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侦探推理 > 糖尿病吃什么速查手册

糖尿病吃什么速查手册

作者:刘建桥字数:90272状态:连载

第九章糖尿病患者不宜的食物

红枣含糖量过高
功效
红枣中的维生素C含量非常高,对防癌抗癌有重要作用,所含的大量维生素P能对人体的毛细血管起健全作用,因此常吃枣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以及心血管疾病。多吃枣对营养不良、心慌失眠,贫血头晕,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心血管疾病,慢性肝病,过敏性疾病,免疫功能紊乱等都有益处。
大枣遇到雨容易腐烂,也非常容易遭到蚊虫叮咬而受污染,因此鲜枣不要吃太多,食用时要清洗干净。
大枣可入药,可治多种疾病。春季为肝旺之时,红枣能滋养血脉,有保护肝脏的作用。病后、产后体虚乏力可用红枣10~15只、桂圆肉10~15只,分2次当做点心。将红枣配鲜芹菜根同煎服,对降低血脂和胆固醇有效果。用红枣12只,花生6克,浓煎后每日服3次,可治疗血小板减少症。
忌食原因
大枣含糖分丰富,尤其是晒后的干枣,含糖量更高,又因为大枣味道甘甜,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过量。因此,糖尿病患者要慎食或忌食。香蕉使血糖迅速升高
功效
香蕉与苹果、柑橘、梨一起并称“四大水果”,香蕉中含有丰富的钾、少量的脂肪与钠,非常适宜心脏病、肾脏病及肝脏病患者食用。香蕉具有止渴去烦、润肺肠、通血脉、填精髓等作用,因而适宜于大便干燥、痔疮、肛裂、大便带血之人,以及高血压、胃溃疡、肺结核顽固性干咳、癌症等疾病患者食用。平时心情不好以及缺钾缺镁之人亦可多食。
凡有慢性肠炎、虚寒腹泻者应忌食或少食香蕉,以免造成腹泻更甚。香蕉因含有较多的钾盐,肾炎患者如过多食用,容易并发高钾血症。糖尿病患者忌食或少食。外表颜色不均匀,有可能是涂用催熟剂过多而引起,以不吃为好。
香蕉含有较多的糖质,多吃会使糖分发酵,而引起下痢。香蕉一根150克相当于25克生米做成米饭的能量,肥胖者应注意此点。受损而发黑的部分容易生细菌,最好削除再食用。大量购买时,可以冷冻,直接加入冰淇淋或冻果汁露食用,是儿童喜爱的点心。
每天1只即可起到润肺、滑肠、解酒毒及降压等作用。也可以将香蕉研碎加入茶中,再加适当蜜糖饮用,对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及冠心病更为有益。
忌食原因
香蕉含糖量高,且主要是葡萄糖和果糖,可使血糖迅速升高,因此不宜食用。患有糖尿病肾病并发症的人,肾脏排泄钾的能力下降,往往合并有高钾血症,而香蕉含钾丰富,会加重病情。桂圆易使人上火
功效
桂圆也叫龙眼,是南方著名的水果。其营养丰富,是滋补佳品。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桂圆含有酒酸、腺嘌呤、胆碱等成分,对人体有补血和镇定的作用,尤其是对神经性心悸有一定疗效。桂圆在收获季节一般作为鲜食果品,但在大多数季节和北方各地则多用其干品,或蒸熟当点心吃,或与其他补品同炖,或用开水泡后当茶饮,或与适量枸杞、茶叶同泡当饮料。鲜果龙眼烘成干果后一般称之为桂圆。民间有用龙眼肉与当归、枸杞子炖鸡,或用桂圆肉与鸡蛋煮食,用以补血养血的习惯。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目前市场上所售卖的桂圆不全都是真品,有不法商贩在桂圆中掺杂了一种称做龙荔的果子,是一种山间杂生的野果,肉味甘甜但有毒,尤以核仁毒性最大,多吃会引起中毒。龙荔与桂圆相比,外壳较平滑,没有真桂圆的鳞斑状,果肉黏手,不易剥离,也没有桂圆肉有韧性。此外,假桂圆没有真桂圆味香,仅有点苦涩的甜味。
忌食原因
首先,桂圆含糖量极高。其次,桂圆属温热果品,易使人上火,糖尿病患者忌食。榴莲肥胖型糖尿病患者不宜
功效
榴莲有“热带果王”之称,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类,对机体有很好的补养作用。榴莲有种特殊的气味,这种气味有开胃、促进食欲的功效,其中的膳食纤维还能促进肠胃蠕动。虽然营养丰富,但多食易上火。榴莲含有丰富的钾,肾病及心脏病患者应少吃。在选购榴莲时要注意,有裂口的榴莲不能存放时间太久,以防变质。当闻到榴莲有一股酒精味时,一定是变质了,切勿食用。
忌食原因
榴莲富含诸多营养素,但当肠道无法完全吸收时,会引起上火,对糖尿病患者恢复身体不利。此外,榴莲的热量和糖分都很高,肥胖型糖尿病患者和高血压患者不宜食用。葡萄升高血糖
功效
葡萄有补气血,强筋骨,滋肾液,益肝阴,滋补强壮和止渴利尿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葡萄汁能比阿司匹林更好地阻止血栓形成,尤其是紫葡萄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能减少凝聚在一起并形成血栓的血细胞即血小板的活动,并且与阿司匹林不同,不会使肾上腺素的含量增高。人们还发现,葡萄中含有的白藜芦醇物质可以防止健康细胞癌变,并能抑制已经恶变的细胞扩散。
因此,常吃葡萄可以抗血栓形成,预防脑血管和心血管疾病,同时也可预防癌症。葡萄还适宜于贫血、高血压、肝炎、肾炎、水肿患者食用。神经衰弱、过度疲劳、体倦乏力、形体羸弱和未老先衰之人,以及肺虚咳嗽、盗汗、风湿性关节炎者亦应多食之。
葡萄酒是把糖分多的葡萄发酵成汁之后酿成的,其独特的香味、酸味,及所含的酒精成分,能增进食欲,而且可帮助油腻食物的消化吸收,即使是滴酒不沾的人们,饮用一点葡萄酒是颇有益处的。
葡萄干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同时可以成为热量来源的糖质也增加6倍,因此食用过多必定会造成肥胖。
忌食原因
葡萄中含糖较多,以葡萄糖为主,而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会使葡萄糖在体内利用减少,吃了葡萄后会致使血糖迅速升高。葡萄中含有丰富的钾元素,糖尿病患者可能发生合并高钾血病,因此忌食葡萄。荔枝含有丰富的各类糖分
功效
荔枝是岭南著名的水果,味道甘甜,汁液丰富,营养素含量也很丰富。
常食荔枝能补脑健身,治疗痈肿,开胃益脾;干脯能补元气,为产妇及老弱之补品。荔枝既能美容润肤,又能益智延年,适宜于体质虚弱、病后津液不足、贫血、胃寒和口臭者食用。荔枝性温,气质平和,补益无损,不至助火生热。
糖尿病患者忌食,普通人一次不能吃得太多,以避免龈肿口痛。过多食用者,可能会引起体内糖代谢紊乱。尤其是儿童不能一次吃得过多。
荔枝可鲜食,亦可干食。鲜食时剥去外壳,摒弃内核,只吃其嫩白如浆的果肉即可;干食如桂圆,一般作补品药用。
忌食原因
荔枝性味温热,吃了非常容易上火,从而加重糖尿病患者的内热症状。此外,荔枝像所有糖尿病患者忌食的食物一样,因其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果糖、蔗糖,所以要忌食。土豆糖尿病患者慎食
功效
由于马铃薯含有丰富的钾,因此被视为钾食物中的王牌。钾除了能把盐分随着尿水排出体外,也可预防高血压,对于肾脏或膀胱炎也有利尿剂的作用。钾可以改善气喘病或皮肤炎等过敏体质,颇具有效用。
马铃薯所含的淀粉,可将维生素C包住,而保护其不受到热的破坏。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马铃薯对消化不良治疗有特效,特别适宜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食用,是减肥的最佳食品之一(所含脂肪仅是大米、面粉的7%左右),同时可以预防高血压、心脏病和脑卒中,也没有任何不良反应。
如果想从马铃薯中摄取丰富的钾,由于糖质的含量较多,而担心热量过剩,因而可利用钾及维生素C溶化于水的性质,做成浓汤,把马铃薯过滤只喝汤汁,可避免摄取过多的热量。因为马铃薯中的维生素C及钾的80%会溶于煮汁中,因而可利用的价值非常高。
在食用时要检查一下,如有皮色变紫或有发芽的,绝对不能吃,以防内含龙葵素中毒,发芽的马铃薯被孕妇食用后可使胎儿畸形。马铃薯切片后容易受氧化变黑,这是正常现象,不要为了怕变黑而将薯片或薯丝放入水中,这样易使营养素丢失。
忌食原因
关于马铃薯是否适宜于糖尿病患者食用,目前说法不一,有的认为马铃薯含淀粉、不含葡萄糖类单糖,可用它来治疗糖尿病;又有人认为,单糖也好,双糖也好,葡萄糖也好,果糖也好,含糖多了对糖尿病总不是好事。因此,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柿子迅速升高血糖
功效
柿子吃起来香甜可口,冬天冷冻起来吃冰冻的更是别有一番风味,把柿子制作成柿饼,味道更是独特。柿子可醒酒,这是由于柿子中的涩味成分与醇脱氢酶的酵素,会将酒精分解的缘故。
柿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经过干燥制成的柿茶,维生素C的含量更加丰富。
中医认为,柿子有养肺胃之阴,宜于火燥津枯体,可治热、解酒、补虚、止渴、利肠、止血、充饥。柿子对高血压,痔疮,反胃,呃逆,嗳气,便血以及缺碘者(如甲状腺病患者)都有一定的疗效。有些老人耳朵突然嗡嗡作响,听不到声音,如吃点凉柿,可使火气下降,外窍自清,耳聋可愈。
柿饼具有涩肠、润肺、止血、和胃等功效,主治吐血、咯血、肠风、痢疾和痔漏等。柿饼上的白粉叫柿霜,是柿之精液,切勿丢弃。
未成熟的柿子叫柿漆,将其捣烂取汁服后可治甲状腺肿症。将柿漆用于临床可治疗高血压,方法是取柿漆2匙,用牛奶或米汤和服,一日2次或3次。每次服柿漆半杯,1日1次,可预防脑卒中。
柿子不宜多食,否则易患胃柿石症。凡外感风寒、咳嗽、体弱多病,妇人产后、女子月经期间,均应禁食柿子和柿饼,更应忌柿漆。空腹食柿子,会引起腹痛或不舒服。根据前人经验,柿子忌与螃蟹、獭肉同食。
忌食原因
柿子含糖量高,主要是葡萄糖和果糖,能在肠道中直接而快速地被吸收,从而使血糖迅速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慎食。芋头不利于控制血糖
功效
芋头是我们常常吃到的东西,削皮之后,会冒出黏性物质,此黏性物质是芋头所含的重要营养之一。芋头中的黏性物质是由半乳聚糖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物质,与甘露聚糖纤维的作用,半乳聚糖是刺激脑部所必需的物质。芋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但其含有能使淀粉变为热量的维生素B1,及帮助脂肪燃烧的维生素B2,并含有预防肥胖的食物纤维。因此担心过胖的人士,可安心食用。
现代研究发现,芋头的乳状液中含有一种复杂的化合物皂苷,这种物质对机体有治疗作用,但对皮肤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因而在剥洗芋头时,手部皮肤会发痒,必须放到火上烤一烤才可缓解。有皮肤过敏者应戴上乳胶或塑料手套进行剥洗。芋头含有淀粉较多,多食会产生滞气不化。烹调时一定要烹熟,否则其中的黏液会刺激咽喉。
忌食原因
芋头含糖较高,不利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此外,芋头中最多的成分是淀粉,这相当于常吃的米、面这些主食,稍不控制,容易造成主食摄入过多。杨梅使糖尿病患者脂质代谢紊乱
功效
杨梅的果实比较小,其性温而味甘酸,以个大而纯甜的为优质果品。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杨梅含大量维生素C,不仅可直接参与人体内糖的代谢和氧化还原过程,增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而且还有降血脂、阻止癌细胞在体内合成的功效。杨梅中的果酸,既能开胃生津、消食解暑,又有阻止体内的糖向脂肪转化,有助于减肥。
中医认为,杨梅性平,味酸甜,具有生津止渴、解暑止呕、消食开胃、清肺润喉、活血养血和止痢的功效,适宜于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口腔咽喉炎、肥胖症、癌症以及烦渴、发痧吐泻、痢疾和习惯性便秘者食用,能为孕妇和胎儿提供丰富营养。胃酸过多、阴虚、血热、火旺、牙痛以及糖尿病患者忌食,亦忌与生葱同食,多食损齿及筋骨。
忌食原因
糖尿病并发胃炎的患者忌食杨梅,因为杨梅中富含果酸,会对食物中的蛋白质起凝固作用,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尤其不适宜空腹食用。鱼子
功效
鱼子对于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等疾病的中老年人来说,是忌食或慎食的,因为它们的胆固醇含量极高。为了提高鱼子的保存期,一般都会使用大量的盐来腌制,而过量的盐对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就是致命的危害。
忌食原因
过多摄入鱼子,会使糖尿病患者的脂类代谢紊乱,促进脂肪转化为血糖,从而升高血糖,不利于病情控制。鲍鱼诱发血压升高
功效
贝类中,鲍鱼被认为是最美味的,但却没有特别的营养成分。构成鲍鱼的美味成分,主要是由含麦氨酸等的甘氨酸合成。鲍鱼的主要功效是养血柔肝、行痹通络、滋阴益精、清热明目,适宜于肺结核干咳、白内障、头晕眼花、高血压、癌症、妇女月经过多和神经衰弱等患者食用。一般只要不是消化不良者,均可食用。
鲍鱼有鲜品、干品之分。鲜品的用法同其他贝类动物;干品的食用方法是事先用60℃的温水浸泡10小时以上,换水后再用文火煮软,然后烹调。
忌食原因
鲍鱼含钠量极高,容易造成血压升高,对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控制血糖及血压不利。百合含糖量丰富
功效
中医学认为百合有补中益气、温肺止咳、养胃、生津、养心、安神、泽肤、通乳的功效。现代医学认为,百合除了具有良好的滋补功效外,对病后虚弱、结核病、神经症等也大有裨益,特别是它所含的特殊物质秋水仙碱,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
百合的鳞茎叶片可直接食用、制作淀粉以及药用。单独食用主要是蒸、煮,也可以与务种肉食烹制佳肴,还可以制作成各种点心、甜羹和饮料。与糯米共同熬粥或与莲子共同做成百合莲子汤,则是名贵餐点。
忌食原因
百合含糖量高,有助于消化,适合患者食用。但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血糖,因此要慎食或忌食百合。菱角诱发高钾血症出现
功效
中医学认为,菱角有清热除烦、生津养胃、益气健脾之功效。菱角鲜食,对舌燥口干、烦渴、声哑、尿少、尿黄、便秘、痔疮、手足掌心发热、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水肿、消化不良及厌食油腻等病症有明显的防治效果。煮食时对各种贫血、肺结核性咯血、支气管扩张出血、胃肠失血、维生素C缺乏症出血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有一定的补血、止血作用。炖食时,则具有大补元气、强筋健骨、益髓添精的作用,对体质亏损、肾虚精亏、肺结核、肝硬化、肾病综合征、肿瘤、阳痿早泄及遗精等有较明显的作用。将干菱肉晒干磨粉做成汤菜粥,吃后可防治流涎、盗汗、月经不调、腹痛腹胀、肝大、脂肪肝和恶心呕吐等症。
忌食原因
虽然菱角对诸多疾病都有防治功效,可谓是全能型的蔬菜,但糖尿病患者并不适宜。因为菱角中所含的钾可能会诱发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出现高钾血症,一旦出现,后果严重。啤酒对控制血糖不利
功效
啤酒中的大部分营养成分都可以被人体吸收,因此适量饮用并无大害,可起到活血、开胃和帮助消化的作用,对高血压、心脏病、胃肠功能紊乱、腹泻、便秘及神经衰弱等患者的健康恢复有很大帮助。
啤酒虽受许多人喜爱,但如果长期大量饮用也会招来“啤酒病”。一是容易引起酒精中毒,损坏肝功能。二是容易引起“啤酒心”,增加心肾负担,造成心室体积扩大,心肌肥厚,心脏增大,以至心动过速、肝大或肝硬化。三是容易造成“将军肚”。由于啤酒营养丰富,产热量大,大部分营养均可被人体吸收,所以长期大量饮用会造成体内脂肪堆积,形成“将军肚”。四是容易加重某些疾病。如萎缩性胃炎、泌尿系统结石等患者大量饮用后会导致旧病复发或病情加重,其他人过量饮入或长期嗜饮,也会降低人体的反应能力。
忌食原因
糖尿病患者在服用酰脲类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期间,如多量饮用啤酒,会出现低血糖反应,对控制血糖不利。
特别提示:夏季喝啤酒七注意:剧烈运动后不要马上饮用,以防止痛风发生;不能与白酒混饮,以防止胃痉挛和急性胃肠炎;食用海鲜时忌饮,以防止尿路结石;饭前忌饮冰镇啤酒,以防诱发腹痛、腹泻;忌小口慢饮,以增加二氧化碳的摄入量;忌配菜不当,须有富含蛋白质的油炸食品和其他松脆焦酥的食品相搭配;气温过高时谨防啤酒瓶爆炸伤人。

(<-快捷键)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目录

阅读设置

背景色:

字体大小: 14px

页面宽度: 1200px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