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侦探推理 > 足部按摩治百病

足部按摩治百病

作者:杨川字数:108698状态:连载

第二章足部保健常识

一、足部探秘足为健康之本
双足在人类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古猿双足站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促进了大脑的发育,使人类摆脱了原始的境地,成为万物之灵。
俗话说:“人老足先衰,木枯根先竭。”若把人体比喻为一棵树的话,那么足就是其根部,根部枯竭则枝折叶落。所以说足与人体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人类的双足由52块骨骼、66个关节、40条肌肉和200多条韧带组成,是人体重要的运动和负重器官,承受着身体的全部重量,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人体健康的基石。
足部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淋巴管和神经末梢,有66个穴位、70多个反射区和70多个与脏器相关连的敏感点,与人体五脏六腑和大脑组织密切相关。人体所有脏腑功能的变化,都能从足部反映出来。
双足处于人体的最低位置,远离心脏,并受地心力影响,血液供应少,血流缓慢,且表层脂肪薄,保暖功能差,极易受邪气的侵袭,从而导致疾病。若能经常活动或按摩双足,促进足部的血液循环,不但有利于足部保健,还有利于血液回流,增加回心血量,所以足有人体“第二心脏”的说法。
人类虽然无法摆脱死亡的自然规律,但是,如果平时保养得当,便可延缓衰老。因此,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保持身体内外环境的平衡,爱护自己的双足,力求健康长寿。观足知健康1足型与健康
不同的足型可以显示出不同的身体健康状况。(1)正常足型
足背曲线柔和、丰满,脚指圆润整齐柔软有弹性;指甲光亮透明,甲色红润;足弓正常,弧度匀美;足掌前部、外沿、跟部掌垫规整,没有异常增厚或软薄;足趾间没有足癣,掌背光滑。正常足型是精力充沛的象征(如图2-1)。图2-1
(2)实型足
实型足,五趾向中间靠拢,拇趾外倾弧度适当,且紧并第二趾。足趾甲、足弓、掌垫等正常,亦无足癣和足部实质形状变化。表明机体抗病能力强,多见于轻体力劳动者。如果足部柔软、韧性好,多预示健康长寿(如图2-2)。
图2-2(3)鼓型足
鼓形足,足大趾短窄,二趾突出,各趾明显向心歪斜,足中部鼓宽,足呈钝梭型,趾甲不透明,甲下色不均匀。常见于慢性肾病,泌尿生殖系统病变和神经系统病变(如图2-3)。
图2-3(4)散型足
散型足,五趾向外散开不能并合,足部整体显瘦小,足趾甲泛白,透明度降低,足弹性不强,掌弓下陷,掌垫扩大。多预示机体抵抗能力差,易患病(如图2-4)。
图2-4(5)枯型足
图2-5枯型足,足部皮肤干燥,骨形突出,趾甲无华,甚至指甲产生折皱或重甲。多提示营养吸收不好,常见于脑力劳动,损伤肾精者(如图2-5)。(6)翘型足
图2-6翘型足,大趾上翘,其余四趾向下扣,足背可见青色血管浮露,趾甲厚而无华,足大趾下掌垫加厚。多见于脑力劳动者和性生活无度者,常伴有头晕、腰痛、视疲劳、记忆力减退等(如图2-6)。2观足趾的学问
人们似乎很少去关心自己的脚趾,其功能和肌肉也日渐退化。如果仔细去分析脚趾与全身各器官的关系,就会发现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功能。通过仔细观察脚趾,可以了解身体相应部位的机能状况。(1)观拇趾察健康
肝经经络起自于拇趾内侧的趾甲外。肝经负担太重时,拇趾会出现弯曲;身体疲倦或肝功能差时,拇趾会显得柔软发胀。而拇趾柔软肥胖,一般属精力不足或胃内空气堆积所致。
另外,第四趾处有胆经经络,和肝经有着密切关系。观察拇趾的同时也必须观察第四趾。所以,若平时经常观察拇趾,便可避免延误疾病的医治。
拇趾外侧的趾甲处,为脾经所属,控制着机体的营养吸收,也是控制机体气血流通的要害。若此经络不通畅,便会出现脚冰凉、月经不调等现象。
拇趾代表头部,其内侧为头的中央,外侧有几处则形成头的侧面。如果拇趾上出现痣或相似的斑点,则通常是脑部发生异常前兆的表现。
拇趾底部干燥破裂,标志着体内长年毒物蓄积,肝脏负担过重,并且性方面的反应较为迟钝;拇趾变得极端肥硬(紧张状态)时,尤其是拇趾根部,可能是糖尿病的征兆。
另外,左脚拇趾比右脚拇趾粗,多有偏食、糖尿病、月经过多、肿泡等疾患;若右拇趾比左拇趾粗,多为头脑、体力很强的人。(2)从第二趾了解健康
由于第二趾与胃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若勉强穿着不合脚的鞋,就会压迫第二脚趾,便会从而影响到胃,出现食欲不振、腹痛、便秘、身体疲倦、喉干等多种症状。
若第二趾趾端柔软肿胀、多皱纹,呈萎缩、弯曲状,则大都是与胃有关联的某些疾患所表现出来的征兆。若第二趾往下跃出,则大多是食欲不振;往上跃出时,则表示食欲过盛。
有学者认为第二趾有中和毒物的作用。食物中毒时,将第二趾的趾根稍下附近仔细揉搓,就非常有效。另外,如果此趾和拇趾并列坚硬时,要注意是否有患癌症等疾病的可能性。(3)第三趾连通心脏
有学者认为第三趾和心脏有关,因为与心脏密切相关的心包经就通过此趾。所以揉搓第三趾,便可促进血液循环,也有助于心脏病的治疗。(4)从第四趾察健康
第四趾有胆经经过,是支配胆囊的地方,并与拇趾处的肝经有着密切联系。胆囊有杀菌和帮助消化食物的功能,如果胆囊的功能恶化,则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就会导致胃内积气。
若第四趾无力,呈柔软肿胀状,则可见胆经异常。若第四趾处变弱,人就会疲软慵懒、急躁不安,易导致腹泻、便秘、痔疮等疾病,或是和胆汁有关的胆结石、胆囊炎等。
另外,若第四趾趾端出现瘀血或类似痣的东西,可视作脑内部产生障碍的征兆。若养成揉搓拇趾和第四趾的习惯,可有效防止脚部肌肉痉挛,并可增强相应器官的功能。(5)小趾与健康的关系
小趾和肾脏、膀胱有关,中医学认为这些器官在五行中属水,与全身的水液代谢关系密切。
如果膀胱经机能减弱,水液流动停滞,便会引起肩周炎、眼睛疲劳、耳鸣、重听、头痛、中耳炎、眩晕、低血压、痔疮、膀胱炎、脑部疾病、子宫异常等症状。所以,平时应经常按摩小趾,促进体内的水液畅通。
小趾虚弱时,容易引起自律神经异常,导致昏眩、站起时头晕、耳鸣和重听等;到中年以后,小趾坚硬或弯曲变形时,慎防白内障、青光眼、眼睛疲劳、癌症、脑软化症等疾病。
小趾结实的人性欲较强。若小趾和拇趾都涨满,必须注意是否是性欲亢进和糖尿病;小趾虚弱者,则性欲较弱,性情较阴沉;若小趾弯曲歪斜时,则是子宫出现了异常。
3足部感知察健康
身体某部位不适时,会影响至脚底反射区。也就是说,按压脚底,可以探察身体不适之处。例如,胃不好的人若按压胃的反射区,就会有强烈的疼痛感。
脚跟处感到疼痛时,多半是身体疲劳、能源长期性不足,或肝脏衰弱所致;脚跟附近为生殖器反射区,若脚跟疼痛应考虑是否有生殖器方面的疾患。
由于痛的感觉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但是,若反射区痛得较剧烈,其身体相对应部位的毛病就愈大。相反地,痛的程度愈弱,则病况愈轻,或是旧疾未痊愈者。但是,因鞋不适而引起的急性脚痛,脚变形时,则应另当别论。足部骨骼1足部骨骼组成
人体足部骨骼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三部分,每只足共有26块骨。
(1)跗骨
跗骨较粗大,位于足的后半部,分为前、中、后三列,共有七块。前列由内向外依次为第一楔骨、第二楔骨、第三楔骨和骰骨;中列有足舟骨;后列有距骨和跟骨。
距骨分体、颈、头三部分,与舟骨的关节面相接;跟骨为最大的跗骨,上面有3个关节面,分别与距骨、舟状骨构成大关节;足舟骨介于距骨头与3个楔骨之间,位于足内侧纵弓的中央部分,其内缘有一向下垂的舟骨粗隆,为足部明显标志;骰骨为不规则的立方体,嵌在跟骨与第4、5跖骨之间。
(2)跖骨
跖骨位于跗骨之前、趾骨之后,共五块,由内向外依次为第一至五跖骨,构成足掌跖部的前半部。每块跖骨分为头、体、底三部分。第五跖骨底外侧部突向后,称为第五跖骨粗隆。
(3)趾骨
趾骨共有14块。拇趾有两节趾骨,即近节趾骨与末节趾骨;其余各趾有三节趾骨,即近节、中节和末节趾骨。每节趾骨分为滑车(小头)、体、底三部分。2足部关节
足部各骨之间连结成的关节达33个之多。胫骨下端、内踝、外踝与距骨共同构成踝关节(距上关节);距跟关节和距舟关节组合成距下关节;距上关节和距下关节形成足关节。
图2-7跖骨与近节趾骨之间构成跖趾关节,第一跖骨与拇趾近节趾骨近端构成第一跖趾关节。趾骨之间构成趾间关节,第二至五趾的近节趾骨与中节趾骨间构成近侧趾间关节(或第一趾间关节),中节趾骨与末节趾骨间构成远侧趾间关节(或第二趾间关节)(2-7,2-8)所示。
图2-8足部经脉
足三阴经起于足,足三阳经止于足。因此,足部是足三阴、足三阳经脉循行、分布之处,是足三阴、足三阳经脉的根部与本部的所在地。
图2-9足部6条经脉与全身其他各经络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如《素问·厥论》所说:“阳气起于足五趾之表,阴气起于足五趾之里。”说明足部与周身阴阳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按摩足部相应的穴位可以治疗远端部位(头面、脏腑、躯干等)的疾病,或对全身的某些机能状态起到调整作用。
足部6条经络的循行、分布如下:
1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行走于足背中央,止于足第二趾的外侧端“厉兑”穴,其支脉进入拇趾和中趾。分布于足部的穴位有:解溪、冲阳、陷谷、内庭、厉兑(如图2-9)。2足太阳膀胱经
经过足外侧赤白肉际,止于足小趾外侧的“至阴”穴。分布于足部的穴位有:昆仑、仆参、申脉、金门、京骨、束骨、足通谷、至阴(如图2-10)。3足少阳胆经
行于足背外侧,止于足第四趾外侧端,其支脉斜入拇趾。分布于足部的穴位有:丘墟、足临泣、地五会、侠溪、足窍阴(如图2-11)。
图2-10图2-114足太阴脾经
起于拇趾甲根内侧的“隐白”穴,沿足内侧赤白肉际上行。分布于足部的穴位有: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如图2-12)。5足厥阴肝经
起于拇趾甲根外侧的“大敦”穴,沿足背内侧上行。分布于足部的穴位有:大敦、行间、太冲、中封(如图2-13)。
图2-12图2-136足少阴肾经
起于足底内侧“涌泉”穴,斜着穿过足底后,沿着足内侧上行。分布于足部的穴位有:涌泉、然谷、太溪、大钟、水泉、照海(如图2-14)。
图2-14足部重要穴位及功效1厉兑
定位:位于第二趾末节外侧,距甲根边缘下约2毫米处。
主治:牙痛、咽喉肿痛、热病、多梦、头痛、眼睛疲劳、下痢、便秘等。
2第二厉兑
定位:位于第二趾甲根边缘中央下方的2毫米处。
主治:呃逆、呕吐、食欲不振等。3第三厉兑
定位:位于第三趾甲根边缘中央下方约2毫米处。
主治:呃逆、恶心呕吐、胃酸过多、胃痛、胸部闷胀等。4至阴
定位: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甲根边缘下方约2毫米处。
主治:头痛、目痛、胎位不正、难产、肩酸痛、便秘、下痢、夜尿症等。5内至阴
定位:位于小趾内侧(靠第四趾)甲根边缘下2毫米处。
主治:头痛、怕冷等。6足窍阴
定位:在足第四趾末节外侧,距甲根边缘下约2毫米处。
主治:头痛、失眠、月经不调、牙痛等。7隐白
定位:在拇趾末节内侧,距甲根边缘约2毫米处。
主治:腹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多梦、头痛、肩酸痛、便秘等。8大敦
定位:位于大拇指外侧(靠第二趾)甲根边缘约2毫米处。
主治:疝气、遗尿、经闭、崩漏、目眩、腹痛。9第二大敦
定位:位于大拇趾甲根边缘中央下约2毫米处。
主治:目眩、耳鸣等。10龟头穴
定位:位于大拇趾前端中央。
主治:性无能、冷感症等生殖系统疾病(以上10穴见图2-15)。
图2-1511昆仑
定位:在足部外踝后方,外踝顶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脚跟肿痛、头痛、腰痛、高血压、眼疾、怕冷症、下痢等。
12仆参
定位:在足外侧部,外踝后下方,昆仑穴直下,跟骨外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脑溢血、高血压、头痛、神经官能症、腰痛、坐骨神经痛等。13金门
定位:在足外侧,外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处。
主治:痔疮、头痛、腰痛、闪腰、脚关节痛、五十肩和下腹痛等(以上3穴见图2-16)。
图2-1614足通谷
定位:位于小趾,小趾弯曲时外侧横纹末端。
主治:头痛、目眩、痔疮、腰痛、膀胱炎、脚背痛、坐骨神经痛。15足临泣
定位:在足背外侧,第四跖趾关节的后方,第四趾、小趾跖骨夹缝中。
主治:月经不调、遗尿、头痛、腰痛、肌肉痉挛、眼疾、胆囊炎、神经官能症等。16行间
定位:在足背侧,第一、二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肝脏疾病、宿醉、肋间神经痛、月经过多等。17太冲
定位:在足背侧,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主治:头痛、眩晕、肝脏病、牙痛、眼疾、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病变(以上4穴见图2-17)。
图2-1718商丘
定位: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脚腕横纹末端。
主治:便秘、黄疸、足踝痛、虚弱倦怠、消化不良、胸闷欲吐、腹痛等。19中封
定位:位于商丘前方(靠脚趾方向)约2~3毫米处。
主治:肝炎、怕冷症、风湿关节炎、腰痛、便秘、下痢、食欲不振等。20然谷
定位:在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月经不调、带下、遗精、泄泻、小便不利、心悸、不孕症等。21太溪
定位: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月经不调、遗精、阳痿、气喘、咽喉肿痛、肾脏病、牙痛、支气管炎、关节痛等。22水泉
定位: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太溪直下一横指,即内踝后缘下方与跟骨内侧凹陷中。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失眠、胃炎、膀胱炎、下痢、肾脏病等。
23三阴交
定位:位于内踝上缘三横指,踝尖正上方胫骨边缘陷中。
主治:怕冷症、更年期障碍、妇科各种疾患。对胃酸、食欲不振亦有效(以上6穴见图2-18)。
图2-1824里内庭
定位:位于第二趾根部,脚趾弯曲时趾尖碰到处。
主治:食物中毒、荨麻疹等。25涌泉
定位:位于脚掌前1/4线中央,人字形纹顶点下约1毫米处。
主治:头痛、头昏、高血压、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26泉生足
定位:位于足底第二趾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中央。
主治:心脏病、心悸、呼吸困难、头痛、呕吐、宿醉不适等。27第二泉生足
定位:位于足底第三趾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中央。
主治:对各种心脏疾病有良效。28心包区
定位:位于脚掌前缘的中央部位,即脚掌中分线的中央。
主治:低血压、自律神经失调、焦虑症、更年期障碍等。29足心
定位:位于足弓中心部位,直径约3毫米圆形区域。
主治:低血压、心脏病、风湿关节炎等。30失眠
定位:位于足跟部中央的正中线上,内外踝连线的交叉点。
主治:失眠、高血压等(以上7穴及反射区见图2-19)。
图2-1931足三里
定位: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找穴时,以食指(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第二关节沿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指尖处便是足三里穴位。
主治:食欲不振、腹泻、腹胀、腰腿疲劳、皮肤粗糙。32阳陵泉
定位:位于膝盖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
主治:关节僵硬、抽筋、麻痹、腰腿疲劳、胃溃疡等。33丰隆
定位: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肥胖、头痛、便秘、高血压、神经官能症、气喘、多痰等(以上3穴见图2-20)。
图2-20二、常用的保健疗法
《琐碎录·杂说》指出:“足是人之底,一夜一次洗。”我国有一首歌谣云:“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民间流传有“晨起三百步,睡前一盆汤”的说法。可见自古以来,人们就把足部保健作为养生手段之一。足部按摩
足部按摩疗法包括足穴(一般使用膝以下的穴位)及足部反射区两种方法。穴位是一个点,它存在于经络的循行线上,多用针刺。按摩一般多使用手指,指尖的面积是针尖的几百倍。因此,足部按摩中多使用“区域”这个概念。1足部俞穴按摩法
按摩又称推拿,古称按跷等,是人类最早的治病方法,属物理性质的外治法。足部俞穴按摩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是根据中医的经络俞穴理论,按每个穴的功能主治进行运用的。2足部反射区疗法
足部俞穴按摩传到西方后,经过长期实践验证,并在其基础上加以发展,在欧美形成了反射区疗法的理论。它是由美国威廉·菲特兹格拉德博士首先提出来的。后又经德国的玛鲁卡多女士研究验证,使其更加准确完善,从而确立了足部反射疗法。
反射区理论与穴位疗法之间有些区别,但二者的本质是一致的。与穴位疗法一样,人们身心健康发生异常,通过神经的传感反映在身体各部分的反射区。刺激反射区,可以活化机体功能,用以治病防病、强身健体。足部贴敷
足部贴敷包括足穴和对应区两部分。根据疾病的需要,把药物敷贴在足底某一位置,对相应的部位进行刺激,并通过神经反射来调整体内各器官的相互关系,使之得以协调。同时,通过渗透作用,药物成分直接进入机体,并起到治疗的目的。
贴敷方法所用的药物及配制,包括药物的选择和赋形剂的使用,可以自己独立操作。如果是用中草药的鲜品,只需将药弄碎压成糊状,即可贴敷于足对应区或穴上。若所用的药物是干品,需将其研成细粉末,而后加赋形剂,如酒、醋、水、姜汁、蛋清、蜂蜜等,调匀即可使用。
上述治疗方法在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皮肤过敏者,不能使用本法。
(2)足部皮肤有严重溃疡、糜烂及创伤者不能使用本法。
(3)急腹症、有手术指征者不能使用本法。足部熏浴
足部熏浴保健包括足部熏蒸法和足部洗浴法,因它简便易行,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所以颇受大众的喜爱和推崇。
药物熏浴法能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组织代谢。同时药物也可通过皮肤吸收,从而起到治疗效果。
熏蒸法又称蒸气疗法或称中药蒸气浴,是使用药液蒸气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洗浴法又称浸洗法,是用热水或药物水煎液,浸洗双足以达到保健目的的方法。熏蒸法与洗浴法可分别使用,也可配合运用,应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使用熏蒸法时,将中草药煎剂倒入大小适宜的容器(约占1/2~1/3)内,将双足置于容器中,与药液保持一定的距离,以温热舒适为度,严防烫伤。上部盖上毛巾,防止热气外透而便于保温。每日1~2次,每次约30分钟。
洗浴时,温度以保持在40℃左右为宜,小心烫伤。药液稍冷时,应调换药液或加温后再使用。每日1~2次,每次约30分钟。
熏浴时,要注意保暖,避免遭受风寒。熏浴后要用干毛巾将双足擦干。患有恶性肿瘤、癫痫、急性炎症、心功能不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患者禁用熏蒸法。其他刺激疗法1香烟灸
点燃艾柱以温热透经的方法称为“灸”,它和针刺具有同样的疗效,只是适应的症状不同(如图2-21)。
图2-21其实也可以用香烟代替艾柱,用线香也可。将其点燃后,用烟头靠近穴位,灸时要以穴位能感到温热为度(小心烫伤),太热时可稍移开一会儿。最好不要垂直对着穴位,以免落下的灰屑烫伤皮肤。
2牙签或发夹刺激
以牙签或发夹代替针刺,比指压、按摩等刺激更强,效果也较快。刺激时,以能感到疼痛为佳,千万不要刺破皮肤,以免感染。
一根牙签集中用力,效果当然比较理想,但是太过尖锐,并且对认穴不够准确的人来说,命中率太低。因此,可用多根牙签为一束,缚牢后使用。需要强刺激时可用尖端,反之,用尾端即可。发夹的用法亦同。
此外,还可视情况用刷子、发梳、牙刷等物摩擦,或用吹风机吹热穴位,尤其适用于“功能区”等范围较大的地方(如图2-22,2-23,2-24)。
图2-22图2-23图2-24三、按摩保健的原理
神经反射内分泌学说
神经反射的定义是人类及其他动物的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环境和外环境的变化做出有规律性的适应性反应。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各部位和各器官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身体的表面和内部都有着丰富而敏感的神经末梢感受器。当身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感受器受到刺激,引起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纤维将信号传递到中枢神经细胞,经过中枢神经的处理(分析、综合),再将信号经传出神经纤维传递至相关器官、腺体或肌肉,引起有生理意义的功能活动。
足部有与人体各器官相关联的反射区或敏感点,任何器官有病变都可以在相应的反射区和敏感点产生变化。如心脏缺氧时可表现为足部心脏反射区有触痛,乳腺肿物可以在其反射区摸到结节,子宫切除后在子宫反射区可有空虚感等。
按摩足部某一反射区时,通过神经反射作用与其相关器官或部位发生联系。该部位如果是肌肉组织可能会改变其收缩功能;如果是心脏可能会调节其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如果是腺体则会调节其分泌功能;如果是消化道便可能调节其蠕动情况等。
足部按摩疗法的作用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通过神经的反射机能,调动人体一系列的综合反应来完成的。按摩可以使神经兴奋,也可以使神经抑制,故有双向调节的作用。
总的来说,按摩足部反射区产生较为强烈的刺激,可以阻断相应器官原有的病理冲动,并取而代之,引起一系列的神经体液调节,激发人体的潜能,调节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功能,调节体内某种失衡状态,使机体向着接近正常水平的方向变化,从而起到保健治病的作用。生物全息胚原理
全息生物学是山东大学张颖清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初创立的一门生物学新学科。全息论学说实际上讲的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自然界中,每一个小的局部都有包含它本身在内的整体的全部信息,如地球包含了太阳系的全部信息;太阳系又有整个宇宙的全部信息。
人作为一个整体,每个局部都有整个人体的全部信息,是全身各器官的缩影。因为人体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所有的遗传密码通过细胞的有丝分裂和DNA的半保留复制,平均地分配到每一个体细胞内,使每个细胞都含有和受精卵完全相同的生物信息。
包含人体全部信息的每一个有独立功能的局部器官,我们叫它“全息胚”。足部全息胚中也有人体的整体信息,这些信息我们叫它反射区,具有与人体器官相对应的特点,它们之间的生物特性相似程度较大。因此,对这些反射区进行按摩刺激,即可调整相应组织器官的功能状态。
由于人体足部的组织结构较完全,有骨骼支架、肌肉、肌腱、韧带等,较容易按各种标志确定反射区的位置和范围;远离心脏,是血液循环最弱的部位;面积比较大,操作方便,便于进行自我按摩。所以,对足部的按摩具有特殊的优越性(如图2-25)。
图2-25血液循环原理
血液循环是人体的能源管道,它肩负着为全身器官组织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从组织中运出二氧化碳等代谢所产生的废物,再经肾脏、肺脏和皮肤等排出体外的任务。
足部处于全身最低的位置,距离心脏最远,血液流经此处速度最慢,再加上地心引力的作用,静脉血液中很多的“杂质”,如酸性代谢产物、未被利用的钙和其他金属离子及大分子有机物质等,容易沉积于足底。日积月累,足底处就会积存许多废物,甚至是有毒物质,刺激相关反射区,通过神经反射造成对该相应器官的恶性刺激,甚至导致该器官的功能异常。
足部按摩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促使静脉和淋巴的回流;改善肾、输尿管和膀胱等排泄器官反射区的血液循环,增强相应器官的排泄功能;改善肺和支气管反射区的血液循环,促进肺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微循环功能的改善,可降低大循环外周阻力,大大减轻心脏的负担;血液循环功能改善后,又能通过末梢神经影响中枢神经,反射性地调节全身循环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激素分泌水平增高,人体所有组织器官的生理机能得到加强。
因此,足部按摩不但能改善足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且通过提高心脏、肺脏和内分泌腺的功能,更进一步促进了全身各器官的功能。
对足底进行有效的按压或任何其他的挤压方法,都可以起到一个“血泵”的作用,完成“第二次起动”,促进血液循环,所以说脚是人的第二心脏。经络学说
中医学研究发现:在人类体内存在着一个经络系统,经络系统可将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也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并借以行气血、通阴阳,从而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协调,维持相对平衡。
近年来运用生物物理学与生物化学的方法进行研究,都已证实了经络是客观存在的。它是由生物学性质相似程度较大的连续性细胞团构成的。经络又是毛细血管、神经末梢、肥大细胞密集的通道。
人体中最重要的经络是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其中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阴维脉、阴跷脉都起于足部,而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阳维脉、阳跷脉则终止于足部。这些经络都通往特定的脏器,或司辖特定的功能。
人体每个器官都有经络联属,同时又和与它有关的器官相联络。如肝与眼有联系,同时又和鼻、耳、手、膝、足等联络,形成了一个相对密切的联络网。
由于双足通过经络系统与人体各脏腑器官有着多种复杂的联系,从而构成了足部与全身的统一性和整体性,脏腑功能的失调和病理变化必然会反映到足部来。也就是说,如果在人体的体表特定部位(足反射区)出现阳性反应区域,也可以认为是人体内脏在病理状态下的一种经络现象,这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依据。
经络是一个“通道”,通道受阻就会出现各种不适。同血液循环和反射原理一样,足部按摩沿经络循行线进行传导,可以疏通足部经络,促进气血的运行,协调脏腑,平衡阴阳,调整有关器官的功能活动,从而达到保健的目的。阴阳平衡理论
中医学认为,人体各个部分由两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物质,即阴和阳构成,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由于阴阳两个对立面的正常关系遭到破坏所致。
足部反射区与机体各脏腑器官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对反射区进行按摩可以起到调节作用,使机体达到新的阴阳平衡,消除疾病,恢复健康。
按摩足部反射区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能调整内分泌腺的分泌功能,从而达到调整机体阴阳平衡的作用。例如,按摩足部甲状腺反射区,能降低甲状腺机能亢进者甲状腺分泌水平,而对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却具有促进其分泌功能。
对足部反射区进行刺激按摩时,以上这些原理是同时统一的发挥作用,而不是各自独立的发挥其效能,所以足部反射区按摩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四、足部按摩宜与忌
足部按摩疗法对于全身各系统的各种功能性病变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但既然是一种疗法,它就会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也都有一定的禁忌。
足部按摩的适应症
足疗是一种安全、简便、易学、有效、经济且无损伤的自然疗法。既可保健强体,又可防治疾病,但它也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主要适用有以下几方面的病症:
(1)足部按摩主要适用于功能性疾病的治疗。器质性疾病则要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结合足部按摩辅助治疗。
(2)内科疾病中的消化道功能紊乱,消化性溃疡,糖尿病,高血压病,失眠症等。
(3)外科疾病中的椎体骨质增生,软组织损伤,前列腺疾患等。
(4)妇科疾病中的月经失调,子宫肌瘤,更年期综合征等。
(5)神经官能症和各种神经痛。
(6)各种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炎,鼻炎等。
(7)对某些目前医学上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的病症,可用足部按摩疗法调整机体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足部按摩的禁忌症
足疗按摩可以调节人体机能,效果也比较显著。但仍有其局限性,并非所有病症都适合。一些病情急迫、严重,不可贻误急救时机,必须立即去医院救治。足疗在此时显然不宜使用,但可在康复期间使用,用作辅助治疗。
(1)各种严重出血性疾病。如脑溢血、子宫出血、消化道出血、咯血、内脏出血等。因为足疗按摩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以免导致局部组织出血或更大的出血。
(2)年龄过大、体质极虚弱、耐受力差者。如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精神病及脑、肺、肝、肾等器官功能严重障碍。
(3)妇女妊娠期、月经期,禁忌足部按摩,以免引起流产或出血过多,特别是与妇科相关的穴区,严禁暴力按压刺激。
(4)一些外科手术适应证者。如急性阑尾炎、腹膜炎、肠穿孔、骨折、关节脱位等。
(5)各种传染性疾病。如肝炎、结核、流脑、乙脑、伤寒及各种性病等。
(6)各种中毒。如煤气、药物、食物中毒,毒蛇、狂犬咬伤等。
(7)足部穴位及反射区有严重的皮肤溃烂、出血、传染性皮肤病,以及下肢静脉炎或有血栓者。
(8)空腹时禁忌足部穴位及反射区的按摩,一般在饭后1~2小时再开始按摩。
总之,足疗按摩有其适用性,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一定要权衡利弊,正确使用。

(<-快捷键)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目录

阅读设置

背景色:

字体大小: 14px

页面宽度: 1200px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