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侦探推理 > 不宠不娇富养女孩的100个细节

不宠不娇富养女孩的100个细节

作者:庹志华字数:158647状态:连载

第三章 优秀女孩的品质与兴趣潜能培养

细 节21做一个自尊自爱的好女孩

女孩如花,世界因为有了女孩美丽的身影、可爱的笑容而更加绚烂。然而不少女孩却在青春年少时期因无知或冲动一失足成千古恨,令人心痛不已。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悲剧发生。    
有一位年仅16岁的女孩,身体发育早,模仿电影里的举动,与一位同龄男孩懵懵懂懂地发生了性行为。此后她感到头晕乏力,肚子渐渐变大,她对此觉得莫名其妙,找来一根带子把越来越大的肚子紧紧缠住,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后来她忍着剧痛,生下一个婴儿,稀里糊涂地做了“少女妈妈”。还有一位女孩,因嫉妒自己的男朋友和别的女孩好,竟雇佣别人杀害那个女孩。还有一篇报道说,两个出生于富贵之家的少女因“斗富”而使一名男孩丧生。
这样的悲剧时常发生,究其原因,或因女孩尚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愚昧无知;或因女孩生理发育成熟无人正确引导;或受外界不良影响等。所以,父母必须要重视培养女孩自尊自爱的高尚人格,让她们正确认识自己的生理心理发展,正确进行异性交往,正确扮演好性别角色,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今后生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培养女孩特别是青春期女孩自尊自爱意识,父母可以从以下方面加强教育:1.正确对待自我和他人
女孩多愁善感,容易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忧郁,闷闷不乐,沉默寡言;狭隘,对小事耿耿于怀,爱钻牛角尖;嫉妒,当别人超过自己时,就怀有敌意,甚至打击中伤他人;有的以戏弄别人为乐,对别人冷嘲热讽;敏感、多疑,喜怒无常;自卑,对自己缺乏信心等。针对这些心理,父母可以经常跟孩子讨论“如何驾驭压力”、“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如何解脱烦恼”、“如何与异性交往”等话题,使孩子能以积极的心态正确对待自我,接纳自我,包括自己的体形、容貌、能力、水平、家庭等。正确面对学习、生活交往中的各种压力,发掘自己的潜能,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意识。任何时候不自暴自弃,不自卑,不炫耀,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外表谦和有尊严,内心平静,展示大气女孩的气质和风度。正确对待身处的环境,做一个宽容大度的女孩。2.正确处理好青春期情感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学生对自身的发育状况和自我形象格外关注,“第二特征”的出现让女生意识到两性的差异,渴望并想着与异性交往。父母不要避讳与女儿谈论这样的话题,应该鼓励女儿大大方方地与男孩交往,坦坦荡荡地交往,消除神秘感,引导她们在交往中建立友谊和信赖,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让女儿懂得尊敬对方,并保持自尊。不要一时冲动,把对异性的好感误认为爱情的降临,不要让青青的苹果过早落地。让女儿充分认识并理智面对异性对自己的追求,学会用理智控制,自我转变,自我疏导,冷却这种情感,把萌发起来的情感珍藏在心底,理智地把握自己对异性的情感,积极投身于学习并参与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淡化对异性的爱慕之情。3.培养良好的成才观
受错误的传统观念和社会偏见的影响,女孩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接受“女不如男”的思想。要摒弃这种偏见,让女儿树立自信心,走出自卑的阴影,扬起理想的风帆。可以经常给孩子讲讲女性成功的故事,如女科学家居里夫人历经艰辛发现镭而获诺贝尔奖的故事;海伦·凯勒身残志坚,取得惊人成就并赢得人们尊敬的事迹;秋瑾、杨开慧等舍小家顾大家,为革命而献出自己年轻生命的高尚情怀等等。激发女儿的生活激情,增强自信,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目标,培养荣誉感、成就感,使之成为积极进取、自尊自强、活泼可爱、刚毅温柔的女孩。
社会即使变化万千,观念更迭,总有无形的道德底线设置在那里,自尊自爱永远是女孩的良好品质。女孩,要成为一个让大家喜爱、尊敬,为大家普遍接受的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自尊自爱。

细 节22向女儿灌输责任意识

父母不能忽视对女孩责任感的教育。父母一味地宠爱、娇惯女儿,会使孩子骄傲、任性、自私,甚至反抗、缺少同情心。过分呵护女儿还会使女儿事事依赖父母,缺乏主见。如果让这样的孩子投身到未来竞争与合作并存,机遇和挫折交错的社会,势必会处处碰壁。
“我女儿都5岁多了,让她帮家里做点儿事,总不能认真做完,不是虎头蛇尾,就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尤其外面稍有动静,就会立即放下手中的事去听、去看,过后也没有想到要继续完成应该做的事,真拿她没办法。”日常生活中,孩子把玩具、故事书弄丢了,让父母帮着找,自己却心安理得地把责任推掉。
这些都是女孩缺乏责任心的表现,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源自于父母的溺爱。现在许多父母爱女心切,自愿包办了孩子的一切,家务活根本不让孩子插手,如果孩子有心帮助大人干点儿什么,大人便会说:“把你的学习抓好,考试分数上去了比什么都强,家里的活不用你干。”其实,这样的父母真是糊涂,如果孩子不干活,就不会对这个家表示关心,久而久之,可能会变得自私冷漠,好像是这个家的“局外人”。到那时父母醒悟过来,再埋怨孩子不干活,就已经太晚了。
如果女儿责任意识淡漠,父母要提高警惕,绝对不要任其发展下去,要想办法加以正确引导,为孩子未来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在孩子幼小的心田里播种下责任的种子呢?1.对自己的事负责
有些家庭里,每天早晨叫孩子起床、上学要经过一场“混战”。为此,许多年轻妈妈问:“孩子早上不肯起床怎么办?”
首先要让孩子明白,上学是她自己的事,爸爸妈妈没有义务替她“包办”一切。学生就应该按时起床、准时上学,根本不能迟到。遇上刮风或雨雪天气,要提早一些起床,早一点儿出家门,坐不上车,走也要走到学校按时上课,这就是学生的责任。对于这份责任,父母有必要在孩子上学的第一天就让她明白。孩子刚刚入学,你可以送她一件礼物——一个可爱的小闹钟,并告诉她:“以后你要跟小闹钟交朋友。每天早晨它一叫你,你就一定要起床,再困也得起来。爸爸妈妈不再叫你,上学迟到的话,由你自己负责。”这样坚持三五天,孩子的生物钟调整过来了,到时小闹钟一响,她会自己起床的。2.从家庭日常小事做起
  父母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及能力,经常有意识地给孩子布置一些任务,并检查她完成任务的情况,使她认识到自己对家庭、家庭成员所应尽的义务。不论是什么任务,父母都应该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给孩子讲明,使她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将它做好。如要求7~8岁的女孩自已收拾屋子,自己叠被子,整理、修补自己的玩具、图书,收拾玩耍后自己用过的物品和玩具,每天饭前摆放全家用的餐具,饭后扫地、倒垃圾、打扫楼道等,培养孩子做事的责任心。又如,叫孩子为邻居老奶奶、老伯伯取牛奶、送报纸,扩大她乐意为别人做事的责任心。通过这些家庭日常生活小事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对孩子来说是既具体又容易接受和做到的。另外,对有些学弹琴、绘画的孩子,父母也应将收拾琴谱、绘画工具等任务交给孩子自己做,以增强孩子的责任心,使她们养成独自保管整理用品的好习惯。一个孩子能养成做任何事情都认真负责的习惯,那她就一定会培养出责任心来。 3.采用故事“游戏法”来培养和发展孩子的责任心
让孩子在故事中或游戏中担任“小哨兵”、“交通警察”的角色,并在孩子有了角色意识的基础上,逐步有意识地安排她参加不感兴趣的活动,并鼓励她像“小哨兵”、“交通警察”坚持站岗那样把事情做完。让孩子在通过担任的角色中,懂得生活中对有兴趣的事要做,对繁杂不感兴趣的事同样也要做好。 4.坚持正面教育,多鼓励、表扬,少指责、批评
孩子的责任感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日积月累。另外,因为孩子毕竟年龄小,好奇心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这些特点往往会妨碍她把一件事自始自终地完成。而当孩子完成一件事后,父母要给予公正及时的评价,并善于用语言的教育艺术将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和转移过来,继续完成她应该完成的任务。如说:“我相信你还会把事情做完做好的”,使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有责任承担,只要努力去做就能做好,同时要教她今后还应该怎样做会更好,既使她看到自己潜在的能力,又看到不足之处,以利帮助孩子养成积极、认真、严谨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培养孩子对自己言行负责的态度。5.父母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责任心的培养,是在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中形成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对待学习、工作的认真态度,坚持性和责任感将成为孩子良好的学习榜样。此外,父母可以时常有意识地与孩子谈自己的工作,把自己完成一项任务、克服一个困难后的愉快和成就感传达给孩子,使孩子能具体地感觉责任意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养成责任习惯。
责任感的培养有助于孩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养成自制、自理能力;责任感的培养有助于孩子理解、体谅别人,养成合群的好习惯;还有助于孩子关心、疼爱别人,这些都是孩子健全人格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细 节23多去培养女儿的感恩之心

一说到同情心,很多人都会摇头说:“现在的孩子太自私了,一点儿不会同情别人。”许多事实也似乎在证明着这一点:公共汽车上,七八十岁的老人站在孩子身边,孩子们也不会起来让一下座位;有人摔倒了,常常会引起周围人的一片笑声。同情是人的一种美德。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对悲欢的敏感和同情只能在童年时代培养。在这个年龄,心灵对人的苦难和不幸、烦恼和孤单特别敏感。”让我们一起来引导女孩学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学会关爱,学会付出吧,帮助她们拥有一颗善良的心。1.父母要从自身做起
  小孩子思维还不是很成熟时,她们绝大多的行为都是取决于对成人的模仿和对社会的初步感知,所以父母对事对物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父母必须先要学会对同伴友好,帮助有困难的人,尊老爱幼等。这样就能直接达到“身教大与言教”的效果。2.善于发现和保护孩子的同情心
  当父母发现孩子对某人或某事产生同情时,我们不仅要注意观察,而且更应对孩子萌芽中的同情心加以保护、鼓励和启发,告诉她们要设身处地的体验别人的痛苦,不要用冷言冷语去打击孩子的同情心。而且要让孩子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从而来减轻别人的痛苦。
这是一位妈妈的亲身经历。星期天,我带妞妞在市场买菜,“妈妈,那个叔叔没有腿。”只听妞妞很惊讶地大声对我喊着。我一看,哎呀!还真是,只见一位年龄在二十八九岁的小伙子坐在一个支架上,支架的下面有四个轮子,走路是用手使劲的,他的两条腿都是半截的,裸露在外面,还真有点吓人,前面的地上放着一个破旧的小桶,里面装满了一毛、五毛的零钱,妞妞刚才的声音很大,好像人家有点听见了,我赶紧拉了拉妞妞,并对她说:“宝贝,你怕吗?”她两眼睁得大大的,直盯着那个残疾人,用摇头来回应我。我又对妞妞说:“宝贝,叔叔没有腿了,是不是很可怜呀。”她还是点点头。“那,咱们一起去给他捐点儿钱,好吗?”“嗯。”我推着妞妞挤到了叔叔的面前,我掏出口袋里的五个小硬币(一共五毛钱)给了妞妞,妞妞拿着钱,不知道要干啥。“去放到叔叔的小桶里边呀。”妞妞看看我,弯下腰,放了一枚一毛钱,“啪”的一声,那个人抬起头,看看妞妞笑了,妞妞也在笑,“都给叔叔放进去呀”她又放了一个,接下来是又放第三个,又放第四个,又放第五个。妞妞一个一个地放。“谢谢!”“不用谢。”看着女儿认真而严肃的表情,我欣慰地笑了。
妈妈在女儿心中播下了一颗同情的种子,相信以后的生活中,妞妞一定是个善良仁爱的好女孩。 3.利用文学作品的作用来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现在有好多的文学作品对孩子都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所以父母要学会来利用这些文学作品来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灰姑娘》、《三毛流浪记》等故事,都能激发孩子的同情心,启发孩子思考应该怎样对待那些弱小的值得同情的人。从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中取得的认识更有教育效果。4.以具体的事例来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让孩子从具体的事例中感受那些需要帮助人的困难,如这次的四川大地震,对我们全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灾区人民的困难是那么地实际和巨大,这时父母就应该告诉孩子地震后那里人民的困难生活,从而激发她们的同情心,并引导孩子用实际行动(如捐款等方式),及时来表现对灾区人民的关心和帮助。
只有在同情心这一基础上,人们才会产生尊重、理解、安慰、帮助等高级情感及由其支配的活动,人与人之间才可能变得亲切,家庭之间才会变得温馨,社会才会变得更加美好。所以我们做父母的不能忽视了孩子的同情心的培养。

细 节24让被爱的女孩更懂得爱

爱是相互的,沐浴在爱中的女孩会更懂得施爱和付出。一本英国的手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有这样的描述:
小兔子张开手臂对大兔子说:“我爱你有这么多。”大兔子也张开手臂说:“我爱你有这么多。”小兔子发现自己的手臂没有大兔子的长,于是站起来,手指天空说:“我的手指有多高,爱你就有多深。”它又倒立,说:“我爱你,爱到我的脚趾头。”“我爱你,像这条小路伸到小河那么远。”可是无论怎样,它的爱都比不过大兔子的多。它太困了,想不出更多的东西来了。它望着灌木丛那边的夜空,想:没有什么比黑沉沉的天空更远了,于是它说:“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说完就睡着了。
“哦,这真是很远。非常非常地远。”大兔子把小兔子放到用叶子铺成的床上,它低下头来,亲了亲小兔子,对它说晚安,然后它躺在小兔子的身边,微笑着轻声说:“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再从月亮上回到这里来。”
多么令人感动的一个小故事!所以,不要吝啬对女儿的关爱,温柔懂事的女孩一定会把父母的爱牢记心间,于不经意间给你欣慰和感动。
我女儿今年已经6岁多了,纯真、幼稚、可爱。虽然我们是普通人家,但我还是把我的女儿当成公主般宠爱,我的口中毫不掩饰对女儿的爱,我经常称呼她为我的宝贝、我的小公主、我的小太阳……
女儿是个电视迷,特喜欢看动画片,只要她在家,我们家电视锁定的就是少儿频道和动漫秀场。我为了看一会儿喜欢的节目,经常要费尽口舌,但大多数时候也只能随她看动画片,其中也补缺了我幼时动漫知识的空白。有一天,我出门在外,突然接到女儿的电话,她说:“妈妈,你最喜欢看的《奇奇颗颗历险记》开始了,快回来看吧。”让我倍感温暖,“霸道”的女儿竟然记得我的这点爱好。
  还有一位妈妈也感慨女儿的乖巧懂事:  单位派我到外地疗养,时间为10天。女儿得知这个消息后,泪汪汪地说:“妈妈,我不想让你走。”我费了很多口舌才做通了她的思想工作。临行前,我在收拾行李时,女儿把她平时爱吃的巧克力、火腿肠和山楂卷等都塞进了我的行囊,除此之外,又把一沓报纸塞了进去,里面还夹着她的照片。当我问她为什么装这些东西时,她一脸天真地说:“妈妈,你到了外地,要是饿了就吃面包和火腿肠,渴了就喝营养快线,心烦的时候看报纸,想我的时候看我的照片。”听了女儿的话,我心里酸溜溜的,于是问她:“你要是想妈妈了怎么办?”她指着桌子上的照片说:“我想你的时候,就对着照片和你说话,问你什么时候回来,再告诉你我想你了。”
常言说,女儿是娘的贴身小棉袄。这话一点儿不假,女儿还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疼爱妈妈了。一个冬夜,我抱着她走到一个风口处,一阵刺骨的寒风吹来,冷飕飕的,女儿赶紧用小手捂住了我的脸,动作麻利得让我始料不及。我问:“宝贝,你干啥哩?”“我怕妈妈冷。”一句话说得我心里暖烘烘的。  
前一段时间,我们一家三口坐在电视机前看赈灾文艺演出,看到灾区惨不忍睹的场面,我哭得一塌糊涂,女儿的小脸蛋上也挂着泪花,她拿着毛巾一边为我擦拭泪水,一边说:“妈妈,别哭了,你挣钱不容易,以后我再也不乱要东西了,把省下的钱捐给灾区的小朋友。”我流着泪把女儿紧紧地抱在了怀里。
有一次我生病了,浑身没有力气,一点也不想动,女儿摸摸我的额头,用小手在我身上按摩了一遍。本来很难受的我,病痛似乎也减轻了。
是啊,被女儿宠爱的感觉真好!这就是做父母的幸福。
智者说:“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我们的生命里流淌着一条爱的河流,爱能促爱,爱能生爱。父母的关爱是注入女儿身上的能量,它能不断积聚、生发,让女儿成为一个善良、体贴、仁爱的女孩。

细 节25培养女孩的公德意识

  你是否对下面的现象习以为常:
  很多楼梯口旁边都有一块指示牌上面写着“上下楼梯靠右走”这几个显眼的大字,而有的同学却视而不见,为了图一时之快,偏要往左走。这样,往往就会与别人相撞;还有的指示牌上写着“请勿随地吐痰”,但是有些人偏不遵守,总是随地吐痰;甚至有些人在马路上不守交通规则,硬闯红灯;随便从楼上扔东西,不管是三楼还是四楼;垃圾袋总是丢在楼门前……
是啊,生活中这种缺乏公德意识的随处可见,是极为不好的行为。一个人的言行,往往表现出她素质的高低。如果一个靓丽的女孩,也随地吐痰,在图书馆或电影院高声喧哗,随手丢垃圾,你会用什么眼光看她呢?小小的举动代表了一个人的素质和形象。
公德代表了一个人的修养。一个有公德心的女孩,会处处彰显出其高雅的气质。    
社会公德是社会生活中最简单、最起码、最普通的行为准则,是维持社会公共生活正常、有序、健康进行的最基本条件,每个人都有义务维护。父母一定要关注女孩的公德意识,切莫让美丽的女孩遭人鄙视。
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从如下方面加强女孩的公德修养:1.爱护公共财物
从小培养孩子要像爱护自己的东西一样对待公共财物。教育孩子在外边要爱护公共设施,保护文物古迹,不乱写乱刻。跟孩子一起外出时,对那些破坏文物的现象,不能无动于衷要表示义愤,进行分析批评。教育孩子在学校要爱护桌椅、教学器械、体育器材,积极参加维修桌椅等劳动。2.遵守公共秩序
  教育孩子在公共场所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和纪律。在影剧院、体育场、公园、图书馆、商店、公共汽车上,一定按规定办事,不为个人利益破坏规定。尤其是看到有人破坏规定时,不要出于从众心理也跟着去做,应该劝阻那些违规的人。3.维护公共场所卫生,保护环境
比如,有些人不讲公德,随地吐痰,乱扔纸屑,乱泼脏水,甚至公然破坏环卫设施。要教育孩子分清是非,绝不能做这种不文明、不道德的事情。当发现孩子出现这方面缺点时,及时指出并立即纠正。教育并支持孩子积极参加大扫除和保护环境的各种公益活动,有机会时跟孩子一起参加,对孩子最有教育作用。4.关心公益事业
  关心公益事业的最基本表现是助人为乐。助人为乐是出于单纯和善良的动机,而不是为了受表扬。社会上许多助人为乐的人都是不留姓名的,应教育孩子向他们学习。
公益事业有固定性和非固定性的。像“希望工程”、社会福利活动、“春蕾计划”(救助失学儿童)等是相对固定的公益事业;像为得病的人募捐、支援灾民、救助遭受不幸的家庭等是非固定的公益事业。家庭要与孩子一起为公益事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要以我们的善良与同情心熏陶孩子,使她们从小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如果认为公益事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将会在孩子心里埋下不良的种子。
家长们都期望年轻一代成为文明、善良、有高尚公德的人,而实现期望必须要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让女儿养成文明的好习惯,看似不起眼的一个个小动作,却可以给她的魅力加分。

细 节26良好的兴趣源自于生活

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    
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例如,对美术感兴趣的人,对各种油画、美展、摄影都会认真观赏和评点,对好的作品进行收藏、模仿;对钱币感兴趣的人,会想尽办法对古今中外的各种钱币进行收集、珍藏、研究。
兴趣不只是对事物的表面的关心,任何一种兴趣都是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参与这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而产生的。例如,一个人对跳舞感兴趣,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寻找机会去参加,而且在跳舞时感到愉悦、放松和乐趣,表现出积极和自觉自愿。
兴趣是和个人的认识和情感密切联系着的。如果一个人对某项事物没有认识,也就不会产生情感,因而也就不会对它发生兴趣。相反,认识越深刻,情感越丰富,兴趣也就越深厚。例如集邮,有的人对集邮很入迷,认为集邮既有收藏价值,又有观赏价值,它既能丰富知识,又能陶冶情操。而且收藏得越多,越丰富,就越投入;越情感专注,越有兴趣,于是就会发展成为一种爱好。兴趣是爱好的前提,爱好是兴趣的发展和行动。爱好不仅是对事物优先注意和向往的心情,而且表现某种实际行动。例如,对绘画感兴趣,并由喜欢观赏发展到自己动手学绘画,那么就对绘画有了爱好。
兴趣和爱好是受社会性制约的。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阶级、不同的职业、不同的文化层次的人,兴趣和爱好都不一样。有的人兴趣和爱好的品位比较高,有的人兴趣和爱好的品位比较低,兴趣和爱好品位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和表现一个人的个性特征的优劣。
兴趣与成才紧密相关,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努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兴趣,对于他们以后的成才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要注重对女孩的兴趣进行培养。1.要培养高尚的兴趣倾向
凡是有利于身心健康和社会的发展进步的事物,都可以培养孩子对它们的兴趣。这样,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教育和鼓励下,她们可能很快对自己接触到的事物产生兴趣,从而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地去寻求关于这一方面的知识。2.爱好不等手兴趣
  不少家长把“兴趣”和“爱好”两个概念等同起来,发现孩子爱好某一事物时,就认为她对其产生了兴趣。其实不然,这两个概念有区别,家长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把它们区分开来,才能有效地对孩子的兴趣加以引导和培养。
在这两个概念中,“爱好”的范围很广,所含感性因素偏多,而兴趣是人们对某一事物高层次的需求。就比如有些学生喜欢看电视,这只能说她爱好看电视,而非兴趣。所以,家长培养孩子的兴趣要多样化,但不能太滥,要让孩子专心致志地集中到一两门主要兴趣上,而把其他的兴趣作为一般爱好就行。3.创设环境,培养兴趣   
  家长要尊重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为儿童的充分发展提供条件。儿童的潜能如同种子,只要有适宜的外部条件,它就会生根、发芽、长大。环境是孩子萌发兴趣的基地,因而家长要多制造机会,创造环境让孩子接触,培养他们的兴趣。说不定在给孩子一支蜡笔、一架琴的瞬间就造就了一位艺术家呢!  
此外,扩展视野对发现兴趣很重要。孩子如果没有机会接触世界上各种奇妙的事物,他们很难对外界发生兴趣,父母也就可能很难找出孩子的兴趣。因此,父母应该创造机会扩展孩子的视野。比如,当发现孩子遇上了一些令她双眼发光的事物时,这种兴趣就值得培养,父母应该鼓励去探索。4.开发潜能,培养所长
每一个正常人都具备多种潜能,只是发展的程度和组合的情况不相同,如果在早期能发现其潜能的长处与不足,并适度地发展或弥补其能力,就能帮助他发展个人潜能,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因而早期教育非常重要,开发潜能、培养兴趣多是在幼儿时代。家长应注重引导,孩子是自己塑造自己的,要让儿童自己开发自己的潜能,体现儿童的主体地位和家长的主导作用,侧重培养孩子真正的兴趣爱好。
有的小学生可能兴趣十分广泛,集邮、电脑、弹琴、练武术、打乒乓等等,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时间有限,参加的活动过多,会分散自己的精力。一个人要在广泛的兴趣基础上有一个中心兴趣,在这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取得更系统、更深入的知识。这样,可以避免顾此失彼,一事无成。也应避免兴趣不稳定,变来变去,总是没定性,也会白白耽误宝贵的时间。5.要建立合理的兴趣结构    
  对于孩子来说,最好既要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又要有集中的兴趣点。广泛的兴趣可以开拓思路,扩展知识面,丰富生活,扩大视野;而中心的兴趣和爱好,可以使人在一定时期内很大程度上集中精力于某一事物,从而也更容易出成果。在兴趣结构问题上,我们强调既要广博,又要有所偏重,博中有精。这两方面可以说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任何一个方面的进步和发展,都会推动和促进另一方面的进步。6.一定要特别注意兴趣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因为如果只是凭着小孩子的单纯的好奇心理去观察一件事物,随着见识的增多,而见多不怪,这也很难出什么结果。只有对事对物保持长久的兴趣,才能对其进行认真的、深入的研究,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做出一番成绩。
我们家长也要注意保持孩子兴趣的稳定性。如果对于任何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今天喜欢跳舞,于是四处翻资料,拜名师,甚至夜不成寐,勤学苦练;可是明天又觉着背着画夹到处“写生”很不错,于是把跳舞的事丢到爪哇国去,赶紧买纸买笔,四处学画,没过几天,便兴趣索然,沮丧而归;之后,又对文学产生了莫名的崇拜,于是一头扎进书海里……这样今儿东,明儿西,整天忙忙碌碌,连自己也闹不清楚自己到底喜欢什么,这样的兴趣和爱好从何发展?就更不用说成才了。要避免孩子出现这种情况。
当然,我们说兴趣和爱好要有持久性和稳定性,并不等于说一个人一旦确立了对某一事物的兴趣,便再也不能转移他的方向,即使自己觉得无味、没趣,也要硬着头皮走下去。这样,也是同样地不利于人才的成长的。我们说的兴趣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是指人要根据自己的条件来确定自己的兴趣和方向,但是随着你对自己所从事的事情的研究不断加深和了解,你也可能发现自己当初就是错的,实际上自己的选择并不真正地适合自己。在这种时候,我们还是要当机立断,及时地中止自己的错误选择,而去重新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重新考虑自身的条件,从而以求从别的方面来发展自己。当然,对于孩子这也一样。7.期望值不要太高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很高,认为培养孩子的目的就是为了成名成家。家长应该走出误区,从培养孩子的底蕴出发去培养兴趣。比如音乐应是以音乐为手段,培养其心灵的美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的能力,陶冶其情感,激发智力和创造性,以发挥音乐活动对儿童身心两方面发展的特殊功能。学美术及其他也是如此。


细 节27了解并引导女孩的兴趣爱好

为了科学地培养和引导孩子的兴趣和爱好,首先要了解孩子兴趣的特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良好效果。    1.了解孩子兴趣的特点
  孩子的兴趣常常是稀奇古怪、阴晴不定,爸爸妈妈时常会被搞晕。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兴趣,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兴趣的一些基本特点:
(1)广泛性。
很多孩子的兴趣就像他们的胃一样,生来就已经准备好接受各种各样的“食物”。但仔细想来,大多数孩子的大多数兴趣,最初都只是一种好奇。
妈妈带5岁的兰兰到小区的活动中心,想为她选个班上上。到了那里,兰兰一下就被各种活动吸引住了,她跟妈妈说,她要学围棋、美术,还要学跆拳道、轮滑、钢琴……妈妈很高兴,给她挑了3个班:围棋班,为的是让她能够静下心来,养成专心做事的好习惯;美术班,为了培养她的想象力;跆拳道班,妈妈觉得女孩子应该多从事一些运动,同时也想增加兰兰与小朋友的交流。而兰兰自己呢?喜欢围棋是因为围棋大师很“酷”,喜欢美术是因为上美术课可以玩颜料,喜欢跆拳道是因为觉得穿上那身衣服很神气。当然,这都跟妈妈的想法南辕北辙。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通过尝试,孩子最终会知道围棋、美术和跆拳道都是怎么一回事,也能认识到它们是否适合自己,自己是否真正喜欢、擅长,由此达到自我认知。
(2)从众性。
孩子的兴趣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随着同伴的兴趣而发生改变。
雯雯练琴总不积极,妈妈为此伤透了脑筋。这个周末,妈妈有事要办,爸爸又要加班,妈妈只好把雯雯寄放在朋友家里。当妈妈去接雯雯的时候,却惊奇地发现,雯雯正和朋友的女儿一起弹琴,你一首我一首,互不相让。  兴趣是可以“传染”的,对于孩子来说,尤其如此。一个孩子投入地做一件事情,经常会引得其他的小朋友纷纷加入。好事如此,坏事也如此。
(3)随意性。    
少年儿童迷上一个事物或一项活动,有时候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性,他们很随意,只要觉得好玩有趣,就会全神贯注其中,不能自拔。表现在时间上,会放任自流,不能自己;表现在行为上,十分固执,不顾一切,甚至于做出出格的事情而不计后果。这种痴迷性仅仅在于获得眼前的满足感,不辨兴趣爱好本身的好坏,也不与未来和后果相联系,可见是一种非理性的表现,更多地带有情感色彩。这一点值得家长和老师特别注意,及时应地给予适当的引导,否则就会使少年儿童在兴趣爱好上失控,酿成大错。
(4)善变性。
少年儿童年龄小,阅历少,对于一件有趣的事物易于着迷,但是兴趣来得快,消失得也快,兴趣持续时间短暂,常常出现“三分钟热度”或“朝三暮四”的现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少年儿童大脑兴奋中心不稳定造成的。比如看了一场民族音乐会,她们可能对拉二胡发生了兴趣,回到家就迷上二胡;不久又听了一次作家讲演,他们可能又决定去当作家,迷上写作……这种兴趣的善变性正反映了少年儿童不够成熟的一面。要避免兴趣善变的负面影响,既需要从主观上进行自我约束,又需要增强客观事物的刺激强度和吸引力,才能培养出良好持久的兴趣爱好。
(5)两重性。
值得注意的是,少年儿童时期的兴趣爱好还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本身作为一种心理机制,一种素质,需要伴随着少年儿童一起成长,不断健全完善,需要人们关注它,培养它,发展它,开发它;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种不断增长的资源和巨大的能源,需要我们去有效地利用它,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在少年儿童时期就要处理好培养兴趣和利用兴趣的关系,做到既关注体验兴趣爱好的过程,又要全力追求兴趣爱好的结果,这样对少年儿童才真正有意义。
(6)表面性。
一般说来,少年儿童的兴趣较为感性,缺少理性和深度,仅限于对事物的表面认识,而不易深入学习,更无积极持久行动,易于导致浅尝辄止。兴趣必须深化才有实际价值,为此就要设法使兴趣具有目标性、坚韧性和创造性,使少年儿童的兴趣爱好变成较为自觉的理性的状态,以追求理想的兴趣效果。
我们认识少年儿童兴趣爱好的特点,目的是趋利避害,有针对性地进行必要的引导,从而把兴趣爱好引向积极方向,追求兴趣爱好的正面效应,让爱好在个人成长过程中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2.发现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兴趣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兴趣,家长应学会去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
(1)从孩子的发问中去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这样讲:“孩子提问,别理就是了,烦都烦死了……”殊不知,孩子爱提问题正是一件好事,说明她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孩子爱提问,是受好奇心的驱使,是兴趣爱好的标志,也是其智力活跃的征兆。家长要善于从发问中,挖掘孩子的兴趣爱好,帮助解决“为什么”,认识“是什么”。例如,大发明家爱迪生小的时候就喜欢问“为什么”,他的母亲充分肯定了他敢于问“为什么”的发问精神,并加以培养,使他成为人所共知的大发明家。
(2)从孩子与父母的活动中挖掘孩子的兴趣爱好。
周末、节假日,与孩子一起进商店、逛公园,或到树林里散步时,家长可以留心孩子感兴趣的商品、书籍、景物等。此外,家长还可以跟孩子一起写字、画画、做纸工、修理日用品、搞烹饪……一般来说,孩子在与家长共同活动时,其兴趣和才能便会清楚地表现出来。
(3)从孩子的劳动成果中挖掘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以手工劳动和绘画为例,很多男孩喜欢做汽车、火车、轮船,描绘打仗的场面;而小女孩大多数喜欢画装饰图案和制作穿着各种服装、梳着花样发式的布娃娃等。从孩子的劳动中,就可以发现出孩子在这些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从而加以培养和引导。3.尊重孩子对事物强烈的兴趣
  当你的孩子对某种东西相当着迷时,你是否会焦虑、担心?其实这大可不必。孩子对事物的热情是正常的,也是健康的,热情会使一个人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专家们认为,强烈的兴趣有助于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并使她更有创造力。做父母的一定要明白,孩子所专注的东西能反映出她天生禀赋,小家伙需要培养自己的兴趣。如下建议有助于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兴趣和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①鼓励孩子先天的创造性。    
  孩子天生有好奇心和创造力。不幸的是,无论我们承认与否,有时我们常挫败她们的这些能力。大人通常不喜欢或不同意孩子的爱好,总试图说服甚至逼迫孩子做我们喜欢的或我们认为她应该喜欢做的事。
  ②不要限制孩子对周围环境的探索爱好。
  专家认为,当孩子在探索周围环境时受到阻拦或受挫时,那么她做事就很容易放弃,这种性格甚至会贯穿其一生,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往往很听话、从众,遇事听天由命。对孩子天生的好奇心的约束,也会影响她的学习劲头,因为好奇心是孩子获得扎实全面教育的基础。
  ③寻找拓宽孩子好奇心的方法。
  家长不仅不要限制孩子对周围环境的探索爱好,而且要寻找拓宽孩子好奇心的方法。如果父母这样做的话,就给孩子未来的身体和智力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④随着孩子的成长,接受孩子的兴趣转移。
人的创造力是随着自我意识的提高和对现实越来越多的认识而发展的。总之,如果你的孩子对什么着了迷,就鼓励她。
父母要记住,人只有喜欢、擅长做某事,才能得到愉悦、满足。全面发展当然好,但当你的孩子确实有着迷的目标时,一定要悉心培养她的这份热情。4.帮助孩子抓住中心兴趣
  现代青少年的业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选择哪一样好呢?  参加数学、理化、外语等学科类兴趣小组活动或选修课,这是学科的课堂教学的课外延伸,对深化学科学习很有助益;参加电子、电工、航模、车模、摄影等科技类活动小组或科技讲座,对开扩视野,发展智能是很有好处的;参加英文打字、微机操作、刺绣编织、烹饪裁剪等技能类兴趣小组或选修课,对发展动手技能是一条良好途径;参加音乐、绘画、书法、舞蹈、体操、球类、武术、游泳等文体类活动小组,对提高艺术与体育的修养水平,陶冶情操,强健体魄也是一条有效途径。
这些有益的活动全部参加,全面提高自己,这当然理想。但这是一个人的时间与精力所不允许的。因此,每个孩子在业余活动的参与上必须作一种最佳选择,以促进自己个性特长的聚焦点形成。    
业余活动的选择原则可以说是根据孩子个人的兴趣爱好来定的。人如果有了某种兴趣,就会给该事物或活动以很大的注意,被它所吸引,表现出津津有味,并努力去追求和进取。因此,孩子若参与自己感兴趣的课外活动,就能乐此不疲,采摘给她带来快乐的幸福果。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生物学家达尔文说:“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了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刻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前人的哲理名言为我们的孩子指出了一条坦途,就是沿着兴趣发展的有趣、乐趣与志趣三阶段朝前走。有趣是兴趣发展的第一阶段,人们往往会被新奇的现象或新颖的事物所吸引,但它变化不定,有的孩子一时喜欢书法绘画,一时又沉醉于流行歌曲摇滚乐。有趣是短暂的,带有盲目性、易变性和模仿性。乐趣是兴趣的第二阶段,是在有趣定向发展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人们会因不满足仅仅停留于观察事物的外表而去追寻它的本质和规律。乐趣阶段具有专一性和坚持性的特点。志趣是兴趣发展的第三阶段。当乐趣与其奋斗目标相结合时,人的乐趣便发展为志趣。
也许有的孩子会说:“我的兴趣很广泛,我对什么事都有兴趣,那我根据什么参加课外活动呢?”其实,人的多方面兴趣只有与某个中心兴趣相结合的情况下,才是可贵的。例如有一位数学教师,他是一个文艺爱好者,会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还精通古典诗词,他的书也读得很多,历史、哲学、艺术理论都感兴趣,还研究过心理学。但他对数学具有一种特别的、任何东西都比不上的兴趣,他认为数学经常给他以创造性的愉快。画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达·芬奇同时也是一个科学家;建立相对论的爱因斯坦还是一个出色的小提琴手;“控制论”创立者维纳除了数学,对生物学与遗传学兴趣浓厚并有出色贡献;我国数学家苏步青对古典文学有很深的造诣,古体诗词写得很好。他们的人生轨迹启示大家,抓住中心兴趣起步,学有余力完全可以再广泛涉猎。这对于家长培养优秀女孩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细 节28培养女孩的学习兴趣

  现代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宠爱,娇生惯养,往往导致孩子任性,不爱读书。为此,家长应因势利导,采取正确的方法,从小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给孩子一个快乐、丰富的人生。
孩子是否爱读书,归根到底是兴趣问题。有位名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对知识抱着浓厚兴趣的人,必然对读书产生热情。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无不是喜欢读书的人。正是对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坚持不断地去学习,不间断地学习,又促进学习成绩进一步提高。
虽然兴趣有天生的成分,但大多数都是培养出来的。对于女孩子,家长不要只是让她们去干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而要努力去培养她们对应该干的事情感兴趣。
我们应该让孩子把握自己的兴趣,而不是让兴趣控制她。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应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1.家长要言传身教
  父母的读书兴趣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那些音乐世家、书香门第等等正是这样产生的。实际上,兴趣教育比强迫孩子去做连家长自己都不感兴趣的事更容易,效果也好得多。所以,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父母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
所谓“言传”,就是尽可能早地读书给孩子听并养成习惯。因为要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就得把书的魅力展示给孩子,就像要让孩子吃梨,得先让她看到、尝到一样。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还要在读完书后进行思想引导,如:“书可以给我们打开一扇窗口,发现另一个美丽的世界。”“用一生积累智慧财富的人,也就是一生都在读书的人,即使老了,也是美的。”在思想引导之后,孩子自然会更喜爱读书了。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如果孩子平时都不曾见过家长读书,家长对孩子读书兴趣的教育就会大打折扣。如果家长做个酷爱读书的人,孩子看到父母如醉如痴读书的身影,自然会以父母为榜样。2.巧妙地把文字引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
在入小学以前,孩子会认识多少个字这并不重要,而激发孩子对文字的好奇心和兴趣,产生认字、写字和阅读的强烈愿望和动机是第一重要的事。
让从来就没有接触过文字的孩子开始学习文字,如果不跟孩子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那么文字对于孩子来说只能是再枯燥不过的东西,你没有理由相信孩子会对它们产生学习的兴趣。但是,如果你在一开始就能够巧妙地把文字引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使她体验到文字能给她增加生活的乐趣和带来方便,那么她就有了学习的动机。例如,你带孩子外出游玩,在公园大门口,你可以告诉她,门上悬挂的大字是“公园”;在玩具店里,你也可以告诉她,包装布娃娃的盒子上印的字是“娃娃”……经常地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不用多久,孩子反而会主动地问你这个字怎么念,那个字是什么意思,这时,学习阅读对孩子来说就已经不再是一件枯燥无味甚至是痛苦的事了。3.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有阅读兴趣的孩子往往会集中精神阅读书籍。但是,阅读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孩子通过不断地阅读逐渐形成的。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比如,给孩子介绍书籍时先描述其中吸引人之处,或者和孩子一起收藏书籍等。要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应该从孩子最喜欢的书籍人手。比如,有些孩子比较喜欢科普读物,父母就可以先让孩子阅读科普书籍,让孩子在其中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在阅读科普书籍的过程中,孩子会发现自己知识的欠缺,父母就可以引导孩子从教科书中去汲取知识,以弥补这一欠缺。
美国教育家杰姆·特米里斯认为,0~3岁是形成孩子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关键阶段。父母应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养成每天为孩子朗读的习惯,每天20分钟,持之以恒,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便在父母抑扬顿挫的朗读中渐渐地产生。他认为,孩子坚持听读可以使注意力集中,有利于扩大词汇量,并能激发想象,拓宽视野,丰富孩子的情感。在每天的听读中孩子会渐渐领悟语句结构和词意神韵,产生想读书的愿望,并能初步具备广泛阅读的基础。4.让书籍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让孩子的生活离不开书,是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有效途径。
  ①每天念书给孩子听。
  不论孩子多大,她都可以和家长一起享受读书的乐趣。几个月大的孩子虽然还听不懂家长念的是什么,可是她能从家长柔和的读书声里体会到读书带来的安慰。孩子上小学以后,虽然可以自己读书了,但是如果每天仍能有一段时间和父母一起读书,这种温馨的体验对孩子来讲还是很难忘的。
  ②让孩子及早接触文字。
  平时不妨将食品包装上的文字指给孩子看,然后大声念给孩子听,让孩子逐渐了解到这些文字符号是有一定意义的。除此之外,将报纸上的大标题念给孩子听,或者在上街时,将广告牌上的内容指给孩子看,这些都是让孩子及早熟悉文字的好方法。
  ③将书摆放在孩子能拿得到的地方。
  家里的每个房间最好都要有书,让孩子随手就可以拿到。逢年过节,当有亲友要送孩子礼物时,可以让他们将书作为给孩子的礼物。5.和孩子一起读书
  和孩子一起读书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孩子的兴趣,此外还要考虑到孩子的智力水平和接受能力。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因此文章不要太长,最好能一次读完。许多孩子都喜欢一遍一遍地听同一个故事,家长要尽量尊重孩子这个习惯。
孩子常常会主动向家长提出要求,要爸爸妈妈讲一个故事,这个时候往往是和孩子一起读书的最好时机。此外,每天也可以安排一些固定的读书时间,比如午睡前和晚上睡觉前这两段时间就很好。平时和孩子一起外出时,遇到排队和需要等候的情况,拿出书来读一读,可以让这段等候的时光很快地过去。
给孩子读书时,要大声。有些家长不太好意思大声给孩子念书,怕自己会念错。其实,大可不必这样想,孩子是不会在意父母是否会念错的。如果念的时候能放慢速度,再加上面部表情和一些表现声音的象声词,那就更好了。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插图中的细节;当故事进入高潮时,还可以故意停下来,问孩子一些问题,例如:“小猫为什么跑了呀?”以提高孩子阅读的兴趣。
经常和父母一起读书的孩子,语言能力和记忆力都发展得很快。也许用不了多久,你的孩子就会对你说,她要自己给你“念”书了。面对这种情况,作为父母,除了高兴之外,心理上还要做以下的准备:一是先易后难。鼓励孩子先从简单的、她早已熟悉的书读起。每次孩子自己读完一个故事的时候,父母要及时肯定孩子,以增强孩子继续阅读的信心。二是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保持孩子读书的兴趣是最重要的。在孩子“卡壳”、讲不下去的时候,家长不妨从插图中或上下文中帮助孩子寻找线索,给孩子一些提示。只要孩子能读懂故事的大意,个别地方讲错并没有太大的关系。父母不要急于批评孩子,即使在纠正孩子错误的时候,也要采取耐心和鼓励的方式,尽量让和孩子一起读书的这段时光充满快乐,要避免生硬地“上课”。6.发现孩子的兴趣点
要培养孩子的广泛兴趣,鼓励孩子接触多方面的事物,从而获得广博的知识。在广博知识的基础上,注意发现孩子的特殊爱好,使其在某一方面有所专长。当孩子作出选择后,要鼓励她保持恒心,不使她半途而废、一事无成。
如果孩子对读书并无兴趣,可以试着以她的其他兴趣为桥梁,把她的兴趣引向书本。例如,让她看一些与她的嗜好有关的或关于某个有个性的人物的书籍。如果孩子的兴趣不是很浓,也不要失望,书籍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只要下功夫,就能找到合适的书籍。


细 节29音乐能给女孩一颗灵动的心

音乐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有着非凡的意义。教育学家认为:“音乐是思维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更有不少科学家、艺术家都把音乐作为提高修养,启迪灵感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的确,音乐作为一种表达心灵感受的语言,不仅可以提高孩子对情感的感受和体验能力、陶冶情操,还可以提高孩子的文化修养。很多女孩子正是因为从小就接受到了良好的音乐教育,才拥有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灵动气质。
几乎所有的小宝贝对节奏感强的音乐都很敏感,音乐一起,就会手舞足蹈,明显地表现出兴奋;稍大一点儿,看见电视里唱歌,还会一唱一和。
让0~3岁的孩子快乐地学音乐,父母可参考以下三种简单、实用的方法。1.音乐生活化    
宝宝出生后,父母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让她在家随时能听到优美的音乐。    2.音乐,在游戏中学
专家认为,过早的正规音乐训练,对年幼的宝宝并不合适。不过,从孩子小时候开始,父母倒是可以让她广泛地接触和音乐有关的事和物。比如,在游戏中,孩子可以了解声音的大小、快慢、长短,甚至是音色和音质的变化,这类学习对幼儿来说已经足够了。3.音乐玩具当教材
选购一些儿童玩的音乐玩具,父母可把它当作孩子学习音乐的早期教材,例如,小口琴、小钢琴等儿童乐器。需要注意的是,购买时应慎重挑选,乐器的音质切不可过于低劣。
许多父母以为学习音乐一定得学习某种乐器,其实,专家建议,不要将乐器当作学习音乐的唯一方式。虽然让孩子学习和掌握一种乐器的演奏技巧是一件很让人骄傲的事,但对于0~3岁的幼儿来说,的确没有太大的必要。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让她听听音乐或是唱唱儿歌,有机会还可以带她去观看音乐会或艺术展出,这种教育效果也许会更好。
如果父母能够在孩子6岁前,注重对孩子音乐天赋的引导,会对孩子日后的音乐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当然,有些孩子还会拥有更好的音乐天赋。如喜欢进行音乐活动,喜欢听音乐、唱歌。能准确地定音,容易记住曲调,还能顺利并正确唱出或演奏出这个曲调;能很快地学会识谱,能自己创作简单的曲调,善于发现生活中简单的乐器。对于这样的孩子,更需要父母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不一定非要成为音乐家,但可以给孩子的人生增加很多光彩。
 例如,为了培养女儿的音乐才能,一位母亲是这样做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会让音乐伴随着她的活动。如起床时,我会给女儿播放一些活泼、有力的乐曲;吃饭时,再播放一些优美、舒缓的乐曲;临睡前,播放一些轻松、安静的乐曲;即便是给女儿讲故事,我也会选择一些和谐的乐曲做伴奏,增强情感的渲染。有时,我还鼓励女儿跟随音乐的节拍有节奏地做动作,如打拍子、踏步、跳舞等。
这位母亲是智慧的。当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了美妙音乐的环境中,她的节奏感和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一定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女儿对音乐的爱好,是从兴趣和天赋出发而逐渐形成的。像很多孩子一样,女儿也是从幼儿园起便开始上这样那样的班——音乐班、舞蹈班、绘画班、游泳班、乒乓球班等。在这些班的学习过程中,虽然她的表现也都有可圈可点之处,但我发现,最为敏感、最出效果的还是她在音乐方面的感觉,以至于在上幼儿园时演出的节目就上了省电视台,虽然那是个集体节目,但女儿却是这个节目的主角。自此,我就有意识地将女儿对音乐的学习调整为“主攻”方向。在乐器上学习了电子琴和钢琴,在声乐上师从过音乐老师,参加过合唱队,也聆听过国家级专业演员的教诲,音乐成为女儿日常学习之外的“第二专业”。
对音乐的爱好,给女儿的学习和生活着上了色彩,带来了快乐。从初中到高中,女儿一直是班里的文艺委员,每逢重大节日,她都会组织同学们表演节目,且常被认为有“出彩”之处。女儿去年上了大一,这一爱好更有了用武之地,她也常常为此辛苦着、忙碌着、快乐着。 
对音乐的爱好,还给女儿开辟了感情表达的渠道。学习压力很大时,她会用歌声排解压抑的情绪;心中有烦恼或高兴事时,她也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与钢琴对话,用琴声来宣泄她的心情。
爱好音乐,已使女儿受益多多,我相信这一爱好还会使她终生受益。
是啊,让我们的小公主掌握一些乐器、爱好音乐,会让孩子终生受益的。
生活中,不必苛求你的女儿成为音乐家,只要让孩子享受到音乐所带来的快乐,并提高孩子的艺术修养和灵动气质,你的音乐教育就是成功的。

细 节30舞出女孩的优美身段

  舞蹈是一种人体艺术,是一种以人体动作反映生活和情感的艺术。舞蹈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它要靠身体各个部位协调动作,表现生活的美,歌唱生活,并借此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女孩子拥有优美的身段是令人羡慕的,而舞蹈训练是形体训练的最好方法。
每个女孩子都是天生的舞者,她们在很小的时候就会用手舞足蹈、蹦蹦跳跳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就会梦想着有朝一日,自己能成为美丽舞台的中心。那么,身为父母的我们应该怎样去引导孩子学习舞蹈,进而让孩子拥有优美的身段和气质呢?1.要发现并培养孩子的舞蹈天赋
一般来说,具有舞蹈智能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1~4岁就会表现出其舞蹈的天赋。如:对舞蹈有强烈的兴趣;动作协调、轻盈、优美、灵活;动作完全与音乐一致;脚的走、跑、行进、跳跃等动作,富有节奏且灵活自如;能利用手和手臂的结合,做出许多动作;喜欢模仿性动作;喜欢电视上的舞蹈节目;能伴着音乐的节拍舞动;愿意与小朋友一起表演;能根据自己学过的动作,创编一些简单的舞蹈等。  如果孩子没有表现出天生的舞蹈天赋,父母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培养孩子对舞蹈的兴趣。
例如,经常让孩子通过电视观看少儿文艺节目、歌舞表演等,让孩子用感官直接感受舞蹈的美,引起孩子对舞蹈的注意和兴趣。这时,如果父母发现自己的“小公主”喜欢“手舞足蹈”时,更要积极地加以引导。
此外,父母还应鼓励自己年龄较小的女孩子学习一些儿童舞。儿童舞动作简单且富有韵律,孩子十分容易掌握。当孩子对自己的舞蹈充满自信时,自然会对舞蹈产生浓厚的兴趣。
需要提醒的是,父母如果希望自己的女孩子进行专业的舞蹈训练,第一要看孩子的兴趣,第二要看孩子的身体条件。而且进行专业舞蹈学习时,孩子的年龄也不宜太小。运动专家建议:5~12岁是少儿身体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这时候进行舞蹈学习,将会对孩子的健康发育大有裨益。    2.最好延迟满足女孩子学习舞蹈的心愿
延迟满足,在家庭教育中有很多的应用。学习舞蹈是很苦的,很多孩子都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怕疼、怕累而最终半途而废。因此,当你的女孩子向你提出学习舞蹈的请求时,父母一定要记得延迟满足她的心愿。只有让她知道自己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她才能鼓起勇气继续坚持、继续努力,最终学有所成。
一位聪明的妈妈是这样做的:
女儿一直缠着要去学舞蹈,可我知道学舞蹈是很苦的,孩子很容易会打退堂鼓,这样会很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怎么办呢?于是,我故意骗她,说不让她去学,理由是怕她打退堂鼓,怕她浪费钱。
刚开始,女儿听我这样一说有点儿犹豫,可马上又说:“妈妈,我不怕苦,我会坚持到底的,我不会打退堂鼓的!”我又故意把她晾在一边,不答应她,一来是调调她的胃口,二来是使她以后训练时不敢因怕疼而不练。
虽然我口头上不答应她,可我却经常有意带她去看小朋友们跳舞,还经常在她面前夸哪个哪个小朋友跳得很好,我很喜欢她,很欣赏她。这一下女儿可急坏了,又不敢硬缠,便悄悄地观察我,只要我一高兴,就向我提起要去跳舞的事(其实我也在观察她)。
过了一段时间,我知道时机到了,故意很勉强地答应了,还对她提出不准半途而废的要求。这时的她只顾着高兴,就很痛快地答应了。果然,在日后的舞蹈学习过程中,女儿所表现出的努力程度、坚韧程度,要远远高出其他女孩子许多。
美的形体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得的,它需要长期的坚持,所以,对于爱美的女孩子,让她自己产生学习舞蹈的心愿并延迟满足她,这样她会更加努力,并长期坚持。的确是一种好方法!
“像仙女一样轻盈,像冰雪一样圣洁,像溪水一样舒缓,像微风一样温柔。”这是人们对芭蕾舞者的感觉。跳芭蕾的女子也许并非都是令人惊羡的绝色美女,但却挡不住一种优雅,一种沉静,一种由内而外所散发的魅力。这是无数女孩梦寐以求的境界,但不要忘了,这是经过辛苦的训练才达到的结果。所以,女孩的父母们帮女儿选择一种适合她的舞蹈,并长期坚持训练吧,那么女儿优美的身段,端庄的仪态,高雅的气质风度就在不远处了。    
细 节31通过绘画感悟生活的美

绘画是一种造型艺术。绘画作品色彩协调,线条清晰,形象生动,有助于锻炼孩子的视觉,又能够发展孩子的观察力和艺术想象力。孩子喜欢用五颜六色的画笔涂画出花花绿绿的图案来,实际上是对美的创造。一些简单的绘画、泥工、手工、纸工、制作玩具等和绘画有关的技能,可以培养孩子对绘画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绘画创造能力。
女孩子学习绘画,对培养她的卓越气质究竟有哪些作用呢?
其实,绘画并不仅仅是让孩子学会画画,它更重视通过画画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绘画还能让我们的“小公主”敞开心灵,使她在绘画中舒展自己内在的想象和情感,通过绘画把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表达出来,从而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和修养,增强感悟美的能力。  很多从小培养孩子绘画能力的父母,对此都深有感触:  “在女儿学习绘画的同时,她也渐渐开始养成了细致观察的好习惯。无论花开了、燕子飞来了,她都会第一个发现。”    
“女儿不到4岁开始学习画画。现在小小的她就有很好的审美能力,不仅自己很会搭配服装,还经常指导我的着装问题:‘妈妈,你应该穿短裙,长裙把你的美都掩盖住了’。”
不难看出,在绘画的过程中,女孩子卓越的个性能力、审美能力,都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为了在自己的画纸上创作出美丽的图景,她们学会了观察美、体悟美、展现美
我们甚至可以对绘画的作用这样进行概括:绘画,赋予了女孩子更多感悟美的能力!  
孩子的绘画兴趣既缘于天性,也和父母的正确培养有关。在此,我们仅针对如何培养孩子绘画兴趣,给父母们提出了若干的建议,希望能为女孩父母们所参考、借鉴。1.不管孩子画得如何,都请多鼓励
一般来说,孩子到了三四岁,大都会十分喜欢“到处乱涂乱画”,而且女孩子的“涂鸦”意愿往往会比男孩子表现得更强烈一些。其实,这也正是孩子学习绘画的启蒙阶段。
而父母在孩子绘画的启蒙阶段,态度如何、采取的方法如何,将直接关系着孩子日后对绘画是否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有一次,老师正在教孩子们学画水彩画,帆帆的妈妈来接女儿了。帆帆马上把自己刚画好的画递给妈妈,妈妈拿着画,掉过来转过去地研究,还是没有看出女儿画了什么。“这是什么呀?”妈妈小声问帆帆。“是猫呀。”帆帆话音还未落地,妈妈就连着夸奖:“是猫,是猫,画得真像!我们帆帆好棒,猫画得真好!”说着眉开眼笑地领着帆帆回家了。
过了一段时间后,帆帆的这副画获得了某比赛的一等奖,评委们说孩子的线条大胆、有创意。
当我们的女儿对某些活动有兴趣时,父母如果能像帆帆的妈妈那样,理解孩子,并不停地表现出由衷的赞赏,这就给予了孩子极大的鼓励,可促进她能力的逐步提高。    2.以言语引导孩子画画
孩子在刚开始对绘画感兴趣,往往会停留在形象片面、单调的层面上。这时,当孩子想要画一件事物,却不知如何表现时,请您以“言语”来引导她做画。例如:
孩子想画“大象”,您可先和她一起讨论大象的特征,若能辅以图片或书籍加深孩子的印象,甚至带孩子到动物园观看,都能加强孩子对画作内容的表现欲望及构成概念。然后,鼓励孩子以基本形状——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分别做头部、身躯、四肢的描绘。“想一想,大象的头和长长的鼻子像什么形状?圆

(<-快捷键)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目录

阅读设置

背景色:

字体大小: 14px

页面宽度: 1200px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