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侦探推理 > 自然界未解之谜

自然界未解之谜

作者:未来字数:343166状态:连载

悲惨的大地震

悲惨的大地震
原因不明的里斯本大地震
导言:里斯本大地震开启了人类对地震研究之门,这次大地震造成了数万人死亡,对哲学思想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755年11月1日上午9时40分发生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大地震是人类史上破坏性最大和死伤人数最多的地震之一,死亡人数高达约6万~10万人,大地震后随之而来的火灾和海啸几乎毁灭整个里斯本。
大地震和海啸让里斯本的85%的建筑物被毁,当中包括一些著名景点、教堂、图书馆和很多16世纪葡萄牙的特色建筑物,如里斯本大教堂和嘉模修院等,而即使在地震中幸存的建筑物最终也被大火摧毁。许多珍贵的资料也被烧毁,其中包括著名航海家瓦斯科·达·伽马的详细航海记录。
里斯本地震约持续了三分半钟至六分钟,大地的颤动使得市中心出现一条大约5米的巨大裂缝。40分钟后,一场海啸又席卷里斯本,葡萄牙海岸最大潮高估计有15米左右。法国、英国和荷兰的港口也遭受损失,远至中美洲海岸也能观测到海啸的影响。而没有受到海啸影响的却也难逃火灾的包围,里斯本大火一直燃烧了5天才被扑灭,而受难的不仅是里斯本,葡萄牙的南部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现在的地质学家估计里斯本地震的规模达到里氏震级9级,震中位于圣维森特角之西南偏西方约200千米的大西洋中。而里斯本地震使得人们首次对地震进行大范围的科学化研究,标志着现代地震学的诞生。如现代很多人认为动物能够预测地震,在地震之前就会逃到高处,里斯本大地震前就有人记录了这个现象,这也是欧洲首个对此现象的记录。
当时的首相马卢还对里斯本地震情况进行了咨询:地震持续了多久?地震后出现了多少次余震?地震如何产生破坏?动物的表现有否不正常?水井内有什么现象发生?马卢也是第一个对地震的经过和结果进行客观科学描述的人,所以他被认为是现代地震学的先驱。
但是关于里斯本地震的形成原因至今仍争论不一,大多数人的看法是里斯本处于从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经直布罗陀海峡至地中海到土耳其、伊朗这条亚欧地震带的西段上。也有人经过与其他涉及隐没带和地震级高于9级的地震比对后认为里斯本大地震和大西洋的隐没带有关。
里斯本大地震对于人类研究地震史来说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它开创了人类研究地震的先例。
地震之最:
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地震
1960年5月22日智利接连发生了77级、78级、89级3次大震。震中区几十万幢房屋大多破坏,有的地方在几分钟内下沉2米。在瑞尼赫湖区引起了300万方、600万方和3000万方的3次大滑坡;滑坡填入瑞尼赫湖后,致使湖水上涨24米,造成外溢,结果淹没了湖东65千米处的瓦尔的维亚城,全城水深2米,使100万人无家可归。
这次地震还引起了巨大的海啸,在智利附近的海面上浪高达30米。海浪以每小时600~700千米的速度扫过太平洋,抵达日本时仍高达3~4米,结果使得1000多所住宅被冲走,20000多亩良田被淹没,15万人无家可归。
世界上震源最深的地震
震源深度超过300千米的,称为“深源地震”。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震源最深的地震是1934年6月29日发生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东的地震,震源深度720千米,震级为69级。深源地震常常发生在太平洋中的深海沟附近。在马里亚纳海沟、日本海沟附近,都多次发生了震源深度达五六百千米的大地震。我国吉林和黑龙江省东部也发生过深源地震,如1969年4月10日发生在吉林省晖春南的55级地震,震源深度达到555千米。
世界上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
大约1201年7月,近东和地中海东部地区的所有城市都遭地震破坏,死人最多,现有估算约达110万。1556年1月23日发生在中国陕西华县的80级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比前者确凿一些,广大灾民病死、饿死,数百里山乡断了人烟,估计死亡83万余人。
谜团丛生的地震
导言:科学家将地球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我国目前使用的是国际震级标准,共分9个等级。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称为“小地震”,25~47级地震称为“有感地震”,大于47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地震是对人类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它能让一个城市顷刻间变成废墟,让无数的人失去生命和家园。而到如今,我们对地震还是知之甚少。
一、世界著名的大地震
1墨西拿市大地震损失有多重
墨西拿市曾经是意大利的第十八大港,也是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但由于意大利处于地震带上,在1905~1907年两年的时间就发生了至少300多次地震。地震的频发导致西西里岛的墨西拿市几乎完全被摧毁。1908年12月28日早晨5点30分至6点,墨西拿市又受到了75级地震,由此,它被完全毁灭。地震破坏了墨西拿市90%的建筑物,许多村庄城镇都遭受了灭顶之灾。数以千计的人跑向街头,烟尘飞舞,水管断裂,水库崩裂,墨西拿市洪水泛滥。豪华的旅馆一一倒塌,变成废墟。艺术宝库——西西里大教堂也毁之殆尽。
圣格利高利修女院以及拥有近500年历史的圣母玛利亚像也不复存在。有200万美元存款的意大利银行、美国领事馆,都成为一片瓦砾。这次大灾难的损失难以估算,没有谁知道墨西拿市究竟损失了多少,而这也变成了一个永远无法解开的谜团。
2为何海原地震伤亡惨重
1920年12月16日20时6分9秒,中国海原发生85级大地震。波及范围达521万平方千米,约占中国面积的1/4,是中国历史上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大地震,而海原地震持续时间长达十几分钟,这在世界地震史上也很难见到。
海原地震面波竟然在地球表面环绕了两圈,至今在甘肃兰州还有“双球大震”的记载。据统计,在这次地震中一共死亡234万人,不在唐山大地震之下。地震导致东穴舟山区村镇埋没,山崩地裂,海原、固原等城全毁,大量房屋倒塌,人员伤亡严重。至今记录最大的地震为89级,迄今为止我国一共有3次地震被认为达到85级,其中就包括海原地震。
在海原地震中的死亡人数是20世纪除1976年唐山大地震最多的一次。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海原地震中一共死亡234117万人,其中海原地区死亡73027人,占总死亡人数的312%;固原地区死亡39068人,占总人数167%;靖远25679人,占11%;隆德死亡20584人,占总人数88%;会宁死亡人数15936人,占总死亡人数68%;静宁死亡人数15213人,占总人数的65%;通渭死亡18108人,占总人数77%。震中所在地的海原县,死亡人数占全县总人口的一半以上。
为何海原地震伤亡如此重大呢?有人说除了震级大,高烈度区面积大以外,还由于出现在冬季夜里,使得地质地表变形较大。还有人说是当地的房屋质量较低,更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的政府没有及时的进行必要的抢救和救济。
海原大地震之所以造成这么惨重的损失,应该是上面综合原因所致。目前人类还不能制止地震的发生,但是有效的预防却能将损失降到最低,但是如何才能预测到地震将要发生呢?
二、地震是如何产生的
也许在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就有对地震的记载。有人说地震是和地球相伴而生的,地震是地球的呼吸,但是却也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那么,地震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
一些科学家认为地震是由于地球体积不断增大引起的,他们解释说,地球最初的直径只有现在的55%~60%。由于地球内部的原因,如温度的变化,冰层的溶化导致地球体积增加,从而引起地球表面板块破碎并且互相分离。大量的水充溢于板块之间形成海洋,而地球板块破碎分离就产生了地震。但也有人说地球其实是在逐渐缩小,那么这个基于地球的体积不断增大的地震形成理论就不成立了。
现在比较认可的学说是“板块构造说”。这个学说认为,全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板块的相互作用是地震发生的基本原因。虽然板块构造说为地震成因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但地震产生、发展的全过程,人们并不清楚。
三、地震预测之谜
1地震云之谜
有许多人都认为,天空中某些形态的云与地震有关,并把这类云称为“地震云”。
迄今为止,人们所认定的地震云,都是出现在地震发生之前。它们与地震震中似乎有关系,但这种关系又非常复杂。有些地震云出现在距离震中很近的上空,有些地震云却远离震中几千千米,甚至上万千米。
中国古代曾有“天裂”与“土裂”相关的记载。“天裂”,顾名思义指的是把天空分成两半的长条带状的地震云;“土裂”则指土地之裂,也就是地震后大地产生的裂缝。古人是把“天裂”与“土裂”联系在一起的。
中国历史上有关地震的记录也有许多如1815年10月23日,山西平陆地震。“傍晚天南大赤,初昏半天有红色如蝇注下,云如苍狗。”“夜有彤云自西北直亘东南,少顷始散,地大震如雷,天地通红。”
1941年5月5日,黑龙江绥化60级地震前,西北天空有条云呈赤褐色,其纵面似乎有淡云遮住。万顺地区地雾突起,空中犹如黑带之物,东西向流动。
但也有许多科学家认为地震云根本不存在。因为在唐山大地震中就没有发现有奇特形状的地震云。
那么,究竟有没有地震云?如果有,它与地震究竟是个什么关系?它的形成机制是什么?这都是正在探讨中的问题。
(1)地震云的样子
地震云就是出现于天空的云彩,为什么有的人能从普通的云彩里发现与地震有关的地震云呢?
那么,什么形态的云彩与地震有关呢?
最早记载地震云的历史资料是我国的清代康熙三年编写的《隆德县志》。作者对地震前兆进行了总结,其中有一条就讲了地震云,这是第一次有人把地震和云彩联系在一起。书中写道:“天晴日暖,碧空晴净,忽见黑云如缕,宛如长蛇,横亘天际,久而不散,势必地震。”
在清人王士祯所著的《池北偶谈·卷下》中也有关于地震云的记录。1668年7月25日,山东郯城发生85级地震,作者当日记录:“淮北沭阳人,白日见一龙腾起,金鳞灿然,时方晴明,无云无气。”这里说的龙,也就是《隆德县志》中“黑云如缕,宛如长蛇”的长蛇状带状云。
(2)地震云真能预报地震吗
日本是世界上地震多发国之一,地震之害使日本人特别注意预报地震的方法,以此来减轻损失。有一个日本人注意到了地震云,并对此非常重视。他多次根据地震云推测了地震的发生。这个人并不是专业地震工作者,他是曾任过奈良市市长的键田忠三郎。
1948年6月28日,键田忠市长第一次发现了地震云。那一天,他发现奈良市上空出现一种异常的带状云,天空好像被这种云分成两半,他预感到可能要发生地震,就把他的预感告诉了亲友,结果第二天便传来了福井地震的消息。后来,键田忠又多次根据地震云推测了地震的发生。据说根据这种异常云彩,他在一海之隔的日本竟然预报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次67级地震。
利用地震云来预报地震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由于这种方法观察方便,无需任何设备,因此,许多人都想尝试一下。
但也有专家认为这种靠地震云预报地震的方法没有任何科学价值,只能在社会上引起混乱。东京大学教授荻原尊礼认为,靠地震云所预测的地震纯属巧合。日本气象厅主管地震问题的专家也说键田忠三郎统计的地震,有的远离日本本土,有的发生在海底数百千米深的地方,其前兆不可能在日本本土上空的大气层中有反映。
我国地震研究工作者发现,地震云颜色复杂,多呈复合色,一般有铁灰、橘黄、橙红等。有人经过多年观测发现,地震云多出现在凌晨或傍晚,分布方向与震中垂直。还有人根据这个规律曾经成功地预报了地震的震中位置。
我国地震学者吕大炯汇总了一定范围内的地震云,并以此为根据制成了地震云分布图,在这张分布图上,他确定了地震云垂线交汇点的地面投影位置,认定这里是地震可能发生的地带。我国20世纪70年代地震研究的实践证实了吕大炯的推测。吕大炯还认为,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地震云都可以与近期和远期发生的地震相对应。例如太平洋彼岸的墨西哥发生的80级地震和西半球的亚速尔群岛地震,有人在地震发生几天前,在北京就观察到了云彩的异常变化。这说明地震运动可以影响到很远地方的大气层。
地震云形态各异,除了常见的条带状地震云外,还有的地震云呈辐射状。这种云从某一点向外呈指状辐射,它主要出现在早晨和傍晚,受霞光的影响可以有不同的颜色。
还有一种云,地震学家给它取名为“肋骨状云”,是因为这种云像是一些排列整齐的肋骨,沿东西方向呈宽带状分布。它可能是长蛇状云的“宽化”,也很可能是由于同时来自大致相同方向的两次地震共同激发的结果。
1923年8月27日,低气压出现在日本西南部的石垣岛和冲绳岛之间,并且越来越低,3天之后形成台风,台风向九州西南部移动。与此同时名古屋市也出现低气压,到8月31日,这种低气压形成的大风扫荡了江之岛一带。这时出现了些异常情况,天空呈现出奇怪的红色,太阳好像也比平时大了一倍。9月1日早晨,大风刮到了东京北部。上午10时,东京上空出现形状特殊的浓云,云体肥大,很像鸡冠花。接着狂风暴雨转瞬而至,云量继续增加,风速进一步增大。后来,当风向突然转向时,东京发生了83级大地震,还波及横滨及周围许多城镇。这次地震几乎毁灭了整个东京,仅东京一地就有将近6万人死亡。受伤者不计其数,财产损失无法估量。于是这种带有不祥征兆的云,又被称为“妖云”。
“妖云”是地震云吗?目前还没有太多的实例对它进行解释。
(3)地震云形成探秘
地震云是怎样产生的呢?
日本九州大学真锅大觉副教授认为,地震之前,地球内部积聚了巨大的能量,促使地热升高,空气升温,成为上升的气流,来到同温层后,呈同心圆状扩散,使1万米高空的雨云形成细长的稻草绳状的地震云。
但这个理论中有一些很难自圆其说的地方,我国气象地震研究人员从大气物理角度提出了质疑。
首先,同温层在对流层上面,距海平面高度为1万多米。一般上升的气流是达不到这个高度的。就算火山喷发、核弹爆炸,也只能使空气上升到对流层顶附近的高空。而且这种强烈对流,一般都是产生“塔状”、“柱状”、“蘑菇状”等垂直方向的对流体,地震前的地壳运动又怎么可能形成沿水平方向展开的横卧状的细长带状云呢?而且这种长条状云为什么呈垂直震源方向分布呢?
其次,按照真锅大觉的理论,地震云应出现在地震震中的上空。然而据有关报道,有人在距离震中几千千米以外看到了地震云,甚至有人隔着半个地球也看到了地震云。这又怎么解释呢?
还有地球岩石的热传导是极其缓慢的,它通过十米厚的岩石至少也要3年。那么,地球内部所积聚的能量,又是通过什么机制快速传到地面,加热大气的呢?
我国学者吕大炯认为,地震云除了可能出现在震中区上空外,也可能出现在那些远离震中区而又有应集中的断裂带上空。当远处震中区因震前容积增大时,其应力加本来就很集中的断裂带的应力,这样强应力作用使岩石发生挤压摩擦,造成热量增加,于是,地下热流通过断裂不断逸出地面,并上升到高空,形成条带状地震云。
吕大炯还认为,地热传递给大气,不一定非通过从断裂带逸出不可,还可以通过辐射的方式(如超高频或红外辐射)来加热断裂带上空的各种微粒,从而导致了条带状地震云的产生。由于断裂带大多呈垂直震中的震波传递方向,所以由此产生的条带状地震云也是垂直震中的震波传递方向。
辐射状地震云是怎样形成的呢?吕大炯认为由于震中处于某些应力高度集中的断裂交汇处,因此当应力随距离而衰减时,便形成了焦点对应震中的辐射状地震云。
我国学者吕大炯的理论,虽然比较好地解释了地震云的某些特征,但这些理论仍然只是推测,至今还没有获得有关的实测数据。而对于那些相隔半个地球的地震云来说,能否把应力传递过去,也实在令人怀疑。尤其是那些发生在海底的地震,人们更加难以相信它们也会引起地震云。
关于地震云的成因,除了上述假说以外,还有一些人从另外的角度提出了猜想。有人认为,我国辽宁海城地震是海水中沉积的锰铁矿在地震前形成了感应性磁场,一旦地震发生,地磁异常明显,就会影响到大气对流层,进而产生地震云;还有人认为,地球内部的巨大能量,会使一些带电粒子高速地冲出脆弱的断裂带,到了一定高度以后,这些带电粒子与气体分子相碰撞就电离成离子,然后这些粒子就成为周围过于饱和的蒸汽的核心,再结合尘粒等形成雾珠。这样在带电粒子通过的路上,便有细条状云体即地震云出现;还有人利用震源电场解释地震云成因,说在5000多米的高空,地面热辐射作用较小,垂直对流微弱,因而云层稳定,雾珠易于保留一定形态。同时,这里离子浓度大,不稳定,在震源静电场作用下顺电场排列,因而形成分布约数百千米的条带状,也就是地震云。
虽然,以上都对地震云的形成作出了一些解释,但大部分是猜测。因此,在学术界对地震云的存在还持有怀疑态度。有人说地震发生与云彩没有任何关系,人们所说的“地震云”都缺乏实际证据,有的是巧合,有的则是纯属杜撰。
地震云究竟存不存在呢?它又是如何形成的,这些都还是暂时难以回答的问题。
2动物可以预报地震吗
在我们小的时候就知道,地震前大地上会发生一些异常现象,比如“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蜜蜂群迁闹哄哄,鸽子惊飞不回巢。”等等,这些都是地震前动物带给我们的预示,还有大地上的异常表现。那么地震在发生前是否有预兆呢?
有科学家解释不是所有的动物、大地异常的情况都是地震前的预报,也可能是因为洪水、天气、气候等因素发生的。而前人总结的地震前的异常变化虽然有一定的意义,但科学界不认为它们之间有必然的联系。也有人说,现在每天各地都有奇怪的自然现象发生,难道都是地震前的预报吗?那整个世界都要陷于地震的恐慌中了。
也有人说地震前的预兆要分情况来看,如果一个地方处于地震频发区,那就要重视这些预兆。利用以前的地震记录来分析这些预兆发生的原因,而且一个地震经常爆发区的前人总结和经验都是十分重要的。
在许多的报道中,动物可以预报地震几乎是确定无疑的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当真的有动物发生奇特行为时,谁又会相信它们是地震前的预报呢?因此,动物行为是否能预报地震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或许当人们动物的“肢体语言”全部破解出来时,才能解开这一谜团吧!
四、南北半球地震为什么次数不一样
有人曾对南北半球的地震总数做过统计,发生在1900年到1980年间60级及其以上的地震一共7936次,但是在南北半球发生的60级及其以上的地震次数却有很大差异:北半球共发生了4634次,南半球只发生了3277次,赤道发生了25次。北半球比南半球多出1357次。纵观地图,北半球的火山、温泉数量也比南半球高。这是怎么回事呢?
有学者根据南北半球海陆分布的不均衡特征认为,海陆分布情况可能影响到地球内能的释放。我们知道,温泉、火山、地震都是地球释放内能的方式,来自地热流的研究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地热流是地球内能释放的最基本的形式,地球的内能通过地热流连续不断地经由地壳释放出来,地壳是地球内能释放的最主要障碍。由地壳均衡假说可知,大陆地壳远厚于大洋地壳,又据有关资料显示,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5千米,海洋地壳厚度仅为6000米。不难想象,地球的内能通过大陆地壳要比通过海洋地壳困难得多。由于北半球大陆板块面积比南半球要大,而南半球的大洋板块面积比北半球的要大,因此,北半球的内能更多地受阻于大陆板块,通过地热流释放出来的内能就要比南半球少一些,这些受阻的内能在大陆板块下面积聚,并在地球自转的作用下向中低纬度转移。当这些能量积聚到一定的程度,就可能冲破地壳,在一些地壳较薄弱的地带(如板块边缘)以火山、地震等形式释放出来。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南北半球各自释放的总内能应趋于均衡,即北半球通过地热流、温泉、火山、地震等形式释放出来的内能近似等于南半球通过地热流、温泉、火山、地震等形式释放出来的内能。由于北半球通过地热流释放的内能要比南半球少,其累积的能量就通过火山、地震、地热活动释放出来。
不过这种说法还只是一种理论,南北地球的地震次数为什么不一样,仍需科学家进行研究。
伤亡惨重的日本关东大地震
导言:关东大地震是20世纪世界最大的地震灾害之一。地震、地震次生灾害,特别是地震火灾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前所未有的。它使日本民族得到了血的教训,对日本预防地震灾害的工作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日本关东地区东跨日本本州岛中部,面积约3万平方千米,日本重要的京滨工业区就在这里。1923年9月1日,关东地区的人们正在忙碌的生活着,谁也没有想到一场天灾将要降临。11点58分时,关东平原地区忽然发出一阵奇特的声响,大地颤抖起来,许多人都被抛向天空,非死即伤。瞬间成片的房倒屋塌,许多人来不及反应就被砸死在屋子内。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震级达到了里氏83级。其袭击范围之广,受害面积之大,死亡人数之多,在日本历史上罕见。
地震时由于发生在中午,许多家庭都在做饭,所以房屋一塌几乎马上起火。东京、横滨地区的火势虽然较小,但因为地下水供水管道被破坏,消防设施也已被震碎,消防人员根本无法救火,火借助风势,不断扩大。最为悲惨的是那些被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如果没有大火,这些人还有获救的可能。但是大火燃起后,许多废墟、瓦砾中的幸存者被大火活活烧死。一些逃脱地震灾难的人也被大火包围。据说东京80%的丧生者死于震后大火,而幸存者多数被烧伤。大火一直燃烧了三天三夜,几乎使得关东地区的所有东西变成灰烬。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海滩上的人们也无法保全性命。许多从地震逃出的人逃到了海滩,纷纷掉进大海,本以为可以保住性命,但是几小时后,海滩附近的油库爆炸,石油注入横滨湾,大火点燃了水面上的石油,横滨变成了一片火海,在海中避难的3000多人被大火烧死。
更为惨重的是,次地震引发了海啸,巨浪以每小时750千米的速度扑向海岸,使得大部分的人又命丧海啸中。这次地震造成的大海啸共击沉各类船只8000多艘,东京、横滨、横须贺、千叶等地的大小港口、码头统统瘫痪。
在关东大地震中,大地也被撕出一道口子,许多侥幸逃出的人又不幸掉入了大裂缝中,被冒出的地下水活活淹死;没有被淹死的人想从裂缝中爬上来,但是大裂缝却突然合上了,许多人被大裂缝活活挤死。
地震还多处出现大塌方。在根川火车站,一列载有200名乘客的火车在行进途中与一堵地震造成的泥水墙相撞。巨大塌方把这列火车连同车上的乘客、货物统统带进了相模湾,顿时无影无踪,车上乘客的命运不言而喻。一些村庄竟被埋在了30多米深的地震造成的泥石流、塌方中,永远消失在地球上。
在这场地震中,除了天灾还有人祸,在中、日、韩三国学者编撰的《东亚三国近现代史》中层记述:在地震后的混乱中,警察散布了“朝鲜人要举行暴乱”的流言,9月2日,日本政府宣布东京与神奈川戒严的命令。在这种情况下,军队、警察和市民自发组织的自警团杀害了许多朝鲜人,据“在日朝鲜同胞慰问会”后来调查的结果,被杀害的朝鲜人约6000名。
另外,还有数百名中国人也被杀害。在这场人为灾难中有些外地的日本人由于操地方口音被错认为是朝鲜人也遭到杀害。
关东大地震是天灾人祸并发的罕见灾难,它在日本历史上也很罕见。据当时日本官方公布结果在关东大地震中死亡99331人,下落不明43476人,受伤103733人,房屋毁坏128266间,严重受损126233间,烧毁447128间,地震中木造房屋损坏率高。
地震后引发大火,东京烧失面积约383平方千米,85%的房屋毁于一旦,横滨烧失面积约95平方千米,96%的房屋被夷为平地。地震又引发海啸,最大浪高超过12米,海啸卷走、冲毁的房屋也达到了868所,财产损失300亿美元。但是据2005年有报道称,上述数字中有重复统计的。
震灾中死亡与失踪的人数数字是根据1925年日本著名地震学家今村明恒教授组织“日本震灾预防调查会”对关东大地震调查而来的,后来一直被各界所公认。但是,研究关东地震的人员却发现疑点:当时震灾较重的东京市区下落不明失踪人数为1055人,而震灾相对较轻的东京府却有了38000多人。于是研究人员对市镇、乡村的部分数据和其他一些资料进行重新统计计算。结果发现,在下落不明和身份不清楚的死者中有3万~4万人很可能被重复统计。比较可靠的死亡与失踪人数合计约为105000人左右。
同时,房屋毁坏应为109000余间,严重损坏102000余间,被烧毁的房屋应为212000余间(包括毁坏、严重损坏后再烧失)。
而关山大地震发生原因至今也说法不一,较多的说法是在5分钟内发生三起地震所构成的。最初的地震是发生在日本时间1923年9月1日11时58分32秒,规模79的双中心地震,发生地点于相模湾两侧的半岛,地震历经时间约15秒;第二个是12时零1分,规模73的余震;第三个是12时零3分,规模72的余震。这三个地震合计连续摇了大约5分钟以上。
但这也是一部分人的看法,关东大地震发生的原因至今仍在进一步探索之中。
唐山大地震之谜
导言:1976年是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纪念意义的一年,在那一年,有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被压在倒塌的建筑下,无数的让人心痛的画面永远定格在那一天——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唐山大地震是20世纪十大重大自然灾害之一,有数十万人流离失所。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对中国唐山来说是毁灭性的一天。一场震惊世界的灾难在那里悄然发生,它深深的刻进了无数中华儿女的心中,让人们永远无法忘怀和痛心。
唐山是我国著名的工业城市,它出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煤矿,中国第一台蒸汽机,第一条标准化的铁路……人们在这座充满生机的城市平静的生活着,没有人想到正有一场史无前例的大灾难袭来。当夜晚降临时,人们都安然入睡了,就这样很多人都再也没有醒来。
7月28日3时42分538秒,距地表16千米处的地壳轰然爆炸,宛若突然炸裂的原子弹。唐山市上空顿时电闪雷鸣,狂风怒吼。顷刻间,这有着百万人口的新型城市瞬间变成平地。而一切又结束得那么迅速,地震后的唐山平静地让人恐怖。
整个华北大地也在剧烈地颤动着,强震波及中国东部的广大地区,北起满洲里,南至漂河,东临渤海湾,西抵名咀山,14个省、市、自治区,20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上居住的几亿人受到扰动。遭受地震破坏的区域约21万多平方千米,其中严重破坏区3万多平方千米。
地震共造成242万人死亡,164万人受重伤,仅唐山市区终身残废的就高达1700多人;毁坏公产房屋1479万平方米,倒塌民房530万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亿元。全市供水、供电、通讯、交通等生命线工程全部破坏,所有工矿全部停产,所有医院和医疗设施全部破坏。地震时行驶的7列客货车和油罐车脱轨。蓟运河、滦河上的两座大型公路桥梁塌落,切断了唐山与天津和关外的公路交通。市区供水管网和水厂建筑物、构造物、水源井破坏严重。开滦煤矿的地面建筑物和构筑物倒塌或严重破坏,井下生产中断,近万名工人被困在井下。唐山钢铁公司破坏严重,被迫停产,钢水、铁水凝铸在炉膛内。地震摧毁了方圆6~8千米的地区。许多第一次地震的幸存者由于深陷废墟之中后又丧生于15小时后的71级余震。之后还有数次里氏50至55级余震。在地震中,唐山78%的工业建筑,93%的居民建筑,80%的水泵站以及14%的下水管道遭到毁坏或严重损坏。
全世界的地震台也都感觉到了来自东方的巨大冲击力,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称:中国发生7级以上地震,震中在北京周围。美国夏威夷地震台:中国发生81级地震,震中在北京周围。中国新华通讯社于当天向全世界播发这一消息,说:“据我国地震网测定,这次地震为75级……”几天后,中国又一次公布经过核定的地震震级:里氏78级。
唐山大地震是20世纪以来中国乃至全世界十大自然灾害之一。在唐山大地震发生后,于7月18日的7时17分20秒和当日18时45分343秒,分别于河北滦县和天津汉沽又发生两次较强烈余震,余震的震级分别为里氏62级和里氏71级。两次余震加重了唐山大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并使得很多掩埋在废墟中等待救援的人被继续倒塌的建筑物夺去生命。
另外,在唐山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倒塌引起的火灾次数无法计算,而地震后的火灾也从未间断,市区发生的大型火灾就有五起,分别是火柴库和酒库起火、化学晶自燃、高温高压设备受损引起大火,还有一起大火源于使用火炉。火柴库、酒库的大火一直烧了几天方才平息。连受地震波及的天津市都发生了38起火灾。唐山地震还发生毒气泄漏。开平化工厂液氯车间因设备阀门损坏致使液氯泄漏,当时就毒死两人。天津也发生了毒气污染事件。
虽然唐山大地震已经过去了30多年,但是留给我们的记忆依然如此深刻。尤其是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更是唤醒了我们对地震的认识。地震是最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之一,它带给我们的往往是巨大的人身财产损失。由于现在对地震的研究并不是十分的深入,因此地震通常都是难以预测的。而且在地震中还伴随着许多神秘的现象,让人无法找到形成这些现象背后的真实原因。
唐山大地震七谜
在唐山大地震时,人们发现了七种怪异的现象:一是所有的树木和电线杆子都直立未倒下,均未直接受害。例如唐山市内65米高的微波转播塔巍然屹立于大片废墟之中,而且震后两个微波塔仍可直接、准确传播电视信号。二是唐山的人防坑道除个别有小裂纹外,其他均未受到破坏。三是在唐山地震中死伤的人中没有人直接死于震动,绝大部分是因为建筑物坍塌受害。四是唐山地震后,除个别地区受采空区坍塌或其他影响出现局部起伏外,绝大部分地面、路面完全如震前,很少出现波浪起伏现象。五是唐山启新水泥厂的一栋三层库房,一楼二楼基本完好,三楼的所有窗柱却全部断裂。而且旋转方向和角度各不相同,现存旋转角度最大的一个右旋40度,旋转角度更大的当时即已脱落。六是建筑体的破坏尤其是砖石结构和水泥制件的破坏一般都是分段裂开四面开花崩塌。整体歪斜的现象很少。七是唐山公安学校有3栋3层楼房。形状相同,相互间隔10米平行排列。在地震中南面一栋完全塌平,中间一栋只是部分散落。而即使在一栋房中有的是第一层破坏比较严重,有的是第二层,有的是第三层。为什么同一区的受震程度会有如此偏差?
李泰来认为用过去的地震理论根本无法解释这些现象,他认为在地震中除了横波、纵波外,还有一种扭波。纵波使物体产生上下振动,横波使物体前后摆动,两者的破坏力都不大。但是当扭波出现时,就能把物体从内部扭散扭断,随即垂直坠落,造成巨大破坏。这样唐山大地震的七大谜团就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然而这种理论还有待在地震发生带进一步的证实。
墨西哥大地震
导言:墨西哥是美洲大陆印第安人古老文明中心之一,闻名于世的玛雅文化、托尔特克文化和阿兹特克文化均为墨西哥古印第安人创造。但同时墨西哥也是世界地震集中地区之一,1985年9月19日,墨西哥发生81级大地震,造成30多万人流离失所。墨西哥是世界地震发生的集中地区之一,仅20世纪就发生灾害性地震21次,包括1911年6月7日的77级地震和1995年10月9日的78级地震,但是最惨重的是1985年9月19日上午7时19分在墨西哥西南岸外太平洋底发生的81级强震。
震波仅两分钟就到达了墨西哥城,顿时,整个大地猛烈的颤动起来。仅仅一分三十秒,墨西哥市中心的30%建筑物就变成一片瓦砾。无数的巨大烟柱平地而起,蓝色的天空顿时飞尘弥漫。到处是一片哭声喊声,到处是一幅惨不忍睹的景象。
这次大地震其震级之强,续时间之长,受震面积之大,损失之惨重,都是墨西哥城历史上前所未有的。19日晨发生81级地震之后,第二天又发生65级地震,之后又出现55~38级余震38次。在这场大地震中,受灾面积32平方千米,8000幢建筑物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7000多人死亡,4万人受伤,30多万人无家可归,经济损失达50亿美元。一位墨西哥史学家说:“1985年9月19日,将作为墨西哥城最悲惨的一日载入我们祖国的历史。”
地震后,墨西哥政府立即组成了一个由12名地震学家组成的委员会,在太平洋沿岸和墨西哥城开始调查地震发生的原因。
地质学家猜测9月19日和以后发生的地震是连续的。造成墨西哥城毁坏惨重的原因与震中向墨西哥城释放的能量最大及墨西哥城的地理位置有关。地质学家解释说,墨西哥城其实是一个由湖泊沉积而产生的封闭式盆地,它的南北都是火山岩。而墨西哥城就坐落在深达150~300米的盆地上,盆地表层有30~50米的松软沉积物和回填物。而枯竭的湖底属于第三纪火山灰沉积层,地震特点是含水量高,压缩性大,强度低,地下水位浅,致使周期为2秒的地震波波长被放大了5倍,也就使得市中心方圆10千米内成为震中区,酿成了墨西哥的大震灾。
也有人说墨西哥城虽在以前一直相安无事,但是随着人口的膨胀,用水量呈直线上升。大量的地下水被抽取,使得地下水位降低,湖底积层更加干涸,地面下沉,墨西哥城的地面建筑也以每年十几厘米的超速度下沉,甚至有些大型建筑由于下沉不均而出现倾斜。另外,由于人口的剧增必然导致住房数量的大量增加,为了解决急需的住房,新建的民用建筑建造标准就会下降,许多的住房都没有将抗震防震因素考虑进去。而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又小,使得倒塌的建筑互相冲撞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这些原因都造成了地基不牢靠,在地震时,一起向墨西哥城发难,才会形成如此惨重的一幕。
还有人认为,建筑物的自然振动频率、土壤特性和地震这三者的配合形成了墨西哥城大震灾。由于建筑物是否倒塌的主要原因,在于它将地震波放大到何种程度,在这次大地震中,受害最严重的是8~15层的细高大楼,由于这些建筑物的自然振动频率及其土壤振动特性,都与传抵墨西哥市的地震波混杂,从而将地震波放大到大大超过其设计所能抵抗的程度。更因地震持续时间较长,足有4分钟之久。所以,墨西哥城的破坏性较大。
不过以上原因只是专家的推测,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专家也在进一步探讨中。
日本大阪神户大地震为何灾情严重
导言: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边缘,地处环太平洋带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日本面积虽然只有377万多平方千米,但是全世界大约四分之一的地震会发生在这里。日本还有168座活火山,是著名的“火山之国”和“地震之国”,年平均会出现地震600余次。虽然,日本民族与地震有长久的斗争,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在1995年,一场地震灾难还是让日本损失惨重。1995年1月17日凌晨5时46分,正在人们酣睡时,地面忽然颤抖起来,瞬间,房屋倒塌,地面道路中断,煤气泄漏,大火蔓延。神户这座美丽的城市刹那间变成一片废墟,大部分人还未反应过来就被压在倒塌的房屋下。日本气象厅当日宣布,此次地震为72级。之后余震不断,7时38分又发生里氏6级地震。
据日本政府文化厅调查,地震中关西地区及其附近有40多处文化遗产名胜古迹遭到毁坏。仅京都府就有16座古寺被震坏。京都市右京区的广隆寺中,安放在灵宝殿内的圣观音像从1米高的陈列座上滚落,右臂折断;右京区的清凉寺中,日本国宝如来佛像的光背被震掉一部分;京都市东山区的“三十三间堂”中,安放着1001尊木制千手观音立像,其中6尊观音像被震倒;东山区的东福寺中,作为日本重要文化遗产的13层右塔的宝珠顶折落。
这次强震对日本版神经济区主要城市的神户市,造成了极为严重的震害。据资料反映,全震灾区共死亡5400余人(其中4000余人系被砸死和窒息致死,占死亡人数的90%以上),受伤约27万人,无家可归的灾民近30万人,毁坏建筑物约108万幢,水电煤气、公路、铁路和港湾都遭到严重破坏。据日本官方公布,这次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000亿美元。总损失达国民生产总值的1%~15%。这次地震死伤人员多、建筑物破坏多和经济损失大,是日本关东大地震之后72年来最严重的一次,也是日本战后50年来所遭遇的最大一场灾难。
那么为何会造成如此之重大的损失呢?
第一种说法是因为地震强度太大所致。大阪神户地震级数达到72级,这足以使得一个地方覆灭,在地震后又普降大雨,气温骤然下降,致使流行感冒在30万避难灾民中蔓延。地震还切断了电源和煤气管道。当时正处于冬季,人们都使用电炉等取暖,在还未切断电源时地震就发生了,这导致大面积火灾的发生,仅17—19日,神户市就发生了130多处火灾。
第二种说法是地理环境因素和基础设施较脆弱。城市大都建设在山坡、斜坡和人工填海造地上,经过强震,地基发生形变。城市抗震设防较差,使房屋(大都是80年代以前的建筑)、交通设施及生命线工程大量被毁坏,并引起火灾等次生灾害。
第三种说法是因为救援物资没有及时到位。由于灾民量大,食品饮水供应不上,一周后灾民出现营养不良,体质下降。饥饿、寒冷、缺水、疾病威胁着成千上万个生命。由于地震割断了日本关西地区的高速公路和铁路运输大动脉以及神户港,救灾物资很难及时送到灾区,灾区生活相当艰难。但同时,也反映出日本政府对关西震灾准备不到位,估计不足,行动迟缓。在实际救援中,出现了救灾指挥体系不协调、救贫物资供应混乱和火灾无法及时扑救等情况。
当然这都是主要原因,还有其他原因使得阪神大地震灾情严重,但这还需要人们进一步研究。
日本历史上发生的地震:
1923年9月1日,东京发生里氏79级地震,造成是4万多人死亡。
1927年3月7日,日本西部京都地区发生里氏73级地震,造成约3000人死亡。
1933年3月3日,本州岛北部三陆发生里氏81级地震,造成3000多人死亡。
1943年9月10日,日本西海岸鸟取县发生里氏72级地震,造成约1100人死亡。
1944年12月7日,日本中部太平洋海岸发生里氏79级地震,造成约1000人死亡。
1946年1月13日,日本中部名古屋附近三川发生里氏68级地震,造成2300多人死亡。
1946年12月21日,日本西部大面积地区发生里氏80级地震,造成1400多人死亡。
1995年1月17日,日本西部神户及附近地区发生里氏73级地震,造成6000多人死亡或失踪。
2004年10月23日,日本中部新潟发生里氏68级地震,造成67人死亡。

(<-快捷键)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目录

阅读设置

背景色:

字体大小: 14px

页面宽度: 1200px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