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侦探推理 > 培养金牌男孩的101个细节

培养金牌男孩的101个细节

作者:郝印涛字数:176907状态:连载

第9细节 每个男孩都会犯错误

男孩一般都会很淘气,也会比较犯错误,往往让父母感到很头疼。气急的时候就会大打出手,“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虽然我们不提倡溺爱男孩,但是打骂也绝对不是值得鼓励的行为。虽然孩子犯错父母教育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惩罚要讲求方法,惩罚更应该懂得尺寸,不然可能不会达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会适得其反。
当孩子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时,其实并不那么可怕,可怕的却是我们的父母在孩子“犯错误”的问题上,采用了真正错误的处理方式和方法。
学校通知凯奇的父亲去一趟,原因是凯奇近来在学校的表现让老师很头疼。校方告诉凯奇的父母,如果凯奇的表现依然如故,学校就打算劝其休学一段时间……
“你这不可救药的东西,把我们的老脸都丢尽了!我们再也不管你了,你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吧,稀泥爬不上墙壁,你这没用的!”凯奇的父亲怒气冲天,凯奇的母亲也帮着丈夫教训孩子:“你还是人吗?我们这个家都被你折磨成什么样子了?我都为你害臊,真想替你大哭一场!”
……
凯奇的父母只注重凯奇眼前的状态,而忘记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凯奇是一个孩子”,而所有的孩子都有个成长阶段。作为凯奇的父母,应当有责任先问一问:“凯奇,你究竟吃了一张什么样的黄牌”?然后再帮助孩子找一找“为什么会吃这张黄牌”?最后和孩子一起找出克服缺点、转变行为的方法和措施。事实上,父母怒气冲天的态度,甚至于侮辱孩子的谩骂并没有使凯奇“明白”什么,恰恰相反,凯奇也许会认为:“不就是在学校犯了一点错误吗?怎么我就不是人了?我有那么坏吗?”“在父母眼里,我都已经是坏孩子了,改变与否没什么重要的。”一旦孩子的心中有了这样的看法、想法,还有什么力量可以扭转?
父母在对待孩子“犯错误”的认识观念上,往往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将孩子的言行视为正常成长状况而肯定地接受;另一种是视为变坏而否定地拒绝。二者之间的差距是很大的,前者的方式会让孩子受到父母的鼓励而继续成长,后者的方式则会压抑孩子的成长,积压到最后,通常会造成孩子的不满。
孩子们对两种观念的接受是由父母是否信任孩子来决定的。如果孩子得到了父母的信任,父母的意见必然会引起孩子内心的感动,从而去改变自己的错误;如果父母不信任自己的孩子,只是凭借自己的好恶以及适时变化的心情去对待孩子的错误,则难免会把责骂孩子当成家常便饭。一个天天被过多的责备和责骂所包围的孩子,他们会认为自己“不断地被否定”,最终得出自己“毫无存在价值”的判断,那种找不到“北”的感觉,最终使其步入歧途也就不会让人大惊小怪了。
是不是当父母的就不能责备孩子了呢?答案同样是否定的。我们认为父母是帮助孩子成长的人梯,一方面我们既要充分地信任孩子自己有能力改变,另一方面我们也要信任自己有能力“跟随孩子的成长而成长”,而不是像修盆景般,任意将孩子修成自己喜爱的形状。
当孩子真正犯了错误,父母不得不通过责备的方式使其改正行为时,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在充分肯定孩子好的一面,在肯定“成绩大于错误”的前提下,再采取适当的责备方式。孩子有自己的感觉与立场,父母如果不能认清这一点的话,自然无法使孩子心服口服。必须让孩子了解“为什么会遭到责备”,如果孩子已经知道了反省改过,父母就不要再严加追究。一意孤行,往往会伤及孩子,效果适得其反。告诉孩子如何才能避免重蹈覆辙。责备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一味地责备,并没有真正的收益。父母应将自己的想法与做法告诉孩子,让孩子自行判断及决定取舍。总之,我们在必须责备孩子的时候,应当“心存不忍”。而在事后,则应向孩子伸出“援手”,以消除孩子心中的紧张,从而达到让孩子自我反省、改正错误的目的。那种在责备孩子之后,置之不理的方式是绝不可取的,如此一来,感情的裂痕会一直盘据在孩子心中,而没有多余的思考力去做自我反省,无法得知自己被责备的原因。

(<-快捷键)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目录

阅读设置

背景色:

字体大小: 14px

页面宽度: 1200px

返回顶部