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侦探推理 > 中医食疗养生1088问

中医食疗养生1088问

作者:秋雨字数:208670状态:连载

第十一章 四季养生法

春季食养有哪些?
中医养生学指出:“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所谓减酸益甘,是指春季要少吃酸味的食物,适当多吃一些甜味的食物。因为酸味的食物吃多了,会使肝的功能偏亢,从而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此外,春时阳气升发,在饮食上可选用葱、荽、麦、豉、枣、花生等,以扶助阳气,但不宜食大热、大辛之品。
夏季食养有哪些?
夏季,人体的消化功能薄弱,最好少吃一些油腻厚味的食物,宜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西瓜有良好的清解暑热作用,可以多吃一些;绿豆汤可以预防中暑,应常备之。夏季是蔬菜的旺季,多吃西红柿、黄瓜、扁豆、莴苣、茄子等,对身体有好处。但夏季湿热的气候环境非常适宜细菌的生长繁殖,食物极易腐烂变质,因此,夏季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蔬菜一定要洗净。盛夏季节,还应吃些大蒜头,以预防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秋季食养有哪些?
秋季,各种瓜果大量上市,要特别注意预防“秋瓜坏肚”。无论是西瓜、香瓜,还是哈密瓜,都不能恣意多吃。秋季气候干燥,为了避免燥邪的侵袭,故饮食的调整要以防燥护阴、滋阴润肺为准则,多吃些柔润的食物,如芝麻、乳品、糯米、蜂蜜等。
冬季食养有哪些?
冬季,气候严寒,应多吃些温热的食物,如狗肉、羊肉等。在调味品上,要多吃些辛辣之物,如辣椒、胡椒、葱、姜、蒜等。冬季蔬菜品种不多,应尽可能多吃些绿色蔬菜,如青菜、油菜等。春季应该怎样养生?
春季3个月,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6个节气。春之时,气候转暖,自然界各种生物萌生发育,弃故从新,人体内的阳气亦随春季的来临而向上向外升发。春季养生重在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节制和宣达春阳之气,并从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方面加以调摄,以保障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而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1精神调摄
在春季,万物勃发,精神调摄也应合于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中医学认为,春应于肝,肝喜调达疏泄,恶于抑郁。因此,在精神调摄上要注意保持心胸开阔、情绪乐观,力避烦恼生气。在春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春天,不要守舍不出,应踏青问柳、游山戏水、观花赏泉、陶冶性情,以使自己精神愉快、气血调畅,让一身之阳气活活泼泼地运生,与自然融为一体。2起居调摄
春季气候暂暖,人体各系统的活动加强,使各器官的负荷增加,于是中枢神经系统会产生一种镇静、催眠的作用,使身体困乏,即民间所说的“春困”。为适应这种变化,我们可借鉴古代医家所总结出的调摄方法:“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也就是要人们晚睡早起,披散长发,舒展形体,漫步庭院,使灵感生发不息。
春天气候变化无常,乍寒乍暖。今天还是雨打南窗,明天就可能北风呼啸;中午尚是春暖融融,夜间就突然寒冷入骨,民间俗称此为“倒春寒”。气候时刻骤变,但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却一时难以适应,不能及时正确地发出产热或散热的命令,原本天冷需要紧闭毛孔减少散热,但机体仍在执行着以前的散热命令,导致寒邪从皮毛长驱直入而致病,尤其是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全的儿童和机体反应迟缓的老人,更易染病,稍有风吹草动,就感冒发热、咽痛声哑、咳嗽气喘等,放春季要注意防风御寒、养阳敛阴,尤其是衣着方面宜宽松舒展、柔软保暖,衣服不可顿减,春天要“多捂”,以免罹患疾病。3饮食调摄
春季阳气初生,万物推陈出新,人体的新陈代谢也渐趋旺盛。在饮食上宜食辛甘发散之品,而不宜食酸收之味。《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酸味入肝,且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而且还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故《摄生消息论》说:“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但是,饮食凋摄之法在实际应用时,还应视人虚实,灵活掌握,切忌生搬硬套。
一般说来,为遵循春季养生指导原则,这一季节饮食宜清淡温和,多吃些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和新鲜蔬菜,如胡萝卜、白菜、花菜、春笋等。现代营养学家认为,缺少维生素B且饮食过量是导致“春困”的原因之一。春季不宜过食油腻烹煎动火之物,以免积热于里。春季是高血压病好发季节,此时应少食燥热之物,不饮烈性酒,以防血压升高、大便秘结,免生不测之变。4运动调摄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体质投资的大好时机。春意融融,空气清新,万紫千红,生气盎然,万物勃发。这种环境最有利于人体吐故纳新、采纳真气,以化精血、充养脏腑。实践证明,春季进行锻炼,能提高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使人体各组织器官适应春天升发的特性。春季可根据自身状况选择相应的户外锻炼项目,一般以简单易行又富有趣味的活动为好,如气功、拳操、长跑、散步,以及放风筝、骑车郊游等。通过这类活动,让机体在春光中最大限度地汲取大自然的活力。
春季气候变化多端,各类病菌苏醒复活,参加户外锻炼,应注意卫生保健。春季锻炼又是全年锻炼的基础,锻炼应讲究科学,切忌时曝时寒,如果间断频繁或停歇时间过长,恢复锻炼时就容易引起运动创伤。5疾病预防
初春,气候由寒转暖,温热毒邪开始活动,致病的细菌、病毒等随之生长繁殖。因而风温、春温、温毒、温疫等,包括现代医学所说的流感、肺炎、麻疹、流脑、猩红热等传染病多有发生、流行。因此,春季更需讲究卫生,严把“进口”关,谨防病从口入;避免接触传染病患者;少去商场、电影院等公共场所;家中多开窗户,使室内空气流通,并时常以食醋熏蒸消毒。
此外,春天百花齐放,风沙起落,花粉尘埃随风起舞,被吸入口腔或经皮肤接触后,会形成抗原刺激,引发过敏反应,如支气管哮喘、鼻炎、花粉热、荨麻疹、湿疹、紫癜等,所以春天过敏性疾患明显增多。因此,有过敏体质的人,春天要避免与各种致敏原相接触,出门宜戴口罩,回家及时清洗面部,注意个人卫生,防止引发过敏性疾病。
还需注意的是;春天是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精神病等好发季节。对于这些疾病在发病前要从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方面,做好预防工作;在发病之后,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夏季应该怎样养生?
夏季3个月,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6个节气。夏季烈日炎炎,雨水充沛,地热蒸腾,天气下降,天地之气交合,正是万物竞长、群芳斗艳、日新月异的季节。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季节,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时期,人体阳气最易发泄。故夏季养生要顺应自然,注意养护阳气,这对健身防病、延年益寿大有裨益。
1精神调摄
夏季暑气当令,气候炎热,内应于心。在赤日炎炎的夏天,尤其要重视精神调摄,因为神气充足则机体的功能旺盛而协调,神气涣散则机体的一切功能遭到破坏。因此,夏季精神调摄应做到神清气和、快乐欢畅、胸怀宽阔、精神饱满、切忌发怒。《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称夏日要“使志无怒”,《摄生消息论》也指出:夏季“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这里提出了“心静自然凉”的夏季养生法,很有参考价值。
在夏季要保持神清气和,达到“心静自然凉”的境地,应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利用业余时间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娱乐活动。如盛夏消暑可就近寻幽,清晨到佳木繁秀的园林或绿柳婆娑的河畔散步,傍晚徜徉于香飘四溢的荷塘小径,或漫步于芳草萋萋的郊野,可使心静神怡,暑热顿消;可三五结伴去溪边垂钓,沉溺于山水美景之中,还可约好友在树荫下弈棋,或品茗闲聊,乐在其中;爱好书法绘画者,可挥毫泼墨,精神专注,形神合一,进入忘我境界。高雅文明充满趣味的娱乐活动,可消除烦恼,使身心无处不自在,无处不自由,因此,也就自然而然地拥有一个清凉的心境。2起居调摄
《素问·四气调神论》指出:“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夏季是人体心火旺盛、肺气衰退的季节,起居方面应注意稍晚些睡觉,早些起床。因为夏季太阳升起得早,清晨空气新鲜,起床后可到室外参加些体育活动,对增强体质颇有益处。由于中午气温高,为保持充沛的精力,补充夜间睡眠的不足,应适当午睡,使机体保持良好的状态。夏天暑热熏蒸,使人汗液大泄、毛孔开放,机体易受风寒湿邪侵袭,故晚上不可贪凉而卧于露天、凉台及树荫下,更不可迎风而卧或久吹风扇。现在家庭普遍使用空调,但室内外温差一般不宜超过5℃。
在衣着方面,由于天热多汗,衣服应选浅色、透气性能好的面料。衣衫要勤洗勤换,因久穿湿衣、汗衣,会刺激皮肤,引起多种疾病。在夏季,刚晒过的衣服不可即穿,轻的会引起汗斑,重的会引起其他疾病。
盛暑酷热,冲凉是一项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15~25℃的凉水每天淋浴一二次,不仅能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爽,而且还能物理降温,有消暑防病作用。此外,凉水冲浴可以刺激皮肤感受器,提高神经、肌肉的紧张力,以消除疲劳。3饮食调摄
夏季暑气当令,人体的消化功能较弱,饮食调摄应着眼于清热消暑、健脾益气。在膳食调配上,要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以催人食欲。夏季可适当多吃些新鲜瓜果、蔬菜,及鱼、虾、瘦肉、蛋、豆制品等,还可经常吃些藕粥、莲子粥、苡仁粥、荷叶粥等,使机体能够得到全面足够的营养。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暑天出汗多,散热快,能量消耗也大,机体的营养需要量比平时增加。科学家建议,在30~ 40℃的气温下,每增加1℃气温应增加能量供给量的0.5%。由于大量出汗导致汗液中含氮物质及维生素B1、B2和维生素C等的丢失,故应适当增加摄入含蛋白质和维生素较多的食物,以及时补充机体的损耗。
盛夏季节最容易因出汗过多而耗津伤液,因此,要特别注意补充水分,同时还应补充体内盐分,可饮些淡盐开水,以维持细胞正常的渗透压和体内酸碱平衡,维持肌肉的正常收缩力,防止热痉挛和中暑。西瓜能消暑利尿、生津解渴,可适当多吃些;绿豆汤、金银花茶有清热利湿、消暑解毒的作用,可驱除火热之气,能使人饮后顿感爽快,也可常饮;夏日多喝些温热茶水,最有利于消暑热调精神。
夏季应少吃油腻炙博厚味之物,以防生痰、生热、生湿;还须忌过食生冷之物,如冷饮、冷菜、凉粉等,以免伤及脾胃,诱发疾病。此外,夏季食物易于腐败变质,故必须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严防“病从口入”。
4运动调摄
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说明夏天的运动锻炼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夏季经常参加锻炼,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研究发现,夏季经常参加锻炼者,其心功能、肺活量、消化功能比一般人要好,而且发病率也较低。
夏天的运动锻炼,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可选择公园、林荫道、湖边、庭院等空气清新处,锻炼项目以散步、慢跑、拳操、气功为好。若家居临近江河湖海者,还可游泳,戏水弄波,与浪花共舞。夏天一般不宜做过分剧烈的运动,因为剧烈运动,可致大汗淋漓,汗泄太过,不仅伤阴,而且也损伤阳气。
5疾病预防
夏日酷热多雨,气温、气压和湿度均有所改变,暑气易乘虚而入而致疰夏、中暑等病。
疰夏主要表现为胸闷、胃纳欠佳、四肢无力、精神萎靡、大便稀薄、微热嗜睡、汗多,人体日渐消瘦。疰夏反映机体的胃肠消化功能减退。所以,减食量、少油腻,减轻胃肠负担,以保证正常的生理功能,是预防疰夏的主要措施,同时也可服些健脾益气、芳香化浊的中药,加以预防。
夏季阳光中的紫外线特别强烈,如果暴晒过久,热射线可穿透人体毛发、皮肤、颅骨,直接影响脑膜和脑细胞;或者天气潮湿闷热,汗液排泄不畅,机体散热困难,使余热大量积蓄,引起中暑。其表现为身热烦躁、呕吐、大汗或无汗,甚则突然昏倒、面色苍白、四肢抽搐、牙关紧闭、昏迷不醒。预防措施是,在夏季要科学安排工作和学习时间,宜劳逸结合,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劳作或奔走。在生活、工作场所,要充分利用一切现有的降温措施,如电风扇、空调设备等,以预防中暑。同时要保证睡眠,注意饮食,家里应备些防暑饮料和药品,如西瓜、绿豆汤、芦根汁、风油精、人丹、十滴水等。
夏季是肠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应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剩菜剩饭要回锅加热,变质的食物宁弃勿食;经常使用的饮具、饭具、茶具等,要经常消毒,保持卫生;饮食安排应讲究科学,适当吃些大蒜,喝些柠檬汁、橘子汁,对预防肠道感染有一定作用。
秋季应该怎样养生?
秋季3个月,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个节气。秋季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自然界阳气渐退,阴气渐生,秋风劲急,地气清肃,气候转凉,众生收杀。此时,人体的生理活动应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减少或避免天气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等,皆以“养收”为调摄原则。
1精神调摄
祖国医学认为,秋令内应于肺,情志主忧。一般而言,秋季人的情绪不太稳定,易于烦躁或悲愁伤感。尤其是身临花木凋零、草枯叶落的深秋,更易使人产生凄凉、苦闷、垂暮之感,勾起忧郁的心绪。因此,秋季养生应培养乐观情绪,保持内心宁静,以减缓肃杀之气对机体的影响。
医学研究表明,在人的大脑底部有个松果体的腺体,能分泌一种“褪黑激素”。这种激素能诱人入睡,还可使人意志消沉抑郁。而阳光则能使此激素分泌减少。入秋以后,天气常是阴沉的,雨水亦多,故松果体分泌的“褪黑激素”相对增多,人也因此而变得情绪低落、多愁善感。当我们知道这个机制后,可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消除秋季的忧愁。首先,生活要有规律,作息有时。其次,多开展些户外活动,晒晒太阳。再则,多吃些高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瘦肉、大豆等。这是因为高蛋白饮食可使大脑产生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消除人的抑郁情绪。
2起居调摄
在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的起居作息也要作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达。研究表明,秋季适当早起,可减少小血栓形成的机会,对预防脑血栓的发生很有意义。血栓疾病在深秋发病率较高,发病时间多在长时间睡眠的后期。这是因为睡眠时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速度变慢,血栓容易形成之故。
秋季的气候特点是干燥,空气中湿度小,风力大,皮肤水分蒸发较快,易造成皮肤干裂,唇干咽燥。因此,居室内应保持一定湿度,注意补充体内的水分。劳作运动应适宜,避免大汗淋漓而伤津耗液。
秋季气候寒暖多变,故衣服的增减要适时。为了增加机体对冬季寒冷气候的适应能力,衣服不宜一下添加过多,即所谓“春捂秋冻”。但秋冻也有个“度”的问题,倘若秋末气候已经很凉,仍然衣着单薄,冻得太过,使人毛耸寒战,超过了常人所能耐受的限度,非但不能增强抵抗力,反而会使人因受寒而伤身,这就有违“秋冻”的原意了。3饮食调摄
秋天气候干燥,如果调养不当,人体往往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涩等秋燥症状。故此时饮食调摄应以防燥护阴、滋肾润肺为指导思想。《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这里的麻是指芝麻,因为芝麻能滋阴润肺。除芝麻外,蜂蜜、乳品、梨、甘蔗、银耳等皆有滋阴作用,宜常食。同时,还应少食辛辣食品,如辣椒、生姜、葱等,因为辛辣太过,易损伤人体阴津。
暮秋时节,人的精气开始封藏,进食滋补品易被机体消化、吸收和藏纳,有利于改善脏器的功能,更有健身、祛病、延年的功效。这时可适当吃些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及莲子、大枣、山药等,以增强体质。
4运动调摄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机会。秋季锻炼,可以静功为主,如六字诀默念呼气练习法、内气功、意守功等;可针对秋燥易伤肺的特点,用“叩齿”、“舌抵上颚”、“咽津”、“鼓呵”等方法来增强肺脏的功能;还可适当配合动功锻炼,如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同时,秋季还可逐步进行些抗寒耐冻的锻炼,不同年龄的人可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如青年人可进行冷水浴、游泳等;老年人可进行散步、慢跑、拳操等,为严冬到来作好准备。
5疾病预防
秋季是肠炎、痢疾、疟疾、脑炎等疾病的好发季节,预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要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蚊蝇。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和被污染的食物。群体大剂量投放中药,如板蓝根、马齿苋等单味煎剂,对肠炎、痢疾的流行可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燥是秋天的主气,故常称之为“秋燥”。秋燥之气有温、凉之分,久晴无雨,秋阳暴烈,多属温燥性质;秋深初凉,西风肃杀,多属凉燥性质。无论燥之温凉,总以皮肤干燥、体液缺乏为其特征。因此,秋天洗澡不易过频,以免发生皮肤瘙痒症。秋季如出现干咳无痰、口舌干燥,最好吃些雪梨、鸭梨,生食能清火,蒸熟食能滋阴。另外还可服用秋梨膏、养阴清肺膏等滋阴润肺之品,对防治秋燥有一定疗效。
冬季应该怎样养生?
冬季3个月,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6个节气。冬季是一年中气候最寒冷的季节,严寒凝野,朔风凛冽,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自然界中许多生物处于冬眠状态,以养精蓄锐,安度隆冬,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好准备。同样,在冬季人体的新陈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这一季节的养生,应避寒就温,敛阳护阴,使人体的阴阳保持相对平衡,有益于健康。
1精神调摄
冬临大地,自然界万物生机闭藏,此时正是人体“养藏”的最佳时机。为了保证冬令伏藏的正常生理不受干扰,在精神调摄方面应注意宁静,含而不露。冬季勿使情志过极,以免扰阳。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冬三月,此为闭藏……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意思是欲求精神安静,必须控制情志活动,如同私情那样隐而不宣,又如同获得珍宝那样而感到内心愉悦。
2起居调摄
冬三月,天地闭藏,起居方面则要顺乎自然。一般应早卧晚起,早睡以养人体阳气,使身体保持温热;晚起以养阴气,使人体阴平阳秘。冬季还应保持室内温度基本恒定,因为室温过低易伤人体元阳;室温过高或室内外温差过大,则容易感冒。此外,冬季还应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和湿度调节。
冬季的衣着,要随气候的变化适时增减,以温暖舒适为原则。如冬季衣着过于单薄,易感受寒邪;反之,衣着过于厚重,则腠理开泄,亦易导致寒邪入侵。
此外,冬季应适当节制房事,以固护阴精。这对养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3饮食调摄
冬季饮食调摄应以保阴潜阳为指导思想。《饮膳正要》认为:“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主张进热食,但须注意燥热之物应适可而止,以免使内伏的阳气郁而化热。当然,生冷之物更不可食。冬季宜多食瘦肉、禽蛋、鱼类、豆类等含优质蛋白的食品,以增加营养;多食牛、羊、狗肉等高热量的食品,以温补阳气,增强御寒能力;还应多食蔬菜、水果等含多种维生素的食物,以防皮肤皲裂。
养生家提出,冬季养生宜多食热粥,因粥能补液填精,且水分充足,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是冬日养阴第一要物。如我国民间有冬至吃赤豆粥及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习惯,常吃此类粥有增加热量和营养功能。此外,还可常食有养心除烦作用的小麦粥、益精养阴的芝麻粥、消食化痰的萝卜粥、养阴固精的胡桃粥、健脾养胃的茯苓粥、益气养阴的大枣粥等。
冬季,气候寒冷,人体皮肤变得干燥,有的出现便秘,其原因之一,就是饮水量减少,水分只单纯地从食物中获得。由于日常生活中每日从食物中只能补充到大约1L液体,达不到人体体液平衡的要求。如不另外补充,皮肤细胞因缺水而收缩,形成皱纹,弹性降低;同时人体代谢所需的大量水分不能满足,结肠内水分被吸收,便造成便秘。所以要使肌肉柔软、皮肤滋润,冬季勿忘多喝水。
4运动调摄
冬季气候寒冷,但根据养生的要求,应克服严寒所带来的不便,视自己的身体情况,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这对增强体质、防病保健大有裨益。
冬季锻炼可分为室内锻炼和室外锻炼两类。室内锻炼的项目有,各种健身器械锻炼、气功、太极拳等;室外锻炼的项目有,跑步、骑车、溜冰、滑雪和球类运动等。儿童可选择跳绳、踢毽子、拍球、拔河等。一般可根据各人的运动习惯等来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在冬季要注意锻炼卫生。清晨在冷高压的影响下,往往会出现气温逆增的现象,即上层气温高,地表气温低,大气停止对流活动,因而地面上的有害污染物不能向大气上层扩散,而是滞留在下层。这时,如果早早出外锻炼,反而会对身体有害。故冬季的早锻炼不要起得太早,应待日出后再外出锻炼。此外,冬季锻炼前,应做充分的准备活动,以防肌肉拉伤及关节扭伤。
5疾病预防
冬季寒冷多变的气候常会导致各种疾病,须注意预防。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猝死的好发季节。因此,在寒冬来临之前,要积极做好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将血压、血脂控制在基本正常范围内,尤其是一直在服用的降压药和抗血液高凝状态药物不得擅自停服;避免过度劳累;室外温度过低时宜少外出;保持乐观、豁达、平静的心理状态。
寒冷易使上腹部受凉或吞咽进冷空气,易引起胃肠痉挛。有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或慢性胃炎患者要注意腹部保暖。寒冷也使鼻黏膜的温度和湿度均降低,容易患鼻炎和感冒。平时可常按摩双侧鼻翼,加强鼻黏膜血流量,以增强耐寒力。
寒冷使人体裸露部位的毛细血管收缩,血流相对缓慢,使耳、鼻、手等远离心脏部位常发生冻疮。这些部位应时常涂些护肤油脂,并适当进行按摩,外出时可戴帽子(或耳套)、口罩、手套等,予以防冬保暖。
传统疗法问答
叩齿保健的方法是怎样的?
叩齿,就是指用上下牙齿有节奏地反复相互叩击的一种自我保健法。事实证明经常叩齿,不仅能强肾固精,平衡阴阳疏通、局部气血运动和局部经络畅通,从而增强整个机体健康,还可促进口腔、整个牙体及周围组织的健康,增强牙齿的全面抗病能力,使牙齿变得更加坚硬稳固、整齐洁白、润丰光泽,充满精健之象。其具体做法可概括为:精神放松,口唇微闭;心神合一,默念叩击;先叩臼牙,再叩门牙;轻重交替,节奏有致。
梳头保健的方法是怎样的?
勤梳头是一项积极的最简单、最经济的保健方法。 因为梳子齿与头发频繁接触产生的电感应,会疏通经脉,促进血液循环,使气血流畅,调节大脑多路神经功能,增强脑细胞的新陈代谢,延缓脑细胞的衰老,增益脑力,聪耳明目,以及消除劳累。
怎样通过搓涌泉穴来健肾?
人体健康与否,在于脚健。健脚益体,当首推热搓涌泉穴(即脚心中央凹陷处)。涌泉属足少阴肾经。意思是说,肾经之经气犹如水井中的井源泉水一样,将从这里源源不断地涌出,长久不断。经常温浴后搓此穴,可温补肾经,益精填髓,舒筋活络,平衡阴阳,调理五脏六腑;还能治疗头顶痛、癫气、肾炎、性功能衰退、小儿惊风、失眠、高血压、冠心病、心悸、咽喉肿痛、脚裂以及老年性四肢麻木等几十种恶疾。
唾液有怎样的保健功效?
唾液在体内化生为精气,为生命须臾不可缺少的物质,具有强肾益脑等作用。现代医学证实:唾液除具有灭杀微生物、健齿助消化等功能外,还发现唾液含有能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和皮肤表皮细胞生长的神经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唾液能消除从氧气和食物中产生的对人体十分有害的自由基;唾液还有很强的防癌效果。因此,如果每口饭咀嚼30次,就可以清除大部分有害物,有益健康。
怎样通过揉腹来保健?
揉腹,即用手来回擦或搓介于胸和骨盆之间,包括腹壁、腹腔及其内脏的一种养生保健法。脾胃居中,负责主运化水谷精微和统摄精血神液来充养敷布全身,令五脏六腑常壮无恙。通过揉腹,可以收到调理脾胃,通和气血,培补神元等功效。现代医学证实:揉腹有强脾、胃、肠和腹壁肌,提高消化系统功能和减肥作用。还有治疗中老年性便秘、胃肠溃肠、周期性失眠、遗精、心血管病等疾患的功效。
健肾怎样通过对耳的刺激来健肾?
古人强调肾耳合一,互为作用。耳为肾唯一之上外窍,耳健则肾通;肾气充足,肾精盈满,则听觉灵敏,针坠地也能闻其声。其做法为,以右手从头上引左耳14下(即用右手绕过头顶向上拉左耳)。再用左手从头上引右耳14下(即用左手绕过头顶向上拉右耳),现代医学认为:耳朵上的49个穴位和各部位与体内的五脏六腑以及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联系密切。采用扯、拉、按、摩、搓、揉、点、捏等手法,对双耳进行物理刺激和针灸治疗,效果更好。另外,对肝、胆疾患有辅助治疗作用。太极拳疗法对治疗肺病有效吗?
太极拳是一项适合慢性阻塞性肺病缓解期患者练习的运动项目。
打太极拳时深沉、缓慢、均匀的呼吸,对改善呼吸功能大有益处。打太极拳时气沉丹田,长期练习可收到强身健体之效。就是在较激烈的活步推手中也不容易上喘。呼吸功能提高,表明肺的功能增强,这样自然就可以减少肺病的发作。
用五行疗法怎样治肺病?
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任何一个脏器都不是单独存在,与其他脏器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五行疗法讲究内外双修、五脏同调,是注重调养的一套整体疗法。下面为您介绍调节肺功能的具体做法。
1调整呼吸使之悠长、舒缓,身体盘坐,单手以虎口托住下颌。
2左右手交替,下搓至锁骨,左手搓时鼻吸气,右手搓时口吐气,每只手算一次,早晚各做四十五次。
可在运动之前先做鼻吸口呼动作,之后再操作此行法。宜在日出和日落的时候做。
养肺功的操作方法是怎样的?
中医根据季节变化可对人体产生影响的规律,总结出了秋季肺气容易受损的理论,提示人们在秋季应注意适应天气的变化,小心保护肺气,避免发生感冒、咳嗽等疾病。为此,宜练养肺功。
1摩鼻浴鼻。不少人鼻腔黏膜对冷空气过敏,秋季一到,便容易伤风感冒。因此,在夏秋交季之时,经常按摩鼻部很有好处。将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至发热,然后用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30次左右,然后,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15~20次。每天按摩1~2遍,可增强鼻的耐寒能力,亦可治伤风、鼻塞等。另外,每日清晨或傍晚用冷水浴鼻则效果更好。可将鼻浸在冷水中,闭气不呼吸,少顷,抬头换气后,再浸入水中。如此反复3~5遍。也可把冷毛巾敷在鼻上。
2洗冷水浴。洗冷水浴可以提高身体耐寒能力、促进周身血液循环,还可以预防感冒、支气管炎,另外还可以改善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功能。可从夏末开始洗冷水浴,先用温水,逐渐改用冷水,同时用毛巾擦身。长期进行这种锻炼,精神清爽,皮肤润泽,不易感冒。
3弯腰撑体。端坐,全身放松,调匀呼吸,然后,两腿自然交叉,躬身弯腰,两手用力支撑,上抬身体3~5次为1组。可根据个人体力,反复做3~5组。注意两臂支撑时要用力,用力时最好屏住呼吸。身体向上抬时要尽量躬身;双腿自然交叉,是为了避免借助双腿的力量支撑身体。所以,要用臂力,不要用腿力。这种方法可以通肺气,疏通肺的经脉,具有调养肺气的作用,对肺气虚损及风邪伤肺均可起到调养的功效。
4背。端坐,腰背保持直立,微闭双眼,放松,两手握成空拳,轻轻捶脊背中央及两侧,各捶3~5遍。捶背时要屏住呼吸。同时可以叩齿5~10次,并缓缓吞咽津液数次。注意捶背时,要从下向上,再从上到下,沿背捶打,注意要先捶脊背中央,再捶左右两侧。捶背可以顺畅胸中之气,疏通脊背经脉,预防感冒受凉,同时具有调养肺气的功效。
5按搓喉部。上身端直,坐立均可,仰头,颈部伸直,用手沿咽喉缓缓向下按至胸部。双手交替按搓20次为1遍,可连续做2~3遍。注意按搓时将五指张开,虎口对准咽喉部,自颏下向下按搓,可适当用力。可收到止咳化痰的功效。
6按压天突穴。用拇指按压天突穴10~15次。可以止咳平喘。
矽肺的气功疗法有哪些内容?
矽肺是由于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矽粉尘微粒所引起的、可影响到呼吸功能的尘肺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职业病。其主要病变为肺实质的结节形成和广泛纤维化。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矽肺的治疗都进行了大量尝试,但均无满意疗效。气功疗法作为治疗矽肺的一种尝试,近年来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大量临床观察发现,练气功可有效地改善矽肺患者呼吸系统功能。
气喘、胸痛、咳痰、咳嗽是矽肺的四种明显症状。练习气功三个月后,这些症状明显好转,具体表现为气喘好转,胸痛消失,咳痰减少,咳嗽减轻。除呼吸系统症状好转外,全身情况也同样开始有所好转,如疲乏倦怠感消失,腹胀消失,食欲增强,感冒次数减少,感冒后引起肺内感染程度明显减轻等。通过肺功能测定发现肺最大通气量,平均可以60升/分钟升高到834升/分钟。肺活量也有显著升高。化验检查发现矽肺患者比较特异的指标铜兰蛋白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尤其是显微镜检查血液中的白细胞,发现过度老化的中性粒细胞(有7~8个分叶)明显减少,反映了机体再生机能变得旺盛。上述疗效是以往长期的药物治疗所见不到的,这充分显示了气功疗法在治疗矽肺方面所具有的优势。
分析气功治疗矽肺的结果,并不是说通过气功锻炼可以排除肺内的矽结节和消除纤维化改变。气功疗法的作用主要是在于调整了全身各系统的功能状态,在全身情况好转的基础上,呼吸系统的症状也就顺理成章地得到了改善。这进一步体现了气功心身同练的特点,也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
矽肺患者可以选用的气功功法有:吐纳功、站桩功、自我经穴导引法等。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的功法,以整体锻炼为基础,综合运用调身、调息、调心三种练功手段,只要掌握练功原则,坚持长期锻炼,自然能逐步改善呼吸机能,增强体质,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一般来说,按摩疗法具有如下功效:一是扩张局部血管,增加血液和淋巴液等循环,以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促进新陈代谢病理渗出物或滞留体液的吸收;二是诱导深部组织的血液流向体表,或使一部分血液滞留于局部,或使深部组织充血,以减轻人体内的充血现象,促进病理产生物的消散;三是增强肌肉的弹性和张力,调节肌肉机能,缓解病理紧张并排出有毒代谢产物的排出;四是影响神经机能,使其兴奋或镇静,振奋精神或解除疲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现在介绍两种行之有效的防治肺病的按摩手法,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足部按摩疗法操作?
足部某些特定部位是脏腑经气输注和聚集之处,在足部特定部位给予一定的按摩刺激,可治疗相应的脏腑疾病。
在进行足部按摩时,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以渗透内里来达到治疗目的。持久,是要求手法操作能依规定持续一定时间;有力,是指手法操作具有一定的力量,这种力量又要依病症穴区的不同而增减变化;均匀,是指操作手法要有节奏性,频率稳定,力量协调,给予患者协调稳定的刺激,使之产生良好的感觉,有利于调整治疗;柔和,是指操作手法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注意用力不可粗暴生硬,动作转换要自然合于要求,使人感到按摩力度适中,刺激准确适度。
足部按摩的操作步骤是怎样的?
1食指第一、二指关节弯曲扣紧,其余四指握拳。以拇指、中指为基垫,垫于食指的第一关节处,固定。
2着力点是食指第二关节。
3施力处是拳头、手腕、肘。
4适用反射区是脑、脑垂体、额窦、眼、耳、斜方肌、肺、胃、十二指肠、大肠、心脏、脾脏、胰脏、肝脏、胆囊、腹腔神经丛、输尿管、膀胱。
注意肺在足部反射区的定位是在足底前部,左侧肺在右足,右侧肺在左足。
足部按摩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首先,当血液循环出现障碍时,新陈代谢减慢,细胞中沉积有尿酸、尿素等毒素,常出现各种不适,这时按摩足部可促进尿酸、尿毒的排出。肾、输尿管、膀胱是人体重要排泄器官,在按摩治疗中,这3个反射区为重要按摩区域。开始时可先按摩肾、输尿管、膀胱3个反射区,结束时还要反复3次按摩这三个反射区。
其次,双足1次治疗时间,一般病人为30~40分钟,重病患者根据病情适当缩短为10~20分钟。
再次,接受按摩后,患者要饮温开水300~500毫升,并且要在半小时内饮完。严重的如肾病、水肿、心力衰竭者,可根据病情适当减量。
注意有外伤者,治疗时应避开伤处。
比较敏感的患者,按摩后可出现发冷、低热等全身不适症状。此属正常现象,不必处理,一般继续治疗数天后不适症状即可消失。有些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尿液颜色变深,并且气味很浓,这是因尿酸、尿素大量排出所致,对治疗一般没有影响。
如果长期接受足部按摩可能导致双脚痛觉迟钝,宜用温盐水浸泡半小时后再开始按摩。
最后要注意,宜在饭后1小时以后进行。
鼻部按摩疗法怎样操作?
所谓“鼻为肺之窍”,鼻是呼吸系统的窗户。肺部有病,会直接反映到鼻部,如出现鼻塞、流涕等。反过来,按摩鼻部也可以疏通脉络,通宣肺气,增强肺及呼吸道功能,同时可有效防治鼻炎、鼻息肉、副鼻窦炎及多种肺病。
鼻部按摩的具体方法落实在“点、揉、擦”三字上。点即点按迎香穴:全身放松,舌尖轻抵上腭,凝神调息,气守丹田。双手慢慢托气上行,将双手中指指尖点于迎香穴,待有酸胀感后,再顺逆各按6~12次,以迎香穴发酸、发胀、发热为度;然后采用同样方法按摩鼻梁两翼。揉即揉捏鼻梁: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指腹自睛明穴沿着循鼻梁向下揉捏至迎香穴,双手交替各揉6~18次。擦即上下擦鼻:将中指指腹贴于鼻梁,其他手指贴于面部,中指用力,上下揉擦双侧鼻梁部,上至印堂穴,下至地仓穴,揉擦次数则以局部发热为度。
药物按摩疗法怎样操作?
在进行药物按摩时,可取姜、凤仙根、桂皮、樟脑各适量。姜、桂皮同捣,掺入樟脑,以凤仙根蘸药按摩前胸和后背,每日按摩2~3次,每次半小时左右。适用于肺结核、盗汗、气喘、咯血等。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针灸逐步走向世界,并且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掀起了一股“针灸热”。针灸可用来治疗妇、儿、五官、内、外科的多种疾病,这其中也包括肺病。
针灸治疗方法十分丰富,经常有人误认为针灸就是“扎针”,其实针灸除了针刺外,还包括艾灸、穴位注射、穴位贴敷、耳穴贴压、三棱针、梅花针、火针、皮内针、小针刀、激光针疗、微波针疗、电疗、磁疗等其他方法。但应用得最为广泛的还是针刺和艾灸,其他疗法可以根据具体病情酌情选用或配合应用。临床实践证明,针灸疗法可以有效治疗肺病,下面介绍几种常见肺病的针灸疗法。
肺炎的针灸疗法怎样操作?
肺炎多属急性发病,临床上以高热、气急、胸闷、寒战、咳嗽为特征,少数患者可能会有血痰。
穴位:膺窗、肺俞、大椎、风门、外关、曲池、足三里。
操作手法:每天针灸一次,重症可重灸2~3次,十天为一个疗程。
肺病的针灸疗法怎样操作?
穴位:尺泽、合谷、列缺、孔最、肺俞、足三里。
操作手法:每日治疗一次。高热患者可用针刺放血,取十宣大椎穴。耳针可以肺、肾上腺、皮质下等穴为主穴。咳嗽配支气管、交感、喘促者配胸、内分泌,每日针灸一次。
肺结核咯血的针灸疗法怎样操作?
1体针穴位:常用穴为尺泽、孔最。备用穴为内关。
操作手法:一般仅用常用穴。采用气至病所的手法,将激发感传到咽喉或前胸,如能出现口干、咽喉发凉、胸部发紧等病人自觉现象最佳。为了易于激发气至病所的针感,应该令病人平卧针刺。以平补平泻手法,持续运针2分钟,留针20~30分钟,每隔5~10分钟行针1次。每日1~2次,严重咯血者可2~3次。
2注射穴位:太渊、肺俞。
操作手法:药物为地塞米松注射液。用7号针头垂直刺入太渊穴03~05寸,呈45度角刺入肺俞穴05~08寸。针头上下提插,待得气后,回抽无血的话再注入药物,每穴25毫克,每日1次,连续3次为一疗程。可以配以抗菌、抗痨等药物。
3皮肤针穴位:颈动脉搏动区。
操作手法:将针在颈动脉搏动区内,沿一侧或两侧的颈动脉有规律有节奏地叩击,自上至下地反复弹刺。保持中等强度,频率保持在180次/分钟左右,刺激时间据具体病情而定,一般须持续10~30分钟。如疗效不明显,可再叩刺孔最穴,手法同上。每日1~2次。
4电针穴位:孔最、内关。
操作手法:每次只取一侧穴。以2寸毫针进针得气后,将针柄与电针仪接通,电流定为18毫安,输出电压为02伏,采用方形波,频率160次/分钟,连续脉冲波刺激30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应视病情而定。一般于发作时针刺。
肺结核的针灸疗法怎样操作?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由结核杆菌在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入侵人体所引起,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一般来说,青少年患者比较常见。
本型多因平素禀赋不足,抗病力减弱以致感染结核杆菌,或常与肺结核病人接触而发病。由于肺阴亏耗,肺络损伤,则出现干咳少痰,或咯出黄痰,或痰中带血、纳差消瘦、午后潮热、颧红、盗汗、口干舌燥、心烦失眠、脉细数等症状。
穴位:穴位分以下3组,可以交替应用。
1组:心俞、肺俞、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渊、太溪。
2组:孔最、大椎、肺俞、结核穴。
3组:膏肓、肝俞、风门、肺俞、中脘、足三里。
若阴虚者,加三阴交、太溪;咯血者,加百劳、手五里、列缺;盗汗者,加复溜;潮热者,加鱼际、间使;心烦失眠者,加神门。
操作手法:取手太阴经穴、背俞穴,用补法。
本型因肺气虚衰,脾肾阳虚,则咳呛咯血、形寒恶风、形体消瘦、喘息气短、身体浮肿、大便溏薄等症状。
穴位:穴位同肺阴虚型。若阳虚者,加膻中、关元;食欲不振者,加公孙、中脘。
操作手法:取手太阴经穴及背俞穴,用补法。
肺纤维化的拔罐疗法怎样操作?
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皮肤、汗腺、毫毛等组织处于身体表面,可谓是抵御外邪侵袭的屏障。拔罐可以使皮肤相应的组织代谢旺盛,吞噬作用增强,促使机体恢复正常功能,调整阴阳失衡情况,使疾病逐渐痊愈,温热刺激能扩张血管,改善充血状态,促进以局部为主的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使体内的废物、毒素加速排出,还可以改变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增强白细胞和网状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局部耐受性和机体的抵抗力,能起到清热解毒、温经散寒等作用。
拔罐时治疗肺纤维化一般选用胸背部皮肤,脊柱两侧则为拔罐的常用部位,操作时一手执罐(竹罐、玻璃罐、陶瓷罐均可),另一手用夹子夹住点燃的酒精棉球(注意棉球不宜太湿,以免滴下酒精烫伤皮肤),在罐内迅速旋转1~2圈后取出,迅速将罐扣在穴位或选定的部位之上,放置10~15分钟(夏季不要超过10分钟),然后用指甲紧贴皮肤,扣着罐边,慢慢揭开取下。注意拔罐时不要使患者受冷受风,在前次拔罐处出现的皮肤淤血现象尚未消退之前,不宜在原处重复拔罐。
肺气肿的拔罐疗法怎样操作?
肺气肿是气管、肺部疾病严重恶化的结果,以剧烈咳嗽为主要特点,应当结合治咳嗽的方法选择拔罐的部位。
上罐部位:命门区、神道区、前胃区、小肠区为第一组;右肺、前胃下区、上尖脾区、肾区为第二组;左肺上尖、前肝区、肝区为第三组;脾下尖、华盖区、腰中区为第四组。采用火罐进行施治。
肺结核的拔罐疗法怎样操作?
可取肺俞、结核穴、膏肓俞,以闪火法拔罐,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在肺俞、膏肓俞、脾俞、三阴交、足三里、太溪等穴施按、揉、推等法。
若肺气不足,症见喘息急促,乏力汗出者,加禅推法于定喘穴,同时按揉中脘、脑中等穴,可收到补肺益气的功效;若见呼吸浅短,甚至张口抬肩,难以平卧者,乃肺肾皆虚,不能主气纳气,可按揉气海、关元、印堂、百会、太阳等穴,以补肺纳肾;若阴虚火旺,潮热显现者,可用拇指按揉天突、尺泽、曲池、大椎、太溪、肾俞、三阴交等穴,以润肺清热、滋阴降火。特别需要提醒注意的是防治结核病的根本在于治疗的同时,切断结核病的蔓延传播。为减少结核病的发病率,应搞好预防接种,并加强社会性的宣传管理工作。
肺结核的刮痧疗法怎样操作?
穴位:太渊及前臂、肺俞至膏肓、中府及前胸、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操作手法:采用补法,先刮背部肺俞至膏肓,再刮前胸中府及前胸,然后刮前臂,重在太渊,最后刮三阴交、足三里、太溪。中府与肺俞为俞募配穴,再配太渊及膏肓,滋阴润肺;刮足三里、三阴交,扶正祛邪;刮太溪可补肾阴,滋水润肺。
部位:取胸、背部脊椎两侧和肩肿区。
操作手法:用硬币蘸植物油或白酒,刮至皮肤充血,该法适用于发热神昏的肺炎患者。
肺纤维肿的点穴疗法怎样操作?
实践证明,点穴疗法可以有效地治疗肺病,下面为您介绍肺纤维化的点穴疗法。
先点阑门,再点建里、气海,再点章门、梁门、石关、巨阙,并以一手捺天突、璇玑、华盖,再点上脘、中脘、建里、天枢、气海并用引气归原法及彧中与阴陵泉齐放法。接着治背部及督脉,可按百劳、两肩井,再按肺俞、膏肓、脾俞、肾俞诸穴。注意先用左手按压,在用右手按压,接着在中间按压。适用于肺虚及肾不纳气的肺纤维化等病。
哮喘的点穴疗法怎样操作? 
手掌上存在许多能有效治疗哮喘的穴位。 哮喘穴位于食指中指分岔处的手掌上。 哮喘发作时,应首选此穴,可把数根牙签捆成束轻点此穴。注意要用牙签尖的那一端点压,每次压3秒种左右,可反复压10次上下,操作时需注意刺激力度不可太强。除此之外,手掌上的三间穴和肺穴也能有效止喘。其具体的操作手法与哮喘穴相同。另外还可以轻轻点揉胸腔-呼吸区带,压搓亦可,该手法能提高呼吸器官功能,预防哮喘发作。 慢性肝炎的按摩疗法怎样操作?
慢性肝炎患者会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如全身乏力、肌肉关节疼痛、腹胀、失眠、不思饮食等,长期采用药物治疗,又会增加肝脏负担。肝炎病人如果缺乏锻炼,又吃高糖、高蛋白饮食,很容易造成脂肪堆积,病情加重,甚至可能发展成脂肪肝。那么,怎样才能既消除慢性肝炎病人的临床症状,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又能不增加肝脏负担,不消耗病人的体力呢?不妨试试选用按摩手法,不失为治疗慢性肝炎的一条新途径。
腹胀患者可取中脘、膻中、天枢穴,沿顺时针方向,以中等程度的手法,按摩20分钟左右,再取大肠俞、肾俞、足三里等穴位,用点、按、重揉手法,按摩15分钟左右;失眠患者可选用太阳、头维、百会、上星等穴位,采取点、按、揉等手法,按摩20分钟左右;肝区不适及疼痛者,取肝俞、胆俞、中脘及章门等穴位,采用轻揉慢按手法按摩。全身症状较多的患者,可用综合手法进行50分钟左右的全身推拿按摩。一般每日或隔日按摩一次,15次为一疗程,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的症状就会有明显改善;3~4个疗程之后,症状大多消失,肝功能可恢复或接近正常。
肝纤维化的按摩疗法怎样操作?
主要按摩两侧胸部。操作时右手抬起,肘关节屈曲,手掌尽量上提,以手掌根部着力于腋下,由上而下地推擦,注意用力要稳,力度应由轻渐重,推进速度宜缓慢均匀,动作要有一定的节奏,反复推擦数10次,以患者感觉温热舒适为宜。
本手法可起到散结消肿、疏肝理气的作用。
肝肿大的按摩疗法怎样操作?
1按压足三里穴
以拇指或食指端部按压双侧足三里穴。指端附着皮肤不动,由轻渐重,连续均匀地用力按压。此法能舒肝理气,通经止痛,强身定神。 
2揉肝炎穴
下肢膝关节屈曲外展,拇指伸直,其余四指紧握踝部助力,拇指指腹于内踝上2寸之“肝炎穴”处进行圆形揉动。此法可疏经络,补虚泻实,行气止痛。 
肝硬化的按摩疗法怎样操作?
肝硬化一般由一种或多种致病因素反复或长期损害肝脏所致,是一种常见的影响全身的慢性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全身无力、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体重减轻、头痛、失眠、腹痛、下肢浮肿、肝脾肿大等。
另外还可有毛发脱落、上消化道出血、齿龈出血、鼻出血、紫瘢、男性阳萎、女性月经失调等临床表现。
按摩选穴:
经穴和经外奇穴:少府、外关、腕骨、中泉、支沟、二白等。
反射区:肺、肝、胃、胆、十二指肠、胸椎、肾、输尿管、膀胱、腹腔神经丛、甲状旁腺等。
反应点:三焦点、偏头点、胸痛点、肝点等。
全息穴:肝胆穴。
按摩方法:点按肝胆穴、肝点、肝、胆、胸椎、少府、二白各300次,其余各穴按揉或推按50~100次。每天按摩1次,3个月为1个疗程。由于肝硬化属于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症,所以应该长期坚持按摩,不宜间断。如果患者的全身症状比较严重,可做全手按摩,同时着重加按上述穴位。需要注意的是,按摩仅仅是一个辅助方法,绝对不能因此忽视药物治疗。
另外,肝硬化患者还应该注意保持营养均衡。平时要注意摄取脂肪、蛋白质、淀粉这三种营养素,动物脂肪不宜摄入过多。如果肝功能显著减退,则应该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另外还应摄入丰富的维生素,B族维生素有保护肝功能预防脂肪肝的作用;维生素C有促进代谢和解毒的作用;维生素E具有抗肝坏死的作用。肝硬化患者还忌食坚硬、油腻及生冷食物,出现过敏反应者,忌食发物如虾、蟹等。同时要注意休息,减少体力劳动,避免过度劳累。
酒精性肝硬化的按摩疗法怎样操作?
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可自上而下地按摩胸部,注意作用力应轻重交替,一般开始时轻,中间时重,结束时轻,如此反复按摩30次左右。
本手法具有畅通血脉,清心宁神的功用,另外还能加速酒精在肝脏内的代谢分解。击掌有什么样的保健作用?
手掌中央存在着有助于增强心脏功能、开发大脑潜力的重要感受器,只要对此处进行强刺激,对开发大脑潜力很有帮助。击掌就是应用这一原理的一种养生方法。
击掌方法很简单,先将双手向头上方伸展,强烈地拍击手掌3次,接着将向上方伸展的双手改为平举在胸前,再拍击3次。手掌合起来拍击时会发出“嘭嘭”的声音,这种声音通过听觉神经而传到大脑,具有醒脑提神的作用。而拍击手掌的刺激传感也具有增强大脑的记忆功能。
如果早上喜欢睡懒觉,白天头脑感到昏昏沉沉,记忆不佳,注意力不能集中,就可以采用击掌的方法,通过击掌可以消除头脑的模糊和心中的烦躁。早上头脑清醒,是一天最重要的起点。故早晨醒来后进行击掌锻炼,可以精力充沛地投入全天的工作和学习。
需注意的是,击掌时手腕要用力伸展,尽量使左右手的中指牢牢地靠拢。
吹掌有什么样的保健作用?
电吹风,通常人们仅仅用于吹发,其实电吹风的功用还有很多。如利用电吹风对手掌或脚掌进行温热刺激,这犹如中医的温灸疗法,每天只需花3~5分钟,其所获得的保健效果却颇为显著。电吹风不仅使用方便,而且其比用艾条进行温灸的范围更大。
早上或晚上,用电吹风对手掌或脚掌吹热风,进行温热刺激。当掌部感到稍热时,将电吹风移开,然后再吹。这样反复进行6~7次,会使整个身体感到相当温暖和舒适。尤其是寒冬季节,由于皮肤血管的收缩,影响了血液循环和热量的输送,使人倍感寒冷。这时,如果能洗个热水澡,当然可以使身体温暖。但是最简便的方法还是用电吹风进行热风刺激,使四肢末梢的毛细血管舒张,促进血液循环,以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
此外,用电吹风进行热刺激,还可以恢复疲劳,消除精神紧张,并可预防和治疗感冒、冻疮、肩关节周围炎及腰痛等疾病。
转膝有什么样的保健作用?
转膝是围绕脊柱使腹部和局部胸部旋转的运动,也属于一种较为简便的即兴养生方法。
具体方法是:仰卧,全身肌肉放松,两腿收起,膝关节向上,两脚平放于地面,尽量靠近臀部,两臂与肩平行伸直,手心向下。吸气,将头转向左侧,然后呼气,并将两膝转向右侧,两腿倒向地面。在转膝过程中,要使两膝互相接触,脚尖不能离开地面,使肩背部和两臂紧贴地面。再吸气,使两膝转向上,同时将头转向右侧,然后呼气,再使双膝转向左侧,使腿贴紧地面。两腿各做3次,然后放松,将双手移至背后,推起呈坐姿,动作结束。做转膝运动时头和两膝的运动方向始终是相反的,转膝运动要迟于呼气。
经常进行转膝运动,可以放松脊柱周围的肌肉,恢复脊柱部位的损伤,改善内脏的血液供应,对胃和大肠也能起到一定的按摩作用,能改善消化功能,对防治便秘有明显的效果,对腹部疼痛也具有缓解作用。如果在就寝前做一下转膝运动,能使人精神放松,有利于提高睡眠的质量。
足浴有哪些好处?
足浴就是用水泡脚,是我国民间历代相传的一种养生方法。歌谣云:“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去;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可见,自古以来,人们就把“睡前一盆汤”看作是养生保健的有效措施。
祖国医学认为,脚为足三阴经(脾、肝、肾)之始,又系足三阳经 (胃、胆、膀胱)之终,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密切。足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足部血脉通畅,有助于消除疲劳,改善睡眠。足浴有热水足浴和冷水足浴之分,各人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加以选择。
热水足浴,可用50℃左右的水浸泡双脚(浸泡至踝关节为度),浸泡时间每次约20分钟。这相当于艾条温灸足部穴位,可以起到促进气血运行、温润脏腑的作用。现代医学认为,以热水泡脚来刺激皮肤神经末梢感受器,通过中枢神经的反馈可起到调节内脏器官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健康。冬季用热水泡脚,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预防冻疮的发生。长途行走或剧烈运动后,热水泡脚可减少局部乳酸的聚集,有助于消除疲劳。临睡前用热水泡脚,对中枢神经系统能产生一种温和的刺激,促进大脑皮质进入抑制状态,使人安然入眼。
冷水足浴,水温要逐渐降低,一般可从20℃慢慢降至4℃左右,并可从秋季开始用冷水泡脚,一直坚持到冬季。每次足浴前先用手摩擦足部,使足部变得温热,然后双足浸入冷水中,再用两足相互不断摩擦,直到足部潮红。每次约5分钟,可早晚各进行一次。冷水足浴不仅使足部血管强烈收缩,而且全身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也处于积极活动状态。冷水足浴还能促使鼻黏膜的温度升高,增强呼吸道的抵抗力,冬季可预防感冒。但需注意的是,冷水足浴后应立即擦干和保暖。
敲脚有哪些好处?
每晚临睡前只要用拳头“咚咚”地敲击脚底,就可以消除一天的疲劳。
脚底与人体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敲击而给脚底以适度的刺激,可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内脏的功能得到增强,使人精力充沛。
正确的脚底敲击法,是以脚掌心为中心,有节奏地进行敲击,以稍有疼痛感为度。可以盘腿坐在床上或椅子上,把一只脚放在另一腿膝盖上,便于敲击。每只脚分别敲击100次。
晃脚有哪些好处?
仰卧床上,先让双脚在空中晃动,然后像踏自行车那样,让双脚旋转,坚持5~6分钟。
晃脚可以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使腿膝部的肌肉、韧带得到伸展,能消除脚部疲劳,使全身轻松舒适。因此可以说,晃脚是一举数得的保健法。冬季如果感到特别怕冷,可以在就寝前进行晃脚运动,若能坚持一段时间,会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并能改善睡眠。早晨起床前进行晃脚运动,能使人保持充沛的精力。
提肛有哪些好处?
提肛又称缩提谷道,即主动、有规律地收缩肛门部肌肉,并以此达到健身防病的目的。
提肛有加入意念和不加入意念之分。前者为气功锻炼的提肛,其呼吸可分顺式呼吸(呼气时提肛)和逆式呼吸(吸气时提肛),后者是采取不加意念的单纯提肛锻炼,方法比较灵活,不加意念不强调呼吸,可随意进行。提肛的具体方法是一提一松,交替进行10~ 20次为一遍,每日可做数遍。缩提肛门的时间可由几秒钟至数十秒。姿势不拘,可坐可站,也可在行走中进行。提肛时应精神放松,一次收缩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造成疲劳不适而影响效果。
提肛之所以能健身防病,是因为提肛时肛门有规律的收缩和放松对中枢神经和自主神经有良好的刺激作用,能促进和改善胃肠和肛门部的血液循环,使肛门括约肌得到锻炼。祖国医学认为,提肛可升提中气,调和气血阴阳。此法可治疗痔疮、肛裂、瘘管、腹泻、便秘等疾病。
什么是强壮功?
强壮功是刘贵珍根据我国古代道、儒、释、医等诸家功法进行整理、综合而成,是静功的一种。1姿势
可分为坐式、站式和自由式。
坐式:又分自然盘膝式、单盘膝式和双盘膝式3种。
站式: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膝微曲,含胸拔背,头微前倾,两眼轻闭,松肩垂肘,小臂微曲,两手拇指与四指自然分开如捏物状置小腹前,或两手置于胸前如抱球状。
自由式:姿势不固定,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姿势,只要有利于意守丹田和呼吸,并达到全身轻松、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即可。2呼吸
可分为自然呼吸、深呼吸和逆呼吸3种。
自然呼吸:即不改变原来的呼吸形式,任其自然。这种呼吸法对初学气功者和老年体弱及肺结核等患者较适宜。
深呼吸: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再呼吸得徐长、细匀些。这种呼吸法对神经衰弱、便秘、精神不集中的人较合适。
逆呼吸:吸气时扩胸缩腹,呼气时收胸鼓腹。此呼吸法要由浅入深,逐步锻炼,不能勉强和急于求成。3意守
可意守丹田,并要求精神放松,似守非守。
什么是诱导功?
诱导功是借助于练功者自身或他人的语言、意念、声音、温度、幻景等诱发,使练功者全身放松,呼吸顺畅,排除杂念,达到入静。诱导功实际上是通过心理影响改变病理状态的一种有效方法。1自我诱导法
自我诱导法可分为放松诱导、呼吸诱导、意守诱导和治病诱导 4种。
放松诱导:练功者宜选择适合病情和条件允许的姿势,想象自身在一个空气清新、温度宜人、幽静安适的环境中,自觉心旷神怡、心情舒畅;待身安气和后,再想象自己由头、颈、躯干及四肢,逐步放松下来,随之心身也俱静下来。如是连续重复数遍。
呼吸诱导:在呼吸的调练当中,意念诱导也很有效。就是吸气时稍用力,借助意念将吸气延长。这样容易做到自然而顺畅的呼吸,形式。
意守诱导:当练功者杂念繁多,不能守住丹田时,可将双手轻置于小腹上,给以温热舒适之感,有助于排除杂念而能意守丹田。
治病诱导:在全身放松和杂念消除的基础上,练功者可根据病情需要进行治病诱导。如高血压病患者,可采用站式,想象绵绵细雨缓降于躯体,雨水从头向下经躯干流向四肢末端,如此可以降低血压,并减轻或消除头重脚轻的症状。肢体麻木的患者采用站式或卧式,诱导体内真气随着吸气沿麻木的肢体向下行,随着呼气向上行,这样反复运行,从而达到疏通经络气血和治疗肢体麻木的目的。2他人诱导法
气功师用语言或抚摸等方法对练功者进行诱导,如在练功者身旁用轻微柔和的声音念诵作功程序,反复念诵几遍,能较快地使练功者放松和入静。
当练功者呼吸不能顺畅时,气功师可用手轻轻由胸至小腹随着吸气下行作抚摸,以引导吸气下行,这样有助于气贯丹田,也有利于纠正呼吸不畅和胸闷气短。3声音诱导
练功时配以幽雅动听的音乐,或有节奏的单调音响,以此缓解紧张,集中思想,达到入静。当练功者杂念难消时,可在远处放置一座钟,能微微听到滴哒的声音,藉此单调而有规律的音响,以集中思想,排除杂念。
什么是拍打功?
拍打功是疏经活络、行气消瘀的简易有效方法,尚有缓解身心紧张的作用。一般保健采用掌或拳拍打即可。也有用谷袋、沙袋、石袋、木杵、木槌等拍打,其中以谷袋为佳。将大米或绿豆装入袋内。拍打功以先左后右按顺序进行。这里介绍谷袋打法。1冲天炮势
左腿屈膝,右腿蹬直,呈左弓步站势。左拳自下往上冲,拳与额角平,拳心斜朝内上,肘微屈。打时需先左拳变掌,左臂放松,吸气一口,右手持袋,从左肩密密顺打至左手心,约10余次。此打臂之阴面。2穿心炮势
接上势,左手由左耳上,往后绕转至肩平时,握拳向左侧直伸,拳背朝上,打时需将拳变掌,左臂放松,吸气一口,右手握袋,从左肩顺打至左手背。此打臂之阳面。3雕手势
按上势,左手由左耳上,往后绕下至胯齐,作雕手,吸气一口,右手持袋,由左腋顺打至左小指侧止。此打左小指侧面。4小冲天炮势
接上势一转,握拳上冲,作小冲天炮势,较冲天炮势拳稍低,拳高约与肩平,吸气一口,右手持袋,由左肩胛起,顺打至左手大指侧止。此打左手大指侧面。5扛鼎势
接上势,左手下落,从胁下一转,握拳尽力上举直仲,变成侧掌,大指朝身后,吸气一口,仰面观上举之手,随即从左胁起,顺打至小腹左侧及左腿前面、左膝、左小腿、左脚面至左趾。此打左腿前面。6盘肘势
接上势,左手经左耳后,屈肘握拳下落平胸处,吸气一口,肘抬起,右手持袋,从左腋下起,斜打至左腰眼、左外踝转至左小趾侧止。此打左腿外面。7雕手势
左拳变掌,经耳后一转落下,作雕手,

(<-快捷键)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目录

阅读设置

背景色:

字体大小: 14px

页面宽度: 1200px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