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侦探推理 > 科学育儿全程指导

科学育儿全程指导

作者:张庆字数:181008状态:连载

第八章 7~8个月婴儿养护

宝宝的发育特点
自我意识增强
这个月龄的宝宝,已经能够明确表达自己的愿望。比如,用勺喂他不喜欢的食物时,他会用小手推开;洗澡时讨厌洗头,多数宝宝会啼哭;拿走他手里的玩具,他会很生气甚至啼哭。当然,也有比较“大方”的宝宝,拿走就拿走,不在乎,如果眼前还有别的玩具,拿起来照玩不误;会爬的宝宝会盯着某个目标伸出小手,对不喜欢的事情表示拒绝。
睡眠时间昼短夜长
随着月龄的增加,宝宝白天的睡眠时间逐渐缩短,夜晚的睡眠时间相对延长,这是令爸爸妈妈们感到欣慰的事情。但有的宝宝恰好相反,白天贪睡,晚上睡眠就少了。尤其是半夜就醒了的宝宝,常常让爸爸妈妈叫苦不迭,搞得精疲力竭。为了改善宝宝这种不良的睡眠习惯,对深更半夜还要妈妈陪着玩的宝宝,不能迁就,应尽量减少宝宝白天的睡眠时间,慢慢把宝宝的睡眠习惯改过来。
容易患病
6个月以后的宝宝从母体中得到的抗体逐渐减少,自身抗体的产生相对比较慢,因此,这个时期宝宝容易生病。比如,把宝宝放在儿童车上到外面玩时,从邻居的小伙伴那儿传染上疾病的情况会常发生。麻疹、水痘比较多。较多的是由病毒感染而致的上呼吸道疾病,如感冒、咽喉炎等。被称为口腔炎的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综合征也可能发生。
活动能力增强
如果上个月还不会在床上翻滚的宝宝,这个月可能就突然会了。胳膊和手的运动能力也增强了,趴着时总是想伸手够前面的物体,够不到时,还会一拱一拱地向前爬。手脚配合还不太协调,但可以两手自如地倒换手里的玩具了。
宝宝依然喜欢把玩具放在嘴里,但已经不是吮吸了,而是啃,如果宝宝已长牙,就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上个月还坐不太稳的宝宝,这个月就能坐得很稳了。而且,坐着时能够随意地弯下腰取床上的东西。有的宝宝还会勇敢地向后倒在床上,自己觉得很好玩,还会咯咯地笑。家长要注意,宝宝的这一动作有可能磕着后脑勺,因此,家长要随时注意宝宝身后有没有坚硬的东西,以防宝宝的头部受伤。宝宝的能力发展
会自如地爬行
7~8个月的宝宝腹部贴地可向四方行动。会爬,开始时可能向前或向后爬;可能一手拿着玩具爬;也可能以坐姿靠臀部上下跳动,甚至可以双手放开,身体靠着他物而站立,或者拉着家具站立起来。宝宝可以拉着大人的手站立;被拉着站立时,一只脚会在另一只脚前面。此时,他手指动作也已经很协调了,基本上已经可以很精确地用拇指和食指、中指捏东西了,他会对任何小物品使用这种捏持技能。如果你演示给他看,他甚至会做捏手指的动作,手眼已能协调并联合行动,无论看到什么都喜欢伸手去拿。
独坐自如,能扶栏站立
7~8个月的宝宝不仅会独坐,而且能从坐位躺下,可以独自扶着家具站起来了,有时站不稳会摔倒。并能由立位坐下,俯卧时用手和膝趴着能挺起身来。除了坐得很稳之外,还会侧着身子拿玩具,加上背部很直,表示宝宝的坐姿已经接近成熟了。
常有怯生感
宝宝见到生人,往往喜欢用眼睛盯着别人看,怕抱走他,为此感到不安和恐惧。对7~8个月的宝宝来说,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应激反应。为了宝宝的心理健康发展,请不要让陌生人突然靠近宝宝,抱走宝宝。也不要在生人面前随便离开宝宝,以免使宝宝不安。
能模仿成人发出单音节
这个月的宝宝能发出“mɑ—mɑ”“bɑ—bɑ”等音,但却不会有意识地叫“妈妈”、“爸爸”。这时应多用准确而又易懂的语言和宝宝对话,宝宝是在反复观看和倾听大人说话并逐步建立词语与动作的联系中学会说话的。如果不和宝宝说话,他们是不会随着自身的成熟自然而然学会说话的。
能够理解成人的简单语言
他已能把妈妈说话的声音和其他人的声音区别开来,可以区别成人的不同的语气,如大人夸奖他时,他能表示出愉快的情绪;听到大人责怪他时,他会表示出懊丧的情绪。还能听懂成人的一些话,并能作出相应的反应,如成人说“妈妈呢”,宝宝会将头转向妈妈;对宝宝说“bye-bye”,他就会做出招手的动作,表明宝宝已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言语交往。宝宝能对熟人以不同的方式发音,如对熟悉的人发出声音的多少、力量和高兴情况与陌生人相比有明显的区别。7~8个月宝宝的喂养指南
用母乳喂养的宝宝到了7~8个月,即使母乳充足,也应该逐渐实行半断奶。原因是母乳中的营养成分不能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在这个月里,母乳充足的不必完全断奶,但不能再以母乳为主,一定要加多种代乳食品。用牛奶喂养宝宝,此时也不能把牛奶作为宝宝的主食,要增加代乳食品,但是每天牛奶的量仍要保持在500~600毫升之间。
继续增加辅食,可食用碎菜、鸡蛋、粥、面条、鱼、肉末等。辅食的性质还应以柔嫩、半固体为好,少数宝宝此时不喜欢吃粥,而对成人吃的米饭感兴趣,也可以让宝宝尝试吃一些,如未发生消化不良等现象,以后也可以喂一些软的米饭。宝宝满8个月后,可以把苹果、梨、水蜜桃等水果切成薄片,让宝宝拿着吃,香蕉、葡萄、橘子可整个让宝宝拿着吃。
该月龄的宝宝食谱的安排可参照如下标准制订:早晨7点牛奶200毫升;中午12点粥一小碗,菜末30克,鸡蛋1/2个;下午3点牛奶200毫升;晚上6点粥多半碗,鱼30克或肉末30克,豆腐30克;晚上9点牛奶200毫升。
有的妈妈喜欢在给宝宝蒸鸡蛋羹时加入很多虾末、肉末、碎肝尖等,以为这样营养更丰富,但是这样可能会导致宝宝一次性摄入过量的蛋白质,会增加他肾脏、肝脏、胃肠道的负担,反而不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因此,最好每次只给他吃一种新食物,最好不要把多种同类的食物混在一起。这个月龄不能单纯以母乳喂养了
这个月龄,有的妈妈自我感觉自己的母乳依然充足,因此还可以继续用纯母乳喂养一段时间。其实,这种想法和做法是十分错误的,对宝宝的健康十分有害。要知道,宝宝6个月以后绝不可以再单纯以母乳喂养了,添加辅食成为喂养宝宝的硬任务。添加辅食的主要目的是为宝宝补充身体内所缺的铁元素,母乳中铁的含量比较低,需要通过辅食来补充,否则宝宝可能会患缺铁性贫血。
妈妈要尽量想办法增加宝宝吃辅食的欲望,因此在辅食的制作方法上要费一些心思,让宝宝喜欢上辅食。宝宝吃辅食前一般不要带他出去玩,但吃完辅食后尽量带他出去玩一会儿。这样就会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吃完饭,就可以和妈妈一块儿出去玩了。这种条件反射是十分有效的。可有些宝宝就是和妈妈对着干,贪恋母乳,不爱辅食,即使母乳不足,吃起来很费力,也要吮着乳头不丢。有时还会用刚刚萌出的小乳牙咬妈妈的乳头,把妈妈咬得叫苦不堪,他反而十分高兴。尤其是晚上醒来,不让他吃妈妈的奶,他就哭闹不休。如果是这种情况,妈妈就该下定决心把母乳断掉了。对于“顽固”贪恋母乳的宝宝,一不让吃就哭个没完,最开始就只让他在夜里吃母乳。因为宝宝夜啼不但影响父母休息,还有可能养成坏习惯,影响健康。因此最好白天喂辅食,深夜喂母乳。随着月龄的增加,宝宝会慢慢把夜里吃奶这件事忘掉。
断奶后,妈妈要想尽办法帮助宝宝吃好辅食,否则宝宝体重增长速度可能会远远低于正常同龄宝宝,慢慢会消瘦下来。当然,如果母乳充足的话,还是不要断掉为好。拒绝吃奶并不等于“自我断奶”
“宝宝突然拒绝吃奶,看起来很烦躁。是不是该断奶了”?妈妈很困惑。宝宝快满8个月了,最近对母乳相当抗拒。听说宝宝到一定时间会“自我断奶”,她特地咨询医生。医生指出,1岁以下的小婴儿,在没有任何明显理由的情况下,会突然拒绝吃母乳,这就是常说的“罢奶”。而“自我断奶”的宝宝都在1岁以上,这时的宝宝已经吃了很多固体食物,再加上400毫升/天的配方奶,此时营养已完全能满足宝宝需求,可放心断奶了。
妈妈们应学会分辨,到底是宝宝“罢奶”,还是准备好了要“自我断奶”,不要轻易作出断奶决定。其实宝宝“罢奶”现象普遍发生于4个月以后,这时宝宝的生长速度明显减缓下来,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也相应减少。这种本能地减少对奶的需求量,称为“生理性厌奶期”,通常持续一周左右,以后随着运动量增加,消耗增多,食欲又会逐渐好转,奶量恢复正常。不要米粉代替乳类
所谓米粉,就是以粳米为主要原料制成的食品,其中79%为糖类,56%为蛋白质,51%为脂肪及B族维生素等。
这个月龄的宝宝,如果母乳不足或牛奶不够,可以适量喂点米粉作为补充。但有些父母却只用米粉来喂养宝宝,这种做法对宝宝的健康是没有好处的。宝宝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最需要的是蛋白质,而米粉中含有的蛋白质不仅质量不好,含量也很少,根本不能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如果只用米粉类食物代替乳类喂养,就会出现蛋白质缺乏症。具体表现为:抵抗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影响婴儿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和肌肉成长,免疫球蛋白不足,容易生病。长期用米粉喂养的宝宝,体重并不一定减少,反而又白又胖,皮肤被摄入过多的糖类转化成的脂肪充实得紧绷绷的,医学上称为泥膏样,但身高增长缓慢。这类宝宝外强中干,实际上并不健康,常患有贫血、肺炎、佝偻病,易感染支气管炎等疾病。因此,不能单纯用米粉代替乳类喂养宝宝。食物制作要色香味俱全
把食物放入嘴里,凭味觉就知道它是什么味道,这个能力早在宝宝一出世就具备了。有人做过实验,出生仅2小时的宝宝已经能分辨出味道,对微甜的糖水表示愉快,对柠檬汁表示痛苦。4~5个月的宝宝对食物的任何改变都会出现非常敏锐的反应,可见,这个月龄的宝宝就更不在话下了。
舌头上有味蕾感受器官,凭这感觉器官就可分辨出食物酸、甜、苦、辣等味道。豆腐、蒸蛋、动物血虽然全都是柔软的东西,但是,可凭味觉来判断食物的不同,所以,宝宝完全有能力凭自己的喜厌来选择食物。对于他喜欢吃的、合口味的食物会咀嚼得津津有味;不喜欢的、没有好味道的,哪怕再新鲜、再有营养,照样不受欢迎。
因此,父母在给宝宝准备吃的时候要注意色香味,以便调动宝宝的食欲,提高吃的兴趣。同样是豆腐,如果是放在香味浓的鸡汁里煮和放在开水中煮,味道就不同。强调食物的色香味,当然不是提倡在食物中加入调味品,宝宝吃的食物最好是原汁原味,新鲜的食物本身就有它的香味。适当加些盐、醋、料酒、酱油来提高色香味也是可以的,但是糖精、人工色素不要加。辅食制作要科学
妈妈们费尽心思为宝宝做各种营养美食,可是“狡猾”的食物营养才不会“乖乖地”等在饭桌上,它们会寻求各种可能机会悄悄“溜”走。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营养的逃跑路线:
1.淘米遍数多营养损失大。所谓淘,就是洗了又洗的意思:少则两三遍,多则四五回,以妈妈们爱清洁的程度不等来决定淘米的次数。然而不幸的是,米淘两遍,维生素B族就开始流失了,超过两遍,则各种营养成分都开始逐渐流失。
2.除了玉米面煮粥别放碱。煮饭、煮粥、煮豆、炒菜,都不宜放碱,因为碱容易加速维生素C及B族维生素的破坏。维生素B1、维生素B2本来就怕热,加了碱后更怕热,温度稍高更容易被破坏。而玉米则不同,玉米中所含有的结合型烟酸(维生素PP)不易被人体吸收。如果在做玉米粥、蒸窝头、贴玉米饼时,在玉米面中加点小苏打,则用玉米面制作出的食品不但色香味俱佳,而且结合型烟酸(维生素PP)易被人体吸收、利用。
3.切菜少使刀尽量用手撕。蔬菜应先洗后切,否则会使水溶性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受到损失。切菜时一般不宜太碎,能用手撕的就用手撕,尽量少用刀,因为铁会加速维生素C的氧化。炒菜时要急火快炒,避免长时间炖煮,而且要盖好锅盖,防止溶于水的维生素随蒸气跑掉,炒菜时应尽量少加水。炖菜时适当加点醋,既可调味,又可保护维生素C少受损失。做肉菜时适当加一点淀粉,既可减少营养素的流失,又可改善口感。
4.果汁营养少不如水果好。当水果压榨成果汁后,果肉和膜被去除了。在这个过程中,维生素C也大大减少了。如果这种水果(比如苹果)本身含有维生素就不多,在这个过程中,维生素几乎被去除得一干二净。
5.鸡蛋营养多最好煮着吃。就营养的吸收和消化率来讲,煮蛋为100%,炒蛋为97%,煎炸为811%,开水、牛奶冲蛋为925%,生吃为30%~50%。由此来说,煮鸡蛋是最佳的吃法,但要注意细嚼慢咽,否则会影响吸收和消化。
6.煲汤时间长营养跑得快。一些妈妈认为汤煲的时间越长越好,宝宝更容易消化。实际上,这是不科学的。维生素C、B族维生素、氨基酸等极有营养的成分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就是怕热,在80℃以上就会损失掉,因此,煲汤时长时间的文火会将这些营养成分破坏,而蒸发掉的却正是精华。
7.冷冻常反复其实很错误。食物都有保鲜期,最多保存3个月。以鱼为例,有研究表明,放在-18℃保存3个月,鱼所含营养素的损失非常明显,尤其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E,会损失20%~30%。蔬菜、水果也应该现买现吃,每放置一天所含维生素就会减少。因此,趁着食物还新鲜就赶紧给宝宝吃,别等到没有了营养再吃。宝宝不爱吃蔬菜有高招
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食物。但是,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宝宝不爱吃蔬菜,或者不爱吃某些种类的蔬菜。宝宝不爱吃蔬菜有的是因为不喜欢某种蔬菜的特殊味道;有的是由于蔬菜中含有较多的粗纤维,宝宝的咀嚼能力差,不容易嚼烂,难以下咽;还有的是由于宝宝有挑食的习惯。采用以下一些巧妙的方法,可以激起宝宝吃蔬菜的欲望。
妈妈可将蔬菜切碎,搅拌到他喜欢吃的食品中,做给他吃。如将绿叶菜切碎放入肉末中,做成肉糕给他吃。刚开始时,可少给一点蔬菜,多放一点他爱吃的食品,慢慢习惯了,再加大分量,如果有的宝宝对以上做法的食品坚决不吃,妈妈不要强制硬塞,可考虑给他选择其他种类的蔬菜,或者用营养成分相当的水果等代替,待宝宝长大点后,给他讲道理、讲故事,慢慢地他就会吃蔬菜的。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能愉快地进餐,就能促进消化和吸收,这比强迫他吃蔬菜重要得多。如何带宝宝外出就餐
带宝宝外出吃饭,选一个对大人和宝宝都合适的饭店很重要。过分嘈杂的地方会让宝宝心情烦躁,常常哭闹不停,也影响了你的好心情。因此选一个安静的饭店吃一顿合口的饭菜是非常惬意的,宝宝也会从中接受一些新鲜信息。
现在许多地方都出售宝宝就餐时用的高脚椅子,一些饭店也充分地为年轻的父母考虑,准备有高脚椅子,你也可以带一个便携式高椅,将宝宝安放在桌子旁,同时带上一些宝宝爱吃的小食品、果汁等,也可以带上宝宝喜爱的玩具,吸引他的注意力。另外,带宝宝外出吃饭还有一个小窍门:出发前,先喂宝宝吃饱,这样你也就可以更好地享受美餐了。宝宝营养美食
软煎蛋饼
【原料】面粉50克,鸡蛋1/2个,牛奶、蜂蜜和植物油各少许。
【做法】先把鸡蛋搅匀,加少许牛奶和蜂蜜混合拌匀,然后再放面粉用适量水调和稀一点;在平锅里放适量植物油,把调好的面粉在平锅上摊平,用文火煎5分钟即可。
小白菜豆腐
【原料】豆腐50克,小白菜叶50克,蛋黄1/2个,淀粉适量。
【做法】把豆腐放入热水中煮一下后捞出放到碗里,用勺研碎;将小白菜洗干净后切成碎末加淀粉调匀,再放豆腐搅拌均匀,做成方块形;把煮熟的蛋黄研碎撒在豆腐上,放入蒸锅内蒸10~15分钟。
清蒸鱼丸
【原料】鲜鱼肉50克,淀粉15克,鸡蛋白1个,胡萝卜25克,莴笋15克,香菇15克,酱油少许,海味汤适量。
【做法】将洗净去皮、去骨刺的鱼研碎放入鸡蛋白和淀粉,用手拌匀做成小丸子,放入盘里上火清蒸20分钟左右停火;将胡萝卜洗净研碎,把去皮洗净的莴笋切成细短丝,将用开水泡发的香菇切成小丁;把海味汤倒入锅内,将加工好的上述三样放汤内煮开,加入适量酱油,把用水调好的淀粉倒入汤里勾芡浇在蒸熟的丸子上即可食用。
清蒸武昌鱼
【原料】武昌鱼1条,熟火腿片、水发香菇片、净冬笋片各50克,精盐、姜丝、料酒和鸡汤各适量。
【做法】鱼宰净并在鱼身两侧划上花刀,然后抹上少许盐置于盘中;香菇片、熟火腿片相间隔地摆在鱼身上面;冬笋片镶在鱼的两边,加姜丝、料酒;锅中放入清水置于火上,水烧开后将整鱼连盘上笼蒸约15分钟,至鱼眼突出、鱼肉已软时滗出汤汁,将鸡汤浇在鱼上略蒸几分钟后即可食用。
肉末面条
【原料】面粉50克,猪瘦肉30克,菠菜35克,香油3毫升,酱油5毫升,精盐1克,味精1克,葱末、姜末各少许。
【做法】将面粉加冷水和成硬面团,擀成薄片,再切成极细的条;瘦肉剁成末;菠菜择洗干净切末。肉末放入碗内,加入葱末、姜末、酱油、香油调匀待用。将适量清水倒入锅内,烧开后下入面条,并加入煨好的肉末搅匀,再加入精盐、味精、菠菜末,稍煮即成。巧妙应对宝宝的4大麻烦
1.大便夹有血丝有些宝宝会碰到排便出现血丝的现象。添加辅食后,宝宝的大便往往会变硬、变干,干结的大便在排出肛门口时很容易擦伤其周围的黏膜,出现少量渗血的现象。
对策:如果宝宝的体温正常,没有其他异常的表现,不必太紧张,可在出血的部位涂一些药膏;在宝宝的饮食中增加蔬菜的量,特别是绿叶菜类,多喝水。
2.想吃大人的食物这个时候,宝宝可能会渐渐不喜欢吃那些又软又细的泥状食物,而对大人吃的东西感兴趣,甚至喜欢和大人一样上桌吃饭,有时候还拒绝大人喂,非要自己拿羹匙吃。
对策:这其实是培养宝宝自己吃饭的一个好机会,让宝宝坐在宝宝餐椅上,给他一个碗和一把羹匙,让他和家人一起用餐,这不仅能提高他对吃的兴趣,也有助于他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平时,要注意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可以给一些强化牙齿发育的食品,让他自己拿着吃,比如磨牙饼干、苹果片、面包干或馒头之类。
提醒:宝宝自己拿东西吃的时候,大人一定要注意防护,当心噎食引发的危险。
3.洗澡出现意外宝宝能很好地独坐了,两手抓握物品也比较灵活了,所以,给他洗澡尤其要注意安全,一刻也不能松懈。如果一时大意让宝宝独坐在浴盆中,很可能发生意外伤害,轻者碰伤皮肤,重者呛水,甚至导致溺水。
对策:在澡盆底垫放一块大毛巾可以防滑。洗澡过程中,大人始终要用手抓住宝宝,防止他滑倒。另外,当心你自己的手打滑,洗完后,最好用大毛巾裹住宝宝,再抱出水面。
4.食欲不振8个月时,原来很能吃的宝宝可能会突然变得不怎么爱吃东西了,好像胃口一下子小了好多,就算对他平时喜欢吃的东西也没了兴趣。有的宝宝变得挑食了,或是只吃辅食、不吃奶粉,或是只吃奶粉、不吃辅食。
对策: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只要宝宝身体健康、精神好、体重不下降,就不要硬逼着他吃和平时一样的量。每次吃饭,只给20~30分钟,过了时间就把餐具和食物撤掉;先吃辅食,再喂奶,一般每顿奶量不要超过100毫升。宝宝不可缺失父爱
婴幼儿心理学家格塞尔曾指出:“失去父爱是人类感情发展的一种缺陷和不平衡。”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所作的大量调查也表明:没有父爱的家庭会严重影响宝宝的身心健康,造成宝宝性格心理的缺陷。因此,让宝宝感受到父亲的存在,体会到父亲对自己的爱,其意义在于使宝宝有一种心理寄托,获得安全感,正常健康地成长。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既需要母爱,又需要父爱。宝宝渴望父爱同渴望母爱一样。那么,做父亲的应怎样满足宝贝对父爱的需求呢?
1要学会照料孩子不管工作多么繁忙,下班回家也要先抱抱孩子,要协助妻子给孩子洗澡、换尿布,帮助孩子洗脸、刷牙、整理床铺、穿脱衣服。
2要随时注意接近孩子多和孩子交谈,倾听他对你的讲话;一有机会便带领孩子到公园、郊外游玩。
3要做孩子的玩耍伙伴常和孩子玩耍,这是与孩子交流的最好机会。多跟孩子一起游戏,使自己返璞归真,回到童年,让自己进入孩子的“玩伴”角色,认同和遵守孩子们的游戏规则。这样,父亲和孩子是“玩伴”,是“朋友”,使孩子深深感到父爱的温暖。
4让宝宝精神愉快不要强行让宝宝规规矩矩地不吵不闹;不能因工作忙而厌烦宝宝;更不能因工作不顺心而回到家里就向宝宝发脾气。应时刻把爱心献给宝宝,让宝宝精神宽松愉快。
总之,在人类丰富而复杂的感情世界中,父爱也是一种伟大而崇高的感情。为了宝宝的身心健康,父亲应热爱自己的宝宝,充分满足宝宝对父爱的需求。如何对付“哭宝宝”
宝宝适度的哭是允许的,也是非常需要的,但父母要把握好宝宝哭的时机和程度。研究证实,过分地哭会使胸腹腔内压增高,有碍胸腹内器官活动,易造成暂时性缺氧。宝宝进食、吸吮、洗浴时哭,容易将食物、水汁吸入气管。哭过度,会引起痴哭、口吃等不良习惯。大哭会引起大脑长时间兴奋,有碍大脑正常发育。过分大哭还会引起下颌关节脱臼。因此,如何安抚哭不停的宝宝成了每个妈妈逃不掉的作业。
1.抱着宝宝进行有节奏的运动妈妈可以抱着宝宝,动作宜柔和,有节奏或左右或高低来回摇晃宝宝,这种摇动和宝宝在妈妈子宫时的感觉很像,能让宝宝安静下来。
2.隔离生活环境中的噪声噪声也会引发宝宝的不安,因为宝宝的神经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善,所以还不能隔绝来自周边环境的刺激,如果外面环境比较吵,妈妈可以关上窗,播放一些柔和好听的音乐,掩盖让宝宝心烦的杂音。还可以抱着宝宝贴近自己的心脏处,让宝宝听听妈妈的心跳声,宝宝就可以安静下来。
3.带宝宝出去走走带宝宝到外面走走,也能安抚哭不停的宝宝,这招对很多宝宝都很起作用。有的宝宝是因为爱好躺在童车里的感觉,有时都不用把他推出去,光是躺在童车里在家里逗逗,他也能立刻安静。
4.播放或者哼唱好听的摇篮曲让宝宝听柔和、好听的摇篮曲也是十分经典的安抚方式,这特别适合从睡梦中惊醒的宝宝,摇篮曲能帮助他再次入睡。如果妈妈觉得自己唱歌不好听,可以用温柔的声音对宝宝说几句安慰的话。
5.抚触宝宝抚摩所带来的触觉刺激通过皮肤传入到宝宝的小脑神经,这也能让宝宝安静下来,值得注意的是,长时间舒服地抚触比短时间的抚摩更有效果。
如果所有方法都用尽了,宝宝依然还是哭个不停,就要考虑宝宝是不是患病了,或者可能是因为妈妈安抚得“太使劲了”,过犹不及而让宝宝更添烦躁不安;有时不去安抚宝宝,让他自己哭一哭,说不定过一会儿就不哭了。如果宝宝哭不停是因为患病了,就要立即带宝宝去医院治疗。爬行关键期
7~8个月的宝宝是学爬的关键期,而有的妈妈却怕宝宝脏,或者怕宝宝受伤,整天让宝宝待在宝宝床里,坐在推车里,或被大人抱在身上,让宝宝没有机会爬。其实这都是误区,育儿专家曾研究发现,宝宝最大的快乐就是跟在妈妈的后面爬来爬去,宝宝为了得到妈妈的赞赏和拥抱,会快乐地爬向妈妈。这是你鼓励宝宝快乐爬行的最好法宝。
宝宝刚学爬,动作笨,胆儿小,如果妈妈不耐心诱导,反而满脸不耐烦,宝宝瞧着妈妈的脸色,觉得爬是一件不开心的事情,自然就不愿意爬了。玩具是你的好帮手,选择宝宝喜欢的玩具,把它放在宝宝前方几尺以外他能看见的地方。逗引宝宝爬过来拿自己心爱的玩具。每次都把玩具放在宝宝不能一下子就拿到,但一定是在他力所能及的地方,跟宝宝玩的同时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在宝宝身边摆上一大堆的玩具,那样,宝宝哪里也不想去了,更是懒得爬了。
2宝宝每次拿到玩具,都应该有时间玩一会儿,享受自己努力的成果。
3别忘了,你的拥抱、亲吻和欢笑是最好的奖赏。客厅险情应提前排除
宝宝学会了爬行,客厅就成了他在家活动的主要场所。宝宝这里摸摸,那里碰碰,说不定什么时候,杯子倒了,玻璃碎了,抽屉翻了,小家伙不是头顶起包就是小手淤肿……好一个险情迭出!妈妈纵有三头六臂,面对淘气的小宝贝也免不了手忙脚乱。那么到底该关注哪些细节,才能有效而又轻松地排除来自客厅的各种险情呢?
1茶几应收拾整洁,注意不要把打火机、火柴、针、剪子、酒瓶等危险品放在茶几上,这些物品都应该放在宝贝够不着的位置,或者收纳在宝贝打不开的容器里。
2电视机、录像机、影碟机等电器要妥善安置,其电源插座最好隐蔽起来,不用时最好切断电源,使用时最好有成人陪伴在宝贝身边,防止他拽拉电线,或者用小手去抠各种按钮,导致触电。
3电线应沿墙根布置,最好隐藏在家具背后,不用的电器应拔去电源,尽量用最短的电线接通电器。
4容易被打碎的东西不要让宝宝碰到,尤其是热水瓶等危险品。矮茶几上不要放置热的或重的物品。
5家里不要种植有毒、有刺的植物。
6家具、门、窗的玻璃要安装牢固,避免碰撞引起破碎。
7墙上的搁物架一定要固定好,位置以宝贝够不着为宜。
8饮水机最好选购那种带安全护门的产品,并且给护门装上安全锁。逗引宝宝应适可而止
宝宝适当地笑,可增进健康,但过分大笑,则有损宝宝的健康。所以成年人在逗引宝宝时,一定要把握分寸和尺度。宝宝过分大笑会产生以下伤害:
1使胸腹腔内压增高,有碍胸腹内器官活动。
2易造成暂时性缺氧。
3进食、吸吮、洗浴时逗笑,容易将食物、水汁吸入气管。
4逗笑过度,会引起痴笑、口吃等不良习惯,大笑会引起大脑长时间兴奋,有碍大脑正常发育。
5过分大笑还会引起下颌关节脱臼。笑有分寸
1.宝宝进食时宝宝的咀嚼与吞咽功能发育还不完善,如果在他进食时与之逗乐,不仅会妨碍宝宝良好饮食习惯的形成,还可能使食物误入气管,引起窒息甚至发生意外。如果宝宝在吃奶时把奶水吸入气管,还有可能发生吸入性肺炎。
2.宝宝临睡前睡眠是大脑皮质抑制的过程,宝宝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兴奋后一般不容易抑制。如果宝宝睡前过于兴奋,往往迟迟不肯睡觉,即使睡觉,也会睡不安稳,甚至出现夜惊。
3.不要用手掌托宝宝站立宝宝扶着会站以后,一些家长常常喜欢用一只手托住宝宝的双脚,让其站立在自己的手掌上。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安全的。虽然家长的另一只手可作保护,但宝宝一旦突然失去平衡,成人往往措手不及,后果非常严重。语言训练:传授正确的“咿呀”语
7~8个月的宝宝会随着成人的语音刺激开始“咿咿呀呀”学话。正是宝宝有了想要说话的急切愿望,这时,有些父母会看到,便教起了诸如“汪汪(狗)”、“咕咚咕咚(喝水)”之类的奶话。这种教授方法虽然生动有趣,符合宝宝的特点,有助于宝宝形象思维的开发,但是却容易忽略宝宝抽象思维的培养与发展。其实,对于宝宝来说,记住“狗”和“汪汪”所花的时间相差无几,而前者是迟早要学的语言,后者却是不久就要抛弃的语言。因此,为了使宝宝的思维能力得到全面的开发,家长在教宝宝学说话时,应注意将理性词汇和感性词汇相结合。运动训练:锻炼宝宝的手指活动能力
宝宝的手指活动能力与智力发育密切相关。家长要注意锻炼宝宝的手指活动能力,比如,家长可以找些不带字的干净白纸让宝宝撕着玩,这对锻炼宝宝的手指运动有好处。这里应注意,不要给宝宝玩带字的纸或画报,否则会养成宝宝撕书的坏习惯,而且,如果宝宝把撕下的纸放嘴里,油墨或墨迹会被吃到肚子里。若宝宝把纸放进嘴里,要及时抠出来,以免噎着宝宝。
拇指和食指对捏动作,是宝宝两手精细动作的开端。能捏起很小的东西,捏得越准确,说明宝宝手的动作能力越强,开展精细动作的时间越早,对大脑的发育越有利。家长可以给宝宝找不同大小、不同硬度、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宝宝用手去捏取。训练时,必须有人在场看护,以防宝宝把拿到的东西放到嘴里。小的物体如果被宝宝吃到嘴里是很危险的,可发生气管异物。认知训练:让宝宝走近大自然
7~8个月的宝宝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已经很强了,爸妈可以带他到离住处稍远一点的地方,如去街心公园或附近公园接触大自然了。到公园中看看花草、树木、各种昆虫蝴蝶、蜻蜓、蚂蚁或金鱼等,以及猫、狗、鸡、鸭和鸟类等。它们都能吸引宝宝,他们会很有兴趣地去观看。也还可以让宝宝看看刮风和下雨等自然情景,如风摇动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雨点不断地滴在地上和树叶上等。一般有色彩的、动态的自然景色,均能引起宝宝的注意,为宝宝所喜爱。家长带宝宝观赏自然时,要充分利用宝宝的这种特点,选择宝宝感兴趣的对象让宝宝看。
父母抱着宝宝或推着童车,带着与宝宝共同欣赏大自然的舒畅心情,一起慢悠悠地散步,把这当做经常的活动。在这种良好的自然环境中,既可增进宝宝的健康,又可提高宝宝的认知能力。情感训练:做宝宝的恰当“避风港”
宝宝学会爬行,就会常常主动离开妈妈的怀抱,带着旺盛的好奇心到处活动,遇到挫折,他仍会回到妈妈的身边。妈妈就像是宝宝的避风港,发生任何使他害怕和不安的事,只要回到妈妈身边就能让他安心。妈妈对寻求慰藉的宝宝置之不理,或不耐烦,“不要一点小事就哭”!而把他推开,这样反而会使宝宝因为缺乏安全感而紧紧缠住妈妈不放。相反,宝宝充满好奇和自信地四处探索,妈妈却左一句“危险”,右一句“不可以”,过度地保护,会使宝宝失去探索的欲望。而且此时期,宝宝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现在,宝宝变得爱发脾气了,动不动就摇头、甩手、叫嚷。其实,这正是宝宝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宝宝有主意了,可是,他还不会用语言来表达,而且,脚不会走路,手不能灵活地运用,挫折多,心里烦,脾气就大了。妈妈要理解宝宝。宝宝想自己吃饭,就让他拿着调羹自己吃,趁他张嘴,你送上一口饭菜;宝宝打定主意自己穿衣,就让他自己穿,趁他不注意,悄悄帮他提一提裤腿和袖管。尊重宝宝的意志,是鼓励宝宝走向独立的第一步。社交训练:训练宝宝懂得给予
父母有时间的时候可以给宝宝讲一下分享物品的故事,一来可以增进你们之间的感情,二来还可以锻炼宝宝的社交能力。你可以在宝宝情绪好的时候,给他两块糖,告诉他拿一块给奶奶(或爷爷),另一块留给自己,宝宝按要求做了,要对宝宝说:“宝宝你真棒。”在带宝宝到外面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也给他两块糖,告诉他将一块糖分给小朋友,他做到了就要及时给予表扬,告诉宝宝和别人分享是一种美德,让宝宝在赞扬中发展智力,同时宝宝也慢慢地提高了社交能力,这对宝宝以后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帮助。耍脾气
妈妈带宝宝,常常会遇见宝宝耍脾气,有时脾气还会越来越大。比如,一给宝宝把尿,他打挺哭闹,两腿伸直,甚至把尿盆都弄翻,可不把他了,他却哗哗地尿了;给宝宝添加辅食,宝宝不喜欢吃,用小手打翻饭勺或饭碗;宝宝不想躺着,一直让妈妈抱着,往床上一搁就哭闹等。宝宝又哭又闹地耍脾气,让许多妈妈十分头疼。遇到宝宝耍脾气,爸爸妈妈该怎么做呢?
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大,宝宝的情感也会更加丰富,耍脾气并不见得是坏事,说明宝宝已经有了自我意识,有了主见。因此,爸爸妈妈不能一遇到宝宝耍脾气,就认为这样的宝宝应该管教,否则长大就不好管了。这只是成人自己的推理,用在几个月大的宝宝身上是不合适的。面对宝宝耍脾气,爸爸妈妈不可对着干,也耍脾气。相反要平心静气讲道理,不能与宝宝耍脾气,和宝宝对着干,这是教育失败的主要原因。温和地对待宝宝耍脾气,但温和中有教育,有智力开发,有情商培养,而不是一味迁就。迁就只能让宝宝的脾气越耍越大。干呕
宝宝长到7~8个月时,妈妈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宝宝有时候会干呕,但是不一定就能吐出来,这是为什么?
这个月龄的宝宝干呕可能有多种原因,比如:出牙;把手伸到口中,刺激软腭发生干呕;口水增多,宝宝没来得及吞咽,一下噎着宝宝,也会令宝宝干呕。如果宝宝生长发育都很正常的话,干呕过后,还是很高兴地玩,就不要紧,也不用到医院治疗。如果宝宝一干呕,妈妈就认为宝宝消化不良,给宝宝吃各种助消化药,这是没必要的。
要预防宝宝干呕,一方面要给宝宝喝几口白开水,量不用很多;另一方面就是在宝宝出现干呕的时候,家长一定不要做出紧张的状态,让宝宝看出你对他的干呕很紧张,要让宝宝看到你不怎么关注这个事,就逐渐过去了。家长如果很紧张、很在意的话,他下次还干呕,应引起家长的注意。

(<-快捷键)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目录

阅读设置

背景色:

字体大小: 14px

页面宽度: 1200px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