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侦探推理 > 不宠不娇富养女孩的100个细节

不宠不娇富养女孩的100个细节

作者:庹志华字数:158647状态:连载

第十章 不宠不娇女孩与梦想齐飞

细 节92让女孩学会欣赏自己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一个母亲把自己的孩子带到一个温度在20℃左右的房间,再让母亲告诉孩子,房间的温度会慢慢降低到12℃,这样,孩子慢慢地可能会觉得冷。说完这些话后,母亲把孩子一个人留在那个房间里。心理学家从摄像头中看到,孩子缩着脖子,后来把手也缩到衬衫袖子里去了,而且还打起了哆嗦,最后孩子拼命地敲门。孩子出来后对母亲抱怨说,那个房间实在太冷了!而事实上,那个房间的温度并没有降低过,始终是20℃。这样的试验,又在其他孩子身上做了几遍,情况都是相同的。   
母亲告诉孩子房间温度将会降低,孩子就接受了这种暗示,他们甚至会因此“冷”得打起哆嗦来!这实在是太奇妙了,因此,儿童心理学家建议说,如果家长能把这种方法用在教育孩子方面,那么一定会产生非常好的作用。
相比之下,女孩更容易学会揣摩大人的心思,很在乎别人怎么看待自己,把老师和家长的评价看作是最高的评价、终极的评价、不可更改的评价。这种心理上的影响,如果得不到及时矫正,甚至可以伴随她们的一生。
有一位女护士,大专毕业后在一家大医院里工作,形象、气质、修养都挺好,追求她的男孩很多,其中不乏优秀者,对此她一概拒之门外。后来,她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劝阻,找了一个各方面都不强的丈夫,熟悉她的人对此都很不理解。他们婚后的生活很不幸福,夫妻间没有共同语言,丈夫的修养差,动不动还打她。她成天以泪洗面,一年后,她伤心地离了婚。
她本可以避免这场注定没有好结果的婚姻。为什么她执意要选择一个糟糕的男人呢?其根本原因是她对自己的外貌很不自信。
外貌姣好的她为什么不自信?这要追究到她从小所受的家庭教育。小时候,不知出于哪门子的审美标准,还是她小时候真的长得不好看,从她记事起,她父亲就多次当面说她:“小丫头,你长得这么丑,长大了找对象都难哦!”慢慢地,她就真的认为自己长得丑。如果别人说她漂亮,她就认为是在说反话,嘲笑她。
后来,随着她自信心的增强和心理医生的指点,她终于认识到自己的外貌并不丑,属于比较漂亮的这一类,“长得丑”的标签贴在她身上多年,使得她深受其害。    
心理暗示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心理,心理的改变又可以带来性格的改变。    
 一个孩子本来很羞怯。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小区里大声招呼了一位奶奶。
这位奶奶是退休教师,非常喜欢孩子,经常带孩子一起玩。从那以后,她经常特意当着孩子的面对别人说,这个孩子特别大方,喜欢叫人。孩子的母亲也跟着这样说。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原本羞怯的孩子彻底变了样。
在小区里玩耍时遇到熟悉的人,老远就叫人家。
“这孩子长得丑”、“这孩子怕生,说话像蚊子似的”、“这孩子太邋遢,什么衣服穿到她身上都没样”、“这孩子整天都无精打采,一点儿也不活泼”,如此等等,对于孩子的错误暗示几乎随处可见。
一个女孩的自信,首先是从爱自己、欣赏自己开始的,做家长的任务,就是尽力帮助她们培养这种信心。
丽丽是个体形偏胖的女孩,她的体态像爸爸,有遗传因素,平日胃口又好,想减肥难度很大。而且,妈妈也明白,丽丽即使能瘦下来,也不能变成那种她喜欢的纤细苗条的体形。
面对忧心忡忡的女儿,妈妈一直在想办法。一个星期天,丽丽的姑父和姑妈来家中做客,姑妈是一家律师事务所的负责人,接过很多和经济有关的大案子,是丽丽的偶像。那一天,丽丽和姑妈聊得很高兴。姑妈离开之后,妈妈对丽丽说:“我发现一个秘密,你长得越来越像姑妈了,将来一定也能像她那样做出一番事业来。”丽丽高兴地说:“对啊,咱们家的亲戚里我最喜欢姑妈了!”妈妈说:“不光你喜欢她,当年上大学的时候,她长得丰满漂亮,性格开朗,老师和同学们都喜欢接近她。”丽丽的眼睛亮了,从此,很少再为自己的身材发愁了。
女孩对自己的认可,和父母的看法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你的女儿在外表上有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做家长的可以通过适当的心理暗示,让她喜欢上自己的特点。本来美就是没有一定之规的,一个欣赏自己的女孩,修饰得当,热情洋溢,70分的容貌就是100分的效果。更为重要的,因为爱自己,又可以激发起她对未来的渴望和进取之心,一步一步地就会往我们期待的秀外慧中的方向发展。
一个女孩子对于自身的素质自信与否,不但影响她在某个活动中的表现,还可能影响她一生的成败。而一个人的自信心主要来自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所受的教育和待遇,女孩的容貌体态是很难改变的,而改变她们的心情,让她们学会欣赏自己,其实并不困难。

细 节93让女孩体验成功的快乐

刘莉是四年级的小学生,她成绩一般,在班级表现也不活跃,属于那种既不让老师特别关注,也不让老师特别操心的孩子。几年的小学时光,眼看就这么平平淡淡地走完了。
寒假过去之后,刘莉的班主任因为调到外地工作,换了一个新的老师管他们班。一个月过去了,一天,刘莉放学回家后,兴奋得满脸通红,在爸爸妈妈惊异的目光中,刘莉把一张“学习进步奖”的奖状铺到他们面前,这是刘莉从上学以后得到的第一张奖状。她说:“今天老师表扬我了。他说:‘刘莉同学做作业认真,字迹工整,这一个月以来学习成绩也进步了,照这么下去,她以后的成绩会更出色的。’”爸爸妈妈赶紧围过来,共同欣赏女儿的奖状,然后大家一起动手,把这张奖状贴到刘莉的房间里。
到了期末考试时,刘莉果然有了更出色的表现,对于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也都积极参加,在一次歌咏比赛中,她还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成功的经历,师长的赏识,是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养分。尤其是对一些表现平平的孩子,给他(她)一种成功的体验,就等于在他(她)面前打开了一扇门。当他(她)品味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时,一下子就会爱上这种奇妙的感觉,能够调动起更大的积极性来。
河南安阳市的少先队组织曾在教育专家韩凤珍的指导下,开展过“我之最”活动,即让每个孩子都亮出各自的“绝招”、“绝才”、“绝优”、“绝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许多被人瞧不起的孩子或那些被忽视的“灰色儿童”,也纷纷登台露一手儿,有的剪纸、有的爬树、有的驯狗、有的讲历史知识、有的滑旱冰等等。孩子们由于显示了自己超人的本领,自信心大增,彼此之间也刮目相看了。
韩凤珍说:“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信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信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信心,这是切断后进生生源的重要手段。”而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一个不可忽视的途径,就是给每个孩子创造表现能力的机会,让他们都尝到成功的喜悦。
不要小看了这种活动,当孩子有一项比别人强的“特长”时,就能焕发出自信心,便会觉得只要自己肯去做,一定不会比别人差。而这种自信心也会延伸到其他领域,使孩子更具有积极性。因此,父母应尽力挖掘孩子的优势潜能,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在个人爱好方面,有了优势潜能,孩子就会拥有信心。
有教育家说:“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当家长的,不能因为一时没有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就认为这个孩子是平庸的。
许多孩子丧失上进心,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求上进,恰恰是因为他们在取得一些进步并表现出自己有上进心的时候,被父母们忽视。而当他们不经意间又表现出缺点和不足之处时,却听到父母没完没了的唠叨与责骂,这一切都会使孩子灰心丧气,加快沉沦。
其实,缺点再多、毛病再多的孩子身上都会有自己的优点,有自己闪光的地方,只不过是不太显著、突出而已。如果父母不抱有成见,用赏识的眼光去看他(她),肯定会发现孩子身上有很多的优点。孩子也许贪玩一点儿,但是头脑灵活,能说会道;也许寡言少语,但是成绩非常好,而且心地善良;也许有点任性,但是做事很有主见……只要你善于去发现,就一定能看到他(她)身上值得肯定的地方。父母应该做的,就是善于去发掘孩子闪光的一面,并且给予真诚的赞扬,肯定他(她)的优点。夸奖优点是纠正孩子缺点的最好方法。
比起让学校和社会为孩子找出闪光点来,与他们朝夕相处的家长们更具有天然的优势。有时父母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欣赏的话语,对孩子来说都是强大动力。每个孩子都想把好的一面展示给父母,而父母的“赏识”,正是每个渴望进步的孩子重新找回自信、迈向成功的起点。

细 节94给予女孩最强的期望,她就会进取

在对女孩的教育中,我们提倡家长保持平常心,不要给她们太多的压力。但这不是说对孩子就放任自流,让她做成什么样子算什么样子,更不能让孩子自己,也放弃了更高一层的自我期许。
父母对孩子一定要保持期望,因为父母的期望对孩子来说,具有重要的动力作用和目标导向作用。
黄燕的妈妈对孩子的期望值很低,她经常说:“一个女孩子,也不指望你做出多大的事业,只要在学校别惹是非,别结交一些坏孩子,别旷课逃学什么的就行了。”在妈妈的这种期望中,黄燕一点进取的动力都没有,有一天看电视时间过晚,第二天,竟然在课堂上睡着了。学习成绩,当然也是逐渐下降。
这就是由于过低要求,带来孩子的不进取、无作为。
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能成为非凡的天才。一个孩子能不能成为天才,取决于家长和老师能不能像对待天才一样爱他(她)、信任他(她)、期望他(她)、教育他(她)。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先生和他的助手做了一项实验:他们随机抽选了一所小学,在这所小学随机抽选了一些学生,然后把这些学生的名单交给校长和老师,并对他们说,我们正在作一项重要研究,通过我们的测试,发现这些学生是“最有发展前途的”,要求学校领导和老师严格保密,确保研究课题不受影响。罗森塔尔先生作为著名的心理学家,深受校长和老师的尊敬,对他的说法他们深信不疑。
仅仅是一个权威性的“谎言”,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并且各方面的表现都很优秀。人们不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老师对这个具有“权威性”的判断深信不疑,这个判断左右了老师对学生能力的评价,而老师又将自己的这一心理活动自觉不自觉地通过自己的语言、情感和行为传染给学生,学生强烈地感受到来自于老师的信任、鼓励、关注和期待,因此变得更加自信、自尊、自强,从而在各方面得到了快速进步。
有调查证明:几乎90%在品质、意识和智力方面有杰出表现的人,在自己的童年或少年时期都受到过来自于亲人的积极的暗示。
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做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
正是因为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残酷”教育,才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或工作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争一流,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永远坐在前排”。
玛格丽特上大学时,学校要求学习5年的拉丁文课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硬是在一年内全部学完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的考试成绩竟然名列前茅。
其实,玛格丽特不光是在学业上出类拔萃,她在体育、音乐、演讲及学校的其他活动方面也都一直走在前列,是学生中凤毛麟角的佼佼者之一。当年她所在学校的校长评价她说:“她无疑是我们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生,她总是雄心勃勃,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
正因为如此,40多年以后,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上才出现了一颗耀眼的明星,她就是连续4年当选为保守党领袖,并于1979年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并连续担任首相一职长达11年之久,被世界政坛誉为“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当一个女孩的表现有些平淡的时候,周围的人一般不会给予太多关注,他们会以为:一个女孩子,天性柔弱,能力有限,做得差不多也就行了。事实上真是这样的吗?不,不是她的能力达不到,而是师长们尤其是父母对她的激励不够强,只有让她相信自己行,她才能调动起“行”的潜力。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期许,这是人性中最深刻的渴求。”一个孩子,你以对待庸才的态度对待他,他即使再行也会变得不行;一个孩子,你如果经常鼓励他,让他向着更高的目标冲刺,他即使再不行也会变得行起来,他的进步也许会让你大吃一惊。

细 节95让女该全面发展,做个高素质的人

对于女孩子的赏识教育,我们应该把它当成一项长期工程来做。有些做家长的,对待孩子却“赏识”得不免有些随意了,比如说在自己心情顺畅时,对孩子和颜悦色,一个劲儿地鼓励;不顺心时,把坏情绪也带给孩子,专门挑她的错。或者是在孩子表现出色时,夸奖有加;孩子发挥失常时,家长也跟着灰心失望,责备的话脱口而出。还有的家长,只对自己看重的学习成绩好这一项优点给予激励,对于孩子的其他方面,则很少关心。
作为家长,引导与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本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家长同时也应该教育与关心孩子怎么做人,怎么发展自己的个性,怎么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怎么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而绝不能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上,都用在孩子的考试分数上。
家庭教育应该包括做人教育、个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这样的全面教育才能够真正培养出素质全面的孩子。目前,由于大部分父母把主要时间和精力都用在考试成绩教育上,往往忽视了对孩子的能力培养。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家教中,从来不把孩子的考试分数看得那么重,而是要求孩子“多读没有字的书”,把见多识广当做孩子成长的最好的养料。他认为让孩子尽可能多地了解社会,了解历史,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并且得出有益于社会的结论,就能够以此来正确地指导自己成年后的行为。
叶圣陶的儿子叶至善在上小学时,曾因学习成绩不佳留过3次级。后来,经过努力,他考取了一所以学风严格,学生成绩优异而闻名的省立中学。他在这所学校读了一年书,又因为有4门功课不及格要留级。
刚进中学就留级,叶至善非常难过,面对那些不及格的成绩单,他忍不住哭了起来。叶至善的母亲很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她看到至善的成绩报告单上分数那么低,就总是唠唠叨叨,说孩子不争气,没有出息。
而大名鼎鼎的教育家,至善的父亲叶圣陶却从来不说什么。他认为,一门功课学得好不好,得看是否能把学的知识全部消化,以达到终身受用。成绩的好坏不是单凭考试能衡量出来的。他对儿子说:“你的语言表达能力不错,知识面也不窄,一次考试成绩不好没有关系,以后好好学就是了。”叶圣陶给儿子换了一所教育风格完全不同的学校,叶至善进了这所学校,有了明显的转变,对学习感到有兴趣了,也不用整天在做练习题和做作业上花费多少工夫,因而有足够的时间看课外书籍,以及唱歌、吹口琴了。    
孩子的兴趣变广泛了,父亲很高兴,又鼓励他说:“这很好,以后还要多读没有字的书。”他解释说,所谓“没有字的书”,就是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向社会和自然学习知识和技能。有用的知识不只是在课堂上,不只是在那些教科书里,而是在社会生活中。
在父亲的教育和影响下,叶至善这个在小学和中学留过4次级的孩子,终于学有所成。后来,曾经担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和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少儿出版社编审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其实,成绩单只是一种功能有限的教育工具,它仅仅负责唤起父母的警觉,提醒父母们寻求进一步有关孩子的详尽信息,鼓励父母们和老师保持联系并注意孩子的日常作息。成绩单或许能反映孩子适应学校生活的能力,却无法预测孩子未来的成就。有些孩子得天独厚,可以驾轻就熟地适应学校生活并获得优秀的成绩,有些孩子则需经过一番奋斗和努力。
所以,高分未必就能造就优秀的孩子。就长远来看,具有独立性格、幽默特质、艺术或其他特异天分的孩子,往往可以取得更辉煌的成功。
我们要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女孩,应当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给她们提供持久的动力。
孩子所要具备的6大品质为:
自信心:父母应该鼓励孩子相信自己,仔细发掘孩子的天赋之所在,然后加以耐心地引导,让孩子具有足以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的本领。
热情:“没有热情便无大成。”但是人的热情往往是脆弱的,会由于嘲笑、奚落和失败而受挫以致丧失,所以,需要倍加爱护。
同情:作为父亲和母亲,要培养孩子对一草一木、小猫小狗的同情心,在家庭中形成一种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的气氛,让孩子们在幼小的心灵中萌发出同情的火花。    
尊重:它包括尊重他人和尊重自己两个方面。我们应该用温柔的劝导来教育孩子们懂得:不尊重别人的人,就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幽默感:有了一种开朗、幽默的品质,就能不因失败而一蹶不振。
希望:人生的道路上,父母亲应该首先抱有希望,使孩子们明白“黎明前总是最黑暗”的这个道理,从而让他们争取进步,努力前进,直至胜利。

细 节96为女孩开辟更广阔的上升空间

为了了解女孩的成就和她们所处的空间的关系,我们先来听一段有趣的故事。
美国一家公司在纽约总部办公室的门口,摆放着的一个漂亮的鱼缸。鱼缸里十几条产自热带的杂交鱼开心地嬉戏着,它们长约三寸,脊背一片红色,长得很是漂亮。两年过去了,小鱼们的“个头”似乎没有什么变化,依旧三寸来长,在小小的鱼缸里游刃有余地游来游去。这一天,董事长的顽皮儿子来找父亲,看到这些长相奇特的小鱼很是好奇,于是,兴奋地试图抓出一条来。慌乱中,鱼缸被他从桌子上推了下来,摔了一地。鱼缸里的水四处横流,十几条热带鱼可怜巴巴地趴在地上。办公室里的工作人员急忙把它们捡起来,临时放进了院子里的喷水泉中。
过了两个月,一个新的鱼缸被抬了回来。人们纷纷跑到喷水泉中捞那些漂亮的小鱼。十几条鱼都被捞了起来,但令他们非常惊讶的是,仅仅两个月的时间,那些鱼竟然都由三寸来长疯长到了一尺!这是为什么呢?主要的原因就是喷水泉要比鱼缸大得多。
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这样,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的空间,要想孩子长得更快、更大,就一定要给他(她)活动的自由,而不要让他们拘泥于一个小小的“鱼缸”里。
说到给孩子提供更大的空间、更好的环境,有些家长也许会以为:谁不知道请名师、上名校甚至出国留学可以给孩子打下更好的成长基础,但是这也要看家庭条件,我们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又能如何呢?
其实,我们说要给孩子更大的发展空间,不仅仅包括一些硬件环境,更包括了家长对孩子兴趣的支持,对孩子以后发展目标的期许,以及创造孩子与周围人的互动机会等等。在每个普通的家庭里,一样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大的空间。
中国儿童网的CIO(首席信息官)宋司宇的父亲宋铁军,对于孩子的成长史记忆犹新:
孩子懂事后,对有按钮的东西特别有兴趣,像功能复杂的录像机遥控器,我们大人都弄不清每一个键是干什么的,他能。但儿子喜欢按钮的爱好终于也给宋铁军带来了大麻烦:一天,父子俩在商店里逛,宋司宇看到一台打字机,自然又对那些乱七八糟的按钮产生了兴趣,那是1992年,他才3岁,不会用省略句,很费劲地对老宋说:“爸爸给我买个打字机。”
当时老宋在国家机关工作,每月工资才220元,只好连哄带骗地把儿子搪塞过去了。老宋当时盘算,自己两口子反正是无房户,孩子住在岳父母家里,一个星期才能见上一回面,怎么着也能把这事给绕过去。不料宋司宇的记忆力好得惊人,每次见面都缠着老宋问打字机的下落。看到儿子这么执著,老宋决定死活也要给他买一台。
当年还没有国产打字机,一种是巴西产的,售价800多元,另一种是南斯拉夫产的,售价700多元。看着商场里让人心惊肉跳的价格标签,老宋手心里捏着那张存折直出汗,但还是咬咬牙把打字机搬了回来。
一台打字机改变了孩子的人生之路,他由此开始爱上电脑。宋司宇8岁开始做程序,做数据库,单位的电脑出问题爸爸就打电话问他,他肯定能解决。为了儿子,老宋不断地为他买书,买软件,越来越专业,这方面的花销几乎是占家里开销的大头。后来,儿子对知识的渴求越来越高,老宋又想办法联系上了中科院软件所系统公司,每周四下午放学后,准时送儿子跟几个工程师学习。老宋表示,儿子的理想是成为中国的比尔·盖茨,我做父亲的就要为他创造条件,进行创新投资。
老宋投资的结果,就有了现在我们看到的“中国儿童网”,12岁的小学生宋司宇是该网站的CIO,而老宋也以投资者的身份当上了CEO。老宋一直认为,父亲的天职就是“给孩子创造一个无限自由的空间”。
每一个孩子都是在父母的关爱和扶持中长大的,父母给他们一片大河,他们才能更好地学习游泳;父母给他们一片蓝天,他们才能更好地学习飞翔。我们可以这么说,孩子的未来是在父母的手里展开的。
没有哪个父母会嫉妒自己的孩子,我们都期望孩子们将来的成就超过自己。那么父母们要做的,就是尽力为他们创造一个适宜于孩子发展的大环境,让他们自由地生长。我们不能保证自己的孩子出生于最富有的家庭,但是可以保证他们成长于营养最丰富的土壤。

细 节97鼓励女孩合作,要给予正面的奖励

法国作家拉封丹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互相打赌,看看谁的威力更大,谁先把路上行人的大衣脱掉谁为胜。于是北风先发威,它一阵紧似一阵地刮起寒风,想以此把行人的大衣吹掉,可结果越是北风呼啸,行人的大衣裹得越紧。南风则吹起了徐徐的暖风,随着温度越来越高,越来越热,行人们慢慢解开了扣子,继而脱掉了大衣,最终南风战胜了北风。
在生活中,要让一个人按照我们的意愿行事,给予温柔的引导更有效果,否则,对其施加多大的压力,就会激起多大的反抗。在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中,这条原则同样适用。我们可以用宽容和鼓励的力量,引导他(她)与我们合作。    
对于天真的孩子,你关注他们哪种行为,哪种行为就会增多。与其寻找并盯着孩子的错误,不如去努力“捕捉”孩子做得正确的事情。不论孩子何时走向了正确的方向,都要承认他们的成功,而他们就会继续朝着那个方向前进。
美国有一种自然教学法,这种方法认为,只要是孩子乐意做的事,家长老师的评价永远是两句话:
太好了,除了不对的地方;
太好了,只错了6道题;
太好了,只不过把“山”念成了“天”。   
也许有人会有一些疑惑,为什么“太好了”的评价对孩子有着如此神奇的魅力呢?原因就在于不管孩子表面上多么骄傲,内心里都是脆弱的,弱小的生命常常担心自己不行。如果是女孩,这种现象将表现得更为明显,一声“太好了”仿佛给孩子吃下颗定心丸,情感的闸门会一下全部打开。
“太好了”这句话不仅仅是为了鼓励孩子而让父母说出的善意的谎言,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关键是我们用什么样的眼光是看他(她),是热情的、真诚的,还是苛刻的、挑剔的。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安德森读小学时,显得笨拙呆板,被人看不起。他曾经为了思考一个问题而站在马路中间,而使得交通堵塞。很多人都说:“这孩子脑袋肯定有问题!”“这是个白痴!”安德森的父母也很着急,孩子怎么会这样!但经过仔细分析,安德森的父母从孩子“呆头呆脑”的表象后面看到孩子的优异之处:一个孩子能这样专注地思考问题,实在是少见,这是多么可贵的品质!当别人再嘲笑自己的孩子时,安德森的父母便充满自信地为安德森辩护。父母的理解和鼓励,为安德森带来了巨大的力量和有力的鞭策,他专注的能力得到了不断地发展。这种能力使他在上大学期间的学习成绩骄人,他27岁时发现了正电子,被人们称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31岁时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我们的生活中,或许孩子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没有按照你安排的路线或者你的意愿发展,或许孩子没有达到你预期的目标,或许孩子身上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这时,你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孩子,你会发现,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有其可爱之处,也都有他(她)积极的一面。这样,你就不会总认为自己的孩子毫无可取之处了。
许多父母却不愿意把表扬、赞赏带给孩子,他们以为,只有“严厉”才会对孩子起作用。他们甚至可能把“严格”理解为态度生硬,甚至对孩子进行责骂、训斥,把严格与鼓励、赞赏截然对立起来,没有认识到表扬、赞赏的独特魅力。
孩子的心理尚未成熟,他们在完成某项活动后的“成功的喜悦”只是一种自我认识,与其在活动中达到的实际水平并无直接关系,而与家长、老师、同学等“重要人物”对其的评价密切相关,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就,家长如若给予表扬性的评价,孩子就会体验到成就感,从而增强其自信心。
对一个在前进中受了挫折的孩子来说,如果父母对他(她)失去了信心,他(她)的前途就很可能从此黯淡无光。
不管我们的孩子现在有如何差的表现,不管别人对我们的孩子如何评价,我们始终要发现孩子的优点、长处,我们始终要对自己的孩子有信心!
早年伟大的教育家卡尔威特以自己的孩子为例,提倡不要表扬孩子,那是因为他的孩子已经具备了自我向上的精神,所以他的孩子不需要表扬,同样可以成才。对大多数孩子尤其是天生做事低调、冲劲不足的女孩来说,最有益的教育就是树立其自信心及防止自卑,欣赏、表扬、鼓励就是最好的树立其向上信心的方法,同时也是激发孩子潜能、改变孩子不良行为,让孩子更优秀的最好方法。

细 节98鼓励女孩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虽然我们喊了多年的“男女平等”,然而不可否认,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男性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最典型的表现如,在某个团体的会议之中,男性总是可以非常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女性即使对于正在讨论的问题更熟悉、更有构想,却经常做那种“没有声音的人”,自己的专业程度得不到应有的展示。
究其根源,这与女性在小时候所受的教育方式有着直接的联系。
我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古国,封建意识在人们的头脑中还有很多。对于下一代,人们喜欢他们听话,一切都要以尊长的意见为主。至于女孩,更要以温柔敦厚为美德,谁家的女儿太张扬了,父母首先看不过眼。长此以往,许多女孩习惯于以父母的意志为意志,以大家的想法为想法,自己的声音渐渐地就被淹没了。
这样的孩子,在家里是父母喜欢的乖女儿,可是,她将来走向社会,在许多场合中、许多情况下,都会因为不敢表达自己的思想而吃亏。在实力相当的情况下,光环和实利都落在别人名下。
要让女孩子有思想,敢表达,越早培养越好。首先,我们家长应该积极保护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不管她的想法是有明显的谬误或者是幼稚可笑,我们都应该以平等的姿态认真参与这个讨论。
一天晚上,上小学一年级的南南拿着语文书从房间里走出来,对爸爸说道:“我觉得书上有一个字写错了。”
“是吗?哪个字,让爸爸看看。”
南南指着书上一个“他”字对爸爸说:“这个字不对。”
“为什么不对呢?”爸爸问南南。
“因为‘他’指的是小蝌蚪,小蝌蚪是动物,应该用这个‘它’。”南南一边说,一边在桌子上写了一个“它”字。
“噢,你的怀疑很有道理,让爸爸看看。”爸爸把书拿过来,仔细看了一下课文,然后对南南说:  “在正常情况下,小蝌蚪是应该用‘它’,但是课文中是把小蝌蚪当成一个找妈妈的小朋友来写的,这是童话里常用的方法,所以就用了‘他’字,明白了吗?”    
“噢,在课文里小蝌蚪是妈妈的孩子,是和我一样的小朋友,所以就用了‘他’字,对吗?”
“嗯,南南真聪明!”爸爸说道。
古希腊哲人德谟克里特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也要改变过去给孩子填鸭式灌输的消极模式,改变孩子被动的地位,鼓励孩子怀疑事物,充分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孩子善于思考,还要敢于表达,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适应于这个时代的优秀女孩来。
有一位心理学家,在他的女儿第一次上学之前,就教给女儿一个秘诀——举手。
女儿遵照父亲的叮咛,把勤于举手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老师提问时,她总是第一个举手,不论老师提的问题她是否完全理解,回答的是否正确。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老师对这个不断举手的小女孩,自然而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往后,当老师再提问题时,或者是女孩想发问时,老师总是不自觉地优先让她开口。在这样主动进取精神的熏陶下,她获得了许多不为人所注意的优先,令这位小女孩在学习的进度上、自我肯定的表现上,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成长,大大超越了其他的同学。
在家庭之中,我们也要给孩子一个发表自己言论的地盘。
家长作为孩子信赖的成长伙伴,一直以来都是孩子接受是非观念的权威对象,为了孩子成为“积极的受教育者”,从家庭教育理念方面全力倡导摒弃传统的家庭权威,我们不是将自己的想法、观点强加给孩子,而是与他们通过讨论协商,明白事情的真正道理。两代人的生活环境不可同日而语,看待事情的方式、观念、处理方法必然存在一定的代沟,在某件事情上发生温柔的争辩,其实就是相互阐述己方的看法,设法求同存异,最终获得双方的共识。
放手让孩子与你沟通、交流,双方适度地发生争辩,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为孩子将来的工作生活打基础。
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精神就要鼓励孩子多提问题。孩子对权威的质疑或者孩子某些异想天开的问题,不管正确与否,家长都必须首先给予肯定,千万不能讥讽打击。爱因斯坦说:“正确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就是解决问题的一半。而只有怀疑才会提出问题,才会引起思考,进而产生创造。

细 节99让女孩参与竞争,才能成长得更快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有同龄人在一起玩耍、游戏和竞争,是孩子的健康成长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就说明了一个人要参与到同类群体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女儿第一次将男朋友带回家里,父亲在客厅里陪着女儿和男朋友天南地北地聊着。    
父亲问女儿的男朋友:“你喜欢打球吗?”男朋友回答:“不,我不是很喜欢打球,我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看书,听音乐。”  
父亲继续问:“那喜欢赌马吗?”男朋友:“不,我不赌博的。”
父亲又问:“你喜欢看电视上的田径或是球类竞赛吗?”男朋友:“不,对于这些有关竞赛性的活动我没有什么兴趣。”
男朋友离开后,女儿问父亲:“爸,你觉得这个人怎么样?”
父亲回答:“你和他做朋友我不反对,但如果你想嫁给他,我是坚决不赞成。”
女儿诧异地问:“为什么呢?”
父亲说:“一般人养黄鹂鸟,绝不会将黄鹂鸟关在自家的鸟笼里,主人会带到茶馆,那儿有许多的黄鹂鸟。这只新的鸟儿,在茶馆听到同类此起彼落的鸣叫声,便会不甘示弱,也引吭高歌。这是养鸟人训练黄鹂鸟的诀窍。”
女儿问:“这和我的男朋友有什么关系呢?”
父亲说:“养鸟人刺激黄鹂鸟竞争的天性,来训练黄鹂鸟展露优美的歌声,若是没有竞争,这只黄鹂鸟可能就终生喑哑了,不能发出任何叫声,主要是因为没有其他的鸟儿来与它比较。”
父亲继续道:“你的这一位男朋友,经过我刚刚与他的一番谈话,发现他既不运动,也不喜欢运动,又不喜欢赌博、球赛,排斥所有竞赛性的活动,我认为,像他这样子的男人,将来恐怕难以有所成就。所以,我反对你嫁给他。”
黄鹂鸟需要在鸟群里练就优美的歌喉,一个孩子呢?他(她)需要在孩子堆里磨炼自己的能力。父母对于孩子的培养,多是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正确的指引,而孩子们在一起,是相互的镜子、榜样和对手,他们可以从中学到的东西将更为直观而易于接受。
父母应该避免自己的家庭变成一个不与外界接触的孤岛,而应该多给孩子创造一个与他人接触的机会和条件,让孩子在与他人相处中感受对方的关心和帮助,同时也学会避免自我中心主义,培养乐于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父母要明白,孩子是需要在人群中生活、学习、工作的,父母要让他从小学会宽容、忍让,懂得理解和尊重,知道倾听和沟通的重要,明白合作和协商的分量,学会让大家认可、让大家接纳。这是孩子迈向成功的很关键的一步,关系到他(她)一生的发展。
通过与同龄人接触,孩子可以学到团结、竞争等一些基本的社会价值观念。即使孩子与伙伴们争吵起来,他(她)还会通过辩解、说理和冲突,了解伙伴心中的陌生世界,了解自己与别人在感受和处世方法上的差异。他(她)不仅学会了进攻的勇气、让步的涵养,而且还获得了胜利的体验、失败的教训等。
父母要让孩子学会与亲戚、朋友及同事、邻里之间的孩子互相交往。这项活动要在孩子是婴幼儿时期就加以引导和关注,使孩子在交往中学会尊重、理解、宽容等优秀品格的同时,他(她)还会在不知不觉中增长许多智能,提高自身的判断力、辨别力和灵活性、适应性。
总之,人是要生活在群体当中的,每个人都需要从别人那里获得信息,学习别人的经验和智能,与别人合作和交往。父母要明白孩子必须有能力在人群中过生活,必须学会一些基本的社会技能,例如,怎样让大家认可、获得友谊,怎样善于理解、宽容别人,这些将是孩子迈向成功的很关键的一步,关系到他(她)一生的发展。
对于女孩,家长们多希望她是一个单纯可爱的天使,但是我们要知道,今天的天使,总要走向人间的未来,她们必须学会与其他人共同生活。这就需要她们从孩提时代就在同龄人中学会相互理解,平等交流与和平共处,让她们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家长可以让孩子玩一些诸如共同拼图等需要协作的活动,还要鼓励孩子参与如篮球、排球、跳绳等体育活动。这些活动既有团体之间的对抗与竞争,又有团体内部的协调与一致,这就更有利于培养参与者的合作精神。    

细 节100别忘了呵护女孩的梦想

“每天暂停十分钟,听听少儿心底梦。”这是香港电视常见的一则公益广告,它提示家长们梦想在孩子们生活中的地位,呵护童心,从呵护他们的梦想开始。
梦想是鸟儿飞翔的翅膀,不展开翅膀,你永远不会知道你究竟能飞多远。一个人心中拥有了梦想,就会在希望中生活,并不断地创造生命的奇迹。
2002年11月28日,是美国特有的节目——感恩节。在这个节日到来的前三天,芝加哥市一位名叫赛尼·史密斯的中年男子向当地法院递交了一份诉状,要求赎回自己去埃及旅行的权利。
事情发生在40年前,当时的赛尼·史密斯才刚6岁,在威灵顿小学读一年级。有一天,品行课老师玛丽·安小姐让他们各自说出一个自己的梦想。全班24名同学都非常踊跃,尤其是赛尼,他一口气说出两个:一个是拥有自己的一头小母牛,另一个是去埃及旅行一次。可是当玛丽·安小姐问到一个名叫杰米的男孩时,不知道为什么,他竟然一下子没了梦想。为了让杰米也拥有一个自己的梦想,她建议杰米向同学购买一个,于是,在玛丽·安小姐的见证下,杰米就用三美分向拥有两个梦想的赛尼买了一个。由于赛尼当时太想拥有一头自己的小母牛了,他就让出第二个梦想——去埃及旅行一次。
40年过去了,赛尼·史密斯已人到中年,并且在商界小有成就。40年来,他去过很多地方——瑞典、丹麦、希腊、沙特、中国、日本,然而,他从来没有涉足过埃及。从他卖掉去埃及的梦想之后,他从来没忘记过这个梦想。但是,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和一个诚信的商人,他不能去埃及,因为他把这一行为连同那一个梦想一起卖掉了。
2002年感恩节前夕,他和妻子打算到非洲旅行一次,在设计旅行线路时,妻子把埃及的金字塔作为其中的一个观光项目。赛尼·史密斯决定赎回那个梦想,因为他觉得只有那样,他才能坦然地踏上那片土地。
可是,赛尼·史密斯没有赎回那个梦想。因为经联邦法院审定,那个梦想价值3000万美元,赛尼·史密斯要想赎回去,就必须倾家荡产。其中的缘由,我们从杰米的答辩状中,也许可略知一二。“在我接到史密斯先生的律师送达的副本时,我正在打点行装,准备全家一起去埃及。这好像是我一口回绝史密斯先生要求赎回那个梦想的理由。其实,真正的理由不是我们正准备去埃及,而是这个梦想的价值。现在各位都非常清楚,小时候我是个穷孩子,穷到不敢有自己的梦想。然而,自从我在玛丽小姐的鼓励下,用三美分从史密斯先生那儿购买了一个梦想之后,我彻底地变了,变得富有了。我不再淘气,不再散漫,不再浪费自己的光阴,我的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之所以能考上华盛顿大学,我想完全得益于这个梦想,因为我想去埃及。我之所以能拥有我美丽贤惠的妻子,我想也是得益于这个梦想,她是一个对埃及文明着迷的人,如果我不是购买了那个梦想,我们绝不会在图书馆里相遇,更不会有一段浪漫迷人的恋爱时光,也不会有现在像我们这样幸福的一对。我的儿子现在在斯坦福大学读书,我想也是得益于这个梦想,因为从小我就告诉他,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去埃及,如果你能获得好的等级,我就带你去那个美丽的地方。我想他就是在埃及的召唤下,走入斯坦福大学的。
现在我在芝加哥拥有六家超市,总价值2500万美元左右。我想如果我没有那个去埃及旅行的梦想,我是绝不会拥有这些财富的。尊敬的法官和陪审团的各位女士、先生们,我想假如这个梦想是属于你们的,你们一定会认为这个梦已融入了你们的生命之中,已经和你们的生活、你们的命运紧密相连,密不可分,一定会认为这个梦想就是你们的无价之宝。”
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因为有了梦想的存在,一切开始变得不同。因为梦想会使人心中产生一种激情,这是一种可贵的心灵动力,它会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能,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
孩子小时候都有很多梦想,这是孩子对未来的渴望。我们家长要鼓励孩子大胆想象未来,肯定孩子对自己未来的种种设想。同时,引导和教育孩子,要想实现某种理想,应当具备什么基本条件,只有掌握了什么本领才能实现理想。
梦想是一双飞翔的翅膀,一个真爱孩子的父母应当精心保护孩子的梦想,这样梦想的种子才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
英国经济与社会研究委员会的一项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孩子在11岁时就已对自己的未来做好了设想,并且会一直坚持执行自己制定的计划。如果孩子在11岁的时候说他们将在16岁以后继续接受教育,那么有八成会做到这一点。而那些说将会辍学的11岁孩子,有七成会放弃学业。这说明,从小尤其是11岁左右时,对孩子进行理想教育,帮助孩子进行人生规划十分必要。

(<-快捷键)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目录

阅读设置

背景色:

字体大小: 14px

页面宽度: 1200px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