治血虚久痔。
【来源】《医方集解》。
方四十四味建中汤
【组成】黄芪(蜜炙)、人参、白术(土炒)、茯苓、甘草(蜜炙)、半夏(姜制)、当归(酒洗)、熟地、川芎、麦门冬、肉苁蓉、附子、肉桂、白芍(酒炒)各适量。
【用法】加姜枣煎服。
【功效】益气养血。
【主治】气血不足,虚损劳瘠,短气嗜卧,欲成劳瘵,及阴证发斑,寒甚脉微。
【来源】《医方集解》。
内伤发热
方一人参清肌散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炙)、半夏、当归、赤芍药、柴胡、干葛各适量。
【用法】加姜枣煎服。
【功效】益气养阴,清虚热。
【主治】午前潮热,气虚无汗。
【来源】《医方集解》。
方二清骨散
【组成】银柴胡15克,胡黄连、秦艽、鳖甲(童便炙)、地骨皮、青蒿、知母各3克,甘草(炙)1.5克。
【用法】研为散,每服9克。
【功效】滋阴清热。
【主治】骨蒸劳热。
【来源】《医方集解》。
遗精
方一金锁固精丸
【组成】沙苑蒺藜(炒)、芡实(蒸)、莲须各60克,龙骨(酥炙)、牡蛎(盐水煮1日l夜,煅粉)各30克。
【用法】研为细末,莲肉煮粉糊丸,每服9克,空腹时淡盐汤调服。
【功效】固肾涩精。
【主治】肾虚不固。症见遗精滑泄,神疲乏力,四肢软,腰痛耳鸣,舌头苔白,脉细弱。
【来源】《医方集解》。
方二龟鹿二仙膏
【组成】鹿角5千克,龟板25千克,枸杞1千克,人参500克。
【用法】先将鹿角、龟板锯截利净,水浸,桑火熬炼成胶,再交人参,枸杞熬膏和人。每晨酒服9克。
【功效】补肾填精止遗。
【主治】瘦弱少气,梦遗泄精,目视不明,精极之症。
【来源】《医方集解》。
方三茯菟丹
【组成】菟丝子300克,五味子240克,石莲肉、白茯苓各90克,山药180克。
【用法】将菟丝用酒浸,浸过余酒煮山药糊为丸。漏精盐汤下,赤浊灯芯汤下,白浊茯苓汤下,消渴米饮下。
【功效】滋肾益精,健脾泄浊。
【主治】遗精白浊及强白消渴。
【来源】《医方集解》。
痹症
方一扶桑丸
【组成】嫩桑叶(去蒂洗净暴干为末)500克,巨胜子(即黑芝淘净)120克,白蜜500克。
【用法】将芝麻擂碎熬浓汁,和蜜炼至滴水成珠,入桑叶末为丸,每服3克。
【功效】除风湿,起羸弱,驻容颜,乌髭发,却病延年。
【主治】肾虚,全身骨节风湿痹痛。
【来源】《医方集解》。
方二上中下通用痛风丸
【组成】黄柏(酒炒)、苍术(泔洗)、南星(姜制)各60克,神曲(炒)、川芎、桃仁(去皮尖捣)、龙胆草(下行)、防己(下行)、白芷各30克,羌活、威灵仙(酒拌上下行)、桂枝(横行)各9克,红花6克。
【用法】和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克。
【功效】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主治】痛风有寒、有湿、有热、有痰、有血之不同,此为通治。
【来源】《医方集解》。
张璐方
哮喘
方一冷哮丸
【组成】麻黄(泡)、生川乌、细辛、蜀椒、生白矾、皂角(去皮、籽,酥炙)、半夏、胆南星、杏仁、生甘草各30克,紫菀茸、款冬花各6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姜汁调,神曲末打糊为丸,每遇发时睡前生姜汤送服6克,羸者3克。
【功效】散寒涤痰。
【主治】寒痰湍嗽,胸膈痞满,倚息不得卧。
【来源】《张氏医通》。
方二芦吸散
【组成】款冬花、川贝母、肉桂、甘草(炙)各9克,鹅管石15克(煅)。
【用法】研细末。以芦根吸少许,噙化含咽。
【功效】散寒温肺。
【主治】冷哮寒嗽、喘促痰清。
【来源】《张氏医通》。
痘疹
方一紫草饮
【组成】紫草3克,炙甘草15克,黄芪45克,糯米3克。
【用法】水煎,日2次服,温服。
【功效】凉血退疹。
【主治】痘疹血热,口渴不能起发。
【来源】《张氏医通》。
方二消毒饮
【组成】牛蒡子45克,甘草15克,荆芥3克。
【用法】水煎,日服2次,早、晚各1次
【功效】清热祛风,利咽。
【主治】痘疹咽痛而起发迟。
【来源】《张氏医通》。
方三牛蒡子汤
【组成】牛蒡子45克,甘草15克,荆芥21克,防风18克。
【用法】水煎,不拘时温服。
【功效】疏风清热,利咽消肿。
【主治】痘疹咽喉肿痛。
【来源】《张氏医通》。
方四栀子仁散
【组成】栀子仁30克,白鲜皮、赤芍、升麻各15克,寒水石、炙甘草各9克。
【用法】为散,水煎,每服3~6克,紫草茸末15克调服。
【功效】清热祛风,凉血祛疹。
【主治】痘疹毒盛,色黑便秘。
【来源】《张氏医通》。
王洪绪方
方一犀黄丸
【组成】牛黄1克,麝香45克,没药、乳香(各去油,研细)各30克,黄米饭150克。
【用法】研为细末,捣烂为丸,每服9克,陈酒送服,患生上部临卧服,生下部空腹服。
【功效】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活血祛淤。
【主治】乳癌、横痃、瘰疬、痰核、流注等。
【来源】《外科全生集》。
方二小金丹
【组成】白胶香、草乌、五灵脂、地龙、木鳖子各45克,乳香、没药、当归各225克,麝香9克,香墨炭3.6克。
【用法】研为细末,糯米粉打糊为丸,芡实大,每服1丸,陈酒送服,覆盖取汗。
【功效】化痰祛湿,散淤止痛。
【主治】流注、谈核、瘰疬、乳岩、贴骨疽等皮色不变,肿硬作痛。可用于骨结核、肠系膜淋巴结核、寒性脓疡。孕妇忌服。
【来源】《外科全生集》。
方三醒消丸
【组成】乳香、没药(均去油)各30克,雄黄15克,麝香45克。
【用法】研为末,黄米饭30克,捣为丸,莱菔子大,每服9克,陈酒送服。
【功效】消肿止痛。
【主治】痈毒初期,坚硬疼痛。
【来源】《外科全生集》。
方四阳和汤
【组成】熟地30克,肉桂3克(去皮研粉),麻黄15克,鹿角胶9克,白芥子6克,姜炭1.5克,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主治】一切阴疽、附骨疽、流注、鹤膝风等属于阴寒之症。症见局部漫肿无头,皮色不变,不热,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
【来源】《外科证治全生集》。
方五峒丸
【组成】三七、大黄、儿茶、天竺黄、血竭、制乳香、制没药、制藤黄各60克,阿魏、雄黄各30克,冰片、牛黄各75克。
【用法】制成蜜丸,每丸重3克,每次服1丸,开水送下。
【功效】活血化淤。
【主治】跌打损伤,闪腰岔气,血淤肿痛等。
【来源】《外科全生集》。
陈士铎方
头痛
方一定风去晕丹
【组成】熟地27克,山茱萸12克,山药9克,北五味6克,麦门冬6克,元参9克,川芎9克,当归9克,葳蕤21克。
【用法】煎服,每日1剂。
【功效】补肾养阴。
【主治】头痛者,肾水不足而邪火冲入于脑。终朝头晕,似头痛而非头痛也。当大补肾水,而关痛头晕自除。
【来源】《石室秘录》。
方二清脑平酒丹
【组成】黄酒80毫升,辛夷9克,柴胡15克,白芍27克,郁李仁15克,麦门冬15克,桔梗9克,甘草3克。
【用法】水700毫升煎汤,入前酒。酌量饮之,一醉而愈;量好者,再饮之以酒,必以醉为度。
【功效】疏风开窍,清利头目。
【主治】头脑痛。
【来源】《石室秘录》。
方三救脑汤
【组成】辛夷9克,川芎30克,细辛3克,当归30克,蔓荆子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疏散风寒。
【主治】人有头痛连脑,双目赤红,如破如裂者,所谓真正头痛也。
【来源】《辨证录》。
咳嗽喘症
方一归气汤
【组成】麦门冬90克,北五味9克,熟地90克,白术60克。
【用法】水煎服。1剂而汗止,10剂痊愈。
【主治】人有久嗽之后,忽然大喘不止,痰出如泉,臭汗如油。
【来源】《辨证录》。
方二止咳神丹
【组成】人参3克,白芍9克,酸枣仁6克,北五味子3克,麦门冬15克,苏子3克,益智仁15克,白芥子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益气润肺。化痰宁嗽。
【主治】久嗽。
【来源】《石室秘录》。
方三肺脾双解汤
【组成】人参3克,麦门冬9克,茯苓9克,六曲1.5克,车前子3克,甘草3克,薏苡仁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健脾益肺化湿。
【主治】人或咳嗽不已,吐泻不已,此肺脾之伤。
【来源】《石室秘录》。
方四壮气汤
【组成】人参9克,麦门冬30克,甘草09克,百合30克,贝母0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壮气润肺。
【主治】人有多言伤气,咳嗽吐痰,久则气怯,肺中生热,短气嗜卧,不进饮食,骨脊拘急,疼痛发酸,梦遗精滑,潮热出汗,脚膝无力,人以为痨怯之症也,谁知其先伤于气乎。
【来源】《辨证录》。
方五夜露饮
【组成】熟地、麦门冬、芡实各30克,山茱萸15克,贝母15克。
【用法】水煎服,10剂痊愈。
【主治】人有久喘百不愈者,口吐白沫,气带血腥,人以为肺经之湿也,而不知实肺金之燥。
【来源】《辨证录》。
方六灭邪汤
【组成】柴胡3克,茯苓6克,当归3克,黄芩3克,麦门冬6克,射干3克,桔梗6克,甘草、半夏各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人忽感风邪,寒入于肺经,以致一时喘急,抬肩大喘,气逆痰吐不出,人不能卧。
【来源】《石室秘录》。

(<-快捷键)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目录

阅读设置

背景色:

字体大小: 14px

页面宽度: 1200px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