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侦探推理 > 不打不骂穷养男孩的100个细节

不打不骂穷养男孩的100个细节

作者:庹志华字数:167784状态:连载

第二章

细 节11帮助你的孩子走出自闭心理

所谓自闭就是自我封闭,自我限制。凡有自闭心理的孩子,在与人交往中往往处于惶恐、矛盾、徘徊的心态中不能自拔,十分痛苦。他们不能与人交谈、交流、沟通,更不能被人理解,整日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空间里。这种行为正好与当今社会群体人员互动、交流、互励互助的现实格格不入。
一位母亲忧心忡忡地说:“我家孩子上小学时就拥有了自己的房间。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越来越喜欢一回家就关上房门,而且还把门反锁上。开始我们认为孩子独自在房间里会安心看书,没想到她的成绩一天天下滑。我们一气之下,干脆把孩子房门上的锁给撬掉了。谁知孩子更绝,一回到家,照样关上门,然后再用凳子把房门堵上。我们家里买了电脑,我们说什么也不敢让孩子上网。但孩子干脆借了一大堆碟片,关了房门独自欣赏,任凭我们在门外喊破喉咙也不开门。我们给了孩子独处的空间,但却使孩子和我们越来越疏远,这孩子到底怎么了?”
其实,导致这个孩子出现上述行为的原因就是自闭心理。自闭心理必然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父母不可忽视这一问题。
有自闭心理的孩子具体有那些特点呢?一般来说,这些孩子在有人的场合(特别是有生人的场合)会感到心理紧张,甚至恐惧。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他们与人交往时普遍出现心慌、不安、脸红、手足无措、出汗、语无伦次等症状。这些现象严重的妨碍了他们与人正常的交流,阻断了心灵沟通的渠道,呈现出令人尴尬的窘相,从而产生自卑的心理。
自闭心理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是:孩子自身的性格弱点。例如,腼腆、内向、害羞、不善言谈、不喜欢与人交往;即使是与人来交往,也表现得心胸狭窄、度量很小、容不下别人;更有甚者自恃清高,鄙视来客;或是心理上与人交往产生恐惧。这些都不利于与别人建立很好的人际关系,长此以往,必然走向自我封闭的深渊,陷入深深的痛苦困境之中。
客观原因是:家庭教育中,家庭的客观环境就不具备与人交往的条件。例如:独门独院,也没有与人交往的机会;父母长期忙碌在外,无暇引领孩子去结交朋友。
对于孩子的自闭心理,父母应该抱有正确的态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它带来的危害,要尽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另一方面,又不可夸大它的负面影响,给孩子心理上带来阴影和创伤。以下建议可供参考:
第一,消除孩子对社会的恐惧心理,鼓励孩子多接触社会
随着孩子年龄的长大,必然要接触社会,如果心理自闭,必然给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多烦恼。只有适应社会的变化,才能获得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知识技能,从而走向成熟。因此,努力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很有必要,逐渐让孩子学会当众讲话,锻炼他的心理承受能力;训练他的说话能力,消除对社会的恐惧心理。
第二,接纳孩子的朋友
要孩子学会交往,首先父母就要垂范。父母在接纳孩子朋友的过程中,让孩子学会与人沟通、交往的技巧和艺术,接纳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朋友,拓展交往的领域,从中受到启发。
第三,正确看待孩子在交往中的挫折
不同性格的孩子交往,发生矛盾是难免的。有了挫折,要正确面对,辩证地看待与人相处的关系,这种方法十分重要。面对困难,毫不退缩,坚定自己的信念不动摇,以宽宏大量的心态去面对一切。
第四,带着孩子到大自然中,放松精神
孩子的天性是热爱大自然的。在自然中,可以释放压抑的心情,使孩子变得豁达、开朗。要学会在自然中,改变单调、乏味的都市生活,调整生活的节率,忘情地感受自然,放飞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改变自闭的心态。


细 节12怎样培养孩子倾听的好习惯

孩子要与人融洽相处,流畅地交流,必须要先学会倾听。倾听他人既是一个听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的过程。在倾听他人的过程中,孩子可以从他人的言语中学习到一些自己不知道的知识和他人为人处事的态度与原则。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发现,许多孩子虽然非常善于表达自己,但是却不会倾听他人,无法与人在交往中体现出真诚,甚至不愿意倾听他人的建议和忠告。事实上,每一位父母都应该培养孩子倾听他人的习惯,它将使孩子终生受益。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倾听他人的好习惯呢?
一、父母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都没有认真倾听孩子心声的习惯,这也是孩子无法养成倾听他人习惯的原因。经常有父母这样感叹:“孩子有什么话总不肯跟我说,我说什么孩子也不愿意听,真是拿他没有办法。”事实上,父母不善于倾听孩子,孩子说的话就得不到父母的重视,孩子便只会把自己的想法藏起来。而且,孩子还会感觉父母是不尊重自己的,从此更加减少与父母之间的沟通,这种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
心理学家提示父母说:“如果父母从不听孩子说话,孩子长大后往往要经过许多年治疗才能恢复自尊。”事实上,孩子虽然还小,但是他们也有独立的人格尊严,他们也需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父母是没有权力剥夺孩子的这些权利的。
倾听孩子的心声不仅是了解孩子心灵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孩子倾听他人的重要方法。父母必须定期抽出专门的时间来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重视和赏识。
倾听孩子说话时,父母一定要端正姿态,千万不要摆出一副表面上倾听、实际上千方百计想出一些理由来反驳他的样子。若完全不顾及孩子的感受,总是否定孩子的思想,这样孩子便不会再主动与父母交流了。
二、教育孩子用心倾听他人
许多孩子在倾听他人讲话时往往心不在焉,或左顾右盼,或处理他事,或摆弄东西,或不时走动,这种方式最易伤人自尊。说话的人往往觉得自己不被尊重,因此不愿再讲,更不愿讲心里话。谈话不仅无法收到好的效果,还会影响到双方的关系。
实际上,在人际交往中,孩子不仅要理解他人,而且还必须感受和体验他人的情绪。父母要教育孩子在别人愉快的时候与他分享快乐,在别人痛苦、失落的时候与他人分担痛苦和失落。这种用心与人交往的表现必然会赢得他人的好感。
三、教孩子学会提问
倾听他人时,也要适当地发出提问,以表示你在认真地听对方说话,这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比如,新同学在作自我介绍时,可以适时地问一句“你们那里是怎么样的?有没有好玩的地方?”“你到我们班后有什么想法吗?”“你能不能谈谈你来这里后的所见所闻?”这样,对方就可能介绍一些提问者不太了解的事情,这种提问方式无疑是巧妙的。
当然,父母应该教导孩子,在提问的时候尽量避免涉及对方隐私和敏感的话题。
四、教给孩子倾听他人的礼仪
(1)要面带微笑,不要显示出不耐烦的样子,要让对方感到轻松自如,而不是拘束。
(2)倾听时不要挑对方的毛病,不要当场提出自己的批判性意见。更不要与对方争论,尽量避免使用否定别人的回答或评论式的回答,如“不可能”、“我不同意”、“我可不这样想”、“我认为不该这样”等等。应该站在对方的立场去倾听,努力理解对方说的每一句话,并可以对他人的话进行重复。
(3)交谈过程中要少讲多听,不随意打断他人的说话。
(4)倾听的过程当中可以适当地运用眼神、表情等非语言传播手段来表示自己在认真倾听。尽可能以柔和的目光注视着对方,并通过点头、微笑等方式及时对对方的谈话做出反映;也可以不时地说“是的”、“明白了”、“继续说吧”、“对”等语言来表示自己在认真倾听。
(5)如果对对方谈到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可以先点点头,然后简单地表明自己的态度,最后再说“请接着说下去”、“这件事你觉得怎么样”等,这样会使对方谈兴更浓。
(6)如果对对方的谈话不感兴趣,可以委婉地转换话题,比如,  “我想我们是不是可以谈一下关于……的问题”,等等。


细 节13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有句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如此,如果家长想要孩子变得出色,那就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是促使孩子自觉学习的最佳方法。
日本著名教育学家木村久一曾经说过:“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能够顺利发展,他就会成为天才。”但遗憾的是,许多家长并不明白这一点,他们往往忽视了对孩子兴趣的培养,结果很多孩子的兴趣在萌芽时就被无情地扼杀了。这不仅是极为可惜的,而且是可悲的。
其实,每个孩子只要智力正常,都可以通过发展其兴趣来对孩子进行培养和教育。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的或许是天赋使然,有的则可能是后天的影响。如果这些兴趣爱好能够得到正确的引导,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极为有利的。
波波是一个聪慧的小男孩,他从小不喜欢洋娃娃、布偶小熊等男孩子都喜欢的玩具,而单单对玩积木着迷。只不过他十分调皮,常常会将同学盖的“大楼”推倒,然后自己再盖一座更加雄伟的“宫殿”。为此,他经常和其他的孩子打闹不休。
每次看到儿子惹事,妈妈就感到头疼不已。波波的爸爸却一点儿也不为孩子的破坏行为烦恼,他没有过分地批评孩子,而是一点点地把孩子的爱好引向了正路。
他经常有意识地带波波去参观各种风格的建筑,并跟波波一起做搭积木的游戏,还比赛看谁搭得又快又别具风格……
在爸爸的支持和引导下,波波渐渐地对那些“小房子”着了迷。爸爸告诉他:“你这么喜欢小房子,其他小朋友也一样喜欢他们自己的小房子,你可以和他们比比谁的房子漂亮,但不能毁坏别人的小房子。”
从此,波波不仅不再毁坏他人的“大楼”,还积极地帮助其他孩子盖“房子”。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一次儿童游戏比赛中,波波设计的建筑获得了特等奖。从此,这个孩子就给自己树立了一个理想——做一名出色的建筑师。
仅仅因为烦恼和看不惯孩子的“破坏”行为,就对孩子进行打击与严管,这样的教育是不科学的。毕竟孩子年龄还小,总是会有些不恰当的行为,如果一味地教训孩子,并不能彻底地更正孩子的鲁莽,相反,还可能会将孩子的天性掩盖,把他的一些特有才能和天赋给磨灭。
当孩子有一些破坏行为时,大人不要急着生气,而应该以正确的办法把孩子的莽撞行为引上正途,这不仅可以改正孩子的错误,还能够维护和培养孩子的兴趣。
对于孩子的兴趣,家长应该重视,并对此抱以尊重的态度,千万不要妄加干涉。家长也不要把自己的主观想法当做孩子的兴趣,甚至将自己的兴趣强加给孩子。这样不仅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还会引发孩子与大人之间的矛盾,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发展。
相反,若是家长对孩子的兴趣抱着尊重的态度,孩子往往能够对自己的兴趣更执着、更专注,使得兴趣的能量充分释放,从而引领孩子走向美好的前途。
雅典奥运会男子十米气步枪冠军朱启南的母亲是个朴实的农民,她没有读过书,因此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孩子读书。为了能够让孩子有好的学习条件,她把朱启南送到城里去读书,自己去广州做生意挣钱养家糊口。尽管生意的利润不高,生活很艰苦,但为了孩子的前途,她还是努力不懈。
1999年的一天,她突然接到家里来的电话,孩子说让她回去商量事情,她觉得孩子的口气有些蹊跷。回到家里才知道,原来朱启南背着母亲在体校学了一年多的射击。
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这么大的事情竟然被孩子隐瞒了一年多,她很生气,显然,儿子学射击与她最初的愿望背道而驰了。她很想痛打孩子一顿,但当她听到孩子特别喜欢射击时,最终还是尊重了孩子的选择,因为她想,孩子最终都要走自己的路。事实证明她的选择是对的,最终,她的儿子在射击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兴趣和追求,对于喜欢做的事情,孩子总是具有奋发的动力。所以,家长只要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就可以按孩子的兴趣帮助他选择努力的方向。这是促使孩子早成才、快成才、成大才的最好方法。
如果无视孩子的兴趣与爱好,就会让孩子的学习成为痛苦的过程,最终使孩子变得毫无竞争力,葬送孩子的美好前途。
作为父母,应该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尊重孩子的选择,学会引导和激励孩子,让孩子自主选择、发展自己的兴趣,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细 节14不要总是命令孩子去遵从你

在生活中,有些家长管教子女就像教官管教士兵一样。虽然他们非常爱自己的孩子,但在他们的意识里觉得自己越严厉,对孩子就越有好处。
因此,同子女讲话时,“教官型”父母的言辞中总是充斥着训诫和严令。如果孩子不按他们的指示去办事,往往就会被劈头盖脸地痛骂一顿。他们还会让孩子重复自己说过的话,并让孩子按他们的话重新做。
“教官型”父母拒绝孩子“顶嘴”与反驳的行为,往往独断专行,甚至蛮不讲理,根本不容孩子分辩。
亮亮的父母都在机关单位担任要职,他从小就受到很严格的教育。上小学五年级时,亮亮觉得自己是个很懂事的孩子,可是,妈妈却认为他是个爱顶嘴的孩子。对此,亮亮觉得很冤枉。
有一次,亮亮做完各科作业后打开电视,妈妈突然发现电冰箱的门没有关紧,就大声地对亮亮喊:“你看你,又忘记关紧冰箱门了!”
亮亮随口回答了一声“不是我”,就接着看电视。
妈妈看亮亮无动于衷,不由地怒火上冲:“不是你,还有谁?谁整天忙着看电视,什么也不顾?”
亮亮听了觉得很委屈,便忍不住跟妈妈争起来:“你凭什么说是我干的?你看到我没有关吗?今天我根本就没有开过冰箱!”
看到平时俯首帖耳的孩子突然之间反驳自己,妈妈当即生气地说:“你还顶嘴!”
于是,一场激烈的争吵就这样开始了,妈妈根本不听亮亮的解释,亮亮觉得很委屈,也因此怨恨妈妈。
要知道,孩子总是要长大的,总会有自己的尊严和主张。如果家长在教育中总是表现出一副说一不二的样子,强行决定孩子应该怎样,不能怎样,其只能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打击,独立自主能力受到压制。由此可见,“教官式”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而事实上,父母也没有必要对顶嘴的孩子大动肝火,因为孩子顶嘴有时是聪明的表现。
有个小孩子特别喜欢顶嘴。有一次外婆来了,他就陪外婆看电视。晚上九点多时,孩子的妈妈说:“快去睡觉,都差不多十点钟了!”
孩子的外婆说:“我难得来一次,今天又是星期六,你就让他多看一会儿吧!”但是,孩子的妈妈仍不同意,孩子没办法,只好不情愿地去了卧室。
这时,孩子的妈妈又说:“好孩子就要听妈妈的话,脸色不要这么难看!”
孩子听了这话,马上回了一句:“人人都要听妈妈的话吗?”
妈妈说:“当然!”
孩子嘴一撇,说:  “可是,你就不听妈妈的话。外婆让我多看会儿,你偏不让我看!”
母亲一听,虽然生气却哑口无言。
一个会“顶嘴、辩解”的孩子,头脑中往往已经开始建立是非、善恶的标准,因此,才显示了不唯命是从、求实明理的思想特质。这个时候,如果家长还要用高压政策要求孩子与自己的观点一致,就很容易让孩子形成唯唯诺诺的性格。
事实上,对于某一个问题,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观点,其中有一部分观点必定会与父母的思维有差异,这并不是坏事。相反,正因为孩子的观点与父母不同,才显示出孩子思想的独立性,证明了孩子的思想正走向成熟。而在“教官式”父母教育下的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非常容易受到诱惑。因为在他们小时候,从来不被允许做任何决定,而是被训练成为听从命令的人。因此,等这些孩子长大了,指导他们的思想行为的模式没有变,他们仍然习惯听命于自己以外的声音。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会成为可悲的盲从者。
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孩子。不要总是命令孩子遵从你,也不要总是把自己的想法赋予孩子,让孩子去做他不感兴趣的,甚至不愿意去做的事情。只要他们不犯很大的错误,就应该让他们自由发展。


细 节15千万不要忽视“对不起”

一般来说,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习惯通过正面行为以身作则,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示范,引导孩子走正确的道路。然而,家长并不能每时每刻都做对事情,有时也会犯错误,尤其是面对孩子时,往往会有一些错怪孩子的行为。这个时候就涉及一个问题,那就是家长应不应该向孩子道歉?
对于这个问题,多数家长都没有放在心上,他们认为孩子很快就会忘记曾经的伤害,根本就不会有什么影响。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儿童对于管教他们的人的错处,感觉像猫一样灵敏,他们非常清楚别人是爱他们还是勉强容忍他们。”有调查显示,孩子们最讨厌家长的“罪状”就是做错事却不肯认错!这恰恰反映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多数家长并不了解自己的孩子。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有的家长认为:“我是长辈,就是不对也没什么。”对孩子既没有悔意,也没有歉意;有的家长顾虑重重,认为向子女承认错误会失去做家长的尊严和权威。说到底是家长没有摆正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忽略了对他们的尊重。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如果从不向孩子承认自己的缺点、过失,孩子就会产生“父母实际上总是出错”的观念。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家长充满怀疑;相反,如果家长能郑重地向孩子道歉,孩子就会懂得承认错误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不仅可以提高其分辨是非的能力,还能让他体会到被别人原谅的感觉。
所以,当父母的行为伤害了孩子,让孩子内心感到难过时,父母一定要勇于向孩子说“对不起”,以抚平他们不满的情绪,让他们得到尊重。
著名诗人、民主战士闻一多,有一次因为心烦,出手打了小女儿。这一幕恰好被在外屋的次子立雕看见了,他一下子就跑到了闻一多与小妹之间,拦住了爸爸的手。
这个小孩子义正词严地批评父亲的野蛮行为,说:“爸爸,你自己是搞民主运动的,天天讲民主,在家里怎么就动手打人呢?”
闻一多听后,先是一愣,接着就安静地坐了下来。
他沉思了一会儿,走到儿子立雕面前,严肃认真地说:“我错了,不该打小妹。我小时候父母就是这样管教我的,所以我也这样对待你们。但我希望你们记住,将来不要用这样的方法对待你们的孩子。”
这样的道歉无疑使父亲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显得特别高大。让孩子学会道歉、明辨是非,并真正地理解尊重的内涵,从而引导孩子更好地走自己的路。
西班牙有一个叫卡哈的孩子,他小时候非常调皮。13岁那年,他运用所学的物理与化学知识造了一尊大炮。他决定试着发射一下,没想到那尊大炮真的响了,还把邻居家的孩子打伤了。这个祸闯得太大了,卡哈因此被罚款和拘留。
身为外科医生的父亲对于卡哈的行为十分震惊,等卡哈从拘留所出来时,他的怒气还没有消。
父亲先是狠狠地训斥了卡哈一顿,并对他做出了严厉的惩罚——责令他停止学业,学补鞋子。
这样的惩罚等于把卡哈的前途与人生全部毁掉了,对于卡哈来说,这比失去生命还要痛苦。
后来,父亲也越来越觉得这个处罚过于严厉。孩子闯了祸是要管教,但也不能因此而断送他的一生。父亲思虑再三,终于决定从补鞋铺接回卡哈。
当他看到穿着破鞋、全身脏兮兮的儿子时,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他一把搂住卡哈深情地说:“我做得不对,我向你道歉。我不该因为你闯了一次祸而中断你的学业。从现在起,你就继续学习吧,你会有出息的!”
卡哈听了父亲的话,泪水禁不住流了下来。经过这件事情之后,卡哈变得谨慎认真起来。他潜心学习骨骼学,并成为举世瞩目的神经组织学家,荣获了诺贝尔奖。这个闯下大祸,最终被父亲原谅的孩子,后来被称为“西班牙王国上空的一颗光辉灿烂的巨星”,他的全名就是拉蒙·依·卡哈。
千万不要忽视一句“对不起”的作用。道歉、认错是诚实的体现,而诚实又是成长进步的第一阶梯。要使孩子健康成长,家长犯错误时就要勇于向孩子说“对不起”。
当然,认错并不是随随便便说一声“对不起”,尤其是对心智尚未发育成熟的小孩道歉时,态度更应温和、委婉,要用接纳、关怀的眼神面对孩子,坦诚地和他们沟通,可以温柔地摸摸他们的头或给他们拥抱。当然,每个小孩接受道歉的方式都不尽相同,但无论用什么方法,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你发自内心的善意和关爱。
总之,当父母发现自己对孩子的态度过分严厉时,或者从孩子的言行中明显感觉到他的自尊心受伤时,你不妨放下架子,向孩子认个错。


细 节16永远不要嘲笑孩子

每个人都有理想,只不过有的人理想比较渺小,而有的人理想比较远大。可是,无论如何每个人的理想都应该得到尊重,因为尊重他人的理想就等于在延续他人的希望。
然而,在教育过程中,有些家长偏偏对孩子的理想大肆嘲笑,甚至横加打击,根本就没有把孩子的理想放在心上,还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的理想不切实际,荒诞不经。其实孩子们对自己的理想往往是非常执着的,即便长大以后经历了许多风雨,回过头来,他还会记得自己当初的理想。
有个小孩子考试得了第一名,老师奖给他一本《世界地图》。他非常高兴,放学跑回家后就开始研究这本《世界地图》。
他一边为家人烧洗澡水,一边在炉边看地图,当他看到埃及地图时,心中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到埃及去。
他的头脑中浮现出埃及的一切:金字塔、埃及艳后、尼罗河、法老王,还有很多神秘的东西……
他沉浸于浮想联翩之中,一时间忘记了添柴。
他正入神的时候,突然一个人影从浴室里闪了出来,并大声对他喊道:“你在干什么?”
他抬头一看是爸爸,他说:“我在看地图!”
爸爸很生气,说:“炉火都熄了,还看什么地图!”
小孩子说:“我在看埃及的地图。”
爸爸跑过来打了他两个耳光,大声说道:“赶快去生火!看地图有什么用!”
小孩子忍痛倔强地说:“我要去埃及!”
爸爸一愣,但随即回过神儿来,把他踢到了火炉旁边,然后用很严肃的表情跟他讲:  “我向你保证,你这辈子也不可能到那么遥远的地方去!赶快生火。”
看着爸爸严峻的脸,小孩子呆住了,心想:“爸爸怎么给我这么奇怪的保证,我这一生真的不可能去埃及吗?”
“不,长大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去埃及!”小孩子下定了决心。
20年后,当年的小孩子已经长大了,成为一个大老板。他第一次出国就去了埃及,朋友问他:“埃及还没有开放观光,那里的生活条件也不好,你为什么要去那里?”
他郑重其事地说:“因为我的生命不要被保证。”
当他站在埃及的土地上,看到那一座座金字塔时,他想起了20年前的地图和父亲的训斥,便买了张明信片寄给爸爸。
他在明信片中写道:“亲爱的爸爸,我现在在埃及,这封信就是在金字塔前面写的。记得小时候你打我两个耳光,踢我一脚,保证我不可能到这么远的地方来。可是,我现在就坐在这里给你写信。”
一个人的理想不需要别人的保证,没有人能够提前预知自己是不是一个伟人,但可以确定的是,一个人最初的梦想,其力量是巨大的。千万不要小看孩子小时候做出的决定,即便在当时看起来是那么不切实际,如果你能够尊重孩子的理想,并给予鼓励与支持,那么孩子的理想最终会爆发出非同寻常的力量。
在很小的时候,乔丹就有了自己的篮球梦。一天,他把自己的梦想告诉母亲。母亲听了小乔丹的理想,并没有讥笑他,而是对他大加赞赏,为他有了自己的梦想向他祝贺,鼓励他向篮球明星学习。
不仅如此,自此以后,母亲还经常抽出时间和小乔丹一起欣赏报刊上篮球队员们驰骋球场、飞身灌篮的矫健身影和飒爽英姿。同时,她建议小乔丹把那些花花绿绿的图片剪下来,贴到房间的墙上去,这样,小乔丹就可以与偶像们朝夕相伴了。
孩子的梦想是世界上最具价值的珍宝,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巨大的牵引和激励作用。家长不要对孩子的梦想不屑一顾,甚至大泼冷水。记住,一个没有梦想的孩子是没有未来的,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因此,请尊重孩子的理想,并时刻呵护孩子的理想。


细 节17正确引导说谎的孩子

一般来说,孩子往往会在是非观念不清的儿时说谎。这个时候,他们多数说出的话其实是他们所希望的结果,但在渐渐长大以后,孩子就学会用说谎来逃避一些麻烦了。
父母一定要让孩子知道,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外面,说谎都只会让人们陷入更糟糕的麻烦当中,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从小培养孩子诚实的品格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只有真诚的孩子在面对自己的错误时才不会自卑,反而更有勇气去面对。
所以,父母要谨记这样一点:父母应该深入地探究孩子借着说谎期望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并且要有针对性地给予惩罚或指导教育。
最直接的方法是父母要清楚地对孩子表明,如果他说谎会受到加倍的惩罚,那么孩子就会在说谎之前再三地考虑了。因为大多数孩子都明白,谎言被揭穿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
生活中,要想有效地制止孩子的说谎行为,父母应该掌握以下一些技巧:
(1)问清缘由。如果孩子撒谎正好被你逮到,当你向他询问为什么要隐瞒真相而说假话的时候,你需要确认孩子是不是怕你会生气、怕你会不爱他或者只是怕受到惩罚。这一点很重要。
(2)父母一定要注意,你的惩罚不能太可怕。否则,孩子为了避免受罚的事情发生,极有可能做出更大的反应,这样或许就会变成父母在变相地鼓励孩子说谎了。
(3)如果在证据确凿的时候,孩子仍然坚持不肯承认自己撒谎了,父母就应该平静地询问他为什么会这么做。换句话说,父母要强调的重点不在于让孩子坦白承认自己说谎,而在于与孩子讨论当事实已经摆在眼前的时候,他为什么还要坚持否认。在做这种讨论的时候,父母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怒气,否则更难面对真相。
(4)提出假设性疑问。当孩子对很多事情不断撒谎,或者超出常理地坚持某一个特定的谎言时,父母可以试着问他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真相大白,你想你会怎么样?”
(5)如果孩子决定不再撒谎了,并且告诉父母实情,这个时候,父母一定要记住称赞他,但也不要忘记惩罚他。父母可以这样说:“我很高兴你告诉我真相,我相信你是可以信任的。如果你不说实话,我会罚你两天不准骑自行车出去玩。但现在,你只需要为那个错误承担一半的责任,我会把惩罚减少一天的。”这样的说法,孩子是能接受的,而且也会记住这样的惩罚。
(6)虽然处理孩子的说谎问题有时候很棘手,但无论如何,父母都不要把孩子的撒谎视为一种背叛。其实,任何家长听到孩子捏造的谎言都会感到痛苦,而且有时候会觉得孩子是在愚弄人,但孩子并不是这么想的,他只是要保护自己。当然,孩子应该学会比撒谎更好的办法。父母可以问他:“如果我如何(欺骗你),你会有什么感觉?”这会让孩子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
(7)父母要试着查清缘由。作为父母,你是否无法接受坏消息?你是否有强烈的并且令人畏惧的情绪反应?如果是,那么就是你给孩子奠定了一个撒谎的基础。其实,孩子说谎并不一定是悲剧,只不过表示他想有所隐瞒而已。他不是害怕自己的所作所为,而是在害怕父母。
所以,不管是哪种情况,如果孩子知道父母会适当地处理他的不当行为,并且会考虑他的需要,那么孩子说谎的情形就能得到很大的改善。
一份来自于美国的调查结果很惊人:全美国,有2/3的孩子在3岁前就学会说谎话了。而到了7岁,98%的孩子都说过谎。
孩子说谎是令父母非常头痛的一件事,而父母往往又总是以批评结束。其实,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孩子说谎,有时候是因为讲了真话受到惩罚,所以以后就不敢再说真话了。另外,父母处理不当也容易导致孩子说谎。也许父母还没有意识到,有时候孩子说谎是自己逼出来的!
父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去纠正孩子说谎的行为。
(1)不要轻易地数落孩子,更不要暴跳如雷,也不要过于轻描淡写。
(2)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说谎行为,因为孩子在说谎的时候,总会显得比较紧张,或者会抱有侥幸心理。如果起初几次父母没有发现,孩子就会暗自得意,以后撒谎次数就会更多了。
(3)父母发现孩子撒谎以后,重要的是要通过教育,帮助孩子认识撒谎的危害性。在孩子承认撒谎并表示今后会改正的时候,父母应做积极的反应,表示相信孩子会成为一个诚实的人。
(4)要给孩子一个安全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5)纠正孩子的错误,但不要伤害他的自尊心。
总之,孩子有了说谎的行为时,父母要正确看待,不能简单、粗暴地惩罚了事,否则会导致孩子不良习惯的养成。从以上几方面入手,就能帮助孩子纠正错误。


细 节18不要随意耍弄孩子

很多大人以为拿孩子取乐无所谓,孩子那么小,不懂什么事,所以不会造成什么影响。但事实证明捉弄孩子,利用孩子的幼稚来寻求开心,只会让孩子犯错误、哭泣和害怕。夏乐是个活波可爱的小男孩,很受亲朋好友的喜欢。于是,很多人都会跟他开玩笑,还时不时地捉弄他。有时候也会说一些“父母不要你了”,或是“我才是你爸爸”之类的话。大家说这些话的目的不过是取乐而已,但一段时间后,夏乐的父母发现夏乐的性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与外人交流的时候不再像以前那么自信了,说话也不像以前那么大方了,常常表现出一种想说又不敢说的样子,眼神里有一种犹豫躲闪,尤其是和陌生人打交道时,这种表现非常明显。
夏乐的父母虽然发现了问题,但并没有放在心上。他们知道亲朋好友开玩笑也没有什么恶意,是因为喜欢孩子才这样做的,再说,孩子这么小又不懂什么,也不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直到后来,妈妈发现夏乐多次从睡梦中哭醒,哭喊着“爸爸妈妈要我要我”时,他们才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他们没想到大人一个无聊的玩笑竟然会给孩子带来深刻的恐惧。从此以后,再有人捉弄孩子,夏乐的父母都委婉地拒绝了,他们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宁愿得罪亲朋好友,也绝不“得罪”孩子。看似一个小小的玩笑,却给孩子心理上留下了很大的阴影,这是许多父母没有意识到的。于是,他们故意捉弄孩子、戏耍孩子,居高临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让孩子犯错误和害怕;或者明明手里有一个准备给孩子的东西,却不痛快地给他,而是让孩子说一些错误或误导性的话,如果孩子不说,父母就做出要把东西拿走不给的样子;或者以吓唬孩子取乐;或者是拿走孩子心爱的东西,然后骗孩子说丢了或被别人拿走了,直到孩子急得大哭才又拿出来。
父母不要以为这样很好玩,不要以为孩子只是着急一下就没事了。其实父母的这些无聊的行为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严重的伤害,让孩子有种不安和不被尊重的感觉,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损伤,以至于增加了孩子的社交恐惧感和对他人的不信任感。
父母要知道,耍弄孩子对父母而言也许是小事,但对孩子来说却是大事。如果因为大人的一时开心而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就是做父母的最大的失职了。所以,成年人要尽量做到对孩子只“逗乐”不“捉弄”。


细 节19用智慧教育你的孩子

教育孩子需要智慧,也需要科学的方法。很多时候,一些直接浅白的教育方法,并不能教育出优秀健康的孩子来。
情景一:托尼的爸爸有一辆大卡车,托尼非常顽皮,有一天他拿着硬物在爸爸的大卡车上画了起来。托尼的父亲很珍视大卡车,总是为卡车做全套的保养。父亲发现托尼在自己的卡车上划出了无数条刮痕,简直要气疯了。他用铁丝将托尼的手脚绑了起来,然后吊起托尼的手,让他在车库里罚站,之后他就去做自己的事情了。
几个小时以后,父亲才想起在车库里罚站的托尼,他来到车库为托尼解开铁丝的时候,托尼的双手已经被铁丝绑得血液不通了。父亲把托尼带到了医院,医生说托尼的手掌部分已经坏死了,必须要截除,如果不截除的话会非常危险,甚至会危及到生命。托尼就这样失去了自己的双手,他甚至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父亲非常愧疚,但是这一切都已经晚了。
卡车可以烤漆以后再变成新的,但是托尼的双手却永远也不能变回来了。
情景二:吃完晚饭,成成一个人在沙发上玩,看见妈妈正从饭桌上把一盘盘的菜端进厨房,他也来到饭桌前,晃晃悠悠地端起了一个盘子。妈妈从厨房出来的时候,看见成成手里的盘子,大喝一声:“你在干什么?”
成成被吓坏了,于是盘子被摔到地上打碎了,妈妈看见碎盘子更加生气。“你一个人在沙发上玩就好了,干嘛跑过来捣乱,看看你还把盘子摔碎了!”妈妈生气地怒喝道。
成成哭起来,妈妈说:“你哭什么,这件事情本来就是你错了,你还好意思哭!以后我在做事情的时候,你不要到这边来捣乱,听见没有?”成成哭着点点头。其实,妈妈并不知道,孩子只是想要帮一帮她。她大声的呵斥,不但打消了孩子的积极性,而且也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伤害。
教育专家认为,打骂教育是一种专制的体现,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严重摧残。打骂教育也被称为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不会使孩子成才,甚至有可能会酿成家庭悲剧。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早在三百年前就提出:“要尊重孩子,反对打骂孩子。”他断言:“打骂式的管教,其所教育出的只会是‘奴隶式’的孩子。”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爱之深,所以望之切。孩子有什么举动违背了家长的意愿,难免会引起家长的愤怒。这个时候,有些家长采取的手段非常过激。虽然有时家长打骂孩子也不是出于本意,但是自己的怒火往往不受控制,结果出现了很多触目惊心的家庭悲剧。
有些时候,父母为了能在孩子面前树立自己的威望,为了让孩子怕自己,所以会用打骂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还有的家长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育孩子就必须打骂,因为不打不成才,所以也会经常打骂孩子。
有一所小学曾经对学生做过一项调查,调查的题目是:“你的父母打过你吗?”参加调查的孩子几乎都有被父母打骂过的经历。这并不是什么耸人听闻的事情,父母打骂孩子的原因各种各样。打骂孩子的父母从本质上说是因为没有认识到打骂对孩子的危害性,他们几乎从不考虑孩子的意愿和喜好,一味地从个人意志出发,对孩子进行强制性要求。
有些孩子因为害怕被父母打骂,虽然在表面上屈从了父母的意愿,但是内心并没有真正接受父母的想法。有些孩子因为忍受不了父母的打骂,离家出走,心灵上留下的创伤,在长大成人后仍然不能平复。所以,从本质上说,父母打骂孩子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而且还会造成孩子逆反、说谎的性格。打骂会污辱孩子人格和扼杀孩子的个性,会使孩子反感、对立,还容易使孩子丧失自尊心,失去对生活的热情,变得逆来顺受,畏首畏尾,长大后不能独立自主,凡事都要依赖他人,容易形成“随风倒”的性格。
一味地打骂孩子,父母的形象也会在孩子的心中受到蔑视。有的孩子因为总是被父母打骂,也学会了用父母的方式去对待周围的朋友和同学,在学校里,经常因为和同学拌嘴而对同学大打出手。这样的孩子,脑袋里已经被父母灌输了这样的思想:“我说话你不听,我就打你”,或者是“你敢和我顶嘴,我就打你”,或是“你不顺从我,我就打你”。总是打骂孩子的父母,虽然在孩子的心里有了权威性,但是同时也给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了暴力的阴影。
父母都希望孩子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而孩子难免在成长的过程中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孩子面临问题的时候,父母最明智的做法就是细心、耐心地引导孩子把问题说出来,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暴力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永远不能解决问题的根本。
世界著名教育家爱德华教授认为:父母的手应该充满关爱与温暖,而不是让孩子感到陌生和恐惧。父母想要孩子对自己说出心里话,想让孩子信任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用“爱”解决孩子的问题。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孩子遇到困惑的时候,父母都应该用足够的耐心和细心来解决问题。这样教育孩子的父母才能称得上智慧的家长。
父母用智慧教育出来的孩子,精神心理才会真正健康。
聪明的父母应该怎样管教孩子呢?
第一,要多了解孩子
父母在忙着自己工作的同时,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了解孩子。如果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生活,父母除了要和孩子经常沟通以外,也要和带孩子的老人经常沟通。除此之外,对于上学的孩子,父母和老师也应该多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一些表现。这样能够全面地把握孩子,知道孩子在想什么,要求是什么,真正的需要是什么。多一份了解,就少一份误会。
第二,改正对孩子的期望
有些父母对孩子的要求非常高,用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来要求孩子,给孩子造成了很大压力。
孩子因为年龄原因,经常会出现一些诸如好动、固执或者是健忘的表现,这其实都非常正常。父母应该针对孩子的毛病进行纠正,而不是看见孩子犯错误就大声呵斥或者是打骂。
不要总是拿成人的眼光去看孩子,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审视孩子。
第三,遇到事情的时候,要和孩子协商
特别是针对孩子自己的问题时,与孩子协商问题是对他们的尊重。与孩子协商家里的事情,会增强孩子的责任心。不要一味地让孩子活在家长的意志下,那样累的不仅仅是父母,孩子也会很痛苦。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父母本来就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如果在管教孩子的时候一味地打骂孩子,生气和伤心的不仅是自己,孩子也和你的感受一样。聪明的父母会让孩子理解自己的不容易,会和孩子心平气和地谈话,让孩子学会爱与尊重。这样孩子在理解父母的同时,也会试着体谅父母,从而更健康地成长。


细 节20请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和判断

丁女士说:“孩子还那么小,懂得做什么选择啊?判断更是谈也不用谈。还是我们大人帮助他们判断和选择要好得多。让孩子自己选择,他们常常会走错了方向。”
其实,像丁女士这样的家长并不在少数。丁女士的儿子夏夏今年上小学二年级,但是夏夏学钢琴的时间已经比他上学的时间要长了。在夏夏刚开始记事的时候,丁女士就常常抱着夏夏来到钢琴边,让他熟悉琴键。
那个时候,夏夏还小,并不知道钢琴是什么,对黑白色的琴键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丁女士认为他之所以对钢琴有兴趣,是因为他有这方面的天赋。于是,在夏夏5岁的时候,丁女士特地请来了一位老师,教导夏夏练习钢琴。
随着夏夏年龄的增长,他对钢琴渐渐失去了兴趣,觉得每天面对枯燥的乐谱一遍又一遍地进行练习,简直就是一种酷刑。面对儿子的反感,丁女士不以为意。因为她觉得每一个天才的成功之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要经过艰难的磨砺。
然而,两年过去了,夏夏并没有在钢琴上有多少进步。教夏夏练习钢琴的老师,也并没有称赞夏夏在钢琴方面有多少天赋,老师只是说,如果夏夏一直练习的话,钢琴过八级应该不是问题。老师的话和儿子的表现,并没有让丁女士意识到她是在浪费儿子的时间。
有一天,夏夏和母亲说:“妈妈,我不愿意练习钢琴了,这真是没有意思。我喜欢画画,我喜欢把水彩涂在纸上。”夏夏的画画得真是不错,还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和称赞。老师还曾经建议过丁女士,可以请一位有实力的画家教夏夏学习画画。
“画画有什么用处啊?”丁女士想,“画家在出名之前都是很穷的人。而儿子现在学习钢琴,到时候无论怎样还可以做一名钢琴老师。”丁女士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为儿子来考虑。但她不知道的是,她不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服从自己的意愿,让夏夏变得越来越厌恶钢琴。
夏复每天都要被迫练习很久的钢琴,不能玩,也不能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画画。渐渐地,在练习钢琴的时候,夏夏的注意力变得越来越不集中。不仅如此,他还养成了很多坏毛病,比如说挤眼睛、努嘴巴、耸肩膀,有的时候胳膊、腿还控制不住地乱动。
夏夏的班主任和丁女士说:“不知道为什么,夏夏最近的变化十分大。上课的时候总喜欢挤眉弄眼,还摆肩膀,而且经常突然尖叫,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非常快。”
听了老师说的话,丁女士很生气。她先是把儿子叫到面前训斥一番,然后,不由分说,强迫夏夏每天继续练习钢琴。终于有一天,夏夏在练习钢琴的时候,忽然全身抽动,然后昏了过去。丁女士把儿子带到医院检查,医生说夏夏患上了一种叫做抽动症的病,这种病一般都是因为精神长期被强迫造成的,如果要治愈的话需要很长时间。丁女士这才感觉到了后悔,但是后悔已经没有任何用处了。许多父母在孩子没有出生的时候就为孩子规划好了要走的路,孩子一出生就赶紧实施自己的育子计划,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目标前进,丝毫不问,也不顾及孩子的想法。因为这些父母通常都认为孩子小,根本就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不仅如此,有些父母即使发现了孩子的特长,也不加以培养。因为他们觉得只有自己为孩子选择的道路才是最正确的,只是他们没有考虑,他们的选择是不是真的适合孩子。还有些父母,如果孩子不按照他们的选择走,他们就经常强迫或是打骂孩子,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阴影。
父母有没有想过,其实每个孩子拥有的东西都是和别人不一样的。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又怎么能有两个相同的孩子呢?所以,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时候,要先想想或者先问问孩子的兴趣在什么地方,孩子喜欢做什么。家长望子成龙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但家长更要知道的是,一定要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谭先生的儿子谭小斌刚上一年级,有一次,他放学回家,告诉谭先生说:“今天有老师到我们班选学小提琴的人。”
谭先生问儿子:“你怎么样,有没有被选上啊?”
儿子说:“老师说我的手不适合学拉小提琴。”
谭先生问儿子说:“你喜欢小提琴吗,你想学拉小提琴吗?”
儿子说:“老师都说了,我的手不适合拉小提琴啊。”
谭先生听见儿子的话,就知道儿子根本没有要学拉小提琴的意思。但是,谭先生仍然对儿子说:“老师说你不能学拉小提琴,但是没有说你练习别的乐器不行。如果你喜欢上什么乐器的话,就跟爸爸说,爸爸一定支持你学。”
谭先生觉得儿子不想学小提琴就不让他学,孩子总有他感兴趣的东西,等他想学的时候,不逼他他也自然会学的。
谭小斌上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谭先生带着他去逛街。走到一家乐器店的门口,儿子被架子鼓吸引了。谭先生带着儿子来到乐器店里,儿子希望有人能给自己示范一下架子鼓的打法。音乐店的老板就给谭小斌打了一段鼓,儿子很高兴,告诉谭先生说自己要学架子鼓,谭先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开始的时候,谭先生以为儿子就是随便玩着新鲜。但是,后来他渐渐感觉到,儿子对架子鼓真的很感兴趣。他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学,四年级的时候,谭小斌已经开始登台表演了,五年级的时候他已经拿到了架子鼓国家级证书。很多人都知道谭先生的儿子架子鼓打得特别好,有几个年轻人组的乐队还找到他,希望能和他签约。但是谭小斌觉得自己现在年纪还很小,不想这么早就去参加乐队,因为那样就会耽误学业。
他和谭先生说,如果可以的话到大学再组织乐队也来得及。现在还是要把学习搞好。谭先生听到儿子的话很欣慰。谭小斌说:“爸爸尊重我,一直很支持我学架子鼓。我也应该尊重他,做到他希望我做的事情。”家长对孩子的理想给以尊重,孩子自然而然就会想到要理解和善待家长的好意。有这样的基础,孩子和家长的感情就会非常好。不仅如此,家长尊重孩子的选择,对于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有理性的人非常重要。孩子在做选择的时候,家长只需要在旁边做一些指导和观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孩子有兴趣,并且选择做那件事情,就一定会做到最好。即使成不了大家,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快捷键)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目录

阅读设置

背景色:

字体大小: 14px

页面宽度: 1200px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